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精选6篇)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 第1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课后练习试题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一、我会拼,我会写。

kǔsèshuguǒqǐdí

1.人们从把甜梨枝嫁接到的山梨上能结出()得到()

jiānchíbúxièchūlèibácuì

2.只要在某个领域里(),不一定会成为一个()

qǐmǎ

的人,()也有所成绩。

二、选出读音和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组。

1.模(mó)样移置嫁接

2.结(jiē)实操场蝴蝶

3.探索(shuǒ)人类茄子

三、理解系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可以把这颗小树移植到花台里去。

移植:

2.生活中很多事都能给我们启迪。

启迪:

3.他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出类拔萃:

4.人们经过不懈的努力,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不懈: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 第2篇

摘 要目的:探讨双肺肺移植术后围病情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4例肺移植术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肺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重点。结果:帮助患者度过监护期,协助医师正确的监护处理,使患者能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严格液体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护性隔离等措施是肺移植术后护理的关键。开展肺移植至今已有40 多年, 1963 年美国Hardy率先开展人类第一例单肺移植[1]。由于肺移植涉及到社会、伦理、经济、文化、心理、医疗等众多问题,随着肺移植手术数量的迅速增加,肺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日显重要。肺移植是现代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至今已成功进行了多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肺移植手术,经过精心疗经过及重症监护的背景资料,尤其是社会环境及患者对移植的感受,在患者术前和术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关键词肺移植;观察;护理

1 术前准备

1.1评估

对于肺移植患者,术后总体情况复杂,而术前无并发症的患者移植效果较好。肺移植受者的术前评价对手术的成败到至关重要。除胸外科医师对患者做出评价外,移植护理组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状况、并发症、诊后与患者及时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消除心里障碍与顾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掌握肺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术前、术后护理计划等。

1.2心理护理

接受肺移植患者因长期忍受疾病的痛苦,在突然得知肺移植能解决自己疾病和痛苦燃起的喜悦、希望与医院医护人员告诉自己将面对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而产生的矛盾心情、顾虑、与恐惧交织的心理。同时每名患者因家庭背景、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的差异,会出现焦虑、自暴自弃等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善于和患者相处,了解他们的精神、心理状况,对服务项目、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及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术后早期有关问题进行解释,使患者具备足够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

1.3术前指导

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平卧位睡觉,以保证术后患者的适应。告戒患者禁烟禁酒,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行深呼吸锻炼,顺位排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喷雾治疗,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同时在严密监测下加强体力锻炼,酌情给予全身支持治疗。

1.4术前检查

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关血型鉴定与抽学检查,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检查,排除心理障碍。注意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如口唇是否有疱疹,会阴皮肤是否异样,帮助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移植组医师,因为在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时,一些术前容易忽视的小疾病会加快发展,避免因小失大。

2 术后护理

2.1循环系统的监护

肺移植术后护理内容基本与心胸手术相同。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肺动脉压和肺毛嵌压。移植术后由于淋巴管阻断,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易发生肺水肿。术后应严格控制出入量,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下,适当多输胶体液而少输晶体液,控制各路输液滴速,酌情给予利尿剂。

2.2呼吸系统的监测

为防止气道吻合处产生损伤,宜在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的基础上采用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的.通气方法。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带管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原则上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感染机会。移植肺由于失去神经支配,咳嗽反向消失,纤毛运动减弱,手术后因为伤口疼痛,患者常因害怕疼痛而减少或不能有效咳嗽,造成痰不能咳出,或形成肺不张,所以术后行纤支镜检查对于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但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3体位与镇痛

术后去枕平卧6 h ,全麻清醒后取斜坡卧位(30~45°),可将胃内容物误吸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肺通气、肺复张及胸腔引流。由于手术创伤大,引流管刺激肋间神经引起疼痛,患者不能深呼吸进行咳嗽,易引起肺不张,因此术后协助患者舒适体位,适当应用止痛剂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排痰。

2.4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严密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鉴别,早诊断,早用药。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 %~81% ,常发生于术后3 个月内。大多数肺移植患者在3 个月内要经历1~3 次明显的排斥反应。首次通常在术后5~8d ,个别可提早至术后48h 。术毕即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属超急性排斥,病死率颇高[2]。发生排斥反应时,在X线变化之前24~72 h 就有胸部紧缩感、压迫感、烦躁乏力等症状出现,气短、咳痰增加,并常有一过性体温升高。肺移植6 个月后出现的排斥反应称慢性排斥,是肺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进行性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而胸部X线清晰。因此,出院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出现何种症状和体征时需考虑是排斥和感染,教会患者测量体温、体质量、肺活量并每天记录,告诉患者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2.5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护理

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在应用泼尼松龙+ 环孢素A + 硫唑嘌呤三联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G,ATG 及KOT3。[3]这些药物有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护士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准时服药,及时发现副作用。环孢素A 的治疗剂量的有效范围很小,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肾毒性和引起糖尿病,故服药期间严密监测环孢素A 的血药浓度,定时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及时处理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

2.6术后感染的护理

感染是肺移植后受体发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手术本身对移植肺造成损害,移植肺去神经导致咳嗽反向及下呼吸道清除机制减弱,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这些因素均增加了肺的易感性。防止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关键在于预防。因此,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消毒隔离,术后监护期内实行严密隔离,限制入室人数,入室人员应戴口罩、帽子、换专用鞋、穿隔离衣;加强生活护理,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毛囊炎,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防止肺部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的发生;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重、摄胸片,做血常规、尿常规及各种细菌培养检查,从而可以及早了解病情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用药指导。

3 康复指导

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应在护士的指导、陪同下,多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改善肺功能。当心率超过静息时30次/ min ;呼吸次数>30 次/ min ;血氧饱和度< 90 %应暂时中止运动。同时向患者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减少焦虑,增强自信。在与患者建立深厚感情的同时,教会患者自己术后按时正确服药,让患者知道出现那些身体疾病问题应及时来医院检查并寻求帮助。

4 小结

肺移植为许多终末期肺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移植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学科的配合。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和控制感染;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执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Blumenstock DA. T he first transplantation of the lung in a human revisited[J ] . Ann Thorac Surg ,1993 ,56

[2] 胡春晓、朱艳红、陈静瑜,等,机械通气在肺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197 - 201.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 第3篇

关键词:肺移植,骨髓移植,闭塞性支气管炎,心理护理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BO) 是骨髓移植 (BMT) 术后晚期常见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之一, 影响病人长期生存。有40%~60%的骨髓移植病人术后会出现肺部并发症, 其中65%为非感染性, 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等因素有关[1]。BO预后差, 3年病死率达为65%,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月我院为2例骨髓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男性病人行双肺移植术, 术后均恢复良好, 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例病人均为青年男性, 分别为骨髓移植术后9年和6年,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经当地医院反复治疗, 经长期家庭氧疗, 增加抗排异药、激素冲击、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效果不佳。遂入我院行肺移植。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骨髓移植。入院时意识清, 呼吸急促, 动则胸闷、气喘, 四肢无水肿, 身体消瘦。术前常规完善肺移植评估各项检查, 积极抗感染、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病人分别在住院3个月和1个月后接受双肺移植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 术毕经重症监护室 (ICU) 监护,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1.2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2例病人肺功能恢复良好,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住院期间情绪稳定, 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移植术后改变。病人能遵医嘱服药, 并做好自我管理, 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2 围术期护理常规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完善肺移植评估, 包括全身营养状况的评估,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感染性疾病的评估, 心理状况的评估, 经济、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 (2) 监护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适当活动的方式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使病人掌握和熟悉深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水泡训练、咳嗽咳痰训练。 (3) 加强营养支持, 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2]。 (4) 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 合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 并观察疗效和副反应。 (5) 加强手术前一般准备。 (6) 加强体能训练, 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提高现有的健康水平, 防止长期卧床引起体力活动能力的进一步减退及其他制动综合征。

2.2 术后护理

(1) 做好消毒隔离, 病人自身防护。 (2)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24h出入量。 (3) 加强呼吸系统的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缺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定时评估呼吸音。 (4) 雾化吸入, 注意气道湿化、解痉,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5) 配合医生做好支气管镜检查, 并及时观察病人反应。 (5) 营养支持治疗, 同时监测血糖;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6) 并发症防治:2例病人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防治排异反应, 即他克莫司 (FK506) 、麦考霉酚酸酯、泼尼松。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加强床边消毒隔离措施及无菌操作, 观察体温变化及痰液色与质量, 加强人工气管的管理, 重视雾化吸入及痰液引流, 定期痰培养及调整抗生素, 以及加强口腔护理。2例病人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恢复顺利, 均康复出院。

3 围术期教育和心理支持

肺移植术是一项复杂、难度大的脏器移植手术, 手术存在着很多的危险因素。加之病人缺乏肺移植相关的医学知识, 担心预后、费用或排斥反应等问题[3]。并且病人均经历较长病程, 确定要进行移植治疗之后又需面临长期等待供体的时间。一般肺移植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期望、恐惧、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4]。而BMT术后BO的病人和其家庭更是比一般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等的病人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3.1 术前教育和心理支持

2例病人和家属虽能理解等待供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仍然充满期待, 也伴随着失望和无奈。在术前需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密切观察病人心理反应,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1) 通过介绍国内外肺移植手术现状, 本院的肺移植团队的情况和经验、技术实力, 增强病人和家属的信心。 (2) 鼓励移植病人和家属之间沟通交流, 相互鼓励, 分散病人对自身病痛的过分关注和焦虑。 (3) 借助图文资料深入向病人和家属介绍肺移植围术期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 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移植手术前后的相关知识, 使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4) 2例病人均为外地病人, 医护人员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 缓解家属因病人久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他们能积极面对困境, 并给予病人鼓励。同时医护人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们解决异地生活带来的困难和不便, 使病人和家属能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2 术后心理支持

在经历了骨髓移植之后, 病人及家属了解移植术后抗排异及个人防护, 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在享受手术成功带来喜悦的同时, 病人和家属仍然面对术后疼痛引起的紧张和焦虑, 对预后的担心, 术后用药的经济负担。由于病人长期处于病人角色, 术后逐渐恢复病人的社会角色功能, 也是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努力。 (1)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减轻病人因手术伤口和术后活动所引发的疼痛, 增加病人舒适感, 使其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2) 护理人员细心、耐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用药、生活、饮食、自我监测、肺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病人和家属肺移植术后的护理知识的同时使病人能够更好的自我管理, 病人和家属全程参与病人的术后康复。 (3) 我科通过QQ和微信平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 解除他们的疑虑和困惑。 (4) 通过协助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鼓励肺功能锻炼, 用表扬和激励的方式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5) 尽早鼓励病人自我照顾, 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病友沟通, 做出出院后的生活计划, 利于他们术后更好地回归社会。

4 小结

骨髓移植后并发BO, 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病人骨髓移植术后营养状况差, 术后恢复过程漫长。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对手术前后增强病人信心、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护理、提高病人肺移植术后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移植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东, 张波.骨髓移植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 2007, 27 (2) :109-113.

[2]蹇英, 孙维敏, 朱雪芬.4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1 (42) :31.

[3]陈丽花, 林细吟, 肖东, 等.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11) :1770.

器官插管病人管道的护理 第4篇

【关键词】 气管插管;固定;湿化;吸痰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9-01

1 气管插管的固定

对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而言,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哀愤怒害怕敌对等情绪反应。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气管插管的固定。

1.1 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可以较好的预防气管插管脱出。保证气管插管的固定在位,需要定时检查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比较实用的固定方法是在胶布固定的基础上另加系带一条,长度依据病人头颅大小,经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后打结,松紧以可容纳一指左右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可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可以较好的预防器官脱出。

1.2 做好气管插管的观察与记录 气管插管的深度,气囊的充气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通气及喉头水肿与溃疡的发生,所以严密观察并做好气管插管的记录至关重要。气管插管的观察记录包括:气管插管外露长度,气囊充气量,充放气时间,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更换时间,插管日期,插管型号和插管途径。每班护士均应按此准确记录并在交班时严格查对,如有出入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1.3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失当及巡视不到位,是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掌握技巧,加强巡视。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翻身,搬运等操作时,要保持病人头颈部与气管插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吸痰时,要一只手妥善固定,另一只手持吸痰操作。清醒病人操作前要告知病人取得同意与配合,操作中动作轻柔不可过猛;做口腔护理时,注意检查经口插管病人气管插管位置与固定是否妥当;对于非清醒病人或不配合病人注意巡视,适当时候采取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4 加强心理护理于相关知识的培训 气管插管的病人有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与心理护理,能稳定病人情绪;讲解气管插管的意义及导管脱出的危害,同时告知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可以避免自行拔管的发生。

1.5 非计划性拔管高危时段与高危人群 有报道23:00-2:00,6:00-8:00是病人拔管的高危时段,高龄,意识障碍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人群。谵妄是引起病人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夜间高于白天,与谵妄状态昼轻夜重,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病人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有关。

2 气管插管的湿化方法

做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管理,是保障气道通畅,改善病人通气与换气预防感染的前提条件。

2.1 蒸汽加温湿化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利用呼吸机上的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使用时湿化器贮水罐内加无菌蒸馏水,湿化器温度调控在32-35摄氏度。

2.2 间断气道内滴注法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法。用注射器抽取3-5ml湿化液,沿气管插管管壁滴入气道内,1-2h滴入一次,吸痰前后也可适量滴入,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从而起到或者提高稀释痰液,湿化气道作用。

2.3 持续气道内滴注法 输液管持续滴注与泵注持续滴注。利用精密输液器剪去针头,头皮针软管部分插入气管插管内15-18cm,以0.2-0.4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

3 气管插管湿化液的选择

3.1 生理盐水湿化液 目前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体最普遍的是生理盐水,有报道主张用0.45%盐水,其属低渗溶液,水份蒸发以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渗透压负荷生理需要,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大大减少了气道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

3.2 盐酸氨溴索湿化液 是一种溶解黏液的祛痰药,能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促进病人呼吸道黏液正常分泌,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阻形成。

4 经气管插管吸痰

吸痰是机械通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手段。通过正确有效的吸痰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4.1 吸痰时机的选择 以往临床常用定时吸痰来制定护理措施,而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反复脱机吸痰易导致氧分压下降,如外源性和医源性感染,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等。根据病人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可减少病人吸痰次数,从而减少对病人的机械刺激,使通气病人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

4.2 吸痰方式的选择 ①开放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可以使气道内压力改变,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引起肺容积下降,吸痰管的机械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气道痉挛,所以,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易出现吸痰后低氧血症。②密闭式吸痰:指使用呼吸机不需脱机的吸痰操作方法,通过使用密闭式吸痰使整个操作在密闭环境下完成。密闭式吸痰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明显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试题 第5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

95例受体中,男性81例,女性14例,年龄19~68岁[平均(438±102)岁]。肝移植术前诊断:进展期肝癌并肝硬化2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18例,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例,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各3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包虫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各2例,肝淀粉样变性、多囊肝、Caroli病、肝移植后环孢素毒性肝损害、转移性肝癌各1例。

1.2手术方式

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12例,背驮式肝移植78例,活体部分肝移植5例。5例活体肝移植外的90例移植中,71例肝移植物的切取采用标准法,19例采用快速切取法[1]。标准法及活体肝移植获取的移植物热缺血时间为0 min,快速切取时肝移植物热缺血时间为5~19 min。供肝冷灌注、保存使用4℃平衡液、UW液。肝移植物冷保存时间3.0~18.5 h,平均(7.8±3.5)h。

肝移植物植入时胆道的重建方式:移植物胆管与受体胆总管对端吻合91例,其中55例放置Fr 12 T管或Fr 8橡胶尿管外引流胆道,其长臂经受体的胆总管戳孔引出,36例未放置胆道外引流管管。4例应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未放置胆道外引流管。胆道的吻合重建均在直视下应用5-0或6-0 Vicryl、Monocryl或PDS缝线单层缝合完成,对端吻合的两胆管内径≥4mm时,采取连续缝合方式,内径<4 mm时采取间断缝合方式。移植后应用环孢素A或FK506+霉酚酸酯+甲泼尼松三联抗免疫治疗。根据术后患者进食及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在术后5~7 d夹闭胆道外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拔除胆道外引流管。

1.3胆系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7例受体术后发生胆系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例术后7、10 d时,出现腹胀、腹部隐痛等腹膜炎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噬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T管造影提示吻合口处胆漏,超声扫描见右膈下、肝下间隙积液,再次剖腹探察,见吻合口左前方有0.3?、0.5 cm破口,予修补,腹腔引流,治愈。1例术后1个月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ERCP提示胆管吻合口狭窄,内镜下支架内支撑治疗,迄今已2年,无胆道梗阻表现。2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出现腹胀、腹痛等胆汁性腹膜炎表现,1例保守治愈,1例腹腔镜下缝合窦道、腹腔引流治愈。1例术后5个月寒战、发热,血清胆红素水平、碱性磷酸酶及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CT扫描提示胆管消融、胆泥形成,患者因胆管炎死亡。1例术后10 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CT提示肝内胆管坏死,并有胆汁性腹膜炎表现,再次手术见吻合口处胆漏,行胆道外引流,3 d后死于肝衰竭。

1.4胆系并发症护理

1.4.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肝移植后早期发生的腹胀、轻微腹痛可能是胆漏的首发症状,因肝移植后镇痛、免疫抑制等处理措施的联和应用,有胆漏并发症的受体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所以要认真观察患者腹痛性质及腹部体征、腹腔引流物性状。如患者诉腹胀、腹痛,腹腔引流液中有胆汁性液混合或切口处有胆汁性液溢出时,应高度警惕胆管吻合口处胆漏。肝移植后1~3个月出现黄疸、发热、腹痛时,应考虑胆系并发症可能。单纯吻合口狭窄致胆管扩张未合并胆道感染时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而仅表现为黄疸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而合并胆道感染时则通常伴有发热、腹痛。继发于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胆管坏死患者,在有上述胆系疾患临床征象同时,常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随着肝脏合成功能的下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及出血倾向。

1.4.2 胆道系统影像检查的`护理 超声、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及核磁共振胆道成像(MRC)是常用的胆道系统疾患检查手段。在实施超声、CT、超声等非侵入性检查前,应作好肠道的清洁,防止肠道积气影响成像。实施PTC及ERC等侵入性检查时,在围检查期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注意观察有无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1.4.3 胆道外引流管的护理 肝移植时,胆道重建后可留置经吻合口的胆道外引流管,常采用T型管或硅胶管。留置胆道外引流管时,应保持胆道外引流管的通畅,观察胆汁的量及性状,有无泥沙或絮状物混合。每天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定时作胆汁细菌培养。胆道外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变换体位时脱出或折叠影响胆汁外引流。治疗胆系并发症时,可能留置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管或经十二指肠留置鼻胆管,应定期冲洗PTCD管及鼻胆管,保持其通畅,同时注意记录外引流物的量及性状。

1.4.4心理护理 接受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手术后期望获得优良的生活质量,对痊愈期望很高。而胆系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思想顾虑多,焦虑不安,表现为沮丧、情绪低落,对移植远期疗效失去信心。护理时宜在精神上给患者以关心、帮助,主动与其谈心、缓解其心理压力,告知患者胆系并发症通过积极外科治疗能获得痊愈,并不影响其远期生存,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接受治疗。

2.讨论

原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手段,移植后5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但胆系并发症已成为可能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胆系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放射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漏等[2]。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外科操作技术因素,二是胆道缺血性损害及免疫相关性损害等非技术性因素。因手术操作技术导致的胆系并发症主要有胆漏和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漏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22%[3],胆管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5%~20%[4],发生部位在吻合口或胆道外引流管引出处,主要与缝合技术不当、供肝胆管断端血液循环不良、肝动脉血栓形成等有关。肝移植物冷保存>11.5 h、多次排斥反应事件等是导致非技术性胆系并发症的主要因素[5]。

毛发移植术后如何护理 第6篇

2、渗血情况:因为求美者具体的身体情况不同,所有可能有部分在接受 玩毛发移植手术后会出现轻度渗血的情况,可以采用消毒纱布轻压一段时间便可。

3、痂皮移植:在接受玩毛发移植24小时偶,求美者需要采用3%双氧水和生理 盐水混合喷洒在小血痂区域,等待1~3周时间便会自行脱落;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