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
常州市河海中学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
创 文 明 班 小 结班主任:李阳
一、班级里我们亲如兄弟
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班,那就是“团结、友爱”。不久前,吴桥灵因为不小心胳膊骨折了,当李老师提出要去看望他时,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要求去,一些平日里与他不怎么来往的同学都十分关心他的病情。如今吴桥灵同学已经回到了我们班这个大家庭中,每天王进或陈枭都会帮他去食堂盛饭,邵倚婧等都会替他送盘子,作业不会了大家都热心的教他,连他去洗手间都有一位“保镖”陪同。平时,大家也都友好相处,饮水机里没水了,几个男生二话不说就去总务处领水;发放报纸时人手不够,坐在前面的男生都很主动的去帮忙;放学时寄宿生来不及打扫卫生,走读生就义务当起了值日生„„„„虽然这些都是些小事,却处处充满着和谐、快乐的气氛。
二、学习中我们竭尽所能
进入八年级,我们新增了物理。虽然之前对“物理”这个词语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强烈的求知欲,有趣的实验、新奇的知识、活跃的课堂让我们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奇妙的领域。优异的成绩就是我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开学以来,我们已经获得了两次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这有老师的功劳,更有我们班同学的付出。平日里,大家在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询问;课后,总能找到薛晨等人向老师请教的身影。
三、赛场上我们挥汗如雨
林因树而葱绿
海因水而浩瀚
天因云而美丽
班级因每一个成员而精彩!在八(1)班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自信,我们团结。在紧张的运动会期间,不用班主任的号召,不用班长的鼓励,大家携手共进,一起练习,克服困难,找到不足,让友谊之花在我们的心中长开不衰,让爱心在我们的心中传递。
有一种力量叫做团结,有一种行为叫做勇往直前,有一种精神叫做奋发向上!
在今年的冬锻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篮球第一、拔河第一的好成绩。记得去年,在篮球场上,我们班因为队友间的不团结、战略战术不完善等,遗憾的与第一擦肩而过,当时大家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不再骄傲,而且都暗下决心明年一定要一雪前耻。此后每逢体育课、活动课,男生们都聚在一起苦练篮球,讨论各种防守进攻的技术,大家彼此依靠、信赖。果然,他们不负众望,在今年的冬锻会上为我们班赢取了期盼已久得第一名。今年在拔河的决赛场上,我们又碰到了老对手——八
(二)班,但同学们的团结一心让我们再次卫冕冠军。
这学期的秋季运动会、冬锻运动会我们分别取得了第三和第二的好成绩,虽然不能拿冠军,但只要我们尽力了,大家就没遗憾了。
四、平日里我们规范要求平时生活处处讲文明;坚持说普通话;坚持穿校服;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劳动情况积极,在劳动时,同学们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同学来不及打扫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洗拖把或者排桌子等。在劳动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增近友谊。午间就餐情况良好,在同学的监督下,排队时讲话,打饭时不争不抢,就餐完后擦干桌子,摆放好抹布再离开。治保工作负责,治保委员薛晨每天做操或去室外上课时总要提醒我们把桌子收拾干净,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班级工作出色,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我们完成的又快有出色。简洁的版面、清爽的字体、漂亮的插画往往是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存在不足我们改正
一学期转眼即逝,我们这学期的表现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我们改进。
在学习方面,我们还不够勤奋、刻苦。这主要表现在:
1.课后作业完成不够理想,有不会的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遇到难题不肯独立思考,喜欢求助他;英语不肯花工夫去背,默写马虎对待等。
2.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几次下来,班级里有一部分成绩较稳定的同学,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成绩起伏比较大,个别功课不理想。在行为习惯上,我们还考虑得不够周到,总是在细节上做不到位,使我们在每日的行为规范评比中没有名列前茅,未能得到流动红旗。主要是:
1. 室外的打扫工作不够理想,室内的地面不够干净等。
2. 课间的文明休息还不能完全做到,部分男生喜欢追逐打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班会逐步完善自身,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点一点地弥补和改进以上的这些不足。
记忆再怎样精彩,都只是过去的光芒。无论这光芒的颜色与否明丽,也无法影响我们谱写新的篇章。一个学期结束了,但另一个学期将会开始,我们希望,明天会更好。我们新的篇章,将弹跳着更加独一无二的可爱音符。相信我们,相信八(1)班的未来,一定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
八(1)班集体获奖情况一览表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秋季运动会团体第三名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秋季运动会广播操第一名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锻炼运动会团体第二名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锻炼运动会篮球第一名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锻炼运动会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锻炼运动会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锻炼运动会
拔河第一名 跳长绳第二名 广播操第三名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2篇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 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1]我国于2000年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校校通”, 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在此基础上, 2008年教育部又提出了“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2]班班通工程的提出与实施, 实际上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 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目前, 班班通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地区中小学已基本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在河南省境内已有多个地市实施了班班通。2009年至2010年郑州市投资近4个亿, 分两批实施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 一期工程涉及409所学校, 8200个班级, 二期工程涉及875所中学, 11148个班级, 班班通提升工程已遍及全市城乡所有中小学。[3]濮阳市投资1.5亿元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城市和乡村学校的“网络班班通”工程, 推动中小学校的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洛阳市的“班班通”工程建设下, 市教育局直属的63所学校全部实行班班通, 洛阳市一次性投入7700余万元。[4]另外, 在南阳市宛城区、平顶山市石龙区、焦作市温县等地区均已经实施了“班班通”工程。据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到2015年 , 我省80% 的中小学 将实现网 络“班班通”。
教学资源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 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广义的教育资源还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班班通包含三个层次:“通”硬件、“通”资源与“通”方法。其中, “通”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关键环节, 在学校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班班通实施以来, 很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班班通教学资源,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使用人数和次数的增多, 班班通资源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不同方面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了解到学校师生对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热情非常高, 但对实际应用效果却不甚满意。如何有效提高班班通资源的应用效率, 更好地为中小学学科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五所中学班班通资源运用情况进行调查, 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 调调查查方方法法与调查对象选择
本研究采取抽样的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问卷调查范围为郑州市5所学校——高中2所、初中3所, 其中, 第九中学和外国语中学是市级高等学校, 第十一中学为市级中等学校, 实验中学为市私立学校, 侯寨一中为乡级中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60名学生, 10-15名教师。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87份, 回收率为95.67%, 有效问卷276份, 有效率为92%;教师调查问卷100份, 回收问卷87份, 回收率为87%, 有效问卷82份, 有效率为82%。同时, 为了提高调查的可靠性, 在调查过程中对多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 调查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题目围绕与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关联度较大的方面展开:一是对班班通资源的使用意识方面,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二是班班通资源的应用, 主要以教师对资源的使用方式与获取资源的途径来了解其应用情况;三是班班通资源建设, 包括资源的来源、产生与共建;四是班班通资源共享。
三、班班通资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访谈内容的分析, 笔者发现班班通资源存在如下问题。
(一) 班班通资源使用意识偏低
班班通资源的使用意识偏低, 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调查中发现, 课堂教学中的班班通资源是教师挑选呈现给学生的, 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使用班班通资源来学习。在班班通资源中心, 有海量的资源可供学生自学、练习和测验, 也有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政策, 但是, 由于学生对资源使用意识偏低, 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 班班通资源应用效率低
在班班通资源应用方面, 教师是主力军, 教师通过应用班班通资源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郑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充分利用班班通平台, 大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 让教材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等进入每一个城乡教学班, 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5]但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尽管班班通资源库中的资源丰富,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对资源的应用效率却比较低,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 因年龄、性别、教龄和所教学科的不同, 教师对班班通资源的应用情况不同, 获取资源的途径也各式各样, 但在使用班班通的过程中, 教师对适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都是相当重视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影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主要原因的调查中, 适用的教学资源缺乏居首位, 占64.63%。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过程中, 最担心的是没有足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这些都表明了教师对有效的教学资源的重视。
但是, 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 教师虽然很重视教学资源, 但在实际使用中, 仅对一些课程必需的资源, 如教案与素材需求量比较大, 而班班通资源中心大量的拓展类资源, 影音类资料、测验练习试卷、其他省市的精品资料则大量闲置。下载的教学资源也仅局限于本地的课程版本资料, 缺乏其他地市教学资料的交流, 教给学生的知识也相对局限。
另外, 因对班班通设备使用方式的不熟练, 资源中心的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 有些教师放弃使用班班通资源, 对资源的应用效率也就比较低。
(三) 班班通资源建设规模大班班通资源建设规模大, 质量偏低
郑州市班班通资源中心由市教育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办, 主要为基础教育服务, 整合实用教育资源。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在班班通资源建设方面, 参与人员主要是教育局领导负责选定, 他们大多没有一线教学经验, 没有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差异, 没能将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资源相整合。并且,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考虑、未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 过度关注资源建设的“数量”, 而忽视了资源的“质量”。[6]
11.资资源源来来源源庞庞杂杂, 难以甄别
现有的网络, 海量的信息, 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背景信息。但是, 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针对性不强, 反而成为信息梳理的障碍。[7]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地方特色资源和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 同时, 学科网的特约工作室也向班班通资源中心提供资源, 班班通还加盟网校通, 得到名校、名师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最新的学科资讯。由于这些资源来源庞杂, 资源的规模也比较大, 因而无法去甄别其中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使得有些花重金购买回来的教学资源不适合本市的师生使用, 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22.资源更新速度慢
班班通实施以来, 资源中心更新了一些诸如各种版本的教学课件、教案和影音素材, 还有高考、中考、竞赛模拟题等资源, 但教师备课急需的教学素材则更新得较少, 适合本市师生使用的教学资料也比较少。而且资源中心对新课标实施后的新教材的有关资源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
33.资源的原创性少
在“学校是否组织教师设计开发班班通教学资源这项工作”调查中发现, 经常组织学习和开发原创资源的占30.49%, 偶尔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设计开发的占39.02% , 不组织、直 接使用资 源中心的 资源占到 了30.49%。这表明学校在开发适合本校教学资源这方面没有足够重视, 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来进行资源的原创工作, 导致班班通资源中心也缺乏原创资源。
44.资资源源建建设设重重复复多多, 创新性小
在建设本市的班班通教学资源库时, 通常是在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独立完成, 由于缺乏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使得各地建设的班班通教学资源库比较类似, 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交互共享, 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笔者通过浏览一些地市的班班通教学资源中心, 发现这些教学资源库结构都比较简单, 缺乏一定的创新, 不能体现本地的教育特色。
55.资源管理平台滞后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由于资源的来源渠道庞杂, 从各个渠道得到的资源经常是未经审核、批准, 便上传至资源中心, 使得资源中心的一些资源不适合本市师生采用, 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而闲置的这部分资源又占据空间, 从而使得有效教学资源的上传、更新遇到阻碍。其次, 在班班通客户端中, 为每一位教师都分配了一个备课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的容量有限, 仅可存放一些文本类资料, 对于一些需要经常展示视频影音类课程的教师, 便不能满足其需要, 影响教师对班班通资源的使用。另外, 资源中心的防护系统也不健全, 目前, 已发生过多次商业网站盗取班班通资源中心的资源的事件。这些都是由于班班通资源管理平台滞后所造成的。
(四) 班班通资源共享存在障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8]其中, 指出“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肯定了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但在实际应用中, 班班通资源共享却存在一系列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共享意识落后
在班班通使用过程中, 学校只是鼓励教师通过班班通客户端登录教师备课系统的资源库, 下载并使用里面的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教学, 而对于如何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建设教学资源, 共享各个学校班班通用户的优质教学资源, 并没有具体措施。[10]学校领导不重视资源的共享, 教师的共享意识也就比较模糊, 导致一些名校、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不与外校共享, 学校内部优质教育资源放在校内服务器上, 校外人员无法使用。
在“本地区其他学校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在本校是否能够下载共享”这一调查项目中, 选择“大部分可以, 有些资源具有使用权限”这一选项的教师占59.76%, 选择“需要付费才能下载”这一选项的教师占10.98%, 另外, 还有2.44%的教师选择没有见到其他学校的资源, 从而表明在资源共享方面, 资源共享意识的落后造成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存在障碍。
22.共享平台滞后
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 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资源共享模块, 教师不能在线相互交流, 分享自己新近得到的资源和使用资源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 教师个人文件夹资源的默认设置是不共享, 如果需要共享, 则需要另外进行设置。平台功能的滞后, 影响了资源的共享。
四、班班通资源应用的对策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 班班通资源在城市中学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呈现出向全国范围普及的趋势。但是, 在班班通资源应用与建设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学生不能利用班班通的资源, 教师对资源的有效运用存在欠缺, 资源建设与共享也需加大重视力度等。针对上述班班通资源应用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对班班通资源的有效应用。
(一) 完完善善班班班班通通资资源源中中心心服服务务机机制制, 促进学生应用教学资源
完善班班通资源管理平台, 给予每个学生登录班班通资源中心的资格, 设置学生专用的登录通道, 学生用自己的姓名和学号作为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到资源中心平台进行学习。学校教师要教给学生登录到班班通资源中心的方法, 教师也可直接要求学生登录资源中心完成作业。学生登录资源中心, 既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又能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同时, 也促进了班班通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 提高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
11.积积极极开开展展校校本本培培训训, 提升教师的资源应用技能
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班班通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根本。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 可采用分阶段、定任务、集中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1]在培训过程中, 要重点培训教师使用班班通资源的能力, 如何下载、上传和共享资源, 同时, 也要培训教师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学校也应有专门负责班班通资源使用的技术人员, 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资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向技术人员寻求帮助。
22.积极开展教学比赛
在校内或者校际间举办基于班班通平台的资源应用示范课教学比赛, 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 分享各自使用班班通资源的心得, 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对教学比赛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将教师教学比赛的优秀教学视频上传至班班通资源中心平台, 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三) 加强班班通资源中心建设
11.整合实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 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 在实施资源建设方面, 首先要拓宽资源的来源渠道, 其次要整合实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引进的教育资源, 要进行资源的筛选、分类与整合。要注重规范资源, 既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优化, 又要对新的资源严格审核资源的规范性, 提高资源质量。资源中心应组成评审组, 制定班班通教学资源的质量标准, 然后建立专业的审核队伍, 按照标准对资源进行审核, 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修改或删除。同时, 对于陈旧的教学资源, 要及时清除, 加快资源的更新。通过严格的资源审核制度, 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 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
22.鼓励本地原创资源
任何资源的高效应用, 都要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特征, 符合本地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方面, 要加大学校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原创工作, 鼓励优秀教师在闲暇时间创作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 资源中心可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 引入班班通录播系统, 实现优质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派遣专业技术人员, 对安装录播设备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录制方法和技巧。利用这些录播设备, 学校可以将优质课录制成视频, 作为校本资源进行教学应用、教育教研, 提高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3.建立具有本市特色的资源中心
市级领导和教育局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市的特点和教师的需求建立班班通资源中心。在建设本市的特色资源中心时, 要根据本市师生的实际情况, 邀请优秀的一线教师参与创新建设, 同时, 也要结合学生代表的意见。另外, 要加强与其他地区教育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进行资源建设的沟通工作, 防止资源的重复建设。
44.升级资源管理平台
升级班班通资源管理平台, 首先要对资源的上传、分类及修改通道逐一进行优化, 并且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整理并审核上传后的资源, 对无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删除, 提高班班通资源的质量。其次要动态分配教师个人备课文件夹容量。班班通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对某些用户长期不用的空间进行回收, 回收的空间分配给急需扩充容量的用户, 尤其是上传教学资源较多的用户, 这样可以合理分配系统的使用, 发挥其真正作用。要健全班班通资源中心的防护系统, 防止外来商业网站窃取资源中心的资源, 保护教师的劳动成果。
(四) 促进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1.加强资源共享意识
要加大班班通教学资源的共享, 首先应普及学校教师的资源共享知识。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优秀资源在校内共享, 同时也要与其他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共享。新型的资源共享模式必须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各个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采取鼓励措施, 鼓励优秀的学校、教师把自己的优秀资源, 上传至班班通资源中心, 让其他学校的师生共享使用。
22.健全资源共享机制
在班班通资源中心, 设立一个专门的资源共享平台, 在这个资源共享平台上面, 教师可以上传自己原创的教学资源, 外出参加培训得到的电子教材、教学资料等, 同时在该平台上建立互动交流机制, 资源中心人员和资源建设者在平台中自由探讨资源建设的理念、方向等, 而资源应用者——教师可以自由地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应用资源的心得, 分享自己所得到的资源等。另外, 在互动交流机制上面, 可设立一个专门的模块, 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内, 邀请一线名师座谈, 同时回答学校教师提出一些教学问题。通过健全资源共享机制, 更好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结束语
我国基础教育从1996年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到2000年至2010年我国校校通的实施, 再到2008年班班通的实施, 有力地推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信息化。面对班班通这一新的工程的实施, 面对班班通资源中心庞大的资源库, 中小学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会遇到诸多问题, 但必须勇于面对, 通过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 更新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解决在使用班班通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而有效地利用班班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并且要致力于班班通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最终推动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摘要:班班通工程是事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校校通工程的延续, 是农远工程的延伸。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走到了“班班通”, 推进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提高了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要真正产生效益, 必须将信息化教学普及到课堂教学, 教育资源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 “班班通”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 其设备所承载的资源是师生顺利开展日常信息化教学的保障。通过对郑州市五所中学的班班通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教师与学生均不能有效利用资源、资源建设与共享滞后等, 而完善资源平台运行机制、提升教师应用技能、加强资源建设与共享则是改善班班通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班班通,教学资源,资源应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刘志波, 齐媛.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8) :64-68.
[2][11]杨永双.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9) :64-67.
[3][4]李正超.中小学班班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4) :111-114.
[5]樊俊民.河南郑州:“班班通”助力课堂[J].基础教育课程, 2012, (8) :33-34.
[6]方兵, 杨成, 王运武.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6) :72-79.
[7]郑洪亮.教育区域网络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贵州教育, 2012, (12) :8-9.
[8]杨改学, 王娟.“农远工程”建设:观念的转变比条件的改善更重要[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8) :63-67.
[9]荷兰豆.整合教育强市优质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思路[EB/OL].http://news.zzedu.net.cn/include/issue/bkyk/bqgz/11/941378.shtml, 2011,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