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未来发展状况(精选6篇)
人造板未来发展状况 第1篇
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已经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问题。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将是今后3、5年内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的一大特点,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成熟的工人队伍、一批名牌产品、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都将是推动人造板行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动力。预计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注重原料林基地建设,实现林板生产一体化;二是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日趋合理,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注重规模效益,大型人造板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四是结构性板材需求量上升,非木质人造板发展加快;五是注重循环经济发展,环保型板材开发和城市木质废料的回收利用快速增长。
河北省是全国最主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由于欧美通过了《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欧盟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步伐,加强环保监测,尤其是在我国木制品及木制家具出口欧美市场形势堪忧的“今天”。近期,河北地区受环境保护局检查,一些小厂的生产条件均未能达标,产能过剩,淘汰小厂,将出现重组合并的格局。预计11月份河北模板将步入冬季里的小春天。
我国人造板装备质量和生产规模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国产设备制造精度和运行稳定性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人造板行业有近40%的落后产生产线亟需更新换代,大量人造板生产设备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都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新课题。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最直接表现,装备行业才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
人造板产业现停产潮的背后,是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抑或是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开始。遭受内忧外患”的人造板行业最终能否实现完美逆袭,回到价值竞争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造板业是高效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等的产业,主要有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在国家多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森林碳汇、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战略意义显著。
但是由于我国人造板生产行业门槛较低,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且随着前期投资建设的产能逐渐释放,人造板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并出现高端市场供应略显不足、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部分企业库存积压选择停产的局面
人造板未来发展状况 第2篇
我国人造板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以胶合板、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人造板工业构架,进入了一个完善、调整、提高的新阶段.
作 者:何泽龙 周玉申 作者单位:何泽龙(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
周玉申(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未来,人造太阳并不是梦想 第3篇
太阳的能量来源
天体物理学家们研究发现, 太阳的核心部分, 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压力高达2500亿个大气压。如此高温高压下, 这一部分区域在不间断的发生着核聚变反应。根据科学家们的探测数据粗略推测, 太阳中心每秒钟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2千万亿吨TNT当量, 也即相当于每秒钟太阳中心, 爆炸约4万亿颗曾爆炸于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
实际上, 我们所熟知的核武器中的氢弹, 利用的正是类似于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只不过这一反应是先通过类似原子弹的裂变反应, 提供高温高压极端条件, 然后触发了聚变反应。
核能的和平利用
依据原子弹核裂变的原理产生能量的核电站, 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特别是欧洲、日本等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匮乏, 科技实力却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 几乎把核电站作为本国主要的能源获取方式。现有的核电厂, 全部利用核裂变能, 这种裂变反应的产物具有强放射性, 难以处理, 并且衰变时间长。一旦泄露, 其核污染范围不可想象。
而氢弹中利用的核聚变反应同为太阳中心的能量产生机制, 产物都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不存在任何污染, 且聚变反应能量产出远远大于裂变反应。此外, 不同于裂变反应原料铀, 聚变反应原料为氢的同位素, 获取它十分容易, 并且在大海中的存量十分丰富。可以说, 聚变反应能必将成为人类在未来的主要能量来源。
可是, 为什么现在一直没有一家核电站是利用聚变能产生能量的呢?这就在于, 触发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极为苛刻。想要在地球上人为制造类似太阳中心所能达到的超高温高压, 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而氢弹中, 利用裂变触发聚变的方式又太过武断、简单, 只能瞬间释放能量, 无法人为可控的长时间持续提供能量。总不能建造个电场, 天天在里面炸氢弹吧?
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 也被称作“人造太阳”计划, 于1985年被国际科学组织倡议, 并于1988年开始实验堆的研究设计工作。2005年, 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 这7个主要参与方正式签署了联合实施协定, 启动实施ITER计划。目前为止, ITER计划是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前文提到过, 达到核聚变所需的条件极为苛刻, 也即是需要接近太阳核心处的高温高压。考虑到安全因素, 一切科学实验都应该尽量避免高压, 因此只能提高温度。在上亿摄氏度的温度下, 一切已知物体都会气化, 甚至接近等离子体态, 没有一种容器能放得了这么高温的东西。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想到, 利用某种装置使加热物质悬浮于空中, 不与其它任何物体接触, 并可以持续加热到极高温度。
在该计划中, 主要是利用了可以产生超强磁场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用磁场将带有电荷的等离子体约束于装置的腔体中, 被磁场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在腔体中悬浮着做回旋运动, 并不会碰到腔壁。经过逐步加热至亿摄氏度以上的超高温度, 从而触发持续的聚变反应。
E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 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它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实验成果, 其科学目标是为ITER计划和中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核聚变堆奠定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2012年, EAST物理实验曾创造32秒高约束模世界纪录。
而就在不久前, 位于合肥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报告等离子约束时间取得了重大进步:在第11轮物理实验中再获重大突破, 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 不仅在等离子体参数、约束性能和维持时间长度上全面、大幅度超过2012年的结果, 而且实现了完全的非感应电流驱动 (即稳态) 。EAST因此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人造黑洞,关乎未来还是毁灭未来 第4篇
今年4月初,两名美国科学家联名起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指控该机构正酝酿犯下毁灭地球罪。原因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巨型粒子加速器一旦实施操作,可能产生黑洞或其他可能导致地球甚至是全宇宙毁灭的可怕事物。连协助该项目研究的美国联邦能源部和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等一并成为被告。
起诉的结果虽然没有拖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但却使人造黑洞的风险得失成为全世界议论的焦点。
人造黑洞的来源
黑洞是结构极其紧密的天体,质量与海王星相同的一个黑洞直径还不到2米,而其引力场差不多相当于海王星的100亿×100亿倍,连每秒30万公里的光也不能逃脱它的吸附,更不要说其他的物体了。这正是黑洞的神奇可怕之处。据主流物理学界认为自然界的黑洞虽有辐射,但不湮灭,它会逐渐把周围的东西都吸引进去,变得越来越大,直至崩塌。那么,人造微型黑洞是否也一样具有自然界黑洞的特征呢?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科学家威廉·昂鲁最早提出人造黑洞的设想。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声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
为了能在高能质子撞击中,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藉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中新的力量和平衡,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历时14年,斥资80亿美元,在瑞士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它设计用于轰击质子使其在发生撞击之前加速到7万亿电伏的能量,这为微型黑洞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控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两个美国人,一位叫沃尔特·瓦格纳,另一位叫刘易斯·桑科,前者曾从事过物理学和宇宙光学研究;后者自称是研究时间理论的科学家和作家。
本次诉讼中,两位科学家坚持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低估了强子对撞机有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至少是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闪失,悔之晚矣。对撞机投入使用后用不了多久便可以制造出微型黑洞,它很可能像自然界的黑洞一样的强悍,像吞吃鸡蛋一样吞掉地球……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解释说,他们自强子对撞机立项起,便对环境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多次评估论证,从未得出可能造成严重问题的结论。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人造黑洞并未吞噬地球。但也有少数科学家呼吁科学界重视瓦格纳和桑科对人造微型黑洞的质疑。他们认为物理学是科学学科中最显奥妙无穷的科学;而量子物理学的特性如同“掷骰子”,很多结论相反的课题仍在论证探讨之中,轻易得出的结论无不显得单薄脆弱。
了解宇宙起源的窗口
既使是对微型黑洞可能带来的危险忧心忡忡的人,也明白欧洲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超级强子对撞机是自然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能够制造黑洞是一些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弦理论”的研究者们恨不得明天就能亲眼目睹让他们心仪已久的黑洞真面目,哪怕是转瞬即逝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头脑中的问号实在太大太坚硬了。
当对撞机将质子和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时,然后撞击,便可逼真模仿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现象。科学家希望通过“微缩版”的神秘一刻,解答宇宙最初是个啥模样,以及如何精确解释质量、重力和“暗物质”。
人造微型黑洞可能会向我们提供进入量子世界,即亚原子世界的一个窗口,物理学的最难解之谜就蕴含其中;它可能为我们提供证明物质三维之外物理特性的最初证据,帮助我们建立能综合观察微观量子世界的模糊理论;它还可能为我们揭开最大的科学谜团——引力如此微弱的原因。此外唯有黑洞才能回答,我们的宇宙是否漂浮在一个只有引力才能穿透的多维空间中。
由于黑洞蕴涵着巨大能量,大到足以吞噬周围的所有东西,据此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物理学家霍斯特·施托克和马库思·布莱吉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粒子加速器使氢原子核相互碰撞,使氢原子密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微小的黑洞,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收集这些能量为我所用,正好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两位科学家认为利用黑洞方法制造核能,将比生产普通核能的效率高1000倍。因为从理论上讲90%的粒子在黑洞里都能转换成核能。他们的设想如能真正实现,未来世界能源年消耗只需要10多吨的海水作原料便足够了。
弄不好可毁灭世界
据说,美国军方正把眼睛瞄向人造黑洞的军事用途,已拨付巨款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在递交国会的秘密报告中预言,人造黑洞不仅很快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而且50年后,具有巨大能量的“黑洞炸弹”将会像20世纪40年代美国投下的原子弹一样,令世人瞠目结舌。
俄罗斯科学家亚力克山大·特罗菲蒙科认为,能吞噬万物的真正宇宙黑洞也完全可以通过实验室“制造出来”:一个原子核大小的黑洞,它的能量将超过一家核工厂。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制造出黑洞炸弹,那么一颗黑洞炸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将相当于无数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它至少可以造成10亿人死亡。据特罗菲蒙科称,制造“黑洞炸弹”的反物质被科学家们称做欧顿(otone),一颗欧顿的质量相当于一颗原子的40倍。到那时人类的末日在转瞬间成为现实。
据俄媒体透露,俄罗斯太空学家们早就开始关注黑洞现象的研究,在俄罗斯太空学会为俄军事院校21世纪军人编的一部教科书上,就有几章专门涉及“黑洞知识”。这本教科书的目录中包括:黑洞、火山现象与反物质欧顿、欧顿与地球灾难、黑洞与神秘事件等等。让人绝对想不到的是,在这本教材的最后,科学家用短短的文字介绍了如何发明黑洞武器、如何制造黑洞炸弹等。
世界人造板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5篇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International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Development
Yuan Dong Fei Benhua Chen Yongguang Zhang Xunya Abstract: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has got a rapid and great advancement in the worl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ood-based panel industry which accords with cycle economy demand in order to economize furthest the timber raw material and the energy resources.The machinery manufacture industry of international wood-based panel has developed towards the ori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y protectionized manufacturing,scope largescaled manufecturing,automatic controlling and digitized serving along with the extensive use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s,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mprehend the international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development survey,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in the wodd,and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for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expectation,SO as to raise the overall technology level,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ability of Chinese 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Key words:wood-based panel machinery,status,trend
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国内房地产业、建筑装修业、家具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促进了人造板工业的快速发展。人造板产量逐年增加,从1994年的665万m3[1],增长到2004年的5446万m3[2]。年均增长率达23%。2003年中国人造板总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人造板生产第一大国[3],从而带动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与设备的技术进步与飞速发展。人造板工业作为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产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未来10年,中国人造板工业将实现由以木质原料为主向利用木质原料和木质废弃物与非木质原料并举、由仅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能降耗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和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济的三大转变[4]。为此,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持续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满足国内外人造板设备市场的巨大需求,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世界人造板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产业,也是世界林产工业的支柱产业。20世纪50年代,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最初出现在美国市场,20年后被引入欧洲[5]。如今木质人造板仍然是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木质材料之一。2000年全球木质人造板产量约1.9亿m3,其中胶合板占31%,刨花板49%,纤维板17%,较1990年增长了近60%[5]。近年人造板工业在世界各地得到飞速发展、生产能力迅速增
一方面得益于人工林木材资源,另一方面得益于人造板工艺技术的巨大进步[5]。市场需求给人造板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人造板机械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整个空间的迅速填充。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人造板工业已进入作业
[6]全盘机械化、生产工序连续化、部分关键工序自动化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自动监测和控制技术、安全报警和处理技术、生产环境卫生监控技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7]。世界各国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都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大力引人现代科技成果,使人造板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持续增加[8],人造板产量不断增加,尤以西欧和北美最为显著[9]。国际人造板机械制造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企业重组集团化与生产规模大型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众多人造板机械企业进一步实现了大型化、集团化重组,促使其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口[5]。
德国Bison公司被德国Kvaener公司收购后又转让给Valmet公司,后来又与瑞典Sunds公司、德国Kusters公司压机部、Fahrni工程公司和Flakt纤维干燥部先后被国际造纸及矿山行业跨国公司:Metso收购,形成了.Metso人造板部,可提供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和定向结构刨花板成套设备[5]。
德国Siempelkamp公司购并了Btittner,SHS及ATR等人造板设备生产厂,并在意大利CMCrexpan,Pal,Imal等企业拥有股份,形成了整条生产线设备的加工生产能力,另外还收购了Sicoplan人造板设计院,增强了公司的工程设计和安装调试指导能力[5]。
以制造连续压机闻名的德国Dieffenbacher公司收购了德国Carl Schenck公司人造板部,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了Dieffenbacher北美公司,接管了精密工具制造商Karle&jlung公司,拥有了Schenkmann&Piel公司的股份,[5]进一步提高了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这样便形成了国际人造板机械行业的三大巨头--美卓(Metso)、迪芬巴赫(Dieffenbacher)和辛北尔康普(siempelkamp)[5],他们在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方面取得成功,使得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更强、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报道,三大集团2001年的人造板机械销售总额达到12.75亿欧元;其所交货的人造板机械成套设备已占全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5,10]。
发达国家的人造板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大、中、小型3类,其日产量依次为500~1000m3、250~600 m3和60~200m3[11]。而新建生产线的年产量一般都在10万m3以上
世界上已有30多个高产量人造板厂投产[7],如高产量定向刨花板厂:美国两厂家年产量分别为44.25万m3和29.2万m3,加拿大两厂家年产量为61万m3 42万m3;中密度纤维板厂:美国两厂家年产量分别为26.5万m3和28.85万m3,加拿大两厂家年产量为23万m3和23.9万m3;胶合板厂:美国一厂家年产量为22.1万m3,芬兰两厂家年产量分别为27万m3和20万m3;刨花板厂:德国两厂家日产量分别为1475m3。和650m3,加拿大一厂家年产量为37.17万m,31.2 生产过程自动化及运行生产安全化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目的是简化设备的手动操作,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如法国Isoroy公司的Ussel中密度纤维板厂,日产量230m3,整条线由计算机控制,只有7名人员监视全部生产过程;加拿大一家刨花板厂,年产量15万m3,整条生产线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只有4名操作人员;西欧部分生产线均通过计算机中心控制室的屏幕监视每台机器的工作状况[7,11]。
发达国家对人造板设备,尤其是高速运转的设备都要进行设备作业安全的评价,设备上必须装备有防护和联锁技术的安全装置,并贴有经欧共体安全认证的CE标志。在生产线上容易产生起火、爆炸、不安全的工序上都设置有防火、防爆、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安全系统[11]。如德国Grecon公司的火花熄灭装置,能报出火花出现的信号,并几乎在瞬间于传感器前方6-8 m处形成短时的稠密水雾,火花便在水雾中被熄灭,以防止火花可能引起木质粉尘爆炸[7];德国Zettier GmbH公司研制的RAS 5l型起烟信号器,通过光一电传感器经常测定空气中烟气的存在,同时测出可产生的火花点[7]。
1.3 产品标准系列化同设备质量最佳化
各类人造板生产设备品种、规格齐全,达到标准化和系列化,以满足不同生产规模的需要。欧共体宣布从1993年1月起正式执行:EN 29000系列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要求出口到欧洲统一大市场18个国家的商品,不仅质量必须符合合同和有关技术标准,而且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也要得到ISO 9000系列标准的认可口[7,13]。产品要到世界市场上竞争,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质量,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标准水平,从而促使各国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某些国家先进标准来组织生产。欧美及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对本国本地区出口企业依据ISO 9000系列标准开展了质量体系评审工作[7]。中国于1989年将ISO 9000系列标准等同纳入国家体系,正式颁布GB/T10300系列国家标准[7]。
把整个生产流水线视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并用计算机对各个工序的运行加以控制,使整个系统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确保产品高质量[7,11],并做到设备外观美学化[11]。如加拿大魁北克一家年产15万m3的刨花板厂就采用了先进设备和控制系统[11]。1.4 设备生产环保化和技术创新持续化
人造板生产的环保问题与人造板生产工艺、所采用的原材料以及动力技
[11]术和电力技术等问题紧密相关,只能综合解决。动力技术是所有生产的推动力,它在保证生产作业的同时,又毫不怜惜地破坏环境。因此,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各国都在加强研究和开发对环境影响最小而又能发展人造板生产的技术和装备[7]。
1.4.1 废水治理
美国采用厌氧预处理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的废水,有机物负荷率在5~11kgCOD/(m3.d)COD去除率60%,可使好氧段减少过剩生物污泥70%,并可降低能耗;采用间歇式沉降充气反应器处理桉木纤维板生产中的废水,能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COD 50%~80%和BOD5(5日生化耗氧量)90%~96%[11]。俄罗斯采用阳离子活性絮凝剂处理湿法纤维板生产的废水,据称效果较好[7]。
1.4.2 废气治理
人造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甲醛、苯酚、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及大量的粉尘,有害于工人健康,污染环境。发达国家对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标准,经常对人造板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监测[7]。德国:Egger公司研制的刨花板生产中排出空气的净化装置,其粉尘含量小于6mg/m3,二氧化硫含量小于12mg/m3,一氧化碳减少.50%以上,碳氢化合物减少35%~80%;德国W.Kunz公司的刨花板生产用干燥机废气热净化装置,可使废气中有机杂质和甲醛含量不大于10mg/m3。奥地利Fritz Egger刨花板厂用占总投资1/3的资金安装了新型Bohler废气净化装置,不仅能有效地净化干燥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而且可以回收热能[7,11]。
1.4.3 粉尘处理
德国规定在工业加工环境中,木粉尘浓度应小于2mg/m3(新设备)和5mg/m3(旧设备);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部门要求空气中可被人体吸入的灰尘必须低于5 mg/m3。近年西欧和北美木材加工生产所用的旋风除尘器已换代为捕尘器或过滤器,有多种形式,如复式除尘一滤尘器、带水膜的旋风分离器、低速滤尘器和真空过滤器等[7,11]。德国Greeon公司研制的防止粉尘爆炸装置几乎安装在德国所有人造板生产线[7]。
1.4.4 降低噪声
研究表明,每降低噪声1dB,平均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减少发病率10%~15%,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危险。噪声已成为评定机床质量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7,11]。为降低噪声,各国除改进设备本身外,还采取下列有效措施:安装吸声系统,用护板从外部包覆和用吸声板从内部包覆隔离噪声源,设置空间吸声体[7]和防护屏等。
1977年德国Kusters公司(现属美卓)率先生产了钢带辊子链式连续压机,安装在比利时年产12万m3。刨花板生产线上;Bison公司(现属美卓公司)1981年首先推出了钢带油膜连续压机。现Metso公司可提供长度为44 m的连续压机,最大产量可达35万m3/a。Siempelkamp公司1984年为美国生产了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连续压机。Dieffenbacher公司1990年向丹麦提供了第一台连续压机;1997年提供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有微波预热的连续压机,用于单板层积材生产;1998年提供了2 000m3/d、长度达50 m的连续压机,用于木质刨花板生产;2000年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2100m3/d、63m长、12英尺宽定向刨花板连续压机,安装在加拿大爱贝塔一条70万m3/a的定向刨花板生产线上[5]。连续压机具有生产连续、产量高、幅面大、规格灵活等特点,有效地促进了人造板工艺技术、生产线相关主机设备与控制检测技术的长足发展,从而带来了人造板[5]工业的一场革命。回顾人造板机械的发展史,三大集团无一例外都是紧紧抓住热压机这个生产线龙头设备的技术创新进行的,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能生产连续压机的企业[5]。近期美卓公司正在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喷蒸连续压机,以提供更高产量和更加灵活的产品,在同一台压机上可实现板材密度从250kg/m3。到1000kg3/m。范围内的变化;在压机进料线上喷射130℃的蒸汽,允许使用更加环保的胶粘剂,而不需要较长的热压时间[5]。2 国际人造板机械技术发展水平
随着木材资源的锐减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和开发新工艺、新设备,世界人造板生产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代表国际先进发展水平的新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
2.1.1 远程在线监控服务技术
生产线远程在线监控服务系统过去应用数字式网络和卫星通讯联络方式,现在发展到国际互联网,可保证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地点解决用户本地的问题。在人造板生产线铺装和热压工序中,应用多媒体远程诊断、技术支持、维护和故障检修功能已经成为现实,从而节省了技术支持人员的差旅费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线运行的可靠性和生产量[5]。
2.1.2 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
应用在人造板生产上的先进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采用分布式智能开放式系统、数据联网和中心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把一次控制与基础自动化控制完全分离,使生产线不受过程管理配置的影响和约束,具有过程及质量数据管理、生产数据管理和报告、自动更换产品、带有配方和订货管理的全自动生产和企业范围的信息口等先进功能[5]。2.1.3 连续压机紧急卸载技术
连续压机紧急卸载系统,是用于新一代连续压机的更安全、更快捷和更柔性化的独立卸载系统;一旦自动化装置失灵,紧急卸载系统可用于手动或自动卸载压机,保护压机安全,减少机器停工时间[5]。2.2 热处理技术
2.2.1 新型板坯预热技术
最近迪芬巴赫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的板坯预热系统,通过控制饱和蒸汽加热板坯表面,用来预热定向刨花板、纤维板或刨花板板坯表面达到100℃。该技术应用在中密度纤维板厂的一台33m长连续压机上,通过对8~12mm厚度中密度纤维板的试验表明,热压时间减少15%~20%[8]。
2.2.2 喷蒸热压技术
经过半个世纪研发的喷蒸热压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能够明显提高刨花板生产率。喷蒸热压法是将高温水蒸汽靠外部压力注入板坯内部,使板坯整体均匀和迅速加热,可在短时间内制板[11]。采用喷蒸热压法的热压时间仅为传统压机热压时间减少15%~20%[8]。
2.2.3 连续热压技术
过改进的连续式热压机目前在新建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和设计中已占主导地 位,促进了人造板工业向大规模方向发展。连续式压机与间歇式压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生产效率高、没有辅助时间、板的厚度偏差小、板面光滑平整、砂光损失小、生产板的规格灵活性大、锯成规格产品损耗小、板的断面密度分布合理以及生产能耗低等一川。连续式压机最适宜于压制厚度2.5~25mm的薄板和中厚板[11]。
2.2.4 热磨机技术
20世纪30年代瑞典Sunds公司的Asplund发明了第一台热磨机,其名牌产品L系列热磨机已遍布世界各国[7];1993年公司研制成功新型M系列热磨机,以结构紧凑、动力大、操作简单、使用经济和全自动控制为特征[7,11],成为业界
[5]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的标准;近期又新推出了P系列热磨机,与M系列相比,外形一致,但内部已有100多处改进"0,从而使人造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原料消耗显著下降、能量消耗大幅度降低、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5,7]。奥地利Andritz公司新推出的侧开门式热磨机产品,磨实体端盖可侧向打开,磨片的更换和维修更方便[5];提供的ABS68/70-1CP型热磨机,磨盘直径70,主电机功率11000kW,最大生产能力40 t/h,是目前世界上在线运行的最大热磨机[5]。
德国Pallmann公司生产的:PR32~60系列热磨机,主电机功率为240~8000KW,生产能力为0.9~32 t/h;PR系列热磨机的磨盘间隙可通过电子仪器连续显示,精度可达0.01mm。最新研制出的新型MDF热磨机系统PR62,综合了世界各国热磨机的特点,最重要的创新是热磨机的主轴支撑装置,即轴的前、后部安装了重型辊子轴承,便于吸收径向力,而轴的中部有特别设计的液力支撑装置,用于吸收热磨过程中的轴向力;整个装置可长期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从而可达到平稳而基本无磨损的工作状态[5]。
2.3 铺装机与砂光机技术
1997年市场上仅有真空铺装机和机械铺装机用于MDF生产,1999年美卓公司推出了活动式铺装机,其技术特点是铺装时铺装头的辊子可以活动;优点有:无须板坯扫平,没有纤维再循环,降低气力输送系统投资,降低了能耗和胶的消耗,更均匀的纤维含水率,优良的板坯结构整体性,铺装精度高于±2%。辛北尔康普开发的新型MDF铺装机,纤维由底部计量输送带和料仓出口前端的盘式铺装辊进入,通过2个打散辊输送到具有齿形辊(倾斜度和速度可调)的机械铺装头(倾斜角度和高度可调)上[5]。瑞典Sunds Defibrator公司1992年开发成功新型机械式分选铺装机Classi Former,成为刨花板生产上一项重大的技术进展,是从气流铺装成型技术开发成功以来最重大的突破,优点有:大大提高板面质量,减少表层用料,降低成板密度,成板的砂光量少,没有污物,板面均匀光滑,减小了热压机压板和钢带损坏危险[7,11]。
砂光机是决定成品板表面质量的关键设备之一,国际上多采用8英尺宽的在线连续砂光
机。瑞士Steinemann公司的Satos砂光机是世界著名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2000年推出的新式Satos系列宽带砂光机,用特种矿石复合材料制成砂光机框架,温度系数仅为金属的1/50,吸收振动能力是金属的10倍[5]。意大利Imeas公司1995年为阿根廷的Masisa公司设计和交付了最新型的“超霸系列”砂光机,砂辊动平衡误差在10g内,精确砂垫挠度可调且内部带循环水冷却,采用气缸通过精密齿轮/齿条副传动两边的机械式顶杆张紧砂带,砂带调偏系统只有需要时才会摆动,适应了现代人造板工业高产、高速、超宽的生产需要,使得砂光这一环节的控制更加稳定[5]。2.4 纤维处理技术
2.4.1 纤维清洗技术
因高密度薄板对纤维质量要求高,少量金属或非金属高密度杂质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损坏钢带。为满足生产高密度薄板的需要,三大公司近年均成功研发了纤维清洗新工艺,虽然技术原理和设备结构有所不同,但功能与作用基本相同。施胶纤维从干燥机出来后需要进行一次风选清洗,又称“重物分离”,将异物、纤维团、胶疙瘩等杂质除掉,确保进入铺装阶段的纤维质量。迪芬巴赫的纤维清洗技术可将95%的沙子、金属、直径超过1.2 mm的重物以及已形成立方体或球形体尺寸大于3.5mm的胶块和纤维体分离出来;用于对纤维进行风选清洗的气力系统采用“热风闭路循环式”,防止纤维冷却导致结露和胶料的预固化[5]。
2.4.2 纤维干燥技术
在MDF生产中,传统单级干燥机使用高温干燥,纤维原料易出现预固化和含水率不均匀,常发生纤维表面过干而芯部还相当湿的现象,既影响板坯热压性能,又增加施胶量。美卓推出的一个重要改进就是使用二级闪急式干燥。在二级干燥机中,第一级干燥提供快速干燥能力,干燥人口的温度与传统干燥机使用的温度基本相同,但持续时间短,这时离开一级干燥的纤维含水率还相对较高;第二级干燥在一个相对较低温度下进行,纤维在干燥管道中滞留的时间相对较长,以确保纤维更加温和地完成干燥全过程。二级干燥最新发展技术是回风系统,即把第二级干燥旋风分离器出口空气(有一定的热量且湿度低)回用到一级干燥,[5]使系统总外排风量降低,且热量消耗显著降低。
2.4.3 纤维调质技术
美卓公司为了进一步改进人造板生产线性能,研制出了能充分提高热压性能的纤维调质系统,在干燥机和铺装机之间安装,能使系统内的热空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可将板坯的温度最低加热至45℃,靠提高板坯的温度可提高
[5]压机产量20%~30%。
2.5 监测评价和节能环保技术
2.5.1 x射线多功能测量和评价技术
迪芬巴赫新近推出一种x射线多功能测量和评价系统,安装在连续压机之前铺装线上,能够探测纤维、刨花或定向刨花板坯中金属和非金属的高密度杂质,能够识别各种杂质的形状,存储各种杂质的三维图像和趋势曲线用于以后的评估,操作员可获得板坯铺装后铺装质量的整个示意图[5]。
2.5.2 节能环保技术
国际人造板工业普遍采用专用能源工厂的方式提供热能,在MDF生产线上几乎100%装备有能源工厂。能源工厂以树皮、碎料、锯屑、砂光粉,甚至热压机废气和少量的污水等剩余物为燃料,产生工厂所需的70%~90%的热能,不足部分可用天然气或燃油等作为补充燃料[5]。采用能源工厂既可节省大量的燃料成本,又可消化工厂剩余物,使工厂做到“零排放”,唯一排放点干燥机出口排出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可达到TA空气质量标准,满足环保要求。目
[5]前,一种新的可同时提供热能和相当大一部分电能的能源工厂正在开发中。3 世界人造板机械设备发展趋势
世界人造板生产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人造板机械正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大原材料范围、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品质量,节能和开发新能源以及注重环境保护等方向发展[14]。(1)大型化。为集中信息、利于新技术采用,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人造板厂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所使用的人造板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大。(2)高速化。人造板机械的主轴转速、进料速度等在普遍提高,设备的加工速度、运输传送速度在大大加快,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生产能力。(3)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实现了设备的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和控制、自动信号连锁、保护和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14]。(4)多样化。为扩大原材料利用范围、提高木材利用率和人造板产品质量,适应木材资源不足和产品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国际上不断开发研制新型人造板机械,从而满足市场对人造板机械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的多样化需要。(5)节能化。随着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全球越来越重视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开发,不断提高人造板机械设备的效率。(6)环保化。一些发达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增加投资在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对人造板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污水、有害挥发物和噪声等的防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进展[14]。4 国际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启示
2004年世界人造板产量大约14100万m3,而中国为5446.49万m3,占到37.9%,较上年增长19.6%,雄居全球之首[4]。中国人造板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拉动,人造板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人
[4]造板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规模大型化。中国约有180家企业生产人造板设备,向人造板制造业提供39类800多种产品[3,4],年产值超过20亿人民币[3]。中国已有400多条人造板生产线,但95%以上都是多层和单层间歇式压机[15]。国产胶合板成套设备的产能已占国内该板总产能的90%以上,国产刨花板成套设备占到了80%以上,国产中密度纤维板成套设备占到了近80%[16]。
中国与世界人造板机械制造业差距较大,但国产人造板成套设备与进口设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胶合板成套设备在大中型液压双卡轴单板旋切机、单板连续干燥机、胶合板热压机等主要单机设备的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并不太大,但是高速自动定心机、高速旋切机、高速剪板机等高速设备国内还不能生产,适用于单板生产自动化的单板横拼机等芯板整张化设备还需要进口[16]。中国已基本具备设计成套中小型MDF和刨花板生产线能力,但关键设备的技术性能与先进国家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型生产线只能进行一些辅机配套。
国际人造板机械行业主要控制在美卓、迪芬巴赫和辛北尔康普三大集团手中[4]。其中美卓人造板机械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全套人造板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及全面的工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技术领先,设备集成度高,可帮助用户最大限度地创造盈利空间[17]。
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产值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设备和国际设备价格相差太大[18]。目前中国人造板设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说与国际三大集团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在于[4,18]:(1)科技储备和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弱;(2)科技资源分散,行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3)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完善,宏观调控乏力。据预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年全国人造板市场消耗量将达3700万m3[14]。这为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但国际先进人造板设备和人造板大量涌人,将使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所以要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一是要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2~3个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融资能力,巩固国内市场,抢占国际市场[5]。
二是要强化主机设备和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板生产工业化技术与设备[5,19];提高人造板成套设备的内在质量和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提高生产线的开工率,液压件、气动件、电子元件等标准件选用最好产品,加强国际配套„;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强现代化技术服务实现技术升级,使客户提升产品质量并保持盈利,提高自主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三是继续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国际
[4,18]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渠道。加强与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大学、跨国公司的合作,密切跟踪国际人造板制造行业的科技前沿,在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扩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使国产人造板生产线在自动控制、监测服务、能源利用和环保等方面有较大进展[5],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绍群,张少纯,吴朝阳,等.我国人造板机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调控措施[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8,26(5):4-8.
[2]胡万明,齐英杰,胡万义,等.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四)--用科学发展观回顾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起步与形成的历史[J].木材加工机械,2006,(2):38-42,47.
[3]胡万义,康建营,齐英杰,等.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三)--用科学发展观回顾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起步与形成的历史[J].木材加工机械,2006,(1):36-39.
[4]胡万明,朱毅,齐英杰.对推进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EB/0L].http:///tjxx/20061017084256.htm.
[13]马岩.人世后中国木工及人造板机械行业展望[EB/0L].(2001-8-22)http://0=670. [17]美卓人造板机械公司[J].人造板通讯,2005,12(3):15. [18]人造板生产线新技术改进与发展方略探讨[EB/0L].http:///new/detail.asp? id=460.
论人造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
摘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人造板品种发展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正部分取代刨花板的市场。定向刨花板,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继续成为人造板强势产品,但二者的发展速度将下降。
与上年相比,欧洲2002年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达5790万立方米;俄罗斯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0.7%,达到470万立方米;北美人造板消费量增长4.7%,达到596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是建筑业的需求增加。
在欧洲,其目前的政策支持发展木材能源,这构成了人造板行业与能源行业争夺木材原料的局面,致使木材原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一些人造板工厂的关闭。因此,欧洲人造板联盟目前正在积极行动,争取使木材先作为原料用于生产优质人造板,待树木生命周期结束时再将其用于能源生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预计今年年底前欧洲和北美的人造板工业将面临需求不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局面。但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将继续增长。
欧洲刨花板工业在2002年因有数家工厂关闭而受到影响,刨花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低于2001年的水平。2002年欧洲刨花板产量2990万立方米,比2001
0.2%;刨花板消费量272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2%。但其出口量有所增加。随着生物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欧刨花板工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原料竞争。由于需求不旺,原料供应短缺,西欧刨花板工业重组势在必行。
与上年相比,2002年欧洲定向刨花板继续迅速增长,产量增长17%,达160万立方米;消费量稍有下降,为160万立方米;出口翻番,增加到110万立方米。但定向刨花板工业开工不足,价格也未达到2000年的水平。75%的定向刨花板用于建筑,如墙板、地板、屋顶板、包装和家具等。
2002年,欧洲中密度纤维板产量超过850万立方米,市场需求旺盛,库存减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强化木地板工业的拉动。与上年相比,中密度纤维板消费量增长0.7%,达590万立方米;进口量增长9%,出口量增长24%。但中密度纤维板的价格在2003年初有所下降。胶合板产量持续增长,产量达到340万立方米。这主要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芬兰的产量增长了8.8%。2002年芬兰针叶材胶合板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占胶合板总产量的58%,但其桦木胶合板却面临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竞争。芬兰也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出口国,其产量的90%供出口。其热带材胶合板生产主要集中在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从2002年开始遭遇到来自中国等国胶合板的竞争压力。但今年将生效的欧盟标准EN13986将对热带材贸易产生一定的限制。届时,生产厂家需安装质量控制系统测试其产品,并且必须使用由第三方认证的实验室。
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生产刷新了其历史记录。2002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达563.6万立方米,出口量达158.3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12.4%。目前,俄罗斯没有定向刨花板生产。
1998年~2002年期间,俄罗斯纤维板产量增长了62%,而消费量却增长了925。2002年,其纤维板出口24.20万立方米。目前,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尚在起步阶段。2002年,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产量为28.6万立方米,目前有数个中密度纤维板厂和定向刨花板厂计划建设。
俄罗斯胶合板生产也高速增长。2002年,俄罗斯胶合板产量达180万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了64%,所生产的胶合板主要供出口,自1998年以来出口量增长了57%。
2003年~2004年,俄罗斯人造板生产、消费、出口量继续增加。预计今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将达到708.3万立方米,出口量达到197.4万立方米。今后几年,人造板生产能力将增加100万立方米左右。
北美2001年以后,北美人造板生产厂商面临生产能力增加、需求下降、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进口增加、国内经济恶化的局面,这种情况到2002年才有部分恢复。
北美定向刨花板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002年定向刨花板产量达2040万立方米,占世界定向刨花板总产量的90%。北美也是定向刨花板的主要消费者,需求量达2020万立方米。结构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减少了胶合板的生产能力,控制了定向刨花板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增加。该地区面临新的发展和来自进口产品的竞争,爱尔兰、法国、德国2002年共出口201万立方米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有大幅度增长。
2002年,针叶材胶合板出口,巴西增长1倍,达25万立方米;智利增长60%,达1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形势良好,产量达360万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8%;生产能力增长10%,消费量增长9%,达到400万立方米;从欧洲和南美的进口补充了其产量的不足。2002年,其胶合板产量与2001年的差别不大,为1790万立方米(历史上曾超过2000万立方米),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同年,北美胶合板消费量达2070万立方米,但胶合板面临定向刨花板的竞争,市场份额正不断减少。
2003年~2004年,北美人造板工业发展渐趋缓慢,其国内市场有所回升,出口减少。和西欧一样,北美人造板工业也在重组。刨花板产量和消费量降到了2002年的水平之下。而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胶合板也稍有增长。
二、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外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人造板工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原料基地建设;
二)、来自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增大,政府法规趋于严格,环境认证和资源可持续认证趋势增强;
三)、人造板产品专业化程度提高,用途不断扩大。由于优质原木供应短缺,人造板产品的用途将日益广泛,不仅用于替代木材制品,也用于替代塑料金属制品;
四)、新技术的发展引起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如刨花板和纤维板在家具和木制品领域部分代替了传统的胶合板。而中密度纤维板又在家具等领域部分代替了胶合板和实体木材,定向刨花板在结构用途部分代替了胶合板。虽然上述替代属于木质材料市场领域内部的互相替代,但这些技术进步使木质材料在总体上具有了与其他材料竞争的能力;
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强研究开发,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木质材料与钢、铝、塑料和混凝土等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对策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大国。建国55年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造板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实现我国木材和木材制品的生产从主要依靠天然林到主要依靠人工林的重大转折、促进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人造板厂3000余家,2003年人造板总产量达4553.3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2102.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19%;纤维板产量1128.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7.03%;刨花板产量547.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23%;其他人造板产量775.27万立方米;胶合木产量173.14万立方米,木地板产量8642.46万立方米。我国人造板产量自2000年超过2000万立方米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其中纤维板则高居世界榜首。
近3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每年平均增加217万立方米,新增生产线49条,预计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投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450条,总生产能力达到1850万立方米。
我国人造板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木材资源短缺,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流通严重脱节;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比例小,应用范围窄;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环保标准落后,在产品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程度及对粉尘、噪音、污水的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四、总结
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我国人造板企业应朝着信息化、重组集团化、人员知识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和创新,以更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和对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以质取胜,扩大出口。
二、建立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科技合作网络,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创新技术发展。企业、研究所、大学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考虑合作制定人造板长期研究发展计划,确定优先领域,避免重复研究。设备制造和胶粘剂厂商在技术开发方面可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在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提供开发技术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以及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重视资源培育、增值加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解决人造板生产加工、使用和回收利用整个寿命周期中的环境问题,包括人造板产品的游离甲醛释放、木材加工和人造板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挥发物(VOC)、化学处理木材和人造板的回收利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