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精选11篇)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47.3~75.3 (54.5±2.3) 岁;病程0.5~12.6 (5.44±1.42) 年;BMI指数范围27.9~35.3 (31.5±2.3) ;观察组50例, 其中男23例, 女27例;年龄47.4~74.2 (53.1±3.4) 岁;病程0.73~11.2 (5.83±2.33) 年;BMI指数26.8~34.7 (30.4±3.7)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的降血糖、降血脂及控制血压等治疗, 服用阿托伐他汀, 剂量10~20mg/次, 1次/d, 90d/疗程;口服阿卡波糖, 剂量50~200mg/次, 3次/d, 90d/疗程;含服格列美脲, 剂量1.0~6.0mg/次, 1次/d, 90d/疗程;口服拉西地平, 剂量5~10mg/次, 1次/d;口服厄贝沙坦, 剂量75~150mg/次, 1次/d;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服用中医益气养阴汤、健脾化痰汤, 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药方: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熟地、百合、阿胶、陈皮、半夏、砂仁、薏苡仁、五味子、龙骨、牡蛎、甘草, 随症加减, 每日1剂, 30d为1疗程。

1.3 评析效果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 (OGTT时2h血糖) 的改善情况及糖尿病心脏病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PG、Hb A1c、OGTT时2h血糖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 A1c、OGTT时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的FPG、Hb A1c、OGTT时2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心脏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动过速、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猝死的症状积分显著下降 (P<0.05)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心脏病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对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5

3 讨论

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 改善患者的预后[2]。FPG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检测指标, 可准确判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由于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而Hb A1c的表达水平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性。OGTT时2h血糖水平可反应机体血糖的波动性及对高血糖的代偿能力。Hb A1c及OGTT时2h血糖与生理水平对比, 可作为判定糖尿病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糖尿病可提高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 导致糖尿病心脏病的主要症状为心动过速、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及猝死。

辛伐他汀具有HMG ̄Co A还原酶抑制活性, 可降低血脂水平、稳定血管内壁粘附斑块、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氧化自由基、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提高心肌的代偿能力。拉西地平脂溶性较高, 对血管内壁内滑肌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降压药理作用靶向性强, 可显著促进一氧化氮等具有扩张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厄贝沙坦是长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可舒张血管平滑肌, 改善血流动力学, 抑制心血管细胞代偿性增生及延缓血管内壁硬化进程。格列美脲作为强效的抗糖尿病药, 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及摄取;而阿卡波糖强效抑制小肠粘膜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从而达到抑制多糖分解成葡萄糖, 显著减小机体对外源性葡萄糖的摄取。而益气养阴汤、健脾化痰汤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可起到健脾补气的效果;熟地、百合、阿胶可起到滋阴补肾的效果;陈皮、半夏、砂仁、薏苡仁可起到健脾化湿的效果;五味子、龙骨、牡蛎可起到补心血、重镇安神的效果[3]。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FPG、Hb A1c、OGTT时2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动过速、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猝死的症状积分显著下降;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联合西医标准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具有协同的治疗效果,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疗效确切, 预后良好, 具有临床可行性。

摘要:选取80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西医的降血糖、降血脂及控制血压等治疗, 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服用中医益气养阴汤、健脾化痰汤, 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 A1c、OGTT时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的FPG、Hb A1c、OGTT时2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动过速、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猝死的症状积分显著下降 (P<0.05)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心脏病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中医辨证治疗联合西医标准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具有协同的疗效,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疗效确切, 预后良好, 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中西医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雪梅, 谭正怀, 王莉, 等.绞股蓝与黄芩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的协同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4) :295-300.

[2]符显昭, 喻嵘, 成细华, 等.基于抗心律失常思路, 构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1 (12) :1516-1517.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2篇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关键词】:长江流域 水污染 统一管理 水资源保护意识 建议

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

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21个城市被调查的790 km江段中,己形成约560 km的污染带。

固体废弃物是指没有使用价值和用途被人们抛弃的物品,主要是由工业制造、建筑、烹调、文娱、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活动使用的各种材料之后被抛弃的固体残余物,包括:过期的报纸、玻璃瓶、金属罐、纸杯、塑料瓶、废弃车辆、橡胶、矿渣、动物皮毛、飘尘、污泥与食品剩余物等。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大原因。1992年,仅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就达462万t,堆存量达2170万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其中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极易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质。重庆以卜沿江城镇淹没线以卜工业和生活垃圾堆存近2 000万t,也没有一座达到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另有淹没线以卜城镇中大量的坟墓、厕所和医院污物堆存以及原来的各类矿场及矿渣等,所有这些有害物质将被大量浸出并扩散到水体中。

经分析,造成长江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如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万科四季花城”、“高尔夫城市花园”、“恋湖家园”、“奥林匹克花园”等数十个楼盘,开发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新增居民近10万人。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这些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金银湖,造成湖水水体严重污染,目前金银湖水质已从开发前IV类降为劣V类水质,湖水发黑、发臭,失去了景观功能和养殖功能。又如中心城区的墨水湖、龙阳湖、南湖、汤逊湖等周边楼盘开发项目,同样由于污水收集管网未形成系统,不能有效收集居民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湖,使这些湖泊的水质分别由原来的Ⅲ类降为Ⅳ类,再由Ⅳ类降为V类或劣V类。据武汉市水务局2006年的统计,我市中心城区(不含东西湖区、江夏区、蔡甸区和黄陂区)62个湖泊水质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呈富营养状况水质的湖泊占60%以上,表现出中度和重度富营养,总磷、总氮及COD严重超标,湖

雨、污不能分流,污水处理难度大。湖泊治理和湖泊水体保护、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点源”(是指水体自身的污染来源,如腐败的动植物沉积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是指地表的污水及雨水)及“内源”的综合治理。“点源”是一个个排污口,治理办法是截污,而截污的前提是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畅通和广覆盖。但目前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并不完善,没有达到广覆盖。老城区管网改造滞后,存在雨水、污水合流的情况,雨污分流只在部分新建城区和已改造的老城区得以实施,从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和截污的难度以及污水处理的不完全。“面源”的治理要依靠城市综合管理措施。但实际情况是:在全市范围内,从市民到政府官员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理念,缺乏阻断浮尘、制止乱倒垃圾等有效措施,通过土壤——草皮——沟渠净化地面雨水的从源头控制水污染的机制尚未完

此外武汉市世行贷款污水治理项目(一期)工程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武汉市污水处理能力由6.4%提高到21.6%,105万市民告别污水。著名东湖风景区水果湖泵站经一年多建设也投入运行,茶港和水果湖等主要排污口的晴天污水和初期雨水已不再排入东湖。目前,东湖截污工程已实现20个排污口的截流,可截住入湖污水的70%,每日可截流污水约20万吨。特别是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传染性很强。8月初,武汉市环保、卫生等部门对该市71家区级以上医院医疗病人大小便、清洗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液、手术及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排放情况调查发现,这些医院日排放医疗废水2.3万多吨。一些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也存在废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或擅自停运的现象。对此武汉市政府要求该市所有医院在今年12月底前建成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彻底实现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理。

但这只是排废后的未端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才是保持水质的源头措施。据介绍,由于丘岗、河网密布,降雨丰沛,近年来,开发建设活动频繁,武汉市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5%,每年有300多万吨表土流失。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浓度、含沙量等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水利、农业、林业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旱涝灾害,淤积了湖泊、河道、水库,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区域生态环境。

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8月9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和武汉市水务局联合编制的武汉市第一部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武汉市水土保持规划》,从源头治理水土流失,规划分为近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经过20年整治,投资8.19亿,水土流失程度全部控制在微度侵蚀以下,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近年来,武汉港水域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主要是船舶流动造成的污染,经粗略估算,通过武汉港的船舶将2/3的垃圾和3/4以上的油污排入长江,每年总量在1万吨以上。

据悉,武汉将今年年内开始建设我国首个内河船舶防污工程。一期工程将投资300余万元,工程包括在青山监督站建立一个实验室,在阳逻、二桥、大桥等6个监督站的巡逻艇上配置便携式红外摄录和检测设备,对油污采样分析,提高监测、治理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重大科技“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示范区选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地区,历史上,汉阳湖泊纵横交错,但近年来水系分割、功能萎缩、污染严重。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水环境改善重大科技项目,对享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盛誉的汉阳,对整个武汉市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未端而且从源头治理水环境,尽管项目包括3部分:以月湖、莲花湖为重点的景观水体工程,以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南太子湖为重点的水质恢复工程,以生态技术为重点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但一经实施,将提高武汉市治理水体污染的能力。

四、关于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

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江水量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往往不重视珍惜、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污废水任意排放,使得长江流域水环境口趋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制约了经济发展,也 影响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人类正处于新世纪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全民的事业,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资源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2、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则 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流域 监督管理主要有以卜几个方面。

2.1、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应在己有的水质站网基础上,尽快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按照流域水功能区划,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II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监测站网采样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传输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水监测站网,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水质情况和水污染的防治成效,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源污染防治服务。

2.2、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

既要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一切从长江取水的企业和单位坚决执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2.3、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

在合理规划入河排污II的同时,要按照冰法》、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新设或扩大设置的入河排污II的监督管理力度,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应依法处理。

2.4、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

糖尿病眼病防治策略(二) 第3篇

1.血糖升高的程度

研究数据显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6.5毫摩尔/升以下,对眼底血管有很大的保护作用,而一个血糖经常在高位波动的患者,其眼底血管经受的危险就非常大。

2.糖尿病类型及病程

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约25%出现视网膜病变,而病程15年以上的患者,约80%出现视网膜病变。

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24%~40%出现视网膜病变,而病程19年的患者,约53%~84%出现视网膜病变。

3.肾功能

由于肾脏血管和眼底血管有着相似的直径及发病因素,因此当糖尿病后期肾功能出现障碍时眼底血管往往已病入膏肓。所以,控制好糖尿病肾病的源头,对眼睛极有帮助。

4.血压和血脂

血压和血脂的良好控制对DR控制有很好的助力作用,尤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

5.遗传因素

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遗传倾向,因此对家庭成员中有糖尿病的患者,尤其应提早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眼病的筛查,以降低风险。

一旦发现有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医疗也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治疗技术:

激光光凝术

根据国际标准分级所述,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阶段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简称PRP),及时的PRP 治疗可以延缓90%患者DR的发展,预防视力进一步下降,但不能恢复已损视力,因此治疗时机性非常关键。

玻璃体切割术

对治疗玻璃体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作用显著,但往往选用此治疗时眼底的病变已相当严重,手术效果与眼球损伤程度极其相关。

药物治疗

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黄斑水肿、眼底新生血管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视力。

从眼底专科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发现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眼病尚有许多认识误区,比如,对糖尿病眼病缺乏认识或有认识但不定期筛查,表现为拖延,或盲目逃避,或对激光、手术等治疗的不正确认识而丧失重要治疗时机。若要有效保存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视功能,应早日走出无知和认识误区。

糖尿病饮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日常饮食还需要在您的糖尿病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饮食的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饮食。

合理控制热能 这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总热能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热能供给应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确定,这是需要专业人员计算出来的,可到内分泌科医生处进行个性化计算。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每日定时、定量进食,早、中、晚三餐饮食应同时摄入主食、荤菜、素菜,早餐的量不要超过中、晚餐的量。尽可能少食多餐,防止一次进食量过多,加重胰腺负担,或一次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不随意加量,终身控制饮食 对于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土豆、山芋、芋艿、茨菰、粉丝等,原则上不食用,如需食用,应减去部分主食量;如需添加梨、苹果等水果,应减少主食的供给量。

限制动物脂肪,适当选择植物油 多用豆油、花生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少用猪油、黄油等动物油做菜;限制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每天少于300毫克;少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食物(猪肉、牛肉、羊肉等)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核桃仁、花生、葵花籽等,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有意增加其在膳食中的比例。

多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牛奶和豆类含钙丰富,最好每天喝250毫升鲜奶或200毫升淡豆浆或吃相当于40克干黄豆量的豆制品;牛奶最好和燕麦或荞麦混合食用;豆类最好和肉类混合食用;最好每天吃一餐鱼,最少隔日吃一餐鱼。

多吃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吃水果 多吃洋葱、大蒜、香菇、木耳、大豆及其制品,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超重者来说,更应多选用带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西红柿、茄子和带酸味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桔子、山楂等。血糖高的情况下不能吃水果,待空腹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时才能吃,水果分2~3次吃,每次食用在两餐饭 之间(即饭前或饭后2小时或睡前) 。

少盐忌烟酒 每天摄入约2~4克食盐;含钠味精也应适量限用;最好忌烟酒,饭后可饮些淡茶消食,提倡饭后散步,每天散步半小时,一周最少5天。

身边常备巧克力或糖 身边要随时备着糖块、巧克力、饼干之类的食物,一旦出现冒虚汗、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等低糖反应时,可迅速补充血糖。低血糖可能致命,其危害远大于高血糖,因而这条极为关键!

总之,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若饮食控制不好,不管用什么药物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血糖。当然,每一个人的血糖控制目标都不一样,以上仅供参考,一切遵医嘱!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4篇

1 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特点

1.1 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管壁顺应性降低

由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脂蛋白脂酶的作用受损,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的清除率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又促进肝脏合成VLDL, 因此,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状态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 和糖耐量受损 (IGT) 患者, 易呈现三酰甘油 (TG)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增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降低。长期高血糖, 使蛋白质糖基化及氧化过程加剧, 糖基化的LDL载脂蛋白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识别能力下降, 使LDL容易被自由基攻击而发生氧化;糖基化的HDL对胆固醇的转运能力降低。因此, 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发生和发展, AGE还能够与胶原及其他结构蛋白产生交联反应, 使动脉管壁顺应性降低[2]。

1.2高糖引发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易损的原因

1999年, Ross[3]明确指出, 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纯的动脉壁脂质沉积的疾病, 而是进展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炎症反应是导致“易损斑块”形成的原因, 在AS的初始启动、病变进展以及斑块破裂引发阻塞的整个过程中, 炎症反应始终起着主要的作用。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细胞内正常糖代谢途径受损, 多元醇途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 途径、蛋白激酶C (PKC) 途径和己糖胺途径等四条旁路代谢过度激活, 在细胞内产生过量活性氧簇 (ROS) , 引发组织细胞发生氧化应激, 产生炎症反应[4]。糖尿病及IFG和IGT都处于长期高血糖、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状态, 属于“易损患者”群体。

1.3 慢性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相互作用, 加剧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糖尿病和CHD的发病机制具有共同基础, 即共同的土壤学说:慢性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在高血糖状态下, 糖氧化产物、糖基化产物、脂质氧化产物均增加, 这些产物一方面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加速泡沫细胞形成;另一方面导致组织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形成炎症反应[2]。氧化应激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导致内皮损伤的共同机制[5]。因此, 糖尿病合并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更有乘积效应, 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进而形成不稳定性粥样斑块[2,5], 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4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易造成心脏损害

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一般呈多支、严重、复杂的粥样硬化病变, 易造成冠状动脉多支狭窄阻塞, 导致心肌广泛缺血, 而且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存危险因素多, 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因此与非糖尿病相比, 即使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似或更轻, 也更容易导致心力衰竭[6]。

2 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思路

2.1 积极治疗诱发糖尿病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IFG、IGT) 在冠心病或高危患者中广泛存在并且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7],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及其相伴的多种危险因素, 如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降低、高TG血症、肥胖、高血压等, 而这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易损血液”和导致“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于糖尿病期, 而且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已存在。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是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和达标[8]。因此, 必须对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而有效的干预治疗, 按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9]的治疗目标要求, 血压<130/80 mmHg (1mmHg=0.133kPa) , 体重指数<24kg/m2, 血脂控制目标制定为:①LDL-C, 未合并CHD<2.6mmol/L, 合并CHD<2.07 mmol/L;②TC<1.7 mmol/L;③HDL-C, 男性>1.0mmol/L, 女性>1.3 mmol/L。血糖控制目标制定为:①空腹血糖3.9mmol/L~7.2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②HbA1c<7.0%,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应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 并且HbA1c<6%。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症状一旦出现, 各种不良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因此, 强化糖尿病治疗的全面性, 强化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在内的降糖、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是“上医治未病”的良策。

2.2 努力挖掘中医, 寻求多途径干预

糖尿病冠心病属于消渴并胸痹范畴, 消渴和胸痹在病机上存在以消渴病机为基础的发展规律, 阴虚燥热内炽, 炼液成痰, 消渴迁延日久, 阴损及阳, 血凝为瘀, 瘀血、痰湿易交阻心脉而发为胸痹。《素问·痹病篇》载有“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 嗌干善噫”, 第一次论述了心脉痹阻是胸痹的发病机制。东汉张仲景则首先提出了“瘀血”、“痰饮”病名, 其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明确指出胸痹之病机为“阳微阴弦”, 即胸阳不振, 阴邪阻滞。该篇中,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明确指出, 治疗胸痹以通阳散结、豁痰利气为治则。张仲景在该篇中, 根据邪正盛衰共制定了九首治疗胸痹的方剂, 以辛温通阳, 豁痰宽胸, 开痹散结为治疗大法, 开胸痹心痛辨证论治先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补充,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王清任, 他在前人气血学说基础上创活血逐瘀法, 在《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和“痹证有瘀血说”等章节对气血相关理论有独到的见解, 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 开活血逐瘀法治疗胸痹之先河。认真研究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 可从中发现一些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 在古代中医学中业已存在, 只是未被后人发掘或重视的理论与方法, 为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3 创新清瘀解毒疗法, 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动脉局部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是CHD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 而炎症反应在AS发生、发展及造成斑块不稳定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炎性反应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与热毒的本性特点相似。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的认识, 提示清热解毒药物可能通过抗炎起到潜在的稳定斑块作用。其实古代医家对毒邪致病就有相关的论述,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夫毒者, 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致病”学说, 即六淫邪气所触为外因, 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 饮食劳倦、房事、跌扑金刃以及虫兽所伤为不内不外因, 此三因, 或直接侵袭, 或通过内生邪气而为害, 既可单独致病, 又可相兼为病, 无论何邪于机体, 都会引起正邪交争, 邪气蕴结, 日久便从化而成毒。《金匮要略·心典》记载:“毒, 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由此可见, 邪气偏盛, 猛烈或蕴结日久, 可化为毒。在辨证论治方面, 清代名医陈士铎《医学全书·辨证玉函·心痛》以清热解毒疗法, 创“泻火神丹”, 使用大剂量栀子和贯众治疗心痛取得成效;现代学者还有采用四妙勇安汤[10]、黄连解毒汤[11]在实验和临床上成功地抑制炎症反应, 稳定斑块,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因此, 因瘀化毒、因毒致变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病因病机[12]。在“瘀毒致病”理论指导下,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如检测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以筛选冠心病高危患者, 并对CHD“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则理论方面进行创新性探讨, 以早期识别CHD稳定期“瘀毒内蕴”的高危患者, 在辨证治疗基础上, 及早给予活血解毒干预, 可望起到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防止CHD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

3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冠心病的前景

防治儿童糖尿病 第5篇

当小箐的妈妈拿到女儿的检查结果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竟然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女儿小箐今年刚10岁,出生时才3千克,爷爷奶奶把她当掌上明珠,天天跟在孙女后面填鸭式地喂食。小箐边玩边吃,每餐不知不觉可吃完一大碗饭,老人家还惟恐孙女饿着了,每天除了正餐外,餐间、睡前还追着孙女喂牛奶、鸡蛋或苹果等。逐渐孙女长得胖乎乎的,活泼可爱,全家人引以为荣,逢人就夸奖小箐能吃、身体好。到上小学时,她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妞,动不动就气喘嘘嘘,每次体育考试都不及格。老师曾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可是爷爷奶奶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表现,没关系,长大自然会瘦的。果然近2个月来,小箐没少吃,却忽然变苗条了,体重由原来的45千克减轻到现在的35千克,人虽苗条了,却整天无精打采,频繁喝水和小便,视力变模糊,以前从不尿床的,现在尿床了。小箐妈妈急了,赶紧带女儿上医院,检查发现小箐尿糖阳性、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也高,医生说小箐得了糖尿病!

其实像小箐这种情况在肥胖儿童中已越来越常见,糖尿病这个以前在成人中很常见的“富贵病”,现在正越来越多地侵犯儿童,尤其是肥胖儿童。

糖尿病“青睐”肥胖儿童

胰腺中有许多胰岛B细胞,它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使血糖变为糖原储存在肝脏中,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组织分解和糖异生,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则可引起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改变,称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类。1型又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所致。2型又称之为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该类型患儿胰岛素水平不低,但有功能障碍,常伴胰岛素相对缺乏,亦称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尤其2型糖尿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肥胖是不容忽视的诱发因素。

在过去,儿童糖尿病以1型多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户外运动的`减少,肥胖儿童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患儿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为肥胖易伴发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继而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高达25%以上伴有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儿童85%以上肥胖或超重,

资料

儿童和成人,糖尿病症状有不同

只要提到糖尿病,大部分的家长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马上列出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但在小儿患者中,这些症状常由于不太明显而被家长忽视。例如1型糖尿病,幼小儿童多食症状常不明显,多饮、多尿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脱水、烦渴,或者原本早已不尿床了,现在突然又尿床的症状。在年长儿中,消瘦、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往往比较突出。患儿易患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较大女孩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由于儿童糖尿病中“三多一少”症状常被家人忽视,以至于90%以上1型糖尿病患儿就诊时已发生严重酮症酸中毒或昏迷,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腹痛,常被误诊为肺炎、呼吸衰竭、外科急腹症或脑炎等。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糖尿病;防治干预;社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70-01

糖尿病是现代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根治的方法仍不存在,只能用药物和其它健康方面的管理来控制或预防该疾病。而对于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来讲,除了实行传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还要针对该社区的特征进一步的完善防治干预工作。包括:社区人民的工作类别、地理特征和风俗文化等特征。最后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点,一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二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多种问题,这是一件事物快速发生变化时所会带来的普遍现象。自然而然,在经济与医疗同步发展的时期,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工作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医疗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而对于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纠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这方面包括:相关专业能力的不足和思想意识的问题。如:对于糖尿病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而直接对社区群众的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而思想意识的偏差,则直接影响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容易出现对社区群众的健康不关心、敷衍等态度。同时很多工作人员会轻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价值,认为医院才是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地方。这两方面的不足都直接影响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实际效果。

(二)可持续发展问题

部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这种现象,在工作初期,相关工作进展和效果都比较突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较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或是工作态度都渐渐的在改变。如:对社区群众的健康关注度逐渐变低,定期的健康指导、与健康相关的调查工作等频率越来越低,并且过程上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实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时,没有制定或严格遵守可持续性的发展计划,从而令一项工作变得虎头蛇尾。另一方面则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相关硬件的维护问题。随着世界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理论知识与硬件设备的更新也同样快速,很多社区的硬件就因为技术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令其硬件设备变得形同虚设。同时很多社区并不具备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能力。而如果上级又无法达到及时派人维修,从而出现拖延现象,也就放大了设备的损坏概率。

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而全面的防治干预模式

在传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效果,首先要保证的是全面而系统的工作方式。全面,包括了社区内群众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的详细信息,系统则是准确的医疗、健康相关的常识以及专业知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多种多样的与健康、糖尿病相关的问题和知识。但在这些庞大的信息资源中,存在着没有实质科学依据的知识。包括一些在国内流传已久的“偏方”等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因为中国存在地区复杂、民族文化多样的情况,所以有的地区自古会留下一些养生、保健或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但这些方法究竟适不适合所有人,又存在哪些弊端、隐患等问题,却没有经过科学的印证。那么,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权威而全面的防治干预平台,则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有效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针对这方面,在社区内选取了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干预。首先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调查和收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方式。如:技术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和运输等职业。而对于退休下岗等患者,则先详细了解其生活模式和环境,从而采取不同的防治干预措施。包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改变,从细节上控制糖尿病的恶化。而利用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可为患者定期推送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生活常识,以进一步加深患者自身的防治干预意识和能力。

通过这种防治干预模式,首先50名患者对糖尿病和相关防治干预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41名患者较积极的配合防治干预工作,22名患者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他患者因工作和其他原因则需要长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

(二)可持续的长久发展计划

可持续的长久发展规划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有效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也不是某种过渡的工作,而是与社区居民为伴,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保证可持续性的长久发展是其最终的目标。因此首先就要制定出发展规划,而规划的具体内容应结合不同地区、社区或城镇的特点,包括: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人口居住密度和分布情况、当地人生活的特点等。而这些方面都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调研,把以往所掌握的资源信息结合实际的调查,实现充分而准确的发展计划。同时也不能因短暂的成绩而放松工作力度,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健康管理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需要的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硬件、人才和管理方式,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存在的糖尿病相关隐患和风险的防治干预也会发生改变,并且社区居民工作内容的不同,需要的防治干预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

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培养。现代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的人才,需要的是较全面的综合素质。除了关于糖尿病防治干预的专业能力,还有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资源分析能力,自我提升意识以及思想品质的严格要求。以此全面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个人利益而影响其实际效益的情况。因此相应的监管制度可以说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高效化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也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作出应对策略,这也使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更加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查滨;周志壮;李兵.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2]汤红玫.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6期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7篇

1 糖尿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1 糖尿病冠心病导致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以冠心病就诊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的比例惊人, 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表现常呈非特异性, 有部分以心律失常表现为首发且缺乏典型心绞痛表现。糖尿病冠心病以多支和弥漫性病变多见[4], 多支病变可造成心肌多部位缺血, 并通过缩短和延长不同部位心室的不应期而增加其离散度, 造成QT间期离散度 (QTd) 延长, 形成多个功能性折返环[5]。另外, 糖尿病冠心病可导致供应窦房结相关动脉硬化造成窦房结缺血, 也容易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产生各种心律失常[1]。因此, 糖尿病冠心病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1.2 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心律失常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表现, 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紊乱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 导致糖尿病心肌病。表现为心肌细胞内有较多糖蛋白积聚, 心肌微血管内有脂质沉积,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血管周围局灶性心肌纤维化, 糖基化蛋白及脂质在心肌间质沉聚。心肌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细胞减少, 可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不同步除极、缓慢传导及QT间期延长, QTd增大, 易形成折返诱发心律失常[6]。

1.3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 (DCAN)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危害严重。由于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 而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是从心脏附近脊髓发出, 因而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长得多, 对缺血、缺氧较交感神经纤维敏感, 故DCAN中迷走神经受损较早、较重, 这样迷走神经对抗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 产生快速型心律失常, 同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增加了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的易损性, 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增加[5]。

1.4 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合并心血管事件时, 由于应激造成的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加, DKA发生率会增加;大量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 或心衰造成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良导致低氧血症时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酸中毒及由此引发的电解质紊乱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时, 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SS) 都处于激活状态, 儿茶酚胺可通过提高自率性、引起触发活动, 容易产生心律失常[1]。

2 糖尿病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

2.1 心电图的监测

QTd是心电图 (ECG) 不同导联间QT时限的差异, 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和电不稳定性程度, 与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 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有重要价值[7]。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包括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等并发症均容易导致QTd延长[2]。因此, 临床工作中, 要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 包括心率变异性分析 (反映自主神经功能敏感的指标) 和QTd的监测, 便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期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2.2 全面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20世纪90年代, 国外提出“冰山学说”[8], 认为如果冠心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相对独立的疾病是海面上一座座冰山的话, 胰岛素抵抗就是海面下它们共同的基础, 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概念[9], 强调代谢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因此, 应该把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控制措施从糖尿病扩展至糖尿病前期阶段, 即空腹血糖受损 (IFG) 和糖耐量受损 (IGT) 阶段。按2012年中国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10]及2010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11], 血糖控制目标制定为:①血糖, 空腹血糖3.9 mmol/L~7.2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②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血脂控制目标制定为: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未合并冠心病<2.6mmol/L, 合并冠心病<2.07 mmol/L;②三酰甘油 (TG) <1.7mmol/L, 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男性>1.0mmol/L, 女性>1.3mmol/L;血压<1 3 0/8 0mmHg;体重指数<2 4kg/m2。强化糖尿病治疗的全面性就能抑制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的损害,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从根本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3 充分挖掘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提高糖尿病心脏病防治水平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使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是通过对心律失常所表现出来的症候“心悸”进行辨证论治。早在秦汉时期, 中医对心悸已初步具有诊治体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心澹澹大动”和《灵枢·本神》讲的“心怵惕”, 从秦汉至明清时期心悸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理论已基本成熟, 概括起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消渴病并心悸的主要病机[12], 《千金要方·心脏脉论》有“因虚致悸”的论述;《普济方·消渴门》载“麦门冬丸治消渴心烦闷、健忘怔忡”、“天麦冬煎治消渴, 惊悸不安”、“赤茯苓煎治消渴心神烦乱”。《太平圣惠方·三痛论》指出消渴之病机乃是肾虚心热, 列方78首, 治疗消渴出现的心病症状, 如人参散治疗“消渴, 饮水过多, 心腹胀满”, 土瓜根丸治“消渴烦热不解, 心神恍惚”, 天雄散治“消肾, 小便滑数, 心神烦躁”等, 其中, 天雄散的方证论述初次体现消渴并发心肾同病的辨证论治, 是后世医家治疗糖尿病心肾同治的雏形。

3.2 痰饮

东汉时期, 张仲景详述了痰饮为患导致心悸的理论, 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水停心下, 甚者则悸”, 《伤寒论》 (第127条) “太阳病, 小便利者, 以饮水多, 必心下悸”, 并由此确立了以温化痰饮为主的治疗心悸的原则;如《伤寒论》 (第82条) “太阳病……心下悸, 头眩, 身瞤动……真武汤主之”。其后, 历代医家不断完善了痰饮致心悸的发病机制, 扩充其治则治法及方药,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指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丹溪手镜·悸》“凡治悸者, 必先治饮, 以水停心下……茯苓甘草汤治之”;《血证论·怔忡》“心中有痰者, 痰入心中, 阻其心气, 是以跳动不安”;《医宗金鉴·痰饮咳嗽病脉证》“水停心下, 甚者病悸, 已明其治矣, 微饮短气, 是水停阻碍呼吸而短也, 用苓桂术甘汤以通其阳”。

3.3 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 易发心悸怔忡。严用和在《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提出“夫怔忡者, 此心血不足也”。《伤寒论》 (第102条) “伤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烦者, 小建中汤主之”, (第77条)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证治汇补·惊悸怔忡》曰:“人之所主者心, 心之所养者血, 心血一虚……舍空则郁而生痰, 痰居心位, 以惊悸之所以肇端也”;《景岳全书·惊悸怔忡》载大营煎治真阴精血亏损, 惊悸怔忡等证;《千金方》载归脾汤治心脾两虚, 怔忡, 短气自汗。

3.4 心脉瘀阻

心脉瘀阻常是消渴病性心病并心悸的致病原因, 是由于瘀血阻滞, 心脉不畅, 心失所养所致病[12]。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中指出:“心慌心跳, 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 用此方 (血府逐瘀汤) 百中”。可见活血化瘀法治疗心悸的作用所在。

4 前景与展望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病例共50例 , 均为在我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II型社区糖尿病病人,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4±3.6) 岁,病程为7个月~ 30年。对全部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确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多6.5%, 空腹血糖指标超过126 mg/dl(7.0 mmol/L), 随机血糖指标超过200 mg/dl(11.1 mmol/L), 经过患者口服葡萄糖进行耐量试验显示2 h血糖指标大于11.1 mmol/L。根据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 , 对照组25例 , 两组患者在病症表现、身高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相应的健康教育 , 药物治疗 :采用国药准字H10910053的格列奇特片进行服用 , 每片80 mg,一天服用2次 , 每次服用1片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 , 一天最大药量为3片即240 mg。并给予胰岛素治疗 , 采用国药准字J20070046的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 ,3 m L:300IU, 在患者用餐前30 min通过皮下注射治疗 , 以0.5~1.0 IU/(kg·t) 用药标准 ,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一次或两次注射。在进行药物之后适当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从而督促患者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研究组患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综合性的饮食治疗 , 在治疗前对患者做详细的健康知识宣教 , 使患者充分全面的了解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有效的预防手段及注意事项 ,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然后给予患者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进行治疗 , 并同时配合饮食治疗。治疗方法 : 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以及体质指数等来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

1根据患者身高 , 体重 , 年龄 , 劳动强度并结合病情和营养状况确定每天供给的能量。每天能量最低不能低于1000 kcal。2在合理控制能量的基础上给予复合糖类膳食 , 糖占总能量的60%, 多选低GI食品 , 如玉米、裸燕麦、荞麦等。3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 脂肪占总能量的20% ~ 30%, 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 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胆固醇摄入赢少于300 mg/d。4糖尿病患者糖原异生作用增强 ,蛋白质消耗增加 , 长呈负担平衡 , 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根据上述原则进餐定时 , 定量。少食多餐 , 防止低血糖的发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每7d到该中心检查血糖 ( 空腹及三餐后 ), 测体重 ,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数据情况 , 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治疗方案。

1.3 指标观察

监测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体重变化、餐后2 h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1.4 统计方法

研究获得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 显示格式为 (±s), 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 ,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况较优 , 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并且患者体重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 这表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多饮多食情况 , 能有效控制体重变化。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类型 , 临床重要特征是高血糖[3]。其是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而造成血糖水平发生失衡 ,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4]。该次针对25例社区糖尿病病人实行药物治疗配合个性化的饮食疗法 ,有效的降低了病人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相对与单纯通过药物治疗 , 获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这表明 , 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法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 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 , 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结合饮食疗法进行治疗 , 能帮助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 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获得治疗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糖尿病防治过程中采用饮食疗法防治的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分析的2型社区糖尿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25例,实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饮食疗法进行防治,对照组25例,采用药物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疗法配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用餐后2 h血糖水平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身体乏力、多食、多尿以及肥胖症状等均有较大缓解。结论 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饮食疗法进行防治治疗,能帮助有限改善患者病情,从而帮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廊坊矿区糖尿病防治情况分析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华北石油廊坊矿区居民为单位的30岁以上人群中所筛查出的224例糖尿病患者、223例IG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 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为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DM患者中,男性147例,女性77例;平均年龄30~7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4例,高中、中专53例,初中52例,小学25例,文盲10例。调查时间为2000年10月~2005年12月。

1.2 方法

1.2.1 一般干预

2000年首次调查出的IGT患者采用健康教育、饮食加运动干预治疗,跟踪监测5年后进行复查对比,观察干预疗效。起止时间为2000年10月~2005年12月。

1.2.2 DM健康教育

成立DM协会,建立DM防治中心及三级预防网,采取集体授课形式,每4周1次,每次上课60 min,讨论30 min;每2个月组织交流糖尿病防治知识1次,对接受教育者进行个别指导,解答问题,对有阅读能力者,发给《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与治疗》一书。

1.2.3 监测指标

接受教育者每月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C)各1次,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体重、腰围、臀围。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SPSS 9.0版软件分析处理有关资料,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分析。

2 结果

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均有改善,于2001年4月后,患者的TG、TC、BMI、腰围也明显下降(表1),健康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教育前(P<0.001),餐后血糖值亦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P<0.001)。患者的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为75%,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25%(P<0.001)。健康教育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低于教育前(P<0.001),HbAlc控制良好率为52.3%,明显高于健康前的18.8%(P<0.001)。BMI、腰围、血脂均有明显下降,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相比P<0.01。同时,笔者也发现在相同教育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FPG、PBG、HbAIc的下降尤其明显,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血糖波动大,血糖、血脂控制欠佳。

干预治疗IGT患者223例,其中,171例患者血糖转为正常,占64.28%,显示干预治疗效果。发展DM医患协会会员368人,门诊、住院分别增加6倍和3倍,5年来治疗达标率由25%提高到75%。DM健康教育:举行讲座60余次,受教育人3 000人,对224例患者作DM知识教育及问答调查,使DM知晓率由4.6%提高到81.0%,并建立三级预治网30个。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并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而高质量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5,6]。通过建立DM防治机构,改善了DM治疗条件,重视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普及DM的知识,使DM的知晓率、就诊率、控制率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减少了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DM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通过DM调查与三级预防相结合,不仅摸清了DM患病率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发现了各种危险因素。对查出的IGT患者实行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干预治疗,有64.28%的患者血糖值转为正常,说明这一干预方法值得提倡。

调查中发现不论文化水平高低,只要参加糖尿病的健康防治教育,其FBG、PBG、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改善糖代谢紊乱。接受教育的患者血脂紊乱也有所改善,TG、TC的水平,腰围、BMI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Sone等[7]研究基本一致,并优于范丽凤等[8]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历经5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开展DM社区综合防治和三级预防工作,以社区为单位,以基层医院为主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强化管理,可使DM患者治疗达标率明显提高,使上升的DM及IGT患病率有所控制,证明这一预防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廊坊矿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并对危险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健康教育,探索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减少医疗开支。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24例及糖耐量减低患者223例,建立DM防治中心,建立三级预防网,采用量化饮食、运动治疗、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心里疏导,对患者一对一地指导。结果:参加糖尿病健康防治教育、指导的患者,其FBG、PBG、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育后可以改善糖代谢紊乱。接受教育的患者血脂紊乱也有所改善,TG、TC的水平、BMI、腰围均有明显下降,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相比P<0.01。结论:经过5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开展DM社区综合防治和三级预防工作,可使DM患者治疗达标率明显提高,使上升的DM和IGT患病率得到控制,证明这一预防工作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安玉.糖尿病的流行形势及其防治的有关问题[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6):257-259.

[2]谭荻文,李力,黄康民,等.106260例广州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变化趋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169-171.

[3]贾研娜,赵冬,王薇,等.对北京市部分社区医生糖尿病诊疗知识培训前后水平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5):299-303.

[4]鞠昌萍,孙子林,金辉,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的构建及初期运用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0):615-620.

[5]金世鑫.我们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1):61-62.

[6]赖爱连.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38-139.

[7]Sone H,Kawai K,Takagi H,et al.Outcome of one-year of specialist care of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urvey(JDDM2)[J].Intern Med,2006,45:589-597.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 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00例, 女100例, 年龄31岁~78岁, 病程0.5年~30年。

1.2 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 (1) 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 (2) 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有何症状? (3) 目前血糖能否控制正常? (4) 能否定期监测血糖? (>1个月视为不能) , 餐前还是餐后? (5) 能否定期监测体重、腰围、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等相关检查? (>3个月视为不能) 。 (6) 是否体重超标? (按正常理想公式计算超过20%为肥胖) 。 (7) 能否控制饮食?怎么控制的?是否知道饮食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8) 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 (9) 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患者? (主要为1, 2级亲属) 。10能否合理用药?回答能者需继续回答以下问题:1) 长期坚持医嘱用药;2) 间断用药;3) 用药期间随便换药或加量、减量用药;4) 相信“广告药、偏方”; (本答卷认为1) 为能, 其他视为不能) 。1 1目前应用哪些药物?12目前是否合并有并发症?1 3目前能否接受到关于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何种方式?回答能者需继续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糖尿病?分为几型?2)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3) 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有哪些?4) 糖尿病有哪些急慢性并发症?5)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1) 项回答正确, (2) (3) (4) (5) 回答出2项视为能, 否则视为不能) 。1 4获取糖尿病健康知识方式:1) 电视讲座;2) 报刊杂志;3) 医生。

2 结果

经调查显示: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80%的患者就诊时已有明显症状, 其中40%的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40%的患者有消瘦、口干、手足麻木感、皮肤瘙痒、伤口不愈合、视力下降、疲劳等其中2个症状或1个症状;4%的患者因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而被诊断, 16%的患者为体检时查出。目前血糖能控制正常者占调查总人数的10% (且均为餐前) , 95%的患者不能定期监测血糖, 能定期监测者也仅仅只监测餐前。100%的患者不能定期监测体重、腰围、血脂、肝肾功能、尿常规、眼底等相关指标, 其中78%的患者体重超标, 以女性为主。93%的患者不能控制饮食, 也不知道饮食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85%的患者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吸烟、饮酒、高脂高糖饮食、活动少、熬夜等。93%的患者不能合理用药, 用药以双胍类、磺脲类为主, 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4%。77%的患者合并有慢性并发症。90%的患者不能接受到关于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能者多为医生面对面的讲解方式获得。调查者当中血糖能达标、定期监测血糖及合理用药者均以初中以上文化、经济比较富裕者为多。

3 讨论

3.1 有关资料表明:

30年来,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向顺应世界的流行趋向, 同样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流行高峰正在向农村转移[2]。因此, 在今后基层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工作中, 如何积极探索有效的、适合目前农村状况的防治策略, 最大限度地把农村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控制在可控阶段, 成为当前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2 本文调查结果提示:

目前农村2型糖尿病的防治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其知晓率及控制率极其低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健康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基层医生自身有关2型糖尿病的知识知之较少, 根本无法向患者宣讲相关知识;患者自认为“能吃能喝”就没什么大病, 不重视医生的宣教。 (2) 合理膳食得不到正确实施。绝大多数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以后仅能从基层医生处获得“不要吃糖、不要吃含糖的水果”等笼统的一点知识, 至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每天如何分类搭配进食根本无法谈起。加之饮食结构的变化, 肥胖者越来越多。 (3) 适当运动得不到科学指导。随着农村作业机械化的发展, 以前农民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逐渐被静坐、各种夜生活所替代, 主动运动成为“人为”的负担。 (4) 药物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基层医院药物品种的限制;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配伍不合理;患者认识不到终身服药的重要性;患者随意停药、换药、间断用药等诸多因素, 均使得药物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5) 血糖监测得不到全面开展。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匮乏使基层医生及患者均认识不到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 要使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水平在农村逐年提高, 笔者认为应做到 (1) 基层医生应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进修学习、专业培训、参加上级医院的学术讲座等多渠道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有关2型糖尿病知识。对前来就诊的患者或高危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同时通过出黑板报、定期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上要通俗易懂, 态度上要和蔼真诚, 努力取得患者的认可, 从而提高其依从性。 (2) 在开展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时, 一定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五驾马车”, 针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强调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及解决好患者就诊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如抑郁、烦躁、绝望等, 注意与患者家庭成员做好沟通, 要求其与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全程治疗过程。 (3) 提倡医院-社区联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并实现数据共享[3]。基层医院可尝试与县级以上医院糖尿病专科成立友好互动机制, 资源共享。具体方案为基层医院可借助乡村两级国家公共卫生中慢性病个人档案的建立, 组织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成立“糖友协会”, 定期请上级医疗专家为其集体讲座, 同时就特殊病例进行个别指导, 将有并发症的患者送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血糖控制满意后再交回基层医院管理。总之, 基层农村2型糖尿病防治现状要想得到提高, 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曼言, 陆广华, 陈明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6-17.

[2]刘赫, 刘国良.中国糖尿病的流行高峰正在向农村转移[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 6 (5) :12-17.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分析 第11篇

1 资料与 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该院近五年确诊的发生感染的糖尿病患者30例, 其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范围在19~70岁, 平均年龄为44.5岁。

1.2 糖尿病 感 染 的 诊断 方法

上述30例糖尿病感染的诊断均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1], 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 感染部位 的临床分 布

上述30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其感染部位主要如下, 呼吸系统感染最多, 该类患者有12例、占40%, 胃肠系统感染次之, 这类患者有8例、占26.7%, 尿路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7例、占23.3%, 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10%。

2.2 糖尿病 感 染有关 因 素

通过对上述30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其感染的有关因素主要与患者的住院天数 (住院天数<2周19例, 糖尿病感染例数3例, 感染概率15.8%;住院天数≥2周11例, 糖尿病感染例数7例, 感染概率63.6%) 、病程长短 (糖尿病病程<3年1例, 糖尿病感染2例, 感染概率11.1%;糖尿病病程≥3年12例糖尿病感染4例, 感染概率33.3%) 、有并发症 (8例, 感染3例占37.5% ) 、无并发症 (22例 , 感染5例占22.7% )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使用12例 , 感染4例占33.3%;未使用18例 , 感染2例占11.1%) 、空腹血糖值 (<9的11例 , 感染3例占27.3%;≥9.7的19例, 感染2例, 占10.5%) 及糖化血红蛋白 (<6.9的20例, 感染例, 占10%;≥6.9的10例, 感染5例, 占50%) 有关。

3 糖尿病感染防治措施

糖尿病可以诱发多种感染, 导致糖代谢出现紊乱, 该病较难治愈, 并且预后效果较差, 给患者带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因此采用防治措施是必要的。第一, 应该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的消极自卑心理, 树立其积极正确的治疗态度, 加强和医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 努力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第二, 提高医院的环境质量, 注意门诊和病房的卫生, 经常保持室内的清洁和空气的质量, 坚持每天对环境消毒, 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机率。第三, 应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抵抗力, 缩短其住院时间, 合理正确适量使用抗生素, 降低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第四, 鼓励病患参与户外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魄, 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应适当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 以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4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高发病, 其中, 医院感染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研究显示[3], 引起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 , 其中住院天数、住院病程、患者有无并发症、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是导致感染的因素。若患者出现病程过长或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或空腹血糖值增高等现象, 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 这样往往容易引起感染。若患者在此期间大用滥用抗菌药物、任意延长治疗时间, 最终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 也将诱发加重感染。

该文实验结果显示, 上述30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其感染部位主要如下, 呼吸系统感染最多, 该类患者有12例、占40%, 胃肠系统感染次之, 这类患者有8例、占26.7%, 尿路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7例、占23.3%, 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10%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显著。通过对上述30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其感染的有关因素主要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综上所述, 由于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和死亡率在目前来说比较高, 因此, 在诊疗过程中,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糖尿病感染引发的危害, 从而缩短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初蕾.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5) :3624-3626.

[2]魏瑞霞.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0) :140-141.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