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人物访谈例子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人物访谈例子范文(精选8篇)

人物访谈例子 第1篇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5)——朝阳人物专

访(六)【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423】 【发布时间 : 2011-4-13

0:49:40】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即将于本周五举行决赛。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14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泪水与汗水的交织,辉煌与荣誉的交响——访校第十二届朝阳杯最佳辩手闫雪莹》

附全文如下:

泪水与汗水的交织,辉煌与荣誉的交响

风云际会,唇枪舌战,辩论场上的风景别样独特。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辩论队领队,2008级新闻学学生闫雪莹,一直在这辩场上描绘、追寻着自己梦想。曾参加过3届朝阳杯辩论赛,在哈高校辩论赛,海峡两岸世博高校辩论赛等多种品牌赛事,经过层层专业选拔的她卸去了浮躁,从辩论中收获了一种深沉和内敛。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同成长,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也对梦想有了一份更执着的坚持。花开花落,收获的是一天天的成长;云卷云舒,不变的是那一份追求与感动。

梦想起航的地方,亦是梦想归属的地方 辩论场上言辞犀利,字字珠玑的她,此刻却显得如此温婉、亲切。而谈起辩论来,这个有着弯弯‚笑眼‛的女孩子,脸上浮现出别样的神采,‚我很小就喜欢辩论,从初中高中一直以来很多辩论赛我都参加过。到了大学我便觉得辩论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我生命之中不可割舍的事情‛。而在通往梦想舞台的途中,她由衷的感谢新闻传播学院这个培养她的摇篮:‚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特别锻炼人的地方,老师们特别看重培养新人的能力。如果我遇不到这样一支一直陪伴我,训练我我团队,我的梦想也不会这样尽情的绽放,并且绽放的这样绚烂。这也是我能够在大一就脱颖而出,直到走到今天的重要契机‛。

挑灯夜战,为的只是在那一瞬间厚积薄发,在梦的舞台上挥斥方遒。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未曾提起的苦,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累。那一夜夜研究讨论的场景,闫雪莹仍历历在目‚从一辩到四辩的稿子,都要经过一遍遍的琢磨推敲,我们会先纠集所有的辩手在一起进行三场模拟辩论,一次次的完善我们的‘补丁’,强化我们的论据论证。其实从一开始模拟赛敲定人选的时候,有的辩手就可以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场了,但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能上场,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只能作陪练,他们也毫无怨言。这支队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直辩论队这么简单,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在做自己家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计较的‛。

新赛制,新力量 从进入大学至今,闫雪莹与‚朝阳杯‛携手走过三载,自己成长的同时也看到了‚朝阳杯‛一点一滴的发展,对于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赛制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原来的赛制对一辩和四辩的要求比较低,因为可能只需要准备开篇陈词和结辩环节。而更新后的赛制从一辩到四辩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辩增加了质询的环节,四辩也参与了辩论的整个流程。二三辩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样四个位置就要求贯穿一气,不能有缺陷和瘸腿的地方。整场比赛也会让人感觉到更加畅快淋漓。这个赛制会特别锻炼人,尤其是2010级的这些新辩手们,他们从中会得到更多‛。

‚现在看到2010级的小辩手,就好像看到原来的我一样,骄傲,自信,对理想有执著的追求。‛说到2010级的新生辩手,闫雪莹的脸上是一种欣喜和安慰‚孩子们真的很喜欢辩论,有共同理想的人很容易就走到一起了。现在很少有看到对辩论这样充满热忱的孩子了,真的很不容易。我想尽我所能的多留一些经验可以和他们分享,让他们在今后辩论的路上少绕弯,多闯出成绩‛。

‚越是被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

在辩论场上,闫雪莹的优秀让她大放异彩,而在赛场下的学习生活中她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那份优秀。从小学开始就代表她的家乡全市参加吉林省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初高中一直是班级乃至全校的资优生,大学里更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标兵等奖学金的‚特别眷顾者‛,默默地奋斗,一直紧追着自己前方的目标。对于每一个热爱辩论的辩手,辩论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不同于大家所想的,闫雪莹的性格没有因为辩论而变得尖锐、犀利,辩论更多的带给她的是成长之后的淡然和思考‚我想这么说,辩论让我变得更加平静了。从小有很多光环冠在我的身上,有的时候就会看不清自己。感谢辩论,因为它让我找到我人生的方向,当脱下所有的光圈后,我会很理智,把一切都看淡‛‚辩论本身就是一种辩证法,接触辩论的多了,就会很冷静的分析这个世界和很多事情‛。

闫雪莹真心地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这些种思考也传达给2010级新生辩手们,并对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有的时候太在乎自己能不能赢就会输不起。觉得有的东西不用太较真,就像是高中时候考的不好的一张模拟卷子,当时可能觉得很不能接受,但事后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不是由那一张卷子决定的。只要把态度端正了,不需要太在乎生活中或喜或悲的一些小细节‛‚尽管一场比赛我们输了,可能别人会改变在我们辉煌的时候对我们的看法,但这都没关系。越是被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真的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带着我的梦想一直走下去,走到那个最高点,我相信他们‛。

朝阳杯转眼已走过了12载的风风雨雨,它承载了12届‚朝阳人‛的渴望与梦想。磨难与历练伴随着每一个怀揣信念的朝阳辩手,在他们的脚步中,朝阳杯也即将迈入下一个征程。对朝阳杯不变的热忱,将指引着一代代朝阳人不断奋勇向前。

岁月如歌,磨不去坚定的斗志,时过境迁,仍是那一抹执着与热爱。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13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郝欣 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4)——朝阳人物专

访(五)【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314】 【发布时间 : 2011-4-12

14:23:58】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即将于本周五举行决赛。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13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升起的‚朝阳‛,成长的我——访‚朝阳杯‛辩论赛辩论队指导教师代表肖博宇老师》

附全文如下:

升起的‚朝阳‛,成长的我 ‚朝阳杯‛辩论赛开办的十二年来,不仅成为黑龙江大学的一项品牌活动,更深深的融入到每个黑大人的骨血中,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曾经也是黑大学子的肖博宇老师没有想到‚朝阳杯‛会伴着他一路走来。肖博宇老师曾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过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主席等职务。现在在应用外语学院担任政治辅导员工作的肖老师这样对记者说:‚我也没想过我和‘朝阳杯’会结缘,这个结缘是以学生干部为开端一直到后来做学院的政治辅导员,再到带学生会直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而今年还有幸担任部分比赛的评委。‛

‚朝阳杯‛辩论赛每一年都有很多新的举措,力图将辩论这一传统性的竞技比赛与新时代相接轨,与新媒体相承接,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丰富黑大学子的课余生活,建设具有黑大特色的品牌活动。今年的赛制改革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肖老师对此表示到:‚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赛制源自于‘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赛。今年的比赛首先,为学院的辅导员老师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的平台。其次,开阔了我的视野。从前,只是关注自己的队伍,而现在会注意学习作为一个评委老师更看重的一些技巧,包括说话的语气,手势,问题的设计,资料的准备等等,对于指导自己学院的同学很有帮助。同时,对于各个学院来说也更加的公平公正。这更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来学习,提高自己。总体上说,今年这个评委参与的新格局还是非常好的。‛ 一次次的考验背后,留下的是收获与历练。肖老师认为这次‚朝阳杯‛让他收获颇丰:‚无论是从场上的思辨应对能力还是场下的准备工作,都有利于我们对辩论队进行指导。此外,这个活动也让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我一个2009级的学生在初赛评委评议的节目表演时说,他觉得他欠我一场辩论赛。因为他是外联部部长,平时学院工作比较忙,再加上学习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时间。我当时在下面听到这句话很感动。我觉得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再为‘朝阳杯’辩论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感谢这样的‚朝阳情结‛,让我在角色的不断转变中,一直成长。‛

从谈话中不难看出,肖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感情很好。他说话的时候很随和,很有亲切感。这样的他,更像是一个学长,而不是师长。也是这样的他,每次都在幕后默默地为他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朝阳杯‛,你让我心跳

‚朝阳杯‛作为黑龙江大学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活动,这些年来一直受到全校师生的关注与喜爱。究其原因,肖老师讲到:‚这个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也很有悬念。同时他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大家在短暂的比赛中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肖老师这样向记者解释‚心跳‛的‚朝阳杯‛:‚可以说,‘朝阳杯’这个比赛是能让我心跳的一个比赛。我从组织开始一直到做指导都特别紧张。而且‘朝阳杯’辩论赛,各学院都非常重视,不论是学院还是每一位指导老师。这种紧张程度可以从选手在场上的表现,时间的把握、双方攻辩时问题的攻击性和每一个环节很扣人心弦上看出来,在台下坐着的我们的紧张程度不亚于在场辩手。其实这种紧张并不是源于不自信,而是这个活动本身带给人一种紧迫感。‛

在‚朝阳杯‛辩论赛中黑大学子勇于参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得以彰显,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也在其中慢慢累积、加深。当大家都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努力时,那么一切的艰难都将化作通往成功之路上的奠基石。肖老师也认为‚朝阳杯‛打出了黑大学子团队合作的精神,它能让大家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比赛时团队带来的感触仍旧让他难以忘怀。

希望与梦想,我们明年再战

黑马学院,创造历史。‚朝阳杯‛赛场上的每一支队伍都带着学院的梦想打出最精彩的瞬间,同样肖老师也载着这些责任与同学们的期望,带领应用外语学院辩论队过五关斩六将成功杀入八强,当之无愧的成为今年‚朝阳杯‛辩论赛上的一匹黑马,创造了应用外语学院的‚朝阳杯‛历史。这背后的艰苦与付出可想而知,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无论是辩手方面还是团队配合都非常好,我们学院也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入了八强。我对大家说的就是‘你们需要什么你们提出来,然后,我能做到的,我会尽全力去满足你们’。我只是在幕后做好后勤工作,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批好学生,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才创造了对我们来说这样好的成绩。其实最后取得怎样的成绩并不重要,全身心的付出和对学院的真情让我们的比赛成为记忆中的精彩‛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记者了解到,应用外语学院大二的同学们作为这次辩论赛的主力军,他们同时还要在今年4月份经历一生中只有两次机会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所以,几位大二的选手不仅要为辩论赛精心准备,同时还要备战专四。肖老师对于他们的心疼与理解溢于言表。

可以看出,对于每一位指导老师和他的同学们来说,学院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可以为之奋斗,努力去保护的心灵的港湾。

破茧成蝶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是之后的脱胎换骨却是美丽的。‚朝阳杯‛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后,即将进行最后的巅峰对决。这其中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这些共同浇铸了‚朝阳杯‛。肖老师对他的‚孩子们‛说:‚记住四个字:‘明年再战’。随着明年2011级学生的加入,辩论队也会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我很期待明年的‘朝阳杯’,希望这个活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能够真的像一轮朝阳一样,照耀在黑大学子身上,从而引领黑大文化活动整体的基调,展现学子们的风采。‛

‚朝阳杯‛即将落幕,回顾这近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从中收获到了许多,团队的默契在这个过程中愈加坚固,指导教师与辩手们的友谊也愈加深厚。每一个人在‚朝阳杯‛中都尽心做好自己的事,而‚朝阳杯‛的形象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更加的饱满,成为我们真正的‚朝阳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愿意为‚朝阳杯‛默默奉献的人,黑大的上空才能悬挂起一轮耀眼的朝阳。历尽艰辛,留下的是宁静与平和。过尽千帆,希望与梦想就在彼岸。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13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杨紫薇、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1)——朝阳人物专

访四

【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346】 【发布时间 : 2011-4-5

23:37:48】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目前已进入半决赛阶段。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6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垂钓朝阳的新鲜精彩,细数辩论浪尖上执着的方向——访<工人日报>黑龙江省记者站站长张世光老师》。

附全文如下:

我与母校黑大的情缘,难以割舍

2000年开始就读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张世光老师在刚入学时可能还没有预想到自己会与脚下的这片土地---黑龙江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2004年毕业后,用张老师的话说,当时的自己就是一个‚愣头青‛,竟然直接拿着简历敲响了《哈尔滨日报》报社社长的办公室大门。就是这样直率的他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哈尔滨日报》。大部分人也许会就此安于这个工作,而张老师却是那极少数人中的一个。4年的积蓄后,他再次成为了黑大的一员,成功考取了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又在2010年进入《工人日报》工作,现在担任《工人日报》黑龙江省记者站站长一职。这样光芒闪耀的他却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学生一样,让人感觉很亲切,笑起来总是眯着眼睛,很憨厚的样子。

张老师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曾是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辩论队的领队,连续三年参加‚朝阳杯‛辩论赛,那时的‚朝阳杯‛才刚经历了第一届。在工作之后,又有至少四年的时间担任‚朝阳杯‛辩论赛的评委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朝阳杯‛的成长,又或者说,他与‚朝阳杯‛是一起成长的。

时间总是为感情打下奠基,张老师对于母校黑大的情感也在这些年中越来越厚,越来越浓。

尘封的‚往事‛,现在的‚朝阳‛

回首往事记起的是那时的泪水与欢笑。当谈到曾经的‚朝阳杯‛时,张老师说道:‚当时的辩论赛依然和现在一样很火爆,我参加了第二、三、四届‘朝阳杯’比赛。第一届‘朝阳杯’上,信息管理学院得了冠军。这对我有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梦想,很想延续师兄师姐们的第一名。但遗憾的是,第一年我参加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等到后来我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四个人。大

二、大三都打到了四强。‛谈话中,张老师笑着说起每当自己的队伍输了的时候,就会‚化悲痛为食欲‛,那时的友谊就在与战友们为了辩题绞尽脑汁,为了比赛奋勇冲锋中慢慢沉淀着。张老师脸上那种挥之不去的怀念与眷恋,也让我读懂了他对于大学生活特别是与队友们在一起的日子是非常珍惜的。

放眼当下充溢的是梦想与希望。当记者问道‚朝阳杯‛这四年来的变化时,张老师表示相较于当年的‚朝阳杯‛‚现在的‘朝阳杯’辩论赛已经可以上升到一个比较平和说理的阶段了,而且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就像立论部分,现在的立论逻辑性很强,材料准备很充分。同时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论学院是大是小,他们都强烈要求参加比赛,成为‘朝阳’舞台上的一员。并且各个学院也开始对于辩论赛越来越重视。发展到今天,‘朝阳杯’辩论赛已经成为黑大的一个品牌和名片,像海峡两岸的比赛、哈高校辩论赛等大型比赛,我们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在一个大学,这种思辨性的活动能让同学们更多的热爱它,参与它,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朝阳杯’真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梦想的舞台。今年‘朝阳杯’辩论赛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到评委的环节中去,这是非常好的一点。这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尊重,让辅导员老师参与到其中,看到评委是如何打分的,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同学进行下一场比赛;同时也利于竞赛的公平,透明和权威。‛

‚朝阳‛精神,薪火相传

黑龙江大学‚朝阳杯‛辩论赛自开办以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参加人数也与日俱增,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现在‚朝阳杯‛辩论赛已经成为黑龙江大学这所蕴含了浓厚文化底蕴学府的一大亮点。

张老师分析了‚朝阳杯‛在全校师生中反响强烈的主要原因:‚首先辩论赛不是在辩一个真理性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与交锋,选手们的思想在这种思辨性的活动中与日成熟。其次,这是一个展示的舞台、欣赏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竞赛的舞台。因为竞赛是很残酷的、很有悬念,所以吸引很多同学去关注它、参与它。同时,同学们从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就被打下去了,后来就离冠军只有两步之遥也被打掉了,当时觉得无比的悲痛。现在一想,比赛输了反而会促进我做了很多反思,养成从两个方面去看待一个事物,这才是‘朝阳杯’给我最大的收获。再说一下世界杯,有那么多队伍,最后只有一个队伍获胜,但其他队伍都是失败的吗?我觉得不是。所有参与进来、投入进来的都是成功者。所以,当比赛达到与成绩无关的时候你就已经赢了。‛

不错,当真的达到比赛与成绩无关的时候,我们才会收获的更多,这正是学校举办‚朝阳杯‛辩论赛想教会我们的。跳出事物看本质才是一种人生更高的境界。

‚朝阳杯‛辩论赛进行到现在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各支队伍也正面临一个疲劳期,张老师建议辩手们越是到这个时候越要记住:第一,放松。第二,心情不能毛躁。第三,在准备自己的同时,考虑一下对方可能涉及的角度。

‚朝阳杯‛辩论赛历经12载,每届都会涌现出大量实力相当的优秀辩手,这些辩手在各个年级都有所分配。这些同学用他们的智慧与双手共同托起了‚朝阳杯‛的奖杯。张老师指出,在比赛中有很多队伍虽然没有赢得比赛进入四强,但他们同样是最棒的,他们用自己的‚台下十年功‛精彩地诠释了‚朝阳杯‛辩论赛的真正含义:薪火相传、勇往直前。这正是‚朝阳杯‛辩论赛的精神,也是黑大学子的风骨。

洗尽铅华,留下的是一捧捧珍珠,经历沧海,刻下的是一次次收获。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5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杨紫薇、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摄影记者:徐冉

人物访谈例子 第2篇

父亲另类教育不重学习14岁孩子游遍祖国

家长们往往都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可美院一位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居然“纵容”孩子不参加考试,还让孩子“享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这不,他利用的时间,带领孩子游历了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10000多张图片,3600多分钟的录像,无数张火车票、住宿票、景点门票,这就是曹敬钢、曹黎勇这对父子10多年的收获。小黎勇出生于1993年,可他的社会阅历,就连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第3篇

课文结构清楚,讲述的是一位普通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深厚感情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从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

一、教材是承载语言训练的例子单元导读明确方向

每一单元里的单元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学习本组课文需要完成的各项语文训练,而本组课文就是进行这些训练的载体。《老人与海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动物”为主题的首篇课文。鉴于这篇课文的特殊地位,在课堂开始,教师设计了“单元导读,明确方向”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明确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始学习。

师: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人类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美丽和谐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以“人与动物”为主题的第七单元。(板书:人与动物)“与”字体现了“人”和“动物”之间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生:平等,和谐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3页,齐读单元导读的第二自然段,看看学习本组课文要进行哪些训练。

学生总结: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3.学习作者把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师:好,让我们带着方向,开始课文《老人与海鸥》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开展本组课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明确了学习方向。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单元导读、课文导读,把导读内容进行提炼,当作阅读训练的目标。这样我们就把教材当作了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

二、教材是学习写作方法的例子扣题导入理清层次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因此,每拿到一篇课文,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从中学到点什么,服务自己的习作。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在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之后,教师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质疑,并根据“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师: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很强的概括性,只读题目,不看课文,猜猜课文会写什么事。会从几方面来写呢?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浅显的文字一扫而过,深奥的文字认真阅读。根据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学生汇报怎样分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好的题目不仅富有深意,还能引起读者兴趣,为文章增色添彩。引导学生经常咀嚼文章的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课文,还可以指导学生学到命题的知识。另外,理清文章层次并为课文分段的设计,对学生感悟作者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安排材料的方法也是有所帮助的。明晰了文章的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

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三、教材是进行阅读训练的例子巧抓词语朗读体会

如果把每篇课文当作一篇短文去阅读,把课后题当作阅读题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句,在原文中找答案。

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巧抓词语,朗读体会。以课文为载体,从字词入手,对学生进行字词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本节课的词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根据词语开展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积累到记忆库中。

师:哪个字容易读错,想给同学们提醒?

师:哪个字容易写错,想重点记忆一下?

师:哪个词读了让你心头涌起一股亲情般的温暖?让你想到了谁?谁来说一说?

这样的指导,让字词教学也显得趣味横生,让词语活跃起来,由消极词汇变成了积极词汇。

接下来,教师参照课后题,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确定这节课学生朗读体会的重点。抓住“意想不到”走进课文,把想象两组词语所描绘的画面作为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融入到海鸥的角色中,体会海鸥的心情;进入老人的世界,体会老人的大爱;站到作者的角度,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

师:它们“肃立不动”像在干什么?

生:在为老人开追悼会。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只,你会在心里默默地悼念什么呢?

师:“炸了营”就是“炸了窝”,炸了营的海鸥会怎样?是什么导致海鸥情绪失控呢?你在什么时候情绪会失控?

师:还有哪个字,哪个词令你心头一震?“扑”这平常的动词,用在这里就不平常了,“扑”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海鸥对老人的不舍和留恋。

积累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能让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写正确,用得适当,课堂上的精拨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词语学习时不必平均用力,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理解中体会,在体会中欣赏、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课文读完,课后题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悟了出来。这样的设计安排,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四、教材是指导单元习作的例子总结拓展迁移运用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写人作文的优秀范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小抄写员》中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把隐性思维显性化的写作方法。《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有许多充满了温情的文字,是学生学习如何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真情的优秀范文。

在课堂的第四个环节,教师进行了总结拓展,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本单元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把感情写真实、写具体。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那么,作者都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呢?

师: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篇文章也是本单元习作的优秀范文,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这样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了课外,开始构思单元习作的写作。

课文只是例子,但莫止于例子 第4篇

蒋光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首),参编教辅用书12册。现任教于靖江市实验学校。

李志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泰州市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现为靖江市新桥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陈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靖江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泰州市经典诵读委员会理事。现任教于靖江市孤山镇初级中学。

课文只是例子——这是叶圣陶大师说的。

但莫止于例子——这是蒋光红老师说的。

一提到语文,长吁短叹;一做到题目,愁眉苦脸;一遇到考试,心惊胆战;一看到分数,魂飞魄散……看到这儿,你也许会不禁莞尔:虽然有点儿夸张,倒也活画出一些同学谈“语”色变的样子。

于是,有同学抱怨:谁叫语文这么难学呢?学习了那么多课文又有什么用?

要蒋老师说呀——学好语文并不难!一提到语文就头疼,十有八九跟没学好课文有关。

那么,怎样才叫把课文学好呢?那就是——课文只是例子,但莫止于例子。

我们先来看看数理化等学科是如何学习例子的:解析例子→得出规律→找准方法→运用技巧→解决问题……好!我们再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这样来学习课文的呢?不是吧?好像在第一环节“解析例子”之后就断掉了,是不?做阅读理解、写作文,我们有明晰的方法可用么?这方法是从课文中学来的么?训练与课文这个例子之间配套么?……细细想来,我们还真不能算学好了课文这个例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止于课文本身了。

课文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背诵积累,“学作家说话”。同时,我们要从课文这个例子中,总结、归纳、领悟出方法和规律,最好整理在“语文技巧本”上,形成自己的“读写宝典”,并不断充实、完善;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学以致用,熟能生巧。

比如学习《鼎湖山听泉》,我们懂得了“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一句中,“看不见的指挥棒”是比喻组成和谐美妙境界的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不能止步于此,而要进一步想想其中的规律:思考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看看它是比喻义、象征义,还是指代义、双关义、反语义;然后再指出这个词语比喻什么、象征什么,或者指代什么、怎么一语双关、反说的正话是什么。这样,当我们学到《画山绣水》中的“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这一句时,如果问:“这里的‘血泪’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思考:这里的“血泪”是什么义呢?是象征义。象征什么呢?滴血流泪一般是遇到痛苦悲惨的事了。那答案就是:象征痛苦悲惨的遭遇。以后,再碰到“词语含义”的问题时,我们便可循着这样的思路来解析。

再如:《鼎湖山听泉》中的“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一句妙在哪里?哦,这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泉声人的情态,把泉声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泉声的清脆悦耳(“如铃”)、欢快活泼(“笑语”),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对泉声的喜爱之情。總结反思:赏析句子的妙处,可以从形式、内容、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内容上,看它表什么情、达什么意;效果上,看它的生动形象、贴切传神、突出强调、音韵之美、语气语势、化静为动。迁移运用:《飞红滴翠记黄山》中“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好在哪里?思路:形式上用比喻、拟人来描写,内容上表现迎客松的姿态,效果是生动形象,赋予迎客松以人的情态,把它写活了,富有情趣。如此想来,答案基本就成型了!难么?

又如《林中小溪》“探究·练习”三第3题问:既然“灰雀的低鸣”和“枯叶的簌簌声”“响遍整个树林”,为什么还说这是“宁静的地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以声衬静,是一种反衬手法,是为了突出树林之静。但学习不能仅止于此,我们要归纳出“衬托是为了突出……”的阅读技巧。

又如写作文时描写要细腻,但不少同学对描写方法不甚了了,我们就来学学柯蓝在《飞红滴翠记黄山》中是如何描写“天都峰”的:哦,可以多视角描写——仰望、平视、俯视;可以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天都峰本身,侧面描写登山游客;静景写写,动景也写写;远景写写,近景也写写;概括写写,更要具体写写;可以多用修饰语,多用修辞,多用成语(“高耸入云、仰天长叹、斧劈刀削、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心惊胆战、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好,在课文中学到了这些写作方法,在写作时就要学着去用——否则,就是“止于课文”了!

大学生励志例子真实人物励志故事 第5篇

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是和白岩松一样值得尊敬的人。

君华说:

1、最初的最初,她是湖南的一档电台节目《夜色温柔》的主持人。

我没经历过柴姑娘的这个时代,但我看过那本《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以及罗刚的一本《角落里的阳光》。90年代末期吧,尚能,罗刚,柴静在湖南本土有着可怕的收听率。如果我没记错,是尚能面试并录取了当年还在上大学的柴静,那时她不到20岁。

她去高校做演讲,底下一群群甚至比他还大的男生激动地一声声高喊“柴静”“柴静”。

当年那群听众是她最初的粉丝,为她建论坛,建qq群,关键字是“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她最后一期节目,我在这个论坛上下载了下来,近期常听,百味陈杂。

人类生来就是寂寞。上个世纪末啊,深夜广播还有如此交心的信任,如此文艺腔的真诚,我简直不敢相信。节目最后一个带着湘音普通话的男声淡淡地说,“以后没有你的日子,希望酒精可以代替《夜色温柔》吧”这位吕先生,你现在还好吗?

2 湖南卫视《新青年》主持人

双旦模式,柴静和王燕。我从这里认识她。

湖卫娱乐立台,但也曾有过相当不错的文化节目,比如这档访谈节目就敢叫《新青年》。

我私人珍藏这个节目和这两位主持人,也是和自己的经历相关,基本上他们为loli时期的我打开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毕竟是上星节目,柴静从这里开始被湖南本土以外的观众认识。陈虻应该也是从这里看到她。王燕也曾去过央视,不过还是回归湖南,声息渐小。多年以后,当我发现是这个王燕主持了那场十多年前的《对话》韩寒,无人可以理解我纠结郁闷失落的心情。

但去了央视的柴静是另一番光景了。

3 、央视时期

一直到现在,她媒体人的身份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甚至一定程度的尊敬。最初名声大震是很多人记忆深刻的非典采访。后来还有好几期她手底下的节目,也曾引起争议和相当大的关注度。

北漂这几年,我其实更关注她工作之外的生活。比如她和老郝老范的闺蜜情,比如她在老男人局里当之无愧的耀眼。

我怎么还记得,当年牛博网,她和刘瑜,刘天昭也是惺惺相惜来着?更记得,当年老罗和菜头为方舟子决裂,老罗又为了柴静和方舟子决裂?

今天的发布会(新书《看见》)里,众星捧月式的站位,她身后一溜老男人,很多都是我的爱但我的腹诽是,就没擦出一点火花咩?倒不是八卦和探究隐私或者其他,单纯和白岩松一样,喜欢她就希望她过得更好吧。她居然都36岁了。

当然,整场发布会,我最喜欢的是老罗的这句:“我刚才在底下看你,发现你还是和我很多年前第一次见你时一样好看”。赞,还是老罗(罗永浩)最精却又最可亲~

张小蒜说:

大学生励志例子真实人物励志故事 第6篇

后来回山东台实习,山东有线台体育频道,不过只能每天做做配音,出不了图像,因为山东台所有的体育节目,声音都得是央视范儿。那两三个月我一直觉得特别不开心。

这个时候,湖南有一个频道打过来电话,是湖南文体频道,说我们看了你的资料,觉得你挺不错的,听说你一心想干体育,你过来试试吧。3月30日我来到了长沙,台里专门派了一辆小车接我,在一个酒店开了一间房让我住,晚上还招呼我吃饭,吃得挺好。

3月31日,带我到台里参观,从团队到制作人、到副总、到总监都见了一遍,总监叫张华立,就是现在湖南卫视的台长。下午安排我化妆试镜,播了一段体育新闻,解说了一段球。说那你明天早点来吧,熟悉熟悉环境。我想熟悉环境,可能是跟山东台一样坐着,看看报纸,需要配音配个音,大部分时间是看着别人工作。

第二天也配了音,但不到5点钟的时候,通知我化妆准备上直播。我就这样上直播了,那天是4月1日,我的电视生涯,居然是从愚人节开始的。我们直播的时间是晚上7点半,7点钟我刚化完妆回到办公室等着,领导突然说,你这个名字有点问题(我以前的名字叫李心),这个名字不响亮。总制作人是一个女的,我们都叫她肖姐,她让大家都给我想名字,每人想三个,好嘛,我20岁突然得重新起名字?

各种各样奇怪的名字都有,都不满意。后来我说,叫李响可以吗?我在大学里演过一个话剧,我演男主角,那男主角的名字叫李响,是一个特反传统的黑色幽默话剧,所以男主角才用“理想”的谐音。他们说这个好,从那年的愚人节开始,中国多了一个主持人,叫李响。

错题集例子 第7篇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第二节 小数的意义

(二)错题列举1:7千克60克=(7.6)千克

错因分析:本道题学生对“7千克60克”这个单位理解不到位,对量之间的互化关系不清楚,模仿性的将数字7和6任意组织起来,形成7.6这个错误答案。

解答分析:“7千克60克”这个单位是由7千克和60克组合而成,它比7千克大而比8千克小,问题的关键是60克是多少千克。根据1千克=1000克,把1千克平均分成1000分,每份是1克,那么60克就是1000份里的60份,用分数表示为60/1000,即:用小数表示为0.06.所以60克=0.06千克。所以7千克60克=(7.06)千克.巩固练习:5吨200千克=()吨

古代成功的例子 第8篇

记载自己的奇遇

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庄。他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人说纪晓岚是火精转世:献县自五代时期就有驱赶火精的习俗,相传火精为女性,赤身出现在火光中。纪晓岚出生前一天,当地又发现了火精,人们敲打铜器来驱赶,火精闪入纪家,这时纪晓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除了火精转世外,还有蟒精、猴精投胎的传说:纪家附近有大蟒,纪晓岚出生之后,大蟒消失;纪晓岚从小喜欢吃榛栗梨枣,一吃就停不住口,性子又喜动,无事也不能安坐片刻。这种附会还联系上了纪晓岚的名字,他名“纪昀”,字“晓岚”,“昀”意为日光,以它为名就是和光怪有关。

在野史传说中,名人的诞生常伴有异象发生,可是像纪晓岚那样出生之后还总是有神奇表现的就很少见了:两三岁时,几个身穿彩衣、佩戴金钏的泥娃娃和他一起玩耍,亲切地叫他弟弟;四五岁时,纪晓岚两目如炬,在黑暗的地方看东西没有丝毫障碍,七八岁后,视力才慢慢变得像普通人一样;31岁考进士前问卦,测了一个“墨”字:“黑”部拆开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点是“庶”字脚,士为“吉”字头,预示进翰林院作庶吉士,后来果然如此;不惑之年任福建学政时,试院里唐柏的树梢上夜现两位红衣人,向他拱手作揖,渐渐消失这诸多奇景,并非坊间传闻,乃是纪晓岚自己说的,都可以在他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找到。

不光纪晓岚如此,据他讲,他的一些亲友也多有离奇经历,如果把《阅微草堂笔记》里面纪晓岚及其家人朋友的种种离奇遭遇汇集起来,大概可以编作一部清人奇遇记。

容貌丑陋的近视眼

读者一定很想知道,有着各种传奇经历的纪晓岚到底是什么样子。根据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寝”、“短视”,也就是说,不光容貌丑陋,还是个近视眼,个子好像也不高。不过,纪晓岚生性机敏,喜欢嘲谑,小时候一起读书的同学,长大后同朝的官员,都没少受他的戏弄。他的恶搞往往和文字有关,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有一次,年幼的纪晓岚和邻家几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孩子们派纪晓岚前去要。知府见其出众,就出了一副对联给他:“童子六七人,独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唯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唯公廉’;要不还便是唯公贪’了。”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

长大后的纪晓岚,对文字更是机敏。一年夏天,宫中新添了不少扇子,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为自己最喜欢的一把扇子题字,选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七绝诗《凉州词》。这首诗的原文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题写中,纪晓岚却不慎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乾隆皇帝看完后,很不高兴地把扇子丢回给纪晓岚,说他有欺君之罪!纪晓岚一看才知道漏写了一个字,他不慌不忙,缓缓地说:“启禀圣上,这不是诗,而是一首词,让微臣吟诵给圣上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纪晓岚这么一断句,一首《凉州词》果然由诗变成了词。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连连夸赞纪晓岚机敏过人。

纪晓岚还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易喜易怒,喜欢道听途说,到处讲述自己的离奇经历,甚至屡屡对好奇者脱下鞋袜,展示自己那宛若裹足的尖脚。他的日常生活也迥异于常人:不吃米面,饮食以肉为主,一顿两三斤;虽喜食肉,却绝不吃鸭肉,总觉得鸭肉腥秽,难以下咽,一次不慎误食,立刻大吐;善吸烟,用一支很大的烟锅,人称“纪大锅”。

纪晓岚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人,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广为传播。人们欣赏和喜爱他的机智,又在流传中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绎,甚至无中生有,把不相关的事,如与和珅的水火不容也附会在他身上。实际上,历史上的纪晓岚从来没有戏弄过和珅,反而在好友曹锡宝上折弹劾和珅时从旁劝阻。纪晓岚之所以被塑造成影视剧中不惧权威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间对其幽默、正直、机智和才学的想象。

朝中宠臣变成阶下囚

作为传奇人物,纪晓岚的幽默机智遮掩了他的真性情;作为官员,他的飞黄腾达掩盖了他的坎坷与心酸。

纪晓岚和其他人一样,是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相比于屡试不第的蒲松龄,纪晓岚幸运得多:17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24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31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学侍臣生涯。

纪晓岚在翰林院期间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扈从伴驾,写作词章。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所以纪晓岚写作了不少恭维、唱和的诗作。这类诗歌往往四平八稳,以歌功颂德为主,现在看来无甚意味,但在当时对于纪晓岚来说却非同一般。它们为纪晓岚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得到“天语嘉奖”,而乾隆皇帝的赏识,对纪晓岚的一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1756年进入翰林院,到1768年晋升为侍读学士,纪晓岚度过了一段顺利平静的时光。因为乾隆皇帝的赏识,他得以步步高升: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升侍读;1768年,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准备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为他学问素优,认为出任地方官员不能尽其所长,特命加四品衔,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种破例提拔在当时社会是很荣耀的。然而,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这一年,人生出现戏剧性的逆转,获罪落马,昔日朝中宠臣,今日阶下罪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导致纪晓岚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是卢见曾案。1768年,刚刚上任的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成,上奏折揭发上一任盐政普福,说他在任职期间营私舞弊、挪用公款,由此引发乾隆皇帝的震怒,下令彻查。因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行为,已退休很久的两淮盐运史卢见曾也被捕入狱,乾隆皇帝下令“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然而查抄卢家时却发现他家中没有什么值钱之物,乾隆皇帝很生气,认为是有人通风报信,使得卢家转移了财产。随后,查明通风报信的人就是纪晓岚。

纪晓岚和卢见曾是什么关系呢?纪晓岚有3子3女,长女嫁给了举人卢荫文,而卢荫文的祖父就是卢见曾。当时纪晓岚已晋升为侍读学士,得以出入宫廷,听到一丝风声后就告诉女婿卢荫文,朝廷正在查办两淮盐务。卢荫文随后又见到了过从甚密的郎中王昶,王昶告诉他是历年盐引的积弊被揭发了,于是他赶紧送信回家。结果自然是悲惨的,纪晓岚和王昶因泄密获罪,主犯卢见曾则死在狱中。

纪晓岚的这段经历在史书上找不到什么痕迹,民间的版本却是生动有趣:纪晓岚既担心姻亲,又顾虑惹祸,于是用空白信封密封了盐和茶叶,命人连夜送往卢家。卢见曾最初不解,再三揣摩,悟出了其中的秘密:盐案查(茶)封,于是马上转移资产。民间还流传着纪晓岚应对乾隆皇帝讯问的精彩回答:“皇上严于执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犹蹈人伦之陋习。”乾隆皇帝闻言,为之一笑。

戏说虽然精彩,但是纪晓岚的人生确实因此发生重大转变。他被贬戍乌鲁木齐约两年半的时间,因其文采出众,在戍所主要做文案工作,行动也比较自由,并未因此受多少苦,反而因为西域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

1770年,纪晓岚47岁时,受乾隆皇帝恩命赐还,于次年6月长途跋涉回到北京,再入翰林。

做官做到死也是一种选择

初入翰林,为新科进士;再入翰林,为赦罪犯人。当年挥斥方遒的青年,此时已深刻体会了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不复当年心态。“人生快意果有失,一蹶万里随戎旃”,这是对以前快意人生的后悔;“少年意气已萧索,伤禽宁望高飞翻”,这是对前途莫测的恐惧;“毋乃怪我趋营猛,讽我宴坐娱林泉。拈花微旨虽默契,拂衣未忍犹留连”,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友朋知己尚必报,况乃圣主恩如天”,这是彷徨之后决意仕进的选择这些诗句都出自纪晓岚刚从乌鲁木齐返京后写作的《幽篁独坐图》,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虽然遭受挫折,纪晓岚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投身仕途。返京的当年10月,纪晓岚迎銮密云,正值土尔扈特部归顺,龙颜大悦,纪晓岚作了文章进献,得乾隆皇帝嘉奖,复授翰林院编修。

1773年,朝廷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得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总纂修,这一年纪晓岚刚好50岁。对他而言,总纂《四库全书》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前后花费之功。

因整理《四库全书》、纂修总目有功,纪晓岚此后平步青云:被提拔为内阁学士;授兵部侍郎、御史、礼部尚书;又调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182月,纪晓岚离开人世,当时他已升任为协办大学士18天。

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形同俳优。1785年,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1786年,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仗势招摇,此事与纪晓岚无关,而乾隆皇帝在上谕中明确怀疑纪晓岚,揣度他对和珅心怀不满而暗中唆使,此事后来虽未牵扯到纪晓岚,但纪晓岚内心之恐慌可想而知,因此言行也愈发隐忍顺从,闲居之时也只是独坐焚香着述而已。至于乾隆皇帝驾崩之后,嘉庆皇帝即位,更是将纪晓岚当做元老对待,有客气而无实质上的任用,否则也不会到他行将就木才予其大学士之衔。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同时期的大诗人、思想家袁枚,年长纪晓岚8岁,少年成名,高中进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却没有留下来,而是外放知县,仕途辗转十几年后归隐随园,寄情山水;同年进士钱大昕,和纪晓岚齐名,人称“南钱北纪”,亦在盛年辞官,致力于学术;同一时期在史学上有很高成就的章学诚,考中进士、外放官员之后选择不去对比这些学者,作为学者的纪晓岚是世俗的,作为官员的纪晓岚则是孤寂的、无奈的。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