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精选6篇)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 第1篇

本文由xiechenxie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国际航天防务产业--稳步前行的巨人

--探析国际业内领先企业对国内航天防务业发展的启示

航天与防务产业密不可分 航天产业作为一国科技水平的体现,与军事工业密不可分.国际 排名靠前的航天企业大多同时也是军工领域的领先者.航天与军 工同步发展成就了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诺思罗普格鲁曼, EADS 等企业为代表的美欧巨型航天防务企业.多种因素助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业务结构多元化,军民业务平衡发展,合理的组织结构,善于兼 并重组和资本运作等因素在欧美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发展过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务多元化,军民并举是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推动力 由于国际形势和政府经费支出的变化,航天防务产业存在周期性 波动.为了规避行业波动,主要航天企业纷纷采取业务多元化和 军民品并举的发展战略.领先的航天防务公司多跨越多个业务领 域,包括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信息技术乃至船舶等.其中, 信息技术业务近年来尤其得到了广泛重视.同时,这些企业注重 军用和民用业务的均衡发展.EADS 和波音公司的民品比重分别 达到 68.5%和 48.5%.军民结合和军民品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 于避免单一领域波动可能造成的业绩大起大落,而且成为企业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航天防务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业务覆盖范围广,规模大,与自身特 点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是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企业分别 采取了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以及母子公司与事业部混合制.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兼并重组成为航天防务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业务结构调整的 重要手段.通过合并,收购,分拆等手段,企业加强了核心业务, 延伸了产业链,扩大了市场份额,借助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 了企业竞争力.例如,洛马公司通过系列并购不断加强信息系 统及全球服务部门的实力,使之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资本市场是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沃土.波音等众多航天防务企业 都是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一方面方便于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为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定价参考和运作渠道.对我国航天防务产业的启示 虽然国内外产业环境存在差异,但是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企业的发 展经历依然为我国相关企业在军民融合,业务多元化,兼并重组 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未来,我国航天,航空和 军工行业的整合进程仍将持续,我国航天防务企业应该在航天和 军工领域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合理多元化,适度规 模化.争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进一步的军工,航天与航空领域重 组整合占领先机.航天军工

首次评级

戴春荣 daichunrong@csc.com.cn 10-85130981 刘珂昕 liukexin@csc.com.cn 10-85130590 分析日期:2008 年 07 月 03 日 股价表现

不评级

HTTP://RESEARCH.CSC.COM.CN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 1(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概述 …… 1 1,航天产业涵盖的主要范畴 …… 1 2,航天产业的经济特性 …… 1 3,航天产业的规模 …… 1 4,航天产业与军事工业密不可分 …… 2(二)航天防务产业的竞争格局 …… 3 1,各国航天产业对比 …… 3 2,全球航天防务产业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 5 二,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分析 …… 8(一)行业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 …… 8(二)世界航天防务业迅速发展 …… 9 1,兼并重组提高了全球航天防务产业的集中度…… 9 2,领先航天企业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9 3,航天防务企业核心业务得到增强,盈利能力提高…… 9(三)航天防务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 10 1,业务均衡发展,成为全球化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普遍发展战略…… 10 2,由科研生产型转向为经济,国防,社会服务的综合型企业…… 10(四)业务结构调整促国际航天防务企业进步…… 11 1,国际航天龙头企业的业务构成 …… 11 2,国际航天龙头企业业务结构的特点…… 12 3,业务调整—企业在变革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14 4,加强核心业务竞争力——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 15(五)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基础…… 16 1,国际航天企业的三类组织结构—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母子公司与事业部混合制 …… 16 2,母子公司制—层次分明的组织架构…… 17 3,事业部制—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 18 4,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引擎…… 19 5,典型案例: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融合 …… 19(六)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在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2 1,收购和资源整合—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捷径…… 22 2,合并--打造航天防务公司航母之路…… 24 3,收购和合并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5 4,资本市场是航天防务公司发展的沃土…… 26 三,启示 …… 28(一)国内外产业环境和企业背景存在区别…… 28 1,美欧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 28 2,国际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和产品…… 28(二)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企业对我们的启示…… 29 HTTP://RESEARCH.CSC.COM.CN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军民融合是世界大型航天防务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29 2,业务多元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均衡器…… 29 3,欧美公司业务结构明晰,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相对合理…… 30 4,资本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便利途径…… 30 5,并购重组是国外大型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0 6,对我国航天及军工相关企业的思考…… 31 HTTP://RESEARCH.CSC.COM.CN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表目录

图 1:卫星产业收入增长情况 …… 2 图 2:2005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航天预算对比 …… 3 图 3:2007 年领先航天企业的收入情况 …… 5 图 4:2006 年美国前三名航天企业收入情况 …… 6 图 5:近年来美国国防预算上升迅速 …… 8 图 6:换算成 2008 年美元的美国国防预算 …… 8 图 7: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交付量波动情况 …… 8 图 8:波音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 11 图 9: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 11 图 10:诺思罗普-格罗曼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11 图 11:EADS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 11 图 12:波音公司业务调整图 …… 15 图 13: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资产数据变化 …… 16 图 14: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2007 组织结构图…… 18 图 15:EADS 的组织架构 …… 20 图 16:EADS 的多层级结构 …… 20 图 17:2005 年 EADS 公司雇员分布图(总人数 113,210 名)…… 21 图 18:EADS 公司旗下 Astrium 公司组织结构图…… 21 图 19:洛克希德马丁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 22 图 20:洛克希德马丁的信息系统与服务收入增长和占比情况…… 23 图 21:并购与整合带动波音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长…… 24 图 22:2005 年 EADS 订单额排名第一 …… 25 图 23:波音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逐步提高 …… 26 表 1:部分欧洲航天企业及其合并历史 …… 7 表 2:领先航天企业的业务范围 …… 9 表 3: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收入增长情况 …… 10 表 4: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情况 …… 10 表 5:部分企业军品,民品比例 …… 12 表 6:杰克韦尔奇的三个圈战略 …… 13 表 7:世界著名航天企业组织结构划分图 …… 17 表 8:母子公司制与事业部制优缺点对比 …… 19 表 9:2000 年后洛马公司并购项目 …… 23 表 10:2006 年 EADS 的全球排名已经上升至第二位 …… 25 表 11:欧美领先的航天防务公司业务单元对比…… 29 HTTP://RESEARCH.CSC.COM.CN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竞争格局分析(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概述 1,航天产业涵盖的主要范畴

航天产业是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 产业之一,反映了一国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航天产业一般被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军用航天.主要提供军事和情报部门所需要的空间系统能力;(2)民用航天.主要涉及空间探索,地球科学, 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试验和研究;(3)商业航天.主要是为政府及商业客户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卫星制造与发 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及运营系统等.2,航天产业的经济特性

航天产业是在航天技术为主的多种科学,多种专业有机综合起来的综合技术经济体系,作为当今最为高端 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之一,航天产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1)高投资.航天产业涉及诸多学科领域, 它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 大量采用各种高性能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和稀有气体及燃料,使用高可靠,高精度和长寿命的电子元器件和仪器仪表,在研究,设计,试制, 生产,发射等各环节中使用精密,大型,特殊设备,这些都决定了航天产业经济活动的高投入性.(2)高风险.由于航天产业具有开拓性,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工作环境条件特殊,有些工作环境在地 面无法模拟,航天产业结构研制周期长,合作部门和单位多等原因,造成航天产业经济活动也同时具有高风险 性.(3)高收益.航天产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航天技术及其产品进入市场或社会应用所产生 的一次性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包括:(1)航天技术对相关技术产业的需求与投资带来的效益,(2)航天技术带 动其他新兴产业与市场产生的效益.3,航天产业的规模

世界航天产业发展迅速.2000 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为 1034 亿美元,到 2005 年猛增至 1810 亿美元.卫 星产业收入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2005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 888 亿元.其中,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 制造, 卫星制造, 发射服务的收入分别为: 528 亿美元, 252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78 30 占比分别为: 59.5%, 28.3%,8.8%,3.4%.HTTP://RESEARCH.CSC.COM.CN 1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 1:卫星产业收入增长情况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1 289 185 53 95 323 196 30 210 110 356 37 215 98 398 32 228 28 102 252 78 30 288 120 27 469 528 626 运营服务

卫星制造

发射服务

地面设备

资料来源:SIA 目前世界各国航天预算总计约为 500 亿美元左右.全球航天产业从业人员达到 70 万人以上,其中科学家, 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4,航天产业与军事工业密不可分

(1)航天产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军用航天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基础之上的.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局部高技术战争,让很多国家 意识到“没有制天权,就没有制空权,更没有制海权” ,航天产业的高度发展则是取得制天权的重要保障,因此, 航天产业在国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用航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作战功能,是信息获取传输,融合与分发的重要手段,是夺取战场信息优势的 关键,同时也是未来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的重要武器和控制外层空间的物质基础.近期发生的几场 局部战争充分表明,军用航天系统已成为作战行动的先导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对改变敌对双方实力对比,作 战进程乃至战争的结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B,军用航天提高了各国的国防技术水平,实现了与其他军工领域的共同发展 40 多年来,军用航天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已成为直接支援作战行动不 可替代的手段.发展军用航天系统,特别是空间侦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二战结束后东西方阵营之间旷日持久的军事竞争,拉开了全球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美国和前苏联展 开了激烈竞争.冷战期间的军事对抗,促使美国和前苏联都开发出了性能好,精度高,寿命长的航天技术和产 品,为来年各国军事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2)航天产业与军事工业紧密结合 航天产业内的企业由于掌握了电子,机械,信息技术,空气动力,材料化学等核心技术,具有从配件到分 系统,总成的研究经验,逐步向航空,船舶等多种军事制造领域发展,成为一国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HTTP://RESEARCH.CSC.COM.CN 2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由此产生了一个集航天和军工于一身的产业,我们称之为航天防务产业.美欧等国航天及相关军事产业发达.其最大的军工企业往往是同时拥有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信息技术 多种军工业务的巨型企业.例如,世界第二大,欧洲第一大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企业 EADS 集团,业务领域涉及 商用和军用飞机(包括直升机,战斗机和军用运输机等),空间技术,国防系统,导弹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集 团下属还有其他的大工业企业,如空中客车(Airbus),欧洲直升机公司和空间技术公司(Astrium).另外,集团 还拥有世界第二大导弹制造集团(MBDA)37.5%的股份,同时集团还是 Eurofligt 集团最主要的合作伙伴,负 责研制欧洲军用运输机-A400M.实现了航天和军工业务的紧密结合.(二)航天防务产业的竞争格局

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航天军备竞赛开始,航天防务产业便飞速发展,美国和苏联也率先成为世界两大航 天军事大国.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并发展航天军工产业,尤其是 20 世纪末的几场局部战争,让各 国都看到了航天防务产业的重要性.进入 21 世纪,美,欧,俄,日,印等航天强国纷纷加大对航天防务产业的 财政投入,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天发展计划或航天探索愿景,抢占 21 世纪航天产业的制高点.目前,世界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航天产业的国家有 30 多个,其中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 的航天产业规模与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而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伊朗等一些国家的航天工业则处于刚刚起步的 阶段,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1,各国航天产业对比

各国的航天预算差别较大.美国在航天产业上的投资远远超出其它国家,2006 年达到 389 亿美元,约占世 界所有国家航天预算总和的 80%.日本政府的航天预算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已成为除美国和欧盟 以外航天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2005 财年达到 25 亿美元.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3 国不仅是对欧洲航天局投资 的最大贡献者, 而且对本国航天科研机构的投资也名列欧洲前 3 位.图 2:2005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航天预算对比 单位:百万美元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美国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欧盟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HTTP://RESEARCH.CSC.COM.CN 3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美国 美国是全球第一航天大国,其每年航天产业预算占到全球航天产业预算的 75%-80%.从绝对数额上来看, 美国航天产业预算在近几年一直维持上升趋势.2006 年美国航天产业预算总额达到 389 亿美元.A,美国航天防务产业技术水平和优势领域 作为头号航天强国,美国在航天技术的所有领域(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均居世界 领先水平.其航天活动按军用,民用和商业分别发展.在军用航天方面,美国拥有品种齐全,性能先进的侦察, 监视,通信,广播,测绘,导弹预警和导航定位等各类卫星,建立起了完善的天基 C4IRS(通信,指挥,控制, 计算,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民用航天方面,美国的各类先进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领导世 界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新潮流.其 GPS 全球定位系统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用户不可或缺的导航, 定位和定时工具.在商业航天方面,美国的实用型通信卫星已全面实现商业化.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马丁, 劳拉等世界一流宇航企业推出的商业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占有全球商业与民用通信卫星市场的 90%以上.此外,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世界上唯一能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集运载与航天双重功能于一身,已经飞行 114 次,是当代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器.美国是国际空间站的牵头者,最大的投资者和技术支持者.在深空探 测方面,美国也创造了多项第一.B,美国航天产业体制特点 政府,航天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构成美航天工业的主体,其中政府制定政策,起主导作用;航天企业是在 私营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制造为主,并有部分应用研究功能;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为主,主要是国 立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美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励和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政府对航天工业进行计划和宏 观控制,企业则通过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在产业政策上,美国政府大力鼓励航天技术向民用转移,在科研经费 上给予大力支持,加速航天工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2)俄罗斯 俄罗斯全面继承了前苏联建立起来的坚实的航天技术基础.尽管苏联解体后,新技术开发延缓,但其航天 实力和水平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俄罗斯航天工业技术水平俄罗斯运载火箭品种多,系列化,价格低廉,在国际发射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人造卫星军用和民用品 种也较齐全,但性能和寿命不如美国,故一直以增加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俄罗斯已制订修补 GLONASS 系 统的计划,准备 2010 年补齐.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方面拥有绝对优势.通过 8 个载人空间站的建造,运行及航 天员在空间站上的长期生活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际空间站制造了第一个核心舱段--多功能货舱.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正在扭转航天事业滑坡的局面,力图重振雄风,保持航天强国的地位.B,俄罗斯航天工业结构体系的调整 1992 年,俄罗斯成立俄罗斯航天局,作为民用航天活动的管理执行机构,领导全俄为科学和国民经济服务 的航天活动,国家防务和安全的航天活动仍由国防部领导.历经多次调整,1998 年俄航天局成为集军事航天, 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于一体的航天管理机构.1999 年,俄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局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局,结束了 HTTP://RESEARCH.CSC.COM.CN 4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俄罗斯航空航天分立管理的历史.目前俄罗斯航天工业呈现出如下特点:航天发展战略由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军用航天转向军用航天,民用航 天和商业航天同时发展.航天管理体制由军民统一转变为军民分制,再转变为军民统一.这突出了航天作为俄 罗斯为数不多的处于世界领先的科技工业部门的地位,并以此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国家安全的巩固.3)欧洲 目前,欧洲航天工业统一由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又译为欧洲太空总署,或简称欧空 局)协调管理.欧洲航天局的前身是欧洲航天研究组织,其目标是专门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进欧洲国在空间研 究,空间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合作.欧空局目前共有 17 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 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以及英国,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2005 年的航天预算为 38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空局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方面都有建树, 在某 些方面略胜美,俄一筹, 其航天总体实力水平稳居全球第三.欧空局的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以其性能好,可靠性高,在国际发射市场上曾经多年独占鳌头,拥有 50% 以上的份额.在人造卫星方面,欧空局拥有通信,遥感,气象和环境等公益型卫星,其特点为少而精,水平不 逊于美,俄.为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欧空局正在研制民用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 其功能和性能胜过俄罗 斯的 GLONASS.在载人航天方面, 欧空局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为空间站研制哥伦布实验舱和一次性使用 运货飞行器“自动转移飞行器”.在深空探测方面,欧空局的成就不仅可与美,俄比肩,而且有独到之处.2,全球航天防务产业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航天产业的竞争也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以国家或地区为竞争单元的激烈竞争局 面.各国和地区纷纷通过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航天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来增强本国和地区航天产业的竞争实 力.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美国和欧洲的航天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家大规模的航天企业寡头竞争的局面.图 3:2007 年领先航天企业的收入情况

波音 EADS 洛克希德马丁 诺斯罗普格鲁曼 雷神 ATK Garmin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

1)美国航天企业的兼并重组与国内竞争现状 美国导弹,航天工业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了集中和兼并的势头.冷战后,伴随企业兼并重组的加剧, HTTP://RESEARCH.CSC.COM.CN 5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企业集团化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在 2006 年航天领域收入排名全球前 20 位的公司中,有十七个来自美国,前三 名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 4:2006 年美国前三名航天企业收入情况

70,000 60,000 50,000 39,620 40,000 30,148 30,000 20,000 9,809 10,000 0 Lockheed Martin Boeing Northrop Grumman Corp.8,150 4,953 单位:百万美元 61,530 航天领域收入 2006年总收入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A,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于 1995 年合并而成,目前核心业务是航空,电 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占据美国防部每年采购预算 1/3 的订货,控制了 40%的世界防务市场,几乎 包揽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成为世界级军火巨头.2006 年该公司总收入为 396.2 亿美元,来 自航天领域的收入为 98.09 亿元.B,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波音公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制造商,也是世界 最大的商业卫星制造商.波音公司还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大的承包商.2007 年公司总收入增长 8%, 达创纪录的 663.87 亿美元,净利润为 4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C,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由原诺斯罗普公司和格鲁曼公司于 1994 年合并而成的.其主要产品和业务包括军 用,民用飞机;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电子产品和技术服务等其他领域.目前,公司是美国主要的顶级防务 承包商之一,为军用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防务电子,导弹防御等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虽 然已经退出了顶级军用飞机主承包商的行列,但仍然也是主要的军用飞机研制商和分系统供应商.2006 年,公 司总收入为 301.48 亿美元,其中来自航天领域的收入为 49.53 亿美元.2)欧洲航天工业的兼并重组与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航天工业所面临的大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北约国家大大减少了航天 预算,各国的国内外武器订货均有大幅下降.此外对于欧洲航天工业来说,来自美国航天企业垄断国际市场的 HTTP://RESEARCH.CSC.COM.CN 6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威胁和欧洲一体化大环境促进也是推动其航天工业整合的至关重要因素.但是,基于欧洲各国的综合实力,航 天企业合并和重组的规模范围都无法与美国国防工业企业相比,因此必须将欧盟国家联合起来进行跨国合并与 重组.表 1:部分欧洲航天企业及其合并历史

国家 德国 代表航天企业 德国航空航天公司(DASA)合并历史 在政府帮助下,戴姆勒奔驰公司通过全资收购或控股合并,逐步吞并了道尼尔公司,MTU 公司, 德律风根系统技术公司(TST)和 MBB 公司等 4 家主要的航空航天企业,组建了象征德国航空航天 工业的德国航空航天公司(DASA)英国 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1999 年初,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买下了 GEC——马可尼公司的防务与宇航业务,进入全球航 天防务公司第一集团.2000 年 9 月,BAE 又以 5.1 亿美元收购了洛马公司的控制业务.通过收购, BAE 公司加速进入了美国防御市场,BAE 北美公司也因此成为美国防部的一个重要合同商.法国 法国航空航天公司,汤 姆逊电气公司,阿莱斯-阿莱尼亚公司, 达索飞 机公司,马特拉高科技 公司--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1999 年 10 月,由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CASA)共 同组建了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EADS 是集航空,航天和军工于一体的工业集团,2007 年收入高 达 391 亿欧元,公司主要分布于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是欧洲最大,全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及防务公司, 有五大业务部门:空中客车,军用运输机,航天,防务及安全系统.在防卫技术,商用飞机,直升机,航天, 军事运输及战斗飞机以及相关服务领域,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都居于市场领先地位.HTTP://RESEARCH.CSC.COM.CN 7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二,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分析(一)行业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 国外航天防务企业同样面临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问题.波动源自两方面原因:(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周期 性变化.例如,美国在上世纪 30 年代和 70 年代分别经历大萧条和滞胀.(2)受政府政策变化或采购周期的影 响,来自航天和军工的需求产生波动.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国防预算波动明显.冷战结束后,美国缩减冷战时期不断增加的国防经费和过度膨 胀的军事工业,使大量释放出来的社会经济资源转为民用,在此期间,美国国防预算下降明显.而在布什执政 期间,出于发展全新军事战略的需要,美国国防预算在进入 21 世纪后又开始迅速回升.图 5:近年来美国国防预算上升迅速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 79 19 82 19 85 19 88 19 91 19 94 19 97 20 00 20 03 20 06 单位: 十亿美元

图 6:换算成 2008 年美元的美国国防预算(十亿美元)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 97 20 00 19 82 19 85 19 88 19 91 19 79 19 94 20 03 20 06 资料来源:CSBA(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与美军方采购金额类似,美国航天预算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其间的两个波谷恰与 70 年代美经济处 于滞胀期,以及冷战后国防开支下降相吻合.航天和军工产业受世界形势和国家战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民品市场同样存在周期性.以民用航 空市场为例,受各国采购周期的影响,民用客机的销售周期性波动明显,波动幅度较大.这从下图所示的波音 公司的民机交付量可以得到验证.图 7: 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交付量波动情况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单位: 架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HTTP://RESEARCH.CSC.COM.CN 8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二)世界航天防务业迅速发展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1994 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研究开发经费 占销售额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界定了 4 个高技术产业领域,即航空航天,计算机及办公仪器,电子及 通信设备和医药品制造业.这些领域的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大多数其他产业.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 ” 2005 年 8 月 10 日发布的《2005 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 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 总收入达到 1030 亿美元,预测到 2010 年将会超过 1580 亿美元.1,兼并重组提高了全球航天防务产业的集中度

相对有限的政府客户来说,航天防务产业具有产业集中和垄断的特性,航天企业组织化和集中化提高了效 率,因为在研发和市场开拓费用越来越庞大的情形下,产业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集中研究开发力量, 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2,领先航天企业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通过整合企业外部的相关资源,吸收相关企业进入,并逐渐剥离非核心企业部门,世界各主要航天企业通 过结构调整和产品线的整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表 2:领先航天企业的业务范围 覆盖的航天业务子行业 公司 导弹防务 卫星制造/航天器及 火箭的配件制造 √ 发射服务/运 载火箭制造 √ 地面系统/卫星 服务(含卫星 通讯服务)√ √ 空间工程 服务/软 件 军机制造/发动机制造/其他防务 武器制造/电子系统/信息技术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流支持/系统集成/信息技术 武器装备制造/防空预警系统 飞机改修业务/C3ISR/特种产品等 √ √ 民用航空 军用船舶/信息技术/武器系统 民机制造/军机制造 传感系统(雷达等)/C3I 等 航天以外的业务领域

√ 洛克希德马丁 波音 诺斯罗普格鲁曼 EADS Astrium 雷神 Thales Alenia Space SAIC United Space Alliance Garmin Alliant Techsystems Inc.L-3 Communications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整理

3,航天防务企业核心业务得到增强,盈利能力提高

各国家航天企业进行大规模兼并与重组的过程中,集团内部企业则在业务上重新进行调整与分工,实现专 业化生产.同时,航天企业不断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对非核心部门重组或出售,大大 增强了核心业务,使得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提高.HTTP://RESEARCH.CSC.COM.CN 9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表 3: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收入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2000 波音 EADS 洛克希德马丁 诺斯罗普格鲁曼 雷神 ATK Garmin SAIC 51,321 22,297 24,541 7,618 16,895 1,078 346 2001 58,198 27,566 23,990 13,012 16,017 1,142 369 2002 54,061 28,182 26,578 17,206 16,760 1,802 465 2003 50,485 34,047 31,824 26,206 18,109 2,172 573 2004 52,457 39,474 35,526 29,853 20,245 2,366 763 2005 53,621 42,504 37,213 30,067 21,894 2,801 1,028 7,187 2006 61,530 49,478 39,620 30,113 19,707 3,217 1,774 7,792 2007 66,387 53,531 41,862 32,018 21,301 3,565 3,180 8,061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兼并重组后,各主要航天航空企业世界主要航天航空企业的营业 收入基本上有稳定的提高.各企业在公司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借助规模效应和协同效 应,逐步提升盈利水平.表 4: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2000 波音 EADS 洛克希德马丁 诺斯罗普格鲁曼 雷神 ATK Garmin 2,128-837-519 608 141 74 106 2001 2,827 1,228-1,046 427-755 68 113 2002 492-282 500 64-640 69 143 2003 718 172 1,053 866 365 124 179 2004 1,872 1,495 1,266 1,084 417 162 206 2005 2,572 2,083 1,825 1,400 871 154 311 409 2006 2,215 124 2,529 1,542 1,283 154 514 927 2007 4,074-610 3,033 1,790 2,578 184 855 391 SAIC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三)航天防务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产业,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国际 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业务均衡发展,成为全球化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普遍发展战略

业务均衡发展包括不同含义:(1)航天,航空,防务等业务单元的均衡发展;(2)配件,分系统,总成等 不同层级的均衡发展;(3)军用和民用产品的均衡发展等.欧美公司把争夺全球市场作为参与竞争的重要方向, 航天防务公司市场全球化成为一个趋势.上述发展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提高企业规模,提升收入和利润水平, 保持企业的长久发展.2,由科研生产型转向为经济,国防,社会服务的综合型企业

航天产业最初是为国防服务的,其产业结构形式以科研生产型为主,参与主体主要是国有的航天军事集团, 因此,由于技术使用的局限性和产业的封闭性,航天企业除了在国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对其他产业技术 HTTP://RESEARCH.CSC.COM.CN 10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航天产业军民结合的发展,促进了相关学科和领域技术进步,信息服务体系以及 社会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美国有超过三万多种民用产品系航天飞机的衍生技术和产品,如 GPS, “太 空食品” ,卫星电视等.研究指出,美国在航天项目上每投入 1 美元,就可以获得 7 美元的收益,回报非常之高.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在 2000 年购并了休斯公司的卫星业务,就是在商业服务领域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波 音卫星系统公司新研制的通信系统是一个全球通信网络,可通过天基网向用户提供因特网,内联网,E-mail 和 电视实况转播等服务.2000 年 11 月,公司与 Miramax 电影公司,AMC 影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革命性的电影播 放试验,首次通过卫星影院通信系统把电影直接传给了银幕.2001 年该系统将进入试用期.天基卫星空中交通 管理系统是该公司的另一个具有商业前景的信息系统.这种通过产业上游产品与产业下游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堪称服务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尝试.(四)业务结构调整促国际航天防务企业进步 1,国际航天龙头企业的业务构成

图 8:波音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图 9: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总销售收入:663.87亿美元 其他, 0.40% 综合防务系 统, 48.30% 总销售收入:418.62亿美元 空间系统, 19.60% 电子系统, 26.60% 民用飞机, 50.30% 波音金融公 司, 1.20% 信息系统及 全球服务, 24.40% 航空系统, 29.40% 图 10:诺思罗普-格罗曼公司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总销售收入:320.18亿美元

图 11:EADS 2007 年业务结构图

总销售收入:394.34亿欧元

船舶, 18.10% 技术服务, 6.80% 作战系统, 18.50% , 军用运输机防务与安全, 5% 其他, 5% 13.50% 欧洲直升机 公司, 9.30% 空中客车, 61.80% Astrium 公 司, 8.10% 电子系统公 司, 21.60% 集成系统, 15.80% 信息系统, 14% 空间技术, 9.80% 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上图我们列出了目前排名国际航天产业收入前 4 名的企业业务结构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全球最 大的龙头航天企业,在业务构架上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注重业务多元化,包括航空航天一体化,军用民用一体 化,信息技术成发展核心.HTTP://RESEARCH.CSC.COM.CN 11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国际航天龙头企业业务结构的特点 1)军用与民用(商用)平衡发展 世界主要航天企业,都是军用与民用平衡发展的典范.以民用和军用市场共同发展来抵消彼此的周期影响, 军民结合是西方军工发展的普遍模式.利用政府军备采购的公共投入,研发先进技术,成熟后转向民用领域.同时利用民用产品产生的利润,促进军工技术的进步并降低政府军费支出负担.从而形成军民协调互动,良性 发展的局面.表 5:部分企业军品,民品比例

企业名称 波音公司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EADS 公司 军品比例 50.3% 86% 73% 21.5% 民品比例 48.3% 14% 27% 68.5% 注: EADS 公司数据为 2006 年数据,其他公司为 2007 年数据.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国际排名前半场 4 家的公司中,都比较注重军民结合,军民的良性互动,其中做得最 好的是 EADS 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和波音公司,民品占比分别达到 68.5%和 48.5%,他们在获得政府 大量定单的同时,仍全力向民用领域扩展,如果不是采取军民协调的业务发展战略,两家的公司将至少比目前 减少一半.更为重要的是,该种策略可以经常互相抵消民用和军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使得公司业务发展更为平稳,使公司业务发展战略获益.以波音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业务战略的重心是成功推动两大核心业务—商业飞机和综合防卫系统(IDS)的 发展(占比 98.6%),同时以波音资本公司(BCC)作为核心业务发展的补充和支撑.飞机,防卫系统和资本业务 合在一起,这些核心业务创造大量盈利和现金流以允许公司投资于新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公司可以拓展产业的 新空间.2)多数公司业务范围广泛,特别注重业务多元化,也有少数公司注重专业化和单一化 洛克希德,波音,诺思罗普,EADS 等几乎所有世界排名前列的航天类公司,业务范围都非常广泛,除航 天以外,还涉及航空,船舶等多个领域.其中最为明显的,通常最大的航天企业也是最大的航空产品(飞机等)制造商,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 EADS,且由于航空业的总规模更大,这两家公司的航空产品收 入均超过航天,所不同的只是波音公司主要以生产波音系列商用客机为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以生产军机见 长,而差距最大的 EADS 公司,其 06 年仅空中客车的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 61.8%,而防务和安全,军用飞行器 两类产品的收入和仅占收入的 18.5%.波音,洛克希德等公司都强调均衡的业务结构,覆盖航天,航空,电子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一方面,全球 大的龙头公司的业务领域并不拘泥于航天产业,而是强调上,下游产业链通吃,例如在 06 年航天领域收入收入 排名前 3 名的公司,其航天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 24.76%,13.25%和 16.43%;另一方面,即使在航天 产业领域,各公司也是注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通吃,业务范围遍及导弹制造,火箭制造/发射服务,卫星制造, 卫星应用, 影像销售/服务, 空间工程服务/软件这六大类业务, 例如在全球 06 年航天产业收入前 20 名的公司中, 就有 13 家公司业务涉及到上述 4 大类业务.HTTP://RESEARCH.CSC.COM.CN 12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通用电气公司(GE)是成功进行业务多元化的典范.在 2004 年全球军工百强中名列第 17 位.作为全球最 大的多元化经营公司,通用电气 2006 年在《财富》杂志“全球最受推崇公司”的评选中第 6 次名列榜首,并且 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 1896 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GE 是成功的多元化经营公司,目前拥有基础设施集团,商务金融集团,消费者金融集团,医疗集团,NBC 环球,工业集团等 6 大业务集团.经营范围涉及航空,医疗,金融,家电,照明,消费电子,安防,水处理, 能源,油气,轨道交通,配电产品,媒体娱乐等 10 多个领域,下属企业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GE 业务多元化所取得的成功,与其战略有关.著名 CEO(1981-2001 在任)杰克韦尔奇上任伊始,就提出 了著名的“三个圈(Three Circles)”和“数一数二(Be first or second)”战略.韦尔奇要求公司能够辨认哪些产 业是真正有发展前途的,并且确信这些产业未来能在各自的领域保持第一或第二名的优势.以此为指导思想, 韦尔奇划定了三个圈:核心业务(Core),高技术(High Technology),服务(Services).表 6:杰克韦尔奇的三个圈战略

三个圈 核心业务 高技术业务 服务 代表业务 发电设备,家电 医疗系统,航空引擎 GE 金融,NBC 环球 特点 中等收益率, “金牛”业务,有选择地投资 高成长,负现金流,高投入 高收益率,高成长,低投入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在此基础上,韦尔奇指出:当时已经名列行业第一或第二位的业务,将被划归到上述三个圈内,而没有进 入行业前两名的,给两年时间成为行业前两名,否则将被出售或关闭.韦尔奇在任期间,对 GE 进行了几度重 组,将 350 种经营业务裁减或合并为十几个业务集团;大力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缩短管理链,裁掉了 35%的 员工.明确规定全公司任何一个地方从一线职工到他本人之间不得超过 5 个管理层次;同时,对员工进行合理 考验,建立无界限组织,塑造团队精神.GE 的业务多元化体系更加合理高效.依靠多元化经营和成功的发展战略, 创造了当代工业史的奇迹.的年营业收入从 1981 年的 250 亿美 GE GE 元增加至 2007 年的 1,73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9%;净利润也从 15 亿美元增长到 225 亿美元.当然,也有另外一类公司,特别注重业务领域的专业化和单一化,他们不求业务领域广,但求业务领域精, 力争在某一专门领域保持全球最领先的地位.例如泰勒斯 阿列尼亚公司,专注于卫星制造;美国 Garmin 公司, 仅专注于 GPS 软件和硬件一类产品,06 年收入就高达 17.7 亿美元;美国 United Space Alliance 公司,1995 年成 立,波音与洛克西德马丁各持有 50%的合资公司,全球领先的航天运营公司之一,06 年的收入为 19.21 亿美元.上述三家公司收入的 100%均来自航天产业.我们上述提到的两种发展方向,可以说都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3)信息技术成发展核心 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航天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全球最大 的航天公司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或电子系统公司,既为其航空航天产品提供配套的电子和信息系统, 同时也为其他领域提供系统集成和 IT 解决方案.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设有专门的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公司,提供一揽子 IT 解决方案,太空,空中以 HTTP://RESEARCH.CSC.COM.CN 13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及地面的系统工程和软件支持.另外还设有电子系统公司,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和生产海下,船上,陆地和 空中用于军事的高性能系统和子系统,主要产品包括战术导弹和武器火控系统,空中和海基导弹防御系统,船 舶和潜艇的作战系统,反潜和水下战系统,地面作战车辆集成系统,航空电子设备系统集成,雷达,监视和侦 察 系统以及模 拟和训练系 统.上述两 家系统公司 07 年的收 入就已经占 到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总 收 入 的 51%(24.4%+26.6%),远超过其空间系统公司 19.6%的占比.对于全球排名居前的公司来说,某种程度上其信息 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直接的航天航空产品.而一些规模较龙头公司稍小的新兴航天企业,则在信息技术领域涉猎更深,主营业务多涉及计算机软硬件, 通信导航,高清晰图像等,例如前面提到的美国 Garmin 公司,以及美国 Trimble 公司(GPS 硬件/软件公司,先 进定位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Computer Sciences 公司, Communications 公司(C3ISR 业务及政府业务的承包商, L-3 高新技术民用化的领先者).可以预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卫星应用服务的全面展开,未来航天类公司信息技术类收入占比还 将持续上升.而信息技术将是航天领域军民结合的重要方向.3,业务调整—企业在变革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航天企业为适应发展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所处的不同时代,灵活调整自身的业务架构.有收有 放,确保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和全球经济,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实现发展.通过业务调整,企业逐步在变化的环 境中扭转不利局面,确定新的发展方向,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出现强劲增长.以波音公司为例,从波音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这 90 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调整,最终形成业 务领域广泛而且平衡的航空航天企业.波音公司的业务调整历程: 建立初期,生产军用飞机为主,并涉足民用运输机 20 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研制大型轰炸机 20 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音公司的主要业务由军用飞机转向商用飞机,逐步确立了全球主要的商用飞 机制造商的地位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波音公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周期性很强的民用航空飞机市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波音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确定军民用业务并重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21 世纪初期,波音成为全方位的航空航天企业 从上可以看出,波音公司并不是一味的做民品或只做军品的企业,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自身业 务结构,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民用航空市场的大衰退中,波音公司迅速调整业务结 构,从一个飞机制造商转化为全方位的航空航天企业.HTTP://RESEARCH.CSC.COM.CN 14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 12:波音公司业务调整图

军用飞机制造为主

卫星和民用飞机制造商 国防领域

运载火箭发射领域

综合服务提供商

太空飞行领域

卫星和民用飞机制造领域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波音公司这种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业务的行为,确定了它们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波音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紧跟市场变化,根据不同的时期灵活的调整自身的业务架构是军工企业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的有效法宝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我国航天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身业务,对于不能盈利或者 盈利很小的业务以及非主营业务应该多关注,必要时要果断出售这些业务.4,加强核心业务竞争力——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

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成功的企 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 能再瓦解.加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可以快速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良性发 展.同时我们看到,在航天企业力求加强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同时,是与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相生相伴的.以洛克希德马丁为例,在它 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收购以及资产出售,但是作为洛 克希德马丁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却是一步一步的得以加强,最终占据美国防部每年采购预算 1/3 的订货,控制 了 40%的世界防务市场,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成为世界级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系统集成,航空,航天和技术服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历程: 建立初期,主要经营生产军用飞机,弹道导弹等航空,航天业务 1993 年,收购通用动力公司的沃斯堡战术飞机分公司,使洛克希德公司在战斗机业务方面得到空前的 加强,增强了自身在航空业务的竞争力 1995 年,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提高了自身在航空航天和电子方面的竞争力 HTTP://RESEARCH.CSC.COM.CN 15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995 年 10 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购了 GE 飞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控制制造和服务分部,提高了 自身在航空和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1996 年 4 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购了洛勒尔(Loral)的防务系统分部,提高了自身在系统集成方面 的竞争力 2l 世纪初,现代国防工业面临着众多挑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一步着手提高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国家宇航局的顶级供应商,不仅在人造卫星制 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在航空航天飞机发射方面成为行业的领导者.2003 年,收购政府科技服务业务公司,增强了在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紧密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做文章,通过各种 方法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竞争力,有效整合了自身的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图 13: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资产数据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40.00% 30.00% 20.00% 1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总资产 2000 2001 净资产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00%-10.00%-20.00% 净资产收益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 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这种不断提高自身核心业务竞争力的行为, 使得企业的利润得以平稳增长.洛克希德 马 丁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航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良性发展 的关键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我国航天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核心业务的建设,始终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做文章, 将核心业务做得更强,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五)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基础.1,国际航天企业的三类组织结构—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母子公司与事业部混合制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架构各部分业务的基础,是管理当局实现公司扩张策略的有效手段.在公司经营发 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来实现公司价 值最大化.对于世界上著名的航天企业来说,总体上来说,分为三种典型的组织结构:一种是母子公司制形式, HTTP://RESEARCH.CSC.COM.CN 16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核心企业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或业务协作等形式形成一种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这种企业集团通常包括 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等核心企业以及协作企业等松散型外部组织;另一种形式是事业部制, 一个企业内部对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最后一种形 式是母子公司与事业部混合制,即在同一家特大型公司中的不同层次中,既有母子公司制又有事业部制.下表是世界几家著名的航天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表 7:世界著名航天企业组织结构划分图

公司名称 主要子公司(母子公司制)空中客车公司 欧洲直升机公司 Astrium 公司 EADS 军用运输机公司 防务与安全公司 ……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 波音公司 波音综合国防系统集团 波音金融公司 航空系统公司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空间系统公司 电子系统公司 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公司 集成系统部 电子系统部 信息技术部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舰船系统部 任务系统分部 航天科技部 技术服务部 主要事业部(事业部制)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几家航天企业并非都是采用母子公司制或者事业部制,而是各具特色,形成自己的公 司结构.2,母子公司制—层次分明的组织架构

母子公司制是指依靠拥有其它公司达到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来行使控制权或从事经营管理的公司.控股 公司不但拥有子公司在财政上的控制权,而且拥有经营上的控制权,并对重要人员的任命和大政方针的确定有 决策权,甚至直接派人去经营管理,因而也称控股公司制.在母子公司制的组织结构下,总公司避免了在次要产品上分散过多精力,便于集中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 力,管理上更加系统化,清晰化,减少了重叠的行政机构,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当前世界著名的航天企业来看, 采用这一组织结构的企业不在少数.例如上图中提到的 EADS,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 HTTP://RESEARCH.CSC.COM.CN 17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式.但是,这些公司并不是指采用一种组织结构模式,而且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的结合.根据国际航天企业的经验,在建立母子公司制时,除个别子公司需要 51%以上的绝对控股外,一般情况下 母公司只需拥有 30-40%的股权,而在股权特别分散的情况下,母公司掌握子公司 15%的股权也可能实现相对控 股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以小博大,以较少的资本控制相对多的企业和资产.母公司一般负责集团公司的决策 和宏观管理,母公司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资本控制,人事控制(在资本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计划控制,财务 控制.在美,欧航天大公司中,大多采用以母子公司制为主,且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体制.这些公司的信息化程 度较高,许多管理经验做成了规范化的软件,大大简化了总部的日常管理难度.采用这种模式使管理更加有效, 快捷.3,事业部制—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事业部制简称 M 型结构,具体地说就是指按照产品,客户或地区划分为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 散经营.典型的例子就是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图 14: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2007 组织结构图

诺思罗普 格鲁曼公司 集成系统部

电子系统部 信息技术部

舰船系统部 任务系统分部 航天科技部 技术服务部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一直以来就实行这种事业部制,1998 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就下设军用飞机系统 分部,电子和系统集成分部,民用飞机分部,数据系统及服务分部,电子传感器和系统分部五个分部和一个先 进技术和设计中心.整个企业的战略被划分为两个层次—公司总部和事业部.这个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实行战 略一体化经营,可使总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避免了信息传递的失真,加强了管理控制.HTTP://RESEARCH.CSC.COM.CN 18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4,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引擎

事业部和母子公司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当代的航天企业中,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而是各个企业在 综合考虑各自优劣条件下,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表 8:母子公司制与事业部制优缺点对比

母子公司制 优点 1,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多元化战略,培育新的利润增 长点;2,有利于产生杠杆效应,以较少的权益性投资控制数 倍于已的资产;3,有利于减少母公司的风险 缺点 1,母子公司各是独立法人,各具内部管理体制,不能 共享职能资源,整个企业集团制度成本高;2,母公司为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监督成本巨大,且 控制力不如事业部制;3,增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成本 4,会出现重复纳税现象 事业部制 1,有利于实行战略一体化经营;2,有利于母公司简化和加强管理;3,有利于构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4,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5,节约信息披露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 1,作为单独的利润中心,如果事业部的决策权过大,将形成与其法律 责任不相称的局面,从而加大母公司的经营风险;2,各事业部具有不同的生产线,每个事业部要设各自的研发部门和营 销渠道,将增大企业的营业费用.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在国际航天企业中,在组织结构上,并不是说一定要坚持在两者中选择一者,而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 择性的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如针对母子公司制存在的种种不足,可以在母子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事 业部制,以做到优势互补.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型公司和跨国企业采用的就是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融合的方 式.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的融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子公司之上根据产品线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事业部;另一种方式是企业集团下,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并存.例如 GE 公司就是第一种方式,下设 10 个事业部,各事业部又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或参股子公司.5,典型案例: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融合

EADS 公司在它的组织架购中,采用的是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融合的形式.EADS 公司按产品领域下设 5 个分部(division),分别为商用飞机分部(空客),直升机分部,航天分部,军用 运输机分部,防务和民用系统分部,另外还有一个北美部门(新设),但事实上,这 5 个分部又都是集团公司的全 资或控股子公司,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一级是母子公司制(空中客车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Astrium 公司等).除此之外,集团还有一些参股或控股的子公司.HTTP://RESEARCH.CSC.COM.CN 19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 15:EADS 的组织架构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首席战略与营销官 财务总监

空中客车分部

军用运输机分部 Astrium 分部

欧洲直升机分部

防务与安全 系统分部 EADS 北美公司

人力资源部

技术总监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个分部(或一级子公司)下面又拥有相应的子公司或分部(或业务单元).因此,该集团形成了三级甚至 多级子公司的体制.图 16:EADS 的多层级结构 CEO 防务与安全 系统分部 军用航空系统 公司 Astrium(公 司)分部

欧洲直升机(公 司)(100%)分部 Astrium 卫星 公司

军用运输机 分部 空车客车(公 司)分部

国防与通信系 统公司

支线运输机公 司

国防电子公司

欧洲火箭集团(37.5%)Astrium 空间 运输公司 Sogerma 公司

欧洲战斗机公 司(43%)Astrium 服务 公司 EFW 公司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HTTP://RESEARCH.CSC.COM.CN 20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 17:2005 年 EADS 公司雇员分布图(总人数 113,210 名)总部及其他, 6.66% 防务与安全 系统, 20.53% 空中客车, 48.34% 航天, 9.70% 欧洲直升机, 军用运输机, 11.27% 3.51% 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

可是对于旗下公司的组织结构又是各具风格.以 EADS 公司旗下的卫星部门 Astrium 公司为例,它采用的 是事业部制和母子公司融合的体制.图 18:EADS 公司旗下 Astrium 公司组织结构图 CEO 业务管理部

通信改进计划部

对地观测,导弹 与科学部

军事通信系统部

通信卫星部

设备与分系统部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Astrium 卫星公司下设 4 个事业部和 8 个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中业务管理部和通信改进计划部居于其他 6 个 职能部门之上,另外 6 个职能部门分别为财务与控制部,人力资源部,法律与商务部,战略与外部关系部,工 业政策技术质量与采购部,通信市场与销售部),4 个事业部分别为对地观测,导航与科学部,军事通信系统部, 通信卫星部,设备与分系统部),同时拥有 7 个业务基地.Astrium 卫星公司按业务不同设立的事业部,拥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实行独立核算,公司实行集中决策, 分散经营,在事业部下又拥有不同的子公司,子公司的业务基地分散在欧洲各国,各事业部与各业务基地和子 公司是独立的,但业务基地不是独立法人.从 EADS 公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融合的形式,事实上,该公司在组织架购 上并没有拘泥于两种方式中的某一种,而是根据业务灵活设置,融合了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又 HTTP://RESEARCH.CSC.COM.CN 21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增加了组织架购中的复杂程度,令人感到眼花缭乱.(六)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在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10 多年,世界航天防务产业的竞争态势不断发生变化.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以及成立较晚的 EADS 等处于第一集团的航天防务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使自身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愈发雄厚, 业务线逐步拓展,覆盖航天,航空领域的总体,分系统和配件三个层级的研发和生产,产品适于军民两用.伴 之而来的是企业规模膨胀,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水平提高.全球航天防务市场的竞争逐渐集中在几个“巨型” 公司之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在这一过程当中,并购,分拆,合并等资产重组以及适当的资本运作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实现自 身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1,收购和资源整合—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捷径

1)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延伸,以多元化业务结构助公司稳定发展 从洛 马和波音的发展历程来看, 二者从 90 年代至今均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和重组, 不断调整内部资源结构, 最终形成规模大,结构合理,综合性强,涉猎广泛,发展均衡的大型航天防务公司.图 19:洛克希德马丁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单位:百万美元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1 Aeronautics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IS&GS Electronics Systems Space Systems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上图显示,2001-2007 年间,洛马公司的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具体到航空,空间系统,电子系统, 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四个事业部,收入的增长情况是有区别的.以收入居首的航空业务为例,该项业务的主要 产品是军用飞机,销售收入决定于美国军方采购计划,2004-2006 年,受军方相关经费削减的影响,军机收入出 现小幅下滑.但同期公司整体收入稳步提高,来自于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部门(Information Systems & Global Services)的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从 2003 年重新划定事业部后,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部门的收入就保持稳定 增长.该部门的成长与 2001 年起洛马公司的系列并购密不可分.HTTP://RESEARCH.CSC.COM.CN 22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表 9:2000 年后洛 马公司并购项目

时间 2001 2003 2003 2004 2005 2005 2005 并购对象 OAO Corporation 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 Orincon Sippican Holdings Inc.SYTEX Group Inc.STASY Ltd.INSYS Group Ltd.并购对象的产品和业务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信息处理服务 知识管理,数据融合等 舰船反潜系统 信息技术和技术支持 网络通信及仿真,空中交通管理咨询 军事通信和武器系统

资料来源:公司网站,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洛马公司从 2001 年至 2005 年的七项并购中,五项并购涉及信息系统与全球服务部门.并购提升了公司的信息技术水平,丰富了相关产品,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在这期间,洛马公司获得了来 自政府的多个信息系统与服务相关订单.并购的另一个直接益处就是带来了客户.例如,洛马 2001 年收购的 OAO 公司本身就是美国政府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2000 年的营业收入超过 2 亿美元.图 20:洛克希德马丁的信息系统与服务收入增长和占比情况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73% 7,651 6,594 21.54% 21.88% 8,992 8,141 22.70%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24.34% 10,200 IS&GS收入(百万美元)IS&GS占总体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洛马公司信息系统与全球服务业务原本就有一定规模,从 2003 年起经内部整合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经 过此后的系列并购,信息系统与全球服务业务的产品和客户范围得以扩大,收入逐年递增,从 2003 年的 66 亿 美元升至 2007 年的 102 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 2003 年的 20.73%上升至 2007 年的 24.34%,在公司业务 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通过有效整合实现并购的价值 并购帮助航天防务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扩大了研发和生产规模.但是,将并购转换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 利能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整合.我们以波音公司为例加以说明.从 1996 年至 2000 年,波音公司先后进行了几项重大的并购,包括:(1)1996 年,收购 Rockwell International 公司的宇航与防御部门.(2)1997 年,并购当时的第三大航空公司麦道.HTTP://RESEARCH.CSC.COM.CN 23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2000 年,完成系列收购,包括收购 Autometric,Continental Graphics,AeroInfo System,SVS,Hawker de Havilland,Hughes 电子等公司.上述收购对于保持波音公司在航天防务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至关重要.波音公司通过有效的整合,把上述 并购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1997 年并购麦道后,波音公司资产达 500 亿美元,员工超过 20 万名.并购达成后,波音公司立刻展开整 合.他们首先将军机和民机分别按体系进行横向合并,并对生产场地,人员配置,产品生产等要素进行重大调 整,消除同一企业内部的同业竞争.其次,统一产品研发,采购供应,市场销售,将两者的优势合并,以实现 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第三,统一品牌.兼并重组完成后,新组建的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生产统一使 用波音品牌.整合成效明显,波音公司的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波音并没有停止 整合的步伐,2002 年,波音公司进一步明确军,民品业务的划分,成立了集成防御系统部(IDS).再度整合后, 波音公司的军民品业务实现了共同发展,带动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进入新一轮上升走势.图 21:并购与整合带动波音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长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500 销售收入

净利润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2,合并--打造航天防务公司航母之路

长期以来,欧洲航天防务公司的规模小于美国企业,全球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处于追赶地位.欧洲主流航 天防务国家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 协商成立了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 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 Co.).EADS 的合并工作完成于 2000 年上半年,由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和德国 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DASA)合并而成.通过合并,EADS 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的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航空航天防 务集团,成为一个横跨欧洲的巨型公司,具备了与美同类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在随后的一段时期,EADS 在销 售规模上逐步超越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航天防务公司.2006 年 EADS 在各领域的地位 如下: HTTP://RESEARCH.CSC.COM.CN 24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表 10:2006 年 EADS 的全球排名已经上升至第二位

产品领域 商用飞机 国际地位 第一 子公司 欧洲空中客车 股权比例 80% 直升机

第一

欧洲直升机公司 100% 商用运载火箭

第一

阿里安宇航公司 25.9% 导弹系统

第一

卫星

第三

阿斯特里姆宇航 公司 66% 军用运输机

第三----军用战机

第四

欧洲战斗机公司 达索公司 43% 45.8% 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

从 2006 年的收入来看,EADS 排在全球第二位,但是从订单情况来看,EADS 在 2005 年就已经排到全球 的第一位.图 22:2005 年 EADS 订单额排名第一 单位:十亿欧元

EADS Boeing BAE Systems Lockheed Martin Northrop Grumman General Dynamics Raytheon Finmeccanica Thales L3 Communications Saab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

3,收购和合并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收购和合并,企业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梳理产业结构,外延式发展和内生性增长并重的 基础上,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快速提高.HTTP://RESEARCH.CSC.COM.CN 25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的兼并和资产重组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由于收购和合并能产生协同效应,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了航天防务公司的产销规模.并购企业与公司自身往往在技术,产品,渠道和客户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从而产生明显的规模经济 效益,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最终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巩固和加强优势地位.2)推动了公司股权结构变革.股权多元化的结构拓宽了航天企业的资金募集渠道,成为维系航天企业集团和推动各方合作完成大型航天 项目的纽带.3)完成并购的企业减少了重叠的行政和后勤机构,提高了管理和运营效率.4)减少了双方或多方在研发方面的重复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物力研发新产品,既提高和研发水平,又降低 了研发成本.例如波音公司从 1996 年至 2000 年进行的系列收购,以及两度针对性较强的整合,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图 23:波音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逐步提高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2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资产 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10% 0%-10% 50% 40% 30% 资料来源:Bloomberg 以并购和剥离非核心资产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重组,巩固了国际少数特大航天防务公司的竞争优势,目前, 波音,洛克希德-马丁,EADS 等公司的年收入均高于 400 亿美元,业务横跨航天(包括卫星,火箭,发射等业 务),航空,电子和信息技术,以及军工与民用领域,迅速提高了世界航天防务市场的进入壁垒.现存的其他航 天企业在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与这些特大型公司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整体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4,资本市场是航天防务公司发展的沃土

各国航天防务公司经济实力雄厚,背后往往得到了政府和财团在资金上的鼎力支持.但这些企业依然注重 从公开资本市场融资.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以为航天企业重组提供便利条件.洛克希德马丁于 1961 年上市,波 音公司于 1934 年上市,诺斯罗普格鲁曼于 1951 年上市.EADS 在合并后依然不忘从公开资本市场融资:2000 HTTP://RESEARCH.CSC.COM.CN 26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年中,新合并成立的 EADS 将 30%的股份在法兰克福,马德里和巴黎三大交易所同时发行.国外从事军工业务的企业并不忌讳从公开资本市场融资.在世界军工百强企业中,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上 市公司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00 年前后,全球军工企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至 2004 年,全球军工二十强企业 95%是上市公司.另据不完全统计,军工百强企业中,上市公司的军品销售额从 1997 年的 51%上升到 2004 年 的 82%;而销售总额则从 1997 年的 60%上升到 2004 年的 92%.目前,世界航天防务的特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 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是航天防务企业迅速成长的沃土.公开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益处,包括(1)通过公开市场融资,航天防务公司的资金实力得以增强;(2)作为上市公司,处于公众监管之下,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3)资本市场成为企业实现兼并的便利通道.据统计,从全球范围军工企业并购情况来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并购起着主导作用.从 2001 年至 2005 年, 美国军工上市公司的并购金额占美国军工企业全部并购金额的比例高达 90%以上, 西欧的比例为 80%左右.可见,没有资本市场这个高效平台,西方航天防务企业大规模重组活动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例如波音对麦道的兼并行为是借助资本形态的整合来实现的.通过对麦道公司股东定向增发,波音公司依 靠换股的方式将麦道公司的资产移至新波音公司内,麦道则退市成为波音的全资子公司.欧洲公司也同样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完成航天企业的重组.2006 年 12 月 4 日, 法国阿尔卡特朗讯集团 和泰雷兹公司分别发表声明, 宣布就阿尔卡特朗讯集团将下属卫星制造企业并入泰雷兹公司一事达成协议.根据协议, 阿尔卡特朗讯集团以 6.7 亿欧元价格将旗下卫星制造企业阿尔卡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并入泰雷 兹公司, 改称为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作为交换, 泰雷兹公司向阿尔卡特朗讯集团支付 2500 万股本 公司股票和 4000 万欧元.合并完成后,法国政府仍是泰雷兹公司第一大股东, 拥有 27.29%的股份, 阿尔卡 特朗讯集团则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拥有 20.95%的股份.新成立的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2006 年的卫星 订单排名全球第一,占有国际市场 30%的份额.HTTP://RESEARCH.CSC.COM.CN 27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三,启示

(一)国内外产业环境和企业背景存在区别 1,美欧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国外航天及军工企业都是商业实体,与政府是供货商与采购者的关系.政府采购采用 招标方式进行.因而政府不存在对企业业务和管理的直接干预.企业自己根据自身业务和的发展战略来决定产 业覆盖,业务划分以及产业链的拓展.美欧政府也会根据战略需要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并购与重组方面.冷战后美国企业发生的系 列并购重组中,美国政府的游说和引导起了很大作用.克林顿政府甚至推动修改了反托拉斯法,客观上促成了 洛克希德与马丁公司的合并.但是其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合并案被美政府否决.这反 映了一方面冷战后,随着军事采购经费的下降,军工厂开工不足.美政府希望通过合并保持航天防务企业的盈 利能力和提高其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又希望保持适度竞争,降低政府采购成本.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公司体制与之相适应:大多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可以很好的运用 资本市场服务于自身的发展.有资本市场做基础,国外公司大量进行并购分拆等操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发展和 业务调整奠定了基础.我国十一大军工集团形成时间比较晚,各集团形成之际经营领域就被政府划定,跨领域经营受到限制.政 府与各大集团间并未建立起真正的市场运行机制,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2,国际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和产品

各国企业在对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掌握,以及获取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在我国和欧美企业的对比 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国外企业多掌握从配套产品,分系统直至系统总成的核心技术.即便在某些环节上有所欠 缺,或者是打算进入的业务领域与自身当前涵盖范围差别太大,国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快速进入新领域,获 得新产品和技术.欧美的公司体制和资本市场机制为并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国外企业进行军民转换 及多元化发展进程中,目标相对凝练,所形成的新业务结构也清晰明了,新业务往往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 础,收入和利润水平比较有保障.国内外产业环境的不同,使我国企业发展过程有别于外国企业.举例来说,国内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的多 元化发展,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自身投入的方式发展,周期长,成本高.而国外航天防务企业巨头的 则主要依靠并购重组.此外,受组织架构以及我国特有的产业化进程影响,民品领域缺乏统筹规划,民品经营形成了“过度多元 化” ,小而散的特点.因此,我国企业不能也无法完全复制外国企业的发展模式.但是,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的发展经验仍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我国企业应该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自 身发展之路.HTTP://RESEARCH.CSC.COM.CN 28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二)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企业对我们的启示

1,军民融合是世界大型航天防务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以冷战结束为标志,世界主流从军备竞赛转向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高技术实力的竞争,各国纷纷提 出“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的发展构想.例如,美国从 1993 年开始行国防转轨战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 高技术产业,以建立经济的,先进的国防.时至今日,世界主要航天防务企业,都实现了军用与民用平衡发展.以民用和军用市场共同发展来抵消彼此的周期影响.利用政府军备采购的公共投入,研发先进技术,成熟后转 向民用领域.同时利用民用产品产生的利润,促进军工技术的进步并降低政府军费支出负担.从而形成军民协 调互动,良性发展的局面.2,业务多元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均衡器

1)欧美领先的航天防务公司基本采取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航天防务涉及技术范畴宽,产业链条较长.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航天防务等领域有深刻理解,掌握覆盖航天,航空和防务系统 从配套产品,分系统到总成等各产业链环节的技术,拥有领先的科研和制造能力,市场占有率高,与客户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前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业务多涉及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与集成,信息系统与 技术服务等领域.别公司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延伸,包括(1)设立财务公司,例如波音金融公司;(2)进入船 舶等领域,如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就有船舶业务.表 11:欧美领先的航天防务公司业务单元对比

公司 业务单元 波音 民用飞机(波音)武器系统集成 洛克希德马丁 航空产品 电子系统 空间系统 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 诺思罗普格鲁曼 信息技术与服务 空间系统 电子系统 造船 EADS 民用飞机(空中客车)军用飞机 直升机 空间系统 防务与安全系统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2)强调业务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的相关性 欧美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并不发散,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在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强调各项 业务的相关性.由此,欧美企业的业务既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又有“收敛”之处,是一种“同心多元化”.这样 能够使企业集中科研,生产力量和资金,发展大型,复杂和高端的航天航空,防务和信息技术产品,建立优势 品牌,占领能带来较高收入和利润水平的市场.A,技术及产品的相关性和层次性 配套产品,分系统,总成三个层级.业务多元化围绕着这三个层级,以航天和航空系统为主线展开,具有 较强的相关性.配套产品是其上两个层次的基础,而配套产品又以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产品为主,因而各公司 大多历经并购,分拆和整合,形成了电子系统,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门.这些部门构成了其上系统集成部门和航 空,航天业务部门的基础.HTTP://RESEARCH.CSC.COM.CN 29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B,市场和客户相关性 美国政府军事和非军事部门开支都很庞大,这是美国特大型航天防务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公 司在向美国某些政府部门提供产品的同时,非常注重业务领域的延伸和服务对象的扩展,以扩大对美不同政府 部门需求的覆盖,最终达到提升自身垄断地位和提高收入的目的.洛马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每年来自 政府部门的收入都在 80%以上,围绕政府部门的需求,进行业务多元化,拓展新客户,成为这两家公司业绩增 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信息系统和全球服务部门在网络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向美政府部门提供 服务,通过自身产品开发和并购其他公司等多种途径,近年来在其客户名单上新增了多个政府部门,来自该项 业务的收入也逐年提高.3,欧美公司业务结构明晰,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相对合理

欧美一流航天防务公司都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公司架构和运营机制成熟,采取比较彻底的市场化运作.这些公司业务单元明晰,多采用事业部制和母子公司相结合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母公司便于制定发展战略 和调整产业结构,也便于核算收入和利润,以及对外发布财务信息.同时,由于业务和股权多元化,采用母子 公司体制,有利于不同业务的经营,提高了管理效率.我国军工集团公司成立时间短,体制尚未理顺,内部还存在企事业单位,公司等多种类型的实体,层级较 多.这些特点不利于集团公司在业务方面的统筹规划,也不利于集中人员和资金实力发展核心业务,以及有计 划有目标地进行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需要尽快建立简明的公司体制,实现高效管理,推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 运营机制,逐步过渡到效益优先,带动企业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的快速发展.4,资本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便利途径

很好地利用了资本市场.欧美排名靠前的航天防务公司基本都是上市公司,很好地利用了公开资本市场.欧洲企业更是善于把政府,财团和公开市场的资本力量很好的结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极大的航天防务公司提供 了财务上的有力支撑.通过公开资本市场,可以方便地进行企业估值和股本流通,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便 利.而欧美企业多是在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作为上市公司,在财团,航天防务公司的母公司,航天防务公司子公司三级上,一般是位于中间层级的航 天防务公司母公司上市.国外航天防务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具备两方面的基础:(1)市场化运作.公司本身是商 业实体,公司与政府军方和非军方部门之间是明确的供货方与采购方的关系,双方发生的业务通过商业运作进 行.(2)较好地解决了航天防务业务的保密需要与公开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发布之间的关系.国内军工企业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的核心地位进行资产整合,经过几步走,最终实现 整体上市.5,并购重组是国外大型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良好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做基础,国外航天及军工相关企业可以方便的通过并购重组的方 式来获得快速的发展.波音等大型航天防务企业都通过并购与强有力的整合调整了业务结构,对于其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是通过系列并购强化了自己的 “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 业务,对于公司业绩的平稳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GE 公司非常重视资本,资产的运作,每年通过并购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 1/3.公司正是通过一系列成功 HTTP://RESEARCH.CSC.COM.CN 30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的并购(成功率达 90%以上),使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了将公司变成一 个通过创新获得增长的组织, GE 很早就着手重新安排公司的投资结构.2005 年出售 150 亿美元的保险类盈利欠 佳的业务,投入 600 多亿美元进入生物科技,有线及影视娱乐,安全以及风能等更具盈利前景的领域.娱乐产 业,生命科技,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和绿色能源产业给 GE 创造了新的盈利机会,公司 2005 年收入和利润分 别比 2000 年增长了 43.2%和 39.4%.6,对我国航天及军工相关企业的思考

我国航天及军工相关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受到一定的局限,企业横向延伸产业链空间相对有限.另外,难以 像国外企业那样较多地运用并购和合并的手段来实现外延式发展.但是也应在有限的产业链空间里充分发挥自 身的优势,在内部实现业务的合理划分和有效整合,更多地促进内生性增长,争取做大,做强和做精.此外,我国企业应注重实现技术,产业向民用的转化.从军用和民用角度,军用是核心,民用是方向.在 保障军工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技术优势,重点向民用产业链延伸.民用领域是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借十一 五黄金期以军养民将民做大,可以有效平滑军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我国航空,航天和其他军工领域的整合进程仍在持续.我国航天防务企业应该在航天和军工领域进一步打 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合理多元化,适度规模化.争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进一步的军工,航天与航空领域重 组整合占领先机.HTTP://RESEARCH.CSC.COM.CN 31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评级说明

以上证指数或者深证综指的涨跌幅为基准.买入: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15%以上;增持: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5—15%;中性: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减持: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5—15%;卖出: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15%以上.HTTP://RESEARCH.CSC.COM.CN 32 航天军工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重要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 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 更,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 调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 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 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我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 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类似的金 融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 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且不 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文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 力,以勤勉尽责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 者的研究观点.本文作者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 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中信建投精神

我们的精神

理念

追求

珍视客户利益 , 珍视公司利益,珍惜个人荣誉 追求卓越的职业水准,追求最佳分析师的境界 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前瞻性的研究与判断 注重研究,沟通,推介能力的全面发展 发扬敬业精神,发扬团队精神

关于中信建投 证券研究发展部

第一家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约的证券研究机构 第一家与保险公司签约的证券研究机构 第一批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约的证券研究机构 第一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证券研究机构 2004 和 2006 年宏观经济预测所有机构第一名 2003-2006 年连续四年证券研究机构宏观经济预测第一名 2003 年投资组合收益率为 47.91%,超越上证综合指数 37 个百分点 2004 年华夏 50 组合收益率为 3.56%,超越上证综合指数 13 个百分点 2005 年华夏 19 组合收益率为 8.98%,超越上证综合指数 16.32 个百分点 2006 年中信建投 Top30 组合收益率为 180%,超越上证综合指数 50 个百分点

作者简介

戴春荣 通信,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 北方交通大学 工学硕士 10 年证券从业经历,2006 年新财富通信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刘珂昕 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师

地址

北京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中国 北京 100010 朝内大街 188 号 4 楼 电话:(8610)8513-0588 传真:(8610)6518-0322 上海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中国 上海 200120 浦东南路 528 号上海证券大厦北塔 2601 室 电话:(8621)6880-2288 传真:(8621)6880-1551 HTTP://RESEARCH.CSC.COM.CN HTTP://RESEARCH.CSC.COM.CN HTTP://RESEARCH.CSC.COM.CN 33 1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 第2篇

(2011-03-19 13:48:01)●军工行业十大集团

我国的军工行业有10大集团,分别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

目前中航工业、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均提出较为明确的资产整合目标。央企整合看军工,军工整合看中航。中航的资产证券化最快,但目前也只不过24%的比例。兵器工业集团自上而下的重组刚刚开始,兵器工业的证券化比率目前是13%,兵器装备集团的民品销售占优势。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的局部重组已经拉开序幕。电子科技集团下有47家二级单位,上市公司只有6家,未来重组空间巨大,目前具有重组预期的是四创电子.地方国资委控股的企业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强。比如,陕西国资委控制的宝钛股份占据高端钛材市场的90%,太原重工的主营业务正在转向机车轮片和车轴,受益高铁概念。对当前的军工热点,一些机构把目光主要集中在航天领域的北斗导航系统、卫星产业,直升机、大型飞机,航天发动机、航空母舰等领域。

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简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以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

1、中国卫星(600118):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卫星制造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东方红是公司小卫星研制业务的经营主体。在未来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竞争中,航天东方红凭借先发优势在未来仍将保持垄断地位。

2、航天电子(600879):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航天电子元器件专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在国内卫星导航系统集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优势,核心竞争力明显。

3、航天动力(600343):公司以航天流体技术为核心,逐步实现向液力传动系统、泵及泵系统、流体计量系统整体开发的战略布局。目前公司车载消防泵产、销量居国内厂家首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70%-80%。

4、航天机电(600151):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卫星数据接收平台及地面数据处理站的生产基地,开发的卫星数据采储系统运用于“风云三号”和“资源一号”卫星等,航空航天概念突出。

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简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内设4个事业部,拥有6个大型研究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集团公司以导弹武器系统为基业,以军民两用信息技术、卫星与卫星应用、能源与环保以及成套设备为主业。创建46年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系统;以成功发射“航天清华一号”卫星为标志,集团公司在微小卫星、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类性能优良的航天产品成为在长征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航天金税、金卡和金盾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对推动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1、航天科技(000901):公司是我国航天系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拥有生产固体运载火箭核心技术和资产的企业,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中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作为航天三院唯一的上市平台,具有优质军工资产注入预期。

2、航天通信(600677):公司在军工上市公司中具有3个唯一: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国防科工委体制改革唯一试点单位,是导弹武器系统总装唯一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具有保军能力的企业。(所谓保军能力就是鉴于公司在军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全部停产也可获国家一定水平的补贴,以维持企业基本生存能力。)公司主要军品业务有导弹总装、军用通信设备、导弹系统配套。公司导弹主要产品为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

3、航天长峰(600855):公司是我国首家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军工资产上市的企业,也是国内惟一能生产第三代红外成像设备的企业,该设备是国内石油、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急需的产品,同时还是国家武器装备现代化急需的装备。经过业务转型,公司以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牵引的产品线初步形成,麻醉机、呼吸机、手术灯、床、手术室洁净工程等业务全面展开,其中呼吸机、麻醉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30%,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胶 囊填充机市场占有率约为20%,环保系统设备及项目市场占有率约40%。

4、航天晨光(600501):公司是国家定点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航天发射地面设备和车载机动特种装备的研制和生产,2007年3月公司以18.49元/股公开增发新股募资投向该领域(3.8亿元),重点开发导弹运输车、运载火箭加注系统、战略导弹加注系统、火箭燃料加注车、火箭燃料储罐、航天金属软管、机场地勤装备系列、坦克群车加油车、野战机动装备系列、陆地和海上油料储运装备等产品。

5、航天信息(600271):公司主业是防伪税控系统,是一项政府工程,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公司所生产的防伪税控系统实行有计划地强制性推广。在航天军工方面。2007年8月,公司投资2550万元对湖南航天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航天信息将持有湖南卫通公司51%的股份。湖南卫通公司是由国有军工雷达研制与生产的专业厂改制设立,拥有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卫星接收天线等四种卫视设备生产许可证,并且是军工系统、湖南省唯一一家具有两种以上产品许可证的企业。投入3亿元建航天信息产业园。

6、航天电器(002025):公司是贵州省三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之一,其军用连接器和继电器领域在国内具有特殊地位,且由于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加大了军品营销的力度,新型连接器销售情况良好,一直是国内两家军用高端连接器供应商之一,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去年8月下旬,公司原第一、二大股东分别将所持股权无偿划转给贵州航天。贵州航天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后,将整合实际控制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贵州所属资源,将航天电器打造成为国内电子器件行业的旗舰企业,使得其发展前景看好。

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简介:新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从最初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航空航天部。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为了适应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国家决定对航空工业体制进行改革重组,在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的基础上,整合成 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于2008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挂牌仪式。

中航集团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2900多亿元。

1、哈飞股份(600038):公司主要产品是直升机和支线飞机,是中国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科研生产基地,代表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最新水平。“运12”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获得英、美适航许可的通用航空飞机;公司90%以上的产品为航空产品。“直9”是我国目前最先进也是军方配备最多的轻型直升机,公司每年可生产Z9平台机40架左右;2009年12月EC175/直15中法合作项目的首架直升机在法国马赛成功首飞。公司被正式确认为波音787翼身整流罩全球唯一供应商,承担2007至2021年这一产品的全部交付任务。公司出资0.3亿元参股设立天津中天航空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该公司注册资本的10%,新公司设立后,将作为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项目公司的中方投资主体。

2、西飞国际(000768):公司确立了军机、民机、航空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了由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公司目前是轰六系列、飞豹系列、运七系列、新舟系列等军民用飞机主制造商,是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主要分承制商,是国产C919大型客机主要机体结构供应商和起落架系统供应商。

3、洪都航空(600316):公司巩固和培育“三个基地”,即中国教练飞机出口基地、航空转包生产基地、通用航空发展基地。公司生产的二代高级教练机K8教练机是国内唯一一家,占有国内全部市场,近10年来K8出口交付占到世界同类教练机出口贸易总量的70%以上。2008年5月,公司参与研制的L15(猎鹰)高级教练机03架科研机在洪都航空集团自用机场首飞成功。L15(猎鹰)高级教练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级教练机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唯一的三代高教机。公司持有中航电测681万股,占11.35%股权。

4、贵航股份(600523):贵航集团是中国航空行业中综合配套能力最大、最全的集团公司,拥有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专业化产品,飞机自配率73%以上;在“十一五”期间,贵航集团将建成国内最大的高级教练机和无人机的科研生产基地,对贵航股份重组的第一步是在一年内选择包括军品中的机载设备、资产等优良产业和优质资产注入贵航股份;第二步则是根据贵航股份发展需要,进一步注入飞机、无人机中的专业化产品及系 统,最终争取实现贵航集团的整体上市。公司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同行业中品种齐全、产销量最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最大的密封条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35%;铝质散热器年产能达60万套,市场占有率20%以上。

5、成飞集成(002190):公司是中国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是行业内四大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之一,是四川省确立重大工艺装备国产化基地。拟不低于9.7元/股定向增发不超过1.06亿股,募资不超过10.2亿元,将全部用于增资控股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预计占全部增资完成后中航锂电约60%股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8亿AH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预计年均净利润3.74亿元。

6、中航光电(002179):公司拥有完整连接器研发、制造和检测试验体系,是国内规模最大军用连接器制造企业,也是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同时具备研制和生产光、电两类连接器产品专业化企业,在国内光器件细分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2008,公司军品订货增长43%,其中航天、船舶订货均增长100%,兵器、航空订货增长分别达到80%和40%,被评为中国市场电子元件领军厂商。

7、中航精机(002013):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隶属中航集团,是国内唯一从事火箭弹射救生系统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的大型专业机构。公司精冲技术应用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家锻压协会冲压委员会精冲技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研制的TJL手轮式系列调角器,填补了国内空白;TJB系列调角器,技术创新性极强,已取得中国、日本两国专利,并获得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TJB2A轿车座椅调角器及TJB6轿车座椅调角器先后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8、成发科技(600391):大股东成发集团是以生产航空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其生产的6号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由成发科技独家供应;气动V型牵伸装置主要应用于纺织机,已占国内市场份额70%-80%;而其生产的汽轮机叶片是国内名牌产品,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涡轮机叶片供应商;2008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设立,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9、中航重工(600765):持有安大航空锻造公司100%股权,该公司在高温合金环形锻件的精化工艺研究上居国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环形锻件制造中心。2009年12月,公司以挂牌价39,453万元竞得陕西宏远航空锻造公司100%股权。陕西宏远,是我国军用飞机和发动机锻造件核心供应商,已经是波音、罗罗、宇航、东芝以及西门子等国际大公司的锻铸件供应商。

10、ST昌河(600372):公司完成向中航集团增发收购上航电器及兰航机电100股权,主营航空机载照明与控制系统产品的制造业务,我国军机的照明系统几乎被这两家公司垄断。中航工业合计持有公司31661万股(占65.33%),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1、中航电测(300114):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机载设备骨干企业,主营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等应变电测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航电测的“ZEMIC”商标已在中国及其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在全球行业内中高档品牌的位置已得到普遍认同,在称重衡器、工业过程测量控制等行业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2009年公司电阻应变计销售额居全球第4,份额为5.7%,居国内第1;应变 式传感器销售额居全球第7,份额为2.3%,居国内第2;其中板式传感器销售额居国内第1,份额达25%。公司的电阻应变计和应变式传感器的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国内第一。

12、东安动力(6001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微型汽车发动机的开发及生产基地之一,发动机产能为每年35万台。2009年12月,中航工业将持有的哈飞汽车、昌河汽车等公司股权及在与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权置换后获得的东安动力股权(中航工业将持有54.51%东安动力股权),划转到兵装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中国兵装将持有的中国长安部分股权划转至中航工业。中国长安成为公司控股股 东,中国兵装成为实际控制人。

13、东安黑豹(600760):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表示,希望相关单位依托东安黑豹平台,加快整合,把中航工业专用车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企业。重组后,东安黑豹将通过航空机载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与车载机电液技术的嫁接,以航空机电液产品的改进改型延伸运用到包括专用车、微型、轻型货车、工程机械在内的车用领域,进一步巩固中航工业专用车产业在国内专用车行业的优势地位。

14、ST宇航(000738):定向增发及资产置换完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主营业务定位为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与生产,同时不同程度地从事公司产品维修业务。

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简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属于一个公司两个名称。集团公司不仅是我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海军、空军、二炮等诸兵种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种武器弹药和装备,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公司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32,2007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30,2007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 第34。2008年,总资产达到1700亿元左右。公司是中国两大武器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另一家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1、中兵光电(600435):公司将向第一大股东北京华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定向增发7871.7518万股,每股价格15.69元,用于购买华北光学拥有的全部军工品二、三、四级配套产品及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对应的经营性资产,实现了大股东的主营业务及相关资产整体上市。

2、凌云股份(600480):子公司涿州亚大是目前国内PE燃气管道领域唯一能从管材、管件、施工机具到设计、施工、维修、提供成套服务的企业,也是PE燃气管道领域唯一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其PE燃气管道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成为PE管道领域(包括PE燃气管道系统、PE给水管道系统)的龙头企业,公司大股东为凌云集团,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各持有凌云集团50%股权。

3、新华光(600184):公司持有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1.215%股权。该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成配套产品研究、制造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稳居行业前五名。2010年9月,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71%的股权已过户至公司。本次拟购买的防务标的包括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该中心具备精确制导武器系统集成、可见光、红外、激光、微光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及综合性科研开发的能力,在航空显控信息装备、视频摄录及综合数据记录系统、地面显控信息装备、激光末制导领域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在国内防务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次拟购买的防务标的具备精密机械加工、超精密光学加工、光电子器件加工三大核心加工能力,其中光电子器件加工的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加工制造技术壁垒。

4、长春一东(600148):公司是国内汽车离合器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产品主要为一汽集团、长安汽车提供整车配套,已形成75万套的生产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系列最宽的离合器生产厂家,行业地位较高。公司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二二八厂合资兴建一汽东光离合器厂。

5、晋西车轴(600495):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车轴规格品种最多、首家获得出口火车轴、地铁轴资格并且目前出口车轴最多的生产厂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3。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做空心轴技术的企业,空心轴国内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公司控股股东晋机集团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是国家火箭弹生产科研基地,其利用军工技术和优势开发了火车轴、铁路车辆等产品,而公司车轴生产线前身是37高炮炮管专用生产线,是军转民重点项目。自生产火车轴以来累计销售59万根,并主要用于替代进口产品。

6、辽通化工(000059):目前为国内大型尿素生产商之一,主导产品尿素属化学肥料制造行业,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目前在辽宁省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新疆南疆地区也保持着较高占有率。2006年3月,兵器集团收购了辽通化工的大股东华锦集团60%的股权,从而控股了辽通化工。作为兵器集团唯一的化工上市公

司,公司在未来兵器集团整合石油化工资产中将承担重要作用。根据规划,兵器集团将在原油供给和“十一五”

规划项目上给华锦集团及辽通化工以支持。

7、北化股份(002246):公司是世界最大硝化棉产品制造商,硝化棉产销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是国内

唯一能够提供各种从特高秒到特低秒三大类70多种产品型号硝化棉制造商,是唯一向国际比赛用乒乓球提供硝化

棉原材料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可以同时提供乙醇、异丙醇、丁醇作润湿剂硝化棉企业。硝化棉是军民两用特

殊化工产品,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是制造枪炮发射药主要原材料。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唯一的一

家特种化学品上市公司,未来可能成为大股东特种化学品资产的整合平台。

8、北方国际(000065):公司控股股东万宝公司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方工业主要从事武器装备及技术进出口、海外石油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外经济合作和光电、车辆、包装容器、柔性电路板等民品专业化经营,在精确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反恐防暴、轻武器等方面,显示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雄厚实力,注册资本10亿元,其股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各持有50%股权。

9、北方股份(600262):世界矿用汽车龙头企业。公司已成功地生产出国际水准的先进产品,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矿用汽车;能够满足国内从25吨到360吨所有露天矿产的市场需求,矿用汽车在国内同级别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约80%的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该集团持有公司控股股东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6.02%股权。

10、北方创业(600967):公司铁路车辆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18家铁路货车制造企业中一直稳居前列,主要目标市场为铁道部招标车、神华集团和企业自备车三大市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该集团全资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将下属三分公司部分资产(改制为大成装备制造公司,公司拥有85.52%权益)置换进公司,三分公司在民品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公司曾经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生产了1/4飞碟模具、神

五、神六宇宙飞船回收的天线转塔、724所天线备架,公司依托自身的高强度、高硬度厚装甲板热处理制造技术等全力打造民用现代化的特殊材料结构件制造公司。

11、银河科技(000519):以江银机电100%股权、华天铝业28.24%的股权股权置换江南工业11%的股权。江南工业系江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凭国家经营许可证生产军工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及军品科研、试制。银河高科和新兴科技所持有的公司29.95%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给江南集团、北方公司、西安控制研究所。划转后江南集团成为银河动力的控股股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南集团是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之一,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具有军品科研、生产双重资质。江南集团作为国内制导武器研制生产企业,产品涵盖陆、海、空等多个军兵种。

五、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

简介: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CSGC)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办公大楼的对外名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受国务院直接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拥有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嘉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全资工业企业51家,研究院所4家、研发中心3家,拥有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多家全资或控股的商贸企业,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生产基地或营销机构,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公司拥有50余家研发、生产和贸易企业,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与福特、铃木、马自达、雅马哈、富士等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1200亿元,在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

1、中国嘉陵(600877):公司是中国最大摩托车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嘉陵”摩托车及其发动机现有50CC—600CC共10余种排量数百个型号,累计产销量1500多万辆,是中国产销量最大品牌,形成年产200万辆能力,规模优势明显,“嘉陵”摩托车现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

2、长安汽车(000625):公司系中国汽车工业第一阵营企业,汽车产销量多年居中国前四位,品牌价值达216.19亿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汽车市场,2009年公司取得了约10.03%的市场份额,销量继续居于中国汽车业前4位。长安汽车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长安集团是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方工业集团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3、天威保变(600550):公司是750kV、500kV及以下等各类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的国内龙头生产企业之一,拥有为国内核电站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资格,是国家1000MW及以下火电机组、水电机组的主要设备重点生产厂家。随着公司控股51%的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投产,公司已转变为一家电气业务和太阳能电池业务并重的企业。2007年9月大股东天威集团全部国有股权以无偿划转的方式划转给兵装集团,兵装集团 承诺将在“十二五”末向天威集团投资不少于300亿元。实际控制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持有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比例100.00%)。

4、中原特钢(002423):公司是南方工业集团旗下从事工业专用装备及大型特殊钢精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的企业,具体产品包括石油钻具、限动芯棒、铸管模、定制精锻件与机械加工件等,主要应用于石油、电力、船舶、冶金、机械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其中,石油钻铤生产能力排名全国第二位,占32%的国内市场

份额;无磁钻铤生产能力排名全国第一位,占80%的国内市场份额;限动芯棒全球市场份额15%;铸管模市场份额

32%;定制精锻件市场份额15%。

5、西仪股份(002265):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市场占有率最高、业务流程最完整发动机连杆专业化研发及生产基地,在连杆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公司主营业务由发动机连杆、军品和机床零部件三大块组成,其中发动机连杆和军品业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发动机连杆和军品业务也是公司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大股东为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52.44%)、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17.44%)。

6、ST轻骑(600698):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公司拥有50余 家研发、生产和贸易企业,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1200 亿元,在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汽车产业拥有11个整车厂,产

能超过120万辆,产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三或第四;摩托车产业拥有嘉陵、建设、大阳、轻骑等知名品牌,产

能超过600万辆,产销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集团。

7、天兴仪表(000710):中国生产汽车仪表、摩托车仪表和车用零部件的重点企业,其主导产品“天兴牌”

汽摩仪表是中国车用仪表行业著名品牌,具有年产200万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中国

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09年10月,深圳市瑞安达实业有限公司拟受让控股股东天兴集团78%股

权,从而控制公司58.86%股份,瑞安达公司的控股股东为西钢集团。)

8、利达光电(002189):公司是国内大批量生产微显示投影系统光学元(组)件主要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数

字投影机、数字高清大屏幕投影电视、数码相机、DVD、航空航天探测等高精度光学系统,产品约70%销往日、美、德、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包括日本索尼(SONY)、爱普生(EPSON)、佳能(Canon)、韩国三星

(SAMSUNG)、德国蔡司(ZEISS)等国际著名企业,生产合色棱镜、TIR棱镜等投影机光学元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

到20%以上,投影机透镜、二向色性板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也逐步占据重要位置。控股股东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38.99%)、股东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3.41)。

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简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在军船方面,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骨干力量。CSSC提出在2005、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CSSC将重点建设好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和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到2015年,造船能力将由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1400万吨,产品涵盖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船等高技术船舶。

6、中国船舶(600150):公司持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100%股权及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65%股权。外高桥和长兴造船合计的产能达到700万载重吨左右,仅次于韩国现代重工为全球第二大、国内最大的造船企业。2009年,外高桥造船全年造船总量突破600万载重吨大关(国内首家),达到创记录的34艘,6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占中国造船总量的15%,首次跻身世界造船三强。公司持有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00%股权。修船生产是公司的主业,具备年修理各类船舶200艘的能力,在世界修船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并被赞誉为“五星级修船厂”。公司全资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已有近50年的柴油机生产历史,年产量占国产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总量的60%以上。

7、广船国际(600685):公司拥有一座4万、二座6万吨级造船船台和一座5万吨船坞,造船码头岸线1466米,可设计建造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级社规范的6万载重吨下的各种船舶。年造船能力约70万吨;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灵便型液货船制造商,产品范围已从成品油轮、原油轮拓展到化学品船,并由原3-5万载重吨扩展至2-6万载重吨。公司大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在军船方面,CSSC研制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骨干力量。

8、中船股份(600072):中船集团船配件龙头。大股东江南造船(集团)主要业务是军工产品、船舶修造等,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海防国防力量的摇篮,将受益于军工行业的蓬勃发展。

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集中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船舶配套资产,发起设立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组建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到2008年底,中船重工总资产达到2221亿元,营业收入1034亿元,利润总额62.3亿元。

1、中国重工(601989):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的上市旗舰,是国内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是国内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业务贯穿整个船舶配套业的价值链,主营业务包括船用动力及部件、船用辅机和运输设备及其他三个业务板块。2009年末手持合同金额275.40亿元,2010年6月末手持合同272.3亿元。2010年9月拟以6.93元/股定向增发251632万股,以受让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94.85%股权、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船舶制造、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形成船舶制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和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业务拓展至整个船舶产业链。大船重工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其2009年船舶产量为385.15万载重吨,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1897万载重吨,根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大船重工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位于全球第7位,中国第1位。

2、风帆股份(600482):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国防科工委下属的10大军工集团之一,主营为船舶海洋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军用舰船水上、水下武器装备等,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

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简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集团公司)是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其前身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历经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

中核集团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主要承担核动力,核材料,核电,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 的处理与处置,铀矿勘查采冶,核仪器设备,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核能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与生产经

营,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

中核科技(000777):作为中核集团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是阀门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中国生产阀门品种

最多,规格最齐全的阀门专业生产企业。公司积极进军核技术民用的高科技领域,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压水

堆核电阀门设计、制造许可证,具有国家核安全级局批准的国内唯一生产核安全1级、2级铸件资质,其研制的核

电站关键阀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具备设计制造百万千瓦级核电阀门的能力,核电关键阀门已通过 国防科工委的鉴定。

九、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简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是以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

基础、组建而成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

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集团公司总部设

在北京,所属二级成员单位47家,三级公司184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

1、四创电子(600990):国内雷达龙头+军工题材。公司建有国家气象雷达生产基地,拥有我国雷达行业唯一

一家908工程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在民用雷达整机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处于领

先地位。测雨雷达1/3的市场占有率,军队气象雷达正在培育中,公司产品通过“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

级保密资格认证”。公司主发起人华东(安徽)电子工程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现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雷达和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生产的骨干单位之一,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立生存发展能力。

2、太极股份(002368):控股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即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计算技术研究所之一。目前主要从事军事预研、军事型号研制、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军事指挥自动化及航天等重大军事应用项目研究和开发,为国防建设提供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及系统设备。

3、华东电脑(600850):公司大股东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第三十二研究所,实际控制人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是十一大军工集团之一,其是在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高科技企业基础上于2002年设立。集团公司注册资本47.68亿元,2008年实现总收入360亿元。集团公司所属研究院所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专业门类,具备从电子元器件、整机到系统工程的综合技术创新开发、系统集成实力,所属二级成员单位47家,三级公司184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

4、*ST高陶(600562):2009年5月,高淳国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的27.33%公司股份转让给十四所(每股转让价格6.68元),2009年11月该事项完成后,十四所将获得公司的控股权。十四所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47个成员单位重要一员,业务范围包括卫星通讯地球站研究、航空和船舶交通管制系统研究、射频仿真系统研究等。

十、其他涉足航天军工产品的上市公司

1、太原重工(600169):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85%。酒泉、西昌、太原等卫星发射中心绝大部分发射塔架都由公司生产,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一箭双星、神舟载人飞船均由公司生产的塔架托起升空,为我国航空发展上立下汗马功劳。

2、宝钛股份(600456):目前公司军工订单收入已超过总收入的40%,国外航空订单收入已超过总收入的15%;公司军工钛材的供应量占军工总需求的95%以上,公司国外航空钛材的供应量占国内采购的100%,均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3、钢研高纳(300034):公司具有生产国内80%以上牌号的高温合金的技术和能力,产品涵盖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新型高温合金三大细分领域。公司主要产品高温合金是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也是大型发电设备的核心材料。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母合金市场占有率>30%;航天发动机精铸件市场占有率>90%;特种变形高温合金板材、棒材和涡轮盘锻件的市场占有率>30%;汽轮机叶片 防护片市场占有率100%;ODS合金市场占有率100%,粉末高温合金市场占有率60%。

4、海特高新(002023):公司是我国现代飞机机载设备规模最大、维修设备最全、维修项目最多、客户覆盖面最广的民航维修企业,同时也是国防维修承包商,服务于军用飞机维修领域。航空维修和检测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5、抚顺特钢(600399):公司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艘潜水艇和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关键的特殊钢新型材料。目前我国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所使用的特钢材料,有81%来自公司。公司还承担国家黑色冶金工业科研项目重点航天航空材料用量的50%以上,其中“神六”飞船及其运载火箭均采用了公司高温合金、高强钢、不锈钢等多项特殊钢新产品。

6、博云新材(002297):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航空航天产品(军用、民用飞机刹车副<粉末冶金飞机刹车副、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副>、航天用炭/炭复合材料产品)、环保型高性能汽车刹车片、高性能模具材料等三大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已应用在波音-737系列、波音-757系列、空客-320系列、图-154和多种军用飞机以及多种型号火箭上,是国内同类产品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为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的成果,于2003年研发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三国之外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打破了上述三国在该技术上对我国的垄断和封锁。

7、奥普光电(002338):公司为军用光电测控仪器龙头,主营光电测控仪器设备和光学材料,下游客户主要是国防科研单位、军工企业及军队,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售价实行军方审价制。公司依法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独家垄断军用电视测角仪、新型雷达天线座,并在军用光电经纬仪和航空/航天相机领域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公司大股东长春光机所是中科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也是我国光电领域成立最早的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

8、天通股份(600330):目前公司第一条“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线”军品线,通过了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

量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同时,公司正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完成了多项军工科研项目,充当了民用企业向军品领 域发展的先锋。

9、轴研科技(002046):公司在航天特种轴承生产方面拥有垄断地位,国内火箭、卫星、飞船用轴承市场占

有接近100%份额,曾完成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并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种轴承,公

司其他高端产品-精密机床轴承、陶瓷轴承和数控电主轴也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公司主发起人洛阳轴承研究

所是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

10、方圆支承(002147):公司是国内回转支承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要工程机械配套的回转支承销售收入

占回转支承总销售收入80%以上,主要用于起重机、挖掘机等配套,工程市场下游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5%,主要

客户包括徐重、中联、山河智能等国内龙头企业。2010年6月10日,专家组一致同意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

限公司生产的QWB823.28Z1雷达回转支承通过技术鉴定,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通过军方鉴定的雷达回转支承 生产企业。

11、七星电子(002371):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8英寸立式扩散炉和清

洗设备生产能力的公司。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产品用于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军工行业,在“神五”、“神六

”、“神七”等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长征系列火箭的航天任务和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公司

在国内军用混合集成电路及高精密阻容元件的生产有领先的技术优势,目前只有公司能生产具有高可靠性指标的 高精密、低温度系数的薄膜电阻器。公司集成电路设备产品的销售额约占国产集成电路设备销售总额的12%。混

合集成电路与电子元件产品在相应的军工市场中目前排名第二位,约占23.78%的市场份额,其中混合集成电路约

占21.30%,电子元件约占25.50%。

12、国腾电子(300101):公司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

导航终端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公司是国内北斗终端最大 供应商,且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北斗系列终端产业化基地,拥有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元器件-终端-系统”的完整北斗产业链。目前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应用于国防领域,主要产品有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用户终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

13、北斗星通(002151):主营卫星导航定位产品行业:公司专业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基于位置信息系统应用和基于位置运营服务业务,已逐步确立了在用于测绘国产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应用、军事指挥控制应用和港口集装箱作业应用等细分领域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机械控制港口集装箱作业应用领域占有100%市场份额,在测绘领域“中国制造”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市场占有90%以上市场份额。

14、际华集团(60171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军需品集成供应商、最大的职业装和职业鞋靴研发生产基地、防护装具市场的领导者。公司前身是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军需保障性企业,自我军成立之初就开始从事军需业务,承担了军队和武警部队75%的军需被装产品生产任务。公司拥有职业装、职业鞋靴、防护装具、纺织印染以及皮革皮鞋五大业务板块,目前占有国家统一着装行业制式服装2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参与宇航项目的制鞋企业,成功研制了我国“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宇航员使用的出行靴、出征靴、太空出舱靴、礼仪皮鞋等宇航靴系列产品。公司是中国防护装具市场的领导者,是国内最早最大的防弹头盔生产企业和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全系列军用帐篷生产能力的企业,并在军用炊事车、防弹运钞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15、中信海直(000099):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国内垄断优势非常明显。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直升飞机基地,占全国海上石油运输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国内三家通用航空企业中实力最强。目前我国从事海上石油飞行服务的企业有3家,中国南方航空珠海直升机公司的业务范围为南海西部地区,东方通用航空公司的业务范围为渤海地区,公司占有南海东部、东海海域的全部市场份额,占有南海西部、渤海海域的一半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6、闽福发A(000547):公司为部队各军兵种提供挂车电站、柴油发电机组成套设备,是国家发电设备定点生产厂、国家指定承担军品生产任务的重点企业。

17、振华科技(000733):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系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贵州建立的军工电子基地。2008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利税总额2.3亿元。振华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为两大类:通信整机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目前贵阳振华科技工业园拥有25条生产线,深圳振华科技工业园拥有12条生产线,其中大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18、银河科技(000806):控股子公司北海银河电子有限公司(占99.99%)与四川永星电子公司(占99.34%)是国内型号、系列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片式电阻器及片式电阻网络开发与制造企业之一,片式电阻网络项目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永星电子是国防科工委认定的一类军工定点厂,国家大二型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从神舟一号开始,四川永星一直在全力为飞船系统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元器件,为“神舟”飞船和运载火箭研制配套做出重要贡献。

19、皖维高新(600063):公司是我国维纶新材料领域的龙头,高强高膜聚乙烯醇纤维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后勤部军需研究所合作研制的超高强高膜PVA长丝,其超薄、柔韧的特性完全满足军用防爆纤维需要,且每件防弹衣仅需1-1.5公斤,而性能远胜国外同类产品,该产品还可在宇航、飞机、特种服装等众多领域里用作增强材料,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此外,公司生产的非晶态合金材料为国家级重点开发项目,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微电子等众多领域;超高强高膜PVA长丝可用来制造防弹头盔、防弹服和防爆服。

20、中材科技(002080):公司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发源地,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惟一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也是我国国防工业最大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配套研制基地。公司承继了原南玻院、北玻院和苏非院三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四十多年来技术资源优势。生产先进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制“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充分展现了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应用领域综合技术优势。公司高强玻纤及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其中AGM隔板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8%左右,排名全国第一。公司依靠自身研发地位及历史上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在研制军工配套产品大多处于垄断地位。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 第3篇

近年来,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 全球机床企业纷纷转变思路, 优化商业模式, 进行生产转型, 挺进军工、航空制造领域。

2003年, 沈阳机床定位要走高端机床发展之路, 为飞机制造业服务。2004年正赶上国家大飞机项目, 鼓励自主创新企业进入高端机床市场, 该公司通过与意大利FIDIA公司技术合作, 开发出适合于飞机大型铝合金材料板类零件加工的横梁移动式龙门五轴加工中心商品化样机。

刚成立两年的西安秦川数控公司也以航空制造业为市场突破口, 成功研制出航空蜗轮盘专用加工设备蜗轮盘刷床, 并在西安航空公司引起极大轰动。

航天军工梅开二度 第4篇

大盘持续向好,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板块的操作呢?今日和大家分享一下航天军工板块。为什么要分享航天军工板块?因为航天军工板块主要题材密集期将要到来,从6﹞9月,多重刺激消息将逐步兑现航天军工板块,板块主题投资氛围会持续向好,主要题材有:(1)自主航母开建、新型战斗机试飞、神舟十号和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中俄军演等等相关产业政策等较为密集和重要的主题事件主要发生在6-9月的时间段里;(2)中国重工等停牌和航空动力复牌等事件驱动板块资本运作预期提升。

航天板块要重点关注北斗产业链业绩逐步兑现的公司和“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航天活动。随北斗二代组网和测试完成,军用和公务等需求逐步释放,关注三季度起订单规模确认、业绩可逐步兑现的公司。北斗市场空间巨大,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相关公司可长期关注。

事实上,近期北斗导航产业能够连续不断出现利好消息。首先是中国卫星导航管理系统已经与国内主要手机厂家联合,正在开发北斗自主多系统兼容导航芯片,将与国外企业形成较强的竞争实力,产品一旦上市,北斗应用量将爆发式增长。2013年将中国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而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预测数据,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至2020年则将超过4000亿元。这样爆炸式增长必然为二级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技术分走势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卫星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中旬的一个半月时间内实现了翻番之后,出现连续4个月连续横盘之后,在上周二出现以涨停板的形式突破整理平台,这样的行情就是未来的“梅开二度”行情。

航空板块重点关注第三季度9月份开始的自主航母开建对板块的刺激。国家海洋局的设立说明了海洋战略转变和应对周边局势需求将加速新型海军舰艇的研制和装备进程,未来10年新型航母、两栖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有望全部装备,将显著提升海军实力。海航及空军装备换代将带来直升机、三/四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无人机等较大需求空间,训练水平提升有望驱动教练机、航空发动机需求增长。无人机空间巨大,短期关注试飞等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洪都航空。

民营军工行业研究 第5篇

随着整体国力的提升以及武器装备现代化、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近十年来中国军费却正逐年以较快速度增长。据统计,至2015年已增至8800亿元规模,中国各类军工企业以及各相关各业,虽比不上以“吸血”著称的美国军工企业,但总体利润还是较为稳定和丰厚的。以生产军用整机、整系统为例,相关企业的利润率通常都在30%以上。而军品二、三级配套相关企业,一般也能到近20%的利润率。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此的利润率是任何一家实体企业都渴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016年3月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议再次明确“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议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此之前,很多民营企业已开始转向军工行业,然而军工行业毕竟进入门槛很高且对于资质要求十分严格,即使勉强进入行业内的民企,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民营军工行业的投资是一块热土,但也蕴含着诸多风险。

2006-2015 年中国军费开支(亿元人民币)

一、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发展趋势

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原总装备部于2014年下发了《关于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的措施意见》,重点围绕“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息互通、过程监管”等五个方面改革创新,筹划启动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军改后,依照职能使命任务由军委装备发展部负责牵头推进落实。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于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于川信指出,随着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全面实施,军队装备领域军民融合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目前,中国有2054家单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其中非公有制企业717家(一类许可50家)。从准入数量来看,军工单位占1/3,民用口国有企业占1/3,民营企业占1/3,民营企业增长趋势明显。未来10年内将很有可能诞生一批高速成长的民营军工企业。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军工重组涉入深水区,也将加速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进程。(从美国等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来看,民资参与武器制造研发等是国际通用做法,例如日本的主要军工产品生产都来自于民间资本。)随着各项军民融合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道路越来越宽。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严格保护并且自成体系的国防工业领域“脱敏”,中国民企中出现类似于“洛克希德·马丁”的企业只是时间的问题。他说,在经济放缓和军队改革的背景下,民资进入该领

域为民间投资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对当前民间投资下滑起到支撑作用。来自政策制定者的“红利”成为了刺激民间投资良性发展的“催化剂”。

2005-2015 年中国军民融合政策

同时,“民参军”尚处于起步阶段,兼具机制灵活、效益费用比高等诸多优点,未来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军民融合体现在‘军技民用’和‘引民入军’两个方面。”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表示,民资进入武器装备科研和维修领域旨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民营企业在微电子、软件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参与军品配套业务。他认为,一方面可以分担国家军品研发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军工集团的垄断体系。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分化明显,通过混合制改革、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方式可以更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新的领域当中。这些领域很多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进去,市场潜力非常大。

国家国防白皮书显示,近年国防支出中,人员生活保障费用、演习训练等活动维持和装备研制采购经费投入各占1/3比例。显然,进入这些领域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事实上,从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条件来看,已初步具备研制生产现代信息化军工装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高端制造和材料技术等方面,部分民企的技术水平已超过军工企业,民用产品与军用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不断提高。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取得军品科研生产资质的机构中,传统机构仅32%,民口单位已占68%。其中,民营单位占比近41%。

二、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的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政策很多,但在“民参军”开放程度有待提高。中国的民资进入军工市场仍存在不少障碍和瓶颈等问题。比如,中国国防工业为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仍然是主流现象。

(一)军工行业是准入制的,门槛标准都是政府设置的

“准入制”让不少民营企业只敢隔海相望,而不敢勇往挺进。很多军工项目从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一系列过程下来,真正能拿到军工订单,可能已经一年以后了。如果中途遇到点什么情况,还可能半途而废。这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必须面临的风险,也是让很多民企不敢轻易进入的原因。浙江民企进入军工领域在全国应该是比较多的,但大部分还是后勤物品、材料供应、辅助用品、被服防化等,很多电器企业实际上也只是提供一些非核心的电器产品,严格来说不能算军工领域。

(二)民企进入国防科技领域遭遇的“三重门”:“磨砂(玻璃)门”、“弹簧门”“挤压门”

所谓的“磨砂(玻璃)门”是指,信息不透明“盲进”,主要是进入前,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雾里看花。武器装备科研信息不透明是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民营企业无上级主管部门,现有的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制度对民营企业有着实质性歧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畅通的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发布渠道来了解装备采购信息,对军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很少,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中丧失很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国防知识产权专利制度,由于保密安全性等原因,暂时无法对要进入的民企提供查阅。如果民企无法了解这个信息,民企可能要预研的项目已经存在,就有可能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投入。此外,限于体制机制和保密要求的制约,很多中小

民企无法及时获取和知晓相应的军用标准。标准信息网上发布滞后的情况仍有存在,文本标准出版周期相对较长,阻碍了对军品产品质量的了解,致使民营企业承担军品任务的话,在技术的标准统一上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所谓的“弹簧门”是指在进入中,看似可进却被行政审批的高门槛高标准等被弹回,意即,准入高门槛“难进”。国防装备许可资质的前置认证和审批程序复杂直接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门槛偏高。就目前而言,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获得“四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合格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体系认证等。除了这“四项认证”外,随着现代生产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还要取得环保主管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和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达标证明。另外,一些特殊领域还需要获得行业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如国家保密局组织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等。在资格审查和认证过程中,政府和军方多头管理,审查和认证程序相对复杂,除了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的分头认证管理外,军方内部也存在着各军兵种分头认证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除了“弹簧门”,还面临着“挤压门”,意即待遇不公平“悔进”。无法享受与军工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是涉军中小企业真正的杀手。不论是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还是在公平竞争环境、资金支持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军民融合在趋势上已是明显提速,并且在相互渗透和融合。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的民参军标的共24个案例(不包括北京信威),2015年的平均净利润规模4714万元,其中净利润规模大于1亿元的仅有2个,即新研股份收购的明日宇航及银河电子收购的同智机电;在7000万-1亿元的仅有4家,鼎立股份收购的洛阳鹏起、华讯方舟收购的南京华讯、雷科防务收购的理工雷科、天海防务收购的金海运,扣除这6家标的外的18个案例平均净利润规模仅2868万元。

(三)小批量定制需求Vs研发成本高之间的矛盾

由于军工产品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作用较强,生产研发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容易出现缺什么就要什么的情况,需求变化快速且零散。因此小批量多品种类型的军品定制需求比较常见。军方对装备质量上要求相对于民品而言更加严

格,在军方高标准要求的牵引下,民营企业在军品研发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投入的成本更高。

原总装备部对许多军选民用装备,通过竞争采购形成了“三自一参与”的订购模式,即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研制、自主开发,军方参与,军方几乎没有前期投入。民营企业投入了军品科研经费,生产出的产品既可能因需求变化而缺乏长期订单支撑,也可能因通用性弱而难以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偏低。

(四)前期低价入场Vs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矛盾

获得更高投资收益,是很多民营企业开辟军工市场的初衷。然而由于缺乏客户基础和信誉积累,大多数民营企业初期只能凭借低价优势赢得“入场券”。当前,大部分军品采购价格仍然沿用成本加上5%利润的成本加成模式。与此同时,军品在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方面提出了比民品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需要控制生产成本、加大管理投入,才能实现“物美价廉、万无一失”的目标。

(五)追求发展空间Vs难以进入核心领域之间的矛盾。

当民企“参军”后的收益趋于稳定时,必然会产生提高军品市场占有率或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扩张的意愿。但是,当前军工产品中的武器装备等系统总体设计工作仍由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承担,“参军”的民企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外围配套生产。大型军工企业处于统筹型号任务的总体负责地位,在配套任务的分配上,难免会向内部下属单位倾斜,造成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的范围更加有限。从而导致民企追求扩张的雄心将不得不在“玻璃门”面前放缓脚步。

三、民营军工行业投资注意点

做好军工产业投资,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透彻理解国防军工建设需求

深度理解的基础,源于长时间浸泡和经验总结。道听途说、阅读研究报告、简单走访、十个八个的尽职调查、或者东拉西凑专家渠道很难在一两年内解决产业认知瓶颈。军工产业具有较为特殊的保密性、严肃性的特点,只有长期跟踪、深度浸泡和总结,方可系统做好军工产业投资的分析、判断和决策。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双线评估优势

由于产业高资本回报、强市场需求,很多企业涌入国防军工领域,历史证明,虽前赴后继,但绝大部分企业最终会折戟而归。原因有三,其一,源于对于国防军工产业需求的盲目认识。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认为“我有研究所孵化了某种技术,可以用于军工领域”,“我有一项防弹衣领先技术,可以替代目前军工某应用”,“我有好产品,一定有军方来买”,具有这些想法和思路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但其折戟的概率往往也很大。任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则。不是你有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军工产业尤其如此,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国家需要什么。过于强调技术,而忽略了市场的适配性。这是为什么诸多大型研究院、高校、智囊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储备了大量技术、产品、工程,但产业化甚微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国防军工不是一个大箩筐,单凭技术即希望去孵化市场的逻辑行不通。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部分基金以军民融合为名,为并购而并购的拼凑投资,违背市场逻辑的投资,最终免不了秋后补交学费。原因之二,“我有军方关系”,“我是大所出身”,甚至自居“我是大型科研单位”,有关系即可突破市场的片面认识,害了又一批拟进入军工领域的企业或者项目。我国有数百家军工科研院所,上千家国有单位。可谓人人有渠道、个个有关系。关系,在庄重、严肃的国防军工建设使命面前,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是唯关系至上。原因之三,耐不住长跑。很多人认为军工属于冤大头,不差钱,大手笔。没错,军工产业确实是不差钱,也是大手笔,但军工需求绝非冤大头,一项好的技术和产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产品研制、市场验证、客户需求明确、准入资质批准、软硬件配套验收环境衔接,方可最终获得批量化采购,可谓是一 项时间、资金、技术、耐心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

能够对于军工产业技术和市场,进行充分的双线评估,是衡量一家军工产业投资机构的核心指标之一。

(三)正确的投资时点。

掌握时点的能力,一方面来自投资机构对于产业、市场需求、企业质地的深刻认知,一方面来自投资机构对于拟投资企业的深度增值服务能力,包括产业服务、资本服务和管理服务。一般地,一家通过技术孵化进入军工产业的企业,从技术沟通到最终呈现批量采购,一般需要6-8年时间。而比较好的军工投资项

目,大多数都已经实现列装和批量生产或即将列装,这也意味着在投资当年或次年就能实现较好的盈利。一些同行机构发起了5-7年期的军工产业孵化基金,希望联合国家级产学研院所,通过技术和产品孵化,推向军工市场,进而通过资本市场变现。这样的企业通常最终只能并购给上市公司炒一把概念,因为基金到期时,这些现在还处于技术孵化计算和产品孵化阶段的项目还没有走完批产流程。而且这些技术日后的时间进度及商业化前景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家相当于在做早期投资。更让人着急的是,这些同行,常常把储备项目中几个产品的竞争格局都搞错了。

研究报告航天军工 第6篇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对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的10163家挂牌公司进行筛选,根据其2016年中报中披露的主营业务,筛选出45家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数据显示,上述公司总市值约为221.2亿元,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市值总额中占比约0.5%。新三板军工行业内的公司旨在有效地服务军工集团和部队客户,以外协和配套等方式参与科研院所的产品研制,协助完成科研和生产工作。

多数企业市值分布在1-3亿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31%的企业市值分布在1亿元到3亿元之间,20%的公司市值分布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同时,市值超过20亿元企业有2家,而市值低于1亿元的企业有11家。

军工行业市值分布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营收均值4412万元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根据2016年中报数据统计,新三板军工行业营业收入均值为4412万元,行业营收总和近20亿元。其中,2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24%的企业营收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20%的企业营收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5家企业营收过亿

新三板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中,奔凯安全(834451)、宏润核装(836324)和宏远电器(833186)等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时,这5家企业的营收总和占行业总营收的近四成。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平均毛利率37.8% 毛利率指销售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7.8%。其中,22家企业的毛利率高于平均值。同时,日望电子(430400)、中天引控(836713)和北京航峰(430111)等5家企业毛利率超过60%。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

新三板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其中,净利润为正值的公司有31家,占比为69%;根据2016年年中报数据统计,行业内31%的公司净利润为负值。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内多数企业实现正增长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来看,行业内企业均值为33.7%。有73%的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55.9%;而另外27%的公司营收平均增长率为-24.4%。

军工行业增长率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在新三板军工行业中,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41.7%。有56%的公司净利增长为正值,其平均增长率为138.2%;行业内有12家企业的增长率超过了100%。同时,有17家企业净利增长为负值,占比38%。

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其中有2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16%的公司研发费用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同时,有9家公司研发费用低于100万元。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近半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统计,21家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占比近50%;行业内39%的企业提及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同时,超过30%的挂牌公司均在2016年中报中提到潜在坏账、涉密信息披露不当和技术创新不足这三项风险。

军工行业主要风险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总结与展望

2016年新三板军工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平均营收增长超过30%。根据各企业在2016年中报披露的净利润和增长率指标来看,近七成企业净利为正,同时七成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营收正增长。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