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U”形缝合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U”形缝合范文(精选4篇)

“U”形缝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6 例, 男59 例, 女27 例;年龄22~78 岁, 平均46.6 岁。左侧42 例, 右侧44 例。车祸伤30 例, 摔伤47 例, 打击伤5 例, 坠落伤4 例。闭合性骨折74 例, 开放性骨折12 例。所有患者均为粉碎性, 术中探查骨块3~10块不等。手术时间为3 h~8 d, 平均2 d。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取平卧位, 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 常规消毒、铺巾, 压力80 kPa。取膝前正中直切口, 长度以能显露髌骨上下极为宜。常规显露髌骨上下极、断裂的韧带和两侧支持带, 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骨折间的凝血块, 辨别碎骨块的解剖关系, 在直视下将碎骨块复位并通过扩张部检查髌骨关节面是否平整, 辅以巾钳临时固定。然后用直径1.5 mm的克氏针沿相邻骨折块纵轴平行或垂直钻2个孔, 用腰穿套管针分别穿过骨隧道, 由针芯引出1号可吸收丝线, 收紧后“U”形结扎缝合固定。严密缝合断裂的髌前腱膜。根据髌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记忆合金聚髌器, 并用0℃的无菌生理盐水与冰块混合物浸泡。用撑开钳将聚髌器的5个功能爪展开, 在髌骨上下缘爪支对应位置用尖刀刺入1 cm长小口, 以上3爪下2爪的方式放入并使聚髌器的腰部紧贴髌骨表面。取40~45℃的消毒热水纱布均匀热敷聚髌器, 同时用拇指按压聚髌器腰部, 3 min后聚髌器即可自行固定在髌骨上, 产生持续的自加压力。固定完毕后, 被动屈伸膝关节检查复位固定情况及膝关节稳定性, 沿股四头肌扩张部裂隙用手指触摸髌骨关节面, 检查平整后彻底止血, 逐层缝合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 无需外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下肢持续被动运动训练, 每日2次, 每次半小时;术后第3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并可下床扶拐适度活动;术后4周可弃拐行走。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陆裕朴等[1]疗效评定标准, 优:膝关节功能正常, 无疼痛和肌肉萎缩, 行走自如, 屈伸及下蹲无障碍;良: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 无疼痛, 轻度肌肉萎缩, 行走自如, 下蹲稍差;可:时有疼痛, 轻度肌肉萎缩, 屈曲略受限但大于90°, 平路无破行, 上下楼及下蹲不便。

2.2 治疗结果

本组86 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6~36个月, 平均14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术后均无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发生。本组优70 例, 良12 例, 可4 例, 优良率95.3%。

3 讨论

3.1 髌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下肢伸肌系统的弯矩作用力臂, 在力学上具有力量传导及运动支点的功能。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最大的危害是使伸膝装置失去力量传导的连续性, 骨折块的移位分散可使牵拉膝关节的运动支点失去作用, 同时关节面不平滑亦可使髌骨关节受到异常摩擦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和运动疼痛。

3.2 本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优点

对于粉碎的髌骨骨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a) 尽可能保留髌骨;b) 充分恢复其后关节面的平整;c) 恢复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横行裂伤;d) 早期锻炼股四头肌。以往的内固定方法常采用单纯钢丝或丝线环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及单纯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如采取单纯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 很难整复后关节面, 可能是因为钢丝等很难真正在髌骨某一适中的同一额状面周缘环绕缝扎, 以致收紧结扎时不易获得良好的对位, 造成关节面阶梯变和前方张开[2]。这样就使得关节软骨面不光整, 有缺损, 产生台阶, 造成关节磨损退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对髌骨粉碎性骨折, 尤其是下极粉碎不易固定[3]。严重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时, 骨折块间穿针存在一定困难, 而且不能兼顾所有骨块, 容易移位。同时由于锻炼不当导致克氏针松动, 针尾留置过短导致钢丝脱落, 留置过长刺激皮肤产生疼痛,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单纯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 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因其爪支的方向及数量相对固定, 还不能充分满足各种骨折块需要, 造成使用上的局限性。而采用丝线“U”形缝合结合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适用于各型髌骨严重粉碎骨折, 两种固定方法互补, 对大小骨块均良好复位固定, 恢复髌骨的形态及大小, 消除骨缺损, 利于骨折愈合, 避免了髌骨切除对膝关节功能康复带来的不良后果, 可作早期关节伸屈活动, 下床时间早, 关节功能恢复好。

3.3 注意事项

a) 手术入路选择膝前正中直切口, 这样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 解剖关系清晰, 操作方便, 损伤小, 更适合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不损伤隐神经或膝降动脉髌下支[4];b) 术中尽量保持髌前腱膜的完整性, 利用此软组织的合页连接, 使碎骨块不至于分散、游离;c) 尽量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 避免台阶出现;d) 选择合适型号的记忆合金聚髌器, 否则不能对骨折产生有效固定, 且易产生松动脱落;e) 爪支展开要适度、均匀, 不可使之产生过大形变, 否则难以获得满意的记忆功能;f) 根据上下大骨块骨折面的形状及走行, 适当调整记忆合金聚髌器的安放, 使聚髌器纵轴与主要骨折面垂直, 不必非垂直纵行放置, 尽量发挥张力带作用[5];g) 聚髌器腰部应紧贴髌骨表面, 避免翘起引发固定效果不良;h) 关节腔应仔细冲洗, 避免残留碎骨屑、凝血块等造成膝关节黏连、游离体;i) 仔细修补两侧扩张部, 以利于髌骨稳定;j) 术后应尽早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防止膝关节术后黏连,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徐来堂.部分切除术治疗髌骨横断及一端粉碎骨折的远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 1985, 5 (5) :280.

[2]秦步平, 黄永刚, 马向阳, 等.形状记忆合金髌爪固定髌骨骨折178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 2006, 13 (4) :364.

[3]明立功, 明心杰, 明新广, 等.髌骨306例手术治疗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 (5) :373-374.

[4]黄卫国, 李玉民, 袁义明, 等.膝前正中直切口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7) :514.

“U”形缝合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2月-2011年3月本院采用双U形缝合治疗宫颈内口松弛84例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5岁,孕次2~6次,均有反复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流产、早产次数2~6次,发生18~30周,62例有人工流产史,4例剖宫产史,18例宫颈手术史。采用随机配对设计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双U形缝合(研究组)和传统单U缝合(对照组),每组42例。

1.2 手术指征

(1)连续2次或2次以上妊娠中期以后晚期流产或早产史,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特点先破膜,产程短,流产为活胎;(2)既往有子宫颈或子宫腔手术史;(3)非孕期超声提示宫颈呈漏斗状或能容8号扩张棒;(4)孕早期宫颈阴道段宽<0.5 cm或缺如,超声显示宫颈内口宽>1.5 cm,子宫颈呈柱状,扩张,子宫颈内口>1.5 cm或宫颈长度<2 cm[1]。绝对禁忌证:绒毛膜炎、胎膜早破、胎儿畸形、胎死宫内、活动性子宫出血;相对禁忌证: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2]。

1.3 方法

1.3.1 手术时间

一般选择妊娠14~18周进行[3]。

1.3.2 术前准备

(1)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了解宫颈管长度及胎囊楔形嵌入情况;(2)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认有无病原菌感染,并予以相应治疗,除外宫颈恶性病变;(3)术前2天口服硫酸舒喘灵2.4 mg每日4次,术前1天静点硫酸镁15 g,抑制生理性宫缩,减少出血,以便环扎术进行。碘伏轻擦阴道2次/d。

1.3.3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76例,骶麻8例。研究组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窥视阴道、宫颈,再次消毒,并擦去分泌物,宫颈钳钳夹宫颈向左牵引,大圆针双10号丝线自宫颈前唇近穹隆处10点进针,穿过宫颈前唇于后唇8点出针,深达浆肌层,穿一长1~1.5 cm细硅胶管,自宫颈后唇5点进针,宫颈前唇1点出针,穿一长1~1.5 cm细硅胶管,于其右方1.0 cm左右在同法贯穿U形缝合宫颈1次,同根线3重打结于宫颈前方,打结后使宫颈外口容小手指尖,留线3.0 cm,碘伏纱布留置12 h取出,手术时间30 min左右。对照组采取原单U型缝合宫颈,于宫颈内口水平进针,10号丝线大弯针自宫颈后唇左侧进针,从宫颈前唇左侧出针,穿一2 cm橡皮管,再从宫颈前唇右侧进针,自宫颈后唇右侧穿出,穿一2 cm橡皮管,打结,以宫颈管容一指尖为宜[4],手术时间18~25 min。

1.4 术后处理

卧床2周,保持外阴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4 d,若持续血性分泌物或白带增多,行阴道分泌物培养,针对性给予阴道上药,术后给予硫酸舒喘灵2.4 mg,4次/d,并静滴硫酸镁15~20 g/d,逐渐减量,术后1周出院,孕期禁性生活,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缝合水平及术后相关治疗和积极护理有很大关系[5,6]。有产兆时保胎治疗,如有剖宫产指征者可行剖宫产中拆除缝线,计划性阴道分娩者可在妊娠37~38周拆除缝线,如有胎膜早破,规律宫缩,阴道出血,有感染迹象应及时拆线[2]。缝扎有效标准:缝扎后继续妊娠至超过28周,延长孕周自上次流产周数至早产临产/足月拆线的周数;缝扎无效标准:缝扎后继续妊娠未至超过28周。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1例因缝扎时宫口开大3.0 cm,保胎后仍有规律宫缩,拆除缝线,其余41例均成功妊娠至33~37周。拆线后32例经阴道分娩,10例行剖宫产(其中5例为臀位,3例妊娠期高血压病,2例要求剖宫产),母婴正常,成功率97.6%。1例发生缝线脱落,考虑缝合线靠近宫颈边缘有关;1例出现大便后宫颈裂伤,缝合止血;无一例感染。两组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方式,宫颈在解剖上并无真正括约肌结构,但妊娠期宫颈内口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封闭宫腔。宫颈机能不全时,宫颈内口纤维组织及肌纤维断裂,宫颈内口呈病理性扩张和松弛,羊膜囊自宫颈内口突出,诱发宫缩,导致宫颈缩短,宫口开大,B超可为宫颈机能不全极为有效准确方法[7,8,9]。宫颈机能不全治疗方法很多,有妊娠期宫颈内口环扎和非妊娠期宫颈内口环扎术[10]。本文采用妊娠期双U形缝合宫颈内口优点在于操作简单,缝线2次穿透宫颈浆肌层打结牢固,套以硅胶管,受力均匀,防止丝线切入宫颈组织,以免宫颈裂伤;缝线松弛,防止宫颈感染坏死,拆线易寻找;进针靠近穹隆,延长宫颈。与单U缝合相比,防止未缝合宫颈部分回缩,缝线相应下滑。双U缝合方法更适合于宫颈机能不全,尤其宫颈较宽,宫颈质地软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孕14~18周,手术以预防为主,若已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0 cm以上成功率低。宫颈环扎重在预防,宫颈环扎周数越早,宫颈长度越长,宫颈开大越小预防性治疗效果越佳[11],但对于宫颈宽、短、软的患者可采用双“U”缝合,提高孕周及胎儿成活率。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时应用宫缩抑制剂,预防感染,加强妇女保健,防止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大钳刮、引产、宫颈手术。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适合于基层医院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双U形缝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产效果,为早产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手段。方法:选取42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用双U形缝合宫颈,观察其后延长宫颈长度及延长孕日数,并与传统的单U形缝合方法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双U形缝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母婴正常,成功率97.6%,延长至孕周33~37周,优于传统方法治疗组的有效率78.3%,和延长至24~37周,且操作方便,副作用少。结论:双U形缝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防治早产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较长时期保胎及宫颈较宽,宫颈质地软患者。

U形波纹管复合载荷与模态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波纹管,模态分析,固有频率

0 引言

介绍一种U形金属波纹管式弹性体,波纹管整体的轴向刚度对设备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波纹管式弹性单元体是一种两端封闭的薄壁壳体,采用有限元的数值模型研究波纹管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固有频率特性,以方便在设计时掌握其弹性特性及动态特性。

1 波纹管几何结构与材料特性

以一种不锈钢1Cr18Ni9Ti波纹管为例( 图1) ,对其进行刚度分析。其材料基本参数见表1; 弹性模量E = 1. 95×105MPa; μ = 0. 29。

mm

2 波纹管有限元前处理

由于波纹管在实际工程中一般用作连接部件,U型波纹管两端与刚性部件连接,常见工况有三种主要连接方式: 1) 两端均自由; 2) 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 3) 两端均固定。对于大多数波纹管而言,其实际工况是一端固定,另一端放松轴向自由度,主要受轴向压缩、拉伸和扭转三种载荷。本文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来模拟波纹管的工作状态。

为了缩短计算时间,在导入ANSYS之前时进行适当的数模简化,在三维软件中去除不必要细小结构,现采用SHELL63壳单元[1]来对波纹管进行网格自由划分。划分结果如图2所示。全部单元数为27 769,结点数为14 742。

3 波纹管两种载荷变形计算

可以看出,波纹管在轴向载荷的作用下,没有发生弯曲变形,仅发生轴向压缩,波纹管的前端变形最大,固定端位移最小,最大变形约为2. 34 mm,如图3所示。实际安装中更常见的工况是: 两个被连接部件间出现了一定量错位,以0. 5 mm的径向错开位移,同时结合轴向载荷形成复合载荷,这时波纹管将发现弯曲变形,如图4所示。

观察图5,波纹管在复合载荷的作用下,波纹管的几处波谷的应力较大,且波谷处的应力值大于波峰处的应力值。波纹管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波纹管的前端面直段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43 MPa。

4 波纹管的模态分析

在模态分析过程中,没有激振力的作用,可得到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在求解结构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忽略结构阻尼较小,对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影响很小。

系统求解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系数行列式为:

式中: 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K]、[M]分别为系统的刚度、质量矩阵。

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的求解问题就是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x} 的问题。由于波纹管是轴对称结构,求解式( 1) 时会出现重根现象,所以有些阶次的频率是很接近的,而且振型也相同,但相位不同。表2中列出了前6阶振动频率和对应主振型。

各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如图6 ~ 图11所示。

在实际设备中,低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对结构的贡献较大,因此,主要考虑前几阶的振型。如在车辆柔性传动轴装置中使用时,其常用转速一般为2 500 ~ 3 000 r/min之间,即频率在50 Hz左右。本例中波纹管的一阶固有频率为371. 3 Hz,对应的临界转速约为3 545 r/min,高出常用转速近18% ,且波纹管的第1、2阶振型也是其自由端的横向振动,对波纹管的安全性影响不大。注意到第10阶振型是轴向拉伸和扭转的叠加,最易导致其断裂从而使波纹管失效,如图11所示。

5 结语

拉筋法加固U形桥台的数值分析 第4篇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步伐,越来越多的结构物进入了维修期。当高速公路进入到丘陵区和微丘区,为满足高速公路平纵面设计要求,造就了一大批位于地势较低的桥梁,从而出现了较多的高桥台。一些U形桥台宽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标准图提供的参考数据,而当时设计的U形桥台通用图的高度在8 m以下,宽度在12 m之内,难以满足实际设计需要。通过对已建桥台的调查表明,高度H≤8 m,宽度B≤12 m的U形桥台运营状况良好,而填土高度大于8 m或宽度大于15 m的桥台其侧墙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破坏U形桥台的整体性。特别是较高较宽的U形桥台普遍存在桥台前墙中部以及前墙与侧墙隅角处开裂的问题。

2 常用加固方法[1]

针对已修建好的桥台如出现开裂现象,一般采取拆除部分砌体,挖出部分台背回填土,做钢筋混凝土拉杆(梁)来对拉侧墙加固。从工程加固效果看,桥台稳定,没有新的裂缝产生,原有的裂缝有不同程度的闭合,达到了加固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必须中断交通,挖出的填料再回填时不宜密实,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陷,而且在侧墙、前墙内开挖出槽口难度很大。如果采用钢拉杆或预应力钢绞线拉筋,是在侧墙的两端,采用水平钻孔的办法,张拉钢筋或预应力钢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影响日常的交通,也不需要开挖桥面,施工成本低,加固效果好。

3 拉筋法加固U形桥台数值分析

3.1 U形桥台的计算特点及方法

计算重力式桥台所考虑的荷载与重力式桥墩计算中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对于桥台尚要考虑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而不需计纵、横向风力,流水压力,冰压力,船只或漂浮物的撞击力等。其次,桥台的强度、偏心距和稳定性的验算也与桥墩基本相同,但只做顺桥方向的验算。当验算基础顶面的台身砌体强度时,如桥台截面的各部分尺寸满足规范有关规定,则应把桥台的侧墙和前墙作为整体来考虑受力,否则,台身应按独立的挡土墙计算。

3.2 建模

3.2.1 桥台本构模型的选取[2]

在本文中,桥台(片石混凝土砌体)单元采用四面体常应变单元,并假定片石混凝土砌体是一种均匀的材料,采用单一的本构关系来表示材料特性。又由于片石混凝土砌体的非线性相对土体比较,显得很不明显。此外,桥台片石混凝土砌体的强度远远地要比四周土体的强度高得多。因此,把桥台看作是线弹性的匀质等效材料是可行的。其本构关系为:{σ}=[D]{ε}。其中,[D]为片石混凝土砌体线弹性本构矩阵。

3.2.2 桥台模型的建立

桥台模型取高30 m,宽30 m,侧墙长16 m。两侧墙采用钢绞线拉筋对拉。根据侧墙高度h,假定侧墙在(1/10~2/3)h范围内的填料和路面上车辆荷载引起的水平土压力全部由拉筋承受,为确定拉筋布置的最佳位置,拉筋位置分别取距桥台顶面3 m,5 m,7 m,9 m,11 m,13 m,15 m,17 m,19 m处。根据计算结果,选用高强预应力钢绞线,每束拉筋设3根,张拉300 kN的预应力,即每根钢绞线张拉100 kN。每排拉筋束数由侧墙长度及正截面抗剪要求确定。桥台模型见图1(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考虑到墙体采用片石结构,为改善其受力,在桥台两侧浇筑钢筋混凝土垫梁)。

3.3 计算结果分析

3.3.1 加固前后,桥台最大主应力值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当桥台两侧墙对拉拉筋后,隅角处主应力值明显减小,且其最大主应力值的位置略有下降。加固前,隅角处最大主拉应力值为1.85 MPa,侧墙翼尾墙踵处最大主拉应力为1.42 MPa;加固后,桥台前、侧墙隅角处与侧墙翼尾墙踵处的最大主拉应力值均呈下降趋势。同时,由表1可见,随着拉筋的增多,隅角处的应力值呈下降趋势。

3.3.2 加固前后,桥台变形情况

由表2可见,加固后侧墙翼尾顶端(即桥台最大位移处)的位移值比加固前的值明显降低了。值得注意的是,桥台前墙的变化规律并非如此。加固前,以拉筋位置在距侧墙顶3 m处为例,桥台的最大位移值从0.377 cm降到0.327 cm,减幅为13%。前墙的最大位移值(前墙中部)为0.221 cm,加固后,前墙的最大位移值为0.385 cm,比加固前竟增大了74.2%,该值甚至超过了侧墙尾端顶部的最大变形值。造成桥台前墙如此变化的原因是当桥台两侧墙对拉预应力钢绞线拉筋时,远离拉筋的前墙,特别是前墙中部,由于受到两侧墙的牵制以及自身刚度的影响,最终导致前墙呈凸状。这一点值得今后加固或设计中重视。

3.4拉筋位置的选择

对于每个桥台模型,拉筋位置均从距侧墙顶3 m或2 m开始布置,以每2 m的速度竖直向下增加拉筋排数,直至桥台1/3 H处。限于篇幅,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表明:1)当最低拉筋位置从距侧墙顶3 m处(2/3 H)开始逐渐降低后,各个桥台隅角处最大主拉应力基本上呈线性递减,侧墙尾端墙踵处应力减幅也较大。2)侧墙尾部顶端位移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模型中将拉筋的最低位置布置在桥台1/3 H处。因此,拉筋布置的最佳位置应结合桥台尺寸,桥台所处地质条件等,在2/3 H~1/3 H范围内选取。鉴于目前高宽桥台较多,建议可将拉筋布置在桥台的1/2 H处左右。

4结语

1)当桥台较宽或较高时,桥台前、侧墙隅角处受力最为不利,主要是受到前墙、侧墙土压力影响,在隅角处形成了一个合力,容易出现开裂。2)拉筋法加固已开裂桥台不受桥台高度的限制:施工时无需开挖台内填料,不影响正常交通,加固时间短,效果好因此,拉筋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加固方法。3)拉筋布置的最佳位置应结合桥台尺寸,桥台所处地质条件等,在2/3 H~1/3 H范围内选取。鉴于目前高宽桥台较多,建议可将拉筋布置在桥台的1/2 H处左右。

参考文献

[1]刘景生,汪为奇.U形桥台病害分析及对策[J].华东公路,2000(2):40-42.

[2]孟凡中.弹塑性有限变形理论和有限元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JTJ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4]JTJ 022-1985,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