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精选7篇)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开放性外伤治疗的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TAT注射组224例和TIG注射组118例, TAT注射组根据过敏试验分为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114例, 和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110例, 其中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有男性78例, 女性36例,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67岁, 年龄最小的为12岁, 平均年龄为43.6岁;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中有男性69例, 女性41例, 年龄最大的为71岁, 年龄最小的为14岁, 平均年龄为39.5岁;TIG注射组中有男性77例, 女性41例, 年龄最大的为73岁, 年龄最小的为10岁, 平均年龄为45.7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TAT组按《护理学基础》第98版的规定进行注射, 在使用前需要做过敏实验, 用TAT 150 U/m L进行皮内注射, 在15~20 min后观察患者的皮试结果。如患者局部无红肿, 皮疹, 梗结直径<1.5 cm, 红晕<4 cm则为阴性, 用TAT 1500 U/m L进行皮内注射;如有红肿, 皮疹, 梗结直径>1.5 cm, 红晕>4 cm则为阳性, 运用TAT 1500 U/m L进行肌内注射。如患者的皮试结果为阳性, 须行脱敏注射。按1∶10的比例用生理盐水将药液稀释到10 m L, 按1、2、3、4 m L的剂量分4次注射, 每次间隔的时间为20 min。TIG组不严重的患者给予TIG 250IU肌内注射, 严重的患者给予500 IU肌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供分析。

三组患者在注射之后均要观察20 min, 注意患者的注射部位有无皮肤浸润性红斑、皮疹、呕吐、流眼泪以及脸结膜充血水肿等反应的发生, 同时, 也要询问患者是否有皮肤瘙痒、恶心、心慌胸闷、喉头发紧以及鼻塞、头晕乏力和四肢冰冷、出冷汗、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症状, 有上述反应的患者均为过敏, 应该立即观察生命体征, 如血压<80/50 mm Hg的患者为过敏性休克, 立即应用抗过敏治疗或者抗休克抢救。在此基础上记录未发生上诉反应患者的联系方式, 告知注射室及急诊室联系电话, 回家如出现上述反应则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应及时来院急诊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 (χ2) 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中共有患者114例, 其中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有5例, 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有3例, 过敏性休克患者有0例, 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7.0%;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共有患者110例, 其中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有5例, 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有4例, 过敏休克患者有1例, 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9.1%;TIG注射组共有118例患者, 其中速发型不良反应患者有1例, 无患者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8%, 所有患者均没有感染破伤风和死亡现象的发生。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与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IG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和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破伤风抗毒素对开放性外伤患者实施预防破伤风感染治疗的过程中, 常用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为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TAT) , 但是TAT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马血清蛋白为异体蛋白, 对人体具有很强的过敏原性, 容易使患者发生皮疹、恶心、皮肤瘙痒以及四肢冰冷、脸部红肿等药物过敏反应, 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 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破伤风抗体的血浆, 通过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其他的分离方法进行提取, 而且经过了病毒灭活的处理, 保证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有较低的过敏反应率[3]。在对开放性外伤患者实施破伤风感染预防的过程中,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运用相对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来说, 具有较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 而且过敏体质的老弱患者也可以使用, 用这一药物代替TAT可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4,5]。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与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IG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和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无论运用皮试阴性直接注射还是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的方法注射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均有较多的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 但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用TIG代替TAT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士新, 张尔康, 韩春云.133例破伤风患者的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3) :99.

[2]吴冬燕, 陈琳, 崔丽英, 等.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9, 16 (1) :8-11.

[3]刘晓玲, 江伟, 周俊明.1例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启示[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9) :135.

[4]魏玉英, 张丽丽, 黄秀英.破伤风抗毒素脱敏肌注发生过敏反应1例[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7) :596.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2篇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IgG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快速、准确的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实验中对~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吸光值与标准曲线第三点的吸光值无显著性差异;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与样品进行20、30、40倍三个稀释度测得的IgG含量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证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可以代表该批样品的IgG含量,无需进行20、30倍的稀释.检测方法会更省时、省力、省材料.

作 者:徐英 冯泓 高雪军 何彦林 周海云  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 刊 名: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年,卷(期): 37(4) 分类号:Q512+.2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吸光度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3篇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可侵犯冠状动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春季发病较多,大多数在5岁之前发病。笔者在临床工作当中,运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的方法治疗川崎病,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选取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为1~6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1.2 病例纳入 ①2009年4月~2013年4月的初诊患者,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②无其他脏器疾病;③初诊前3个月未进行中药治疗;④年龄不大于6周岁。

1.3 排除标准 ①就诊时间为2009年4月前或2013年4月后者;②非川崎病患者;③一个月内曾在他处用中药汤剂治疗过本病的患者;④内科检查有其他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4 诊断标准 参照郝国蓉所著的《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1]制定本标准:①球结膜充血;②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口唇皲裂;③多形性红斑、皮疹;④手足早期硬肿、后期膜状脱皮;⑤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⑥不明原因的发热≥5d以上。具备⑥及其他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若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具备上述6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2.1 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发病后8~10d之用药,单剂2g/kg,10~12h内输入。阿司匹林,每天30~100mg/kg,分3~4次口服,连用2周;热退后减至每天3~5mg/kg,一次顿服。所有患者均按常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郝国蓉所著《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1]制定本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异常,随诊复查异常。无效:症状无减轻,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异常,随诊复查异常。

3 结 果

经治疗2周后,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0.00%,好转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6.67%。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3.33%。服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病案举例

刘某,男,4岁,体重30kg,2012年3月23日初诊。主诉:发热、躯干部皮疹5d。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躯干部出现皮疹、色鲜艳,伴纳差、乏力,无咳嗽、咯痰、腹泻、腹痛等,在当地以麻疹治疗,疗效差,遂转至我院。查体:T39.2℃,P96次/min,头颅无畸形,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干裂,口腔及咽腔红肿,杨梅舌,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手硬肿,神经系统无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扩张。诊断:川崎病。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6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阿司匹林,750mg,每天3次口服,14d后,改用125mg,每天1次口服;辅以对症支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正常。

5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病情较重,临床颇为常见。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含有针对各种正常人群易感病原微生物的调理性中和性抗体,经静脉输注即可100%进入血液循环。其药理作用,一方面是迅速提高受者体内IgG水平,直接中和毒素,协同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起到防治各种细菌、病毒性感染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输入具有正常和独特型抗体的IgG,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恢复自我免疫识别、激活和抑制动态平衡起到免疫调节作用。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因此,根据川崎病的发病机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笔者在临床实践当中,运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0例,观察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个月后随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国蓉.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6):511-513.

[2] 李冀,吴晓燕.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5-396.

[3]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4] 李万镇.加强对川崎病疹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65-67.

[5] 欧婉杏.川崎病59例误诊分析[J].广州医药,2002,33(1):42.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8000例均为开放性外伤并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根据所用药不同分为两组;TAT组5000例, 男3500例, 女1500例;年龄10-78岁, 其中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4500例, 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500例;TIG组3000例, 男2356例, 女644例, 年龄10-87岁。

两组患者均在注射后观察20min, 注意有无注射部位皮肤浸润性红斑、流眼泪、睑结膜充血水肿、皮疹、呕吐, 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鼻塞、喉头发紧、头晕无力、恶心、心慌胸闷、四肢冰冷、出冷汗和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如有上述症征为过敏, 立即测量血压和做心电图, 有血压降低至<80/50mmHg为过敏性休克, 并进行抗过敏治疗或抗休克抢救。观察无异常者告之急诊联系电话, 有上述症状出现为迟发性过敏反映。如一周后出现牙关紧闭、肢体僵直样抽搐等破伤风样症状时, 及时复诊。

TAT组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规定, TAT使用前需做过敏实验, 即用TAT1500U/mL皮内注射, 15-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局部无红肿, 皮丘直径<1.5cm为阴性, TAT1500U肌注;如有红肿, 皮丘直径>1.5cm, 有局部发痒或有其他过敏症状者为阳性。如皮试结果为阳性, 须行脱敏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药液到1:10液10mL, 按1、2、3、4mL分4次注射, 每次间隔20min。

TIG组根据创伤伤口状况, 表浅、清洁, 无异物或坏死组织, TIG250IU肌注;伤口大或深、不洁、有异物或坏死组织, TIG500IU肌注。组间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Ρ<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出现过敏者10例 (0.2%) , 过敏性休克0例 (0) , 迟发性过敏反映者10例 (0.2%) 。共计20例 (0.4%) , 无死亡。

2.2 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出现过敏者10例 (0.2%) , 过敏性休克0例, 迟发性过敏发应者10例 (0.2%) 。共计20例 (0.4%) , 无死亡。

2.3 TIG组产生皮疹者1例 (0.033%) (未作任何处理、自行消失、不能确定是否与注射TIG有关) , 未见有其他过敏反应。

2.4 TAT、TIG注射组TAT、TIG注射组中均没有感染破伤风病例。

2.5 统计学检验 TAT皮试阳性率10%, 三组比较χ2=46.9456, P<0.001。各组间两两比较, TAT直接注射组与脱敏注射组比较χ2=0.4676, P>0.05;TAT直接注射组与TIG组比较χ2=34.4569, P<0.001;脱敏注射组与TIG组比较χ2=40.3137, P<0.001。

3 讨论

人类应用血清破伤风抗毒素防治破伤风已近百年, 在我国也有半个多世纪。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门急诊对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注射TAT已作为一项常规。但是, 马血清蛋白对人体有很强的过敏原性, 临床报告皮试阳性率高, 易发生过敏反应, 甚至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者也屡见不鲜[3]。在国外用TIG预防破伤风已有近50年历史[4], 急诊已有广泛用于外伤预防破伤风的报道, 至今尚未见发生严重过敏现象。从我们观察患者的结果和统计来看也充分证实了这些临床现象。TAT皮试阳性率高达10.00%, 无论是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或皮试阳性脱敏注射均有过敏反应发生, 并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TIG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 (0.033%) , 与TAT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01) 。

实际上破伤风的患病率在近40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采取了初级的计划免疫 (小儿注射白百破DPD) 措施有关, 破伤风类毒素 (TD) 的抗体有效性最低保护水平 (0.01IU/ml) 能够保持十年, 所以10岁以下儿童创伤可以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是发展中国家初级计划免疫实施的力度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差距, 特别是成年人二次接受破伤风类毒素接种者很少[5]。因此, 对10岁以上年龄的创伤患者来说, 采取这种补救性注射外援性的破伤风毒素抗体是有其必要的。从理论上讲, TAT作用原理是对破伤风杆菌感染后所产生的外毒素起中和作用, 而不是对细菌本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国外有报道:健康成人注射TIG和破伤风类毒素 (TD) 前后连续测定血中破伤风毒素抗体浓度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注射TIG后42d血中抗体含量仍可保持在最低保护 (0.01IU/ml) 水平以上。破伤风类毒素 (TD) 注射后3-7d血中破伤风毒素抗体含量逐渐升至

超出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 组水平[4]。我们观察患者中TAT、TIG注射组无破伤风感染病例出现。由此可见, 单纯注射TIG或注射TAT接种TD对预防破伤风均有效。

参考文献

[1]唐立飒.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引起的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5, 29:187.

[2]Shirkey HC.Tetanus immune globulin (human) in prophylaxis a-gainst tetanus[J].J Pediatr, 1965, 67:643-646.

[3]罗时定.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其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 11:285-286.

[4]徐英元, 李玉平, 付式海, 等.TAT预防破伤风作用探讨[J].中国药业杂志, 1998, 7:38-39.

人免疫球蛋白辅治重症肺炎效果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 01 2年1月至2014年1 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有咳嗽、咳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湿啰音等症状, 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 制订的诊断标准[3], 均为急性感染性肺炎。排除慢性肺炎、免疫抑制疾病、肿瘤晚期、器官移植及对人免疫球蛋白严重过敏的患者。其中男55例, 女49例;年龄20~50岁, 平均 (43.3±6.6) 岁;病程1~4天, 平均 (2.4±0.7) 天;病毒性感染71例 (68.3%) , 细菌性感染33例 (31.7%) ;合并呼吸衰竭23例 (22.1%) , 酸中毒13例 (12.5%) , 心力衰竭9例 (8.7%)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常规治疗, 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先予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如第一或二代头孢类、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再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对应的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3天后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 (p H4)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5g (100ml) /瓶]300~500mg/ (kg·d) , 1次/d, 连用3天。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2) 记录两组咳嗽、咳痰、发热、啰音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3) 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 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显效:体温升高, 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部分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甚至加重, 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未吸收。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 7, P<0.05) ,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 (50/5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 (41/5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2, P<0.01) 。

2.2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T N F-α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D4+、CD8+、CD4+/CD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CD8+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3、4分别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2.3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和咳痰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常见急危重症, 常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感染病原菌及病毒情况, 给予对应的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纠正缺氧、控制并发症及其他对症治疗。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 目前病原耐药性越来越普遍, 造成治疗失败率升高, 用药剂量增加,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1]。

研究发现[4], 重症肺炎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联系密切, 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表现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水平下降、细胞毒性因子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 单纯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较慢, 且易复发, 由于病原体耐药, 复发感染可能更难控制。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浆中纯化出的血液制品, 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和重症感染的治疗。其主要成分是Ig G抗体, 不仅能直接识别和结合抗原, 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还能激活补体, 减少炎症因子分泌, 增强巨噬细胞功能, 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5]。

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疗法, 其中含有的大量抗体进入体内发挥作用, 使原先低免疫状态迅速转为免疫保护状态, 有效调节T细胞亚群数量和TNF-α水平, 抑制炎症反应。同时, 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会中和内毒素, 并杀死细菌和病毒, 达到抗感染的作用, 从而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体征[6]。

综上所述,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效果良好可能与其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通过增强免疫功能, 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缩短住院时间, 且安全性较好。需要注意的是, 人免疫球蛋白半衰期为2周左右, 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超过3天。其次, 抗感染治疗初期, 尽量避免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 如第三代头孢菌素, 其不仅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还有可能破坏体内固有菌群结构, 造成真菌感染。因此, 需在积极对症和免疫调节的基础上, 尽快明确病原, 使用针对性抗感染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常规疗法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咳嗽和咳痰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效果良好可能与其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通过增强免疫功能, 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缩短住院时间, 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重症肺炎,人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

参考文献

[1]贺鹤群, 朱建华, 叶继辉.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9) :3532.

[2]陆月凤, 陆敏.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 2011, 33 (11) :1472.

[3]姚瑜.美国传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联合颁布的2007年修订版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执行概要[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8, 29 (2) :80.

[4]徐泳华, 罗海燕, 胥志跃, 等.儿童重症肺炎血清TNF-α、IL-6、IL-10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6) :1124.

[5]刘晓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2) :103.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以来, 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8例, 其中男89例, 女29例, 年龄4个月~6岁, 平均年龄3.8岁, 住院治疗时间12~24 d, 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8d。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疹, 主要分布于口腔、肛门周围以及手足部;发热, 呕吐以及惊厥等。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采用对症治疗, 同时给予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症治疗主要为:抗病毒、降体温、降低颅内压以及小剂量的激素应用。

1.3 临床护理

1.3.1 临床基础护理

(1) 了解患儿的病情, 患儿入院后, 临床护理人员在做好登记的同时, 给予每个患儿一个床头病情观察记录卡, 记录患儿入院时的体温、血液检查记录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2) 口腔以及饮食护理, 患儿入院后基本属于急性期, 在急性期患儿口腔内出现溃疡或疱疹, 患儿在饮食时如果食物过热会出现刺激性反应, 患儿出现疼痛、哭闹等临床表现, 所以在此期间给予患儿一些流质食物, 没有刺激性的食物, 同时注意患儿的营养补充, 给予患儿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注意患儿口腔的清洁, 饭前以及饭后给予患儿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漱口; (3) 患儿发热的临床护理, 患儿入院后, 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改变,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 可以给予患儿一定的物理降温措施, 并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外加一定剂量的药物治疗, 随时记录患儿的体温, 观察临床降温效果, 在降温的同时给以补液以及补充营养的措施, 预防由于过热的体温造成患儿体力消耗过大, 出现高热惊厥等不良现象; (4) 病房消毒护理, 患儿入院后, 时刻注意病房内的消毒, 每天在保证患儿安全的情况下, 至少开窗通风2~3次, 对于地面、墙壁以及卫生间要及时的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检查的听诊器要做到专人专用, 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新老患儿要进行隔离治疗护理, 避免已经治疗较好的患儿出现二次加重的情况。

1.3.2 免疫球蛋白的输入护理

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一定要注意有无血清反应的发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步骤, 患儿滴注时一定要时刻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 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剧烈咳嗽喉头水肿等反应时, 一定要及时停止注射并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医师进行抢救处理;为了避免在输注时加重心脏的负担, 最好使用输液泵;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患儿, 主要检查患儿的血压、心律以及面色的改变, 避免患儿出现休克症状, 患儿应用强心药物, 加强患儿的心脏收缩力, 扩张患儿的小动脉以及小静脉, 减轻患儿的心脏前后负荷。

2 结果

128例患儿, 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 及时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并完全康复, 1例患儿放弃治疗, 其余126例患儿均转危为安, 并安全度过危险期。

3 讨论

手足口病 (HFMD) 是婴幼儿在春秋季常见病、多发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常见5岁以下儿童, 发病轻的患儿一般经过积极的临床对症治疗能够迅速康复, 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常常出现临床合并症, 治疗周期长, 死亡率高。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在脑脊液检查时出现生化异常, 可见明显的肌蛋白、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2]。

丙种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 能够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临床上应用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在静脉滴注时, 只能是单用, 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在开瓶后, 尽量在4 h内滴注完毕, 未用完的球蛋白不能保留再用;在使用丙种球蛋白之前应尽量避免震动以及摇动, 避免产生泡沫以及破坏器有效成分[3]。

在本组病例中, 共128例患儿, 在本院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有效的临床护理, 1例患儿出现急性肺水肿, 及时将患儿转入上级医院, 经过上级医院的积极抢救, 患儿转危为安, 安全出院, 1例患儿由于出现较为严重的脑炎合并症, 经医院积极抢救无效, 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死亡, 其余126例患儿均安全出院。

总之, 手足口病在临床护理中, 一定要观察患儿的精神症状、观察患儿的体温改变、观察患儿有无喷射性呕吐症状;患儿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 四肢的颤动, 四肢无力以及四肢末端发凉等症状时, 说明患儿病情加重, 应该引起重视, 及时报告给上级医师, 进行相应的救治处理。小儿手足口病,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正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的护理观察.中外医疗, 2009, 28 (1) :122.

[2]陶建平, 杨思达, 邓丽, 等.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 24 (6) :234.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第7篇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部1处或多处出现典型疱疹, 普通手足口病继续进展可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版) 诊断标准》分为四期。二期手足口病即累及神经系统, 引起脑炎、脑脊髓炎, 达到重症手足口病标准。如将病情及时控制在二期, 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继续进展为危重症, 降低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本研究主要探讨静滴免疫球蛋白在该期治疗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72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2010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二期诊断标准。男39例, 女33例, 年龄5个月~5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临床表现为发热、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抽搐。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 有细菌感染者加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甘露醇降颅压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 (kg·d) 静滴。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人免疫球蛋白1 g/ (kg·d) , 连用2 d。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精神好转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3 统计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精神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临床差异极大, 大部分手足口病呈自限性, 预后较好, 少数手足口病病情一旦发展, 首先累及神经系统, 提示病情进入第二期, 此期如不加以控制, 易进展至第三期、第四期, 后果严重, 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死亡率极高。该病病情的轻重与病毒的毒力、机体的免疫力相关。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 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对于累及神经系统的治疗, 指南建议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但能否缩短病程, 改善预后, 学术界仍有争议[1]。

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富含人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类, 可增加机体Ig G水平, 形成免疫屏障, 同时具有杀灭病毒作用。其Ig G抗体可调节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释放炎性介质, 减轻炎症反应[2]。同时免疫球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起到降颅压、抗惊厥的作用[3]。本组研究建立在常规抗病毒、降颅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静滴人免疫球蛋白。通过比较发现观察者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时间、精神好转时间。但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改善。

本研究认为, 在手足口病治疗中, 人免疫球蛋白在减轻症状, 改善预后方面, 效果明显, 但价格昂贵, 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晶, 王冬萌, 孙正纤.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患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3, 35 (2) :210-212.

[2]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8) :134-135.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