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精选8篇)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1篇

un-加在动词、名词上构成动词,表示“反动作”的意义。例如:

uncouple(去耦) unbend(放直,展开) unhook(摘钩) unsay(收回意见)。

unfasten(打开,放松) unglove(脱去手套)

un-加在形容词、副词、名词及用于作形容词的分词上,表示“不,无,未,非”等否定的意义。

例如: unable(不能的`) unbalance(不平衡) unlimited(无限的) unreasonably(无理地) uncertainty(不确实) unluckily(不幸)。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2篇

但他对曼联的爱依然深沉。

Google is unabashed about the extent of its aims.

谷歌毫不掩饰其目标的远大。

The little old lady seemed unabashed.

那个矮小的老妇似乎并不怕羞。

He ran as an unabashed conservative, with a clear ideological agenda.

他是带着清晰的.意识形态的日程以公然的保守党身份参选的。

His trousers fell down but he appeared quite unabashed.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3篇

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别, 应该把科学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科学, 如数学、物理、哲学;第二类是实用性科学, 如政治学、伦理学;第三类是创造性科学, 如诗学、修辞学。他认为, 理论性科学是为知识而知识, 只有其他两门科学才有外在的目的, 即实用性科学指导行动, 创造性科学指导创作活动。在那个时期, 人们所理解的“修辞术”指的是演说的艺术, 包括立论和修饰词句的艺术。而自从二十世纪初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新的语言论点后, “修辞术”这一学科便逐步衰落, 逐渐被新的学科“文体学” (德语Stilistik) 所代替。

文体不同于语法, 语法是规范性的, 而文体则是描述性的, 因此, 它留给人自由的余地。尼采曾经说过:“改善文体相当于是在完善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修辞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而对于我们外语学习者来说, 学好修辞学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用德语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

二、德语词汇的选择对文体效果的影响

德语的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各种词的串连成为句, 而不同句的串联则形成篇章。篇章、句、词都有其特定的文体价值。

德语的词一般指是独立出现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声音和意义单位。对文体来说, 尤为重要的是词作为意义载体的语义功能。排列和联结词汇的各种句法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 而所选的词汇种类和词汇之间的连接方式又直接影响着文体。后者所产生的文体效果往往大于句法结构的文体效果, 这是因为, 可供选择的词汇和表达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了句法结构的数量。

当我们想要表达一样事物, 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概念的时候, 都有许多可选的词汇。例如, 当我们在形容一种运动中的动物时, 我们可以用Es bewegt sich.而如果我们要更深一步, 更明确地表述, 那我们就必须运用更加精确的词汇, 不能像上述句子那样简单、含糊地表达, 例如:Das Pferd trabt den Weg entlang.Das Kamel trottet.Der Fuchs schnürt.Die Schlange kricht.Der Schmetterling gaukelt von Blume zu Blume.因此, 我们在选词时, 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得体、明确、清楚 (Angemessenheit, Klarheit und Anschaulichkeit) 。以下则将重点探讨如何按照修辞手段的需求准确地选择德语的三个主要词类:名词、形容词、动词。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辞手段

1、名词

从文体角度来说, 名词具有重大的意义。名词最基础的是它的性、数、格。性是指名词的语法特性, 分为阳性, 阴性及中性, 数即是指名词有单数及复数之分, 而格是确定名词的位值和话语功能的重要标志。

名词的性的修辞效果主要是:阳性让人感觉到阳刚, 阴性常给人一种温柔、纤弱的感觉, 中性名词大多不含感情色彩, 而人们在口语中有时又会使用中性名词来表达对人或物的贬低, 如der Mensch与das Mensch, 后者就明显地带有贬义的色彩。

名词单数和复数的形式是用来表示单个或多个的人或物体。除了少数的抽象名词之外, 大多数名词都有单复数之分, 选择单数或复数是与一定的文体效果有关系的, 在以下的两个例子中, 名词的单数形式其实指代的是复数:

Monika ist die Frau, schön und gutherzig.

Dieser Bauer hat Haus und Hof verkauft, um Bargeld zu bekommen.

名词的第一格和第四格是最常见, 也是使用最多的。名词的第一格主要是用作主语或作表语, 第四格则作宾语。第三格类似于间接宾语, 常用于赠言、题词, 如der Bevölkerung。第二格在古德语中运用很多, 可以提现出一种高雅的色彩, 如Ich bin deiner Liebe sicher, 或是Ich gedenke deiner。

一般来说, 名词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是按照构词方式来分, 而第二种则是按意义来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按照构词方式, 我们可以将名词分为三大类, 即简单词 (Simplicia) 、派生词 (Derivata) 以及复合词 (Komposita) 。简单词是自古已有的自由语素, 一般出现在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中, 它使语句显得凝练。派生词和复合词都是在简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复合或添加其他的词素而构成的新词。

名词派生词大致有五种:抽象名词加-schaft, -heit, -tum, -nis等后缀;表示职业或活动的加-er, -ler, -in等后缀;表示事物的加后缀-ung, -ei, -e;表示器具的加-er, -el, -ung等后缀;小化词则加-chen, -lein, -el, -ken等后缀。其中, 名词的小化词可以表达出对一种物体的好感, 能给人留下亲昵可爱的印象, 如Häuschen, Fräulein, Schätzchen等。

复合词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词复合构成一个新词, 对文体效果来说, 重要的并不是这几个词意义上的复合, 而是词在内容上的复合。通过这种复合形式可以使多个概念融合在一起, 以此使要表达的话语既显得内容丰富, 又简洁明快。复合词常出现在科技、法律等文章中。

从意义上来说, 名词又可以被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指具体物体的名称, 如Baum, Gedicht, Tür;抽象名词表示抽象概念, 是非感官所能察觉的现象和特征, 如Freiheit, Ruhe, Gedanke等。

但是,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名词堆积量过大, 而动词过少, 名词代替了句中其他词汇的位置, 这时, 文章就具有名词性文体的特征了。名词性文体常出现在科技、法律和经济等文章中。虽然现在名词性文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不容忽视的是, 过分堆积名词必会达到一个反面效果。

2、动词

动词表述的是人或事物的动作、过程或状态。它的意义、语义价值和文体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属的主语和宾语。动词的文体意义取决于它具有一系列内部区分的可能性, 如动词的体 (Aspekt) 和行为方式 (Aktionsart) 。体是动词的语法范畴之一, 动词可通过不同的方式, 比如加前缀或后缀来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而行为方式是指动词所表述的动作进行的方式方法。

根据动词的体和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将动词分为两大类 (注:指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 即持续性动词和完成性动词。

持续性动词只表示一个动作的持续性, 而不含开始和结束的意义, 属于持续性动词的有:1.强化动词, 如biegen, schwingen;2.重复性动词, 如streicheln, streichen;3.弱化动词, 如lächeln, hüsten;4.延伸动词, 如bringen, kommen;5.令动词和使动词, 如tränken, fällen。

而完成性动词则表达了一瞬间完成的一次性行为, 可分为以下四类:1.表示行为开始的起始性动词, 如losfahren, einschlafen;2.表示行为结束的终止性动词, 如aufwachen, abschließen;3.只表示一定持续时间的界限性动词, 如einkaufen, fernsehen;4.表示某一时刻的瞬间动词, 如entscheiden。

此外, 对我们在语言应用中有很大影响的是一些死亡动词, 如sein, haben, liegen等。此类动词的表达过于平铺直叙, 常常让人感觉很死板, 不会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因此, 我们必须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死亡动词。例如下面三个句子的对比:In der Stadt Xi’an sind zwei berühmte Pagode.In der Stadt Xi’an befinden sich zwei berühmte Pagode.In der Stadt Xi’an heben sich zwei berühmte Pagode.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有两座著名的塔在西安”, 第二句“在西安有着两座著名的塔”, 而第三句“在西安耸立着两座著名的塔”。从文体效果来说, 第三句的表达方式是最生动、形象的。

总的来说, 动词的文体意义就体现在它所表述的动作进行的状态和方式方法。我们在选用动词时, 则应先考虑它的状态和方式方法, 选择跟句子的文体效果最为贴近的词。

3、形容词

我们在谈到形容词时, 首先必须清楚, 我们所说的形容词, 是包括了可作形容词使用的动词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形容词可作为定语来修饰名词, 如ein schönes Mädchen, eine große Stadt等等, 这时, 它与名词的形式一致, 需要进行词尾变化;此外, 它还可作表语或状语, 而在此时, 形容词则没有性和格的词尾。

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形容词达到升级的效果:第一, 添加后缀;第二, 在形容词前添加具有升级性质的形容词、副词、小品词。

通过加后缀的方式, 我们可以得到形容词的比较级 (Komparativ) 、最高级 (Superlativ) 和绝对最高级 (Elativ) 。形容词的比较级提供了文体塑造的可能性, 它在内容上是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比较。最高级也是一种比较, 但它只与所有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Das Buch ist teurer als das erste.Das Buch ist teurer als alle anderen.Das Buch ist das teurste von allen, die ich gekauft habe.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有时形容词的比较级只是为了减弱话语表达程度, 这时它便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文体功能, 如einälterer Mann并不比ein alter Mann年龄大, 而是比后者年轻, 中文译为“一位年长的男士”。另外, 用最高级有时也不存在比较对象, 如die innigste Liebe。绝对最高级也没有比较对象, 它只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情况的很高程度, 如Es war eine neuste Erfindung.

在原级前我们可添加:sehr, zu, allzu;在比较级前加bedeutend, viel, bei weitem;在最高级前加前缀aller-。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在形容词前添加副词性形容词, 重复形容词或重复升级形式等方法来减弱或增强形容词的文体效果。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具备升级功能, 例如:表示过程或状态的形容词:künstlich, schriftlich;表示否定意义的形容词:kostenlos, falsch;已经升过级或表示绝对意义的词:erstklassig, minimal。

形容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能渲染气氛, 对人物或事件作出形象生动的刻画, 而它与充满活力的动词不同, 比较适合作为“装饰性”词类。但一旦装饰性词类太多, 则会使文章显得矫揉造作, 因此, 我们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装饰性”形容词。特别是在广告中, 简短的形容词颇受青睐, 比如下面一则征婚广告:Attrative junge Dame aus besten Kreisen, blond, blaue Augen, ev., led., ferminin…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三大词类的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 选词对修辞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选择正确的词汇, 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要对事物, 对世界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好的文体是从丰富的知识中产生的。

2、要常做一些口头和书面的练习, 增强自己的语感, 多体会文体的变化所带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3、搜集和整理词汇, 扩展词汇量。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2]郑华汉.德语修辞学教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4.

[3]陈晓春.德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形容词用作动词的隐喻思维 第4篇

关键词:隐喻; 修辞;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前论

(一)以鲁迅作品为例的原因

鲁迅先生的小说,无疑影响了一个时代,直至今日仍是我们不可舍弃的精神食粮。作为白话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先生对词语选择精确、传神,对中国传统修辞格熟练、创新地使用,使得其文章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修辞运用得巧妙而精当,是他的小说富有文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的中学教材里,鲁迅的文章越来越获得重视。

吕叔湘先生早在1980年就已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和文学交界处的学科。”综上原因,作者尝试从隐喻这个角度来分析鲁迅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隐喻的相关概念

1980年莱可夫与约翰逊合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莱可夫等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映射成立的条件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域需要有相似性。例如“时间就是金钱”,源域是金钱,目标域是时间。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可以花费、节省、保存,将金钱的概念映射到时间的概念上,强化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二、形容词的隐喻属性

文学创作中,需要新奇的字词表达言外之意,具有隐喻思维的词类活用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并且使语言表达更精确、简练。

形容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性状和情态,与动词合称谓词。在语法语用上有许多的相似点,这就为形容词的活用提供了语法上的支撑点。在某些情境中,形容词用做动词,既保持原有的词汇意义,性状特点和色彩意义,又获得了动词的用法。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的隐喻思维

本文从教材中挑选部分例句,分析如下:

(1)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社戏》)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社戏》)

(3)……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社戏》)

(4)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

(5)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阿Q正传》)

(7)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阿Q正传》)

莱可夫认为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最具典型性。容器隐喻视一切事物为容器,它们既有边缘也有内外面。由此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等都可以隐喻概念化为容器。人们经常用容器隐喻来认识,理解并描述抽象概念。以上例句中涉及到的隐喻思维有两类:(1)视野被看成容器,如例句1、2、3;(2)状态被看成容器,如例句4、5、6、7。

(一)视野被看成容器

物理空间本来是无限的,但是通过视觉给空间限定边界,在视野范围之内的即是在容器里,在视野之外的即为在容器之外。

例1中,胖绅士在“我的空出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在戏院,观众之间不可能紧密贴合,必然有一定的空间。把戏院看成是承载观众的容器,这个容器里由于不断涌进观众必然会造成有限空间的拥挤。作者在这里将“胖”进行转类,从上文的形容词词性的“胖”顺势转化变为动词,由形容绅士肥胖的身子变成了描述他肥胖的身体不断往前挤的滑稽场面。读者根据已有的拥挤经历和对原文的品读,也能感觉到在一定的空间里的被挤压感。

例2中,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变成越来越不可见的景色,由之前的视野之内,即映射在容器之内,渐渐变为看不清的景色,消失在视野容器里。

例3中,由于大船迅速地往前划去,远处的月色则渐渐脱离视线的可见范围,不断往容器的外部涌出。作者通过容器隐喻,将本无可感触的景色浓缩到可见的容器之中去,容器里的液体逐渐溢出,即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内。

(二)状态被看成容器

状态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及人或者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隐喻思维将某一事件情景所处的状态当成容器,處在此事件状态中表示进入容器。

例4中,“隐约”为形容词,指依稀、不明显。在该句当中活用做动词,有孕育、洋溢之义。此处指的是滋润美艳的江南雪中盛开着的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还有雪下面隐藏着的冷绿的杂草,无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隐约”写出了雪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美丽,使得原本静态的江南雪带上了动态的气息。

例5的“玄虚”、例6的“不甚了然”表示处在虚幻或不想弄清楚的生活状态中。处在这种持续的状态中被看作是处在容器中,人们便生活在这种状态中。

例7中的“模糊”表示被遗忘、消失不见,指的是阿Q姓“张”这件事渐渐被人们忘记,这种遗忘的过程是事情发展中的一个环节,也即处在容器中。

四、结语

隐喻思维的确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应该提倡将这种认知思维发扬到语文教学中去,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夯实学生的修辞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通透词义的基础上去欣赏文章并获得美的享受。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5篇

本文采取“有界—无界”(boundedness vs.unboundedness)以及形容词的核心语义特点“等级性”(gradability)对形容词进行数量特征的描写。综合Paradis(2001)和石毓智(2003)两位学者及其他中外学者对形容词数量特征的分析,笔者将英语形容词分为等级性形容词和非等级性形容词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有界”和“无界”两类,“有界”类形容词包括极限型和正负值型,“无界”类形容词包括量级序列型和百分比型。下面就各类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做具体阐释。

二、英语形容词的数量特征

1. 量级序列型。

该类型形容词是典型的“无界”形容词,可构成反义现象,如long,short。说这种形容词是无界的,是因为它本身可以构成两端无限延伸的量幅,量幅上有无数量点,代表形容词性状各种程度上的差别。

2. 百分比型。

该类型形容词与量级序列型不同的是,虽然也是非定量的,但是它们所表示的属性程度高低的判断,依赖于一个参照物的性质程度。典型的该类形容词都是表达“相仿”类概念义,比如identical,parallel。

3. 极限型形容词。

极限型形容词本身无法构成一个量幅,代表封闭式量幅上的终点,是“有界”的。然而,正是这种“无限趋向性”又使得它们可以被人们诠释为一个含有等级的变量(刘晋)。perfect,unique等都属于该类形容词。

4. 正负值型形容词。

这类形容词一般与量幅无关,本身也不构成量级,通常被概念化为“一分为二”,即互补关系,没有中间状态,也没有最高级和比较级,是典型的“有界”形容词,比如right,wrong。然而,通过上下文的语义调整和语义压制,该类形容词的的界限可以发生改变,因为词性的界限性问题本质上来说是灵活的。

5. 非等级性形容词。

所谓非等级性形容词,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等级性”“界限性”“反义关系”这些数量特征,比如usual,daily。

三、形容词动词化过程

认知语法词类观认为,形容词凸显的是一种简单的非时间关系,而动词凸显一种复杂的时间关系(Langacker,1987)。这两种关系的对立反映在心理扫描理论中就是总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和序列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的区别。那么,形容词的动词化就是将一个非时间关系识解为复杂的时间过程,对应的认知操作方式就是整体扫描向序列扫描的转化。

1. 量级序列型形容词。例(1)He stared at the low woodenfence and the pure sward of snow yellowed by the lights.

例(1)中,“yellow”用作动词时,意为“使…由白色变为黄色”,加上时间因素,不同程度的相关色彩随着时间的展开逐一凸显,是序列扫描。

2. 百分比型形容词。

例(2)The target number of jobs should equal those lost from the indigenous.

例(2)中,“equal”语义为“相同的”,这里参与数量比较的是“提供工作的数量”和“失业人数”,可以假定后者是参照物,体现的是一个“提供工作的数量”不断接近“失业人数”的序列扫描过程。

3. 极限型形容词。

例(3)I emptied out the contents of her bag and arranged them on the table.

极限形容词可通过语义调整或压制转变为自身含有量级变化的词,于是例(3)中“empty”根据句子语义是“将书包里的东西清空”,形容词动词化序列扫描一个书包空间性质由“不空”到“空”的动态过程。

4. 正负值型形容词。

例(4)A woman has been wronged.Surely his dear,departed wife would approve!

例句中的“wrong”和“true”原本是一对具有互补义的正负型形容词,没有中间状态,也没有量级变化。然而,语义压制或调整会使原本不具备量级特征的正负型形容词转化成等级性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化序列扫描一个由正确对待到错误对待的动态过程。

5. 非等级性形容词。

例(5)Maybe it was for that reason that the party leader singled Mr.Prescott’s past year performance out for praise.

形容词“single”本身不具备等级性数量特征,但是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语义压制,使其具有等级性。这里的动词“single”表示从很多人的过去表现中只挑出了Prescott的,序列扫描了一个从数量多到数量少的过程。

四、结语

本文在认知语法中Langacker的心理扫描理论框架下,对英语形容词进行分类描写,运用观察法和定性分析法阐释了英语形容词动词化的心理扫描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形容词转类成动词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Langacker,R.(2008).Sequential and Summary Scanning:AReply[M].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6篇

关键词:日语形容词;形容动词;情感;属性;用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27-01

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从词义上分析,有的表示主观上的情感、感觉,如“うれしい、なつかしい、悲しい、まぶしい、いやだ”等,成为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可译为“令人感到……”;有的表示客观上的性质状态,如“おおきい、あおい、かたい、やわらかい、しんせつだ”等,称为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当然,也有所表示的概念是出于感情与属性两者之间的。如“強い、さびしい、おかしい、面白い”等。由于词义的不同,在用法上也有些不同。

一、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是,要用具有情感的“人”做主语。译为“令人感到……”、“令我……”

举例来说,1)わたしはとてもうれしい。/我非常高兴。(令我非常高兴)2)春は眠い。/(人)春困,或春天令人发困。(并不是春天睡觉了的意思)

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如“あかい”做谓语时,它的主语一般不用人称代词。但我们可以说“この花はあかい”,也说“わたしはあかい”。当然,后一种说法有时也可能出现,但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两个人议论这朵花是红的还是紫的时候,可能其中一个人说出“わたしはあかい”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按一般的情况应该说成“わたしはあかいと感じる。”

二、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是,主语应该是第一人称,如果使用第二、第三人称,句子就不自然

举例来说,1)○わたしはうれしい。/我高兴。╳あの人はうれしいね。/他高兴。2)○わたしはお酒がいやだ。/我讨厌酒。╳きみはお酒がいやだね。你讨厌酒。如果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做句子主语时,就要采取以下办法。

1、把形容词、形容动词所表示的内心感情、感觉变为在外表上可以观察到的态度、行为,即在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加接尾词“がる”或助动词“そうだ”。あなたはうれしそうだね。/你看来很高兴呀。あのひと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ね。/他看来很满意呀。きみはお酒がいやそうだね。/你看来讨厌酒。きみはお酒をいやがってるね。/你看来讨厌酒。

2、使用意义相同的动词或其他形容词、形容动词。あなたはよろこんでいるね。 /你在高兴呀。あのひとは喜んでいるね。/他在高兴呢。きみはお酒がすきじゃないね。/你不爱喝酒。きみはお酒がきらいね。/你讨厌酒。

上面所说的形容词、形容动词做谓语时,对主语人称的限制只适用于现在时叙述的句子,其他形式的句子(如过去时获推量句等)就没有这种限制。あなたはうれしいでしょう。/您高兴了吧。

3、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的句子,原则上应该具有对象语。这种句子,多采取条件状语或用“が”表示的对象语的形式。举例来说:ぼくはあなたお目にかかれて、ほんとうにうれしかった。/我能见到你十分高兴。彼はお医者さんのまじめな態度がうれしかった。/他很喜欢医生那种认真的态度。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的各个单词需要对象的程度并不一样,有的词必须要有对象语(有形或无形的),若没有,句子就不能成立。如“すきだ、きらいだ、ほしい、うらやましい、にくい、なつかしい”等。有的词对于对象语可有可无。如“たのしい、さびしい、ゆううつだ、たいくつだ”等。也有的词不需要对象语,如“ねむい、ねむたい、だるい、ひもじい、ひだるい”等。

4、还有一些情感形容词、形容动词如“ほこらしい、よろこばしい”与上述“うれしい”等稍有不同,用它做谓语时,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称。╳わたしはほこらしい。如果要使用第一人称,就要说成:わたしはほこらしい気持ちだ。/我感到自豪。

表示谈话这以外的人的感情是,常使用“词干+そうに”获“词干+げに”的形式。彼はよろこばしそうに手をふってやってきた。/他高兴地挥着手走过来。山田さんはいつもよろこばしそうな顔をしています。/山田总是很高兴的样子。弟は誇らしげに日本語で書い作文を見せてくれた。/弟弟很得意地让我看他那用日语写的作文。与“ほこたしい”用法相类似的感情形容词,还有“はらだたしい、にがにがしい”等。

三、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的词干可与接尾词“がる”构成动词

“がる”是把人们内心的情绪、感情,表示为外露的态度、言行的接尾词,所以它能接在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如“うれしい、なつかしい”等词的词干后面,二不能接在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如“大きい、かたい”等词的后面。举例来说,○うれしがる なつかしがる ╳大きがる かたがる。但也有例外,像“強い”从意义上看是属性形容词,但能接“がる”构成动词“強がる”;像“すきだ、きらいだ”从意义上来说属于情感形容动词,但不能接“がる”构成动词“すきがる、きらがる”。

参考文献:

[1] 江湖山恒明·松村明 《日本文法辞典》 明治书院 1962年

[2] 森田良行 《基础日本语》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7篇

八龟 (2007:65) 认为, 日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在时间的限定中是具有连续性的。即如图1所示, 由“具有时间限制性 (个别、具体的现象) ”转变为“不具有时间限制性 (一般的、恒常性的本质) ”的变化。

如图1所示, 日语中, 由具有时间限制性的动词转向形容词, 由形容词转向不具有时间限制性的名词。由此可见, 在时间表现上, 动词处在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与此相对, 名词处在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较难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形容词处在时间轴的中间, 同时具有像动词那样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如表现状态的状态形容词) , 同时又具有像名词那样不受时间限制 (如表示性质的性质形容词) 的特征。

与日语相同, 汉语也同样可以在时间轴上描述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位置。现代汉语中,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2012:312) , 位于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现代汉语词典2012:906) , 位于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难以受到时间的限制。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2012:1458) , 根据其特征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 位于时间轴中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

二、时间的恒久性与临时性

汉语形容词在时间轴上位于动词和名词之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其中, 进一步分析形容词, 发现表示人或事物“特性, 关系, 存在, 性质”的性质形容词因其特征不容易受到时间限制, 在时间轴上靠近名词一端;与此相对, 表示人或事物“状态”的状态形容词和表示人或事物“动向, 变化”的变化形容词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在时间轴上靠近动词一侧。由此, 将靠近动词 (包括动词) 一侧的时间特性称为“恒久性”, 靠近名词 (包括名词) 一侧的时间特性称为“临时性”。而关于形容词的这种时间特性, 张国宪 (2006:263) 认为“静态形容词擅长于表述恒定事件, 动态形容词则可以表述变化事件… (略) …恒久性和临时性是一种基本对立, … (略) …变化只不过是性状的一种异化过程。”静态形容词即为性质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即为状态形容词和变化形容词。笔者认为, 虽然恒久性和临时性是对立关系, 但是在时间轴上存在着“临时性→恒久性”转变的连续, 即由动词向名词方向的转变。而在中间起到连接动词和名词时间特征的, 即是形容词。

(一) 动词的时间性表现。与日语动词相同, 现代汉语动词除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动词外, 大部分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等。而从时间性表现分析汉语时, 除了“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 (tense) 之外, 亦不能忽视时体 (aspect) 。综合时体特征, 村木 (1991:276) 和金水等 (2000:3) 都认为, 现代日语动词一般用“動詞+テイル”的形式表示其动作的相对临时性, 较容易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用“動詞+ル”的形式和其他诸如“いつも”、“つねに”等时间性副词一起表示其动作相对的恒久性, 不容易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比如:

1.彼はいま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他现在正在吃早饭。)

2.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る。 (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例 (1) 为动词“テイル”形式, 结合时间名词“いま”表示动作动词的现在进行中“正在吃早饭”,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临时性”。与此相对, 例 (2) 为动词的“ル”形式, 结合时间名词“いつも”表示动作动词习惯经常性发生“总是吃早饭”,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恒久性”。但是在现代日语中, 同样也有如下表现形式:

3.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例 (3) 虽然和例 (2) 同样表示“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但是其动词形式为“テイル”形式, 虽然例 (1) 中说明动词“テイル”形式为动作动词现在进行,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临时性”, 但是在日语中, “テイル”形式也可以和“ル”形式一样, 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恒久性”。此时的“テイル”并不是绝对的“恒久性”或者“临时性”, 可以称为“相对恒久性”或者“相对临时性”。

和日语相同, 汉语动词也存在“相对恒久性”和“相对临时性”的时间性表现。如:

4.他现在正在吃早饭。 (彼はいま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5.他总是在八点吃早饭。 (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る/食べている。)

6.他最近几天总是在八点吃早饭。 (彼はこの数日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与日语不同的是, 因为汉语无词尾变化, 不能表现时体及时间性, 只能通过时间名词“现在”或者时间副词“正在”、“总是”的辅助来完成时间性表现。

(二) 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上文考察了中日动词的时间性表现,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

7.北极星总是那样亮, 亮得让人心痛。 (北極星はいつも輝かしい、胸を打つほど輝かしい。)

8.她倏地红了脸。 (彼女はすぐ赤くなった。)

9.段莉娜在这两个月之内消瘦了许多。 (このニケ月の間に、段莉娜はかなりやつれた。)

如上例所示, 汉语形容词同动词一样, 能够表现出时间性的“恒久性”和“临时性”。例 (7) 中, 性质形容词“亮”表示北极星的性质属性, 在时间轴上靠近名词一侧, 不容易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 表示性质属性的“恒久性”。但是所有事物并不存在绝对的恒久性, 在时间轴上只是相对的恒久, 此时性质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也可以称为“相对恒久性”。与此相对, 例 (8) 和例 (9) 中的“红”和“消瘦”, 因由时间副词“倏地”和时间名词“两个月”的辅助, 较容易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 其时间性表现为“相对临时性”。但是, 刘绮纹 (2005) 指出, 形容词因后续动态助词“了”, 此时的形容词发生“动词化”转变, 将其定义为动词。而张国宪 (2006) 认为, 在语法和语义上, 虽然此时的形容词与动词用法相同, 但是仍保留形容词性的特征, 其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时的“红”和“消瘦”可以归入“变化形容词”领域。

(三) 恒久性和临时性。根据高立伟 (2010) 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 结合前节内容, 本稿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绝对临时性”“相对临时性”定义如下:

1.动词的恒久性和临时性。有以下几种:

絶対的恒常性:存在者がその存在中において動作を変えない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存在过程中不改变其动作〈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絶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一時的に動作を持つ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临时性:存在者临时保持其动作不变〈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相対的恒常性:ある条件内における存在者がその条件内において動作を変えないこと。

(相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条件范围内不改变其动作。)

相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ある時間の長さだけある動作を持つこと (その時間が経過するとその動作が変わる) 。

(相对临时性:存在者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保持其动作〈时间改变其动作也将改变〉。)

2.形容词的恒久性和临时性。有以下几种:

絶対的恒常性:存在者がその存在中において属性を変えない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存在过程中不改变其属性〈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

絶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一時的に属性を持つ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临时性:存在者临时保持其属性〈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

相対的恒常性:ある条件内における存在者がその条件内において属性を変えないこと。

(相对恒久性:存在者在某个条件范畴内不改变其属性) 。

相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ある時間の長さだけある属性を持つこと (その時間が経過するとその性質が失われる) 。

(相对临时性:存在者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保持其属性〈时间改变其性质也将消失〉) 。

由此可见, 并没有绝对的恒久性也没有绝对的临时性, 一般动作动词和形容词都有其相对恒久性和相对临时性, 日语如此, 汉语也如此。其中, 汉语形容词中的变化形容词虽然显现出和动词相同的表现, 但是仍保留其词性特点, 并没有变化为动词。

三、结语

本文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中心, 以时间性表现为切入点, 对比中日两种语言的特征。在时间轴上, 与日语相同, 汉语动词位于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名词位于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难以受到时间的限制。形容词位于时间轴中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同时, 参照先行资料, 在时间性表现上, 分别给出了动词和形容词的“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的定义。同时, 汉语形容词中的变化形容词在时间性表现上显示出与动词相似的特征, 但同时又保留其词性特征不变, 在时间性表现上与动词如何区分, 将作为今后的课题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4].金水敏, 他.时间否定と取り立て[M].东京:岩波书店, 2000

[5].木村新次郎.日本语动词の诸相[M].东京:ひつじ书房, 1991

[6].八亀裕美, 他.日本语形容词の文法[M].东京:ひつじ书房, 2007

[7].高立偉.中国语形容词の时间表现に関する一試論[J].杏林大学大学院论文集, 2010

[8].刘绮纹.中国语のアスペクトとモダリティ[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会, 2005

[9].刘月华.现代中国语文法总览[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 1996

un开头的形容词动词 第8篇

一、 做表语

【区别浅析】

1.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做表语区别:

以?ing结尾的现在分词形容词做表语多表示主语或所修饰名词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其逻辑主语多为事物。而以?ed结尾的过去分词形容词作表语通常表示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感受,其逻辑主语多为人。

例如:The football match is exciting. 这场足球赛真令人激动。

He was too excited to sleep. 他激动得睡不着。

The news is shocking. 这消息令人震惊。

I was shocked at the news. 我对这消息感到震惊。

The result is very disappointing, for we lost the game. 结果很让人失望,我们输掉了比赛。

We are all very disappointed because we lost the game. 因为输掉了比赛,我们都非常失望。

The news is very surprising. 这个消息很令人惊讶。

Hearing the news, we felt very surprised. 听到那个消息,我们感到很惊讶。

以上例句中的exciting, shocking, disappointing, surprising这类形容词称为“引起某种情绪”的形容词,而把interested, excited, shocked, disappointed, surprised这类形容词称为“感到某种情绪”。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物或人)令人……的”,过去分词表示“(人)感到……”。常见的表示“感觉流露”的分词有:amazed, amazing; excited, exciting; bored, boring; annoyed, annoying; interested, interesting; pleased, pleasing; tired, tiring; surprised, surprising; worried, worrying; satisfied, satisfying; amused, amusing; frightened, frightening; shocked, shocking; puzzling, puzzled; encouraging, encouraged;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astonishing, astonished; moving, moved等。

【指点迷津】

(1) “人+be+情绪类动词的过去分词?ed”结构中,其中“be+情绪类动词的过去分词?ed+介词”多数是系表结构,不再表被动。类似系表短语有:be excited about, be interested in, be satisfied with, be surprised at, be troubled about, be bored with, be confused at (with), be impressed with (by), be embarrassed about, be scared of (at), be worried about, be tired with (from), be tired of 等。

例如:The child was charmed by the book. 这个小孩被书迷住了。

(2) “引起某种情绪的?ing分词”构成的形容词连用的名词多指东西,例如:shocking rumors, amusing joking, tiring journey。和“感到某种情绪”的?ed分词构成的形容词连用的名词多指人(或指有情绪的动物),而不是东西。我们可以说a frightening story,而不能说a frightened story。但是这类形容词可修饰人格化的东西,例如:the troubled face, his determined mouth。

2. 动名词和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做表语区别:

动名词做表语说明主语的内容,而且可以转到句首做主语;现在分词做表语,表示主语的特征,其作用相当于形容词。

例如:His favorite sport is running. 他最喜爱的运动是跑步。(动名词做表语) 可以转换为:Running is his favorite sport.

Her job is keeping the lecture hall as clean as possible.她的工作是尽量使报告厅保持干净。(动名词做表语)可以转换为:Keeping the lecture hall as clean as possible is her job.

【指点迷津】

动名词和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做表语的区别:如果?ing形式相当于一个名词,与主语处于同等地位,可以与主语交换位置,那么它就是动名词;如果?ing形式相当于一个形容词,表示主语的性质或特征,不可以与主语交换位置,那么它就是现在分词。

二、 做定语

【区别浅析】

1.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的形容词做定语区别: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ing分词作定语时,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多用以描述事物对人的情感所具有的影响力或作用。意思指“令别人感到……,使别人感到……”,强调能给别人带来这种情绪的。情绪动词的过去分词?ed做定语时,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多用以描述人物的情感,表达外界事物对人产生的影响。意思指“自己感到……”,强调自己有这种情绪的。例如:

an exciting event 扣人心弦的事件

an excited speech 激动的话语

an interesting story 有趣的故事

an interested boy 感兴趣的男孩

a surprising gift 意想不到的礼物

a surprised cry 感到吃惊的叫声

2. 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的形容词做定语区别:

语态上的不同:分词做定语,其逻辑主语就是被修饰词。逻辑主语与分词是主动关系时用现在分词;是被动关系时就用过去分词。

时间上的差异:现在分词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

(1)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通常表示完成的或被动的动作,与所修饰的词是被动关系或动宾关系。例如:

boiled water 开水

boiling water 正沸腾的水

developed countries 发展的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fallen leaves 落叶

falling leaves 正在飘落的叶子

(2) 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

一些不及物动词也有过去分词形式,由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直接跟宾语,所以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时只表示动作的完成,而没有被动语态的意义。例如:

the growing need 日益增长的需要

a grown woman 一位成年女性

a retiring manager 一位即将卸任的经理

a retired worker 一位已退休的工人

【指点迷津】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做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区别:

(1) 现在分词做定语表示动作正在发生或与谓语动作同时(或基本同时)发生,与所修饰的词是主动关系或主谓关系。

(2) 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look, expression等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到底应该用哪种形式。

例如:There was a disappointed look on David’s face when he knew he didn’t pass the driving test. 当大卫知道自己没有通过驾驶考试的时候,他的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3) 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人或物,可根据ing分词和ed分词的基本意思来区分。

She is an annoying women.(She made us annoyed) 她是一个令人厌烦的女人。

We are annoyed by her behaviour. 对她的行为我们感到很恼怒。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