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分奶酪评课稿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狐狸分的公平吗?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角色转换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狐狸和小熊的画图。 2.识字游戏卡片。
3.充分考虑或是预设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 4.学生预习课文、对各角色有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新课预知
1.分别出示狐狸和小熊画图,让学生指认,并说说自己所知晓的有关知识。
2.根据你们平时的经验,说说狐狸这样分奶酪公平吗?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狐狸和小熊的故事。(师讲故事) 4.说一说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一)读文 1.每人选择一小节或几小节读给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大家评议。 2.要求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二)识字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集体读,说说各自理解的意思,如不能统一,拿出来全班讨论。
2.本文要学习的这些生字,有多少是你已经掌握的,将你的经验说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让大家都来记住。
3.说说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以及原因,遇到难以记忆或理解的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组内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提示学生:“奶”“吵”“急”“第”“始”“仔”“咬”“公”八个字要求按笔顺描红,掌握正确的笔顺,要提示学生不要把“第”写成“弟”。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3.在课后练习题上练习书写生字。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在家中熟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上一节课,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一、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1.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狡猾?说说自己的意见。。
2.紧紧扣住“分”字,让学生思考狐狸是怎样分的奶酪,用了哪些手段,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狐狸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三、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1.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扮演两只小熊和狐狸,分角色演绎故事内容?
2.请学生进行评价。
四、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狐狸的本性
1.这个故事学完了,你觉得狐狸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1.用你所知道的一些词结合课后习题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小熊兄弟。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结合课文内容,编排一个课本剧,希望有所创新,形式、道具都不限,在内容上也可以有所变化。
3.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狐狸分奶酪评课稿范文第2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3.帮助学生理解熊哥弟的形象和狐狸的奸诈。
4.培养孩子团结一心,不计较的美好品格。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熊的形象,狐狸的狡猾诡辩。养成孩子相信队友的习惯,和不斤斤计较的美好品格。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蛋糕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狐狸一直以狡猾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上次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请同学描述一下它的形象。
2.这次我们学习另一篇写狐狸的文章,一起看看它又做了什么事。(板书:狐狸分奶酪)
3.朗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
(2)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字音。
(4)齐读课文
三、字词辨音
1.注意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2.注意前后鼻音。
“捡、拌、便”为前鼻音;“帮、嚷、剩、整”为后鼻音。老师要重点教读,以便学生分清。
3.“吵嚷”为三声“吵吵嚷嚷”为一声。
四、字词辨形
1.“奶、吵、仔、咬、始”为左右结构、书写从左到右,左右两部分大小要仔细观察,“仔、吵、咬”左小右大。“奶、始”左右等大。
2.“急、第、公”上下结构,书写顺序从上到下,重心稳。
五、范写指导
1.老师在黑板范写八个生字。
2.学生观察后接着临写。
六、课外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2)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文章大致内容。
二、语段阅读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小哥俩因为奶酪而拌嘴)
(二)学习课文第2~9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另一主要人物狐狸他“关心”小哥俩,要替两位做“公平”的分配。
第2自然段,过渡段,引出狐狸。
第3~4自然段,狐狸问清缘由。
第5~9自然段,狐狸分奶酪的具体过程。
“那半块大一点儿。”和“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可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故意咬得不均匀,也可知小哥俩的斤斤计较和让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让狐狸为他们分奶酪)的错误举动。
最后狐狸吃完了整块奶酪,奸计得逞。可知太过计较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会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三)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第10段揭示了结果,但局面已经形成,生气也无济于事。
第11段,狐狸“笑”可见它奸计得逞。“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可见“坏人”的诡辩之厉害,做了坏事还一副我是为你们好的模样。也与第6和第8段“半块大一点”,“半块又大一点”的斤斤计较的行为形成呼应。“可公平啦!”再次提醒我们不要斤斤计较,不然将会失去“整个奶酪”。
三、文章脉络
一、(第1自然段)小哥俩捡奶酪,想公平分
二、(第2~9自然段)狐狸加入为他们分奶酪
三、(第10~11自然段)写分奶酪结果,失去了整个奶酪
四、文章脉络
(续)揭示了太过斤斤计较只会失去更多的道理。也提醒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朋友,不要让狐狸这种人有可趁之机。
五、课外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19 狐狸分奶酪
狐狸分奶酪评课稿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以及生字词的卡片。(教师) 2.搜集相关民间故事。(教师) 3.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读过许多有关狐狸的故事,狐狸给大家留下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老师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 1.学习“奶”“酪”两个字。
(1)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2)注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3)指导学生书写“奶”字,并组词。 2.教师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齐读课题,读准“酪”。
4.狐狸是怎么分的奶酪?他给谁分奶酪?奶酪分得公平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 “捡”“拌”:与“脸”“胖”换偏旁识记,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强调“始”是翘舌音;“俩”的准确读音是liǎ,要与“两”区分开。
用“始”组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小组汇报。
6.指导朗读,要读出捡到奶酪时高兴,为了怎么分拌嘴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小熊兄弟俩吵了起来,吵架声引来了
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预设: 狐狸说的话: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的动作: 跑、 问、 笑、 拿、 掰。
4.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读出狐狸假装亲近的感觉。) 学习“吵”字。 (1)理解“吵”字为什么部首是“口”,说一说怎么记字形。
(2)观察后尝试书写。强调“口”要写得小一些,写在左上格,右半部分“少”的最后一笔撇要穿过竖中线。
6.当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是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狐狸又说了什么?(指名读)
7.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8.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读出他胸有成竹的样子) 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9.狐狸是真的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吗?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拿”
“掰”,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
10.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
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
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 乳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3.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一课。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自由读第6~11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
A.没有!我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B.没有!我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和第10自然段。(读出无奈和小熊兄弟俩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6~9自然段。
过渡: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自由读第6~9自然段。
(2) 认读“嚷”字,与喊、叫区分,理解两个“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4)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7和第9自然段)
(5)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圆纸板)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7)指导分角色朗读。
(8)指名到前面分角色朗读表演。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1)齐读。
(2)随文识记“整”。
(3)指名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笑着说”,这是怎样的 笑?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6个生字“始、仔、急、咬、第、公”。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急”和“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强调:“急”的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窄长,下宽扁。
“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文,深入主题
1.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