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精选7篇)
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 第1篇
1 母体水化疗法治疗羊水过少
李苗等[3]对58例羊水过少孕妇进行水化疗法治疗,29例每天饮水21,在2h内饮完,连续7d;29例2h内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2L,连续7d,检测羊水AFI值,结果显示,治疗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数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羊水量是胎儿在宫内状况的一个反应,适宜的羊水量可以为胎儿提供保护,使胎儿在一个恒温恒压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避免外界冲击力的冲击,保障胎儿心肺功能及骨骼的正常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黄艳春等应用母体水化疗法治疗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减少60例,日常饮水大于2000ml/d,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平衡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各500ml,1次/d,连续6d,治疗后5d测羊水AFI值,治疗后随着时间延长,羊水量不断增加,认为母体水化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AFI具有明显影响,可以明显增加羊水量,改善子宫胎盘的灌注量,增加胎儿脐血流量,降低难产和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加羊水的方法[4]。
2 羊膜腔灌注术治疗羊水过少
吴琦嫦等[5]应用穿刺脐带血管抽取2ml脐血检测胎儿染色体,然后退针至脐带外缘,缓慢注射液体推开脐带,接输液管持续滴注37℃0.9%生理盐水,滴速10~15ml/min,至羊水最大暗区达3cm,AFI达8cm停止灌注结果患者羊水情况明显改善,7例成功分娩产儿成活,认为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严重羊水过少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超声检查结果,提供明确诊断依据,查明病因,改善妊娠结局。宋文侠等采用穿刺针进入羊膜腔后,抽取2ml羊水观察性状并进行羊水震荡泡沫试验,用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37℃无菌0.9%氯化钠溶液500~1000ml,若羊水震荡泡沫试验为阴性,则注入10mg地塞米松,术后口服硫酸舒喘灵4.8mg,每8小时一次。治疗后羊水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阴道钳助娩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通过羊膜腔灌注液体增加了羊水量,恢复了羊水对胎儿的保护作用,改善了胎儿的宫内环境,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条件[6]。
3 静脉输液配伍药物治疗羊水过少
王秀兰等[7]对60例羊水过少患者注射参麦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注射液20ml,参麦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林格式液1000ml静滴,连续7d。治疗8d后测AFI,55例有效增加羊水量。丹参酮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为组织供血供氧,参麦注射液能够益气生津,补血安胎。徐颖等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5%GS500ml+低分子肝素50mg静滴4~6h,连续7d。治疗后,AFI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小分子肝素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源性氨基多糖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促进先溶活化,降低纤维蛋白原,防止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胎盘血流灌注,改善胎儿宫内环境,且小分子肝素不会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8]。邬华等静脉注射硫酸镁治疗羊水过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5%硫酸镁注射液40ml+5%葡萄糖液500ml,连续7d治疗。治疗后羊水指数明显增加,胎儿脐动脉血流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胎儿窘迫率、窒息率均有所降低。硫酸镁中的镁离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细胞合成前列环素,抑制内皮素合成,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阻止钙离子内流,解除血管痉挛,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改善胎盘血液循环,增加母婴血液交换,提高胎儿肾血流量,提高羊水产量,从而改善妊娠结局[9]。曾倩等用滋阴活血法治疗结合补液治疗晚期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组使用中药方剂,每天一副,同时补液,5%葡萄糖液1500ml维生素C2g,生理盐水500ml,林格氏液500ml,治疗一周后AF1明显增加,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羊水过少的病理过程,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降低剖宫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死亡情况[10]。临床中常用的药物还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增液寿胎汤、参葛安胎汤等。
4 小结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新进展研究 第2篇
1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病因分析
我国中医学关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研究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 早期中医理论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定义为“妊娠胎萎燥”、“胎萎不长”等。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已经有很多学者试图通过中医理论解释妊娠晚期羊水过少。通过对各种理论进行总结, 可以将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病因概括为气血不足、肾阴亏虚以及瘀阻胞脉。诊断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时, 主要表现为妊娠后腹部形状小于正常月份, 即为胎萎不长。
2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治疗理论基础
2.1 气血不足
根据王传等人的研究结论,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主因为瘀阻胞脉、阴血不足, 应该通过滋阴活血的方药进行治疗, 气血为人胎元之本, 孕母妊后, 气血崩溃, 故而需要补充血气, 除此之外, 部分孕母体质虚弱, 先天气血不足, 妊后久调不顺, 致脾胃损伤, 也可能导致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根据《景岳全书·夫人规》中的记载, “气血乃为妊娠晚期胎儿源本, 胎不长者, 唯恐气血衰溃。”另外《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诸病候》也将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病因定为气血不足, “胎元气血滋养, 气亏血损, 胎燥委伏不长。”
2.2 肾阴亏虚
根据毕肖建等人的研究, 可以通过益脾生津丸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 邓秦岚等人通过参神白锁散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沈氏女科辑要》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描述为“孕人精血极限, 聚而养胎, 阴分则精血亏损”, 因此, 应该补气血之虚, 若调养不及, 则积久伤肾, 肾伤阴虚。另外, 孕前房事不节制, 导致肾气损伤, 而胞脉系于肾脏, 肾脏损伤则胞脉失去养护, 致使胞浆不足。
2.3 瘀阻胞浆
多数中医理论支持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前两组病因, 认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主要病因是气血不足以及肾气不足, 因此应该虚则补之。但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另一个病因可能为瘀阻胞浆, 很多患者患病后并未出现虚象, 甚至出现水谷过盛、舌象色紫质黯, 此为瘀象, 而非虚象。根据临床经验, 复方丹参液的治疗效果较好, 因此,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病因也应该包括瘀阻胞浆。孕母妊娠气机不畅, 故而血气行路不利, 致使停滞为瘀, 瘀阻胞浆, 孕母气血不良, 胞浆减少。
3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中医辨证疗法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中医辨证疗法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 如果胎儿畸形或孕母胎盘不良, 孕母不适合接受中医辨证疗法, 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的生产方式。中医辨证治疗方案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判断依据, 根据患者具体病症类型进行治疗,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1 气血虚弱的疗法
气血虚弱类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的主要症候为妊娠中晚期腹形较小, 且宫体异常, 患者面色枯黄或者萎白, 体质衰弱, 易头晕心悸, 且气少言懒, 针对以上患者可以采用补气顺血疗法。本次考察的基本方为《景岳全书·妇人规》中的方用安胎饮, 基本方为:药用人参六钱 (18 g) 、白术六钱 (18 g) 、炙甘草四钱 (12 g) 、当归三钱 (10 g) 、白芍三钱 (10 g) 、熟地两钱钱 (6 g) 、杜仲两钱 (6 g) 、陈皮两钱 (6 g) , 水煎服用, 1剂/d, 分两次温服。
3.2 肾阴亏虚的疗法
肾阴亏虚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形较小, 且胎儿异动, 孕母腰膝酸软, 且头晕目眩, 甚者健忘失眠、盗汗、舌红少苔。针对肾阴亏虚的症状, 可以采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的当归地黄饮。基本方为:药用当归七钱 (21 g) 、熟地六钱 (18 g) 、山茱萸六钱 (18 g) 、山药四钱 (12 g) 、杜仲四钱 (12 g) 、怀牛膝四钱 (12 g) 、甘草两钱 (6 g) , 水煎5 h, 1剂/d, 分三次温服。基本方中的三泄滋肾阴之药为六味地黄丸, 方中当归兼顾补血、活血之用, 杜仲以充阳气, 从而阴阳共补, 根据患者病情亦可用牛鞭引药。
3.3 瘀阻胞浆的疗法
瘀阻胞浆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形较小, 且孕母舌紫黯苔少, 脉象浮细, 应当以活血益气、生液安胎为主。瘀阻胞浆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可以接受丹麦饮进行治疗, 基本方包括药用丹参七钱 (21 g) 、麦门冬七钱 (21 g) 、党参六钱 (18 g) 、黄芪六钱 (18 g) 、生地六钱 (18 g) 、白芍六钱 (18 g) 、山药怀牛膝四钱 (12 g) 、当归两钱 (6 g) 、五味子两钱 (6 g) , 水煎3 h, 1剂/d, 分两次温服。方中以丹参为君药, 提高胞浆通常, 当归亦具备活血补气的功效, 其滋阴补血的药剂包括五味子、生地、党参、麦门冬、白芍等。
不论是西方医学还是中医理论, 都处于不断变化革新之中,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胎儿的存活率以及孕母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中医理论关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理论体系仍然不完善, 本文侧重分析了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各种理论, 并论述了各种理论的合理性, 提出了可行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辨证疗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类似现代医学中的个性化治疗, 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类型施药,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治疗中的作用仍然有待开发, 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中医疗法研究。
摘要:影响胎儿生存率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脐带营养、羊水等, 其中羊水是胎儿存活的基础, 只有适量的羊水才能保证胎儿的健康。羊水过少是比较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 当孕母羊水量低于300 m L时可以称作羊水过少。羊水过少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 一方面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缺氧窒息等, 另一方面对孕母自身具有一定伤害。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医辨证疗法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方案, 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妊娠,羊水过少,中医辨证,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曾倩, 孙敬之, 崔潇华, 赵新然, 宋红庆.滋阴活血法对晚期妊娠羊水过少患者羊水量及胎盘微结构的影响[J].光明中医, 2012, 03:470-471.
[2]谢惠.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南华大学, 2013, 01:78-81.
[3]程占莲, 贾莉.丹参滴注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5, 11:1498-1500.
[4]张奕梅, 方刚.参麦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07:886-888.
[5]王练花.健脾利水法治疗孕32周后脾虚型羊水过多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07:21-28.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新进展 第3篇
1 饮水疗法
饮水疗法增加羊水量的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大量饮水增加了母体胃肠对水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从而增加母体有效血液循环量和降低血浆渗透压, 导致胎盘胎儿面的羊膜灌注量增加和渗透压降低, 促使胎儿肾脏产生尿液相应增加, 最终致羊水量增多。张晓玲报道[6], 选择羊水过少的晚期妊娠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2组, 均服用丹参片, 研究组除日常饮水外, 增加每天2 h内饮水2 L, 对照组则日常饮水。测量研究组饮水前、饮水5 d后和对照组最大羊水池 (AFV) 、羊水指数 (AFI)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研究组饮水后AFV、AFI明显升高, 与饮水前及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张斌等[7]则选择孕妊晚期羊水过少孕妇94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除日常饮食外, 日饮水≥4 000 m L, 对照组行日常饮食, 2组分别于治疗或观察前第1天、第8天测定AFI, 此后治疗组仍坚持饮水疗法, 2组均每2周动态监测AFI 1次, 直至分娩。结果表明:治疗组饮水第8天AFI和分娩前AFI均较饮水前明显增加。田珲等[8]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 提示饮水量增加羊水量随之增加。
2 静脉输液疗法
静脉输液治疗法增加羊水量的机制与饮水疗法相似, 只是补液的途径改为静脉输液, 让液体直接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增加母体有效血液循环量, 导致胎盘胎儿面的羊膜灌注量增加, 胎儿肾脏产生尿液相应增加, 羊水量增多。曹海波报道[9], 静脉补液治疗组 (研究组) 选择入院后无负荷试验 (NST) 有反应型, 补液前后均有超声检查记录98例;随机选取同时期未静脉补液治疗, NST有反应型97例 (对照组) , 结果表明:经过静脉补液治疗后AFI高于治疗前, 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除了单纯静脉输液外, 晚近一些学者在输液的基础上加饮水疗法和不同类型药物进行治疗, 其疗效较单纯输液明显提高。俞燕燕[10]用能量合剂、低分子右旋糖酐、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各500 m L静脉滴注, 并适量饮水1 000 m L, 7 d为1个疗程, 显示该法可增加羊水量, 降低脐血流阻力, 改善妊娠结局。一些研究已经显示, 单独静脉输液及饮水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主张两者联合应用并加入其他药物, 效果显著。古月娟等[11]将80例羊水过少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加Vit C 2 g注射液, 林格液1 000 m L静脉滴注, 1次/d, 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行日常饮食, 此后治疗组仍坚持饮水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7 d后第8天AFI和分娩前AFI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李正芬等[12]将65例孕24周~36周羊水过少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对照组33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治疗, 7 d为1个疗程。显示:治疗组AFI的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年来有研究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羊水过少, 其疗效肯定[13,14,15]。崔宝奎等[14]将45例羊水过少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26例, 对照组19例, 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等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补液的同时加用肝素25 mg/d静滴10 d。治疗后复查AFI, 分娩时观测新生儿体重, 新生儿Apgar评分, 进行2组间比较, 并测量2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行2组间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的AFI较对照组高, 有显著性差异。莫丽芳等[16]则在静脉补液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d皮下注射, 10 d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羊水指数明显高于纯静脉补液的对照组。鞠文博等[4], 观察了丹参注射液治疗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 显示在静脉输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 并辅以饮水疗法, 可以明显提高羊水量。其作用与丹参注射液能改善孕妇的微循环, 增加母体血容量, 使通过绒毛间隙进入胎儿的血容量增加, 胎儿肾血流量增加, 尿量增加, 从而增加羊水量。倪娟等[17]将60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2组, 复方丹参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静滴, 林格液500 m L静滴, 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静滴, 1 d 1次, 用药7 d~10 d为1个疗程。复方丹参治疗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加丹参注射液20 m L静滴, 林格液500 m L静滴, 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静滴, 1 d 1次, 用药7 d~10 d为1个疗程。复方丹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AFI升高, S/D比值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增加羊水量。薛涛[18]将60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2组, 复方丹参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2组孕妇住院均每天给予静脉输液, 平衡液1 000 m L、5%葡萄糖1 000 m L+维生素C 2.0 g, 同时吸氧30 min/次, 2次/d。丹参组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液中, 治疗10 d, 治疗后24 h均采用彩色B超诊断仪检测, 结果显示,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AFI升高, S/D比值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刘辉英等[19]将10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孕妇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输液总量为2 000 m L, 丹参组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 治疗10 d后B超复查, 丹参组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0%, 丹参组治疗后羊水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此外, 晚近有应用参麦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报道。张奕梅等[20]选择孕晚期未孕足月羊水过少孕妇60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加参麦注射液、林格液;对照组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林格液, 治疗前、后以多普勒超声检测AFI、S/D值。治疗后, 2组AFI值均明显提高 (P<0.01) , 而观察组AF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后, 2组S/D值均明显降低 (P<0.01) , 而观察组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羊膜腔穿刺输液疗法
近年来有人应用羊膜腔输液及单纯大量饮水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 获得较好疗效。羊膜腔穿刺输液治的方法是:在B超引导下, 经腹壁行羊膜腔穿刺, 留置导管, 向羊膜腔内灌注37℃复方氯化钠溶液300~500 m L, 滴速2 m L/min, 羊水指数>8 cm停止灌注。李嘉蔚等[21]采用羊膜腔穿刺灌注治疗羊水过少60例为观察组, 未行羊膜腔灌注且孕周相同的羊水过少6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阴道钳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以对照组为高 (P<0.01) , 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新生儿1 min Apgar7分者则以对照组为多 (P<0.01) 。邓玲红等[22]将孕晚期羊水过少118例随机分为2组, 60例 (治疗组) 在B超介入下行羊膜腔内灌注生理盐水300~500 m L, 另一组为对照组 (58例) , 观察胎心监测情况、AFI、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预后, 2组间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组AFI、胎心监测评分增加, 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1) ;阴道分娩率显著提高, 围生儿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P<0.01) 。滕燕伊[23]选择60例临产足月单胎孕妇, 并经B超提示AFI50 mm, 随机分为AI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宫口开大2 cm后以导管插入羊膜腔内, 经导管灌注37℃生理盐水800~1 000 m L加氨苄青霉素3.0 g (皮试阴性者用) , 观察2组分娩结局及母儿病率。结果显示, 治疗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1) , 剖宫产、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低 (P均<0.01) , 但产褥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然而, 由于该方法操作严格, 易感染, 患者痛苦, 可致早产, 患者不易接受, 故其临床应用效果难以评价。
4 中医中药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羊水过少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 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 羊水过少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足而致津液不足, 羊水不能生成。毕显清[24]采用益脾生津颗粒治疗107例羊水过少孕妇, 方剂组成: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川断15 g、阿胶10 g、当归15 g、党参15 g、白术15 g、云苓10 g、甘草6 g、黄精30 g、白芍15 g、龟甲20 g、麦冬15 g。以上中药按比例扩大剂量制成颗粒, 每袋12 g, 密封包装, 服法:12 g/次, 2次/d。治疗3, 5, 7, 10, 14 d分别显效9例、36例、48例、10例、4例。邓清兰[25]报道, 采用参神白锁散治疗50例羊水过少孕妇, 方药:党参25 g、茯神15 g、白术15 g、锁阳25 g、黄芪25 g、桑寄生25 g、川断25 g、杜仲25 g、黄芩20 g、柴胡15 g, 每天1剂, 水煎内服, 7剂为1个疗程。服药后孕妇大便稀烂者去锁阳、黄芩, 服药后无不适感觉者, 继续用上述方剂, 隔天1剂, 7剂为第2疗程;隔2 d服1剂, 7剂为第3疗程。3个疗程后B超复查, 羊水渐增多者继续用上述方药减, 每隔3 d服1剂, 维持到分娩, 如治3个疗程羊水无改善者, 劝其终止妊娠。结果50例羊水过少孕妇中治愈47例, 无效3例, 治愈率达94%。蔡丹青[26]认为, 羊水过少的中医辨证属于津液虚亏、阴虚的范畴, 采用增液汤治疗60例羊水过少孕妇, 增液汤治疗组采用增液汤治疗, 用玄参20 g、麦冬15 g、生地20 g, 加水500 m L, 用武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到200 m L温服, 增液汤每天2副, 早晚各服1副。饮水治疗对照组每日喝温开水总量≥4 L。2组均在治疗前1 d与治疗后第8天分别测AFI, 此后每2周测定AFI 1次直至分娩。结果表明增液汤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饮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韩宁[27]采用增液寿胎汤132例羊水过少孕妇, 方用:沙参30 g、麦门冬15 g、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白芍30 g、川续断30 g、杜仲20 g、菟丝子20 g、枸杞子20 g、金银花20 g、黄芩12 g、苏梗15 g、炙甘草5 g。胎动而腹痛者, 加延胡索、艾叶;兼食少纳、神疲乏力者, 加党参、黄芪、陈皮;兼舌黯淡或舌边尖有瘀点, 酌加川芎、丹参、当归。日1剂, 1剂3煎, 混合后早、晚各服1次。以1周为1个疗程, 持续治疗2~3个疗程。132例患者, 治愈40例, 显效44例, 有效36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90.9%。
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孕期在28~37周、并确认为羊水过少而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30例, 经过B超检查排除了患有胎儿畸形患者, 该组孕妇也没有内科的合并症等症状。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 (27.6±2.7) 岁, 胎次为 (1.3±0.5) 次, 孕周为 (32.5±4.8) 周;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7.5±2.3) 岁, 胎次为 (1.2±0.5) 次, 孕周期为 (33.2±2.5) 周。
1.2 诊断标准
经过超声检查孕妇的羊水最深<2 cm或羊水指数<5 cm, 尤其是后者就可以诊断为羊水过少症状。羊水指数<8 cm为羊水偏少, 也在本次抽样范围中。
1.3 治疗方法
在对治疗组患者治疗以前, 首先要征得孕妇知情并同意后, 采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 (500 m L) 加上低分子肝素 (50 mg) 进行静脉点滴, 在4~6 h内滴完, 1次/d。对照组的患者采用5%的葡萄糖 (500 m L) 进行静脉滴注, 该两组的治疗时间都是7 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经过B超复查患者羊水的指数, 如果患者效果不明显, 可以直接接受下1个治疗疗程, 但是要求连续用药不能超过2个疗程。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 要求隔1 d检测下凝血功能, 在1周后查血小板1次, 如果存出血的现象, 则要停止治疗。两组患者都每日行至少1次胎心电子监护, 保证胎儿在宫内处于安全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中的羊水指数为 (11.2±4.6) ,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5.3±2.7) , 两组羊水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在妊娠结局方面, 治疗组中的新生儿的窒息率为9.2%, 要明显比对照组低, 两组对比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治疗组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患者出院以后, 对新生儿进行半年的随访发现, 所有的新生儿都没有出现发育畸形的现象, 在智力和体能的发育方面都达到了正常的标准。
3 讨论
羊水过少属于孕妇在妊娠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 是胎儿在宫内十分危险的重要信号, 其症状可造成胎儿生长受到限制、胎儿畸形和胎儿窘迫以及羊水胎粪污染等, 能够增加孕妇的手术率和围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尤其是围生儿的死亡率高达到13.3%[4]。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且积极的治疗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性。目前部分羊水过少的发生原因还不是很明确, 在临床上通常被认为和胎儿畸形以及发育不全、胎盘功能不良、母亲因素、羊膜病变等有关因素[5]。在患者妊娠的晚期有羊水过少现象, 可以排除是胎儿畸形和母亲因素[6], 这时候考虑是胎盘的原因, 大部分是胎盘功能低下而造成。因为胎盘能产生大量的肝素酶, 结果破坏内源性肝素, 导致胎儿的胎盘循环减少, 胎儿肾血流量降低, 尿生成减少而形成羊水过少的现象。
针对羊水过少的最佳治疗方法还没有理想的方案, 对于足月前的患者使用反复羊膜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来改善预后, 但是使用羊水补充法会容易引起羊膜腔内的感染, 况且临床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 所以大部分患者不接受此方法。在相关治疗时, 使用肝素来治疗妊娠期时患有高血压和抗磷脂综合征现象时, 意外地发现了合并羊水过少患者的羊水量有十分明显的增加。肝素药物在临床上具有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补体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生物的作用。该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异常现象, 也没有出血的症状。这也和崔宝奎等[7]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而低分子肝素是从普通的肝素中分离出来, 其效果更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并能补充内源性肝素的不足缺陷。
因为在对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时不会通过胎盘, 所以对胎儿没有毒性和致畸性的不良反应, 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地被应用到产科中出现多种的疾病治疗中, 该药能够明显地提高孕妇的羊水指数[8]。该资料研究表明, 治疗组患者和新生儿窒息率为9.2%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羊水指数AF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临床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羊水过少是最具有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在妊娠晚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孕妇, 如果出现有临产先兆的现象, 要立即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在准备手术前12 h开始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 避免孕妇在生产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大出血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与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针对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妊娠期在2837周羊水过少的患者共有13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 针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静脉点滴5%的葡萄糖 (500 mL) 加上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静脉点滴5%的葡萄糖 (500 mL) 进行治疗, 在治疗1个疗程以后再复查孕妇的羊水指数, 并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羊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剖宫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患者出院随访6个月后, 新生儿的体能与智力全部属于正常, 孕母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的现象。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来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 不仅可以明显的增加羊水指数, 而且还能够很好的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低分子肝素,羊水指数
参考文献
[1]朱爱霞, 刘学军, 岳秀芳.晚期妊娠羊水过少与围产儿缺氧现象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9, 13 (2) :169.
[2]陈绍正.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9 (1) 86-87.
[3]王芙蓉.比较小剂量肝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围产期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18 (6) :138-139.
[4]诸红女, 黄荷.风肝素酶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 38 (9) :444-445.
[5]陈敦金, 余琳.抗凝剂在妊娠及分娩并发症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2 (3) :170-171.
[6]李超, 齐卫红, 曾凌, 等.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1, 17 (2) :255
[7]崔宝奎, 钟梅, 余艳红, 等.小剂量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9 (8) :43.
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羊水过少,妊娠晚期,妊娠结局
羊水过少 (oligohydramnios) 是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 是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 妊娠期各个阶段均可以发生, 特别是以妊娠晚期最为多见, 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因此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 但是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 羊水过少的检出率不断提高, 羊水过少对围生期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受到产科医师的重视。为此本研究对136例羊水过少的晚期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分析, 以其为保障母婴安全和减少围生儿不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且分娩前一周内测羊水指数 (AFI) 5cm的136例产妇为病例组, 并随机选取同期测AFI>8.1cm的单胎头位产妇136例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 B超测量AFI, <8cm为临界值;5cm为绝对值; (2) 剖宫产术中用吸引器吸出的羊水<300ml者; (3) 阴道分娩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者, 用聚血器在产妇臀部持续收集产后羊水总量<300ml者[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胎儿窘迫, 胎儿生长受限, 新生儿窒息, 羊水污染, 吸入性肺炎, 围生儿死亡及两组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过校对后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经过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发现病例组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围生儿死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经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发现对照组产妇正常分娩的比例明显高于病例组, 差异有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择期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的比例明于低于病例组, 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3.1 羊水过少的发病率
羊水是指妊娠时期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 对维持胎儿生命和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羊水一般随着妊娠的时间而逐渐增多, 临床上羊水的正常范围为300~2000ml。在妊娠的各时期均会发生羊水过少, 但在晚期多见。传统的观点认为羊水过少的发生率很底, 但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 羊水过少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国外报道显示, 羊水过少的检出率为0.5%~5.5%[5~7], 而国内报道为0.4%~4.0%[1]。
3.2 羊水过少的原因
羊水过少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正常情况下羊水在羊膜腔和胎儿体内不断的进行液体交换而维持羊水量的恒定。当某种原因打破这一恒定后, 就会发生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羊水过少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功能低下, 导致胎盘的羊膜和绒毛透析作用失常, 水分和溶质发生转移障碍, 进而引起羊水通过胎盘进入母体的量不断增多, 胎儿尿生成量降低, 从而使羊水减少有关[8,9]。
3.3 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常常伴有胎盘功能的减退, 引起子宫胎盘血供减少, 引起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从而引起胎儿窘迫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增加, 若分娩时羊水过少, 则对宫内压力的缓冲作用减弱, 宫缩时的压力可使胎儿脐带受压, 影响胎儿胎盘循环导致胎儿缺氧, 进一步引起胎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 严重的可以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发生[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羊水过少的产妇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以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产妇, 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更加说明羊水过少与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相关性。并且本研究显示择期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比例在羊水过少的孕妇中明显高于羊水正常的孕妇, 这是因为羊水过少会导致胎儿窘迫, 从而需要进行剖宫产来避免严重不良预防的发生[12]。
参考文献
[1]张仁凤.surviving, caspase-3, AQP1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4) :661~662
[2] Shah MC, Thakkar SH, Vyas RB.Hypnosis in pregnancy with intrauterinegrowth restriction and oligohydramnios:an innovative approach[J].Am J ClinHypn, 2011;54 (2) :116~123
[3] Mehler K, Beck BB, Kaul I, et.al.Respiratory and general outcome in neonateswith renal oligohydramnios-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J].Nephrol DialTransplant, 2011;26 (11) :3514~2522
[4]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129
[5] Kemper MJ, Mueller-Wiefel DE.Prognosis of antenatally diagnosed oligo-hydramnios of renal origin[J].Eur J Pediatr, 2007;166 (5) :393~398
[6] Vink J, Hickey K, Ghidini A, et.al.Earlier gestational age at ultrasound evaluation predicts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in the preterm appropriate-for-gestational-age fetus withidiopathic oligohydramnios[J].Am J Perinatol, 2009;26 (1) :21~257
[7] Magann EF, Chauhan SP, Barrilleaux PS, et.al.Ultrasound estimate of amnioticfluid volume:color Doppler over diagnosis of oligohydramnios[J].ObstetGynecol, 2001;98 (1) :71~74
[8] VerrottiC, BedocchiL, PiantelliG, et.al.Amniotic fluid?index versus largest verticalpocket inthe prediction of perinataloutcome in post-term pregnancies[J].ActaBiomed, 2004;75 (1) :67~70
[9]窦春.羊水过少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5) :788
[10] Melamed N, Pardo J, Milstein R, et.al.Perinatal outcome in pregnanciescomplicated by isolated oligohydramnios diagnosed before 37 weeks of gestation.Am J Obstet Gynecol, 2011;205 (3) :1~6
[11] Grijseels EW, van-Hornstra PT, Govaerts LC, et.al.Outcome of pregnanciescomplicated by oligohydramnios or anhydramnios of renal origin[J].PrenatDiagn, 2011;31 (11) :1039~1045
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 我院入院病人中, 羊水过少为40例, 诊断标准:凡住院孕妇, 孕周在28~38周, 经B超检查羊水指数AFI≤8.0为诊断羊水过少的临界值, AFI≤5.0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 将4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 对照组20例, 孕妇年龄20~35岁, 胎监NST为有反应型, 胎动正常, 多次B超筛查胎儿无畸形, 胎盘功能正常, 孕妇无严重心肺疾患, 肝肾功能正常, 整个孕期无服用利尿剂及吲哚美辛等药物史。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液200 mL,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 转化糖电解质250 mL, 林格液500 mL, 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加维生素C 3 g、环磷腺苷葡胺60 mg、多种微量元素4 mL, 1次/d, 7 d为1疗程, 于治疗前1 d, 7 d后第8 d分别测AFI, 此后坚持饮水疗法 (每天饮水3 000 mL) 至分娩。对照组:按日常生活量进餐及饮水, 于观察前1 d、第8 d分别测AFI, 此后两组每2周测定1次AFI至分娩。
1.3 羊水测量方法
将羊水指数AFI≤8.0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临界值, AFI≤5.0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
2结果
观察组羊水指数AFI第8 d>8.0者19例, AFI仍未变化者1例, 对照组AFI均无太大变化, 仅有1例AFI=8.0。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1例, 剖宫产者1例, 对照组分别为4例、10例, 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羊水的功能主要有保护胎儿和母体的作用, 妊娠时不同时期羊水来源、容量及组成均有明显改变。孕期羊水量是母体、胎盘、胎儿三者动态平衡的结果, 任何一项异常都可导致羊水过少, 而胎儿尿量是羊水量最主要来源[2]。正常妊娠时羊水的产生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中, 任何引起羊水产生与吸收失衡的因素均可造成羊水量异常的病理状态。羊水过少主要与羊水产生减少或吸收、外漏增加有关, 常见羊水过少主要有以下情况: (1) 胎儿泌尿道畸形, (2) 胎盘功能不良, (3) 胎膜早破, (4) 过期妊娠, (5) 孕妇低血容量, (6) 药物影响。纵观文中40例羊水过少产妇, 胎盘功能无明显异常, 分娩后未发现新生儿有先天泌尿系统疾患, 孕妇无服用利尿剂等药物。考虑羊水过少可能与产妇液体入量不足, 导致血液浓缩有关, 缺水时胎儿血浆渗透压相应增高, 胎盘吸收羊水增加, 同时胎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尿形成减少, 引起羊水减少。近年来用羊膜腔输液及单纯大量饮水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 但前者操作要求严格, 增加孕妇痛苦[3]。后者因有些产妇平时不喜欢大量饮水而影响治疗效果, 为此我院采用静脉输液联合饮水疗法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 可增加母体血容量, 使经过绒毛间隙进入胎儿循环血量增加, 渗透压下降, 胎儿肾血流量增加, 尿量增加, 从而增加羊水量[4]。
综上所述, 因羊膜腔灌注要求技术性强、风险大、易感染, 患者不易接受。采用参芎葡萄糖液等静脉输液联合饮水疗法是较经济、安全、方便、有效, 且疗效持久, 易被患者接受的疗法, 能使患者延长孕周和提高阴道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胎儿成活率, 值得推广, 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91-498.
[2]陈红, 苏圆圆.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01, 17 (7) :651.
[3]梁小阳, 朱坤仪.羊水过少1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2, 17 (5) :291.
妊娠羊水过少治疗研究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该院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且患者的羊水指数 (AFI) 应该在0.0~8.0 cm之间并且没有合并症和外妊娠并发症, 对所选孕妇进行孕早期血常规检查, 结果显示没有贫血症状, 所有孕妇均不存在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病症。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孕妇年龄居于22~41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 (28.5±3.3) 岁, 治疗组孕妇年龄居于23~39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 (29.3±3.2) 岁。治疗组50例患者的胎心监护正常,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并对患者补液前后的病情进行超声检查和记录。对照组50例患者的胎心监护正常并且没有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治疗后进行2次超声检查和记录。
1.2 方法
1.2.1 分组标准
对照组的患者应该满足入院以后接受过2次超声检查、无应激试验 (NST) 有反应型、并且没有接受过补液治疗的条件, 治疗组的患者应该满足入院以后接受过补液前后均接受过超声检查、NST有反应型、并且接受过过补液治疗的条件, 对患者的羊水指数 (AFI) 以及最大羊水池深度 (AFD) 进行观察和比较。
1.2.2 静脉补液治疗
医护人员对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进行静脉补液, 频率和剂量为1次/d, 2500 m L/次左右, 静脉补液的主要成分为林格液、盐水和葡萄糖, 补液需持续3 d左右[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 (AFI) 和最大羊水池深度 (AFD) 要高于治疗前, 但是与比较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 (AFI) 和最大羊水池深度 (AFD) 要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孕妇妊娠期出现羊水过少的现象较为普遍, 会限制胎儿的发育和生长。羊水过少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羊水过少的的现象会导致妊娠足月剖宫产, 会对胎盘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胎儿死亡, 或者导致胎儿畸形发育, 主要症状为胎儿泌尿系统呈现畸形。羊水过少原因在于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失调, 大部分血液用来供应心脏和大脑会减少肾脏的血液供应影响胎儿尿液的形成从而导致孕妇出现羊水过少的现象。因此, 对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该研究中, 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和最大羊水池深度要高于治疗前, 未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和最大羊水池深度也要高于治疗前。经过总结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如果患者不存在合并症和母体并发症, 且胎儿胎心监护正常, 不能仅仅凭借一次超声检查就做出孕妇羊水过少的诊断, 应该进行动态观察, 患者的羊水量很可能会恢复; (2) 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能够使孕妇的羊水量获得增加, 如果患者不存在合并症和母体并发症, 且胎儿胎心监护正常, 患者就算不接受静脉补液治疗也存在羊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孕妇体内羊水量的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胎儿尿液的排放时间不确定, 所以羊水的容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如果患者不存在合并症和母体并发症, 且胎儿胎心监护正常, 不能仅仅凭借一次超声检查就做出孕妇羊水过少的诊断, 而对孕妇进行急诊剖宫产。如果胎儿胎心监护正常, 通常没有必要对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进行羊水少诊断时也需要结合动态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和最大羊水池深度要高于治疗前, 但是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经过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的羊水指数和最大羊水池深度要高于治疗前。以上数据说明如果胎儿胎心监护正常, 通常没有必要对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进行羊水少诊断时需要与动态观察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希宏.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21 (10) :185-186.
[2]刘广珍, 唐翠兰.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0 (23) :175-176.
[3]李冬梅, 王颖.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临床价值探讨[J].医学杂志, 2010, 17 (30) :195-196.
[4]曹海波.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可疑羊水过少临床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4 (30) :114-115.
[5]于丽丽.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1 (30) :172-173.
[6]黄广琳.母体水化疗法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3 (30) :154-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