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精选12篇)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 第1篇

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哪去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阅读故事中的人物画面及人物形态,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哪去了》含反思教案吧。

【说教材】

《眼镜哪里去了》是一节语言活动,一个出色的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语言故事,生动、幽默的描述了一只粗心大意的熊由找不到眼镜到在朋友的帮助下,发现眼镜就在自己头顶的过程。教育提醒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中的人物画面及人物形态,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

2、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

难点:引导幼儿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眼睛哪里去了》,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以及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并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操作方便的作用,来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猜测讨论法、游戏法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观察法、游戏法、表演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引题。

俗话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活动中,我设计以来自远方的小客人(小熊)的方式导入,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以小熊的口吻说:“我的眼镜找不到了,小朋友能帮我找到眼镜吗?”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主题。

二、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前一部分,同时配合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粗心大意,欣赏后提问:“小熊分别找谁去帮它找眼镜了?小熊的朋友们为什么会笑?为什么说那么稀奇古怪的话?猫头鹰又为什么哈哈大笑呢?”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画面细节的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组织幼儿讨论:你猜一猜,小熊的眼镜会去哪儿呢?这一部分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激发幼儿阅读和了解情节发展的愿望。

3、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小熊的眼镜到底去哪里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听完故事后提问:小熊的眼镜是在哪里找到的?眼镜应该放在哪里?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4、通过回忆故事中的内容,感受故事的风趣,进行经验的提升和迁移。

我预设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哪里最好玩、最有趣?”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展开讨论。“经过这次眼镜丢失的教训,你认为他以后还会这么粗心大意吗?该怎样保管自己的东西呢?”

进行经验的迁移,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记得物品摆放在哪里,用完后要放回原处,这样就不会像小熊一样丢失了。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拿自己带的玩具,在表演区内共同表演游戏。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本文扩展阅读: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弱视等。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 第2篇

2、物品使用完后知道物归原处。

活动准备:

1、提前预留小任务,请幼儿自带故事角色玩具或图片。

2、《眼镜哪去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检查布置的小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幼儿带来的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集中放在前面,引出故事。

知道:小朋友的学习用具都带来了,老师布置的小任务也完成了,你们记得可真牢!可是有只小熊的记性不怎么好,他的眼睛找不到了,眼睛哪去了呢?

2、分段欣赏故事,同时操作相应的动物玩具。

(1)从故事开头至“也许它被火箭带上天去了吧。”

提问: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见到小熊后是什么表情?说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话?引导幼儿猜猜看松鼠、狐狸和浣熊为什么药这么做。

(2)引导幼儿猜想:小熊的眼镜到底哪儿去了?

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引导幼儿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3、出示教学挂图或教师教学资源,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可围绕以下问题自由结伴讨论:

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小熊,该怎样保管自己的东西?

上学后,我们的学习用品增加了,怎样才能使这些学习用品不丢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保管物品的流程:分类--确定摆放位置--制作标志--物归原处。

活动延伸: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 第3篇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的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的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引用的各种垃圾的图片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顺利的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的更加的深入。

这一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纲要》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只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幼儿园科学《糖和盐哪去了》教案 第4篇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2、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盐、糖。

三、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

2、观看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1)你喜欢三明治吗?你尝吃过的三明治是什么味道的?

(2)嗯,三明治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二)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1、引导幼儿尝味道。

(1)老师这里有一杯饮料,谁来尝尝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

(2)知道为什么是甜的吗?(因为里面有糖)

(3)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

(4)糖到哪里去了?

2、教师示范小实验

(1)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①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②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2)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①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②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作盐能在水里溶解。

3、幼儿进行实验

(1)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2)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

②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用小眼睛看看

③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

④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⑤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三)结束部分。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 第5篇

活动名称:科学——垃圾哪里去了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2、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塑料杯、垃圾实物、垃圾图片。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含义,知道它的危害。

1、了解垃圾的含义。

教师:(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教师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为垃圾。

2、了解垃圾的的危害。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垃圾?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可回收标志。

1、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办法。

教师: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

教师:垃圾最后都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填埋场就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在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的时候会排出有害气体。

2、出示垃圾箱图片,认识可回收标志。

教师:你见过这样的垃圾箱吗?为什么要把它分成几部分呢? 教师:垃圾箱上面有什么标志呢?(可回收标志与不可回收标志)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标志?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3、出示实物垃圾,了解垃圾的分类。

教师: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为什么? 教师:(出示垃圾)老师这里有一些垃圾,你知道该怎么进行分类吗?(先请幼儿进行初步的分类)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刚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这么多类型,刘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

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为环保处一份力。

三、进行垃圾分类游戏。

1、出示图片与垃圾桶。

教师:孩子们都知道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所以,以后我们扔垃圾的时候要看清楚,什么是可以回收利用,什么是不可以回收利用,可以回收利用的我们就要扔到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里。(出示带有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就送到贴有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里。(出示不可回收垃圾箱)刘老师这里有许多垃圾的图片,现在请孩子们来把这些垃圾图片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并检查分类情况。

3、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垃圾又有这么多危害,今天,我们了解了有的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垃圾没有用了,那我们以后要按标记进行分类投放,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课后说课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都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和环保意识。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通过了解垃圾的危害与垃圾的处理方式与过程,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是不能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学习对垃圾的分类,从而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了解垃圾的危害及垃圾清理的方式与过程。

2、鼓励幼儿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学习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从认识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与过程,;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学习垃圾的分类。

口味哪去了 第6篇

今天,爸爸感冒了,他吃什么,都比平时减量,连吃最喜欢的桔子,都说“唉,没味道。”咦,真奇怪,我吃这个桔子明明是很甜,很好吃的呀?爸爸为什么会觉得桔子没有味道呢?难道感冒会让味觉消失吗?我决定来做个实验。

我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东西,苹果、桔子、饼干和酸奶、咖啡。让爸爸、妈妈(没感冒)做我的实验对象。我先用两条丝巾分别把他们二人的眼睛蒙上,然后给他们每人嘴里塞一块苹果(他们事先不知道我准备的食品),我问:“请问你们正在享受什么美味呀?”“苹果!”妈妈回答毫不犹豫,爸爸吃完了也没能说出吃的是什么。

我说:“第二次实验要开始。”我喂给妈妈一勺咖啡,又喂给爸爸一勺酸奶。然后问他们喝的是什么饮料,这回还是妈妈答出,爸爸摇头。

看来,分辨这些食物与眼睛无关,那么,爸爸妈妈为什么对食物有不同的反应呢?是不是与嗅觉有关系呢?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我又用一个小夹子夹住妈妈的`鼻子,继续实验。

我把两块饼干碎末分别放进二人嘴里,他俩嚼着,嚼着,竟然猜谜语,一会儿说是椰子粉,一会儿说是高乐高,嘻嘻!

我让他们嗽嗽口,又为他们送上两片桔子,他们吃完了,一会儿说是话梅,一会儿说是菠萝,把我的肚子都快笑炸了。

看来我这个小实验说明了:如果不让鼻子呼吸就闻不到气味,就不能品尝到食物的美味,在不看见食物的情况下,光靠舌头品尝,那就如嚼蜡了。

《哪去了》诗歌 第7篇

风哥哥的黑伞遮住了。

风哥哥的黑伞哪去了?

雨妹妹借去跳舞了。

雨妹妹跳到哪去了?

跳到田野玩耍了。

太阳公公把她带到天上,

变成云娃娃的白狗了

哪去了(刘郑)

春姑娘小草的绿色哪去了?夏哥哥炎热的红色遮住了。

夏哥哥炎热的红色哪去了?秋姐姐落叶的金色代替了。

秋姐姐落叶的金色哪去了?冬爷爷用白雪吹走了。

鱼到哪去了?作文 第8篇

一天中午,猫妈妈出门了,小猫一个在家里呆着,他嘟囔着“妈妈不在家,我没有饭吃,肚子好饿呀!”小猫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找点吃的。

他走进客厅,发现靠墙的桌子上有个鱼缸,里面有几条红色的金鱼。小猫馋的直流口水,真想吃那几条鱼呀!他跳上桌子,趴到鱼缸边上,伸进爪子想捞鱼。小猫捞了一下,没有!他又狠狠地捞了一下,还没有!他捞了很久都没捞出来,气得小猫一使劲,哗啦啦,鱼缸摔到地上,碎了。小猫向地上望去,怎么没有鱼呢?鱼去哪儿了?小猫在碎玻璃周围看了半天,都没找到鱼,这是怎么回事呢?

柴门哪去了作文 第9篇

柴门哪去了

我爱去乡下,那里有美丽的田园,有带刺的柴门清明节刚好是星期天,乡下的

表哥邀我去串门,而且我早听说过表哥家大变样了,所以决定走一趟。耳听为虚作文人网 ,眼见

为实嘛。

这个地方叫杜家村,那村在古代的时候出过一个叫杜范的.丞相。爸爸带我来到表哥

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幢二间宽三层半高的楼房,二米高的围墙围成了一个小院子,

一扇亮铮铮的古铜色铁门特别引人注目,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福随吉祥入户,富伴政

策到家”,横批:“改革开放好”。

“是不是走错了门?”眼前的巨变真叫我不敢踏进门,这时表哥瞧见我茫然的样子,

赶紧迎上来说:“是我家,是我家,没错。”表伯、表伯母闻声也出来迎接我:“量量,

快进来!”

“柴门哪去了?”我凝视着铁门,手摸了又摸,我怀念起昔日的柴门。表哥家原先

是二间平房,小院是用篱笆围起来的,院门是毛糙有刺的柴门,用竹片和树枝做成的,

竹片和树枝都是农家当柴烧饭用的。我记得第一次上表哥家时,小手被柴门刺破了,痛

得我哇哇直哭,表伯撕了旧报纸给我止血,表哥拿出一些竹笼子竹玩具哄我玩。

“都五年前的事了,还想它?”表哥拍拍我的肩膀亲热地对我说。我激动地说:

“门变了,家也变了,一切都变了!”表伯一边端着一盘水果,一边笑着说:“变了!

柴门变铁门,全靠党的政策好。”

“门”能反映出一个农家的风貌,柴门变铁门体现了表哥家由贫变富。表伯兴奋地

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办起了工艺品厂,工艺品走出了国门。”我轻轻地夸了一

句:“表伯,你家的铁门比我家的门还要好看哪!”表哥一家人听了全都笑了,幸福的

微笑哪去了作文 第10篇

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一个微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样,微笑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这么说,微笑是这世上最强大的的无形力量。它直入人心,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那惊人的力量。

微笑哪去了?有时候真会这么傻傻问自己。童年时稚气脸上天真的笑容对于我来说已非常遥远,我甚至忘却了自己的童年是否有过微笑。真的好想找回昔日那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微笑。可是

初中学习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肩头。好沉,好沉稚嫩的肩膀第一次感到这么吃力。但我却不能放下,我只有硬着头皮,伛着腰,艰难地走向那茫茫的前方记忆的沙滩上,永远地印下了我深深的脚印。庆幸的是,这脚印至少还能让我知道我曾经奋斗过,时时提醒着我不要辜负了这深深的脚印。

可担子真的好重好重,压得我快不能呼吸。“学习”二字也时常在我眼中浮现。我不得不被迫用更充沛的精力来对待学习。从此,微笑离开了。很少很少在我脸上光顾。我的世界也缺少了最宝贵的东西。我很遗憾,但同时,我却不容许遗憾。为的是自己的前程,更为了不能让微笑白白离开。我知道,只有克服了现在的困难,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蓝天,微笑才会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面对每天许许多多的作业,像一座大山一样摆在我的面前。我只能告诉自己努力,拿起锄头,一点一点地将这大山铲平。累了,暗暗地对自己说“加油!”就有埋头苦干起来。幸好历史上有愚公移山的先例,才让我得到一点点的心理安慰,我也觉得这点困难并不算什么。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梦,一个令人神往,为之骄傲的梦。为了这个梦,更为了微笑,我一定会加油,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更要去实现微笑的价值。

微笑哪去了?微笑暂时离开了。

现在的鸟,哪去了?作文 第11篇

“终于考完试了!终于解放了!”走出考场,我不禁这样大声欢呼道。回想起备考那段时间,现在,我终于能飞出那束缚我很久的笼子,在蔚蓝的天空中,在翠绿的树丛中尽情飞翔、嬉戏。“我是一只小小鸟”,我高兴地放声歌唱。

“哎!我说现在的鸟怎么越来越少了?难道它们夏天也要飞向南方去夏眠吗?”我突然注意到处处不闻鸟声,不见鸟影,少了鸟这活泼的小生灵,似乎大地失去了盎然的.生机。

“咦?”我看到一幕使人不快的情景―一群大爷大娘们正在草地上逗鸟、赏鸟。嗬!好不快活呀!嘴里吹着口哨,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转眼再看那本很自由的小生灵们,此时正在笼中扑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并不是在歌唱,它们在挣扎,它们在挣脱笼子的束缚,它们是痛苦的呀!

自私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快乐,把鸟捉来,自己观赏,自己玩乐,从而让这些本来可以自由自在飞翔的小生灵失去了永久的欢乐。虽然鸟在做工精致的笼子里每天不愁吃、不愁喝,还能受到主人的百般呵护,但它们渴望得到自由,渴望得到天空,渴望得到森林,渴望舒展飞翔的翅膀。是人类,是自私的人类剥夺了它们的快乐。如果让我们换位思考,想想鸟的感受,捉进笼后,鸟就这样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整天关在并不大的笼子里,就像人被关在监狱里似的,那的确是一件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情。我很可怜被捉进笼中的小生灵,同时也很痛恨将它们捉去的人们,它们是那样痛苦地挣扎,而人们却无动于衷。我发誓,只要我有足够的力量,一定要将那些被人们夺去快乐的小生灵们统统放生,让它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要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类和小生灵们共同拥有这美丽的世界。现在的鸟,哪去了?作文600字

《垃圾去了哪里》教案 第12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的方式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图片,让幼儿初步的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各种垃圾的图片。

3、《幼儿画册》(第二册p22)。

过程:

1、请幼儿相互的交流平时见过的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哪里去了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于垃圾的知识。教师补充。

3、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的图片,认一认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如:

电池回收箱、玻璃回收箱、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垃圾也可以放入哪种桶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反思:

活动的刚开始,我先带领幼儿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直接刺激,能够引发他们的间接经验,一个孩子的经验能够引起其它孩子对相关经验的回忆、联想甚至推论,所以当第一个孩子说了在幼儿园发现的某样垃圾后,幼儿的思维便总是停留在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做手工剪下来有垃圾;吃完苹果后有垃圾;喝完牛奶的袋子也是垃圾、擦过鼻涕的餐巾纸也是垃圾等。后来经过老师的引导,幼儿的思维有所发散:妈妈切菜有垃圾;吃完东西的袋子、皮是垃圾;家里用破的东西是垃圾;爸爸吸烟的烟蒂是垃圾等,回答问题的气氛越来越踊跃。

为垃圾分类是本活动的重心,在学习分类投放垃圾时,不是很顺利,许多幼儿对垃圾的材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分辨简单的纸类垃圾,但对一些塑料、铁质或者其他材质的垃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这个环节,老师讲的比较多,幼儿更多的是听老师是讲解。虽然对分类投放垃圾掌握不是很好,幼儿似懂非懂,但对垃圾要放在垃圾袋、垃圾箱等处,不能随地乱扔的意识还是很强的。比如,手工活动后,许多小朋友会自觉将剪下来的一些碎纸片扔到垃圾桶里,有的幼儿还提醒身边的小朋友说:“这是垃圾,要给它送到垃圾的家里去的。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