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精选10篇)
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1篇
1 妊娠母猪的饲养
1.1 妊娠母猪的饲喂方式
在妊娠阶段的母猪的体况应恰到好处, 既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过肥的母猪生产过程延长、健康仔猪少、死亡率高;产后子宫炎、乳腺炎发病率高。过瘦的母猪抵抗力差, 仔猪出生体重低, 乳汁少, 母猪断奶后更瘦, 难再发情。针对母猪个体情况, 适当调整配方, 合理饲喂。让母猪保持合适的膘情, 从背部、臀部两方面看, 具有适宜的7~8成膘, 就是一个合格的怀孕母猪。一般采用以下3种饲喂方式。
1.1.1 抓两头顾中间
这种方式适用于断奶后比较瘦弱的经产母猪。“一头”是在母猪妊娠初期和配种前后, 喂优质粗饲料, 逐渐加喂精料比例。“顾中间”可在妊娠中期降低精饲料的供给, 以青粗饲料为主。另“一头”是加强妊娠后期营养, 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要多喂精料, 达到营养最高水平。
1.1.2步步登高
这种方式适用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 即在怀孕初期以青粗饲料为主, 逐渐增加精料比例, 相应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在初产母猪的妊娠中、后期营养必须高于前期, 产前1个月达到高峰。对于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 在哺乳后期要加强营养供给, 保证母猪双重负担的需要。
1.1.3 前粗后精的饲喂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即在怀孕前期多喂给青粗饲料, 后期再逐渐增加精料比例。
1.2 满足营养物质的供应
妊娠母猪要求食用质高均衡的全价饲料, 氨基酸的供给很重要, 并且配合一定量的青绿饲料最好, 力求日粮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母猪妊娠期一般为112~116 d。母猪在妊娠不同时期, 对日粮的要求不同, 一般把妊娠母猪分成4个阶段饲养。
1.2.1已配待产母猪
指配种1~3周母猪, 此时是受精卵的着床期及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如果摄入过多的能量, 母猪过肥, 胚胎不易着床, 特别容易引起流产。此时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是很高, 但对饲料的质量要求很高。应给予质高均衡的全价饲料, 但要严格控制喂料量, 饲喂不可过多, 每天每头1.8~2.5 kg。
1.2.2 妊娠前期母猪
配种后22~88 d, 母猪维持期。此时喂料量每头每天一般2~2.5 kg, 要求保持母猪中等膘情即可。
1.2.3 妊娠后期母猪
配种后89~107 d, 这一时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 母猪消化能力强, 体重增加很快, 所需营养显著增加。要求饲喂高质量的全价饲料并且增加饲料的供给量, 逐渐减少青粗饲料, 增加精饲料。可在料里添加玉米、豆粕等高能量、高蛋白成分。每天每头2.5~3 kg。切忌催肥母猪, 肥母猪产后没有充足的奶水, 影响仔猪的发育。
1.2.4 围产期母猪
配种后108 d产仔, 由于胎儿体积迅速增大, 致使母猪子宫膨胀, 消化器官受到挤压, 消化机能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要逐渐减少喂料量, 产前1~2 d减至正常喂料量的一半, 尤其应减少大容量的粗饲料、糟渣类饲料, 以降低胃肠道对产道的压力。当发现母猪有临产症状时要停止喂料, 只喂豆饼麸皮汤, 保证母猪顺产。
2 妊娠母猪的科学管理
怀孕母猪管理要点是做好保胎工作, 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避免机械性损伤, 防止化胎、流产和死胎。管理不当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此, 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防止饲料中毒
带有毒性的饼类和含有农药残留的饲料、酸性过大的青贮饲料, 含有酒精较多的酒糟都不能用来喂怀孕母猪。
2.2 喂料的方法
每次喂料之前将剩料清除, 清洗料槽后再加料。做到早上早喂, 晚上多喂, 定时饲喂, 使母猪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不能随意更换饲料品种, 避免应激造成流产。
2.3 保证母猪随时饮到清洁的饮水
冬季和早春要严防冰冻饮水, 大力提倡自来水。
3 怀孕母猪的环境管理
3.1 尽量单栏、单圈饲养妊娠母猪
因怀孕母猪受外界影响容易流产。单栏、单圈饲养可避免母猪互相拥挤、咬架、滑倒和惊吓。也易于根据母猪体况控制用料, 膘情过瘦可多加料, 膘情过胖控制用料, 膘情中等按正常的饲喂量饲养。
3.2 做好妊娠母猪猪舍猪体的清洁卫生
猪舍及周围环境要定期消毒, 保持猪舍及猪体清洁。抓好母猪定点排粪尿工作, 培养母猪好的卫生习惯。猪舍要注意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防贼风。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3.3 妊娠母猪猪舍环境要安静
对妊娠母猪态度要温和, 不要惊吓、鞭打、追赶母猪, 避免母猪剧烈运动。因为任何使母猪受伤, 骚动的刺激, 都会引起应激反应。而耐心细致的管理能培养母猪温顺的习惯, 利于母猪日后带好仔猪。
4 妊娠母猪的运动管理
怀孕母猪第一个月要恢复体力和膘情, 使母猪吃好、睡好、少运动, 一个月后每天加强运动1~2 h, 在妊娠后期应减少运动量, 让母猪自由活动, 产前1周尽量少活动。
5 妊娠母猪的驱虫灭虱工作
蛔虫和猪虱极易传染给仔猪, 故在母猪配种前或在怀孕中期要进行一次药物驱虫。
6 妊娠母猪的防疫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2篇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期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结束,平均114d(111~115d).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
作 者:许崇荣 陈志法 张光侠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桑园兽医站,276500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5)分类号:S828.4关键词:
苏太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3篇
一般情况下,苏太母猪断奶后4 ~ 5天内开始发情,所以一般断奶后3天开始用公猪试情。规模化猪场最好采用如下办法:断奶空怀母猪每天早晨和傍晚用公猪试情,即让公猪在母猪圈前慢走,看母猪的表现,判断是否发情和发情的程度。母猪允许公猪接近时,一般食欲减退或部分停食,人容易接近母猪,用力压母猪背腰部,母猪静止不动,两耳直立,举尾向上;当公猪接近时,以尾部相诱,发出特殊的叫声,或者焦急地在猪舍内来回行走,频频排尿,表示愿意接近公猪,等待交配,有时猪与猪之间互相爬跨。当母猪愿意接受交配时即可配种,然后间隔11 ~ 18小时,再复配一次,这样效果较好。配种后第18天起,每天早上再用公猪试情,连试三天,可防止母猪返情漏配。有条件的猪场最好结合使用超声波测孕仪,判定母猪是否怀孕。
70 ~ 80公斤的苏太后备母猪配种,同样可以用公猪试情。但试情时如发现愿意接受爬跨的母猪,不要立刻配种,因为后备母猪可能前一天已经发情排卵,很容易造成配种太迟而影响产崽数,因此不如漏过这一个发情期;第二次试情时,愿意接受交配的后备母猪,则可进行配种,以后的配种操作规程,与经产母猪相同。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保胎舍母猪的排放顺序大有学问,最佳方案应该是将配种授精的母猪赶到保胎舍,根据配种日期的先后,按顺序依次排列关放,以方便配种员观察,防止漏配空怀。切忌随心所欲,乱关乱放,否则要达到每头母猪年均2.2胎的计划必将落空。同时,圈头卡一定要记全、记准,并需补充记载断奶头数和窝重的资料。猪场负责人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饲养方式 当前建议的妊娠母猪饲养方式有三种:一是“抓两头顾中间”的饲养方式,二是“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三是“步步登高”的饲养方式。究竟哪种方式更为合理?怀孕母猪前期增重快,后期增重慢的生长规律,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苏太母猪,怀孕初期复膘增重很快,因此,整个怀孕期建议采用同一个营养水平饲养。但在个体之间显然应该强调“看猪喂料”,配种时较瘦的经产母猪一般是母性好的母猪,必须在怀孕初期就对这些猪加强营养,使之迅速恢复体况,体况恢复后日喂配合料可以降下来,在产前1个月再增加配合料至每头2公斤左右,而对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则不需要如此。
三、营养需要 怀孕母猪增重每公斤含热量(824.37兆焦/44.36公斤)18.58兆焦;子宫内容物每公斤含热能(37.07兆焦/12.03公斤)3.08兆焦,含蛋白质11.18%;而怀孕增重每公斤含蛋白质12.06%;胎儿及胎膜胎水重占怀孕期总增重的21.33%;胎膜及胎水占胎儿重的21%。怀孕期沉积在体组织的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比沉积在胎儿、胎膜等子宫内容物上的高22.24倍、3.98倍和14倍。怀孕期母猪每日沉积的净能7.56兆焦,远远低于生长期的生猪。
怀孕母猪每日沉积净能7.56兆焦,其热效益为33.1%,即每天需要代谢能22.83兆焦,或消化能23.45兆焦,按10%的保险量附加,即150公斤体重的母猪每天需要25.92兆焦消化能,每日沉积蛋白质58.8克,按蛋白质消化率80%和利用率70%计算,加上维持需要,每天需要240克粗蛋白质,照例按10%的保险量附加,即每天需要264克粗蛋白质,钙13克,磷9克。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4篇
1 饲养方式
可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小群以3~5头母猪在一个圈里饲养。将配种时间接近、体重相近的母猪放在一圈饲养, 最好是空怀期在一个圈的母猪产后还在一个圈, 以保持猪群稳定, 避免母猪因互相咬架和拥挤而流产;不能鞭打、惊吓和追赶。不要让母猪在光滑的地面上运动以防止跌倒, 造成机械性流产。单栏饲养一般是采取限位栏 (单体栏) 饲养。可以保证妊娠母猪因个体差异、摄食量不同, 分别给予日粮, 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流产;但需要解决好地面潮湿、猪粪便清理等问题, 另外这样做不符合福利养猪的要求, 应逐步取消。
2 母猪配种
母猪配种后, 应尽早做出妊娠判断, 对保胎、减少空怀、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很多,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 发情周期
配种的母猪, 经过一个月发情周期 (18~20d) 不见发情, 食欲明显增加, 能吃能睡, 行动缓慢, 性格温顺, 这是妊娠的表现。
(2) 公猪试情
配种后18~20d可用公猪试情, 若没有反应, 基本可以确定已妊娠。
(3) 母猪外阴及行为变化
妊娠母猪外阴皱缩, 颜色苍白, 阴户下面联合的裂缝向上收缩而且成一条线。若被毛光顺, 食欲旺盛, 精神宁静, 眼睛发亮有神, 行走稳重, 初步判定为妊娠。
(4) 直肠触诊
对经产大母猪适用, 手经消毒后伸入母猪直肠, 掏出直肠内积粪, 触摸子宫。妊娠子宫内有羊水;子宫动脉搏动有力;未妊娠子宫无羊水, 弹性差, 子宫动脉搏动微弱。此法准确率高达95%以上。
(5) 性激素注射
配种后18~20d注射2~4mg苯甲酸雌二醇或戊雌二醇, 空怀猪一般可在2d内发情, 妊娠猪无反应。
(6) 碘化法
取母猪晨尿10mL放入透明玻璃杯中, 放入数滴醋、碘酒, 在酒精灯上用文火加热至煮沸, 呈红色者已妊娠, 呈米黄色或褐绿色, 冷却后颜色很快消失则为空怀。
(7) 兽用超声仪
兽用B超是利用转换器 (探头) 经压电效应发射出高频超声波投入机体组织产生回声。回声又能被换能器接收变成高频信号后传给主机, 经放大处理于荧光屏E显现出被探查部位的切面声像图的一种高科技影像诊断技术。是在无任何损伤和刺激的情况下对活体进行的切面观察的一种高科技手段, 用于早期进行母猪妊娠诊断, 被检母猪可在限饲栏内自由站立或侧卧, 于其大腿内侧、最后乳头外侧腹壁上进行探查。探查时只需把探头涂上耦合剂, 然后贴在下腹壁即可。探查时无任何损伤和刺激, 具有探查时间短、无刺激、准确率高的特点。图像直观。但看到黑色的孕囊暗区或胎儿骨骼影像即可确认早孕阳性。早孕监测最早在配种后18d即可进行, 22d时妊娠监测的准确率可达100%。
3 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料很重要, 饲养方式是否合适, 对母猪健康和仔猪的健康发育有很大影响必须根据母猪的个体情况和季节变化, 调理适当, 进行合理的饲养。妊娠种母猪增重到什么程度才好, 视母体年龄、交配时间的膘情而定, 一般来说, 在分娩和哺育期所失去的体重应等于在妊娠期间所得到的补充。
(1) 妊娠前期
指怀孕的前25d。此阶段应进行限饲, 使胚胎能够顺利着床。空怀母猪经配种后继续限定饲喂, 定时定餐, 初产母猪饲喂量控制在2~2.5kg/d为宜 (视母猪肥瘦体况而定) , 适当增加青饲料。经产母猪1.8kg。有研究已经证实限饲能够提高胚胎成活率和增加母猪产仔数;选择优质饲料, 防止霉菌毒素引起流产, 不要随意添加脱霉剂。禁喂发霉、变质、冰冻、有刺激性的饲料, 以防流产。最好选择全价妊娠饲料。
(2) 妊娠中期
怀孕25~80d。此阶段应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添加动物性蛋白饲料, 注意勿偏喂单一饲料。可根据母猪不同的体况, 分别控制母猪的采食量在2.0~2.5kg范围内。
(3) 妊娠后期
怀孕80d后到胎儿分娩阶段。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 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饲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仔猪弱小多病。这阶段就是平时所说的“攻胎”。饲料的选择应是逐渐换成哺乳料, 若条件许可, 可在每日的饲料中添加干脂肪或豆油, 以提高仔猪生重和存活率。饲喂采用定时、定餐、定量, 每日喂料2.5~3.5kg为宜, 视母猪膘情而定, 对膘情上等的母猪, 在原饲料的基础上减料, 以免产后乳汁过多过浓, 造成仔猪吮吸不全而引起乳房炎;对膘情较差的母猪, 适当加料, 以满足产后泌乳的需要。但一定要注意防止母猪过肥造成难产和产后采食量的下降, 怀孕母猪在产前7d增减料。长白猪分娩后体重迅速减轻, 这是由于产仔数较多、仔猪发育旺盛、母猪减重较快所造成的。为防止体重减少, 要从妊娠期增加营养, 使其事先具备耐受力
4 免疫与驱虫
(1) 疫苗免疫
产前7周接种猪瘟疫苗、产前6周接种蓝耳灭活苗、产前5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产前四周接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产前21d接种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灭活疫苗或仔猪三痢苗。
(2) 驱虫和保健
分娩期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5篇
分娩期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所以母猪的饲养管理非常关键,而分娩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母猪的饲养管理中,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此阶段的管理是做好仔猪培育工作的前提,此阶段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生产效益的高低.
作 者:李芳萍 朱广侠 作者单位:李芳萍(通辽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朱广侠(通辽市三元绿色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辽,028000)
刊 名:猪业科学 英文刊名:SWINE INDUSTRY SCIENCE 年,卷(期):2009 26(2) 分类号:S8 关键词:母猪 饲养管理 技术要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6篇
1 严格执行疾病预防措施和卫生管理制度
按照猪的免疫程序, 根据猪群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 结合当地的具体疫情制定免疫接种计划, 并考虑本场妊娠母猪的妊娠月龄, 进行免疫, 决不能图省事, 搞一刀切, 避免因防疫工作给猪场造成流产等经济损失。
2 根据母猪的妊娠月龄和母猪的体况, 正确投喂饲料
2.1 断奶至配种阶段
使用加有油脂的高能高蛋白哺乳母猪饲料自由采食, 一般采食量每天3.0kg左右。因为哺乳母猪饲料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它是卵巢卵细胞生成的重要基本物质。可以促进母猪多排卵 (多1~2枚) , 特别是哺乳期减重较大的母猪效果更明显。有些养殖户在断奶后立即给母猪改用了妊娠母猪料, 如此轻视母猪空怀期营养, 由于缺少不饱和脂肪酸和能量过低, 排卵数减少而导致产仔数下降。
此阶段管理应注意的事项:一般经产母猪断奶后2~5d, 初产母猪断奶后3~7d开始发情配种;流产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断奶后的第一产母猪如果哺乳期减重过多, 体况过瘦第一次发情不配种, 饲养21d后第二次发情再配种, 可增加产仔数1.5头, 这样对保护母猪以后的连续性生产能力非常有好处。
自然交配最好两次, 在早晚进行。人工授精一般在母猪发情后12h (有静立反射后的稳定期) 进行第一次输精, 间隔12~14h进行第二次输精, 输精量30~40ml, 含30~50亿精子。
2.2 配种后7d内的饲养管理
配种后立即改为妊娠母猪料, 将饲喂量减少到1.8~2.2kg。这样可以减少受精后的胚胎死亡率, 是增加产仔数的重要技术措施。因为母猪配种后的48~72h是胚胎死亡高峰期, 过高的采食量和过高的日进食能量都会使胚胎死亡率增加, 产仔数减少。有些养殖户配种后不减料或饲喂高能量饲料, 都会使胚胎死亡率增加。
2.3 配种后7~95d内的饲养管理
将饲喂量减少到1.8~2.2kg, 如果妊娠母猪体况过瘦, 可在7~37d第一次增加饲喂量, 增加范围0.6~0.9kg。小群饲喂的妊娠母猪最好日喂一次, 这样对保持妊娠母猪的整齐度有好处。因为过早加料 (85d) 哺乳期母猪乳腺细胞数量减少, 会影响母猪哺乳期产奶量, 也是造成断奶仔猪体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阶段应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而不是数量。
2.4 配种后95~112d内的饲养管理
开始增加饲喂量, 将饲料配方改为加有油脂的高能高蛋白哺乳母猪饲料, 每天饲喂量不少于3.5~4.0kg;112d减少到2.5kg (产前减料) 。因为母猪妊娠90d时胎儿体重不足4kg, 大约有50%以上体重是在妊娠的最后20d形成的。如果在最后的20d各种营养供给不足, 就会导致仔猪出生重小, 整齐度不好, 同时也会影响到断奶体重和整齐度, 而充足的营养才能使母猪乳腺发育良好, 这是提高断奶体重和整齐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如果使用妊娠料或喂料量不足, 都是导致仔猪出生重小的重要原因。
大量的调查数据证明, 仔猪出生重1500~1600g的猪场经济效益, 要比仔猪出生重1200~1300g的猪场好的多。猪场的经济效益与仔猪出生重有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 也是猪场经济效益的第一限制性因素;仔猪出生重每增加100g, 断奶体重可以增加0.35~1.0kg。平均出生重大的仔猪, 也可以刺激母猪的产奶量增加。
对第一次怀孕的后备母猪, 要严格按妊娠母猪限饲程序饲养, 如果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猪妊娠期间每天的给料量高于1.93kg时, 就会发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现象, 第二胎比第一胎更严重;当妊娠期的采食量每天增加1kg时, 泌乳期采食量会减少, 第一胎每天的采食量会减少1.48kg, 第二胎每天的采食量会减少2.2kg, 如果第一胎动用了母猪大量的体储, 母猪产后过瘦是造成以后连续性生产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科学治疗, 正确记录
精心护理, 科学治疗病猪, 减少胚胎死亡率, 做好产前准备工作。正确记录妊娠母猪的喂料、防疫及驱虫工作。
4 重视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第7篇
1 妊娠母猪的营养及饲喂量
1.1 妊娠母猪的营养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 提供给母猪的营养物质不是立刻表现效果的, 而是影响到以后的繁殖性能, 这种影响对于后备母猪特别明显。了解母猪的营养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对于我们通过管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确定妊娠母猪营养需要量并不容易, 妊娠期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不平衡直接影响到胚胎的存活率,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也影响到下一次的繁殖力。
1.2 妊娠母猪的饲养
怀孕母猪可细分为三个阶段: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其饲养要点如下。
1.2.1 怀孕前期 (配种到怀孕30日) 。
该期是受精卵附植期, 是怀孕母猪饲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该期主要目的是保胎。这时受精卵附植在子宫不同部位发育, 从12日龄开始至怀孕24~30日龄结束, 并逐步形成胎盘, 在胎盘湍未形成之前, 胚胎呈游离状态, 易被吸收或死亡, 该期的饲喂限饲, 从配种后第一日就开始使用怀孕母猪料, 每日采食量不能超过1.8~2.0 kg, 尤其是配种后7日内的母猪不要过量饲喂, 妊娠早期过量饲喂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但对于消瘦的母猪配种后可适当增加采食量对提高受胎率是有益的。
1.2.2怀孕中期 (怀孕30~85日) 。该期的目的是调整好母猪的体况, 该期的饲养实行限饲, 每日采食量为1.8~2.0 kg, 后备母猪2.0~2.5 kg, 根据母猪体况调整给料量, 使母猪在妊娠30~85日能保持背膘厚度3分膘的水平, 即“看不见, 但能明显摸到椎边骨”的中等体况, 分娩时的背膘厚度达到3.5~4分偏肥体况, 妊娠中期母猪不要过量饲喂, 过量饲喂会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
1.2.3 怀孕后期 (怀孕85到产前3日) 。
该期是胎儿快速生长期, 该期主要目的是使胎儿达到标准的出生才使其产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这阶段是怀孕母猪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该期的饲喂要加料攻胎, 改为哺乳料这阶段逐渐增加喂量, 从增加母猪的营养储备, 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和乳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2 妊娠母猪的管理要点
2.1 饲养方式
妊娠前期可将配种期相近, 体重大小相近的3~5头母猪在一个圈饲养, 妊娠后期最好单独饲养。前期可使妊娠母猪自由活动吃食时由于急抢可促进食欲, 后期可使之食量均匀, 没有相互间的碰撞, 利于保胎。
2.2 细心管理
对妊娠母猪态度要温和、不要惊吓, 每日观察母猪吃食、饮水、粪尿和精神状态,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妊娠母猪转栏时, 动作要慢, 以防妊娠母猪受到惊吓造成流产。
2.3 饲喂管理
不要随便更换饲料, 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料槽要勤洗, 要保持清洁干净的饮水。
2.4 妊娠期免疫
妊娠母猪要做好产前免疫, 有益于保证仔猪通过吸食母猪初乳获得母源被动性免疫。
3 妊娠母猪夏季饲养管理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若不采取防范措施, 会造成妊娠母猪食欲减退, 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增加, 并由此引发妊娠母猪机体营养不良, 产奶量下降, 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胎, 因此要注重妊娠母猪夏季的饲养管理, 可有效提高妊娠母猪的的生产性能。
3.1 防止舍温过高
对夏季的怀孕母猪, 猪舍应配有遮荫、通风、降温等设备, 防止中暑及其他热应激疾病的发生。
3.2 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
水是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气温越高, 则饮水量就越大, 必须保持供给的饮水充足、干净。
3.3 定喂
饲喂必须采取定喂的次数、定喂的时间、定喂量、定饲养标准。
3.4 防止疾病传染
夏季妊娠母猪容易生虱子和疥癣, 要及时防治、彻底根除, 对产房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3.5 搞好猪场环境卫生
妊娠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第8篇
1 控制体况
良好的体况是母猪保持较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证。过瘦的母猪对繁殖力的影响可以从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长、产仔数少反映出来。过肥的母猪同样可以影响繁殖性能。所以, 在饲喂上一定要控制喂量, 如果饲喂太多饲料会造成以下影响: (1) 造成饲料浪费; (2) 增加母猪代谢负担 (尤其夏天) ; (3) 长期喂过多的饲料会造成母猪体重过大而使以后的维持需要增加而加大成本; (4) 妊娠期过度饲喂和长膘可能造成哺乳期母猪厌食或采食量下降, 从而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乳力下降, 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 (5) 配种后25 d的母猪在生产中一般要求7~8成膘, 因为母猪过于肥胖会导致受精卵死亡。
2 搞好防疫工作
搞好防疫工作对保证妊娠母猪正常产仔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此, 对后备母猪, 在配种前20 d必须注射乙型脑膜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疫苗, 以防止死胎和流产发生。并进行体内外驱虫一次。经产母猪, 在断奶后10 d内, 搞好相关重大疫病预防注射, 同时进行体内外驱虫。
3 妊娠早期诊断及保胎
3.1 妊娠早期诊断
母猪配种3~4周时, 一是看是否再发情, 不再发情者, 可初视为已妊娠二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其第九胸椎至第二腰椎之间的腰背部, 如脊背略微弓起者即受孕, 脊背凹者即未孕;三是看6~7周后是否再发情, 不发情者可视为受孕。
3.2 保胎措施
母猪怀孕后, 合子在第九天到第十三天内的附植初期, 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 妊娠后第三天出现第二个死亡高峰, 2次死亡数占合子总数的30%~40%, 第三个死亡高峰出现在怀妊后的60~70 d。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猪舍环境, 把胚胎死亡减到最低限度。
3.2.1 调控猪舍:
猪舍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6~22℃, 相对湿度为70%~80%;配种后喂料量应降低到原来的较低水平, 还应保证优质全价;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以便减少感染的机会。生产中, 母猪妊娠的第一个月应吃好、睡好、少运动, 1个月后应尽量多运动, 每天最好让母猪自由活动2~3 h, 以增强妊娠母猪的体质, 使其能顺利分娩, 减少死始。要防止母猪由于挤撞、咬架等造成机械性流产。妊娠初期, 特别是第一周遇高温 (32~40℃) , 很容易造成死亡, 3周后抗热能力增强, 但易遭蚊子、苍蝇、毒虫等侵袭, 不但影响休息, 妨碍胎儿健康生长, 还会传染疾病。因此, 春末夏初要及早采取措施。在蚊虫出现的高峰期, 每3 d喂1次VB1, 喂量40~50 mg, 这样母猪会产生一种蚊虫不敢接近的气味;也可购买灭蚊器根据猪舍面积均匀挂在猪舍两端及中部, 这样有较好的驱蚊作用且不危害畜体。与此同时, 还要做好猪舍的日常清洁卫生和定期的消毒工作, 长期保持猪舍清洁干净。
3.2.2 防止流产:
母猪确定怀孕后实行单圈饲养;雨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 以防滑倒或因寒冷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严禁鞭打, 跨沟下坡越门要慢, 防止拥挤和快速驱赶、急转弯等。
3.2.3 注意饲养:
妊娠中一是要饲喂质量保证的饲料;二是要减少运动量, 让母猪自由活动, 临产前1周应停止活动。
3.2.4 预防流产:
发现流产预兆, 应及时注射黄体酮。或在母猪配种后21d, 用党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白术、砂仁 (土炒) 各20 g, 川穹、灵草各15 g, 另加玉米2 000 g, 将其粉碎后拌入饲料中饲喂, 对胚胎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
4 饲养管理要点
4.1 饲料的选择
母猪妊娠期平均114 d, 一般以1~84 d为妊娠前期, 85~114 d为后期, 可参考使用下列饲料配方:妊娠前期:玉米51.5%、豆饼 (粕) 8%、麸皮28%、洗米糠10%、磷酸氢钙1%、食盐0.5%、微量元素添加剂1%, 日喂量2.0 kg左右。妊娠后期:玉米53.5%、豆饼 (粕) 9%、麸皮21%、洗米糠14%、磷酸氢钙1%、食盐0.5%、微量元素添加剂1%, 日喂量3.0 kg左右。妊娠母猪产前3~5 d应适当减少饲料喂量, 增加麸皮喂量, 这样不仅能降低饲养成本, 还能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喂给妊娠母猪的日粮, 既要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 要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的饲料, 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同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更换饲料品种, 饲喂青粗饲料应少喂勤添, 随时让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
4.2 生产时间控制
应尽量让母猪白天产仔。母猪夜间产仔, 接产护理困难, 若夜间无人守护接产, 仔猪易被母猪踩伤压死。控制母猪白天产仔方法:在早晨8:009:00给发情母猪配种授精, 母猪临产前1~2d (即妊娠后112~113 d) 的上午8:009:00给母猪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1~2mL, 可使98%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
4.3 临产前准备工作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第9篇
1 降低胚胎死亡数量
母猪怀孕后猪胚胎死亡有三个高峰期, 首先是受精后9~13天, 这时受精卵附着在子宫壁上还没形成胎盘, 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 然后被吸收化胎。第二个高峰是受精后第三周, 处于组织器官形成阶段。这两个时期的胚胎死亡约占受精卵的30~40%。第三个高峰是受精后的60~70天, 这时胎儿加快生长而胎盘停止生长, 每个胎儿得到的营养不均, 体弱胎儿容易死亡。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猪舍环境, 把胚胎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猪舍的温度保持在16~22℃, 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配种后喂料量应降低到原来的较低水平, 但应保证优质全价;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以便减少感染的机会。
2 选择适当饲喂方式
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抓两头顾中间, 这种方式适应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即在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10天加喂精料, 体况恢复后以青饲料为主, 按饲养标准喂养, 直到怀孕80天后, 再加喂精料, 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二是前粗后精。这种方式适合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即在怀孕前期多喂给青粗饲料, 后期再喂精料。三是步步登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即在怀孕初期以青粗饲料为主, 逐渐增加精料比例, 相应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但应注意在母猪产前一周, 减少日粮10~20%。
3 供给母仔充足营养
怀孕母猪从日粮中获得的营养物质, 首先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 然后再供给本身的需要, 并为哺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因此, 满足营养物质的供应是保证母猪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故生产中除供给母猪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外, 还应保证满足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4 运用合理的饲喂技术
喂给怀孕母猪的日粮, 除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外, 还须具有一定量的青粗饲料, 使母猪吃后有饱感, 又不会压迫胎儿, 青粗饲料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此外, 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 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同时不随意更换饲料品种, 喂青粗饲料应少喂勤添, 随时让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
5 怀孕前后期的饲养
母猪怀孕后的20天左右, 胚胎很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饲养管理上要给予特殊照顾, 并给予优质的全价饲料;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 一方面胎儿的体重急剧增加, 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另一方面由于子宫体积的增加, 消化器官受到挤压, 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因此, 应喂给营养丰富的日粮, 尤其是蛋白质饲料。
6 切实加强管理
管理怀孕母猪的重点是做好保胎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怀孕母猪最好单圈饲养, 圈面要平坦, 干燥清洁, 保持冬暖夏凉。积肥坑要浅, 坡度不宜太陡。⑵在母猪怀孕后的第一个月内, 应吃好、睡好、少运动, 以便恢复体力和膘情, 但在怀孕中期应适当多运动, 在后期应减少运动量, 让母猪自由活动, 临产前1周应停止活动。⑶雨、雪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 以防滑倒或因受冻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⑷严禁鞭打, 跨沟越门要慢, 防止拥挤和快速驱赶、急转弯等。⑸如有流产预兆, 应及时注射黄体酮。 (6) 饲养妊娠母猪, 要求饲养人员要温和耐心细致, 不要打骂惊吓母猪, 培养母猪温顺的习惯, 以利于泌乳阶段带好仔猪。
7 做好妊娠母猪预产期的推算
母猪配种时要详细记录配种日期, 一旦断定母猪妊娠就要推算出生产日期, 便于饲养管理, 做好接产准备。母猪的妊娠期为110~120天, 平均为114天。推算母猪预产期均按114天进行, 目前有以下几种推算方法:⑴“三、三、三”法为了便于记忆, 可把母猪的妊娠期记为3个月3个星期零3天。⑵月加4日减6法。例如母猪在5月18日配种, 则为4加5等于9, 日期18减6等于12, 那么预产期应为9月12日。但月份有大小月之分, 需要适当调整, 故预产期应是9月9日。⑶配种月加3, 配种日加20法。即在母猪配种月份上加3, 在配种日子上加20, 所得日期就是母猪预产期。例如, 3月17日配种, 7月7日分娩。⑷查表法。通过查表确定预产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如母猪9月1日配种, 查一下表, 就可以知道预产期是12月24日。
8 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冬天寒冷, 需做好防风保暖工作。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 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 湿度保持在65~75%, 舒适安静, 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 温度保持在22~23℃。对膘情和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 产前3~5天应减料, 逐渐减到怀孕期饲养水平的1/2或1/3, 并停止喂青绿多汁饲料。对那些体况较差和乳房发育不良的母猪, 产前不但不减料, 还应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在母猪产前3~5天把其赶入产房, 同时准备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垫料。
9 免疫工作
妊娠期的母猪作防疫, 一定要考虑母猪对疫苗的反映。建议对刺激性强的疫苗, 后期母猪要推迟免疫, 待产后补免。如果必要注射疫苗, 动作要轻, 防止造成机械性流产。
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10篇
1 小猪着床期
配种至28d。一头母猪用料1.8~2.0kg, 日喂1次。此阶段小猪着床需要母猪自身分泌的黄体酮。母猪吃料越多, 肝脏代谢旺盛, 则黄体酮分泌越少, 则产仔数越少。吃得越少, 黄体酮分泌越多, 则产仔数越多。
2 胎儿分化期
28~94d。1头母猪用料2~2.3kg, 日喂1次。此阶段母猪的膘情关系到乳猪出生重, 小猪健康。母猪标准膘情:胖不能看不到胯骨, 瘦不能看到肋骨。
(1) 此阶段母猪吃得越多, 胎儿出生重越小, 且大小不匀。
(2) 喂得越多, 会造成产前不食, 巨型胎, 弱仔。
(3) 此时期胎儿体重是出生胎儿体重的1/3。
3 小猪快速生长期
95~110d。一头母猪用料:1~3胎为3.0kg/d;3胎以上为3.5kg/d;日喂2次。
(1) 此时期如果低于标准, 会导致出生体重小, 弱仔多。下猪时第一个小, 越下越大, 下到一半, 又下一个小的, 再越下越大 (小猪在子宫角里着床发育) 。
(2) 如果喂料高于标准, 会使母猪失去自控能力, 造成巨型胎, 弱仔, 导致难产。
(3) 此时期胎儿生长的重量是出生重胎儿的3/4, 110d后胎儿停止生长, 等待分娩。
4 母猪分娩期
111d到分娩。1头母猪用料为1.8~2kg/d。114d即产仔当天不喂料。此时期若不减料:
(1) 会导致产猪速度缓慢。
(2) 会出现胃酸过多, 酸中毒, 产后不食。
(3) 胃里有料, 胃神经受到腹肌强烈挤压, 造成产后不食。
(4) 分娩当天的母猪保健:给母猪饲喂麸皮粥 (红糖500g+麸皮500g+开水2500g+盐适量) 。喂麸皮粥的目的是:防止母猪产后脱水及快速消除便秘, 麸皮含大量的粗纤维, 可以拉动肠胃快速蠕动, 以排出干粪球, 否则小猪吃了母乳后会拉稀。
通过以上精细化的饲养管理, 即降低了母猪妊娠期的养殖成本, 又达到了优秀的养殖指标, 仔猪出生重大, 成活率就高;断奶重就大。仔猪断奶重差0.5kg, 育肥猪就能提前一周出栏, 经济效益巨大。在当前毛猪行情低迷, 降低养殖成本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