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第1篇

《望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望月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然、优美的演唱歌曲《望月亮》,感受月夜的唯美和温馨以及能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通过学唱懂得在歌唱时突出三拍子的动感及舒缓特点。

3.了解歌曲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歌曲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及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舒缓的情绪,优美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表现三拍子旋律的特点及利用简单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生问好。2.情景激趣。①启发谈话。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伙伴,你看她来了。(课件出示:卡通小女孩“萌萌”),她叫萌萌,大家和她打个招呼好吗?(学生打招呼)今天萌萌和妈妈要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你们想去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注意看,你听到了那些声音看到了那些场景。②课件播放,学生听赏。3.明确主题。反馈。

二.歌曲学习。

(一)歌曲初解。

1.共同听赏动画歌曲《猴子捞月》 思考及反馈。A歌曲中月亮像什么?小猴子们能捞到月亮吗?为什么? B你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如何?你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2.歌曲初听。

A师:这首歌歌曲和我们刚才听到的《猴子捞月》有什么不一样?(情绪、速度)B学生说一说。④复听歌曲。

A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旋律慢了很多,听起来有一种很安静舒缓的感觉,你们听出来歌曲中月亮像什么了吗? B复听歌曲。C反馈。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你觉得这首歌曲中说月亮像什么?学生简要回答。D小结。

(二)歌曲学唱 1.教师范唱

①课件出示歌曲简谱及歌词。②认识三拍子。

A师:这首歌曲的感觉很慢,像是月亮在天上移动、在慢慢地跳舞,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节拍。B课件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C学生跟随老师模仿三拍子指挥图示。③聆听及律动

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天上的月亮在摇啊摇。2.学唱。①按节奏读歌词。②师分句教唱。

③师指导学生用中速、优美的情绪演唱。

3、合琴练唱,及时纠正 A注意练唱连音线部分。

B课件标注:2---|2----及1---|1----|部分,注意此乐句节奏的正确唱法。

4、听伴奏完整演唱。

(三)情感处理:月光下的音乐会。1.编创活动。②课件出示伴奏图示。

③教师指导学生,用碰铃和沙锤伴奏。2.表演唱。

一部分同学伴奏,一部分同学演唱。

三、课堂拓展。1.我送妈妈一首歌。

①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平时你和妈妈在一切快乐场景。②学生听赏《望月》 2.说一说:我和妈妈的故事。

师:妈妈和你之间最难忘的或者最开心的一件事。四.课堂小结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再见!2.音乐中,离开教室。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教学重点: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引起讨论)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 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 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5、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4、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四、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五、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现在娃娃有了明亮的眼睛了,她的心情怎样?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第3篇

北京不只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是一块圣地。孩子们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的歌谣走进校园, 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一首儿童诗《我多想去看看》, 在与山里孩子的对话中埋下了心向北京的种子。二年级上册又跟着教材《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 看到了雄伟而古老的天安门广场, 看到了一条条宽阔而繁华的大街, 看到了一幢幢高楼大厦, 看到了遍地的绿树和鲜花。二年级下册教材又一次领着孩子们走进北京, 在充分感受了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 北京的白天令人炫目的基础上, 等夜幕降临, 看一看灯光照耀下的流光溢彩的北京。

题目是《北京亮起来了》, 读题而感受亮堂, 读题而仿佛看到无数灯光在眼前闪耀, 读题而感受到万分的欣喜, 因为亮起来的北京有一种别样的美, 因为亮起来的北京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国明天的那份希望和憧憬。于是“北京亮起来了”不只是一个短语, 加上叹号, 似乎而成了呼喊, 呼喊夜晚北京的那份美丽, 呼喊未来北京的那份亮色前程。

夜晚的北京因灯而亮, 夜晚的北京因灯而炫目, “灯”是隐匿于亮背后的一条行文线索。教材先总起夜晚的北京城是“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而后具体写了街灯、车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霓虹灯、广告灯、建筑上的装饰灯, 把整个北京城装点得像个盛装的新娘。最后总结, 灯让夜晚的北京明亮而辉煌。

细细品读每一句话, 每一句话里都藏着“灯”;细细感受每一句话, 每一句话里都透着一份光的亮色;细细品味每一句话, 每一句话里都饱含着热情和喜悦。再细细咀嚼句子中的关键词、重点词, 也含着“灯”和“光”。如含有“灯”的词语有“灯的海洋”“华灯高照”“灯光闪烁”等;含有“光”的词语有“光的世界”“光彩夺目”“五光十色”“银光闪闪”。理解这些词语, 有助于孩子能更深刻感受到夜晚北京的绚丽多彩;理解这些词语, 有助于孩子能感悟到句子承载的那份自豪与得意。同时由理解、感悟走向积累与运用, 使这些词语成为孩子语文能力的一个分子, 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在如上解读的基础上, 我们达成了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文本表达的大致意思, 以“找‘灯’巧读, 读‘亮’北京”为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与教材进行对话, 与心中庄严而美丽的北京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

一、读图再现北京, 说词夸夸北京

1. 师:

孩子们, 去年我们已经去了一趟北京, 见识了红墙黄瓦的故宫、成阴的绿树、林立的高楼和纵横的立交桥。今天, 老师想再带大家去一趟北京。

2. 师:

这是什么? (雄伟的故宫) 请大家一边看, 一边响亮地读出来! (课件出示雄伟的故宫、繁华的大街、热闹的王府井、一幢幢高楼和一座座立交桥)

3. 师:

谁来说说北京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简洁活泼的导语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链接, 形象直观的北京景观, 既唤醒学生的记忆, 也激起学生心中对圣地的向往, 对于任何一个炎黄子孙, 北京是一座百看不厌的城市。为了让屏幕阅读更有语文味, 我们在图片醒目的位置写上相应的关键信息, 如“雄伟的故宫”“繁华的大街”, 一是为了让图更具对话意味, 让图不仅以色彩和线条与学生对话, 还以文字跟学生交流;二是孩子在与图对话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北京的形象美, 同时再一次接受语言信息, 起到复习词语、认读词语、积累词语的作用;第三, 虽然看起来只是几个简短的词组, 但当图、文字、“响亮地读出来”的课堂氛围融在一起的时候, 现场可以生成的是一份情绪, 激动的情绪、赞叹的情绪、向往的情绪, 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 师 (深情地描述) :

夜幕降临后, 北京的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了, 整个北京城亮起来了! (课件出示北京亮起来的图片) 这时, 你最想说什么?请带着这份感情, 咱们一起读一读“北京亮起来了”!

(美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 夜晚的北京以“亮起来”的过程向人们展示着生动而有朝气的闪烁的美。无须言说,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美的欣赏的暗示, 动态的图片是一种美的形象的诠释, 于是孩子们的读题也就情不自禁地浸染了美的感受, 充满了对“亮起来”的赞叹!)

二、听文欣赏夜北京, 读文感知夜北京

1. 师:

夜晚的北京真美,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晚。 (课件出示北京夜景图, 学生一边观看, 教师一边深情地朗诵课文)

2. 师:

孩子们, 想自己去感受一下课本中北京美丽的夜景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课本翻到第50页, 自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下面的小鱼帮帮忙, 争取读准每个字音, 读通每一句话。 (生自由读课文)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孩子即使没有亲临过北京, 对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也不会陌生。当熟识的事物以另一种形态再现于眼前时, 往往会牵动起一份亲切感, 何况是心中的北京, 令人向往的北京。印象中的北京披着华美的灯的外衣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 会有一种美的眩晕感, 配以教师深情地朗诵, 图、教材的文本语言、教师的声音言语一起向学生诉说北京的夜的美丽, 学生以眼、耳同步倾听的姿态收获美的感动, 然后独立走进文本, 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也就带着一份美的整体感觉。)

三、读词感知灯, 读词感受光

1. 屏幕出示一组词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灯的海洋

要求学生能准确认读这一组词, 然后展开想象, 教师以“读着这些词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 对话的意图是希望引导学生从词语中感受到灯很多, 灯很亮, 灯光非常耀眼, 灯光还在一闪一闪的……词以“灯”为集合标准, 一起解释着美的意义, 在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词语, 也就能读出灯的美、灯的亮。同时让孩子边读边发现, 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字“灯”, 教师在对话中引领孩子感受因为有了灯, 我们的夜晚才会这么亮丽, 因为有了灯, 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精彩!

2. 屏幕再出现一组词语:光彩夺目、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的世界

要求学生在准确认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说说“读着这些词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主要让学生读词想象光的绚丽、光的夺目、光的耀眼。这一组词是以“光”为集合标准, 共同诉说北京夜晚的美。之后要求学生把词语读美, 读出与这些词语对话的感觉。同时也让孩子边读边发现, 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字“光”, 教师在对话中强化感受:因为有了灯, 有了光, 北京城亮起来了, 所以我们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3. 屏幕出示句子: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反复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教材是极具个性的,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甚至于组合成句子的意义单位———词, 也以一定的个性在具体的文本中集结, 于是某一个文本往往就会出现一些高频率词, 也叫关键词。抓住这些高频率词, 我们可以实施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效策略, 既认读、理解、积累这些词语, 同时也借助于这些词语的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实基础, 可谓达到教学策略的价值最优化。以上出示的两组词语也极具个性, 从字面上看都含有“灯”或“光”, 从它们的表现力来看, 这两组词语的意义内涵都非常丰富, 都能引起无限的感官联想, 于是读词想象, 师生在对话交流中丰满每一个词的形象, 词语的认读、理解也就变得有情有趣了。)

四、读文找“灯”, 读“亮”北京

1. 承接以上环节, 做足“灯”的文章, 于是教师抛出话题:

夜晚的北京城那么美, 那么亮, 就是因为有了灯。咱们再读课文, 你从哪些句子中能找到这些灯?

2. 学生交流落实以下句子

(1) 长安街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的汽车, 灯光闪烁, 像银河从天而降。

(2)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3) 广场四周, 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4)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 明亮的橱窗,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5) 街道上, 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 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6) 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7)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 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 银光闪闪, 十分动人。

对以上句子的教学预设定位在读准, 读通。

(灯光犹如一串串炫目的珍珠, 把夜北京打扮得美丽动人。以“灯”为线索引领孩子寻读的句子, 也犹如颗颗珍珠串起了文本。每个句子都是独立的, 以“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形式向读者倾诉着“北京亮起来”的具体内容, 读通、读熟、读美这些句子, 夜晚北京也就亮在学生的脑中、心里, 学生也在朗读水平的层次推进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

五、亮“灯”读词, 点“灯”写词

1. 原来是一盏又一盏的灯照亮了

整个北京, 所以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 多么辉煌!你瞧, 我们的课堂里也来了一盏盏灯, 把灯上的词语宝宝的名字都叫出来了, 灯就会亮起来。 (集体认读词语) 学生读完后, 出示一幅灯光下的美景图。

2. 指导书写

屏幕再出示两盏灯, 灯上分别书写“雄伟”“辉煌”,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讨论如何把这两个字写美观, 然后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6-0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一、复习导入,在整体把握中向往望月之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一起读课题。(多媒体出示:江月图)

(师引导概括课文结构: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设计理念】精炼概括,明快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望月之景的赏读学习中。

二、细读文本,在交流品味中感受望月之乐

1.精品细读,感受“眼中月”的静谧之美

(1)品读学习“眼中月”(点击出示第2自然段)。

(2)这里的”镀“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你觉得用哪个词比较好?为什么?(师生交流)

(3)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读这段文字:天上月,水中影。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入到了——江面、水中,这就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就是“江——中——月”。(生配乐品读)

师: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属于你的独特的月光。(生齐读)

(4)品析写法:

师:你认为这江中月写得好在哪?这段话中,作者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美好的景物我们很容易看得见,但是要把所见到的美好景物栩栩如生地描述下来,让读者如入其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细品慢悟,在品析中体会写法。

2.师生吟诵,感悟“诗中月”的意境之美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月(出示文中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师:同是一轮月亮,但是每个人望月时由于心情不同,感受不同,体会也不一样。想象这时候也有清幽的月光,我们也来比赛背有月亮的诗,好吗?你们当小外甥,我来当舅舅。

(师生吟诵书中的诗句,接着对诵描写月亮的诗)

【设计理念】游戏性的教学最符合儿童的天性。师生合作诵读古诗,童趣在诗情画意中流淌,在接力诵读中形成心灵的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3.走进想象,感受“心中月”的创造之美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5至第18自然段,走近小外甥的“心中月”,感受小外甥的机灵、聪明、爱幻想。

师(出示文段):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绘声绘色”,将上述一段话变成一首有趣的童诗,并相机出示:

(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师:小外甥的诗多有趣啊,从中你可以体会到小外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1:月亮把我叫醒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2:胆子不小,主动向“我”挑战。

生3:他的比喻使我惊讶。

【设计理念】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外甥的想象之中,进一步体会望月带来的诗情画意之乐、灵动神奇之美。

三、联系生活,在放飞想象中延续望月之乐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一写。

师:和小外甥一样,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有趣、多变的,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落在人的眼睛里就不一样呢?

师(归纳):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板书)

【设计理念】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小外甥的想象感染并照亮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童心纵情飞扬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精神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布置,在多维思考中感受月亮之美

【必做题】

由班长组织举办一次“月亮诗会”,评选出我们班的“月亮诗王”。

【选做题】

1.多渠道寻找资料,了解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

2.观赏月亮,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片段佳句。

望月亮教学反思耿莉琴 第5篇

《望月亮》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课的`时候,我用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三拍子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是不错的,孩子们都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轻轻地律动,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营造出一种气氛,让他们在音乐地律动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孩子会说看到了月亮,看到了妈妈,感受音乐温馨深情优美。让学生用各种动作体会三拍子,激发学生感受创作兴趣。通过诗朗诵的形式,请同学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歌曲的学习中。

学生在这一堂课中,能够与我配合,有很多互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发现情感教学能够使我与学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学生也更容易喜欢上这首歌曲,并能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教学难点和重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对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记得非常牢,对这首歌曲也更加喜爱了!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多媒体光驱打不开,导致音乐放不出来,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课堂教学环节缩减以教歌为主,所以以后提高思想认识准备充分。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第6篇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月”为核心,从“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同时为提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又加入了“幻想月”环节,让学生在体悟课文中心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学会用笔表达出心中所想。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我又设计了“观察月”的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一齐读(指课题)。月光是那样的清纯淡雅,再读(指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作者)作者叫什么?(赵丽宏)作者在哪里望月?(江轮的甲板上)。

师过渡:对,本课写了作者赵丽宏在江轮甲板上望月,那么他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 学习第一部分;眼中月

1. 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标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或是体会。

3.交流:

(1)指名读,谈感受

(2)难点词语解释:

芦荡:江边长着芦苇的地方。

剪影:指事物的轮廓(课件出示插图,师解释:月光下山峰、树林只留下了黑色的影子,就像是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宁静,优美)

(4)那么就请你读出这份宁静,这份优美来。

指名读,师生评议

(5)师:听了大家深情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我读一遍好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

师配乐范读--《月夜》

(6)下面,请同学们也随着音乐轻声读课文,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学生配乐读课文--《月夜》

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课件出示:眼中月)

师过渡: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我深深地沉醉于这如水的月色中,偶然回头时才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谁来了?(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小外甥来了,我们一起望月,欣赏这优美的江水月夜。我们只是静静坐在那里赏月吗/?我们还做了什么?(比赛背诗和谈月亮像什么)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与小外甥是如何比赛背诗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三、 学习第二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7--11自然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

师生对诗(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两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4.除了课文中的这些写月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同桌之间也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师生比赛背诗

师:假如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在这优美的月光下,我们也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师:这是我自己写的诗,还不错吧?原诗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全诗--《中秋感怀》:“秋风落叶清露冷,漫夜孤星月光寒。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老师相信,你也可以写的,就像我这样)

3. 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咱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课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课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四、 学习第三部分:心中月

1.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 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

3.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课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

(很奇特)

4. 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爱幻想)

5. 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很调皮: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过渡:这么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困了,睁不开眼睛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课件出示)

五、 学习第四部分:幻想月--(课件配乐:《但愿人长久》)

1. 此时,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

2. 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

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观察月--(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想象的可真好,你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课下完成这样一道作业:

“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课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板书设计:

25望月

眼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望月亮作文 第7篇

临近中考了。老师在遥望升学率,学生在遥望好学校,家长在遥望高分数。于是乎,遥而越望,愈望愈急,越急越望,总之是愈遥望,结果也愈近了。

有人说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全是“家底”很薄的学习贫困户,于是便有了山一样多的作业,水一般的唠叨,我们便在这山水中“观光游览”。当然,这样的游览是在无尽的水涧与山崖边,一个不小心,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按照投资论来说,高风险就有高回报,而且是长达三年的时间面对丰厚的“利润”,所有的学生便是“千军万马一齐过独木桥”。我当然也不外乎其中了。记得刚刚参战时,战况可不像眼目下这样激烈,于是我也就没大对今后的路遥望一下,只是整天地混的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直在遥望的老师可就不高兴了,他一不高兴,我们就痛苦了,渐渐地,我也有了一点儿遥望的意识,但也真是蜻蜓点水。有些同学呢?脾气大,硬是不买老师的帐,大多数都是爱理不理的态度。这叫什么话呢?不过我还是挺佩服他们的,因为他们颇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气概!在一段时间内,我还刻意地对他们的种种言谈举止进行了模仿。但是,每次面对老师与父母遥望的那双眼睛,我便开始英雄气短,不能再坚持不懈了。最终我离开了他们英雄的团队。申明:这是值得庆幸与痛苦的。庆幸就不用小生解释了吧!痛苦呢?毕竟大家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了,难分难舍谈不上,可就是逢场作戏也该秀一秀吧!

经过这一次目光的矫正,我对前方的视力已经恢复到了一点零的正常视力,遥望当然是可以了,不过这一段时间的遥望过后,视力也几乎快六百了吧(负的)。

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第8篇

景色秀丽的黄山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石,最为奇特的是一块叫“天狗望月”的石头。

传说一只天狗因为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落凡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狗来到黄山立刻被黄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住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的挂在天空,雄壮威武的天狗曲着前腿,伸长脖子静静的蹲在山顶上仰头凝望着天空,像是有许多委屈想要诉说。以后每天晚上天狗都会来到山顶上,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奇石取名叫“天狗望月”。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