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精选14篇)
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 第1篇
新目标初一英语下册Unit 2 here is the
pst ffie?导学案
新目标七年级(下)导学案
一、题:Unit2hereisthepstffie?
二、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问路和指路
2、学会描述某地的位置
三、学习重点、难点
、Therebe句型的用法
2、here引导的特殊问句
四、本探究、趣味词汇,归类单词
(1)名词
(2)位置介词
(3)动词
(4)形容词
()其它
2、短语乐园
邮局
公用电话
在„对面
紧靠„旁边
在„前面
在右边
向左转
玩得痛快
3、神秘的介词(prep)
at表示一个点(或小地方)
athe
n表示一个表面
在„
nenterStreet
in表示一个范围
intheshl
under在„下
underhebed
behind在„后面
behindthehuse
nearthehuse
near在„旁边
nearhear在附近
nextt在„旁边
nexttthepstffie
beteen在„之间(两者)beteenAandB
beteentheshlandthehspital
arssfr在„对面
arssfrthesuperaret
thrugh穿过,通过
g/althrughthepar
dn=alng
沿着
g/aldnthestreet
ntheleft/right
在左边/右边
nne’sleft/right
在某人的左/右边
nleft
ntheleft/rightf„
在„左/右边
ntheleftfthehuse
inthefrntf„
在„前面(表示在物体内部的前面)
infrntf„
在„前面(表示在物体外部前面)
趁热打铁:
①Therestaurantis
thepstffie
②Therearesehairs
ther
介词巩固练习
①LiLeisits
Liuei
②urshlis
thelibrar
thehspital
③Thereisarestaurant
enterStreet
④Thehtelis
thehspital
⑤Ilive
N6BridgeStreet
⑥沿着这条路往前走
⑦在商店的右边
⑧在你的右边
4、语法讲堂——Therebe句型
Therebe句型表示“某地存在某物”,其结构为:Therebe+人/物+地点短语。
(1)Therebe句型中的主语通常放在谓语后面,动词be为谓语。若主语为单数,用Thereis;若主语为复数,用Thereare;若主语为不可数名词时用Thereis即:
①Thereis+名(单)/不可数名词+地点
②Thereare+名(复)+地点
eg:There
tentreesinfrntfther
There
seilintheplass
(2)Therebe句型中的谓语应和后面的主语保持一致,若有两个以上的主语,谓语通常和最接近它的那个主语保持一致,如:Threisahairandtdess
intheffie→There
tdessandahairintheffie
(3)否定句:在Therebe句型中be动词后加“nt”Thereisn’t/aren’t+名词+地点
注意:se→an;
and→r
There
abinthehuse
(4)一般问句:前提be动词到句首,改大小写,句末用问号。
Is/Arethere+名词+地点?Xb1
肯定回答:es,thereis/are
否定回答:N,thereisn’t/aren’t(否定必缩写)
注意:I/e—u
—ur
se—an
()特殊问句:疑问词+is/are+there+地点?
有时地点状语可省略,重点名型有:
Han+名(复)arethere+地点?某地有多少„„
Han
inurlass?你班有多少学生?Fift—three3个。
趁热打铁
(一)用be动词填空
There
ab,aupandthreepensnthedest
thereanbirdsinthepar?
3There
sepeplenthebus
4There
seaterintheglass
hat
beteenthebanandthepar?
(二)6Arethereanapsntheall?肯定回答:
7Han
arethereinthepiture?
8Arethere
(一些)treesnearthehuse?
(三)汉译英
9、在这个桌子上有一本书和两支钢笔。
There
nthedes
0、这个书包里没有钱。There
anne
1、树上有一些鸟吗?
inthetree?
2、在教室里有多少学生?
thereinthelassr?、语法讲堂——问路指路
Istherea„nearhere?
hereisthe„?
(1)如何问题:Exusee
HanIgettthe„?
anutellehtgettthe„?
Itis+介词短语
(2)如何指路Gdnthe„,Thenturnleft
Gstraightandthenturnright
6、重点词汇探究
penad开着的,营业中
bepen
v开放
penthedr
lean
ad干净的
belean,adeanrv打扫
leanther
趁热打铁:
is
①Theshp
intherning
②Please
thelassr
Thisisa
plae
quietad安静的bequiet/eepquiet保持安静
husen房子,指家庭成员或人们居住的地方,强调住的地点及建筑物。
hen家指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特别强调家里的气氛和环境。
failn家庭成员
趁热打铁:eliveinabig
Thereisnplaelie
Thereare3peplein
elet地点elethe
env喜欢,享受„乐趣
ens(单三)
①ensth喜欢„„
②ending喜欢做某事
③enneself玩得痛快,过得愉快=haveagdtie
二、havefun
注:反身代词neself要与主语保持一致
趁热打铁:Heens
staps
Sheens
veruh
6thrugh
prep穿过(从物体中间穿过)
arss
prep穿过,横过(从物体表面横穿过)
g
therad
al
thefrest
7havefunding愉快地做某事
ehavefun
English
8人/物ith„
表示“带有„的人/物”
ab
ar
auntr
五、拓展能力
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 第2篇
课题:《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
执笔:韩金英
审核: 备课时间:2007-5-18
上课时间:2007-5-24 学习目标:
1、把握绿色蝈蝈的特征。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关于法布尔,同学们知道多少?
2、扫描课文,看那些字词最容易读错写错。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蝈.蝈 扰.乱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颚. 贪婪..
唾.液 篝.火 螽.斯 钳.子
篡.夺 劫掠..
酷爱 嗉囊..
吮.取
螳螂..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3、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二、展示探究(25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的习性: 主要写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赏析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1、语句:
赏析:
2、语句:
赏析:
四、拓展阅读(10分钟)课外阅读文章《蝈蝈》。(《同步训练》122页)
英语学案导学初探 第3篇
英语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与学的策略问题已被列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抄; 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生动活泼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学习的黄金时段进行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能力。基于此,处理好英语教与学的策略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经过三年教学实践的证实,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依据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路及特点
总体思路: 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打破了以往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现在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基本特点: 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用学案引学、促学、助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充足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案的设计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规律的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结构及操作程序
( 一) 课前准备。包括本节课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课堂探究。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如学习新目标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的Section A时,可以这样设计学案:
第一步,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比较各人的不同特点,学会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进而选择最佳方案,掌握本课出现的新词汇和固定结构及形容词的比较级,如:
calm - calmer,wild - wilder,smart - smarter,outgoing - more outgoing,serious - more serious,athletic - more athletic。形容词的比较级变化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学生围绕目标了解词汇含义、词性等等,为引导学生的课前自学,学案中配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小练习。
( 二) 当堂检测,基础过关。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记忆基础知识及简单应用和分层设计的习题。如在本节课的习题巩固中,我安排了3 个选择题和两个翻译句子:
1.Tom is__athletic than Sam.
A.much B.more C.many
2.My uncle has__hair than my father.A.curly B.too curly C.curlier
3.Summer is__tham spring in the year.
A. hotter B. hotC. the hotter
4.他比我们俩外向。He is__than we are.
5.Lin Ping比他弟弟更友好。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 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方法,讨论结果及新发现,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达成一致,基本做到当堂巩固。
( 三) 反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到哪些,还有什么疑问?如本节课中出现很多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形式,我引导学生把同类的比较级归纳在一起,然后启发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如果学生有遗漏或不当的地方教师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和弥补,力求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
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模式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权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教为指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首先,由于学案在编写过程中发挥了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其次,由于学案强调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教师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方案具有探索“创新角色”的特点。
最后,该学案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任务和方向,节省课堂时间( 如少抄笔记) ,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该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六、几点思考
1.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 在导学式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输出者,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同样要思考研究很多问题,同样要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只有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把学生引导到创新性学习的道路上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七、结束语
初中英语导学案 第4篇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用导学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建英语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初中英语导学案立足学情,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课改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沿意识和探索价值。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演变和改进
我们之所以有了现在比较成熟和高效的导学案,正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慢慢改进得来的,比起我2010年刚参加工作时,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四年前,我们初中英语导学案尚且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首先,16K的纸张过小,不足以罗列详细的、每个步骤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与展示方法指导,即起不到真正的导学作用,预习课还是需要老师下指令来进行每个环节的学习。过小的纸张也使得文字间的行距过小,整体页面排版不够合理。其次,旧学案中没有“知识导航”和“疯狂背诵”这两个板块,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抓不住重点,既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最后,在标题栏、目标栏、和指导栏中,缺乏英语指示语,取而代之的是过多的汉语,不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012年,我们初中英语组的赵引琴老师赴安徽铜陵中学指导学习,她带回了许多先进的课改理念,特别是铜陵中学的初中英语导学案,让我们英语组的10位教师茅塞顿开,于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进,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和实践,终于确定了适合我们宜川中学校情和学生学情的学案雏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10位教师都感觉新学案得心应手,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成为了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师实用的引导工具。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情仍在不断的改进新学案,努力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导学”和“训练”的作用。下面我就初中英语组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做一说明和分析。
二、编制英语导学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⒈单元化原则。每一单元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⒉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应做到:①问题要具有启发性。②问题要有实用性;③问题要有层次性;④问题要有可探究性。
⒊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使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热情,人人有参与的能力,通过参与来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有效的挖掘。
⒋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小组合作如何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熟识和掌握那些基本知识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⒌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的、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认知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编写英语导学案的前提是深刻理解新课标
⒈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属于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能力。导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读,天天阅读,书面表达等题型。
⒉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导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⒊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⒋文化意识目标的表述中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它包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因此,我们的设计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这些题型的语言材料必须是与某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即必须是讲述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是充分挖掘教材
⒈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⒉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⒊要合理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五、不同课型,不同的设计思路
⒈Grammar(语法课)。语法课不是每单元都有的,只在需要的时候设计,旨在进行新单元前学生先将本单元语法点掌握到位,这样之后的课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3第一份学案就是Grammar,“知识导航”栏给出了含情态动词should的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点,清晰地列举了它的用法、构成、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以及其他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并在“即学即练”用三道完成句子题加以巩固。
⒉Vocabulary(单词课)。单词课导学案主要体现在重点单词的拓展,把考试中出现的与该单词有关的高频短语和固定搭配罗列出来,学生对照单词表把这些重点批注在课本上,更能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在“我试身手”中,可让学生将本单元单词分类汇总或用重点单词造句,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运用重点单词。
⒊Conversation(对话课)。将Grammar Focus和课本小对话中的重点句子整理,在“知识导航”中强调其中包含的重难点。另外,还将Grammar Focus中的重点句子放在“疯狂背诵”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在展示课以各种形式背诵。对话课还有一大亮点在于展示方法指导,可以设计两人小对话、组内编对话等新颖的和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流程,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只有编写出优秀的导学案,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研究和钻研,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师实用的引导工具。
参考文献: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预习导学案 第5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一般是在姓之后加“子”,以表示尊敬,是敬词。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二)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自己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不 知 ,是 知 也。
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三)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笃 ..
一箪食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知松柏之后凋 曲肱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 ..
五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 ...
不堪其忧 曲肱而枕之 ..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翻译课文。
问题1: 小组互译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先作好记录,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2:重点字词积累。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本课出现的成语:
初一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导学案 第6篇
1、具体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忆天真的童年。尤其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
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学习目标的1、2。
让学生娓娓诉说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
学法指导。
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许会有许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剪裁。
2、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教会学生用学现代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3、结合自绘插图让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
学习过程
检查旧知 导入新课
(一)、在知晓朗读节奏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有文言味道。
(二)、文章回忆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语言作详尽叙述。
学习研讨
(一)、合作探究 品位鉴赏
1、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随意打乱吗?
2、你们对哪一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3、结合每一件事,请同学们自行画简笔画。老师也画。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师重点分析。以。。。为。。。的句式。作者的观察与想象、联想。还有第三件事,老师主要抓住其中的动词来体会作者的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再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奇特了呢?
5、很多人说“眼睛是窗户”,老师说“沈复的眼睛是放大镜,是美容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用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无新的发现。
6、“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变了,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让学生质疑,做到条条有落实。
课堂训练
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选自----
2、本文以记趣为中心,记叙了哪三件事?-- -- --
3、解释加点的字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神游其中----
(4)鞭数十----
4、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特点。“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特点。
二、课内阅读
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1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选文第2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是-------------------
(3)底1、2段间有什么关系?
(4)作者为什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初一思品新学校,新同学导学案 第7篇
石基二中初一年级政治研学稿编号1
主备人: 罗瑞源审核: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具备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对新学校和新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重点难点
如何较快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新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逐步提高交往、自我管理、自我适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拨导入
投放介绍学校生活的图片、学校的历史、学校优良的校风校貌、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精彩镜头
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新“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阅读5分钟,理清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制作自我介绍卡,小组交流
2、认识新同学之后,我们将在这个班级中共同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
(二)合作学习
1、我遇到的新鲜事:介绍4个左右
2、抽取“交友名片”盒中的卡片,被抽取者进行介绍
3、写出关于“友谊”的格言或自己的感悟2个
4、展示交流讨论:
1、在新学校我遇到的新鲜事有:
2、珍视新友谊,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3、在新学校,新同学里,你打算怎么做(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巩固练习:单选题:
1、来到新学校,面对新同学,反映出良好心态的做法是()
A、拿新学校的不足与小学比较B、积极结交新朋友,珍视新友谊
C、陷入对小学朋友的思念之中难以自拔D、只有等同学主动来结交时再与之交往
2、张明说:“我交朋友很慎重,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话。”对于这种做法应该()
A、表示支持,防人之心不可无?B、表示支持,过分热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C、表示反对,积极结交朋友有助于自己健康成长?D、表示反对,交朋友不需要慎重的态度
3、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4、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A、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适应它 B、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改变它
C、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回避它 D、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珍惜它
5、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我们招手
C、看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我相信又会多一批良师益友
D、看到厚厚的教材,我觉得学习肯定很苦很累,前途渺茫
6、“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相聚在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团结友爱 ②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 ③深挚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④我们进入七年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深挚的友谊()
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 第8篇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课堂。其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反对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课堂”。
导学案是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案。 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模仿学习、实践操作、归纳总结等。打破由教师讲,学生听、记、抄、背、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先预习,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并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同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困惑并有一种强烈的探求未知知识的意愿去学习,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效的英语课堂。
二、导学案的设计
设计导学案主要从学习目标、课前活动、课堂教学、知识梳理、巩固练习、知识连接和师生感悟七个环节入手。
1.唤起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所学新知的特点,设置必要的已学过的知识、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特定的学习场景。
2.导学新知识,从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入手,以“目标明确”为原则,通过问题、练习、方法指导、思路点拨,将需要的习惯、 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安排,使学生借助导学案来利用教材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学习。课前进行预习,为课中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的编写
1.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为确保“四十分钟课堂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 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理解新课标,编写导学案。
(1)语言技能目标:新课标要求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因此,导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谈一谈等活动。如,将知识点、德育点整合后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对话交流活动,通过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本,将社会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功能、话题六个方面的知识。导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重点句式、句型、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
(3)情感态度目标: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学案必须设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习策略目标:学习策略是指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英语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思考和解答问题。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方法性内容及要素必须构成一条可操作能实现的途径,做到温故知新并不断反思总结,以提高学习实效。
(5)文化意识目标: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信仰、价值观念等的了解。所以,完形填空、文化广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的设计,必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
3.挖掘教材,编好导学案。
(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 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2)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实施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 统一性,更不是完整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而是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要合理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取舍,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四、导学案的使用
1.组建合作小组。一般4~6为一小组,要严格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每组指派一名学科小组长,并任命一名学科班长,具体统筹学习目标和任务。
2.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这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发导学案→培训学生→了解导学案→看课本→做导学案。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学案,在上课前抽查部分学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不必再布置课外作业。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讨论重点、难点和疑问,思考并探寻问题答案,建构知识体系等。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 教师绝不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预习,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切忌对教材进行串讲,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学生预习时,教师应以导学案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进行展示准备,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展示。教师应严格遵循“自学———互学———展示——点评——小结———测评”的六步教学法,彻底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摘要:导学案是经教师个人设计、集体研究讨论制定的以新课标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体现以人为本,以“三维目标”为落脚点,结合科学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 第9篇
关键词:英语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初中英语的导学案的结构与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1、教材理解
首先,教師要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准确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学生理解教材。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3、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平行训练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5、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6、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让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但教师只要引导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7、知识整理
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 第10篇
作者: 胡宝山日期:2008-03-20 20:33:44
教学目标:
1.记住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新课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农业的发展:
⑴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表现:①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
③______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______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⑴纺织业:北宋时,南方________ 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丝织品“______”。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南宋时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⑵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________烧制的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⑶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发展:
⑴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⑵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____、_____远达______和_____东海岸。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⑶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______。纸币的产生,有利于____________。⑷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二)互动提高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三)质疑问难:
(四)自我测试
1.选择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 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A.中原地区B.浙江地区C.云贵地区D.四川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杭州 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2.材料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与何时?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想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简答: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稿)
发布者:曹爱霞 来源:历史教研组时间:2009-3-18 14:17:1
2预习思考:
1、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已成为我国抽瓷业的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
展成著名的瓷都。
2、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在这些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称。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苏湖熟、天下足”这是时期出现的谚语。
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
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类别
粮食作物
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
纺织业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的繁荣 对外贸易
货币发展成就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开发是件好事。”也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请你客观地判断这两种人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看法。
巩固训练
1、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的是在()
A、从两晋南北朝至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C、从唐朝初期至五代、宋朝D、隋唐时期
2、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B、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
C、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D、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我国丝织业水平最高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
4、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兴起
C、宋代的临安发展成中国瓷都D、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5、宋朝设置的市舶司,其主要作用是()
A、鼓励海外贸易并加以管理B、管理东京及临安的市场C、宋朝民间自发的贸易机构D、在中央设置的贸易管理机构
6、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C、是商业繁荣的结果D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课堂检测
1、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深层含义是()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D、苏湖地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至长江流域
2、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都正确B、①②正确,③错误 C、①错误,②③正确 D、都错误
3、“号为冠天下”这句话指的是()
A、太湖丝织品 B、蜀地丝织品 C、江南丝织品 D、江浙丝织品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城市居民多达百万
C、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增加了城市的热闹氛 D、出现了商贾云集的国际大城市。
5、下列有关宋朝外贸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和福州B、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收在南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D、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的政策
6、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7、下列有关小王同学对南宋时期泉州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商业繁荣,泉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C、几艘安装着指南针的海船,满载瓷器和丝织品准备远航
D、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在泉州经商、居住
8、下列选项中,发生在北宋的是()
初一思想品德十三课第一框导学案 第11篇
设计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能力目标:能辨别和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学习重难点】
“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课前预习案】
1、学习课本26页内容,总结
情绪的种类?
2、自学课本27——28页内容,总结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自学课本29——31页内容,总结
不同的情绪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同影响?
【课内探究案】
探究活动一某班在学习《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一课时,表演了一个小品——“发试卷”,剧情是:甲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从老师手里接过考了80分的试卷,无精打采,神情沮丧。
乙同学(学习成绩中等):从老师手里接过考了80分的试卷,兴高采烈,神采飞扬,说:“我再努力,会考得更好。”
丙同学(学习成绩较差):从老师手里接过考了30分的试卷,很生气的样子:“真丢人,恐怕回家还得挨揍!”回到座位上,把试卷撕了个粉碎,趴在桌子上掉眼泪。
表演完毕,要求同学们讨论: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
(2)为什么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样考了80分,而他们的情绪却不同?
(3)乙同学和丙同学的不同情绪,会对他们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探究活动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名患者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癌症,就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完后在诊断书上写着“肺癌„„”,这位病人不看则已,一看情绪大变,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病人慢慢苏醒过来,医生说:“你看这人,我还没写完呢!”于是医生接着写道:“„„ 1
肺癌等都可排除。”病人一见,禁不住喜笑颜开,说笑如常。
(1)这个病人的前后情绪有什么变化?
(2)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达标
1、在以下四种不同的情景中,依次会有什么不同的情绪反应?()
①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夸奖时②别人给你起了一个很难听的绰号时③当亲人遭遇不幸去世时④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一个蒙面歹徒向你冲过来
A、喜、怒、哀、惧B、喜、怒、惧、哀C、喜、惧、哀、怒D、喜、哀、怒、惧
2、“横眉冷对千夫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漫卷诗书喜欲狂”与情绪有关的成语和诗句比比皆是。这说明()
A、人只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B、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复杂多变
C、还存在第五种基本情绪D、同一情绪的具体表现大体一致
3、近处来,城市建设高度注重生态环境,大力改造陋巷僻道,由原来的脏、乱、差,人们感到烦闷,到现在的整洁、优雅、整齐,人们感到舒心愉快。这个变化过程说明()
①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②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变化的唯一原因③每个人都始终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④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下列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下列能表达此层含义的有()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②“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盛怒伤肝,过喜伤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在某实验中学,学校广播室的主持人李琳可是个“明星”人物,她主持的节目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前不久,在全区举行的中学生演讲比赛中,做了充分准备的李琳在几百名观众的注目下,轻松地走地演讲台。她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凭着出色的发挥,她取得了代表全区参加全市“新时代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的资格。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寄予厚望,都说李琳一定能拿到全市第一。李琳在兴奋之余,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以致焦躁不安起来,赛前一段时间总觉得自己状态不佳。更糟糕的是,比赛开始前的抽签中,李琳抽到了一号,她顿时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比赛时,本来记熟的演讲稿在关键地方竟忘了。于是,什么演讲技巧,什么以情动人,她都顾不上了,心里只想赶快结束自己的演讲。结果,本来很有希望夺冠的她连前十名都没有进入。
李琳的情绪前后有何不同?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课后提升案】
搜集一些关于情绪影响健康的谚语或俗语。
u5p2初一英语导学案 第12篇
预习导学
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巧用导学案,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第13篇
一、导学案概述
1. 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 就是指在单元教学中, 教师根据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 在准确把握和认真研究后编写出来的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导学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导学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导学案能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 在导学案方法的运用过程中, 学生已经在课外将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 课堂上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也就更有针对性, 这样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到了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之上, 这些都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如此, 在导学案的学习中,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获得丰富的英语学习体验,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二、巧用导学案
在英语课堂中, 如何巧用导学案是影响导学案效果的重点。笔者认为, 导学案的使用要做好课前、课堂和课后这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
1. 课前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运用导学案, 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做充足的准备。导学案的设计应当多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养成和自己水平相符的自学方法。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 笔者在设计单元2《Travelling》的导学案时, 进行了如下的一些课前准备:仔细、完整阅读了本单元的全部内容, 找出了单元的重难点内容, 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及学习风格的不同, 制订了几套供学生选择的学案, 这几套学案在学习目标、课堂活动、练习题的设置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此外, 笔者还提前从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找了不少旅游大国的资料, 尤其是找了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北欧等几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有关地理概况和人文风情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并将其整理和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
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胜地, 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来查阅其人口、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有关资料。此外, 要求学生将所学本单元出现的旅游有关的词找出来, 并列出此外自身还学过的单词, 这样学生既能温故, 又能知新。
2. 课堂实施
导学案的课堂实施应包含以下内容, 如检查学生的课文预习情形, 由学生来展示导学案中的知识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导学案第一个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 帮助学生明确单元重难点, 因此课堂上要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询问和检查。导学案的知识点是课堂点拨的重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释疑和讲解。此外, 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情感交流也很重要, 牛津初中英语的教材极重视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写作能力的训练, 因此教师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
仍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笔者在单元2《Travelling》的课堂教学中, 先检查了大家的课文预习情况, 再让学生展示了导学案的知识, 让学生朗读、书写单元中的生词、词组, 让那些懂的同学来给大家讲讲“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 看同学们能否分别用这两个词组造句并翻译出来, 这样教师就能有效掌握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此外, 我还将若干学生分成一组, 让学生进行对话的模拟练习, 我将对话的场景设置为他们五一小长假出去旅游回来, 学生对各自的旅游经历进行简要介绍并相互交流。在导学案的课堂实施中, 笔者认为, 让学生获得满足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体会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然学习效率也就能上去了。在每一堂课的最后, 笔者会先让学生对此次课文学习作一简单的自我评价, 之后再由教师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或是点评, 这样一来, 导学案的实施也就能不断地完善了。
3. 课后总结
导学案本身是很好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充分准备和认真实施之余, 及时、客观的课后总结十分必要。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短暂, 课后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自我的空间。一方面, 学生要及时把课堂学到的新知识加以消化和储存;另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情的不同, 布置有层次性、覆盖本单元重难点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要多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学。教师要认识到:一名教师不管多有才华, 多负责任, 其教学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摒弃错误的、低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31
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由原来的依靠教案上课的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转变为以学案导学,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案导学”顺势而生,导学案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的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导学案注重学生主体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主,教师运用具体的英语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英语的世界里进行探索性学习。诚然,导学的有效性成为导学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2.指导学生分层次学习。学生是有个性的学习主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习中也要分层次指导。目前初中英语的教材多呈现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语感以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具有效性。知识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呈现次序,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等逻辑顺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的层次性使其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考虑,便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彻底吃透教材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分别准备出教案和学案,充分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案的设计要严格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合理地设置学生学习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八年级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课的导学案中,在成果的展示环节里,我安排了选词造句,按照语法进行组合,根据句子观察频度副词使用的区别、表格填空、问答口语练习等,都以完成下列课堂目标为核心。
(1)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2)掌握表示经常、总是、从不、有时等相关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能够和“every day、once a week”在句子中的位置区别开来。
(3)通过课堂各项练习,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导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很多学生的见解,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竞赛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三、学案导学过程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指点和帮助,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详细解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Unit 4 What would you do?导学案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帮助他人,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并在虚拟的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去处理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会用虚拟语气提建议,学生会用虚拟语气谈论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在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便于学生通过探索独立掌握知识。此外,导学案的教学还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刘彤霞.“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