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1篇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五卅”运动中,积极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
革命先烈葛振林
60多年前,他在河北狼牙山的纵身一跃,被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幕。2005年3月21日晚11时11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狼牙山五壮士最后惟一的幸存者葛振林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他充满血与火的人生从此永远定格。
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他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2月入党,参加过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历任参谋、连长、省军区警卫营长、衡阳军分区后勤处副处长等职。离休后一直住在衡阳警备区干休所安度晚年。
离休后的葛老仍发挥余热,担任了驻地10余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去学校热心为孩子们说故事,讲传统、谈理想。他还先后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区)的部队、机关、学校和厂矿,义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余场次,听众40多万人次。
去年11月11日,葛老因病入院接受治疗,当时被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陈旧性肺结核、前列腺肥大”等多种病症。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曾有所好转。但今年3月15日老人病情突然加重,医院在向衡阳警备区干休所下达病危通知书的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并分别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及长沙、衡阳等军地医院请来呼吸科专家会诊。
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2篇
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儿不愿做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好些熟人,所以请大人放心。不要以为儿做得不对。这样多的人都和儿所作的一样。
敬祝
健安
漂泊的女儿敬禀
4.18
家书背后
韩雅兰,1905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20世纪20年代,在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底赴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全民抗战爆发后,前往西安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4月病逝。此信写于1937年4月18日,韩雅兰详细讲述了奔赴延安的缘由,以求父母谅解。
读信有感
读抗战家书,灵魂再受洗礼、精神为之一振。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把一腔热血、年轻生命熔铸成永恒丰碑。“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思想追求。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
王雨亭
家书背后
王雨亭(1892年1967年),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马来西亚谋生。七七事变爆发后,王雨亭受廖承志和成仿吾委托,先后介绍上百名华侨青年回国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父子分别之时,王雨亭在儿子笔记本上留下了这段临别赠言。1940年,作为延安“青年剧团”唯一的华侨青年,王唯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北平解放,父子再次重逢,看着10年前的“临别赠言”,王雨亭感慨地说:“唯真,当年你选择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
读信有感
“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这正是一名爱国华侨可贵民族气节的光辉写照
“
爸爸和大哥:
你们宠爱和抚育我的艰苦和尽致,我时刻是牵记着的。不过,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里头,特别是在这样严重的困难时期中,我实在是没有机会与能力来报答你们的。也许你们会反骂我不情不孝吧。爸和哥别怀疑和误会吧!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抗战救国争取胜利,不是少数人所能负得起的。我之参加革命工作也希望你们放大眼光与胸怀,给予无限的同情与原谅吧。
谨此,祝阖家均安!
克 上
二月十一日西营
家书背后
符克(1915年1940年),原名符家客,海南文昌籍越南华侨。1938年初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后,他组织东南亚各地华侨“打回老家”抗日,带回大批药品等物资。1940年8月,符克被国民党顽固派阴谋杀害,年仅25岁。
读信有感
我们是黄继光的传人,一直耳濡目染着“舍身堵枪眼”的壮烈与豪情。如今捧读符克家书,感受的是国难面前的另一种捐躯,他道出了“国之亡、民必为奴”的道理。符克捐躯为国、慷慨赴难的壮举,生动诠释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生产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战到底。
你应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俊安是我的爱子,我既赞成他的行动,这绝不是无意义的称赞。你了解吗?也希望你打破庸俗人的见解,勇敢的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俊安、与阿兄、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们、与全世界拥护正义的人士们,手携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进!
孝 慈
十月二十五日
家书背后
王孝慈(19051992),原名向宗仁,陕西渭南人。1928年参加著名的渭华起义,曾担任延长县委书记、宜川特区党委书记。1938年10月,王孝慈给他的五弟向宗圣写信,鼓励他走出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在他的影响及家人的互相鼓励下,儿子、弟弟相继投入抗日洪流。
读信有感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一个社会的价值底座。王孝慈把抗战喻为伟大的母亲,生动诠释了团结抗战的神圣职责,是一腔家国情怀的告白书,是鼓舞抗战士气的号召书,是正义必胜的宣言书。
吾弟如见:
传闻家庭巨变,房屋遭敌寇烧尽,人虽幸免于难,但衣物、器具悉付火中。思念及之,不禁泪下。我家何此不幸?本来生活艰难,已不堪其苦,今罹此种灾祸,日后怎能设想?况母亲已近花甲之年,年来又不断遭劫,其中痛苦,自可想见。愚兄身虽在数千里之外,心则无日不为慈亲而不安,而难过,而歉疚!徒以景况不济,势难救助,为之奈何!所幸吾弟现已安然逃出,希望即能就业,埋头技术学习,好好锻炼数年,将来总能为社会家庭出些力量。况你曾亲身经历此次浩劫,苦难算已受够,国敌家仇,铭铸在心,他日当不致有负慈母及愚兄之厚望也!
愚兄 春手上
九月七日
家书背后
钟敬之,乳名春郎,生于1910年,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左联和左翼剧联。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延安鲁艺实验剧团、鲁艺美术工厂主任。1941年,他从延安给远在湖南祁阳的弟弟写下这封家书。 读信有感
这封家书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了钟敬之看到家园沦丧的义愤填膺和对远方家人绵长醇厚的思念之情,读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国敌家仇,铭铸在心。当年,抗日将士义无反顾冲锋向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中装着国家,牢记军人职责。
最亲爱的惠呵:
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家庭经济之困难,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国危见忠臣”,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别了,别了!
此致敬礼
廿
八、十
一、廿八 群 于舒百
家书背后
胡孟晋(1912年1947年),原名永荣,字以行,安徽舒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至1939年初,任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民运队五组组长,随军东进寿县、肥东、全椒,在全椒县城关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群众救亡团体。1947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这封信写于1939年,当时胡孟晋从前线回乡与妻子张惠短聚,临别时给妻子留下了这封语重心长的信。
读信有感
胡孟晋在家书里,期盼妻子成为女英雄,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位真豪杰!“国危见忠臣”,这是男儿的血性豪情,这是军人的价值选择。
振鹏贤侄如见:
廿四来信收到,知家中甚安,你的学业进步,甚为慰藉。
前方并不危险,请祖母大人放心,因为日本鬼子并不那么可怕,只要会打仗,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有办法对付的。一年多我们在大江南北共打了贰百廿多次的仗,都是胜利的。有了一年多打鬼子的经验,我们以后自信了。
工作太忙了,不然也想回家看一看,还是等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吧!千万要好好保养身体,锻炼体格,是准备担当大事业的前提。
此祝
努力学习,并问你祖母和你母亲近好
醉 涵字
家书背后
袁国平(1906年1941年),湖南宝庆(今邵阳)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这封家信是1938年12月袁国平写给侄儿的回信。然而“前方并不危险”,这仅仅是不想让亲人牵挂。袁国平“还是等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的愿望未能实现。3年后在“皖南事变”中他以身殉国,后被安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读信有感
抗战英雄袁国平写给侄儿的这封家书,既倾注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更表达了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乙化、吴涛同志:
接到张鹤鸣同志的来信,得知你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由于领导的正确、干部的团结与战士的英勇,取得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党所交给你们的任务。这就克服了冀东的孤立现象,便利了今后的坚持,预祝你们今年获得更大的胜利,来减低我们更多的困难。
至于谈到我们对你们的帮助,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感觉半年来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以后需做更大的努力,帮助你们去克服困难。手榴弹以后计划经常供给,可惜这次因敌人的扰乱与我们部队的分散,不能满足你们的希望。这些小小的遗憾,我们愿在下一次补偿之。
子光可速来,我们估计敌人最近会有一次较大的进攻,他正可利用在敌人进攻前的间隙赶快前来,以便我们能很好安置那批干部。
此致
布礼
楚离
一月四日
家书背后
1939年初,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平西建立了冀热察挺进军。1940年1月1日,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在北京市宛平县正式建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参谋长,吴涛任政治处主任。这封信是挺进军十团成立以后,十团的上级领导李楚离于1941年1月4日写给十团领导的信。
读信有感
此信是在敌人频繁扫荡,抗战进入困难时期,战友互相鼓励、领导关心十团建设的见证,信中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残酷现实,革命先辈们在任务面前不讲任何条件,在困境面前不悲观沮丧,表现出来的是不惧强敌的英勇无畏,是不被任何危难压倒的坚强乐观。
父母亲大人鉴: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我已离开此地转入本省淮阴了。不知大人身体近来健康否?不知家中生活情形和收成怎样?更不知当地情形如何?儿在外甚为惦念之。儿在外身体很好,生活也很好,现在的我比以前粗壮而高大了,请大人不要为念。儿还在这里工作,工作也非常忙碌。此信至家不过慰问而已。儿现在心目中所最挂念者,以我年老悲慈之祖母。儿离家时,祖母曾染重疾,不知大人的病痊愈了否?身体健康否?不知祖母饮食起居怎样?儿心中非常挂念。希二大人将我之情况讲给他听,以免大人之悬念。未报此恩反而离家,是我之罪过也。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儿现已将“亚光”改为“云鹏”,请父指教之。现因时间之短促,不能再叙。
祝身体健康
儿 云鹏上
七月四日
家书背后
1943年3月,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主动在刘老庄阻击日寇。4连先后打退敌多次冲锋,最后弹尽援绝,指导员李云鹏、连长白思才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82名烈士中,指导员李云鹏是唯一留下家书的人。
读信有感
战场上彰显血性,家书中尽是温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一个“孝”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一个“忠”字,若是那天下太平,他定是个寸草春晖的好儿郎,但是无奈身处战火硝烟,日寇在中华大地涂炭生灵,多少先辈舍小家顾大家,留下一句“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走上抗日战场。这是“刘老庄连”82名殉国战士的心声,也是所有为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先烈的心声。 崇英:
抗战又踏上较严重的阶梯,就是投降派以反共口号来掩饰他们的由破坏团结,而中途投降的阴谋。因之,专门有人制造摩擦,扩大摩擦。我们在此时期,宜表面沉寂,充实自己;切勿再惹人注意。我呢?就正在这样做呵!
你的诗,是进步了;但有些字句欠熟练。我改了些。然大体是不错的,今天《新民报》已登出,不过有些错字和看不清楚罢了。
现在你在新繁,当然救亡工作较少了。应当趁此机会致力于自然科学。为将来升学、应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以为英、数、理、化是应当弄明白的。我的缺点就在于此。不要单注意社会科学。
成都警报频来,但我愈跑愈健!勿虑!勿虑!
愿你努力进步!
父 字
七月十五日午后 家书背后
1939年7月,我党地下工作者车耀先在成都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由于大女儿崇英和同学们进行抗日宣传经常遭到特务的破坏,心情苦闷。针对这种思想,车耀先给女儿写了这封信。
读信有感
车耀先1923年在一场战斗中头部负重伤,碎骨压迫神经导致成为跛足。成都警报频来,但他却在信中说自己“愈跑愈健”,让我们看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与乐观主义精神。
大明吾弟:
九月二十八日信收到了,真是欣慰不已!
诚如你所说,总怕收不到信,就没有给你信。因为很久没有给你信了,一想起来,总是难过不已。而今,千言万语,从何说起呢?
春天曾发一电,因为你常走动,正不晓得已否收接?文兄去陕,已得知。因为各种原因,辰夫、崇基他们也一直没有通信。所以辰夫的情形怎样,也就不大知道了。
家林的一个小弟弟最近又病了,窦府真是多灾多难。但是窦大哥精神还好,虽然事情不大如意,此病彼病,他还是很精神地挣扎下去,这是我们大家都引以为慰的。
好久不通信,等于隔了几十年一样;以后,我想多给你信。祝你安好!
远昭
卅年十一月十二日
家书背后
黄洛峰,化名远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写给当时在太行山深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华北书店的刘大明的信。他们用特有的内部“暗语”进行交流,互相通报信息,交流情况。
读信有感
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3篇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给国家的时候;当其为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不惧九死无生的时候,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也就不凡而高大了!今天,我要将革命英雄邱少云的故事带给大家!
1951年3月,邱少云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百姓无恶不作,看到一个个家庭妻离子散,看到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的苦难,更加激起了邱少云对侵略者的仇恨。
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去潜伏,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周围没有任何隐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偶尔飞起一只野鸡,都会惹得敌人打上半天枪炮!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隐蔽二十多个钟头,这是多艰难的任务啊!这对战士们的体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沉着,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 天黑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每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凉风吹过,身上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从碉堡里伸出来的机枪和了望孔,及不时飘过来的人语声,让战士们一丝也不敢松懈,牢牢的潜伏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吹日晒、饥渴难耐一直到第二天十一点钟,忽然,敌人一阵胡乱扫射,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身边,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
火很快蔓延到他身上,这时,是完全可以扑灭火苗的。但是,他深切的懂得,这样做,就会被山顶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暴露的危险!我军指挥员看到潜伏地起了火,忙命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但,即使这样,邱少云还是没有把自己身上的火焰补灭。火燃烧到了他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他紧握着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想到潜伏纪律,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烧烂了他的皮肤,烤焦了他的肌肉,他咬着牙,忍着、忍着,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手上血肉模糊他艰难的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任务了你们一定要完成!"说完,他把燃烧的身躯紧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也没动一下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以他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非人的痛苦!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邱少云的事迹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感动!忍着钻心之痛一动没动,这要多大的毅力啊!我们很难想象。但他,做到了!他是英雄!是人们心目永远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似乎已渐渐地淡忘了这些幸福的创始者。他们当中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杨靖宇、刘胡兰,等等等等
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4篇
1936年和1950年,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均在桥附近与敌激战,一批指战员牺牲于此。
1936年2月9日,蒋介石深受黔西北苏区发展的震动,亲自坐镇贵阳,指挥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十四个团的兵力,经遵义进逼黔西,并抢占了有利战略地势,妄图扼杀革命根据地。当日上午,红十七师五十团一营在渭河之滨(今英雄桥一带)诱敌出击,后迂回至枷担湾阻击敌人,红六师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曾跟随贺龙坚持洪湖斗争的湖南籍战士英勇牺牲于此地。枷担湾之战,红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延缓了敌人对红军的追赶,保卫了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1950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零团四连副指导员王金塝,奉命带领一个排从黔西送信去金沙,返回时,在龙洞沟遭到匪首刘俊卿、黄明志率领的数百名匪众伏击。由于解放军战士对当地的地势不熟悉,众匪又是居高临下,我解放军战士虽与众匪展开了殊死拼搏,战斗从中午一直浴血奋战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除一人生还外,其余26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中有副指导员王金塝、副排长王仲国、战士冯吉超、孙玉、王灿新、杨兴功、王希光、周辉南、包少南、张天素、吴明森、周明新、周陈光、胡平林等。这些同志为了黔西的解放事业,在龙洞沟一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同志,当地百姓将此更名为英雄桥。
英雄桥峡谷幽深,附近有黔西古八景之地的“渭滨鱼窦”,建有小型水电站和生活服务设施,是黔西古老的一处旅游景点。1981年,黔西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渭水流长,先烈永垂!
同学们,看看现在,想想过去,你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烈士遗志,学习革命烈士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准备着,随时为祖国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对着纪念碑默哀三分钟,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们。
入团誓词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的义务,严遵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扫墓
2致辞
3 全体幕哀三分钟
4 重温入团誓词
5 向革命烈士献花圈 从黔西县城驱车往东北方向行27公里,就到了定新乡英雄村一个叫枷担湾的地方。这里坡高崖陡,山势险要。
这里正是著名的枷担湾之战的主战场。1936年2月9日,蒋介石深受黔西北苏区发展的震动,亲自坐镇贵阳,指挥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十四个团的兵力,经遵义进逼黔西,并抢占了有利战略地势,妄图扼杀革命根据地。当日上午,红十七师五十团一营在渭河之滨(今英雄桥一带)诱敌出击,后迂回至枷担湾阻击敌人,红六师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曾跟随贺龙坚持洪湖斗争的湖南籍战士英勇牺牲于此地。枷担湾之战,红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延缓了敌人对红军的追赶,保卫了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村里74岁的黄春明老人回忆说,当年红军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几个红军干部在战斗的间隙用铜锣锅煮腊肉饭,用四川话招呼他一块吃:“小娃,掐(吃)呀!掐呀!”战斗打响后,百姓都躲着不敢看。“只听到枪炮声噼噼啪啪地响,就像拍簸箕一样,一直响到天黑。”老人说,他的父亲胆子大,还跑到院子里,捡起一颗敌人扔过来的手雷又扔回去,炸死了一个敌人。他说,后来听老人们讲,当时村前村后的山上都是敌人,一开始红军吃了亏,打到傍晚,两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之后红军反败为胜,追击敌人。“肖克就率领部队从右边垭口打过来,从村前的火金山上翻过去,一直打到打鼓新场。”他所说的“打鼓新场”现属金沙县,肖克将军率部于2月10日占领打鼓新场后,截断了万、郝纵队的联系。
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5篇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给国家的时候;当其为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不惧九死无生的时候,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也就不凡而高大了!今天,我要将革命英雄邱少云的故事带给大家!
1951年3月,邱少云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百姓无恶不作,看到一个个家庭妻离子散,看到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的苦难,更加激起了邱少云对侵略者的仇恨。
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去潜伏,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周围没有任何隐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偶尔飞起一只野鸡,都会惹得敌人打上半天枪炮!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隐蔽二十多个钟头,这是多艰难的任务啊!这对战士们的体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沉着,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 天黑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每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凉风吹过,身上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从碉堡里伸出来的机枪和了望孔,及不时飘过来的人语声,让战士们一丝也不敢松懈,牢牢的潜伏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吹日晒、饥渴难耐一直到第二天十一点钟,忽然,敌人一阵胡乱扫射,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身边,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
火很快蔓延到他身上,这时,是完全可以扑灭火苗的。但是,他深切的懂得,这样做,就会被山顶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暴露的危险!我军指挥员看到潜伏地起了火,忙命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但,即使这样,邱少云还是没有把自己身上的火焰补灭。火燃烧到了他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他紧握着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想到潜伏纪律,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烧烂了他的皮肤,烤焦了他的肌肉,他咬着牙,忍着、忍着,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手上血肉模糊他艰难的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任务了你们一定要完成!"说完,他把燃烧的身躯紧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也没动一下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以他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非人的痛苦!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邱少云的事迹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感动!忍着钻心之痛一动没动,这要多大的毅力啊!我们很难想象。但他,做到了!他是英雄!是人们心目永远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似乎已渐渐地淡忘了这些幸福的创始者。他们当中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杨靖宇、刘胡兰,等等等等
赞美革命英雄的诗歌范文第6篇
林蔚,名家沂,字乔生,1898年10月26日出生于湘潭县西二区下七都九甲包家湾(今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包家湾村民组)。父亲林绍徐,清末秀才,怀才不遇,1904年病逝。母亲赵氏,是一个温良俭朴的农家妇女。林蔚有兄弟6人,他年龄最小,幼时先后在烈马山唐碧江、银田下洲上谭镜初两家私塾启蒙,1911年入银田寺公立小学就读两年。1913年考入湘潭县公立西路学校,插戊班就读。在校三年读完了《春秋》、《左传》等书,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他谦恭好学、勤奋认真,同学叫他林圣人,校长肖吉断言此生日后,必为人中豪杰。
1916年,林蔚以全优成绩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在此期间,结识毛泽东、李富春、蔡和森等人,阅读《新青年》一类进步书刊,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参加了毛泽东组织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1918年8月,积极响应赴法勤工俭学的号召,入北京大学留法预备班学习法语。次年5月,入法国巴黎孟达尼公学学习法文。四个月后到圣得维若工厂做工。在法国,先后参加留法学生组织的工学世界社等团体,逐渐把求学宗旨定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实现俄国式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1921年2月,为争取生存与求学权利,与蔡和森、李维汉等发动勤工俭学学生,包围北京政府驻法国公使馆,并作为代表与公使辩论,遭法国警方拘留。在狱中,始终坚贞不屈,出狱后与周恩来一道营救蔡和森、陈毅、李富春、李立
三、聂荣臻、何长工等50多名爱国学生出狱。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后参加周恩来组织的进步学生活动。1922年6月,参加周恩来、赵世炎组建的旅法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1月转为中共党员。他积极党的工作,曾介绍蔡畅入党,主持邓小平的入党宣誓。在法期间,翻译法文版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等书,还常利用节假日到法国各地的华工中讲演,揭露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华工利益的罪行。1923年后,入法国里昂大学文科学习。根据中共旅游欧总支部的安排,他协助国民党左派成立中国国民党欧总支部,针对在巴黎的李瑛、曾琦等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言行,撰文予严厉驳斥,并在《可注意的中法友谊》一文中,揭露法国资产阶级分化勤工俭学学生的阴谋。孙中山病逝的消息传到法国,撰写《敬告国民党》一文,希望国民党能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道路。并提出五条建议:一要继续革命,打倒一些军阀,打倒一些在华的帝国主义,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二要联络友邦苏联,联络被压迫民族,互相扶助,将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解放;三要努力宣传,实行缩小偏重军事行动的战略,这是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四要注重工农,他们是最大多数,最受痛苦的民众,只有工农阶级,才是彻底的、真正的革命阶级;五要严肃纪律,清除那些不守中山遗训,不为国民革命奋斗和只图升官发财的国民党员。他最后还指出:这是国民党革命成功的不二方法,不然,国民党便是中山的叛贼、中山的罪人,这是富有历史使命而欲继中山之志,以完成其未竞之功者应特别注意的。
这年,上海五卅惨案爆发,消息传到法国,林蔚联合旅法青年团等三个团体,于6月7日,召开旅法华人大会,通过七项决议,致电国内人民表示声援,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并决定在巴黎游行,向帝国主义示威,出版了第33期《赤光》特刊,奇袭了公使馆,迫使公使陈禄在五项要求上签字。这一系列行动,引起了法国政府的惶恐不安,于是派出警察四处搜捕。由于青年党书记何鲁文向法国警察告密,遂使林蔚、宋锡钧、雷定琨等20人,于6月24日被捕再度下狱。后来,法国政府慑于旅法华人的坚决斗争、世界公正舆论下,10月17日将林蔚等20人宣布无罪释放。林蔚出狱不久后,党组织决定派往莫斯科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在学期间,与朱德同班。
1926年5月,回国任湖南区委秘书长兼军委书记,曾回韶山动员亲友投身革命。在区委举办的省工农革命干部训练班上,因善用浅显生动事实,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被学员誉为唯物史观专家。1927年2月,撰写《何物左社》一文,痛斥湖南地主阶级保产党头子及国民党右派人物,指出所谓左社实际是湖南的西山会议派,是反对国民革命的大杂烩。
1927年,湖南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惧和仇恨。继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后,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军长何健,指使在长沙的许克祥、张国威、陶柳等反动军官,制造血腥的马日事变。事变之前,省委早有察觉(党的五大后,区委政称省委)。省委书记夏曦在5月20日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应变计划,并决定省委成员隐蔽下来,坚持斗争,有的要转移,以保存革命实力。同时,决定建立临时省委(秘密省委),在紧急事变发生时,如夏曦不在,以郭亮为临委书记,郭亮不在,以林蔚代理临委书记。会议还决定,工农武装由王则鸣统一领导,必要时,队伍拉到株洲、醴陵一带去。21日上午,省委书记夏曦离开长沙,后去益阳桃江老家隐蔽。郭亮离开长沙去平江,薛世伦也离开了长沙,当晚,林蔚和曾三宿在戥子桥省委机关。午夜,许克祥的军队开始行动,向省委不远的省农协会进行袭击,枪声响成一片。顿时,白色恐怖笼罩了长沙全城。林蔚临危不惧,坚强镇定。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安排曾
三、谢觉裁分别回益阳、宁乡后,自己在敌人的枪声中,坚守岗位,继续与何资深等留在在长沙市内。他以临时省委代理书记身份主持工作、坚持与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在林蔚与柳直荀、彭公达、王则鸣等的积极活动和指导下,各地组织工农武装10多万人,开始或准备向长沙进发,计划攻取长沙,镇压许克祥的叛乱。后来,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采取静侯国民政府解决的错误方针,致使工农武装攻取长沙的计划未能实现。
整个马日事变前后,林蔚一直在长沙坚持斗争。他为更好做好接待来省汇报工作的同志,特意动员他的三哥林泽生(林专),带着刚满14岁的侄子林泉,从家里筹划了一笔资金,到长沙北门外晴家巷,开设一家新安旅馆。凡过往的革命同志,都经林蔚介绍去该馆住宿。林蔚有事要林专去办时,总是先叫林泉到西湖桥同乡人周镜秋开设的乾和丰冶锅厂去会面。交代任务后,他总是鼓励林泉几句:好好干,将来的日子就会好。这时长沙环境险恶,斗争艰苦,林蔚化名熊振生,以妇女部熊季光哥哥的名义作为掩护。10月在新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中,林蔚仍任省委委员、秘书长兼组织部长。郑杰为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不久,林蔚与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同甘共苦、共患难,因而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郑杰结了婚。
王一飞组成新省委后,因灰日暴动未能实现,滕代远在长沙郊区不能露面,转去湘东。王一飞满口浙江口音,引人注目,敌人盯梢,以致被捕,于除夕之日,惨杀长沙教育会坪。郑杰也暴露了。当时情况十分紧急,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经费来源无着落,林蔚四处借钱。有一次,他在乾和丰冶锅厂只借到五元钱,也照数分给同志们维持生活。就在这种情况下,林蔚与何资深商议,先后派郑杰、何资深去上海请示党中央,要求解决活动经费,并要求派一名省委书记来湖南,加强领导。林蔚自己按长江局罗亦农书记要各地积极巩固工农运动,建立苏维埃地方政权的指示精神,于1928年1月到醴陵开展工作。他与早在那里工作的省委委员滕代远,省委军事部长陈恭等人研究,改组了醴陵县委。林蔚任书记,滕代远、陈恭、易足三等为委员,先在阳三石利用铁路工人宿舍为据点,发动铁路工人,破坏敌人的运输物资,与敌人开展激烈斗争。同时,他们分别在南二区、南三区、南四区、西一区和北二区等处,组织农民,成立地方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从土豪劣绅手中夺回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困农民。通过斗争,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觉悟。就在欢庆土改的时候,敌人罗定一个团,和地主武装挨户团3000多人,疯狂地向西南几个区进行大规模清乡。林蔚于1928年3月12日在开完县委扩大会议后,和陈恭一同去杨家嘴途中与敌相遇,几次突围未成,他见敌人还在疯狂追捕附近群众,便挺身而出,大喊:我就是共产党员,你们不要追捕老百姓!从而落入敌手。遭诱降和酷刑,不为所动。第二天,林蔚和陈恭在醴陵状元洲英勇就义。临刑前,他面不改色,无所畏惧,并高呼:打不垮的工农政府!、杀不尽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万岁!
噩耗传开,醴陵苏区的人民群众悲恸万分,于当晚,举行了追悼会。家乡群众曾在其遗像下面写有赞词:
灵壑正气,诞生英特,海外飞雄,壮怀激烈,革命中坚,救民救国;转战湖湘,长驱喋血,赍志未酬,魂悲夜月,惆怅余辉,凄留浩魄。
以此表示对烈士的歌颂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