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复习范文(精选7篇)
二下复习 第1篇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生字、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5个汉字。
2、了解课文内容,会背《古诗二首》和《雷雨》。
3、背会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悯农》。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会写的生字。会背课文。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齐读课文。
二、我会背 对子互背课文。指名背诵课文
三、我会填词语语
一()彩虹
一()蜘蛛
()的向导()的空气
()的杯子
()地压下来
四、我是识字小能手
开小火车读本单元会认的生字,相机进行纠错。交流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五、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
绝句
唐
(()()黄鹂鸣翠柳,()含西岭()()(),教后反思;)()())()()白鹭上()()。)东吴万里船。)白鹭上()()。)东吴万里船。((((
二下复习 第2篇
一、复习总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能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
4、克和千克。
5、图形与变换。
6、解决问题。
7、统计。
三、复习要求:
1、知识要求:
(1)表内除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辨认简单的图形在方格上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6)解决问题。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根据信息和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计算可以解决问题。有些问题一步计算就可以解决,又写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
(7)统计。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会看、填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和一格表示物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
1、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教学工作计划《二下数学复习计划》。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
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五、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
4、图形与变换、找规律、统计、千克和克。
人教版二下《雷雨》教学设计 第3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 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激趣导入
1援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 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 (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 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 自然段、4~6 自然段、7~8 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脉络。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 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 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 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 互相读一读。
(2) 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 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 有什么发现吗? (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 从“虹”字的演变中, 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 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 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弓着身子, 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 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1 自然段, 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 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 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 都快喘不上气了, 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 一丝风也没有, 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4) 对比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哪个好, 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 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 说说自己看到的。 (顺势讲解, 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 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 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 (出示闪雷画面, 播放雷声。) 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 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4~6 自然段, 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 自然段, 读完后讨论。
(2) 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 (板书:大)
(3) 为画面配音, 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 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 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 男生读第5 自然段, 女生读第6 自然段。)
3.雨后:7、8 自然段
(1) 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 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我们来评一评。
(2) 采访学生们的感受, 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 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 教师引导, 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 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欣赏着美丽的彩虹, 耳边传来声声蛙叫, 孩子们在水上嬉闹, 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人教版二下《雷雨》教学设计 第4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自然段、4~6自然段、7~8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互相读一读。
(2)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有什么发现吗?(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从“虹”字的演变中,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
的龙,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弓着身子,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都快喘不上气了,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一丝风也没有,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对比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哪个好,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说说自己看到的。(顺势讲解,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出示闪雷画面,播放雷声。)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自然段
(1)自由读第4~6自然段,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自然段,读完后讨论。
(2)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板书:大)
(3)为画面配音,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
3.雨后:7、8自然段
(1)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
(2)采访学生们的感受,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这时你的心情怎样?(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教师引导,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叫,孩子们在水上嬉闹,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课下大家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泉景中学小学部)
二下:表内除法(二)复习教案 第5篇
(二)复习
复习内容:第四册书第63页第1题和练习十四第1、2、3、4、5题。复习目标:
1、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点:
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复习过程:
一、计算梳理。
1、口算:
(1)卡片出示,学生口算:
12÷6,45÷5,35÷7,18÷6,21÷7,9÷3,48÷6,64÷8,54÷9,14÷7,36÷6,28÷7,32÷8,15÷5(2)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抽问:
①你是怎么想的?(复习乘法口诀求商)。②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道除法算式?(3)思考:
①如果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
按照商相同分。在展示学生的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除数也变大(小),商不变。)
你还能写出商是3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
按照除数相同分。在展示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商也变大(小),除数不变。)
你还能写出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②猜一猜:被除数相同的时候,除数和商会是怎样的?
写一写: 18÷()=(),你能写出哪些?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4)将部分题改变为:
21÷()=7()÷8=8
48÷()=6 72÷()=9()÷9=6()÷7=6
(1)学生独立填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将算式分类,归纳:求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求被除数用除数乘商。
2、出示书第64页第2题。
(1)先观察:这些口算题和刚才的口算题有什么不同?(2)学生独立完成。1分钟内完成为优秀。(3)说一说:在口算时,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3、出示书第64页第1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56÷8×3,你是怎么算的?
(3)校对,寻找错误原因。
4、出示: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6=()×3
7×()>8×2
()×8<6×5 36÷()>36÷()45÷9<()÷8(1)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选取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指名说一说,帮助学困生。
(4)7×()>8×2(最小填几),()×8<6×5,(最大填几),36÷()>36÷()(有几种填法)
(5)归纳方法:解答这些题,我们要做哪几步?(先计算出一边的得数,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另一边的得数,最后填空)
二、意义梳理。
1、游戏:看卡片说话。
(1)出示卡片3和6。看到这两个数,你想到了哪些和乘除法有关的内容?(2)示范:3乘6等于18,18除以6等于3,18是6的3倍,18是3的6倍。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18里面有3个6。等等。(3)同桌二人用卡片开始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多?(4)选几组进行展示,纠正错误。
2、如果用图来表示“35÷5=7”,那么下列哪幅图是正确的呢?
图一:35只苹果,平均分5个盘。
图二:35颗药,分7天吃。
图二:35颗五角星,每5个圈一下。
图三:(线段图)小红5岁,妈妈35岁(7份)。(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
(3)归纳: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3、出示书第64页第3题。(1)学生独立审题,解答。(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指名汇报,说清算理。
在解答第2 小题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把每种方法的算理说清,再进行归类。
(4)归纳:不论是求几倍还是求要几个窝,都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独立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苹果汁
饼干
蛋糕
汽水
面包
3元
6元
9元
2元
1元
小明有18元钱。
(1)可以买几瓶汽水?
(2)买5瓶苹果汁够吗?
鄂教版二下语文复习提纲 第6篇
(二)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乐园四中出现的带有两对反义词的成语:
南来北往 深入浅出 送旧迎新 悲欢离合 生死存亡
(三)近义词
凉快—-凉爽 美丽---漂亮 希望---盼望 愉快---高兴
连忙---急忙 依旧---依然
(四)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相亲相爱 欢欢喜喜 一望无际 花红柳绿 兴高采烈 五彩缤纷 果实累累 四面八方 载歌载舞 稳健利落 年轻力壮 日理万机 翻山越岭 南来北往 白发苍苍 无价之宝 岂有此理 再三叮嘱 心灰意冷 一无是处 歪七扭八 没完没了
(五)词语归类(学生要积累 每类最少会写四个)
1ABB 红通通 白花花 绿油油
2AABB 吵吵闹闹 说说笑笑 清清爽爽 热热闹闹
3ABAC又大又圆 自言自语
4会进行词语接龙(参考《乐园一》第二题)
5在句子中能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鄂教版二下语文复习提纲 第7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绵长情谊。
《杂诗》(唐)王维,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竹石》(清)郑燮,感受竹子的坚韧、挺拔和不畏风霜的品格。 《赠花卿》(唐)杜甫 ,感受诗中描绘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他的赞美。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体会渔民捕鱼的辛苦,生活的艰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感受孩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花影》 (宋)苏轼 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采莲曲》 (唐)王昌龄,了解古诗大意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流传千古
的名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是要背诵的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色彩的游戏》《树真好》
《友谊桥》背诵第8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