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主导技术论文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主导技术论文范文(精选12篇)

主导技术论文 第1篇

从3D打印技术原理来看,与其说3D打印是一种打印技术,不如说是从3D虚拟到3D构造的过程。最关键的步骤,是需要在电脑中建立起3D模型。随后打印的过程,就是一个构造的过程。

任何3D设计软件都可以用来设计3D模型,但只有用适合3D打印技术特点的软件建模,即能输出或者转换成STL格式的软件,方能取得最佳效果。本文介绍几个适合3D打印技术的软件,及如果导出的STL文件有错误的话如何修复,及3D建模中应注意的典型问题。

二、3D 建模

建模一直是普通人实现设计想法的最大门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没有那么难了. 可以绘制3D图形的软件有很多,关键是要看它是否能够生成STL格式的文件。

3D软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艺术创作设计用,另一种属于工业设计用。

1、艺术设计类 3D 软件

它可以通过调整点、线、面等进行细微的勾勒,更加贴合的完成设计。即艺术类设计的3D软件适合设计复杂的工艺结构图形,能完美的展现出物体,且非常圆润的进行过渡。

艺术类设计3D软件主要包括 :MAYA、3DMAX、Modo、Zbrush等。

(1)MAYA

MAYA功能超级强大,目前电影、动画制作都更多的使用这款软件。越是曲面构造越需要MAYA的存在。

(2)3DMAX

3DMAX有着大量的插件,最适合制作3D建筑动画这类的作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视行业以及娱乐行业中。

(3)Modo

Modo是一款具备许多高级技术的综合性3D软件。有许多3D建模工具,如物体绘画工具、实体手绘、多边形减面工具、参考层、手绘凸起体、环切割、超多边形细分曲面、桥接工具等。可以运行在苹果的Mac OS X与微软的Microsoft Windows操作平台。

(4)Zbrush

Zbrush是一款建模类软件,在建模,贴图绘制上面独具一格。Zbrush的优势是笔刷雕刻建模。通常对人物角色的细微的雕琢使用Zbrush更强。

2、工程设计类 3D 软件

众所周知的有:Sketchup、Solid Works、PROE、UG,通过参数化来对物体进行解析建模。通过参数的设计,直接生成3D模型。比如:螺丝的帽儿圆弧部分的直径是多少、弧度的曲率是多少,螺丝杆儿长宽多少,围绕在螺丝杆儿上的螺纹间距多少、深度多少等等,基本就构成了整个螺丝所有的属性。

(1)Blender

Blender一款开源免费3D绘图软件,功能强大,跨平台支持所有的主要操作系统。

提供了全面的3D创作工具。包括建模(modeling)、uv映射(uv-mapping)、贴图(texturing)、索链关连(rigging)、蒙皮(skinning)、动画(animation)、粒子(particle)和其它系统的模拟、脚本控制(scripting)、渲染(rendering)、合成(compositing)、后期处理(post-production)和游戏制作;

跨平台支持。可以工作在所有主流的Windows(XP、Vista、7)、Linux、OS X、Free BSD、Sun和众多其它操作系统上;

高质量的3D架构带来了快速高效的创作流程;

(2)Sketchup

Sketch Up是谷歌Google的一个免费交互式的3D模型程序,不仅适合高级用户,也适合初学者。比起CAD程序更为直观简便,初学者选择Sketchup即可。

(3)Solid Works

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Solidworks的三大特点。

Solid Works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动态界面和鼠标拖动控制。减少了多余的对话框,避免了界面的零乱。

Solid Works管理员属性用来高效地管理整个设计过程和步骤。管理员属性包含所有的设计数据和参数,而且操作方便、界面直观。

Solid Works的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地管理CAD文件。

特征模板为标准件和标准特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Solid Works提供的Auto CAD模拟器,使得Auto CAD用户可以保持原有的作图习惯,顺利地从二维设计转向三维实体设计。

(4)UG 与 PROE

UG是面向制造行业的CAD/CAE/CAM高端软件。用来从事工业设 计、详细的机械 设计以及 工程制造 等领域。PROE相比UG略弱一些 ,PROE能做到的 ,UG肯定能做到,精确曲面用UG是很好的。

三、3D 打印检查软件

1、Mesh Lab

Mesh Lab是3D发展和数据处理领域非常著名的软件,一个网格处理系统。致力于辅助清理、适配、编辑和显示非结构化的3D三角形网格。尤其适合于处理3D扫描得到的网格。它可以帮助用户处理在3D扫描捕捉时产生的典型无特定结构的模型,还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编辑,清洗,筛选和渲染大型结构的三维三角网格 (典型三维扫描网格),该系统依靠了网格处理任务GPL的心向量图库。

2、Mini Magics

Mini Magics是STL文件检查软件,可以导入、保存和压缩STL文件。可以查看零件和检测坏的边缘,翻转三角形。

3、Netfabb

Netfabb是一款专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和3D打印量身定制的应用程序。Netfabb具有观察、编辑、修复、分析3DSTL文件和切片文件的功能。

四、3D 建模过程注意的问题

1、采用科学的 3D 建模方法

3D建模其实就是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物体的模型,最终在计算机中模拟出真实的三维物体或场景,由于计算机性能的制约,建造出的模型越复杂面数越多,在绘制时要达到实时效果就越困难,若实时性太差,就会使观察者无法接受。在建模的过程中除选择建模软件外,还要考虑计算机性能和生成物体视觉感。

2、建模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1)确定数据及其相关过程;

(2)安全检查和备份;

(3)选择数据存储技术。

这些主要的环节不要遗漏。

五、结论

越是有生命的、越是复杂流线型的物体,要用设计类的3D软件来进行建模。初学者选择3DMAX和MAYA。设计拼装物体或精确制作物体,要选用工程类3D软件。

摘要: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走入日常生活。尤其在工业设计、模具开发领域,3D打印技术表现突出。在医疗行业、建筑业、制造业及食品业等前景广泛。未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那么在3D打印技术的整个过程里面,其实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建模。要想打印东西,你必须进行3D建模以后才能用3D打印机对建模的数据进行打印成型。

主导技术论文 第2篇

农业部大豆主导品种及栽培技术(Ⅰ)

东北地区 1 华疆4号 品种来源:垦鉴豆27垦鉴豆1号. 审定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黑审豆019.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08天左右,需≥10℃的积温2050℃左右.株高90厘米,有分枝.披针形叶,棕毛,紫花.无限结荚习性,荚弯镰形,荚皮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克左右.蛋白质含量38.07%,脂肪含量21.22%.中抗灰斑病.

作 者: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作者单位:刊 名:大豆科技英文刊名:SOYBEAN BULLETIN年,卷(期):“”(3)分类号:S-01关键词:

七项技术热点主导移动通信 第3篇

当地时间2月13日,3GSM 2006年度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大会观众发现自己几乎没有时间来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和品尝美食。今年的大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最繁忙的一届——大量的新技术、服务和新奇的设备在此首次亮相。

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出厂商多达962个,涵盖了通信领域的半导体元器件开发、手机及后台网络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移动通信应用开发和运营等主要产业环节的主力厂商,参加展会的有来自全球的5000名专业人士。毫不夸张地说,从参展企业的技术代表性和与会人员的专业程度来说,本年度的3GSM大会都可以称之为通信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每年3GSM大会都是厂商发布新产品、新战略、新的技术路线的最佳舞台,今年也不例外。这些新的产品与策略不仅能让我们感受通信领域当前的技术热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勾画和左右着通信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本次会议展览的规模很大,共有8个展馆,展出的技术和产品众多,记者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总结出其中的主流技术热点,供读者参考。

1 HSDPA

在上届3GSM大会上,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已经受到公众的瞩目。本次大会中,所有主流的通信厂商,如Nokia,Alcatel,Sumsang等都把这种实现无线宽带梦想的技术展示了出来,Nokia还把全球已经成功应用和部署HSDPA的案例进行推广。如果HSDPA在去年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话,那么从本次大会上反映出的是如何快速地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

HSDPA用于实现WCDMA网络高速下行数据业务,可以使下行的数据速率达到3Mbps~10Mbps,被誉为后3G时代的主要解决方案。对采用多入多出(MIMO)技术的HSDPA系统,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0Mbps。HSDPA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作为WCDMA体系的后续演进技术,HSDPA中的许多关键技术与CDMA0001XEV/DV以及TD-SCDMA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HSDPA技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4种:自适应编码调制、H-ARQ、快速蜂窝选择(FCS)、多入多出天线处理(MIMO)。

日本的NTT DoCoMo公司也没有错过证明自己渴望使用最新技术的机会。它展示了来自Fujitsu、Motorola和NEC的HSDPA手机。这些“超级3G”手机能够在移动中以3.6Mbps的速度下载数据。其速度是目前3G手机的近10倍。

2 IMS(IP多媒体系统)

本次展会上许多通信厂商都在推广IMS(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技术概念。实际上,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组织3GPP从1998年开始一直在进行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标准化研究。在3GPP的文件R5中,IMS是UMTS核心网络中提供端到端多媒体业务和集群多媒体业务的中心。在3GPP的R6中,IMS已经被定义为支持所有IP接入网的多媒体业务核心网,可以支持任何一种移动或固定、有线或无线的IP-CAN(IP 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s),包括W-CDMA、CDMA2000、Ethernet、xDSL以及Wireless LAN等等。

IMS由控制多媒体会话的网络实体组成,在UMTS中IMS是提供IP多媒体服务的核心。IP多媒体服务使用GPRS网络来进行传输。网络提供者同时为IP多媒体服务提供传输实体和网络控制实体。网络结构同时允许为第三方提供附加的IP多媒体服务。

3 UMA手机技术

UMA是Unlicensed Moblie Access的简称。该技术可以使得通过传统蜂窝网络获得GSM和GPRS 移动服务的手机可自动切换到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手机从而可以无中断地检测到速度最快、成本最经济的网络,从而使手机客户可以更灵活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手机服务。手机离开 WLAN 的覆盖范围后,则可无缝切换回蜂窝网络。

本次大会上,Nokia新发布的 Nokia 6136全面支持UMA技术,让用户可以更快速、更经济地获得移动数据和语音的服务。

Nokia和其他厂商推出多款能够连接3G、GSM和家庭Wi-Fi网络、利用带宽链路传送呼叫的新双模手机。回应了拥有无线和有线网络、急于提供双模手机让顾客使用两种网络的电信公司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英国电信是惟一一家在英国提供这种服务的运营商,这项叫做Fusion的服务采用Motorola的V560 RAZR V3B手机。

能够连接大型办公室的企业3G/Wi-Fi解决方案仍在进行测试, Colubris和NetCentrex在这些会议上演示了一项能可靠地将来自Wi-Fi接入点的呼叫转接到另一个接入点的服务。

电信软件专业厂商Celona公司CEO Tony Sceales认为,双模手机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不再注意大多数移动运营商还没有部署支持融合服务所需要的后端计费和CRM系统的现实。

他说:“令人感兴趣的挑战是如何得到支持融合服务的业务功能和系统,使客户得到根据一个服务协议提供的并受这个服务协议管理的一张账单和单一界面。”他补充说,对多媒体娱乐服务的可用性的担心也必须加以解决。

Deutsche Telekom公司首席执行官Kai-Uwe Ricke上周在柏林说,今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双模手机,顾客可以使用这款手机在家里利用DSL连接打电话,或外出时利用运营商的Wi-Fi热点或GSM网络打电话。

4 电视手机与音乐手机

手机电视和手机音乐都可以看做是3G最有潜力的应用服务,也是被业界十分看好的一项赚钱的3G服务。

分析机构Informa Telecoms & Media的首席研究官Mark Newman说,2005年音乐成为移动行业的推动力,而在2006年我们看到重点转移到电视上。Newman接着说,尽管运营商十分清楚地知道希望使自己在音乐价值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但移动电视是一幅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看清真面目的模糊图画。

Viacom公司音乐及儿童电视部门MTV Networks第一年参加3GSM大会。一位发言人在展会开幕前说:“MTV第一次感到它在这个展览会上有了一席之地。”MTV在这次大会上播出3个移动电视频道,内容有MTV节目与音乐、Paramount喜剧、Nickelodeon和IFILM。

在提出的移动广播电视解决方案中,数字移动广播(DMB)已经抢在了市场的前面,将在今后两年里成为全球多个市场中的首选技术。

一旦法规、容量和频带规划等复杂问题得到解决,竞争性广播技术DVB-H和高通MediaFLO解决方案可能能够有效地开始竞争。蜂窝网络电视产品也将加入到这场竞争中。一旦更高速度的数据网络和多播解决方案得到部署,蜂窝网络电视产品可能将成为运营商的另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事实上,这种选择证明将受到运营商欢迎,因为一家韩国移动运营商已表示了对移动电视可能蚕食未来3G收入的担心。

尽管手机电视还面临着用户是否愿意为该项服务付费的不确定性,赢利模式也不是非常清楚,而且还存在着手机电视标准复杂混乱的事实,但2006年的3GSM展会上推出的电视手机却的确让用户对其树立了更多的信心,Nokia、Motorola、Samsung等公司都已有了成熟的手机电视产品,支持的标准有DVB-H、DAB、MBMS以及MediaFLO等。

此次会议展出的音乐手机已与一般可以听音乐的手机有了显著的进步,不仅表现在声音质量的提升,也表现在音乐容量、服务方式的改进,同时还表现在手机这一掌中之物,已经有取代几乎所有音乐播放设备的野心。可以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音乐手机既是MP3、MP4播放器的替代物,又是随身听、Mini音响的掘墓人。

5 移动即时通信 移动电子邮件

勿庸置疑,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广泛应用的消费电子设备。有数据表明,仅2005年,全球就有7.8亿部手机售出,从而使得全球的手机用户达到了20亿人,而在今后的几年中,该用户数量还将继续增进,预计2008年手机用户将变为30亿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手机用户中,95%的人是利用手机进行语音和短信交流的。

同时,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领域,2005年全球每天即时通信的数量超过140亿次,到2009年该数字将增长为465亿次,2005年全球每天的邮件数量超过768亿封。

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市场,移动通信技术如何来为用户提供高速、高质量的移动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服务,是目前通信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都要面对的问题。2006年的3GSM大会为这一技术方向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讨论,同时也预示者移动即时通信和移动电子邮件将会是未来通信服务的新亮点。

6 VoIP正在走向移动市场

作为固定线路市场中的一个不断增长的力量,VoIP正在走向移动市场。固话VoIP领域家喻户晓的Skype Technologies公司,主动与移动电话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开展合作。

几年前移动运营商还拒绝承认通过其网络拨打和接收基于IP的电话呼叫的可能性,他们现在再也不会拒绝了。Deutsche Telekom董事、T-Mobile International公司董事长Ren Obermann说:“我们不可能长期阻止这种发展。不过,在我们能够提供它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速度依然是移动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尤其对于数据服务。几家厂商利用这次巴塞罗纳会议展示他们的高速网络系统。

Nortel Networks公司展示了两部移动设备间同时进行的上行和下行无线呼叫,速度是目前3G服务的4倍。这次演示利用了该公司的UMTS基础收发器站和Aeroflex公司的TM500手机仿真器,以1.4Mbps的上行速度交换VoIP、视频和文件,在并发运行模式下同时搜索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和HSDPA。

7 开源应用涌入移动

包括Linux在内的开放源软件出现在多款定位于企业和消费市场的新手机中。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提供商

Trolltech公司在巴塞罗纳发布了自己的新产品。

在应用方面,开放源代码还将用于推送电子邮件:移动手机领域中的另一项热门技术。

在Research In Motion(RIM)开发的BlackBerry技术的推动下,运营商和企业对推送电子邮件的兴趣大增。在RIM焦急地等待其专利侵权官司的宣判之时,竞争对手正抓住机会争取BlackBerry顾客。

Funambol公司展示了beta版开放源代码推送电子邮件技术。这个叫做Funambol v3的产品,将来自后端服务器的电子邮件推送到任何已经安装在手机上的电子邮件客户程序中。手机用户可以发送、接收和转发信件,可以同步日程表、计划列表、联系人和其他数据。

链接:3G网来了

移动运营商目前在全球经营着91条宽带CDMA网络,但是这些网络上的使用新型手机的5000万用户与全球总数达22亿的移动电话用户相比,不过是水桶中的一滴水。

新网络的费用高达数千万亿欧元,但是由于缺少大众市场服务,它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数据服务只占大多数欧洲运营商创造总收入的13%~25%,而文本消息仍创造着大部分收入。

ABI Research公司分析师Kenneth Hyers说:“由于运营商正在寻找吸引顾客使用3G网络的下一个大玩意儿,移动媒体将成为一个讨论的重要题目。”

上届展会上的主要话题——音乐下载,去年已由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Sprint Nextel等运营商推出,而类似MP3音乐播放器的手机已经变成大路货。今年,配置更大屏幕支持电视和视频服务的手机将问世。

这些更大的显示屏对于互联网浏览很有用。由于移动电话越来越多地配备GPS导航仪,移动定位技术和应用提供商今年在3GSM上卷土重来。目前有1.5多部嵌入GPRS技术的手机在使用中,嵌入式GPRS技术提供了利用位置作为移动搜索与发现等服务的背景的潜力。业内人士说,移动定位现在开始实现它的一些早期承诺,互联网服务公司可以向移动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甚至提供导航。

随着运营商意识到帮助顾客找到所需的内容比在门户上向他们提供特定的内容可以最好地服务于其利益,对移动搜索与发现的兴趣将越来越大。分析人士说:运营商门户之外的移动内容大幅增长意味着消费者现在需要一种找到它的含意的途径,这是已统治着PC互联网体验的老牌搜索引擎的一次巨大机会。像首次参展的Yahoo以及Google这样的公司似乎打算在移动互联网上重现他们的互联网按点击付费广告模型的成功。

在另一个蜂窝电话将如何变化的例子中,一种专用芯片的问世将把移动电话变为钱包。第一次宣传这种概念已是6年前的事了,它现在在日本得到了应用。欧洲今年也将跟进。

使用Mifare/Felica电话进行的试验正在德国和法国进行,在这些地区中,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支付从食品到公共汽车票的任何东西。大约200名3GSM观众将得到一部Samsung手机,来亲身体验手机钱包。

本次展会上的新鲜玩意儿还包括Bitwave提供的一种在一块芯片上生产的可以连接任何无线网络的手机无射电装置。第一款芯片到明年可能安装在手机中,从而开辟一个电信厂商发明一种新的、更快速的无线网络时,消费者不再需要购买新手机的新时代。

同时,在让3G成功克服那么多的困难之后,网络厂商现在却希望移动运营商相信3G并不真正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需要某种更快的技术。名为HSDPA的新3G将于今年年底进入商业网络,下步将是HSDPA出现几年后的HSUPA。

运营商当然也可选择采用来自中国的TD-SCDMA、来自韩国的WiBro、Intel支持的WiMax或来自高通公司的Flash OFDM。

主导技术论文 第4篇

一、材料与方法

1. 供试验地点及材料

(1) 供试验地点位于金沙江东岸, 海拔高度为1 900~2 180m的甘孜州得荣县古学乡毛屋村, 平均气温15.8℃, 属亚热带气候, 相对湿度为50%, 降雨量为356.3mm, 土壤为沙壤到轻壤, 土体松散, 疏松多孔, p H值为8.2;日照充沛, 昼夜温差较大, 全年无霜期为305~324天, 是作物及病菌生长的良好环境。 (2) 供试材料为辣椒。

2. 试验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定点观察和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还不定期观察发展情况。

二、影响发病的主导因素

1. 栽培方式与发病的关系

栽培方式试验分高垄栽培及平畦栽培。高垄栽培又设垄高30cm、15cm两种。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疫病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由于灌溉水或自然降水均可淹没根颈部, 平畦病害发生相对较重;高垄15cm病害次之;30cm高垄病害则发生轻, 其原因是灌水或自然降水一般难以淹没根颈部。

2. 灌水与发病的关系

疫病为土传病害, 水是传播病害的媒介。灌水方式可控制疫病传播, 不同灌水方式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滴灌发病轻, 膜下灌次之, 漫灌水流量大、速度快, 携带土壤中大量病菌传播, 且漫灌淹没植株根颈部, 为病菌孢子萌发与侵染提供了足够的水分条件。

3. 降雨量与发病的关系

降雨量与辣椒疫病株率二者呈正相关系, 发病不是很明显。但是, 湿度随着温度15~30℃变化呈正相关变化很明显。因此, 保证辣椒田在雨季能迅速排渍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

4. 中心病株的出现与发病的关系

中心病株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左右出现, 中心病株的出现是全田发病的信号。中心病株出现后, 在温度满足的条件下可扩大侵染。根据调查, 中心病株出现到全田发病仅7~10天左右时间。因此, 中心病株的处理是防治本病的又一关键环节。

5. 其他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偏施氮肥, 磷肥、钾肥不足, 微量元素缺乏也是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重茬边作、地势低洼、排灌不畅的田块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病原菌侵染过程

1. 病原菌侵入途径

试验结果表明, 用孢子悬浮液的3种接种方法中, 灌根和针刺处理的均可使辣椒发病, 且针刺接种处理的发病率高于灌根接种, 而喷雾处理的辣椒未发病。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此表明, 病原菌孢子主要从根部侵入, 并且以伤口侵入为主。根部伤口是影响病害发生及发病程度轻重的主要因素。

2. 病原菌侵入潜育期

经测定, 辣椒根部于室内 (25℃左右) 接种, 保湿培养, 最早在第6天见到萎蔫, 第9天有10株萎蔫, 发病率近30%, 最终发病率为40%, 达到发病高峰。初步证明, 在25℃条件下, 病原菌侵染发病的潜育期为6~9天。由此, 也说明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强, 侵染速度较快。此结果为病害防治适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四、综合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

(1) 种子消毒

用52℃温水浸种15分钟或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浸后洗净、晾干、催芽, 然后播种。

(2) 土壤消毒

每亩用3kg96%硫酸铜, 磨碎撒施地面, 随耕地翻入土中。同时, 施肥要注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3) 实行轮作栽培

与非茄果、瓜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

(4) 培土、疏通排水系统

雨季来临前, 做好培土、疏通排水系统, 做到雨后及时排水、排渍等。

(5) 高垄栽培

按高垄标准, 以水流不会淹没根颈部为准 (即垄高标准为30cm) , 各地可以灵活运用。

2. 病害的防治

(1) 零星发病期

零星发病期, 采取控制与封锁相结合的施药技术, 重点控制初侵染。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喷洒植株下部及其周围地表, 形成药膜, 阻止和杀死随苗出土的病菌, 也可在药液中加入0.2%KH2PO4, 提高植株支撑与抗病能力。用药后7天用达克宁600倍液全田喷药, 保护未发病植株, 巩固内吸剂效果。保护剂与内吸剂交叉使用, 提高药效, 全田保护控制效果可达95%以上。

(2) 及时处理中心病株

田间发现中心病株, 要迅速拔除病株, 用石灰撒入病株穴内消毒, 防止病菌扩散。同时配置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达克宁) 按1∶50稀释, 涂抹根部。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达克宁) 按1∶500稀释, 或者用58%甲霜灵锰锌400倍全面淋洗式喷洒, 7~10天再洒1次, 可防治发病。

(3) 病害发生期

病害发生期, 主要控制再侵染。仍用上述治疗剂与保护剂交叉使用, 可降低损失高达75%~85%。

此外, 在雨季来临前, 每亩畦面可施96%硫酸铜粉3kg, 然后浇水, 防效显著。

五、结论

主导技术论文 第5篇

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省各地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主导产业结构趋同化,区域比较优势不明显,致使产业间的`关联作用受到阻碍和限制,资源及生产要素处于非优化配置状态,不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江苏省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必须优化调整.

作 者:王子龙 谭清美 WANG Zi-long TAN Qing-mei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刊 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6(3)分类号:F207关键词:高新技术 主导产业 结构优化

主导技术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内在需要;原则;问题;过程性评价;实践

一、过程性评价是通用技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为通用技术学科,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过程性评价是该学科发展的内在的迫切需要。通用技术是一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必修课程,它的课程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制定过程性评价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1.过程性评价要遵循青少年发展规律

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因此制定过程性评价要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明显差异。

2.过程性评价要特别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要使用评价这个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诊断,肯定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给予鼓励,还要指出他在某一方面存在的缺陷,帮其进步。

3.过程性评价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太复杂

在制定过程性评价的细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宜过多和过细,否则观察和评价的内容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有作秀之嫌。

三、我校通用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实践

1.以项目为主导的过程评价

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技术设计能力,是否提高了技术素养,不是纸上谈兵,不能在黑板上讲技术,关键是要看能否完成一件项目作品。所谓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为此,我们的评价方式是以项目为主导的,即每个项目有一个简单的评价表格,学生一个学年应至少完成3~4个项目,通过项目表格来评价考查学生的技术素养。

我们按制作的不同难度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学生动手实践的项目。如承载模型制作一章知识与技能的“系列木制小家具项目”,承载结构一章知识与技能的“桥梁模型承重项目”,承载控制一章知识与技能的“简易机器人搭建项目”。

2.以能力为指向的过程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通过终结性评价的笔试往往较难体现,因此更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意灵感、设计制作、合作讨论等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在通用技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能力的提升。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每一个项目设计一个评价表格,主要关注以下能力:

(1)创新设计能力:主要是看在小组项目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是否能设计出有价值的、创新性的方案,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2)操作物化能力:主要是看每学年2~4个设计制作项目学生能否完成,观察学生平时项目制作过程中对工具使用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平时设备操作规范是否规范。学生是否具有将设计意念的表达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3)表达论述能力:主要通过项目来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新点、功能描述等的能力。

3.突出育人的过程评价

任何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不可能是单纯地教授知识与技能,都要将培养学生的习惯、学习品格放在首位。

(1)学习态度:是否按时出勤和按时上交通用技术平时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

的重要参考。

(2)学习习惯: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在制作项目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能否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来进行评价。

四、实施效果

我校从2009年逐步实施通用技术学生过程性评价考核并不断完善,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过程性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负责任的、能替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现在,偷懒不收拾操作台的学生少了,大手大脚浪费材料的学生少了;注重设计制作过程的学生多了,主动探究、参与合作的学生多了。每学期末,我们把过程性评价指标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与科学考核,真正发展地看待学生的进步,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水平,起到了促进学生注重过程、全面发展的作用。

主导技术论文 第7篇

近日, 农业部遴选公布了2013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 其中含16个畜牧品种和19项畜牧兽医技术。农业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 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作用, 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 在关键农时、关键技术环节集中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展示和培训, 指导科技示范户推广应用, 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报

主导技术论文 第8篇

一、宜香3724

1.选育单位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

2.品种来源

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3724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育期150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株型紧凑,株高117cm左右。穗长27cm,亩有效穗13.56万,每穗着粒155粒。结实率81%,千粒重30.1g。品质分析:糙米率80.4%,精米率72.2%,整精米率54.3%,粒长6.8mm,长宽比2.8,垩白米率21%,垩白度4.5%,透明度1级,胶稠度83mm,碱消值6.7级,直链淀粉含量16%,蛋白质含量9.4%,理化指标达国颁三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2年叶瘟7、2、7、4级,颈瘟5、5、5、9级;2004年叶瘟5、6、4、5级,颈瘟5、3、1、3级。

4.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米区试,平均亩产545.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57%;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1.5kg,比汕优3增产6.14%。两年平均亩产548.4kg,比汕优63增产4.74%。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7kg,比汕优63增产7.26%。

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0~50天;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双株,亩基本苗11~13万;重底早追,氮、磷、钾合理配方,补施穗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川江优527

1.选育单位

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品种来源

江育F32A蜀恢527。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9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片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2万,株高114.5cm,穗长26.4cm,每穗总粒数176.1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9.3g。抗性:穗瘟病平均5.3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46.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1,垩白粒率28%,垩白度4.3%,胶稠度51mm,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3级标准。

4.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2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8%(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1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4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6%。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8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4%。

5.栽培要点

(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一般按当地汕优63播种时间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一般35天左右,每亩栽插1.2~1.5万穴,每穴7~8苗。(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B优827

1.选育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品种来源

不育系803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50.3天,结实率82.2%,千粒重28.44g。品质测定:9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优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叶瘟1~6级,颈瘟3~7级,优于对照。

4.产量表现

2000年区试平均亩产568.2kg,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570.0kg,2001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1%。

5.栽培要点

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5天左右。合理密植,亩栽基本苗10~12万。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四、德香4103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与自育恢复系泸恢H103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50.2天,比对照冈优725长0.5天。株高120.1cm,株型适中,叶鞘绿色、颖尖黄色、柱头白色。分蘖力中上,亩有效穗14.1万,穗长26.2cm,每穗平均着粒170.8粒,结实率79.5%,千粒重30.6g,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品质测定: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7.8%,粒长6.6mm,长宽比2.6,垩白米率32%,垩白度4.7%,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14.6%,蛋白质含量11.0%。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6、3、0、9级,颈瘟7、0、1、7级;2007年叶瘟4、7、7、3级,颈瘟5、7、7、5级。

4.产量表现

参加2006年四川省中籼优质1组区试,平均亩产543.68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64%;2007年中籼迟熟13组续试,平均亩产535.58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0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9.82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90%,平均增产点次8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34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24%。

5.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亩用种量1kg左右;(2)亩栽1.2~1.5万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3)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8~10kg纯氮、20kg过磷酸钙、10kg钾肥作底肥,栽后7天施3kg纯氮作追肥;(4)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5)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五、泰优99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品种来源

D62A泸恢1345。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浓绿,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20.7cm,穗长25.8cm,每穗总粒数169.9粒,结实率80.6%,千粒重30.7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4,垩白粒率31%,垩白度5.4%,胶稠度47mm,直链淀粉含量22.4%。

4.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61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6%(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44.13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7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2%,增产点比例8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1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8%。

5.栽培要点

(1)育秧:适时早播,采取地膜湿润育秧,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早栽,每亩栽插1.0~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13kg,配合磷钾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适当追施穗肥。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Ⅱ优498

1.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2.品种来源

Ⅱ-32A蜀恢498。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48.1天,亩有效穗13.4万,结实率82.9%。抗性鉴定:2005年叶瘟4、7、4、3级,颈瘟5、5、3、5级;2006年叶瘟6、4、0、4级,颈瘟5、7、5、0级。

4.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34.55kg,比对照增产9.23%;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8.37kg,比对照增产7.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9%。

5.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亩栽1.5~1.7万穴,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川优727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

川358A成恢727。

3.特征特性

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1.4天,比对照冈优725短0.9天。株高114.8cm,颖尖秆黄色。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5.5cm,每穗平均粒数175.9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7.7g。品质测定:出糙率79.9%,整精米率69.4%,粒长7.1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8%,垩白度0.7%,胶稠度52mm,直链淀粉含量22.5%,蛋白质含量11.2%,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4、3、0、4级,颈瘟3、0、3、1级;2007年叶瘟4、5、3、3级,颈瘟5、5、3、3级。

4.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优质4组区试,平均亩产546.80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18%;2007年中籼迟熟14组续试,平均亩产507.68kg,比对照冈优725减产0.9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8.17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2.7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6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6kg,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40%。

5.栽培要点

(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以栽中苗为好;(2)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双株栽插,亩基本苗12万左右;(3)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肥搭配使用,需肥量中等,忌偏施氮肥;(4)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断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5)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6)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区域

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

八、内香2550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内江市农科院。

2.品种来源

内香2A内恢5550。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5天。株型紧凑,剑叶较宽,株高111.7cm,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穗长25.8cm,每穗总粒数160.6粒,结实率75.4%,千粒重31.9g。抗性鉴定:稻瘟病平均3.9级,最高5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8%,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垩白度2.1%,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含量16.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

4.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6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0.49%(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91.1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8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

5.栽培要点

(1)育秧: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中苗移栽,栽插方式宜宽窄行,每亩栽插1.3~1.5万穴、基本苗达到10万苗左右。(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高产栽培过磷酸钙每亩用量不少于25kg、钾肥不少于15kg;在水浆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后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实际和发生动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玉米主导品种

一、川单15

1.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

2.品种来源

系自选自交系48-2与156杂交培育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平均生育期135天,株高250cm,穗长22cm,秃尖0~2.5cm,千粒重313g。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0%。中抗大、小斑病、高抗丝黑穗病,青枯病和矮花叶病。

4.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58.8kg,比对照七三单交增产21.1%。

5.栽培要点

播种密度3 200株/亩为宜,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盆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种植。

二、雅玉10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中心、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

以自交系3237为母本,与引进系200B为父本杂交育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平均生育期116天,株高250cm。穗长18.3cm,穗行数15.4行,行粒数32粒,穗轴白色。粗蛋白10.2%,粗脂肪4.9%,粗淀粉75.3%,赖氨酸0.32%。抗小斑病、丝黑穗病,中感大斑病、纹枯病。

4.产量表现

1998~1999年参加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49.3kg,比对照川单9号增产15.6%。2000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6kg,比川单9号增产15.5%。

5.栽培要点

适宜春播,播种密度3 200~3 600株/亩。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低山区种植。

三、川单14

1.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

2.品种来源

1992年用两个自育系08-6421-ES组配育成。

3.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34天,株高250cm。穗长20.9cm,穗行数13.7行,行粒数38.4粒,千粒重320g。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2%。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高抗青枯病,抗倒力强。

4.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山区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49.25kg,比对照增产16.1%。

5.栽培要点

宜春播,播种密度3 200株/亩。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深丘及盆地边缘山区种植。

四、绵单581

1.选育单位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

以自育系绵723作母本,自育系绵715作父本,于2003年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到成熟全生育期114天,比对照川单13长2天。株高251cm左右,穗位高94cm左右。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17.5cm左右,穗行数18.3行,行粒数35粒,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267g,穗轴白色。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30g/L,赖氨酸含量为0.37%、粗蛋含量为11.9%、粗脂肪为4.1%、粗淀粉为75.2%。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

4.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8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10.7%,增产点率88%;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99.2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6.7%,增产点率7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7.5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8.7%。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70.8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8.5%。

5.栽培要点

适宜春播;净作每亩种植3 200株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单交种,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6.适宜区域

四川省平坝、丘陵区。

五、凉单4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

2.品种来源

15641。

3.特征特性

(1)植株性状:该杂交种为半紧凑型,出苗整齐,幼苗生长较旺,茎秆坚硬,植株青杆成熟。株高280cm左右,穗位高120cm左右,总叶片数16~18片,叶片宽窄中等,雄穗中等,散粉良好,雌雄花协调。(2)果穗性状:果穗为圆柱型,穗长18~20cm,秃尖0.5cm左右。穗行数为16~18行,行粒数39粒左右。穗轴紫色,籽粒为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60g左右,出籽率为85.5%。(3)生育期平均为130天左右。(4)接种抗病鉴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具有一定的抗旱抗涝能力。(5)品质鉴定:粗蛋白质为7.8%,粗脂肪为4.3%,粗淀粉为76.8%。

4.产量表现

该品种1995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折合亩产量610.0kg,较对照农大65增产19.14%;1997~1998年参加凉山州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0.3kg,比对照中单2号与川单9号的平均亩产量(431.2kg)增产25.3%,居第一位,每点均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由凉山州种子站安排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6kg,较对照川单9号(456.3kg)增产30.0%。

5.栽培要点

(1)播种期以4月上、中旬为宜;(2)在凉山州亩植密度3 500~4 500株为宜;(3)重施底肥,轻施苗肥,攻拨节肥,重攻穗肥,施肥上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4)凉单4号抗病、抗逆性好,可根据实际情况防虫治病。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凉山州及相似生态区海拨800~2 200m的河谷及二半山区种植。

六、川单418

1.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2.品种来源

SCML202金黄96B。

3.特征特性

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5天。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

4.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4.0kg,比对照增产13.5%。

5.栽培要点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 5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6.适宜区域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七、川单428

1.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2.品种来源

自交系R 0821-ES,经连续姊妹交自交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左右,株高269cm,穗轴红色。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抗小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

4.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21.5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15.3%。2006年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5.2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15.4%。

5.栽培要点

(1)春、夏播均可,净作密度以2 800~3 000株/亩为宜;(2)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6.适宜区域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种植。

八、正红311

1.选育单位

四川农大正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品种来源

K23621-ES。

3.特征特性

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24天;株高290cm,穗轴白色,抗倒、耐旱、耐粗放能力强;中抗大、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抗-感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4.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19.3kg,比对照川单15增产17.5%。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6kg,每亩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7.41%。

5.栽培要点

(1)春播和夏播均可,每亩密度2 800~3 000株;(2)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苗齐、苗全、苗壮,猛攻穗肥。

6.适宜区域

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北等省市丘陵山区、高原地区及部分平坝地区。

九、众望玉18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

由自选系成自1123H与自选系成自108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该品种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幼苗长势强,叶色深绿。株高245.0cm,穗位97.5cm,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枝7~10个,分枝中长,粉量大,散粉时间长。雌穗刚吐的花丝绿色,雌雄花期协调。果穗柱形,穗长17.8cm,秃尖1.1cm,穗行数17.0,行粒数37.1。穗轴白色,籽粒橙黄色、马齿型。千粒重283.7g,出籽率87.6%。据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0.3%,粗脂肪4.8%,粗淀粉75.7%,赖氨酸含量0.33%,籽粒容重709g/L。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玉米螟,感纹枯病、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

4.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平均亩产550.9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10.0%,9个试点8点增产,增产点率90%。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1.0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9.3%,10个试点9点增产,增产点率90%。该杂交种两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平均产量亩产530.9kg,较对照川单13(平均亩产483.4kg)平均增产9.8%。参加2006年省统一安排的生产试验,5个点试点平均亩产518.5kg,比对照川单13增产19.4%,点点增产。

5.栽培要点

宜春播,密度以3 200株/亩左右为宜。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节肥(35%),重施攻穗肥(35%)。

6.适宜区域

四川省平坝、丘陵区。

十、隆单9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2.品种来源

273南381。

3.特征特性

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19天,株高260cm。穗轴白色,株型半紧凑。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

4.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28.5kg,较对照川单13增产8.8%。

5.栽培要点

(1)春播,适当提早播种期;(2)合理增加密度;(3)提倡地膜覆盖;(4)及时防治病虫。

6.适宜区域

在西南海拔2 500m以下的各类土壤上均适宜种植。

主推单项技术

一、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1.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技术概述

该技术是我省在2000年引入国外强化栽培理念基础上,结合四川水稻生产实际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型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2005年通过省级鉴定和成果登记,开始在全省一定范围示范,2006年大面积示范推广,是我省的一项水稻突破性重大增产技术措施。

3.技术效应

一般比常规栽培增产15%~40%左右,每亩新增纯收益90元以上。

4.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高产优质杂交品种、培育旱育适龄壮秧、适时嫩秧早栽、合理稀植、采取三角形或正方形种植、合理平衡施肥、节水高效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

5.适宜区域

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最适宜于水源有保证的冬闲田(菜、蘑菇、绿肥)稻两季田;次适宜于麦稻、油稻两季田(我省4月上旬以后播种水稻的稻麦两季田慎用)。

6.推广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移栽苗龄环节,力争做到小苗早栽以夺取高产。

二、水稻优化定抛技术

1.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2.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在人增地减的现实压力下,社会对水稻生产的要求是大幅度、大面积增产。同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种植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因此,急需省工节本、增产幅度显著、乐于为农民所接受的新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水稻优化定抛技术。(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定抛秧苗经人为的向下投掷,在翻耕耙田的条件下基本上不出现倒苗现象;可以减小或杜绝不均匀现象;杜绝“满天星”抛栽导致秧苗分布不匀而出现的减产问题。(3)技术成熟程度:该套技术从1999年开始研究,2004年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目前技术成熟度已经很高,在成都平原和四川全省抛秧区域连续大面积应用了3~4年,技术普适性和增产稳定性均较强。

3.技术效应

该技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亩节省用工2~4个,节省机耕费(免耕定抛)及秧盘费等80元。每亩可增产稻谷50~150kg,增收200元以上,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目前该技术在我省年推广应用300万亩左右。2006~2007年郫县推广应用了水稻优化定抛技术,23万亩水稻平均单产达到了543kg,比实施前亩增50kg。

4.技术要点

(1)旱育壮秧;(2)带泥起秧:起秧时单穴带泥20~100g(秧龄越长带泥越多,一般大苗翻耕田单穴带泥50g左右,免耕田单穴带泥100g左右);(3)带泥定点抛栽;(4)平衡施肥:亩施纯氮10~12kg,氮、磷、钾配比2∶1∶2,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施用钾肥比例为3∶2∶5;(5)高效灌溉:分蘖前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够苗晒田”;中期浅水或湿润灌溉促大穗;后期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6)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适宜区域

适宜在已有抛秧、免耕抛秧稻区和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高的区域推广

6.推广注意事项

(1)免耕定抛宜选择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2)优化定抛由于分蘖发生速率快,要及时调查苗情,掌握分蘖动态,做到够苗晒田。

三、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技术

1.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2.技术概述

本技术针对四川省玉米主产区气候灾害规律和生产上种植密度不足现状,研究提出玉米覆盖增密抗逆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温或御旱功效;二是缩行增密栽培可提高玉米亩产量。盆周山地区采用“全膜增温覆盖技术”,可有效解决两头低温突出、秋季阴雨低温为害;盆地丘陵旱区采用“膜侧覆盖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丘陵区土层浅薄、季节性干旱危害重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漕坝地采用“秸秆保墒覆盖技术”,可增强玉米御旱能力并培肥地力;各区域种植密度每亩增加700株,可大幅提高玉米产量。

3.技术效应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应用效果表现为:(1)玉米覆盖栽培技术。(1)全膜增温覆盖技术:在山区一般比露地栽培玉米增产10%,亩增收100元;(2)膜侧覆盖栽培技术:在丘陵旱区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8%,平均每亩集雨节水39方,亩增收节支117元;(3)秸秆保墒覆盖技术:在漕坝地每亩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亩增收节支115元,并降低地膜覆盖“白色污染”,生态效益显著。(2)缩行增密栽培措施。在当前大面积种植密度上亩增加500株基础上,可亩增加产量80~100kg。

4.技术要点

(1)覆盖栽培技术(1)全膜增温覆盖技术要点:规范预留行、增温育苗、全膜覆盖、规范移栽;(2)膜侧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沟施底肥底水、小垄双行、等雨盖膜、膜侧栽苗;(3)秸秆(生物)覆盖技术:规范带植、育苗移栽、粉碎秸秆、行际覆盖、施用腐熟剂。

(2)缩行增密措施在当前亩植密度2 500~2 800株基础上亩增加700株,亩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

5.适宜区域

全膜增温覆盖技术可在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山地玉米区推广;膜侧保墒覆盖栽培技术可在资阳、内江、南充等丘陵旱区推广,秸秆覆盖技术可在有条件的区域推广应用。

6.推广注意

主导技术论文 第9篇

一、川麦44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用96夏440作母本, 贵农21作父本杂交育成。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千粒重45g左右。高抗条锈病, 高感白粉病, 感赤霉病。品质分析, 容重761.25g/L, 蛋白质含量14.287%, 湿面筋29.5%, 沉降值38.975ml, 面团稳定时间6.3分钟。

4.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省区试, 平均亩产349.43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8.57%;200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328.47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8.7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48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1.3%。

5.栽培要点播种期10月底至11月初, 亩基本苗12~13万。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和赤霉病。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区种植。

二、川麦42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SYN-CD768/SW89-3243//川6415, 经5年7代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90天。穗粒数38~51.9粒, 千粒重42.2~45g。免疫条锈病, 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容重776.5g/L, 蛋白质含量14.1%, 湿面筋含量31.3%, 沉降值28.1ml, 面团稳定时间3.85分钟。

4.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区试, 平均亩产414.6kg, 比对照川麦28增产70.22%;2003年省区试, 平均亩产403.21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22.77%。2003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04.5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8.2%。

5.栽培要点播期10月25日至11月上旬, 亩基本苗14~18万。抽穗扬花期注意防治蚜虫。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山区种植。

三、绵杂麦168

1.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MTS-1/MR 168选育而成的杂交小麦。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82天左右, 比对照早熟2~3天。幼苗半直立、绿色, 分蘖力较强, 叶宽中等, 叶耳绿色。植株整齐, 株高94cm左右, 旗叶长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长方形, 穗层整齐, 长芒、白壳, 籽粒红色、卵圆形、粉质-半角质, 腹沟浅、饱满。小穗数22个左右, 穗粒数47粒左右, 千粒重45g左右。200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品质测定, 平均容重784g/L, 粗蛋白含量14.39%, 湿面筋含量30.5%, 沉降值39.9ml, 稳定时间3.6分钟, 达到中筋小麦品种标准。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 高抗条锈病, 中感白粉病, 中感赤霉病。

4.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 平均亩产405.7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7.7%, 增产极显著, 10点中9点增产;2006~2007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346.2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4.2%, 增产极显著, 10点中8点增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76.0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6.1%, 20点次中17点次增产。2006~2007年度在双流、绵阳、内江、遂宁、达县5点进行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56.4kg, 其中4点比对照川麦107增产3.8~26.3%, 平均增产12.2%。

5.栽培要点 (1) 播种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至11月上旬为宜。 (2) 基本苗:每亩10~14万。 (3) 施肥:每亩施纯氮12kg左右, 配合施磷、钾肥。 (4) 田间管理:注意排湿、除草, 并加强对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四、内麦11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品594-7。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83天左右。幼苗直立、深绿色, 分蘖力中等, 叶较宽, 叶耳紫色。株高86cm左右, 旗叶长度中等、角度小。植株整齐, 抗倒性好。穗长方形, 穗层整齐, 长芒、白壳, 籽粒白色、卵圆形、半角质、腹沟浅、饱满。小穗数20个左右, 穗粒数43粒左右, 千粒重48g左右, 容重778g/L。粗蛋白含量14.16%。湿面筋含量27.9%, 沉降值44.8ml, 稳定时间4.4分。高抗条锈病, 中抗白粉病, 感赤霉病。

4.产量表现2005年四川省区试, 平均亩产381.0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4.1%, 2006年四川省区试, 平均亩产356.2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2.1%, 增产极显著, 10点全部增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68.6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3.1%, 20点次中19点次增产。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55.7kg, 5点全部增产,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8.6%。

5.栽培要点 (1) 播种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至立冬。 (2) 基本苗:每亩12~14万。 (3) 施肥:每亩施纯氮13kg, 配合施磷、钾肥。 (4) 田间管理:加强对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 九成黄时收获。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

五、西科麦4号

1.选育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2.品种来源墨460/9601-3。

3.特征特性春性, 中熟, 全生育期190天左右, 与对照川麦107相当。幼苗半直立, 分蘖力较强, 苗叶较披, 生长势较旺。株高95cm左右, 株型较紧凑, 成株叶片中等长宽。穗层整齐, 穗长方型, 顶芒, 白壳, 白粒, 籽粒半角质, 均匀, 较饱满。平均亩穗数24.7万穗, 穗粒数40.2粒, 千粒重44.3g。抗倒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 高抗条锈病, 感白粉病、赤霉病;个别区试点有条锈病发生。2006~2007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2g/L、800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3.87%、14.32%, 湿面筋含量27.3%、31.3%, 沉降值28.9ml、31.1ml, 吸水率52.7%、54.9%, 稳定时间3.0分钟、2.9分钟。

4.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385.5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7.1%;2006~2007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量405.87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7.8%。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57.66kg, 比对照增产5.12%。

5.栽培要点霜降至立冬播种, 每亩适宜基本苗12~14万苗, 适宜在较高肥水条件下种植。

6.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湖北襄樊、重庆西部、云南中部、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麦区种植。

六、川农26

1.选育单位成都正隆植物育种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品种来源川农19/R 3301。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83天。穗粒数40~50粒, 千粒重48g左右。容重805g/L, 湿面筋25.4%, 粗蛋白质12.7%, 沉降值35.5ml, 稳定时间5.4分钟。高抗条锈病, 中感白粉病, 感赤霉病。

4.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 平均亩产355.9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8.1%;2006年续试, 平均亩产377.01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9.4%。2006年生产试验, 其中4点比对照增产0.9%~8.7%, 平均增产6.1%。

5.栽培要点 (1) 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 基本苗10~15万/亩左右; (2) 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防治蚜虫1~2次; (3) 在白粉病和赤霉病大发生年要注意防病。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省平坝地区和丘陵肥力水平中上地区种植。

七、川育20

1.选育单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2.品种来源SW3243//35050/21530。

3.特征特性春性, 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千粒重45g左右。容重平均788.9g/L, 蛋白质14.57%, 湿面筋含量30.6%, 沉降值35.05ml, 面团稳定时间3.85分钟。高抗条锈病, 中感白粉病, 中感赤霉病。

4.产量表现2004年度省区试, 平均亩产345.5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3.5%;2005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371.6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1.9%。2006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79.4kg,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3.8%。

5.栽培要点10月25日至立冬前播种。净作亩基本苗14~18万, 套作亩基本苗12万。注意防除田间杂草, 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注意防倒伏。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油菜主导品种

一、德油6号

1.选育单位德阳市科乐油菜研究开发公司。

2.品种来源508A作母本, 川18-1作父本两系双低中熟杂交种。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15天。株高200cm, 单株角果数476.9个, 角果粒数13.7粒, 千粒重3.21g。含油率39.04%, 芥酸含量0.15%, 硫苷含量27.29μmol/g。抗 (耐) 病毒、菌核病能力、抗寒力和抗倒力均较强。

4.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省区试中熟A组试验, 平均亩产152.2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9.73%。2003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57.8kg.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1%。

5.栽培要点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 直播9月下旬播种;移栽亩植密度6 500~7 000株, 直播12 000~15 000株, 重底早施, 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大部分平、丘地区种植。

二、南油12

1.选育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南A796R。

3.特征特性生育期四川省油菜区试中为226天。株高214.4cm, 分枝部位高97.0cm, 一次有效分枝7.0个, 主序长72.0cm, 单株有效角果554.5果, 每果15.9粒, 千粒重3.2g。病毒病发病率1.06%、病指0.55, 菌核病发病率3.86%、病指1.56, 表现为低感-低抗病毒病、中抗-高抗菌核病。全国 (长江上游区) 油菜区试中生育期为223天。株高192.5cm, 分枝数8.1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456.84个, 每角粒数为20.39粒, 千粒重为3.34g。病毒病发病率1.61%、病指0.39, 菌核病发病率6.94%、病指3.03, 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感, 抗倒性中上。

4.产量表现两年共18个试验点, 16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 平均亩产159.42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6%。在2006年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中, 平均亩产154.25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4.79%。两年省区试共24个试验点, 23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 平均亩产175.76kg, 比对照油研10号 (平均亩产158.73kg) 增产10.73%。在2008年全国 (长江上游区) 油菜生产试验中, 平均亩产155.37kg, 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9.54% (极显著) , 居第1位。

5.栽培要点 (1)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旬播种, 稀撒匀播, 培育壮苗, 苗龄约25~30天移栽;直播以10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2) 重底早追, 合理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重施底肥, 早施追肥, 且所有追肥应在12月底前施完;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11~13kg、五氧化二磷10kg、氧化钾8kg、硼砂0.5~1.0kg。 (3) 合理密植, 防治病虫。育苗移栽亩植6 000~8 000株, 直播亩植10 000~12 000株;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适宜区域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三、德油9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什邡市阳光农业科学推广所、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2.品种来源以313A作母本, 9Y3作父本, 配组育成甘兰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0天, 株高220cm, 单株有效果504.6个, 每果13粒, 千粒重3.6g。种子芥酸含量0.28%, 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6.78μmol/g饼, 商品菜籽含油率36.6%。自然条件下抗 (耐) 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和抗倒力较强。

4.产量表现2003~200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44.9kg, 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7.72%, 其中15点次增产。2004年生产试验中, 该组合5点增产, 平均亩产164.2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9%。

5.栽培要点适宜育苗期9月16~20日, 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9月28~10月3日播种。育苗移栽6 000~6 500株, 直播密度为每亩8000~12000株。亩施纯氮13kg。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四、蓉油12

1.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以蓉A0464作母本, C2156作父本, 配组育成甘兰型油菜中熟双低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2天。株高200cm, 单株角果数509.6个, 每角粒数15.6粒, 千粒重2.94g。芥酸含量0.12%, 硫苷含量15.69μmol/g, 含油量39.24%。低抗病毒病, 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 (耐) 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强于对照, 抗病毒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相近。

4.产量表现2003~200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3.0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07%。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2.44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7.28%。

5.栽培要点适宜9月10~15日播种, 10月15日前后移栽。每亩6 000株左右。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纯氮12~14kg, 重底早追, 底追肥比例1∶1, 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苗期和青荚期注意防治蚜虫。

6.适宜区域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的贵州、云南 (玉溪地区除外) 、四川、重庆、陕西汉中5省 (市) 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五、川油21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9403AХ9403R。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18天。株高200cm, 单株角果470个左右, 每果平均14.2粒, 千粒重3.44g;含油量37.78%, 种子芥酸含量0.04%, 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9.62μmol/g饼, 达双低标准。抗倒力强, 低抗病毒病, 低感菌核病。

4.产量表现经1998~1999两年省区试, 18点次增产, 平均亩产140.4kg, 比对照中油821增36.39%;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5kg, 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01%, 比对照蜀杂6号15.71%。

5.栽培要点川西平原9月15~20日、丘陵区20~25日播种育苗;直播10月上旬播种, 苗龄25~30天。亩栽7 500~8 500株, 直播1.5~1.6万株。亩施纯氮10~12.5kg, 有机肥为主, 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 重底早追。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适宜区域适宜四川省平丘地区种植。

六、川油58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品种来源JA1JR 2。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4天。株高195cm, 单株角果数519.1个, 每角粒数12.3粒, 千粒重4.02g。芥酸含量0.27%, 硫苷含量28.47μmol/g, 含油量39.97%。低感病毒病, 低抗-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 (耐) 病能力和抗倒力与对照相近, 耐寒力强于对照。

4.产量表现2004~2005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2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90%。200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8kg,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10%。2006、2009年度长江上游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68.82kg, 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0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9.91kg, 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62%, 差异极显著, 居试验第1位。

5.栽培要点川西平原9月15~20日播种, 10月中下旬移栽, 川南地区应适当晚播。亩栽6 000~8 000株, 肥水条件好者, 可适当稀植。亩施纯氮10~15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硼砂0.5kg, 底追比6∶4。及时中耕除草, 防治虫害, 其它栽培管理参照一般甘蓝型品种进行。

6.适宜区域适应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地区, 长江上游与四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熟制地区种植。

主推单项技术

一、小麦免耕高效栽培技术

1.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2.技术概述针对四川小麦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需求, 农艺和农机密切结合, 研制形成的小麦轻简、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3.技术效应 (1) 成本比传统栽培降低15%以上; (2) 工序简化,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3) 稳产高产, 一般增产10%以上; (4) 免耕、秸秆还田等利于培肥地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4.技术要点 (1) 稻茬麦:选用川麦42、川麦44等耐肥抗倒品种;播前进行化学除草;亩施纯氮10kg、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5kg, 氮肥60%作底肥、40%作拔节肥。采用2BJ-2型简易人力播种机播种, 之后均匀覆盖稻草;或者用2BFMDC-6型播种机播种, 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综合防治赤霉病、蚜虫等。 (2) 旱地麦:选用川麦42、内麦9号等抗旱高产品种;亩施纯氮10kg、五氧化二磷7kg、氧化钾3kg, 氮肥60%作底肥、40%作苗期追肥;免耕砍沟条 (点) 播, 或2BF-5小型播种机机播;预留行覆盖玉米秸秆, 小麦行间覆盖粉碎秸秆;重点防治条锈病、蚜虫等。

5.适宜区域平原、丘陵麦区。

6.推广注意事项稻草不能过多过厚, 以不露籽、覆盖均匀为宜。

二、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1.技术依托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

2.技术概述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可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劳动成本, 增加复种指数, 提高劳动生产率。

3.技术效应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比其他常规技术可亩节本增效50元以上。

4.技术要点 (1) 油菜育苗免耕移栽技术; (2) 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3) 油菜间套作 (马铃薯、蘑菇、蔬菜等) 技术; (4) 油菜机械 (半机械) 收获技术等。

5.适宜区域四川省冬油菜主产区。

主导技术论文 第10篇

一、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

1. 正确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

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技术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使学生具备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的课程。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符合时代特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尤其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教师正确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朝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增进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2. 在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整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使三维目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不是三个目标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展现出来,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仅仅通过学生的简单记忆、模仿性操练是无法实现的,而需要通过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并给予关键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3. 准确把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就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在广度的把握上,既要避免对知识毫无限制地拓展,又要避免照本宣科。应依据课本内容,但又不完全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讲解其他内容进行有限拓展,但拓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且拓展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建构在他们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在深度的把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面反映课程标准。

把握深度要全面反映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并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技术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因而通用技术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反映课程标准中包含的技术的人文因素等内容,教师可通过讲解技术发展史的典型事例使教学内容与技术的人文因素融为一体,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能让学生体会技术人文的真谛,形成人文素养。

(2)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与时俱进。

在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上要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懂得课本中要求掌握的设计与技术之外,还要介绍有一定深度的促进社会发展的现代科技成果,使学生了解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深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会事倍功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都有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择有趣且难度适当的教学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常选择有趣且难度适当的通用技术教学案例进行讲解。为什么要难度适当呢?因为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不屑于学,难度过大,学生掌握不了,不愿意学,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而难度适当的教学案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讲解加以掌握的,在此过程中他享受了掌握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

2. 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实践的整个过程。

通用技术重在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等一系列的设计实践过程,才能激发出求知的热忱,才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才能加强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技术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设计实践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激发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丰收的喜悦。

3. 设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果学习任务让个人来完成,就容易使学生倦怠,但如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由于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生得到鼓舞,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并且人多智慧多,以小组为单位往往可以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提高,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品质。

《数字信号处理》在不同学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曹清华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类技术日新月异。各大中专院校和高职高专类学校都逐步设立电子信息类专业,《数字信号处理》正是此类专业基础课程。由于不同学位教学体系的设置,以及就读学生的基础不同,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环节进行了阐述,着重强调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更好地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新式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同学位教育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公式繁杂、内容晦涩难懂,新技术和新理论层出不穷。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不仅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生物、纺织、机械、汽车、医学等领域也有涉及。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产生、处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日后从事此方面工作至关重要。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位课程体系中,数字信号处理所占的比重不同、侧重点不同,学生基础条件也不一样。本着因材施教、为学生负责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现这种差别并予以解决。我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不同学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二、教材的选择

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基础不同,其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会接触到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又会接触到非电信类专业的学生;既会接触到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又会接触到独立学院与成人教学阶段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材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从教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知识的学习不能通过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思考、理解和应用。通用技术重在实践,更是如此。当然,学习方法主要靠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而获得,教师平时应细心观察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1. 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人的品格尚未定型,是道德品质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往往习惯于对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进行模仿,因此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攀高峰。反之,如果教师道德品质低下,工作懒散,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高尚、勤奋刻苦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格外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有意识地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1.研究生电信类专业。

在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电信类专业的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数字信号处理本就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电信类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一般不再涉及此课程。由于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一般都学习过此课程的基础部分,因此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水平、理论与实际能高度融合的教材为首。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姚天任等编著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一书,不再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学生能从此书中学到很多现代新兴的实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从事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2. 本科电信类专业。

本科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学过《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讲述过信号的产生、处理的过程与系统的整体特性等。因此,电信类专业选择的教材应该直接从数字信号产生开始讲述,重点在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上不同的表示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可涉及到各种简单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和适用场合,让学生能与实际联系。

3. 本科非电信类专业。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给计算机等非电信专业的学生授课,他们没有接触过前续的各类课程,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学生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前面的铺垫,应该有对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的讲述,让学生先有整体概念才有利于整体的教学。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编教材,把前面需要补充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讲述。

4.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采用民办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2.教师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应注意适当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表,要端庄整洁,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与钦佩感,使师生融为一体。反之,学生会在心理上与之疏远,甚至产生厌恶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生动、幽默,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有吸引力,在享受语言艺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吸收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应使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学生的知心人,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学生会因感恩而努力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主导技术论文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农业部组织遴选了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并于近日发布,其中包括16个畜牧品种和19项畜牧兽医技术。

16个畜牧品种包括:杜长大种猪,湘村黑猪,荷斯坦奶牛,乳用水牛(槟榔江水牛、摩拉水牛),西门塔尔牛,大通牦牛,肉用牛(夏南牛、安格斯牛和延黄牛),肉用羊(杜泊羊、波尔山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萨能奶山羊,绒毛用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和新吉细毛羊),北京鸭,黄羽肉鸡(京星、岭南黄鸡、粤禽皇鸡和新兴矮脚黄鸡配套系),蛋鸡(京红1号蛋鸡配套系、京粉1号蛋鸡配套系和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肉鹅(天府肉鹅配套系和小型豁眼鹅快长系),绍兴鸭,选配种蜂(“浙农大1号”意蜂、晋蜂3号配套系)。

19项畜牧兽医技术包括: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技术;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糟渣类饲料的储藏技术;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规模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兔球虫病防治技术;包虫病综合防控技术;我国南方、中原地区育肥牛舍建筑方案;绵羊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死鸡无害化处理发酵池;种猪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今年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发布

近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发布今年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内容包括种植小麦的17个省(区、市)105个地市433个县(区)的适宜机收面积、起始时间、机具供需数量、作业价格以及联系人电话等。

农机跨区作业是解决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生产矛盾,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保障农业生产进度质量的有效形式。为做好今年小麦跨区作业工作,引导机具合理有序流动,促进跨区作业市场供需双方有效衔接,近日农业部组织各地开展了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和机具供求情况摸底调查,并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栏目进行了发布。

农业部还将继续更新跨区作业市场信息,“三夏”“三秋”期间及时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发布主产区机收进度和跨区作业有关工作情况,为广大农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今年白羽肉鸡苗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

今年1~2月份肉鸡苗价格持续上涨,2月底主产区肉鸡苗平均出厂报价上涨至3.2元/羽,从3月份开始逐渐下降。总体来看,预计今年白羽肉苗鸡价格难以出现大幅度上涨。

首先,祖代肉种鸡存栏量大。近3年我国祖代白羽肉种鸡的进口量都超过100万套;大型的肉种鸡企业山东益生、民和股份和河北飞龙等继续建设祖代肉种鸡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大型肉鸡龙头企业福建圣农等延伸产业链建设祖代肉种鸡养殖基地。其次,企业建设“饲料加工+父母代种鸡养殖+肉鸡养殖基地+肉鸡屠宰加工”的产业化、一体化项目,且数量较多,所以大型企业父母代种鸡的养殖量并没有减少。因此,如果不出现大的疫情,今年全国商品代白羽鸡苗的价格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新型抗病、耐盐碱棉花新品系山农N02培育成功

一种抗病、耐盐碱的优质棉花新品系山农N02在山东农业大学培育成功,近日通过了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和农业部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委员会的验收。

据了解,这个新品系在重盐碱地进行的实地测产亩产达113.8千克,实现了抗盐碱棉花育种的新突破。山农N02突出的特点是抗逆性强,表现为抗盐碱,在含盐量达到0.4%的盐碱地,其成苗率为正常条件下的80%,而对照品种难以成苗;抗棉铃虫,耐蚜虫力强;抗病性强,特别是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经检测,纤维品质较好,达到了国家二级优质棉标准。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水稻所新增3个超级稻品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國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早39”、“天优华占”、“中9优8012”3个品种,被农业部新确认为今年超级稻品种。截至今年2月,水稻所共有13个品种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据介绍,“中早39”生育期为109.7天,适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及安徽长江以南白叶枯病轻发区的双季稻区做早稻种植;“天优华占”生育期为133.2天,适宜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做晚稻种植;“中9优8012”生育期为133.1天,适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做一季中稻种植。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南开大学研制成功高效农药

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日前通过科技部验收。这种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的绿色农药,让天津市武清地区十万亩麦田杂草减少95%以上。

单嘧磺酯是南开大学继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嘧磺隆之后创制成功的又一个新除草剂品种,因其芳环上的取代基为单甲氧羰基,区别于单嘧磺隆而命名为单嘧磺酯,该化合物经十年的室内活性研究、毒理解析、田间开发、工艺改良并进行了中试及产业化研究,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赵卫光介绍,通过多批试验,单嘧磺酯在工艺上克服了溶剂用量大、回收率低、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等缺陷,具有量小超高效、环境友好、应用成本适中的特点。单嘧磺酯在华北各省广泛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目前国内累计推广200多万亩,销售额300万元,创造社会效益1.6亿元。

nlc202309032006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我国科学家克隆出促进水稻抽穗基因

近日,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所长万建民主持领导的课题组,为解决水稻籼粳亚种超亲晚熟问题,开展了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克隆和育种利用研究,成功克隆出促进水稻抽穗基因。

据万建民研究员介绍,水稻品种抽穗期的差异影响了品种的耕种区域与适应性。该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明确我国各稻区主栽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及其光温响应特性,并克隆了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抽穗的基因DTH8,最近又克隆了在长日照条件下促进水稻抽穗的基因DTH2。同时,课题组还克隆了一个新的稻属特有的光周期开花基因Ehd4,该基因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促进水稻抽穗,对栽培稻的不同亚种能够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悉,这些研究成果为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展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培育具有适宜抽穗期的水稻新品种奠定了技术、基因和材料基础。

(摘自《农民日报》)

筒州大耳羊成为国家级肉羊新品种

简州大耳羊是由欧美努比山羊与简阳本地山羊杂交培育形成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良、繁殖性能高、体格大、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适应我国南方亚热带气候条件等优势。简州大耳羊正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南江黄羊后,我国培育的第二个肉羊品种。

目前,简阳已建立从饲料原料、牧草种植、种羊繁殖、肉羊养殖基地到屠宰加工的完整山羊产业链。2012年,简阳简州大耳羊饲养总数达46万只,全市山羊产业实现养羊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实现养羊收入1250元。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鸡用疫苗技术获突破

每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都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长期专注禽类免疫技术研发工作,对法氏囊种毒、培养细胞、生产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综合应用改原代细胞培养为传代细胞培养和改转瓶培养为生物反应器培养两项技术,病毒毒价比现有技术提高100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疫苗品质,克服了活苗免疫导致的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

这套技术研究的成功,开创了用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出壳雏鸡的世界先例,不仅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并且全面超越了他们的技术水平。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哈兽研被认定为国际动物流感参考中心

近日,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联合举行国际动物流感参考中心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正式成为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我国在动物流感实验室诊断、科学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是我国首个获得FAO认可的国际动物疫病参考中心,也是FAO继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机构之后在全球认定的第二个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中国是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家之后获得FAO认可的第十个国家。

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是农业部指定的國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参考实验室,近年来在动物流感诊断监测、分子流行病学、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及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动物流感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据悉,此次FAO认可哈兽研为国际参考中心,标志着我国与FAO在动物卫生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主导技术论文 第12篇

一、“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实际上是辨别的看待传统上单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或是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 总结了二者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发展其优点, 是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 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分清, 总的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结构模式。“主导-主体”这一教学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们对于学生的帮助和促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者。

(2)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是信息知识的接受者, 是教学服务的培养主体。

(3) 信息技术中的教学媒体是主要的教学工具, 是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有效教学目的的助手, 同时对于学生的自我修养、研究探讨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主导 - 主体”教学结构研究

(一) 构建小学美术“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原则

1.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主导-主体”这一教学结构的运用是对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一大突破, 是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体现, 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把那些本来抽象难懂的美术知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并增大了信息量, 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去探讨知识的准确性, 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2.符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点的原则。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将“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要符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特点, 而并非一味的求新而不务实。

3.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小学美术并不是一门死板的学科, 而是一门注重创造性的教学科目, 而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丰富, 且热衷于探求新鲜事物。所以创新的信息技术和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正是他们所喜爱的, 所以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探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努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基于多媒体课件构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突破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固相思维方式,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 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美术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理解, 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构建小学美术“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从而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发掘兴趣爱好, 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们通过多媒体放映, 将一幅幅美术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观赏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优秀的作品。接下来以小学四年级的一节美术课———《精美的邮票》为例, 来具体谈谈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美术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谜语放映出来, “小画片, 镶花边, 五颜六色真鲜艳, 没长翅膀也会飞, 天南海北都跑遍。”很多学生都能猜出来这是邮票。接下来教师说出新课题———精美的邮票, 当然课题也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接下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收到来自美国的一封信件,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信件从何处寄来?”

2.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假设。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纷纷发布自己的看法。教师表示肯定之后, 说道, “如今通讯技术日益发达, 邮票寄信被诸多通信方式所取代, 可还是有不少人喜欢收藏邮票, 大家知道原因么?”学生会提到邮票的美观和具有收藏价值。教师再进一步引导, 提问“和一般的画相比, 邮票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就会回想邮票和看课本中的邮票图片来找出其基本构成要素。教师接下来用多媒体将不同类型的邮票图片展示出来, 并总结邮票的基本构成要素。

3.解答疑惑并点拨,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运用多媒体选取《新中国邮票全集》片段进行播放,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形象色色的美观邮票图片, 接着鼓励同学们自己用东西进行邮票设计, 分小组合作讨论如何绘制邮票主题。教师从旁指引, 随时点拨解答疑惑。

(4) 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小组实践探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小组成员可以搜集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并且记录好相关资料知识。教师一直在周围巡视, 以便能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

基于多媒体课件的这一小学美术课程的操作流程,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可以边玩边学, 寓学于乐, 整个美术教学的课堂氛围都比较轻松愉快。而且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同时也不是完全任其发展, 而是做到了引导和帮助, 从而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这节美术课, 既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 合作完成了自己的美术作品, 而且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科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更是促使其独立创造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的分析, 并结合“主导-主体”这一教学理论, 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构建。但本文在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上仍有很多欠缺, 希望文章能为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1) :14-18.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