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精选8篇)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1篇
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重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适合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本文中作者立足于自己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了细致而全面地分析。首先,作者提出合理有效的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得实例分析了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文章的最后,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成为课堂配角,同时也难以达到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了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经过实际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和分工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每学期调整1-2次。笔者将全班分成6组(每组6-7人),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二、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形式
1.合作预习新课。首先,教师把需要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生词、翻译对话或课文、整理重点词组和语法项目,经过小组讨论,将组内成员的成果进行整理。对于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小组之间讨论或者由教师解答。例如,在教学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1—Wonders of the world(Unit 2)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①准备有关世界奇迹的图片,查阅图片的英语名称。并用英语向大家描述其中一幅图片的景观;②预习课文、查阅生词、理解文章意思,并将语言点归类整理;③讨论回答Do you like visiting the Grand Canyon? Why or why not? 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图片,并写出了较为完整的景观名称及介绍。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并且还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组长的发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单词发音。由组长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会看到平时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3.合作表演对话。英语教材中的对话一般都有2-3个角色。在学完一段对话后,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但前提是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评判可以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学生参与是否积极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由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扮演内容少的角色。目的是为了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Book I Module 9—A trip to the zoo时,因为Guide这一角色说的内容多,可以由成绩好的学生谈人这一角色。而另一简单的角色Daming则由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来担当。4.合作总结语法项目。这一合作一般应用于复习单元或模块的学习,在复习时,我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完初中三年级上Module1-6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被动语态的用法这一语法项目。我让学生归纳总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及用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会有比较完整的总结。并且有些学生对一些特殊的用法也进行了总结,这是很值得表扬的一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再次强调被动语态的构成。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5.合作完成作业。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与外国朋友通信、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如在教师节前夕,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给老师写一张教师节贺卡的任务。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用英语写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小组推荐组内最好的两件作品在全班进行比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6.合作写作。在我所任教的中学,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的差,因此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给父母的英文信时,我安排了以下小组任务:①让学生独立思考三到五分种。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师介绍写信格式、介绍自己的短语。④学生独立写作。⑤小组交换批改。⑥展示优秀文章。
7.合作订正错误。在每次周测和月考后,教师都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小组内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就营造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研究问题的氛围,促进了教学的进展。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适合中学教学实际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2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探究创新
一、问题提出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大众数学”、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等口号。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生存概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主导数学课堂。这样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接受结论转向探索知识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实践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课标》中说:“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教改,面向全体学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立足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学校教育则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创建一种对知识主动追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及校园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因此,以此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合作探究改革数学课堂。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不是追求成才率,而是追求升学率,使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探究潜能消磨在为此而设置的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中。
(2)重“教”轻学。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主要反映学生多“唯书唯上”,死记硬背,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缺乏变通地分析问题能力,形成思维封闭状态,原有的探究学习潜能完全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3)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上较重视的是将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很少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及知识用于何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的结论,甚至强调现成的唯一的标准答案。
(4)重知识掌握,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综合效应性,在个体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其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发挥综合性作用。由于一度偏重以教科书为主的知识掌握,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开发,造成了学生兴趣爱好狭窄,情感脆弱、探究欲望减退,意志品质下降。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下降,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是关系到一代人的素质,甚至是整个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我们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素质教育呼唤“探究性学习”,强调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付之于实践。端正教育思想,革新观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学力目标包括基础性学力目标和发展性学力目标。基础性学力目标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统一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低标准,目的是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发展性学力目标是基础性学力目标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特征,对学生没有统一的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它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宗旨,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展为本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根本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2).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适应和超越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突出对现实的超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现实的发展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有赖于超前的教育和对现实的把握。突出目标的超越性,有助于课程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最基本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最新的社会科技动态介绍给学生,有助于把塑造完善的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来统领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发展的能力。
(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科学教育,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实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此外,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还强调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突出人的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和人的自我实现等,来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遵从如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自觉需要;教育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但这种主导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为前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3、活动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教师所设计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包括“外显”活动和外显活动的内化。这种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五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洋思经验、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学、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学探究问题研讨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自学探究展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自学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点评、反馈拓展四个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讨论展示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集体研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感受求知的激情与学习的快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坚持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拓展创新。进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主动参与、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例如:我们在学完“勾股定理”后,提出“怎样探求勾股数?”以及学完“圆的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作成圆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围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反馈矫正,拓展应用,以学为主,开拓进取。 在这样自主的总结、矫正中,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知识的积累过程,体会学习的艰苦,同时也感受学习的幸福,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合作探究给学生了解教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研究教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气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叶尧城向鹤梅编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社的《杜郎口旋风》(李炳亭编著)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3篇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被要求学习课堂内容, 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学习者很少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 他们只专注于自己, 对其他同学的成功和失败给予零关注。然而, Donato&MacCormick (1994) 认为, 当学生们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学习时, 他们就正在参与一项共同的“团队实践活动”。只要是处在这样一个团队中, 学习者就有必要互相沟通为他们共同的利益做出努力。Cook (1991) 同样认为合作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Long, Swain &Lapkin (1983) 指出, 合作学习的课堂允许学习者之间相互合作商量, 在低焦虑的情景下为有意义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并在潜意识状态下为学习者提供修正的输入。张法科 (2004) 认为, 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 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 合作学习理论将合作性的学习方式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性协同发展。Harmer (2001:116) 把同伴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总结如下:
1.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语言输出的时间。2.让学生分担责任, 而不是独自承担全部的压力。进而减少学习者的焦虑和孤独, 消除心理屏障, 增强自信心。3.它是相对比较容易和快速组织的。4.它的经济性使教师在跟一个或两个成对学生交流时, 其他学生能够继续他们自己的任务和交流。
尽管众多学者教师认为同伴合作策略具有明显优势, 有研究却表明, 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Storch (1999) 在早期的研究中比较了同伴合作的学生和单个学生在一系列语言练习 (完型填空, 补全文章, 作文) 中的表现,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在语法练习中的准确性产生了混合效应。一方面, 在整体上对语法练习的准确性有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 对于不同的练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Storch的结论是, 不是所有的语法项目都能从同一种学习策略中获益。
鉴于同伴合作策略对学习效果产生的作用的不一致性, 本研究的实施有两个意义:1.同伴合作策略在以语法为重点的课堂任务中的效果尚未证实,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之前的研究, 对于学生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没有给出详细的要求和实施步骤, 本研究将在实验之前对学生就如何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明确具体分工和实施程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也给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同伴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笔者将就此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1.研究问题
本文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
(1) 在以语法为测试重点的练习中,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的学生是否比那些独立完成的学生更具准确性?
(2) 此项研究进行之后, 实验组的学生对同伴合作策略的态度是怎样的?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榆林一中高一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然后从两个班随机抽取了61名学生。一班的30名同学被作为实验组 (EG) ;二班的31名学生为对照组 (CG) 。他们的年龄介乎15至17岁, 所有人都在学校学习了7年英语。笔者对两个班同学的最近一次英语测试平均分进行比较, 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他们的英语水平是大致相同的。
3.研究手段
本研究同时使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和两个研究工具来探讨并回答上面提到的研究问题。
(1) 两组学生将分别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及单独完成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词形变换题和选词填空题各十道, 其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语法知识形态, 进而统计、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下面是其中几道样题:
1) The article will give you a detailed of the successfactorsofHu Nan TV station. (explain)
2) After the two hours’__________delay, our trainfinallyarrived. (frustrate)
3) The_________of home computers has increasedgreatlyin recentyears. (popular)
4) Bill is_____________from the many movies hehasappeared in. (recognize)
5) My teacher’s____________of the theory helpedmeunderstand it. (interpret)
(2) 语法习题完成之后, 实验组的同学将填写一个专门为此研究设计的问卷, 目的是了解实验组成员对同伴合作方式的真实想法。学生按要求从以下五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填入空白处:1= 完全不同意、2= 基本不同意、3= 无意见、4= 基本同意、5= 完全同意。问卷调查共20道题, 下面是其中5个:
1与同伴交流时我感到很放松。2我能从同伴那儿学到新的单词。3小组活动提高了我学英语的积极性。4小组活动简直就是浪费时间。5小组活动拓展了我的思维能力。
4.数据收集
(1) 对实验组成员就同伴合作策略进行提前培训
教师有必要在实验之前给实验组的成员解释清楚什么是同伴合作, 同伴合作的优势所在, 以及如何选定同伴。此外, 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同伴合作中容易犯的错误, 如, 用母语交流与题目无关的话题等。最后, 明确地告诉学生同伴合作的模式和步骤, 即在不同阶段做什么、怎么做。具体步骤如下:
1独自完成题目, 确定自己的答案。2与同伴配对合作, 向同伴解释自己的选择原因, 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讨论并认真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3整合已有的想法, 两人协商量、确定最终的答案。两人只提交一份答案。
(2) 时间限制与成绩评定
对照组的参与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 (20分钟) 单独完成任务。研究人员将作为监考监督其完成。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跟自主选择的搭档配对, 按照前面提到的程序, 在给定的时间 (30分钟) 内提交语法练习的最终答案。两位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分别批阅了两组学生的试题, 即每个学生或每对学生得到两个成绩, 然后取一个平均值。与此同时, 研究者监测小组讨论进行的情况, 并记录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的对话, 以便在实验后进行进一步讨论。
5.数据分析
因为有涉及两组数据的对比, 并且规模较小, T-test将被用来确定两个组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收集后将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分析, 以获得t值和p值。问卷调查表的得分情况也将被统计, 以验证实验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策略的态度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法练习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两组受试者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练习, 两位中学英语老师分别批阅了两组学生的试题, 即每个学生或每对学生得到两个成绩, 然后取一个平均值。下表显示了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 并通过独立样本分析, 得出T-value和P值。
T-test的结果表明, 实验组在语法练习题中得到的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得多, 两组分数有明显差异, 在阿尔法设置为0.05的情况下, P值为0.001<0.05, 这表明, 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比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能更准确地完成语法练习。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的相对较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商。Swain (2000) 指出, 学生间的合作对话使他们致力于语法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构建与互补。学生间的这种相互协商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分享各自就某一个语法点所掌握的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机会使用第二语言, 而且能够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并跟同伴进行互补。下面是笔者在监听的过程中所记录的一段学生之间的对话:
S1:What’syour answer for number 7?
S2:Surely.
S1:Why surely?It’s not verb.We want verb beforethat.
S2:What’syour answer?
S1:I don’tknow butit’snotsurelyaverb.
S2:How aboutensure, maybeit’sright.
S1:Yes, yes.ensure, thisistheverb, writeit.
这段对话是合作策略体现其价值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起先两个学生都不知道正确答案, 但在进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思路也逐渐变得清晰, 最终共同找到了正确答案。这个对话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比独自完成任务的学生准确率更高。
2.实验组参与者对于同伴合作策略的态度是积极的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平均分数是4.55,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同伴合作方式给予积极评价, 同时说明同伴合作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仅如此, 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张法科 (2004) 认为, 合作学习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改革教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 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传统课堂中, 老师提出问题一般要求立即并且准确的回答。大多数学生, 尤其是性格内向, 学习水平稍低的学生往往羞于在大众面前发言。有的人因不知道答案而焦虑紧张。而合作学习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 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 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中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 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组织有效的同伴合作学习活动
尽管此研究证明同伴合作策略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 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诸多因素如果不加以考虑就会导致合作策略的失败甚至产生反作用。
首先,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有相互合作的兴趣和共同的目标。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搭档, 小组之间可以有竞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其次, 教师在小组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及任务, 分工越明确, 学生的贡献越大。每个成员都必须对小组的成败担负责任。教师还需要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并把控好时间和节奏。
再次, 教师有必要在活动进行中对学生进行监控。一方面监督学生有没有使用英语进行积极讨论, 而不是用母语聊天, 对于违反者可以适当地采取惩罚措施。另一方面, 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任务不明确, 需要帮助。此外,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记录学生的对话以备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 教师和学生在每次活动之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搭档在小组中的贡献, 并共同讨论需要改进的方面。
摘要:本研究将通过中学生在英语语法练习中的表现, 验证同伴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某高中一年级水平相当的两个自然班将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小组合作的学生和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调查, 作者发现,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独自完成任务的学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英语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掌握的准确性, 并提高学习兴趣。在此研究基础上, 作者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同伴合作学习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同伴合作,中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Cook, L.Cooperative learning: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1991, 16 () ) , 27-38.
[3]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Harlow, UK:Longman.2001.
[5]Storch, N.‘Are two heads better than one?Pair work and grammatical accuracy’.System.1999 (3) .
[6]Swain, M.‘Three function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G.Cook and B.Seidlhofer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H.G Widdowso.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庾鲜海, 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 2003 (3) .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4篇
同伴合作 中学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一、合作学习策略的意义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要求学习课堂内容,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学习者很少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他们只专注于自己,对其他同学的成功和失败给予零关注。然而,Donato & Mac Cormick(1994)认为,当学生们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学习时,他们就正在参与一项共同的“团队实践活动”。只要是处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学习者就有必要互相沟通为他们共同的利益做出努力。Cook(1991)同样认为合作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Long,Swain & Lapkin(1983)指出,合作学习的课堂允许学习者之间相互合作商量,在低焦虑的情景下为有意义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潜意识状态下为学习者提供修正的输入。张法科(2004)认为,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合作学习理论将合作性的学习方式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以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性协同发展。Harmer(2001:116)把同伴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总结如下:
1.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语言输出的时间。2.让学生分担责任,而不是独自承担全部的压力。进而减少学习者的焦虑和孤独,消除心理屏障,增强自信心。3.它是相对比较容易和快速组织的。4.它的经济性使教师在跟一个或两个成对学生交流时,其他学生能够继续他们自己的任务和交流。
尽管众多学者教师认为同伴合作策略具有明显优势,有研究却表明,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Storch(1999)在早期的研究中比较了同伴合作的学生和单个学生在一系列语言练习(完型填空,补全文章,作文)中的表现,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在语法练习中的准确性产生了混合效应。一方面,在整体上对语法练习的准确性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练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Storch的结论是,不是所有的语法项目都能从同一种学习策略中获益。
鉴于同伴合作策略对学习效果产生的作用的不一致性,本研究的实施有两个意义:1.同伴合作策略在以语法为重点的课堂任务中的效果尚未证实,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之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没有给出详细的要求和实施步骤,本研究将在实验之前对学生就如何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明确具体分工和实施程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也给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同伴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笔者将就此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1.研究问题
本文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
(1)在以语法为测试重点的练习中,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的学生是否比那些独立完成的学生更具准确性?
(2)此项研究进行之后,实验组的学生对同伴合作策略的态度是怎样的?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榆林一中高一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然后从两个班随机抽取了61名学生。一班的30名同学被作为实验组(EG);二班的31名学生为对照组(CG)。他们的年龄介乎15至17岁,所有人都在学校学习了7年英语。笔者对两个班同学的最近一次英语测试平均分进行比较,发现没有显著差异,他们的英语水平是大致相同的。
3.研究手段
本研究同时使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和两个研究工具来探讨并回答上面提到的研究问题。
(1)两组学生将分别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及单独完成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词形变换题和选词填空题各十道,其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语法知识形态,进而统计、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下面是其中几道样题:
1)The article will give you a detailed of the success factors of Hu Nan TV station.(explain)
2)After the two hours__________delay,our train finally arrived.(frustrate)
3)The_________of home computers has increased greatly in recent years.(popular)
4)Bill is_____________from the many movies he has appeared in.(recognize)
5)My teachers____________of the theory helped me understand it.(interpret)
(2)语法习题完成之后,实验组的同学将填写一个专门为此研究设计的问卷,目的是了解实验组成员对同伴合作方式的真实想法。学生按要求从以下五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填入空白处: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无意见、4=基本同意、5=完全同意。问卷调查共20道题,下面是其中5个:
①与同伴交流时我感到很放松。②我能从同伴那儿学到新的单词。③小组活动提高了我学英语的积极性。④小组活动简直就是浪费时间。⑤小组活动拓展了我的思维能力。endprint
4.数据收集
(1)对实验组成员就同伴合作策略进行提前培训
教师有必要在实验之前给实验组的成员解释清楚什么是同伴合作,同伴合作的优势所在,以及如何选定同伴。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同伴合作中容易犯的错误,如,用母语交流与题目无关的话题等。最后,明确地告诉学生同伴合作的模式和步骤,即在不同阶段做什么、怎么做。具体步骤如下:
①独自完成题目,确定自己的答案。②与同伴配对合作,向同伴解释自己的选择原因,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讨论并认真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③整合已有的想法,两人协商量、确定最终的答案。两人只提交一份答案。
(2)时间限制与成绩评定
对照组的参与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20分钟)单独完成任务。研究人员将作为监考监督其完成。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跟自主选择的搭档配对,按照前面提到的程序,在给定的时间(30分钟)内提交语法练习的最终答案。两位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分别批阅了两组学生的试题,即每个学生或每对学生得到两个成绩,然后取一个平均值。与此同时,研究者监测小组讨论进行的情况,并记录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的对话,以便在实验后进行进一步讨论。
5.数据分析
因为有涉及两组数据的对比,并且规模较小,T-test将被用来确定两个组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收集后将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分析,以获得t值和p值。问卷调查表的得分情况也将被统计,以验证实验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策略的态度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法练习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两组受试者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练习,两位中学英语老师分别批阅了两组学生的试题,即每个学生或每对学生得到两个成绩,然后取一个平均值。下表显示了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并通过独立样本分析,得出T-value和P值。
Table1: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T-test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语法练习题中得到的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得多,两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在阿尔法设置为0.05的情况下,P值为0.001<0.05,这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比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能更准确地完成语法练习。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的相对较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商。Swain(2000)指出,学生间的合作对话使他们致力于语法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构建与互补。学生间的这种相互协商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分享各自就某一个语法点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机会使用第二语言,而且能够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并跟同伴进行互补。下面是笔者在监听的过程中所记录的一段学生之间的对话:
S1:Whats your answer for number 7?
S2:Surely.
S1:Why surely?Its not verb.We want verb before that.
S2:Whats your answer?
S1:I dont know but its not surely a…verb.
S2:How about ensure,maybe its right.
S1:Yes,yes.ensure,this is the verb, write it.
这段对话是合作策略体现其价值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起先两个学生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在进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逐渐变得清晰,最终共同找到了正确答案。这个对话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人一组合作的学生比独自完成任务的学生准确率更高。
2.实验组参与者对于同伴合作策略的态度是积极的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平均分数是4.55,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同伴合作方式给予积极评价,同时说明同伴合作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仅如此,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张法科(2004)认为,合作学习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改革教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传统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一般要求立即并且准确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学习水平稍低的学生往往羞于在大众面前发言。有的人因不知道答案而焦虑紧张。而合作学习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中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组织有效的同伴合作学习活动
尽管此研究证明同伴合作策略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诸多因素如果不加以考虑就会导致合作策略的失败甚至产生反作用。
首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相互合作的兴趣和共同的目标。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搭档,小组之间可以有竞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其次,教师在小组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及任务,分工越明确,学生的贡献越大。每个成员都必须对小组的成败担负责任。教师还需要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并把控好时间和节奏。
再次,教师有必要在活动进行中对学生进行监控。一方面监督学生有没有使用英语进行积极讨论,而不是用母语聊天,对于违反者可以适当地采取惩罚措施。另一方面,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任务不明确,需要帮助。此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记录学生的对话以备进一步的研究。endprint
最后,教师和学生在每次活动之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搭档在小组中的贡献,并共同讨论需要改进的方面。
————————
参考文献
[1] Cook,L.Cooperative learning: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1991,16()),27-38.
[2] Donato,R. & MacCormick,D.. A socioculrur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leaming strategies:The role of mediation.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4).
[3] 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Harlow,UK:Longman.2001.
[4] Johnson,D.W.& Johnson,R.T.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Boston:Allyn & Bacon.1994.
[5] Storch,N.‘Are two heads better than one?Pair work and grammatical accuracy.System.1999(3).
[6] Swain,M.‘Three function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G.Cook and B.Seidlhofer(ed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H.G Widdowso.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 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2003(3).
[8] 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4 (6).
[作者:刘学(1981-),女,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第5篇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文/杨 艳
摘 要:为了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阐述“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得出了历史教师从以上几方面着手,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使历史课堂有效,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掌握课程标准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没有教
学目标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教材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例如,必修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专题“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添加了内外服制度;人民版和人教版都增加了礼乐制度,特别是人民版教材增加了礼乐制度却把宗法制讲得很简单。面对这种“一标多本”的现状,我们还能只是单纯强调“紧扣教材”“吃透教材”吗?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绝不是惟一的资源。教材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认为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发现与创造。”“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得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讲到底”,强行把历史知识和总结性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还课堂于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主动地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学生才学有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让学生将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对学生不了解的而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学生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会觉得历史课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近。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然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
单化。
课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口头评价、奖励评价、任务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摒弃骄傲,稳步前行,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更要以其自身的优点为突破口,多加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发展。
进行评价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学生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很多,但做到每一节课都效果显著确实不太容易,需要教师付出超出一般人几倍的精力,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凌。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中学历史教学,(11)。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6篇
英语交际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为他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氛围,让他们的主动探究有更为丰富的载体。针对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来创设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能在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培养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围绕学生学习差异来鼓励自由合作、主动探究,不仅体现课程的教学价值理念,更能够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认知体验,提高英语表达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率。
一、借力异质团队,主动合作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为学生英语学习中提供帮助。建立学习差异基础上的学习小组,能够使各自的学习目标要求予以充分展现。通过组建异质学习团队,不仅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更能够让学生有充分合作的载体。
在组建异质团队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性别比例等来合理搭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性格不同,建议学生按照互相帮助的形式来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权和求教权,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设计橄榄型的学习团队,要求学优生和学困生建立合作帮扶的关系,让他们在各自的学习区域内共同合作;组间的团队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固定数,根据课堂教学条件,学习小组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让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言。教师可结合团队的整体学习情况,挑选学优和性格外向的学生为组长,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各自学习责任要求,让学生将合作当成是自己的内在自觉主动行为。
通过这样异质团队的组合,能够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能力范围内积极合作。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下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zoo”教学中,可采用临时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相互表达交流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要求学生按照游客、导游等角色来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选出游览线路绘图者,来形成集体的智慧。可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围绕“Do you know how to get Sunshine Zoo?”和“I know about some... in the zoo”来主动表达。这些异质学习小组的搭建,不仅能体现学生的英语自学主动性,更能够让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活力。
二、设计梯度任务,积极探究
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来设计具有梯度性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更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梯度学习任务设计,能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学习载体。
在设计梯度学习任务中,应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课程内容难点基础上,按照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升华等认知规律要求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要求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针对课程基础知识技能目标,运用质疑揣摩的方式来主动表达,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鼓励学优生在能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带领小组成员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可设计一定的发展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跳起来摘果的过程中感受到讨论学习的乐趣。
通过这样梯度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能更好化解课堂教学疑难问题。例如,在Unit5 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What did happen in Sunshine Park?”“Is there a ghost in the park?”“What did Millie and Amy find in the park?”来深入思考。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挑选上述学习任务进行交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认知感悟。
三、总结方法运用,提升技能
学生根据自己的合作学习情况来适当总结,不仅能够培养他们整体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在总结概括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英语学习总结反思过程,也是他们语言表达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按照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总结,要求他们能够针对各自的认知感悟和思考探究来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学习疑难问题,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表达、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来再现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动学习交流中不断强化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建议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学习中及时归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 第7篇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学习氛围,产生滋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故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教学的意义
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使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学外语,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生来说,如果脱离语境,即使是学习一句话或一个单词,也很难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义。即便记住了词或句子的意思,他们也不知道这些词和句子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采用故事教学至少能有效的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
二、故事教学方法及实践
小学英语课堂中, 运用的故事可以是创编类的故事,也可以是改编类的故事。但无论是哪一类的故事, 都要以故事情节性与趣味性为基本原则,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编写。在改编类的故事方面, 可以改编经典的童话的故事, 如Snow White(白雪公主)、The ugly duckling(丑小鸭)、The farmer and the snake(农夫与蛇)等等。这些故事寓意深远, 富有教育性, 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 也可以运用语文课本或相关课本的故事进行改编。在创编类的故事方面, 一种是教师创编的故事, 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紧密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所创编的故事;另一种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小故事, 教师可鼓励学生构思和设计故事, 并动手画成图文并茂、想象无边、创意无限的作品。
(一)实施故事教育的目的
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出发, 提供各种活动和语言环境, 让学生能充分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互相讨论、分享和围绕jobs主题进行交流;结合话题,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习这些人物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帮助孩子们确定未来的努力方向, 鼓励孩子们立志为未来而认真学习和努力奋斗。1.语言知识目标:
2.语言技能目标:(二)故事教学的过程
1.在复习热身阶段,教师通过故事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职业, 在边讲述故事的同时, 边让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职业特点,2.在呈现阶段,设计故事情节。
3.在巩固阶段, 引用不同的方式,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让学生能在最快、最短时间内对新知识上口。4.在发展阶段, 提供了与课题相关, 但属于语言拓展范围的故事阅读材料。等短语意思。故事的形式令学生的拓展内容丰富而有趣, 有目的而不失主题。
5.在综合运用语言阶段: 提供机会给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如关于自己好朋友的故事或关于家人的故事。
学生利用自己创作的小故事, 复习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与好朋友分享。此环节的故事能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 创编属于自己的小故事, 综合地应用语言进行交流,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
三、故事教学的成果及作用
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 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语言学习的升级, 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却逐步降低, 英语教学中“费时较多, 收效较低”的问题日见端倪。如何在低年级段英语教学中做到激趣、减负、增效?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 积极进行外语教学法的研究,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故事教学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作用颇大。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把精力放在词汇、语法的传授上。教师讲解, 学生大量做题, 以应付考试, 无暇顾及学生的听力训练。学生学了几年英语, 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笔不能写, 即使勉强能说、写, 也是些书本语言, 脱离实际运用。采用故事教学, 学生必然接受大量的听、读输入(input), 经常感受英语的发音、音律和语言的整体结构。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接受有关情节、情景的介绍, 从教师给出的语音信息中理解含义, 慢慢积累和吸收英语语言;同时对教师提出的与情景有关的问题做出反应, 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语言。故事教学的语言重复性比较强, 整个过程, 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加工是完全自然的、无意识的, 这使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语言输入, 并从自然的语言输入中抽象出语言规则, 获得语言。这样, 日积月累, 学生自然而然形成“语感”。
四、小结
故事教学中的故事, 内容丰富, 融汇了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有些故事, 特别是寓言故事, 极具哲理思考和道德内涵。这类故事通过具体的、发人深省的事例, 教育学生待人以善, 诚实守信, 知足常乐等, 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很多故事还涉及社会、地理、历史、自然和科学等知识, 为学科之间的互补提供便利, 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 第8篇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新课改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认识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探索知识,通过“读”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知识结构特征,运用已有的理解力,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可培养学 生战胜问题与困惑、挫折与失败的信心和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及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
例如,在教学“命题”一节时,我先给出课题:(1)弄懂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2)结合例子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内容,读了以后可以互相检查.让学生边读边记,在反复探索中抓住关键,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有了这样 的基础,再让一个学生找出命题,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及其题设、结论.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出的“做老师式的学生”的理念.
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 升 学 生 思 维 的 敏 捷性
新课改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 积极讨论 和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 求是的精 神和创造 性解决问 题的能力.比如,下面这道题: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垂足为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标注其他字母,找结论的过程中所连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写推理过程,写出四个结论即可).
这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结论开放题,它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广泛,包含了代数和几何中重要的知识和方法.对这种题目,我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则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或“疑点”,也与学生进行讨论,组织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在全班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通过作辅助线,连结OD、BD后可得到OD∥BC,再经过观察、论证、讨论,容易得到:1DE是⊙O的切线;2AB=BC;3∠A=∠C;4DE2=BE·CE.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三、加强信息反馈,展示学生个性
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个性的完美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我这样设计教学:用若干根火柴可以摆出一些图案,如图2是用火柴棒摆出的一 个图案,此图案表 示的含义 可以是天平.
请你用5根或5根以上火柴棒摆成一 个轴对称 图案,并说明你画的图案的含义.又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近年各地中考的热点之一.对初中生而言,二次函数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如阳光经销店为亨达工厂代销一种化工厂材料(这里的代销是指厂家先免费提供材料,待货物售出后再进行结算,未售出的由厂家回收处理).当每吨售价为260元时,月销售量为45吨,该经销店为提高经营利润,准备采取降价的方法进行促销.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当每吨售价每下降10元时,月销售量就会增加7.5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每售出一吨化工材料共需支付厂家及其费用100元,设每吨材料销价为x(元),该经销店的月利润为y(元).
(1)当每吨售价是240元时,计算此时的月销售量.
(2)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该经销店要获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每吨多少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