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1篇
摘要:
绿色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因素,是任何建筑物都无法取代的,对园林的设计而言意义重大。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以及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应用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良好的生长。例如,山坡地区适宜多配置深根性的植物,如油松、白皮松、桧柏等,湖岸溪旁适宜配置浅根性的植物,如云杉、侧柏、腊梅等,浇灌条件差适宜配置浅根性植物, 如杜鹃、牡丹、月季等。与此同时也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本地的植物,突出地域特点。如沈阳北陵大量应用了当地原产油松,形成了陵园的特色。
(二)对空间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系所组成的,而是由多种植物的有效配合以及与其他生物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
(三)对不同植物合理安排,体现出美感的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不仅要以遵循生态为基础,还要从美感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植物合理安排,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们对于美的认同感和要求。例如,雪松、塔柏对植在现代规则式建筑的两旁,体现了对称的形式美。再如,有些植物被人格化,审美者将人的美好品质转化到植物身上,正如我们都了解的荷花具有洁身自好的品质,竹子具有坚定自主的品质,当我们选择一定的配置形式时,用荷花和竹子为主景配植,或以荷花和竹子为主进行造景时,就能引起游人的形象美感,产生形象美。
二、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方法
(一)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将其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观叶树也可做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和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其效果更好。
(二)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对不同叶色、花色、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4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延长观赏期。
(三)体现明显的季节性
按季节变化可选择树种: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其中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观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观鱼,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变化鲜明,春有牡丹、樱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树,冬有腊梅、雪松,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
(四)合理应用草本花卉
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例如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以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时,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三、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以人为本
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因此,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创造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环境。不同的人对同一空间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只有当设计对应了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理需求时,才具有意义。例如,居住区绿化充分考虑到人们对阳光的需求,楼房的南面设计落叶树种,做到夏阴冬阳,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植物配置理念。
(二)功能需求
不同的园林绿化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也要有所区别,以起到相适应的强化和衬托作用。例如纪念性的公园、陵园等要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植物配置上要选择常绿及寿命长的松柏类植物寓意万古常青。对于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选择,要求树冠高大、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才能发挥遮阳、吸尘、隔音及美化的功能。
(三)文化性
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得当,不但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而且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一些主题园及专类园的设计中,人们常在其中配置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用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在江南一带的古时庭院绿化,在门前栽榉树,院后栽植朴树,喻意家里孩子读书考试成举人,后院的仆人忠实可靠。不同植物间的配置或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配置也有特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常见的有“梅、竹、松”“梅、兰、竹、菊”常配置在一起,喻意“岁寒三友”和“四君子”。如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来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四、结语
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植物配置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园林植物配置可归纳为“观赏为主、迅速见效、远近结合、改善环境、群众欢迎、适地适树。”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同时要提升园林绿化的艺术档次和文化品位,用丰富、合理、多彩、生态的植物创造出更美、更和谐的自然景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2篇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也开始具有企求心,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此情况下开始获得大量关注。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兼顾景观观赏性与植物自然性,科学性、合理性较强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城市小区风貌有所改变,达到城市居民与古朴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在介绍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植物配置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类型;要点;植物配置
城市小区是指城市生活人群的居住、工作环境,包括住宅小区、教育机构、办公大楼等。城市小区与城市道路、公益大型园林等具有公开性的建筑物不同,它有着自身设计原则、方法和要点。经长期发展,园林景观已对小区居民文化形成产生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应从园林建造要点出发,遵循植物配置原则,建设出更具特点的园林景观。
1、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1.1 园林景观类型选择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类型可有多种选择,不同的观赏需求与小区环境将会有不同的观赏要求和生长特点要求,在设计期,应谨慎有逻辑地选择合适景观类型。景观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点缀型。从表面理解,点缀型景观的主要作用便是点缀,一般是指生长在小区建筑物空隙间的少量性的乔木、灌木等。
(2)绿化型。绿化型景观通常以小区内的绿化为表现形式,主要是栽种人工草坪,同时还包括面积小、数量合理的小花坛、混凝土与植物相结合的走廊及各类小型活动场所。
(3)参与型。参与型园林景观注重的是居民与景观的融合,人群中有景观存在,景观中有多处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场所,推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观赏型。观赏型园林以奇花异草、主题建筑等为主,其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与人们生活不相交汇,具有封闭性特点[1]。
1.2 景观设计其他注意要点
(1)应对健康与安全加以重点考虑。城市小区园林景观园林设计时应进行防盗窃、防失火系统设计构建,保证小区居民财产与人身安全。健康隐患也应在景观园林设计时进行逐一排除,保障居民空气质量优良,预防有害气体伤害居民身体健康事件发生。设计人员在进行健康器材、景物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应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居住环境应宁静、功能齐全,可引入健身器材设备,丰富居民生活内容,创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教育机构的有无与优劣也应在考虑之列,满足居民提高文化水平、小孩上学等的需求。在实际设计中,要以和谐统一为原则,达到需求与价值、风格与颜色的统一,打造舒适的现代化小区。
2、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2.1植物配置原则
2.1.1 合理配置原则
在景观植物配置中,植物类别、特性及颜色都应在设计期进行科学选择与搭配,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进行植物类别择选时,应对植物生长特性、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等进行充分理解,并对小区内部土壤含水量以及酸堿度等进行调查了解,综合考虑,选择植物种类。在栽种过程中,为使植物对土壤有较好适应性,还应及时施肥,合理灌溉,提升二者的匹配度,在面积较小的区域可以低矮娇小植物为主进行种植。在植物色彩搭配方面,应充分符合大众审美观,提高其观赏性、绿化性[2]。在选择过程中还应对植物开花、长叶时间进行兼顾,使小区从年终到年尾都有色彩。不可忽视的是,还应将声色污染、热辐射预防、空气净化等考虑在内,使自然带给人们清新、宁静的享受,使人们爱上自然、感触自然。
2.1.2 遵循光影与四季变化特点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发现光影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光影环境,使景观在光与影中,有着诱惑人的层次感与质感。光影环境设计一般是利用植物、月光、灯光或日光来进行的,通过他们的合理搭配,多样展现,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意境,如月下花影、光中倩影、竹影摇曳等古朴深沉的美好意境,光影设计还可扩大园林空间。
不同季节,不同植物颜色、生长状态各不相同,如冬日雪梅、春舒柳腰等,季节更替带给小区不同的意境风情。
2.1.3 环境优先考虑原则
不同地区,不同小区的地理环境、常年温度、土壤属性、空气湿度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进行环境适宜度匹配,使选择栽种的植物能够在小区内部健康成长,按照花期开花、春期展绿。不同小区的外观形状、颜色、高度等都不尽相同,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让植物整体色彩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呼应。比如,小区内建筑风格呈简约状,则不应有姹紫嫣红的植物开花效果。
2.2 配置要点
2.2.1生活娱乐场所配置要点
生活娱乐场所的植物配置应以实际应用性为主考虑因素,如可利用植物生长状态与形状进行小区内部场所隔离,不同场所具有不同功能,使植物在人类世界的存在不具有突兀性。生活娱乐场所一般人声、宠物声、工具碰撞声鼎沸,对于居民的休息属于高分贝噪声,可利用植物密度与高度,减轻上述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2.2.2水景空间配置要点
进行水景空间配置时,应对植物成长生态适宜性、植物形状、成长方式、花色、花期等进行多维考虑,将各类水生植物混合栽种,创造可平衡发展的水生态系统,使其有趣性、观赏性较强。
2.2.3建筑小品植物配置要点
建筑小品是指园林中的小型建筑设施,既具有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还可方便人们休息、照明等,它们大多建造在园林开敞处[3]。建筑小品植物配置应以建筑小品功能为主,例如石椅的作用是休息,那便可在旁边栽种可以遮阳又透光的高大乔木。座椅上人们之间的交流通常具有个人隐私性,则便可种植密度较高、可隔离区域的植物。
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在中国古代就已被提出,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若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遵从此种理念,便可使景观建造节省时间与成本,同时利用园林本来结构进行功能化、技巧化设置,在合理植物配置基础上,达到自然与人发展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邓金.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66.
[2]叶雍锟.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J].花卉,2018(10):163-163.
[3]张志娟.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山西林业,2017(1):38-39.
作者简介:
吴长福,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寿光。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3篇
南京市的玄武湖公园全国著名景点,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南京城东北的玄武门外。公园占地472公顷,其水面约368公顷,陆地104公顷,周长约9.5公里,流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最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玄武湖三面环山,两面临城。东有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一脉相连,北有幕府山、观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耸立着雄伟壮丽的古城墙。湖水波光粼粼,湖的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樱洲由堤桥相连,绿树掩映,垂柳婆娑。古人曾影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的赞语,把南京玄武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一为环洲,因洲形屈曲、环抱樱洲而得名。步入环洲,碧波拍浪。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柳”之称。环洲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一块形似观音,一块形似童子,名为童子拜观音,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之美,尤为壮观。假山后小丘上有郭璞亭,此丘为东晋著名文人郭璞的衣冠冢。拥有国内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大型水景项目的莲花广场也坐落在环洲。
二是樱洲, 因昔日樱桃遍布洲上,曾为宫廷贡品,故而得名。樱洲在环洲怀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上有500米长的曲折游廊,廊北有喇嘛庙一座,庙旁有七层宝塔,塔名为“诺那”。此洲广植樱桃树,近年又引种樱花,名种繁多,每年四月洲上一片灿烂,稍遇风雨便落英缤纷,迷人之极。人称“樱洲花海”。洲上樱桃如火如霞,樱花飞舞轻扬,长廊九曲回环,广场碧草如荫;游人信步绿涛花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然如入仙境。
三为菱州,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达菱洲,处于玄武湖中心位置,与翠洲南北遥遥相对。洲上有动物园,园内伺养着大熊猫、长颈鹿等珍稀动物数十种。该洲紧临钟山,钟山宛如游龙气势雄伟,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缭绕,从菱洲观赏千变万化的紫金云霞,神秘莫测,故称“菱洲山岚”。从菱洲向南经台菱堤即可从解放门出玄武湖。菱洲,因这里过去多产菱角,故名菱洲,自古有“菱洲山岚”之美名。洲上的飞禽世界堪称“中华鸟类第一园”,“二龙戏珠”系菱洲主景。翠洲,因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故名翠洲。洲上的飞禽世界堪称“中华鸟类第一园”,“二龙戏珠”系菱洲主景。
四为梁洲,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梁洲是五洲中开辟最早、风景最佳的所在,又名老洲、美洲。因传说梁昭明太子曾在此建有“梁园”,故称梁洲。洲东北有一座两层方型古建筑,名览胜楼。楼北边有一平台,四周有铁栏杆围护,是古时点将台。楼西有友谊厅、闻鸡亭、湖神庙等建筑。该洲西北角是一个古典园林式花坛,由黄石叠砌而成,坛间有雨花石铺成的曲折小路,闻鸡亭即在花坛边。东南隅是一座色泽淡雅、设计颇具特色的两层建筑--白苑餐厅,每日供应湖中鲜活鱼餐、鱼宴。此洲的特色是菊、桂二美,每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沁人心脾;菊花争妍,令人目迷,此景称“梁洲秋菊”。
五为翠洲,因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故名翠洲。翠洲是南京市区里的旅游胜地玄武湖内的湖心岛之一,西面通过长堤、翠桥与梁洲相连,从梁洲向东过翠桥即到翠洲,东部有九旭桥与玄武湖东岸相通。洲上松柏竹成林,东北部有万人游泳池,另外还有翠洲舞台、翠虹厅等旅游景点,是玄武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胜地。该2.
3.
4.
5. 洲有露天剧场、翠洲舞台、翠虹厅等建筑。其特色为树多僻静,那巨伞般的雪松,宝塔形的松柏与成片的竹林,十分幽静,是情侣们的乐园,此景称“翠洲云树”。如今在旭桥南面水上仿傣族风情筑起了一座水寨,名“绿漪小榭”。由20余间小竹屋组成,各屋间有竹桥相连,游人坐在屋中或品茗、或进餐、或弈棋、或高歌,如在舟中,情趣独特。水中还养着红鲤鱼供人观赏,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翠洲风光幽静,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是生态休闲的好去处。翠洲位于玄武湖东,面积6.6公顷,因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故名翠洲。翠洲风光幽静,苍松、翠柏、嫩柳、淡竹共同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是赏绿的好去处。 调查的目的
玄武湖作为我国的著名的公园,它景色优美,游人如织。玄武湖公园里面空气质量好,每天早晨都有市民来这里跑步,打拳。这些都与玄武湖公园的植物景观有这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本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实地调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并分析出玄武湖公园的植物景观是如何布置出来的,为今后的我国公园建设时植物景观的布置提供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的选取
本次调查地点选取的是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的陆地部分,分别在五个洲中每个洲选取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环洲选风荷苑(800平方米),梁州选择白苑(800平方米),翠洲选择翠洲栈道(800平方米),樱洲选择樱洲长廊(800平方米),菱洲选择台菱花架(800平方米),均是以景区内道路或墙为界选出八百平方米的区域进行调查。 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对之前关于玄武湖公园方面相关的理论进行整理以及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方面,对所选定的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仔细辨识玄武湖公园内的植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名称,数量等一些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之用。 对得到数据的分析
5.1对乔木层植物景观的分析
表1 五个调查地点内乔木层植物统计
调查地点 风荷苑
白苑
翠洲栈道
植物名称 5 水杉 白皮松 水青冈 桂花 银杏 6 玉兰 紫薇 雪松 罗汉松 女贞 桂花 4 三角枫 刺槐
数量/株 31 16 3 4 6 2 25 4 7 2 4 2 6 29 3 6
常绿种类/种数(株数) 4(29) 是 是 是 是 否 4(16) 是 否
是 是 否 是 1(3) 否 否
樱洲长廊
台菱花架
银杏 棕榈 5 柳杉 玉兰 龙柏 玉兰 枫香 4 桂花 紫薇 榉树 朴树 17 3 21 10 4 2 3 2 29 19 4 4 2
否 是 3(17) 是 是 否 是 否 2(23) 是 否 是 否
经过对五个选定区域的实地调查,统计出乔木层植物的情况并绘制成表1。由表可以看出:白苑的乔木层植物种类最多,有六种;翠洲栈道和台菱花架的乔木层植物种类最少,均为4种。通过表1还可以知道: 乔木层植物数量最多的是风荷苑,有31株。乔木层植物最少的是樱洲长廊,有21株。五个选定的调查区域的乔木层的平均植物种类约为5种,乔木层的植物种类不够多,玄武湖公园在今后的养护过程中要增加乔木层植物的种类。五个选定的调查区域的平均植物数量约为27株。水杉、银杏、桂花这三个书中所占比重较大,数量较多,比较常见。在常绿乔木植物方面,种类最多的是风荷苑和白苑这两个区域,均为4种;最少的是翠洲栈道,只有1种。在数量方面,常绿植物最多的区域是风荷苑,有29株;最少的区域是翠洲栈道,只有3株。玄武湖公园的乔木层常绿植物的分布有些过于极端,有的地方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只有几株,这样会造成一到冬天有些地方依然绿意盎然,有些地方一片枯黄,非常的不和谐。
莲花广场、闻鸡亭和樱洲长廊这三个区域的乔木层植物中常绿植物种类多于落叶植物的种类,其中莲花广场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4:1;闻鸡亭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4:2;樱洲长廊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3:2。台菱花架的乔木层植物的常绿植物种类和落叶植物种类相等,台菱花架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2:2。华梓园的乔木层常绿植物的种类少于落叶植物的种类,华梓园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1:3。总体上看,玄武湖公园乔木层的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种类之比为:14:10,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数量之比为88:47。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种类还是从数量上来看,玄武湖公园的乔木层中常绿植物都要多于落叶植物,这样的话在冬天景色不会显得过于单调,一片枯黄。游客在游览玄武湖公园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许多绿色的植物,欣赏到依旧美丽的风景。
5.2对灌木层植物景观的分析
表2 五个调查地点内灌木层植物统计
调查地点 植物名称 数量/株
常绿种类/种数(株数) 3(8) 是 是 否 是 3(13) 否 是 是 是 否 3(12) 是 是 是 4(19)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3(15) 否 是 是 是 风荷苑
白苑
翠洲栈道
樱洲长廊
台菱花架
4 南天竹
阔叶十大功劳 石榴
日本五针松 5 梅花 山茶 八角金盘 黄杨 小蜡 3 石楠
阔叶八大功劳 山茶 6 日本晚樱 法国冬青 南天竹 八角金盘 李叶绣线菊 日本五针松 4 羽毛枫 圆柏 黄杨 海桐 11 4 2 3 2 25 10 6 3 4 2 12 4 2 6 39 17 10 4 3 3 2 20 5 5 3 7
通过对五个所选定的区域的灌木层的植物的实地调查,将所记录的情况绘制成了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樱洲长廊的灌木植物种类最多,有6种。翠洲栈道的灌木植物的种类最少,只有三种。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灌木层植物数量最多的区域是樱洲长廊,一共有33株;灌木层植物数量最少的区域是风荷苑,有7株。在五个选定的调查区域中,灌木层植物的平均种类约为4种,最多的6种,最少的3种。玄武湖公园的灌木层植物的种类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养护中应该适当增加灌木层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在五个选定的调查区域中灌木层植物的平均数量约为21株。日本晚樱、梅花、法国冬青和海桐比较常见,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在常绿灌木层植物方面,种类最多的常绿灌木层植物是樱洲长廊区域,一共有4种;其他区域的灌木层常绿植物均为三种。可以看出虽然每个区域的植物种类有多有少,但常绿植物的种类还是差不多的,这样保证了即使到了冬季,玄武湖公园的每个地方依然还会有许多绿色的植物,风景依旧很好。灌木层的常绿植物数量方面,五个所选定的调查区域中,常绿植物数量最多的区域是樱洲长廊,一共有19株;常绿植物最少的区域是莲花广场,只有8株;其余的三个区域的常绿植物均在十株左右。可以看出分布的还是比较平均,每个区域的常绿植物无论是在种类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差不多。五个区域的灌木层的常绿植物种类均多于落叶植物的种类。其中莲花广场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3:1;闻鸡亭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3:2;樱洲长廊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3:0;台菱花架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4:2;华梓园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比为3:1。从总体看,灌木层的常绿植物种类与落叶植物的种类之比为16:6;灌木层的常绿植物数量与落叶植物数量之比为:67:40。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的常绿植物都要多于落叶植物,这说明在冬季的时候玄武湖公园也会有许多绿色,玄武湖的景色不会太过单调。而且,有些落叶类的虽然会在冬天落叶,但是等春天一到便会开花,使得玄武湖公园的风景变得更好,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6. 建议
玄武湖公园在养护的时候,尽量多增加常绿植物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引进新品种的常绿植物,无论是乔木层的常绿植物还是灌木层的常绿植物。对于乔木层还要注意改善一下各个区域的乔木层常绿植物的密度,让各个区域的乔木层常绿植物的密度不要相差太多。
这些年,由于引种比较混乱,玄武湖的许多地方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所以,一定要在保持不破坏玄武湖各区域原有特色的情况下才能去引进新品种。同时也要避免各区域的植物景观布置得雷同的现象。在管理养护植物的方面,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规范化操作,减少因为养护不当造成的损失。
植物景观尽量多以绿化为主,让建筑和环境显得统一而和谐,避免突兀感。 参考文献:
[1]郭萧. 南京滨水区绿化现状及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2]陈尚玲.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之挖掘与探讨: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18):9861- 9862.
[3]梁会民. 城市公园的生态重塑:以玄武湖公园为例[J]. 林业科技开发,2011, 25(6):117- 120.
[4]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方精云,王襄平,沈泽昊,等.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J]. 生物多样性,2009,17(6):533- 548.
[6]李静,陶务安,张浪,等. 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景观优 化[J]. 林业科技开发,2007, 21(4):106- 109.
[7]朱广慧,曹春燕,周白华. 苏州居住区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分析与优化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2):168- 171.
[8]潘剑彬,李利,郭晶. 造化风景承古意 自在园林有大观: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历史沿革 [J]. 广东园林,2009 (1):8- 13.
[9]任海,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彩叶植物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凸显美学效果,因此说设计者需要重点强调彩叶植物的应用。本文就以此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原则;存在问题;具体应用
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过程中,大多数选择绿色植物,品种单一,颜色单调,不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说,在今后的植物景观配置时,一定要丰富植物色彩,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的彩叶植物,它们具有绚丽的色彩,能够更好地凸显园林的美感。
1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彩叶植物的色彩丰富多样,观赏期较长,季相变化较明显,因此能够满足不同季节的审美需求,尤其能够弥补冬季只有单纯绿色的单调之感。将彩叶植物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色彩变化的景观色彩十分重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讲求一定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的利用彩叶植物季相变化的特色。一般来讲,彩叶植物的色彩较为丰富,并且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彩叶植物在春秋两季甚至是三季都呈现出彩色,尤其是夏季仍能够保持彩色,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用这一特征,能够凸显多样化的特征。将不同季相变化、不同花期和色相的植物进行搭配,构成季季有景,四季有花,色彩多样,绚烂缤纷的园林景观。
其次,要构建起适宜的植物景观群落。彩叶植物只有在恰当适宜的生态环境下才能够展现出它的色彩美,例如金叶女贞必须要在阳关的照射下才能够显示其色彩的美感,因此说在配置这一类植物的时候就需要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否则不能发挥优势。所以说彩叶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恰当适宜的环境,构建起植物景观群落。同时,在彩叶植物景观配置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彩叶植物种类,实现整个生物群落的和谐发展,既具有层次感,又具有季相变化的色彩美感,形成较为完善的园林景观系统。
再次,要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园林景观配置需要讲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通过分明的层次显示出园林景观配置的美学效果。不同彩叶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方式不同,因此说在配置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增强整体感和重点效果,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能够利用对比的手段突出重点要强调的彩叶植物,例如在 绿色草地中点缀红花,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发挥彩叶植物在色彩方面的优势,将其和周围的景观进行对比,从而达到强化突出的目的。
最后,要坚持美学原则。彩叶植物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其丰富的色彩刺激人的视觉,以此来增强景观效果。在应用彩叶植物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彰显植物的美感,在此过程中,色彩的对比和谐是彩叶植物景观配置中必须要遵守的美学原则。通过利用彩叶对比的手段进行植物造景,实现颜色的鲜明对比,能够更富有感染力。同时,可以利用邻补色搭配的方法,尽量的使植物景观的效果更显轻松活泼,更显和谐。
2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合理的应用彩叶植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问题,例如设计者对于彩叶植物的应用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和整个园林植物的利用水平不相协调,并且大部分彩叶植物在应用的时候也只是用于色块或者是花坛等区域,真正应用其进行造景的很少。
彩叶植物的应用应该以彩叶乔灌木为主,但是目前对其应用主要局限在彩叶草本和彩叶灌木中,乔木的应用相对较少,这样就会存在一个局限性,不能够更好利用其优势进行园林景观配置,这也是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彩叶植物应用在园林景观配置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美感,给人视觉冲击,满足人的欣赏需求。彩叶植物的色彩十分丰富,其不仅具有绿色植物的优势,也有观花植物不能够超越的特色,因此合理的种植在园林中,和绿色植物相互映衬,发挥个体美和群体美。具体来说,其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彩叶植物可以孤植。彩叶植物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比拟的优势,单独配置既不会像绿色植物过于单调,又不会向花朵那样过于招摇,在配置的过程中利用植物的色彩和数量的对比体现植物的个体美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彩叶植物孤植应用,可以将其作为中心景观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例如日本的红枫、红叶石楠,或者是美国红栌等,都能够采取孤植配置的手段,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
其次,可群植或片植。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应用彩叶植物,能够采用群植或者是片植的方式,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使得该片景观一年四季都能够展现动态美和色彩美。例如在园林绿地中成片的种植彩叶地被植物或者是金边芒等,在微风的吹拂下能够看到波浪起伏的动态美,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感。
再次,彩叶植物能够作为行道树或者是绿化带进行应用。将彩叶植物作为行道树应用在园林的道路两旁,在观叶期能够彰显出雄伟壮观的景象,大气豪迈,体现园林的磅礴气势;同时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彩叶植物的颜色将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给人各种不同的体会,更易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彩叶植物可以在绿化带的设计中进行应用,在园林的道路两旁配置彩叶植物,发挥其色彩优势,能够给人视觉冲击感,使得园林空间环境中充满的色彩感、变化感和跳跃感,环节疲劳,又能够美化环境,净化园林生态小环境。例如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该区域设计成为不同的形态,块状或者是片状都可以,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环境,增强园林空间的变化性。或者将彩叶植物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使得植物成丛的种植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群植或片植应用中的手段,彰显景观的观赏价值。
最后,彩叶植物能够和水景搭配应用。水充满了灵动之感,在园林景观配置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是单纯的设计水景又过于单调,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将水景和彩叶植物搭配起来进行设计,既体现出水景的动态美,又体现彩叶植物的色彩美。淡绿透明的水是调节各种园林景观色彩的底色,在拥有水景的水池或者是水塘边上配置彩叶植物,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在水景旁经常会用到的彩叶植物有金枝柳、话也水葱或者是花叶芦竹,这些植物和水景相互映衬。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也需要改变现状,不断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丰富性,而彩叶植物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个目标。彩叶植物能够从色彩方面丰富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创造更为优美的园林色彩。本文就以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为中心,从应用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应用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所帮助,更好的发挥彩叶植物的优势,彰显园林的色彩美。
参考文献
[1] 周毅.浅析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农计服务,20109(5).
[2] 吴楠楠.彩叶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与选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3] 王燕.菜叶植物景观设计 安徽农业科学.2007(7).
[4] 汤云翔.浅议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5] 果治.彩叶植物的发展及造景应用 中国园艺文摘.2012(2).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5篇
摘 要: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审美观念、对植物景观认知发生了改变,而且设计师的背景逐渐复杂,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现代植物景观的发展。合理配置现代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形态、肌理、色彩等特性使植物造景作品适应环境,融入城市空间,创造更多的具有一定意境和生态、经济等功能的植物景观。通过符号学、语言概念、特征、结构、交际方式和运作机制、认知主体与系统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发现,从艺术语言元素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出发,从理论的角度探索植物景观设计,探索植物造景艺术语言的环境、意义。艺术语言表达的意义是广泛而模糊的,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
关键词:环境设计;植物景观;作用;表现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一般人们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傳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在古代,从现实环境的因素和社会背景的局限来看,想建造一个中国传统风味的园林并不简单。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追求良好的设计服务或功能,为散步、坐、晒、遮阳、聊天、观景等其他户外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解决人流量与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历史文脉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隐喻和象征,甚至幽默已经成为景观设计的可接受的想法。植物是园林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展现植物自然形态非常重要,目前植物人工修剪出的造型日益稀少;现代环境设计注重户外空间营造的亲切与适宜使用。一般来说,景观是最基本的,本质的内容都没有离开园林设计的核心。
2 植物的艺术语言
在新时期的环境设计体系中,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是通过简单、精致的符号或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并结合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植物景观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作为因素影响观者形成一定的感知。景观中的植物及其形态代表物质层次。植物景观艺术语言的表达,即是物质与非物质景观层次信息传递给人们后的感性的再现。创作者与游客的感受、理解、感受、品位、氛围、精神内涵、植物景观意象构成了植物景观艺术语言。设计师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进行一定水平的加工,可以显示出其独特的特点。设计师的拟人化角色的创建让植物变得生动,让观者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能让观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到设计师的意识与情感。
3 植物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
3.1 材料软质性
柔软的树枝,摇曳的树影,芬芳的花香,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态度,空间的定义不同于柔软的人工建筑。
3.2 空间渗透性
砖墙所构成的植物空间并不是那么密闭,植物通过树干、树枝等定义空间,不同的界面是密度的结合。
3.3 自然意象性
茂盛的树叶像室内空间天花板;植物的树干如同外部空間的支柱,修剪整齐的树墙、绿篱则如同建筑物的墙体;不同高度和类型的低海拔植物意味着园林空间的地平线。
3.4 植物的形态美表达
不同的植物景观有不同的姿态,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主要类别进行分类,而且还可以根据具有一些特殊的生长环境生态差异的因素来分类。不同的植物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安排,可以产生节奏感、层次感观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状元素,就能创造出有意味的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在环境景观中,以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不仅表现出自然的美,还可以表现出诗歌一般的魅力,所以乔木和灌木的选择,包括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应注意植物的形态,通过艺术性设计,充分发挥植物造型、线条等植物的自然美(包括塑造和修剪成一定形态的植物),营造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展示,让观者体验到美丽的视觉冲击,不同植物的布置和合理的设计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不一样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再加上造型设计,可以为观者带来很强的艺术感。
3.5 植物的视觉质感表达
植物有着不同的平滑条件,同时叶片的形状、大小和植物的光泽也不一样,植物枝条的分布和质地也各不相同。在环境设计中,植物可以直接改变植物景观的视觉肌理、整体色调、美感和意义。对于植物景观而言,视觉肌理对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符合整体环境的肌理,可以强化观赏植物的景观艺术,触动观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质地会影响空间的颜色和氛围。植物的视觉肌理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特征肌理,令人印象深刻。应用各种纹理对比可以活跃气氛,突出主题。合理使用不同质地的植物材质,注重纹理之间的和谐,提高纹理统一效果。在选择不同质地的植物材料时,要注意不同质地的植物群之间的比例,在不同植物材料之间,叶色、花色、质感、株型各要素都要互相映衬和协调搭配。同样的,视觉质感通过大量的植物栽培来表现,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同样的植物质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融合硬朗的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舒适、柔软的心理体验。使用各种视觉质感的植物,可以使环境更加智能,更能展现主体。如果在植物造景中使用视觉肌理差异植物,就必须合理安排不同质地植物的分布和比例。
3.6 植物的色彩表达
大自然本身就有多种多样的色彩,奇妙无比。缤纷的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对于植物景观设计来说也是一样的,植物的色彩可以更好地展现整体的审美景观。而不同颜色之间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左右我们的意识与情绪。环境景观中植物景观的美也可以由植物的色彩来呈现,无论何种颜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情感。植物主要是观赏价值,因为它的颜色组合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植物种类丰富,加上季节变化,颜色也是姹紫嫣红的。运用色彩对比和谐,达到平衡统一的效果,充分发挥植物色彩的观赏作用。
3.7 植物的感官表达
观赏者在观赏园林植物的景观后,情感体验不仅来自视觉效果,观者还将通过其他感官与视觉体验相结合,这些感官包括嗅觉、听觉和触觉,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形成不同的观看情绪。对于环境设计中气味的作用,基本上来自植物本身的气味。一些植物的气味容易让观赏者产生更美丽的画面感,从而提高植物景观的审美状态。结合植物景观,可欣赏各种感官媒介(视觉、嗅觉和听觉、触觉印象),形成相应的心理反应,激发出各种内心感受。尽管花木之味不会直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但是幽幽清香使人倍感身心爽朗,神骨俱清,因为它是激发情感的媒介,同样也会产生美感,形成艺术语言和意蕴的因素。在环境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芳香植物的功能,用每个季节的花香营造出一个舒适、优美宜人的环境。一所大学的一角,草坪冠层,包围的羽毛枫几株小杜鹃下红叶石楠叶淡绿色的几株整圆,通常是学生们放松的好地方,但在4月和5月的石南花盛开的季节,周围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虽然植物景观形式是非常漂亮的,但不考虑嗅觉元素,表达的意境和语言不适合反而会适得其反。
3.8 植物的听觉表现
声音无处不在,它充满了整个世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手段,也是游客感受环境的重要方式。游客在植物的环境中可以笑、唱、耳语、喊,植物的声音可以唤起人们的情绪,引起情绪的变化。通过雨、水的声音来表达和传递植物景观。形式、颜色、质地、风味和其他元素的魅力可以表达出人格化的个性,使植物景观充满灵性,在人前立体、生动的展示。此外,设计师还可以用潺潺的雨和语音增强植物景观的内涵,更深层地触动人的情感。
4 環境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调配
4.1 植物配置的灵魂相当于环境的灵魂
使用不同类型的景观材料,将影响景观主题。如果不注意色彩、花期、叶色、树形的搭配,随意种植,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有的品种在一年内只有一次特别有效,也许在开花期,也许在开花结果期。要急用其差异的风格特点,让风格、色彩、香气等因素在整个园林中展现出美丽。
4.2 環境设计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植物配置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植物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改善环境的最理想的元素。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平衡。
4.3 可以组织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和调节功能的视觉效果是巨大的,它与墙体相似,但具有开放性和完整性。植物作为隔断,能有效分割区域,不会使空间封闭,有利于保持空间的透明光滑。在环境设计植物的布局中,要注意主次关系的搭配,从而发挥空间的强化作用,起到增加空间的开放性和层次性的作用。
4.4 具有造景功能
植物配置由于景观的季节性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场景,春绿、夏荫、秋冬松的落叶,季节的变化使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同时,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必须结合不同形式的植物配置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意境。植物配置遵循自然、艺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原则;传统技能应与适当的变换相结合。
5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发展
当今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人们的精神文明得以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城市人口膨胀,建筑物林立,现代人如监狱般的巨龙,与自然生态失衡、隔离,进而加剧了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因此植物的配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特征来设计,既满足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的需要,又是对中国的景观行业的继承与发展。
6 植物景观艺术语言运用的几点启示
植物景观在环境设计空间中具有观赏性的4个非常重要的视觉特征,分别是植物形态、色彩、嗅觉和声音、植物景观的美感,不仅可以从视觉上表达一种本质的内涵,也可以从视觉上展现美的姿态,而且还可以从听觉、嗅觉等感官充分营造出优美的艺术语言。视觉和听觉、嗅觉相结合,产生通感效应,可以加强在时间和空间的审美对象。有些植物有一种令人愉快的香味,有些植物会形成一个漂亮的柔软的树枝在风中,有些植物在雨中的声音……植物景观在自然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使人感慨万分。植物景观的观赏性特征,如绘画中的音符、色彩、线条、艺术语言等,可以改变美丽的画面,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利用植物景观可以更加凸显主题,会令环境设计空间的景观更具有动态的美感。植物景观设计是让人们观看,人们享受植物景观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的观赏功能,不可以盲目照搬以前的优秀设计,要找出植物景观设计的创新途径,避免植物造景的大众路线。设计师需要以植物造型、色彩、触觉、嗅觉等基本特征为基础,结合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情感设计出独特的植物造景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 唐俊泓,夏更寿.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表现艺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06).
[2] 周丽娜,张领军.色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06).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范文第6篇
摘要:对居住景观视觉导向系统情感化设计做了简要阐述,并对视觉导向系统的标识、硬质景观、植物三个方面的情感化设计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更进一步的突出了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关键词: 居住景观 视觉导向系统 情感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
居住景观视觉导向情感化设计即是无障碍设计,通常是指根据特殊人群的需求来进行的针对设计,在环境空间中应该利用一些设计手法或者措施,避免障碍物和危险物的出现人带来不便。实际上也就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无障碍设计,像这类设计通常是以老人、儿童、残障人士为主,充分体现对这一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情感化设计即无障碍设计一般来说只局限于部分医院、学校、图书馆、车站大厅等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上,很少涉及居住景观设计规划中。而随着居住空间的不断提升,无障碍设计的观念越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景观视觉导向的情感化设计在现今的居住景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居住景观人群特点分析
居住区景观视觉导向系统主要是为居住者服务,居住者一般归纳起来可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两种。
一般人群即在身体的功能上没有问题能够在城市的环境中无障碍并自由行走的成人。这类人群一般占据居住区人数的85%。
特殊人群根据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三种人群。残疾人一般又可分为肢体残疾,通常指乘坐轮椅者;视力残疾,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听力和言语障碍。
老年人是在居住区活动较为频繁的人群,外出活动的时间一般在早上6:00~8:00和晚上6:00~8:00,还有就是零散活动时间,通常在下午3:00~5:00.
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同时认知能力正在提高阶段,对安全性考虑不全,易发生事故。
因此,居住景观视觉导向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情感化设计的核心。
二、居住景观视觉导向的情感化设计运用
(一)、标识情感化设计
人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环境,其中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的。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弱势者的需求,居住景观标识设计应该根据不同位置进行不同的设置。
1、增加视觉传达标识的无障碍设计
视觉传达标识设计一般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文字主要用在地点名、设施名等名称标识、解说牌、导向标识等标识上。文字在标识中的运用占 97%。
标识的大小是影响影响其识别性的重要因素,标识大小的设定需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1) 标识的大小与环境的关系
标识的大小、设置的位置、高度、角度等因素,通过选择适宜图形、字体、颜色等表现要素合理地设计标识,加强视觉标识的可读性。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放大文字字号,文字、图形与底图的色彩搭配简单明确,设计应醒目,有一定的对比度。让老龄者、听觉障碍者、轻度视觉障碍者、轮椅使用者等能更好地利用视觉标识,获取信息。小区内的导游图、文字内容等信息要简洁、清晰。
(2) 标识中图形与文字的比例关系
标识的信息是由图形、文字单独或组合构成的,当图形、汉字、英文或其他语种结合在一起使用时,汉字是图形的三分之一,英文或其他语种是图形的四分之一。
(3) 标识大小与视距的关系
使用者的视距和运动状态不同对文字的识别能力也有所不同,视认距离越远、速度越快,文字要求越大。一般视觉距离为2m,标识应在视线正前方 60°的视域内,约在视平线上下 0.5m。正确地掌握标识大小与视距的关系使使用者能够清晰认识标识。为了方便轮椅使用者通行,应为其提供轮椅通道地域的引导,轮椅使用者的视点平均高度为 1150mm,最大高度为 1750mm,因此设置好标识的高低,确保标识的信息内容在 700—1750mm 的高度范围内。
2、增设适用于不同障碍者的触觉引导设施
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在居住景观中的活动主要是健身和交流,那么应对具有交流和健身功能的场所以及必要的服务设施进行详细的引导,可在入口、道路转弯或交叉口,设立如盲文导向标识牌或是采用电子产品,设立带有触摸屏的语音指示系统,比如日本十字路口常能见到的盲人无障碍触觉导向标识。设施上有表示方向的突起,通过触摸感知。侧面设有语音按钮,通过声音传达导向信息;轮椅坡道的引导牌,通过指引标识可以准确、及时地确定坡道的具体位置。像这些在公共空间运用的无障碍设计实例也可以借鉴到居住景观标识的无障碍设计中。
3、强化危险指示牌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应在特定的危险区域设立禁止标识牌,并且指示牌的位置、字体、字号应醒目,并可结合图案的形式,以提高关注度及安全意识。
4、增加识别度
在识别系统中就要涉及到光线暗淡条件下的信息传达,满足全天候的识别导向作用。在这方面就可以从材料的选择上达到要求,在视觉可达的范围内利用荧光材料制作标示,适合夜晚的视觉环境又达到了安全的要求。
(二) 硬质景观视觉导向的情感化设计
居住区的硬质景观一般包括景观小品、建筑小品和道路铺装。硬质景观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无障碍设计, 以方便不同人群使用,充分体现情感化的设计内涵。
1、应设有导向性明确的地铺和扶手
在道路中应设置单独的盲道,盲道的铺设要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以 300mm*300mm 为单位,可用警示色(黄色)或其它是其他与环境协调的色彩将其标示出来防止其被占用。
如道路与建筑墙面结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扶手。
2、在构筑物的设计增设刻有盲文的扶手或护栏并
在建筑细部、景观小品,如廊,在内部需要扶手的位置上可设置是刻有盲文的扶手,除了带有一定的视觉引导外还方便残障者获取信息。在休息椅,垃圾箱等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点,便于它们的使用。
3、危险设施可增设听觉传达系统
如景观内有景观灯柱、 无护拦水渠等危险设施。针对这些设施,可设置听觉传达系统还可以在残疾人和老幼接近它们时发出报警声音,能有效地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植物的情感关怀
植物對人群的心理有一种安抚作用,能够适当的缓解紧张社会生活给人群造成的压力,调节城市空气,达到对人群的亲和作用,构建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扩大对残障人士和老年群体的视觉关怀。尽量选择气味刺激小的植物花木,使残障人士和老年群体可以自由地接近这些绿色景观。
三、结语
在现今大型高档、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选择居住区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单纯的景观,而更加注重居住区内部的设施是否齐全,整体的规划是否合理,这就必然导致居住区视觉导向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居住景观视觉导向系统的情感化设计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符合标准人体工程学的相关数据,而应该建立一种通过广泛、细致的调研,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不同人群对于导向设计的需求为出发点,尽量兼顾特殊人群的实际需要,将冷冰冰的导向系统变得富有人情味、趣味性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怀的体现,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学出版社,2000.
[2] 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57-58
[4] 王朝侠.关于居住社区障碍识别系统设计的简要思考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02):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