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教师节尊师对联故事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教师节尊师对联故事(精选13篇)

教师节尊师对联故事 第1篇

教师节尊师对联故事

首先欣赏两副新的教师节对联

其一

致知若渴兰浦甘霖生佳木

明德唯馨谊园丹桂拂清风

此联“丹桂”当对“佳木”,无奈平仄不对,故换位。

其二

弟子受业礼乐先是射御书数

先生明经德才比之天地君亲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郭沫若曾为他题写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此联把事业、品德、理想、追求,都重笔浓缩于纯朴的联语中。

著名的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此联十分工整精当,表达了周恩来对马寅初教育成果的赞誉,对其健康长寿的良好祝福。

教育界老前辈、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烈士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曾撰一联抒怀: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杨老先生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投身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实现“欲栽大木柱长天”之志,他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深受后人的敬重!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他在51岁时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当时许德珩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此联简括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性格,诚挚感人。

教师是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深得学生爱戴。教师节来临之时,有位中学生给教师送了这样一副对联: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联中巧嵌数学名词,贴切自然,耐人寻味,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教师的敬仰之情。

人之一生,孰能无师?因此,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上赞誉教师的对联比比皆是。有一副长联写道: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此联堪称绝妙。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目字按序排列,实属不易。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作蜡炬愿为春蚕的崇高精神境界。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

这一联格调凝重,比喻恰当,寓意殊深,对粉笔生涯的人民教师作出了高度评价。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这是一副由教师撰写的对联。作者把“粉笔”、“讲台”与“国运”连在一起;把“一颗丹心”与“铸民魂”连在一起,令人更加感到教育工作的崇高,对辛勤战斗在教育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钦敬!

此外,还有一些尊师重教的对联,如:

“尊师重教,中华史册添异彩;兴邦育才,神州大地起宏图”。

“似园丁,汗水浇开桃李蕊;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

“如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

“教书千秋伟业;育人万世丰功。”

不胜枚举,读后,热血沸腾。对教师职业更加一往情深。倍感教书育人的神圣,任重道远。

教师节尊师对联故事 第2篇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尊师重教,中华史册添异彩;兴邦育才,神州大地起宏图

似园丁,汗水浇开桃李蕊;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

如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

尊师故事,感动你我 第3篇

早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hào)门下。程颢死之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让杨时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学习。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有一次,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zuò)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他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编辑小问题: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杨时可以“程门立雪”;为了不打扰老师教学,你能控制住自己想说话的嘴巴和想玩手机的手吗?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他继位做了皇帝后,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期间,明帝曾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他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待了好一会儿才离开。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老师的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编辑小提示:一国皇帝都能对老师如此尊敬,我们以后成名成才,也不能忘记如今对我们付出心血的老师!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元帅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元帅正和身边的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在服务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朱德元帅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便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编辑小提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遇到自己的老师,都应该毕恭毕敬,这才是为人学生的本分。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老家绍兴时,他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以表怀念。

编辑小问题:经常探望老师,会让老师心生欣慰。你愿意做一个让老师温暖的学生吗?

教师节尊师重教的对联 第4篇

备课常伴三更月;

教书总想四化春。

终身育才人人敬;

红烛火种代代传。

举国尊师兴伟业;

全民重教育英才。

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

愿先生毋弃樗栎,他年长大尽成才。

喜作催春杏花雨;

甘当育苗斗笠翁。

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

洒遍汗雨当好育花人。

呕心沥血,育肥校园沃土;

耕云播雨,绽开祖国鲜花。

烛炬昭昭辛燃夜;

园丁眷眷总浇花。

旭日灿星照学府;

春风化雨育新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英雄无种;

良玉须雕。

万卷诗书宜子弟;

十年树木起风云。

培育名花香天下;

造就栋梁建中华。

教育振兴期学校;

人才陶冶仰良师。

尊师重教兴风尚;

育德培才出壮苗。

新诗万首园丁颂;

明月一轮灯火勤。

愧无文字当革命;

喜有儿孙要此文来。

雕灵魂还须灵魂美,正品德更要品德高。

喜看桃李香天下;

乐洒甘霖育新苗。

喜掬丹心培后代;

好研朱墨写春秋。

子孙虽愚,书文不可不读;

同志虽远,处事不可不诚。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

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

同窗共室,做学生良师益友;

启蒙开塞,为后代排愚淘沙。

爱学生应为学生良师益友;

尊师长当做师长俊徒佳生。

辞旧岁不忘千秋教育大业;

迎新春更想四化宏伟蓝图。

甘做人梯托俊彦;

但求薪火有传人。

辛勤育得花朵艳;

汗水换来桃李香。

园丁汗香馨苗圃;

教师伟绩振中华。

园丁辛勤一堂秀;

桃李成萌四海春。

热血丹心育桃李;

栉风沐雨做园丁。

热汗染成千顷绿;

丹心育出万代红。

振兴教育期学校;

陶冶人才有老师。

师无长少皆称老;

学有高低总是生。

喜捧丹心培后裕;

愿遣朱墨画春山。

尊师重教风尚美;

文明礼貌气象新。

愿作园丁勤浇灌;

甘为烛炬尽燃烧。

愿做人梯育新秀;

甘为孺子当黄牛。

人才要靠教师培养;

智力须从根部开发。

认真贯彻三个面向;

努力培养四有人才。

舞剑吟诗欣笔墨;

高歌流水壮雄心。

勤勤恳恳育桃李;

兢兢业业做园丁。

讲台展开千秋画卷;

神州绽放万树蓓蕾。

春蚕织出满园锦绣;

烛炬照红一代心灵。

培养又红又专后代;

造就能文能武新人。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

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春蚕巧织满园锦绣;

红烛点燃一代心灵。

立足本职,献身教育;

为人师表,无尚光荣。

育才兴邦,百年大计;

尊师重教,一代新风。

尊重老师,以就懿德;

热爱教育,旨成丰功。

似黄牛耕耘知识土壤;

如蜡烛照亮美好心田。

彩笔凌云,腾蛟起凤;

春风化雨,绽李开桃。

重教尊师,人文蔚起;

育才献智,国运昌隆。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

壮志雄心,攀越峰万仞;

春风化雨,催开满园花。

壮志雄心,攀岳峰万仞;

春风化雨,育桃李三千。

重德重才,培养新一代;

自尊自强,争当好园丁。

汗水晶莹,润绿千根竹;

丹心透艳,催开满园花。

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

愿化新雨,给桃李送春。

桃李舞春风,群芳斗艳;

雄心逢盛世,众彦舒才。

掏出丹心,谱写园丁曲;

洒尽汗水,甘当种树人。

发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造就开拓创新建设人才。

崇高理想和事业实践者;

优秀文化与道德播种师。

潇潇春雨,润满园桃李;

耿耿丹心,育四化英才。

今日十亿人民尊师重教;

明朝万里山河增彩添光。

老师心血滋润革命后代;

园丁汗水浇开祖国红花。

习习春风,催开祖国花朵;

丝丝化雨,陶冶人类灵魂。

东风拂大地,桃李千枝秀;

红日照征程,胸怀一片诚。

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

授知识,千丝万缕如春蚕。

沥血呕心,赢来满园春色;

精工巧艺,育出一代英才。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尊师重教对联 第5篇

愧无文字当革命,喜有儿孙要读书,

万卷诗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

喜作催春杏花雨,甘当育苗斗笠翁。

种树如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

雕灵魂还须灵魂美,正品德更要品德高。

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洒遍汗雨当好育花人。

呕心沥血育肥校园沃土,耕云播雨绽开祖国鲜花,

子孙虽愚书文不可不读,同志虽远处事不可不诚。

爱学生应为学生良师益友,尊师长当做师长俊徒佳生。

辞旧岁不忘千秋教育大业,迎新春更想四化宏伟蓝图。

同窗共室做学生良师益友,启蒙开塞为后代排愚淘沙。

作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之火,化甘霖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尊师重教的对联 第6篇

1、

民有尊师意

党开重教风

2、

愧无文字当革命

喜有儿孙要读书

3、

万卷诗书宜子弟

十年树木起风云

4、

喜作催春杏花雨

甘当育苗斗笠翁

5、

种树如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6、

雕灵魂还须灵魂美

正品德更要品德高

7、

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

洒遍汗雨当好育花人

8、

呕心沥血育肥校园沃土

耕云播雨绽开祖国鲜花

9、

子孙虽愚书文不可不读

同志虽远处事不可不诚

10、

爱学生应为学生良师益友

尊师重教对联荟萃 第7篇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庙堂奉祀的牌位上写着“天地君亲师”,老师占有一席;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韩愈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认为只有尊师重道,整个社会才能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苏轼说:“斯文有传,学者有师”,阐述了教师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教师被列入与君、父共同受尊敬的行列。而这种尊师重教的美德在历代的对联里也闪现着灼灼之光。

1、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一腔热忱以德立教

2、辛勤育得花朵艳,汗水换来桃

李香

3、腊梅朵朵迎新岁,瑞雪飘飘兆丰年

4、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5、三年光阴三生有幸幸遇三位恩师,多年育人多才多艺艺雕万树桃李

6、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7、春蚕织出满国锦绣,烛炬照红一代心灵

8、乐做人梯通大厦,甘当绿叶托红花

9、新诗万首园丁颂,明月一轮灯火勤

10、师无长少皆称老,学有高低总是生

11、园中桃李年年艳,国厦栋梁节节高

12、园丁辛苦一堂秀,桃李成材四海春

13、园丁励志栽桃李,伯乐成心育

英才

14、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润栋梁竖九州

15、做红烛为后代默燃智慧火,化甘露育桃李浇开理想花

16、甘露育桃李,粉笔写春秋

17、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18、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培育四有新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古文章谱写万里江山

19、一方黑板朝朝暮暮挥彩笔写遍四面八方事字字全为爱

三尺讲台岁岁年年洒春光道尽五脏六腑言句句皆是情

20、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

21、一片丹心随世古,千声赞语颂师恩

22、一身许国传科技,两袖清风作人师

23、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

梁材

人歌

春秋

园丁

成材

雪寒

同心

阳花

红心

浇花

新苗

24、千篇新诗园丁赞,万首衷曲育

25、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

26、丹心一片育新苗,赞歌千曲颂

27、乐教梓楠同受范,喜观桃李广

28、且喜满园桃李艳,莫悲两鬓霜

29、生敬师有礼有貌,师爱生同志30、白发喜见迎春柳,丹心笑种向

31、百年树人成大计,一心跟党献

32、烛炬昭昭辛燃夜,园丁眷眷总

33、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

34、园丁汗香馨苗圃,教师伟绩振

中华

35、备课常伴三更月,教书总想四化春

36、终身育才人人敬,红烛火种代代传

37、举国尊师兴伟业,全民重教育英才

38、热汗染成千顷绿,丹心育出万代红

39、教育振兴期学校,人才陶冶仰良师

40、童心似鸢,向往蓝天白云;师爱如风,放飞碧霄雄鹰

41、书香阁飘书香书香浓浓,名师苑铸名师名师许许

42、爱岗敬业,以质量求生存;严谨务实,以教研求发展

43、爱岗敬业心血浇开桃李艳;春花秋实汗水育出栋梁材

44、热心爱心耐心恒心心心相连,想学会学勤学乐学学学互通

45、爱心滋润,桃李三千承雨露;

书香氤氲,芝兰四季吐芬芳

46、德智体美劳潜心造就新一代;仁义礼智信全面培育接班人

47、妙笔绘宏图神州花朵添异彩;金风满校园华夏园丁庆佳节

48、蜡烛成灰照亮孩子如歌岁月;春蚕吐丝织就儿童锦绣前程

49、春风化雨 润桃育李功在当世;继往开来芝馥兰馨 利延千秋

50、发蒙启蔽 志存高远创千年伟业;严谨笃学 脚踏实地 育一代新人

51、传道 解惑 授业为百年大计奠基;自主 合作 探究让万里河山增辉

52、捧起经典,走进人类伟大的灵魂;蹲下身体,聆听孩子纯真的童心

53、一颗爱心 三尺讲坛描绘蓝天彩霞;四季风雨 六载磨砺放飞碧霄雄鹰

54、教学为中心,开拓课堂教学主渠道;教研促发展,实现人文管理精细化

55、络世界任遨游,热情洋溢,打造自我

古今经典尽情品,痛快淋漓,享受

此生

56、一分园,千滴汗,春播秋收,五谷丰登

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桃李飘香

57、光阴似箭驱散未知千层迷雾,阳光灿烂

日月如梭织就学子万里锦绣,鹏程辉煌

58、执教育人,甘做人梯,以人为本人才俊

从师倡德,常垂德范,立德当先德望高

59、务实 创新 坚守教学中心 打造课改精品

求知 敬业 凸显办学特色 奠基书香人生

60、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一生耕耘,无私奉献,塑造爱岗敬业师表风范

61、教学为中心,课改为契机,开

拓课堂主渠道

书香为瑰宝,求知为乐趣 彩绘师生幸福路

62、时光如水,岁月如风,但愿桃李满园,芬芳阵阵

浮生若梦,名利若云,只求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63、环境怡人,芝馥兰馨,花草墙壁都育人,幼苗茁壮

春风化雨,桃硕李丰,衣带渐宽终不悔,师爱如山

64、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匆匆中桃李飘香,度日月充充实实

尊师成语故事 第8篇

.蔡邕一听,急忙跳下床来,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穿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穿着.站在门外的王粲一看闻名天下的蔡先生是这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家人看到王粲,不禁惊呆了:没想到这个王粲只是一个长得又瘦又小的少年!像蔡邕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却对一个孩子这样尊重,难道不怕有失身份吗?蔡邕看出了家人的疑惑,就说:“这位王粲,才华出众,我蔡邕都不如他呀!我家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王粲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出身名门,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为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他自己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建安七子”之一。

年少时就相当有才名,曾写下了《登楼赋》和《七哀诗》这样千古传诵的名篇.王粲记忆超群,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一起走路,见路旁有座石碑,两个人站在那里把碑文看了一遍.朋友开玩笑问他:“你能把碑文背下来吗?”王粲竟然转过身去,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棋,忽然棋盘上的棋子不小心被人碰乱了,无法再下.正当下棋的人相互埋怨时,王粲不声不响上前去将棋子摆好,结果与散乱之前一模一样,围观的人都佩服得不得了.看来,王粲这个人确实才华出众,智力超群,值得人景仰.难怪连蔡邕这么有名的学者都那样敬重他。

尊师故事 第9篇

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2、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5、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6-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7-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

8-文学家鲁迅:探望老师传为美谈

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伟人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9-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10-一代伟人毛泽东:尊师重教光辉榜样

人民领袖毛泽东, 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尊师故事 第10篇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栓塞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 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 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尊师故事 第11篇

无独有偶,上世纪50年代初,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求贤若渴,意邀著名思想家、国学宗师马一浮先生参加新政府的工作。马一浮颇负盛名,志向高雅,曾多次拒绝国民党政府的入仕邀请。陈毅轻车简从亲赴杭州蒋庄马宅拜访,为示尊重,他脱去正装穿起长衫。到马宅后正值马老午睡,家人不知来者是谁,请他稍等要进内通报。陈毅阻止叫醒马老,他在花港公园转了一圈回来,马老还没醒。此时下起雨来,家人就请他进客厅稍待。陈毅仍摆手不入,立在宅外耐心等候,他的衣帽都被雨淋湿了。马老醒来后,知道是威名远扬、功勋卓著的陈毅前来造访,并在外面淋雨等候,很是过意不去,遂连声道歉。马老被陈毅的诚意感动,痛快答应出任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之职。陈毅与马一浮的这段佳话被人称为马门立雨。

尊师故事之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尊师故事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zl/转载请保留

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尊师故事之颜回尊师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孝亲尊师小故事 第12篇

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学校,我尊敬师长。课上认真听讲,虚心接受批评在学校,我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帮助老师辅导差生。

平时,当我见到老师时,就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在班级管理中,我是老师得力的助手。班级的事务,我会主动向老师汇报,并辅助老师管理,把班级打理的井井有条。我们班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卫生、纪律等方面名列前茅。

每逢教师节,我也会为老师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贺卡、祝福语等,以此来表达我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就连过节放假时,我也会怀揣一分感恩的心,去看望小学时的班主任。每次都会给送去99个千纸鹤等各种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制品。虽然我知道这些礼物对老师来说有些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我,也只能做到这些,只是希望以后的我能够多回母校来看望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

浩浩师恩,梨铧滴血地付出,载载相伴,相濡以沫的深情,尊师爱校是我的目标,现在,我只能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自觉将代表自豪和骄傲的校服穿在身上,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送上暖人的微笑和问候,每天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线,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圆老师培养出好学生的梦!

“百善孝为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从小我便懂得“香九龄,能温习;孝与亲,所当执”,“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因此,我更会积极落实他们。我自认为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最好的孝敬莫过于好好学习,让他们少为我们操些心。所以,我在学业上一丝不苟,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违纪或添乱而叫家长之类的问题。回到家,我的作业也不需要家长来操心,自己便会自觉完成,完成后也会自觉地学习。

就是平时的生活上,我也会积极地帮父母做家务,自懂事时开始,就一直洗碗。稍大一些,扫地拖地。到现在,我已经可以帮妈妈洗衣服,做饭了。妈妈做饭时,我总是在一旁帮忙,淘米、择菜、打鸡蛋,都是我的拿手好活。可以说,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完完全全的帮上妈妈了。

不仅如此,每个星期回家,我都会为妈妈洗脚,每当抚摸妈妈粗糙的脚,我总会留下眼泪。由于爸爸出差,每天都很忙,我只能每天给爸爸打个电话来送去我对爸爸的满满的爱。我也总是认真听天气预报,如果天气有异常变化,我会赶紧给爸妈提醒要及时加减衣服。

每当父亲节或母亲节,亦或是爸爸妈妈的生日,我总会把自己的零花钱攒下来,给他们买一份称他心,合他意的礼物,然后再画一份精致的贺卡,用我自己的方式,来为他们庆祝他们的生日。

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校生活放心。

每当有快乐的事和好吃的东西,我不会独享,总会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想让他们与我一起快乐。就是爸爸妈妈吵架了,我也会当一个调解员,努力去维持这个家庭的温馨。我不会把太多的烦恼想爸爸妈妈倾诉,我不希望他们为我担心太多。凡是我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我都不会找爸爸妈妈来帮忙或者代劳。

不仅这些,我还会给爸爸妈妈以心灵上的安慰。每次爸爸为工作失利而发愁时,我会贴心的送一杯热水,为爸爸捏捏肩膀,帮爸爸舒展眉头,用无声的方式来无声的安慰。而每当妈妈有不顺心时,我会甜言蜜语,与妈妈说:“天塌下来有女儿顶着。”一直到哄妈妈开心。不管怎么说,我在这个家里,一直努力的为爸爸妈妈做好属于他们的贴心小棉袄。

每到节假日,我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向他们汇报我的学习情况,给他们看我的奖状和成绩单,跟他们聊天让他们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尊师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文明素质。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我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些点点滴滴,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在“美德”方面,也许我做得还不够,但我会继续努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师,对父母,对长辈,常怀敬重意,永装孝尽心。

1.尊师孝亲三分钟小故事

2.表达孝亲尊师的小故事

3.尊师文明小故事

4.关于尊师的小故事

5.古代尊师小故事2篇

6.尊师小故事50字

7.古代孝的小故事

8.孝亲敬长的故事

9.关于孝心的九个小故事

尊师的故事 第13篇

师襄是有名的严师,轻易不招徒弟,师文再三恳求,师襄最终被他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收了这个徒弟。师襄给他讲授乐理,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但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三年后,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对他说:“你还是缺乏悟性,学琴不够专心,还是回去吧。”

师文悔悟自责道:“我明白,是我常常心手不专。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音调节奏,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表达我的心声阿。在我尚不能做到使音乐发自于内心,再感应到乐器的时候,所以手指也没能和琴弦配合好。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从此,师文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清除杂念,每日认真学习,用心体悟音乐表达的意境,不断完善修养。过了一段时间又去拜见师襄,师襄问:“你的琴此刻弹的怎样啦?”师文说:“得之心矣,请您听我试弹一曲吧!”

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八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应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二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仿佛有温暖的春风缓缓吹来,草木发出嫩芽,好一派万象更新的春天景象。

之后,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十一月的黄钟乐律,随之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弦,使之发出代表五月的蕤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酷暑炎炎。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羽、征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涌出。

师襄听后称赞说:“你的琴弹奏的太美妙了!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文的学习态度十分严肃,在老师教诲后,首先做到用心专一。他感悟到音乐艺术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在于“得心应手”,强调音乐演奏中“心灵”的主导作用,“内得于心,方能外应于器”。成语典故“得心应手”也由此而来,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它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演奏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