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
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铃鼓、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
二、肢体动作。
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乐律动。
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
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
3、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
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
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
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
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
六、乐器演奏。
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
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为音乐伴奏
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2篇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3篇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4篇
教学准备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 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
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5篇
多少次看着幼儿专注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少儿节目《小小智慧树》, 课间时更有一名幼儿跟着智慧树的托托“翩翩起舞”, 这不禁让我深思, 是什么魅力让这档少儿节目如此的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如果我的课堂也能像红果果、托托那么富有童趣, 引导着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游戏起来, 那该有多好!
由于我带的班级, 8名孩子中一半患有自闭症, 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 音乐游戏课上唱歌是无法完成的, 孩子们也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选材的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多, 看到家长们焦虑的眼神, 我多想找到好的素材, 既可以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玩的开心, 又能借用音乐的力量对他们的康复起到作用, 更可以摆脱传统公开课上过于丰富的教具, 使我的课堂做到真正意义的绿色生态, 我寻找着, 寻找着……
一次语康课, 混乱无趣的课堂让我再次陷入失望, 我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说“头”这个字, 可是孩子们完全没有一丝兴致, 于是我不经意的叹了口气, 摇摇头, 竟然发现班里一名最聪明的孩子模仿我摇起了头, 我突发灵感, 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摇摇头、点点头、转转头, 孩子们都跟着我做起来了, 接着我让这些小家伙们继续跟着我闭上小眼睛, 摸摸头, 摸摸脸, 摸摸眼睛……一瞬间, 原本懒得不愿意动的孩子也跟着我做起来了, 原本乱蹦乱跳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专注的看着我做起来, 看到这一神奇的效果, 我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孩子们喜欢和自己的身体部位做游戏, 那我的音乐游戏课为何不能围绕着音乐, 让孩子们听着音乐和自己的身体舞动游戏呢?课后我马上开始搜索资料, 正巧恰逢一名幼儿蒙氏专家来我校讲座, 学校要求我上一节音乐游戏课请专家指导, 在几经商量讨论下, 我选定了《伙伴舞》, 在这节课上一名自闭很严重的幼儿表现出从未有的兴奋, 整节课都热情参与, 虽然还是需要家长辅助, 但相比之前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孩子们的节奏感很强, 音乐的进行与停止听的非常专注, 有个孩子还跟着我一起喊“停”, 这让在座的老师和家长都被孩子的可爱与聪明逗乐了。经过这次课的几番研讨, 我领悟到, 原来我选择的正是风靡全球的奥尔夫音乐, 而奥尔夫音乐也正是我苦苦寻找一直追求的课堂教学素材!
激动期盼的心情无法遏制, 说干就干!我开始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奥尔夫音乐, 方知原来奥尔夫音乐对于特殊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孩子有着太多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和专注力、感知觉、模仿能力、精细和手眼口耳协调、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听力、记忆力、认知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 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情感, 对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看着这么多的作用, 回想我上过的《伙伴舞》, 配乐非常欢乐, 情绪一下子就被音乐调动起来了, 整个游戏过程中, 幼儿需要认真听着音乐开火车, 开开开停, 音乐停下来, 幼儿开的小火车也随之立马停下来, 这一过程对于幼儿的专注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而在之后的找朋友, 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拍拍手, 扭扭腰, 跺跺脚等动作又对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都起到了一定的锻炼,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 平时让他们与身边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很困难, 但是在欢快的音乐中, 他们还是很乐意合作游戏的, 伴着音乐我引导着孩子们和班里的好朋友游戏, 和自己的妈妈奶奶游戏, 和来听课的客人老师游戏, 这对于提高幼儿的情商, 让幼儿走进社会, 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打开自闭的心扉, 快乐的和周围的人伴着音乐交往做动作。
奥尔夫音乐律动小班范文第6篇
活动目标:1根据音乐做造型及长音的数目;
2、通过音乐增强小朋友对长音和短音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1 歌曲《握手舞》的光碟。
2 乐器木鱼,手摇铃
活动过程:1 开《握手舞》音乐带小朋友们进场。(小朋友们的家长坐 成两排位置)
2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它的名字叫《握手舞》,音乐里有长音有短音,小朋友
们知道哪些是长音哪些是短音吗?现在先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听听,曹老师发的是什么音(教师示范发长 音和短音,并让幼儿理解)
A开音乐拍小腿
师:今天曹老师要带你们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听着音乐拍小腿,现在小朋友们和妈妈面对面坐好。听着音乐拍节拍,短音拍小腿,长音就举手,拍节拍时不要出声音,要慢慢的感受音乐的长音和短音。(开音乐拍节拍,分为九组动作分别有,举手,握手,拉手,顶头)最后的音乐手拉手围成圆圈坐 下。
B开音乐拍乐器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跟着音乐做动作,那现在我们要来学习跟着音乐拍乐器。(教师出示乐
器木鱼,手摇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小朋友拿木鱼,爸爸妈妈拿手摇铃)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拍乐器,短音敲木鱼,长 音摇手铃,音乐响起的时候是短音,拿木棒的小朋友就先敲木鱼,拿手摇铃的小朋友要安静,到长音 出现在的时候,手摇铃要摇起来,而拿木棒的小朋友就要停止。(最后音乐收乐器)
C开音乐跳舞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掌握了用乐器拍节拍,现在曹老师要教你们跟音乐学跳舞,全体小朋友和家长起立。(开音乐加动作分就九组,分别有小跳,拍手,转圈,跪地,扒
下)最后一节音乐手牵手坐成半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