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复位策略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复位策略范文(精选7篇)

复位策略 第1篇

在逻辑设计中, 常采用数据包进行数据交互, 并使用FIFO来缓存对应的数据包[1]。设计中通常采用一种自定义的数据包接口, 时序如图1所示。其中, pack_sop为1时标记为数据包头的位置;pack_eop为1时标记为数据包尾的位置;pack_data为数据包内容;pack_valid标记为数据有效指示, 值为1表示数据有效;pack_ready是某总线接口输出的接口可用指示, 值为1表明此接口还可接收数据, 在设计中用FIFO几乎满信号的求反信号来作pack_ready[2,3,4,5]。

各种上报数据包按图1给出的时序送到某总线接口, 并写入接口内部FIFO。内部FIFO分两部分:一是命令FIFO, 用来缓存数据包的长度、目的地址和序列号, 命令FIFO的写使能就是pack_eop;另一个是数据FIFO, 用来缓存数据包内容, 写使能就是pack_valid和pack_ready的与信号。每写完一个数据包, 在pack_eop为1时, 向某总线发出请求, 某总线若空闲就会响应请求, 对包处理FIFO发起读操作。读操作包括两部分:先是读命令FIFO, 获取数据包的长度、目的地址和序列号;然后某总线再读数据FIFO, 根据数据包长度, 获取相同数量的数据包, 并送往目的地址[6,7,8]。

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 然而一旦出现AXI总线堵塞, 且堵塞时间较长, 则会造成包处理内部两个FIFO满而丢包。此时, 若某总线虽已恢复畅通, 但两个FIFO可能仍无法恢复正常工作。因只有命令FIFO和数据FIFO的数据均保持对应关系时才能确保正常上报, 而由于数据包长度是变化的, 命令包长度固定为1, 因此两个FIFO的深度设置无法保证存储的包数量一致, 这就导致丢包过程中, 两者丢弃的包数量不等, 破坏了对应关系而无法恢复正常工作。

2 设计思路

经分析发现, 由于软件发起的复位时刻是随机的, 复位释放的时刻也是随机的, 这样释放复位的时刻有可能落在数据包正在传输的时间内, 即pack_valid为高的区间。而从复位释放的时刻起, 到pack_valid拉低的这段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仍旧会被写入FIFO, 而这段数据包不存在包头的不完整包, 某总线按数据包长度取数据时, 将这些不完整数据与下一个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作为一个包的数据取走, 又造成下一个包剩下的数据变成不完整包[9,10,11], 如此下去, 将始终无法恢复正常。

复位时序如图2所示, 其中pack_fifo_rst是软件下发的FIFO复位信号。

复位后数据FIFO内的数据, 如图3所示。

此时, 若某总线读取的数据包长为6, 则会将FIFO的前6个数据读走, 这样完整包的前3个数据与不完整包的剩余3个数据当作一个完整包被读走, 而原来的完整包剩余的4个数据就形成了新的不完整包。以此类推, 数据将无法恢复正常。

针对上述问题, 解决方法为:只需对软件控制的复位信号进行简单处理, 用处理后的复位信号来复位FIFO即可。但前提是:处理后的FIFO复位信号的释放时刻必须处于pack_valid为低的区间, 即前一个包已送发完毕而后面的包尚未到达区间内。按此, 复位后, 数据FIFO就不会出现不完整数据包。修改后的复位时序图, 如图4所示。其中, pack_fifo_rst0是真正用来复位FIFO的信号, 该信号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产生:

步骤1取pack_fifo_rst的上升沿, 在pack_fifo_rst的上升沿到来时, 将pack_fifo_rst0置1。

步骤2取pack_valid的下降沿, 在pack_valid的下降沿到来时且pack_fifo_rst处于低电平时, pack_fifo_rst0置0。

将上述逻辑产生的FIFO复位信号用于复位数据FIFO和命令FIFO即可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采用本文描述的FIFO复位策略, 能较好地保证FIFO复位后, 系统正常工作, 从而达到系统自恢复的目的。而在ASIC的逻辑设计中, 要求所有用于缓存数据包的FIFO均采用本文提出的复位策略, 由此则可在不改动逻辑设计的前提下有了保底的规避手段。且在ASIC使用中, 一旦发生FIFO相关的异常, 其可轻松地进行软件规避。从而有效避免了再次流片产生昂贵的经济费用及损失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夏宇闻.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M].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2]徐欣, 余红期, 易凡, 等.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王诚, 蔡海宁, 吴继华.Altera FPGA/CPLD设计:基础篇[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甘学温.数字CMOS VLSI分析与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Altera Corporation.Stratix IV device handbook:volume 1[M].MA USA:Altera Corporation, 2010.

[7]CLIFFORD E C.Simulation and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asynchronous fifo design[C].SanJose, CA:Synopsys Users Group conference, 2002.

[8]胡波, 李鹏.异步FIFO在FPGA与DSP通信中的运用[J].电子科技, 2011, 24 (3) :53-55, 61.

[9]刘波.精通Verilog HDL语言编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复位策略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观察组中, 男27 例, 女23 例;年龄19~57 (31.3±4.5) 岁;骨折种类:双踝骨折22 例, 外踝骨折16 例, 内踝骨折12 例;AO分型, A型19 例, B型23 例, C型8 例。 对照组中, 男26 例, 女24 例;年龄18~56 (31.2±4.6) 岁;骨折种类:双踝骨折21 例, 外踝骨折15 例, 内踝骨折14例;AO分型, A型20 例, B型22 例, C型8 例。 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数据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切口部位, 后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进行逐层分离切开, 使踝关节骨折端充分暴露, 于直视下经牵引复位, 实现解剖目的。 后选取冠状钛板对骨折适宜位置进行固定, 确定复位固定满意后, 缝合切口。 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围绕外踝尖部中心点, 取外侧纵形切口, 使骨折位置充分暴露, 于X线牵引下对踝关节进行复位, 复位满意后, 结合患者AO分型情况, 给予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两组受检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 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合医院患者踝关节骨折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 (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等) 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 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近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 疗效判定结合AOFAS判定标准, 将患者接受治疗手的临床效果划分成优、良以及差, 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0%[2]。

1.4 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 13.00 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以±s表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计量数据对比应用t值检验, 计数数据应用χ2值检验, 由P<0.05 说明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 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显著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现如今, 骨科临床技术、器械不断发展, 过去传统切开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被闭合内固定治疗所取代, 并收获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相较于对照显著更优;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相较于对照组82.0% 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合研究结果认为, 切开复位治疗有着一定的疗效, 但其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切开复位会会对患者骨折局部软组织及骨膜血运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还存在创口大, 切口感染及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等不足[4]。而闭合手法符合则收集了切开复位治疗与闭合整复治疗的优势, 不仅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还无需对患者骨膜进行剥离, 防止对骨折局部血液供应造成不良影响, 促进骨折快速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与郭华[6]冯青[7]易平[8]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总之, 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 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出血量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 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 (18.4±4.2) ml、切口感染0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2.0%相较于对照 (43.3±6.8) ml、10.0%及24.0%显著更优,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 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出血量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煜, 任晖, 李磊, 等.切开复位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5) :2255.

[2]郭华, 易林, 张平安, 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7) :877-879.

[3]尹宏兵, 张维, 崔镇海, 等.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8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281-282.

[4]崔彦江.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5) :2764-2765.

[5]胡江华, 陈中.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 (05) :727-728.

[6]郭华, 易林, 张平安, 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7) :877-879.

[7]冯青, 许效坤, 曹希武, 等.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98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2) :168-174.

复位策略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93例。A组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5~81 (71.5±2.2)岁;B组中男44例,女49例,年龄67~79 (72.1±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臂丛麻醉,使患者上肢外展,徒手牵引下手法复位,用X线检查复位的情况,恢复正常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及关节面的平整,在桡骨及第二掌骨处分别做切口拧入螺钉,确认复位成功后固定腕关节的位置。B组: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臂丛麻醉,在桡侧腕屈肌的桡侧开一个纵向切口,将腕屈肌和桡动脉进行分离,恢复正常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及关节面的平整,采用“T”型钢板[2]进行内固定,待确认稳定性后缝合伤口。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物理治疗以助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对比分析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治愈速度,每隔一个月对患者进行X线复诊检查,时间在3~5个月为完全愈合,6~8个月为延迟愈合,长期不能愈合则为不愈合[3]。每隔一个月对患者进行X线复查以确定恢复情况。记录术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情况

两组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总治愈率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法复位治疗)的愈合速度明显高于B组(切开复位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无明显差异,均恢复良好,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是指距离桡骨远端的关节面3cm之内的骨折[4],不稳定性的骨折难以使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对患者的后掌倾角、尺偏角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次试验采用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治疗。手法复位根据韧带牵拉复位使骨折复位,保留骨折段的血液循环,术后可早期恢复其功能,愈合较快。切开复位的方法根据不稳定骨折的特点选择掌桡侧入路,锁定的解剖板有稳定、保持周围血运、与断端形成良好固定等效果,同样能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从本次试验结果可看出,采用切开复位相比手法复位迅速治愈的人数更多,但两者都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骨折的情况,可根据患者具体年龄、体质、骨折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成功.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比较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2, 9 (2) :42-43.

[2]俞秋纬, 陈鸣, 周恩元, 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10) :905-906.

[3]周亚平, 孙文阁, 钱红兵, 等.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挠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1) :42-43.

复位策略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 男, 32例, 女24例。年龄18~59周岁, 所有病例均为外伤因起的新鲜创伤, 病程20min~24h。肩关节肿胀, 疼痛, 目测有明显方肩畸形, 触及肩峰下空虚感, 杜加试验 (+) 。临床查体以及询问病史后诊断明确。且查体未见血管损伤, 其中4例患者合并腋下神经轻微损伤。其中28例以单人足蹬法复位, 28例选择双人手法复位。

1.2 治疗方法

1.2.1 单人足蹬复位

此复位方法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 必要时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与诊床, 术者位与患者患肢一侧, 腋窝出置一小型软垫, 然后以与患者患肢相同侧足底瞪与患者腋窝近于胸壁处。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患肢前臂, 角度外展, 进行牵引。牵引时一定要持续用力, 均匀用力, 待感觉肩关节周围肌肉群松弛后, 将患肢逐渐外旋, 肱骨头渐渐滑入关节盂内, 可闻及响声, 此时复位成功。

1.2.2 双人手法复位

患者仰卧于诊床上, 取一软垫置于患者腋窝下, 由一人用足置于患者患肢腋窝近胸壁处, 同时以双手握住患肢前臂, 使患肢外旋、外展;此时由另一术者以两手置于患肢上臂北侧近腋窝处, 以方便随后进行向外侧用力。待体位摆放完毕后, 二人同时进行持续牵引, 牵引力需渐渐增大, 力量不可减少、突然增大或陡然降低,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待感觉肱骨头与肩盂有所分离后, 其中以足蹬于患者腋窝处的术者将患肢内收、内旋;另一术者在保持原有的牵拉力不变的情况下, 与搭档一同将患肢肱骨近侧端进行内收、内旋, 慢慢将肱骨头置于关节盂内, 其过程要缓慢轻柔。此种复位法亦会有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但相较于单人足蹬复位要小一些。

1.3 固定方法

以上所述两种复位方法之后的固定方法基本相同, 均以防止不良并发症及再次脱位为目的。复位成功之后, 在患肢上臂内侧以及腋下放置软薄垫, 无条件者可用软毛巾代替。取患肢肘关节屈曲90°位, 以三角巾悬吊固定确实, 固定同时进行必要的查体, 以确保不会因固定过紧引起神经血管损伤。嘱患者固定期间进行循序渐进的手与肘关节等 (不包括肩关节) 功能锻炼。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选择固定时间, 但不应少于三周。去除三角巾悬吊固定后进行肩关节的各项功能锻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 28例选择单人足蹬复位, 20例一次复位成功;8例失败, 随后选择切开复位。28例选择双人手法复位, 27例一次复位成功;1例失败。随访6~12个月, 平均8个月。其中1例以双人手法复位的患者发生了再次脱位, 与其不遵医嘱自行拆除三角巾悬吊固定有关;另一人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以足蹬复位3日后发生了再脱位, 后就诊于其他医院进行了再次复位。其余肩关节活动如常, 恢复效果良好。治疗效果详见表1。

由表1数据计算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校正) , P<0.05。

3 讨论

本组56例均为病程较短的新鲜创伤, 其中1例为习惯性肩关节关节脱位。我院骨科近年内接收了部分的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以及合并大结节撕脱等复合型肩关节脱位, 均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或非手法复位治疗, 在本研究中不具备代表性, 均已除外。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麻醉;若病患情绪不稳定或耐受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可以给与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进行关节囊内注射, 或者肌肉注射镇静、阵痛剂;目的使患者精神放松, 达到肌肉松弛的效果, 有效地减少复位过程中的阻力。 临床上治疗肩关节脱位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为传统的单人足蹬法[1,2]。单人足蹬法有操作简便, 复位成功指征明显, 节省人力等优点。但是对于青壮年上臂肌肉发达或肌肉难以有效松弛者, 需要术者具有较大力量才可以完成, 并且用力不当也容易造成神经血管副损伤;对于耐受力底下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极易造成肱骨骨折;如果遇到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有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所以, 遇到单人足蹬复位不顺利的患者, 不应盲目地进行切开复位, 可以考虑更换为双人手法复位。因为双人手法复位为两人同时用力, 相较于单人复位所需力量相对较小。且双人复位过程中是将肱骨头与关节盂边缘略有接触后放入关节盂内, 较单人足蹬法有效的减少了关节窝边缘的损伤。但双人手法复位时对于两位术者的相互配合有较高的要求, 两位术者动作必须协调一致, 用力牵引式力量大小也要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否者复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这也无形中阻碍了双人手法复位的发展。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肩关节脱位如何选择复位方法, 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来院就诊的病例要做好细致的查体工作, 以及客观的影像学检查之后, 根据当时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院方的条件进行正确的治疗与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1]岑泽波, 吴诚德.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67-178

复位策略 第5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闭合复位,不稳定性骨折

桡骨远端在医学上是认为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的部分松质骨发生的骨折现象, 在临床较为普遍。大约占到门诊骨折病例的25%。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发腕关节病变, 一般从腕关节僵硬开始, 直至腕关节功能部分失灵。在有条件的地区, 采用良好的骨关节复位手术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样做即可以使患者少遭受痛苦, 又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注意日常锻炼, 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1,2,3]。

在我国, 普遍采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有:石膏闭合治疗法, 外固定支架治疗法, 穿针治疗法, 切开复位治疗法, 人工置换关节治疗法等。但是, 由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情况复杂多样, 复位到适当位置并使其在该位置稳定愈合是较难实现的, 治疗的首选操作还是手术。然而, 手术类型和植入物的选择, 却一直存在争议。我们的目的就是调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及分配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经临床与X线检查均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4,5]。排除陈旧性骨折、合并尺挠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 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影响骨折预后的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入组, 入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固定复位组首先利用麻醉神经的方法实施创口手术, 麻醉的神经一般是臂丛神经, 这样既可以使麻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又不至于影响身体其他的机能。切开骨折处, 将骨折骨暴露, 实施复位手术, 一般使用牵引钳进行复位。对于手术情况复杂, 可以采用X线光辅助治疗, 以达到最好的复位效果。在骨折固定螺钉, 至少为三颗。骨折严重者, 比如关节缺损及其他复杂情况的, 要不断的去与患者进行交流, 可以采用人造关节植入, 在手术结束后, 要检查关节是否活动得当, 知道患者认为满意为止。在拆线之前要用石膏封闭, 拆线之后要注意锻炼, 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1.2.2 闭合复位手术阶段, 对患者的体位也有一定的要求,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最好以仰卧为宜, 这样做可以使臂丛神经保持通畅状态, 在麻醉之前一定要将十个手指做屈伸。一般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手术之后的50d左右, 用X线光检测闭合情况及复位情况, 如愈合情况达到预期, 即可拆石膏, 拆线。并且告诉患者需要勤加锻炼。

1.3 腕关节的恢复情况

分为四类情况: (1) 优:对于骨折的复位很满意, 弯曲以及正常运动无疼痛感。握力达到正常水平。掌屈正常; (2) 良:对于骨折的复位状况基本满意, 在腕关节运动或弯曲是偶感疼痛。握力基本正常。掌屈程度减少15%以上; (3) 可:对于骨折的复位情况感到一般, 愈合不是很恰当, 在腕关节弯曲时经常疼痛。掌屈减少30%以上; (4) 差:对于骨折的复位情况不满意, 腕关节疼痛, 握力明显减少, 掌屈减少50%以上, 基本无工作能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基本情况

共纳入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 (36例男性) , 平均年龄为48岁 (20~65岁) 。其中, 交通事故伤29例, 砸伤12例, 高处坠落摔伤9例;左侧30例, 右侧20例, 无神经、血管合并损伤。骨折类型 (AO骨折分型) :A3型 (关节外) 骨折9例, B3型 (简单关节内) 骨折11例, C1型 (复杂关节内) 骨折6例, C2型 (复杂关节内) 骨折9例, C3型 (复杂关节内) 骨折15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 每组各25例, 这两组患者的分配是在生物学上无明显差异, 在统计学上也无明显联系, 可以作为合理的抽样样本。见表1。

2.2 结局指标

对于这些患者, 要逐一进行随访, 术后6个月的时候进行第一次随访, 1年后随访第二次。第一次随访, 主要是通过X线光片观察患处是否愈合 (因为骨折的愈合期通常为11周左右) 。除此之外, 还要观察在手术创口是否有神经感染、血液感染以及其他损伤现象, 是否呈现出畸形愈合的征兆。要确保无神经系统合并、粘连等显现的出现。第二次随访,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复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论是, 切开复位型的患者愈合程度要比闭合复位型的情况好。数据表明, 切开复位组的愈合情况优良率为90%以上, 而闭合复位组的这一数据约为80%。具体见表2。

2.3 恢复正常工作时间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脑力劳动者多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 总体来讲, 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 见表3。对于脑力劳动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 , 而对于体力劳动者,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小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 (P=0.04)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比较, 无医学统计意义。但是这种差异, 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有这一数据作为支撑, 笔者认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处理方法, 还是以切开复位法为宜。这样可以缩短临床的治疗时间以及康复时间, 并且可以达到愈合创口优化的效果, 如果配合器械则会恢复的更快。

由于人类自身的生活习惯及劳动习惯, 在桡骨远端发生骨折的情况大大的多于其他部位的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 或是治疗方法不得当, 或是根本性的忽略治疗, 则会发生畸形等情况, 甚至永久的残废。所以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情况, 我们要给与足够的重视。由于腕关节主要由桡骨传导, 桡骨骨折时容易导致桡骨缩短或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变小,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完整性[6,7]。基于此, 笔者认为, 对于桡骨远端的骨折复位情况, 不仅对于患者解除病痛有一定的意义, 对于腕关节处的恢复以及类腕关节处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医学意义。

参考文献

[1]Kotnis R, Waites MD, Fayomi O, et al.The use of a templat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J].Emerg Med J, 2005, 22 (8) :544-547.

[2]王纪亮, 许建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6) :1260-1262.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407-408.

[4]王亦骢.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08-509.

[5]赵洪, 瞿玉兴, 郑祖根.桡骨弓尺骨弓与前臂旋转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节损伤杂志, 2007, 22 (1) :28.

[6]施俊武, 任加津, 陈国华, 等.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微创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5) :368-370.

复位策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8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 (44例) 和对照组 (43例) 。87例患者中男45例, 女42例, 年龄17个月~13岁, 平均年龄 (3.6±2.1) 岁。骨折类型:52例伸直型, 包括32例尺偏型, 20例屈曲型;35例桡偏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类型等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首先对患者给予麻醉, 采用C臂机进行透视, 给予闭合复位, 并纠正侧方和前方移位。位移复位后, 在C臂机透视下运用2枚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手术人员进行对抗牵引, 对尺偏移位或者桡偏移位进行矫正, 如患者为桡偏移位, 则要进行解剖复位, 如为尺偏移位, 则复位后进行维持性桡偏移位。经C臂机透视复位效果满意后, 使用弹力绷带对肘部极度屈曲位进行固定;另外, 常规进行术野消毒和铺巾, 沿着肱骨外髁方向和肱骨干纵轴线约40°, 将一枚2 mm的克氏针穿到对侧骨质皮, 另外, 保持肱骨小头和肱骨干的平行;C臂透视复位、固定满意后将克氏针折弯、剪断, 将针尾留在皮外, 如固定不坚固, 则将第三枚克氏针打入, 对创口冲洗和缝合, 术后使患者肘部弯曲90°后, 前臂旋转后位, 使用石膏托外固定。使用石膏固定约1个月后, 将克氏针拔除。进行固定时, 避免给神经血管带来损伤, 对肘关节外进行固定使用石膏或者外固定支架。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首先对患者给予臂丛麻醉, 取患者仰卧位, 在患儿肘部外侧作直切口, 由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进入, 将骨折端暴露出来, 对断端间的软组织和积血清除, 将前方卷入的骨膜复位骨折推开, 在肱骨外髁交叉位置将两枚直径约2 mm的克氏针打入进去, 穿透对侧皮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周期、平均住院费用以及优良率进行观察对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2]:

将Flynn作为评定标准。优:患者的丢失提携角与丢失伸屈功能为0°~5°;良:患者的丢失提携角与丢失伸屈功能为5°~10°;可:患者的丢失提携角与丢失伸屈功能为10°~15°;差:患者的丢失提携角与丢失伸屈功能>1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优2 7例, 占61.4%, 良14例, 占31.8%, 可2例, 占4.5%, 差1例, 占2.3%, 总优良率为93.2%;对照组患者优25例, 占58.1%, 良13例, 占30.2%, 可3例, 占7.0%, 差2例, 占4.7%, 总优良率为88.4%;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 (χ2=2.62,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住院周期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t=6.98, P<0.05) ;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t=6.54, P<0.05)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t=7.32,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发病率约占40%, 好发年龄主要为5~12岁[3]。由于肱骨下端比较扁薄, 髁上位置位于疏松骨折与致密骨质的交接位置, 后面为鹰嘴窝, 在两窝之间存在一层较薄的骨片, 导致肱骨从圆柱形往下逐渐变为三棱状, 是应力中的弱点, 因此, 受到外力作用时, 肱骨髁上易发生骨折。另外, 肱骨下端朝前倾斜, 距离肱骨干长轴偏离25°~40°, 其与导致出现断裂具有密切关系[4]。目前, 治疗Ⅱ型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主要给予保守治疗, 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主要给予闭合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固定以及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其中, 闭合复位加石膏外固定, 其具有固定时间长、功能恢复速度慢以及易出现肘内翻现象等;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术, 不可避免会留下手术瘢痕, 且将后软组织骨膜后, 带来的剥离损伤较大, 延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影响功能的恢复;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主要在C臂肌下进行闭合复位, 不仅能够保证复位的良好, 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手术瘢痕, 防止损伤软组织, 促进愈合, 加强早期功能锻炼[5]。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时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治疗时, 要选择恰当的复位时机, 运用适当的手法力度, 尽量一次复位成功;另外, 认真观察患者的肢体血供情况与神经感觉情况, 防止反复定位导致出现骨折以为和尺神经损伤, 避免造成重要结构损伤。在本组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 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 均有效果, 但与切开复位术相比, 闭合复位固定术能够缩短住院周期, 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凡, 勘武生, 徐剑, 等.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 (4) :298-302.

[2]马益善, 颉强, 雷伟, 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 (2) :173-175.

[3]张博皓, 王涛.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4) :117-118.

[4]李景龙.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3) :67-68.

复位策略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其中男67例, 女41例;年龄21~71岁, 平均年龄 (52.2±7.3) 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打击伤13例、高处坠落伤27例、交通事故伤57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诊断确诊, 且均属于新鲜、单侧闭合骨折。根据Nerr法对108例患者骨折类型分型:Ⅰ型20例、Ⅱ型46例、Ⅲ型25例、Ⅳ型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5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以及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对外展型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 在局麻下给予其行手法整复, 术者在将骨折端牵开时采用双手将骨折部握住, 两拇指按于骨折近段远端外侧, 剩余的3指将骨折远端的内侧抱住, 直至完全拉开重叠移动后, 再将骨折远端向外牵拉, 同时助手在牵拉下内收肘部, 采用夹板固定超肩关节;对内收型骨折采用与外展型相同的治疗原则, 手法与固定形式则与外展型相反, 复位满意后, 采用夹板进行固定。手术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高位臂丛麻醉, 仰卧位, 同时垫高伤肩, 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切口, 然后进行肱骨头复位, 并给予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空心钉等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均定期给予X线摄片检查, 对骨折移位情况了解, 同时指导患者在维持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 如进行患侧三角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 进行肘关节、腕关节、手部等关节主动屈伸。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患者进行复位前后的X线片情况, 由相同医师对复位情况进行判定:优, 治疗后患者解剖完全复位;良, 治疗后, 患者骨折块成角<5°、移位<1cm;可, 经治疗患者有1处骨折块成角>45°、移位>1cm;差, 经治疗患者有2处骨折块成角>45°、移位>1cm[1]。采用Constant-Murley法[2]对总体疗效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优, 评分为90~100分;良, 评分80~89分;可, 评分70~79分;差, 评分<70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日常活动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 (n) 或率 (%) 表示, 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组骨折复位优良率 (90.74%) 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总疗效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保守治疗组日常活动受限情况明显好于手术治疗组, 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肩关节属于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其在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 不仅应当追求骨与软组织结构的稳定, 同时更重要的是应当使患者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使愈合时间加快, 并且使关节功能能够得到尽可能的恢复, 使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尽可能的降低[3]。

以往认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疗效优于手术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有优缺点,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好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情况明显好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因此, 在治疗时应当按照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争取理想的复位和功能恢复。若肱骨近端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即骨折端成角<45°, 错位<1cm) 则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若肱骨近端骨折为中、重度移位 (即骨折端成角>45°, 错位>1cm) 则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

综上所述, 肱骨近端骨折在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Nerr法评分Ⅰ型、Ⅱ型适宜选择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Ⅲ型、Ⅳ型适宜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冠华, 唐上德, 秦徳芳.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9) :1306-1307.

[2]杨林平.肱骨近端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5) :95-96.

[3]张高耀, 吴赞.保守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5 (6) :108-109.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