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人民的女儿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人民的女儿范文(精选5篇)

人民的女儿 第1篇

2.王宫里富丽堂皇, 三姐妹过着快活的日子。

3.莎莎很聪明, 她看到爸爸呼唤大臣和卫兵时那样威风, 于是也学起了爸爸的样子。

4.她一会儿唤来小兔使女, 一会儿唤来山羊奶奶, 忙得大家团团转。

5.巴巴也很聪明, 但她不像两个姐姐, 她什么都是自己去做。莎莎和菲菲都笑她太傻。

6.巴巴跟妈妈学绣花。花朵绣在长裙上像真的一样。

7.巴巴跟农夫学种地。秋天收获许多粮食。

8.巴巴跟武士学剑法。许多卫兵都不是她的对手。

9.菲菲也聪明, 可她是个懒娃娃, 连衣服也要别人帮她穿。

10.有一年, 山里爆发了战争。

11.狐狸国王战死了, 兵丁们四处逃散。

13.菲菲被熊大王抓走了。

14.只有巴巴凭借一身武艺, 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15.她逃到了另一座山上, 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一座新的狐狸庄园。

16.巴巴每天自己纺线织布, 自己开荒种地。

17.她用自己织的布和收获的粮食跟山外的居民换油和盐, 日子过得很富足。

18.有一天, 庄园外来了两个讨饭的人, 巴巴热情地请她们进屋。

19.原来她们是莎莎和菲菲。

人民的好女儿 观后感 第2篇

王万青、宋德金、秦怡、赵世术、蒋国珍„„48位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感人事迹一一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刻画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的事迹无疑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

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人民群众的拥护,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有王万青、宋德金、秦怡、赵世术、蒋国珍他们这样的千千万万普通党员,在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看:王万青,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医生,扎根阿旺昌草原,治好了无数牧民的病,将无悔的青春洒在茫茫的大草原,谱写了民族和谐的新篇章;宋德金,一位煤矿安全培训教师,九年时间举办安全培训班161期,为矿山安全无私奉献;秦怡,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在患病的儿子去世后,将为儿子治病积攒的二十万元捐给灾区,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美丽的人生;赵世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孩子读书时过河的安全,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风雨无阻,直到建好吊桥。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从完整到伤残的身体点燃了“大山的火把”,明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蒋国珍一生中无儿无女,一生中为学生垫付学费无数。一生捐助贫困生学生无数。80多岁的老人还亲自上山为学生挣更多的钱,来资助贫困生。她资助贫困生从不要求回报,只要求他们以后回报社会„„他们就是这样,用自身的行动,用点滴的积累,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看完影片,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造就了如此无私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动力造就了如此大爱的精神境界?让他们的行为令中国动容?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是做人的价值观?是的,都是的,就是有了这样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平凡朴素书写着一种不平凡,于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用一件件没有惊天动地、没有举世瞩目的平凡事,感动着周围的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国家做些什么,为民族做些什么,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了。《人民的好儿女》是人民的儿女,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他们的事迹,是共产党员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的具体体现,更是真正感动我们和中国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报答自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感谢领导,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事,给了我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更要感谢学生,给我自信,激发我无穷的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之所以选择,我会热爱,之所以热爱,我会执着,之所以执着,我会奉献。因为我们拥有着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和本分,也是我们的信念!我们用一根教鞭守着一方净土,两袖清风执着着一份清淡,三尺讲台献上一片爱。奉献不仅仅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的心灵。奉献多一点,付出多一点。每个人的心灵之花就会绽放最美丽的笑颜,我们的世界才会越变越美好!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常言道,播种善良,收获友爱;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第3篇

今天是你的生日, 也是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 也许你还不能懂得妈妈的一些话, 不能理解妈妈此刻的心情, 可有一天你会懂的, 并深深理解。所以, 我会在今天写下这些文字。

女儿, 六年前的今天, 是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一天, 你像一个精灵降落到人世间;那一天, 我们初次相见;那一天以后的每一天, 我的生命里都是春天。护士阿姨把你抱到我面前, 我们面面相望, 你纯净的眼睛清澈得如同一汪清泉, 柔软了我的心, 湮没了我整个的世界;你甜美的呼吸如同花儿般馨香, 从此, 我的鼻息间总有花香弥漫;你娇嫩细致的肌肤轻触着这个稍显陌生的世界, 也抚摸着妈妈似曾相识的熟悉。有人说, 今生的每一段缘都是前世的因。不知前世我们曾有怎样的因缘才会修来今生的这一世母女情缘, 为此, 我不知多少次暗暗感激上天。

女儿, 你来到这个世界前, 我们曾朝夕相伴十个月, 彼此相偎相依, 彼此相守相伴。我们同呼吸, 我们共悲欢, 我们心心相连, 我们息息相关。你陪着妈妈走过人生最黑暗的一段路, 你伴着妈妈度过人生最黯淡的一段时光, 你感受着妈妈人生第一次直面的生离死别, 你让妈妈有勇气面对所有的伤。你出生前的三个月, 那一年最寒冷的一天, 我失去了我的父亲, 你的姥爷。姥爷离开人世时带着对妈妈的牵挂, 带着未能见你的遗憾, 这也成了妈妈很多个夜里偷偷流泪的理由。所以, 你的出生让妈妈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懂得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女儿, 或许是因为你曾陪着妈妈穿越人生的黑暗, 所以, 你才会敏感如触角, 细腻如丝绸。你还不懂得掩饰自己, 小小的心纤毫毕现。我那么担心小小的你会受到伤害, 那么忧虑长大的你会心怀愁绪。可是, 怎么办?人生很多事你必须去面对, 人生很多场景你必须去经历。成长的彷徨、蜕变的痛苦、世事的变幻、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悲欢、别离的忧伤、内心的孤独、旅途的寂寞, 他们是你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我只能看着你一步步走进自己的人生。因为, 看着你长大, 就是我的人生。从此, 你的微笑, 是我明媚的春天;你的眼泪, 是我世界的雨天;你的声音, 让我觉得岁月静好;你的成长, 让我感谢时光悠长。

最近, 你悄悄迷上了童话, 如同每一个孩子, 如同妈妈还在童年时一样相信着童话的美好, 憧憬着人世的风景。每次, 看到童话的结尾, 看到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你都会疑惑地问:“妈妈, 故事讲完了吗?他们没有孩子吗?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才是幸福。”对, 你说得很对, 幸福, 就是我们在一起。很多年前, 你的哥哥, 也曾说过。那时, 妈妈陪着哥哥看过很多遍《宝莲灯》, 哥哥记住了沉香的一句话:“幸福, 就是和妈妈在一起。”话语, 言犹在耳, 转瞬, 却是分离。妈妈没有陪着哥哥长大, 错过了他的成长。每次看到哥哥看着你时眼里流露的疼爱和羡慕, 我的心都会被酸楚浸透, 如同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生出的青苔, 触手, 一地的清凉。

你也曾疑惑地问:“哥哥为什么不和我们在一起?”女儿, 长大你就会明白, 人生, 还有一种伤痛叫无奈。这是一个不动声色便足以让人黯然神伤的词。记得豆瓣网上曾有人问: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你愿意回到哪一年?答案五花八门。我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我情愿回到与你爸爸相遇的那一年, 与他淡淡相遇, 浅浅相爱。之前的岁月静好, 之后的风云迭起, 因为有你, 我宁愿人生没有如果。所以, 女儿, 学着去爱哥哥, 就像哥哥爱你一样爱他。他是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以外你最亲近的人。即使你长大, 你老去, 也要记得爱哥哥, 让哥哥的人生多一点温暖的记忆, 少一点遗憾。

也许, 童话的美好, 让现实无法细看。可也正是童话的美好, 让妈妈从来没有绝望, 觉得无论过往怎样的不堪回首, 也无论过程怎样的百转千回, 结果一定是温暖而又美好。如果有一天, 你长大了, 终于知道人生远不是童话, 对生活也永远不要绝望。有一位叫杜拉斯的法国女作家曾说:“前方是绝境, 希望在转角。”只要心怀温暖, 希望永在。

现在的你已经知道对着生日烛光许下“疼爱爷爷、奶奶”的生日愿望。妈妈知道你在慢慢长大, 如同小树, 每一天都在隐秘地成长。记得第一次惊觉你长大是你初入幼儿园, 看着你小小的身体背着大大的书包, 看着你转身单薄而又倔强的背影, 看着你回头恋恋不舍却又故作坚强的眼神, 我若有所得而又若有所失。能看着你一点点成长, 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虽然, 有时, 我满怀忧伤。可这是你成长必经的历程, 也是妈妈必须面对的风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欢喜而又莫名忧伤。今年, 你将进入小学, 以后还会有初中、高中、大学, 还会有很多很多你现在无限向往的人生路程, 你将一步步走过, 我也将随着你的成长欢喜着忧伤。

女儿, 最后我还想告诉你, 我爱你, 不是因为你美丽, 不是因为你聪明, 不是因为你善解人意, 而是因为你是我生命里最初的感动, 你是我心里最深的牵挂, 你是我生活里最美的童话。我爱你, 比我自己知道的更多, 更多。

人民的女儿 第4篇

【发布日期】1958-01-27 【生效日期】1958-0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出嫁女儿赡养父母和媳妇赡养婆婆问题的批复

(1958年1月27日)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57)闽法研字第2217号函收悉,关于已出嫁的女儿赡养父母和媳妇赡养婆婆问题,我们基本上同意来文所提意见,遇有具体案件并可根据具体情况研究解决。

: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报告

(1957年9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本院于1957年8月22日接到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21日(57)榕法办字第106号请示关于女儿对母亲和媳妇对婆婆赡养的二个问题,并提出他们对这二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意见,经本院研究,认为这二个问题涉及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仅提出我们初步的处理意见,当否请指示。

(一)关于已出嫁女儿为家庭妇女,没有工资收入,可否从她夫妻共同劳动所得的财产中拿出适当部分赡养父母的问题,该市法院认为:“家庭妇女照料家务抚育子女的劳动应与丈夫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有同等的价值,丈夫劳动所得的工资,亦应认为夫妻共同劳动所得的财产,同时,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因而已出嫁的女儿虽是家庭妇女,没有工资收入,但也可以从她夫妻共同劳动所得的财产中取出适当部分来赡养父母,如女婿不同意他的妻子这样做,可以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但要其所在单位强扣其工资是不妥当的。”

我们认为,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同意市法院的意见。

(二)关于媳妇是否有义务赡养婆婆的问题,该市法院认为:“媳妇有否抚养婆婆的义务,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鼓楼区法院意见“有继承(婆婆的财产分给丈夫,其丈夫死后财产再由她继承而言)财产就要抚养”是不明确的,儿子分到财产不是继承;儿子死后,母亲和妻子都有继承权。媳妇既然没有继承婆婆遗产的权利,也就没有抚养婆婆的义务;但是我国过去在社会习惯上媳妇对婆婆是有抚养义务的,所以,当有必要时,且媳妇有抚养能力,也可责令其抚养婆婆。

我们认为,基本上同意他们的意见,但对旧社会中媳妇有抚养婆婆义务的提法是不尽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媳妇在旧社会中是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只是有抚养婆婆的习惯,不能认为是义务。对责令媳妇要抚养婆婆的做法也不尽妥当,因为责令带有强制性的行为,一般应以动员说服媳妇抚养婆婆为宜,以利双方团结。

中国女儿节的情思 第5篇

一.关于七夕

1. 七夕的别称及简介

“七夕”又名“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 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 故而人们多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在我国,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 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 现代社会也有人称“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西关在这一天晚上, 妇女们穿针乞巧, 祈福禄寿活动, 礼拜七姐, 仪式虔诚而隆重, 陈列花果女红, 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 惹人喜爱。在晴朗的夏秋之夜, 天上繁星闪耀, 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 在河的东西两岸, 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 隔河相望, 遥遥相对, 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 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 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桥上相会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 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摆上时令瓜果, 朝天祭拜, 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 所以,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 夜静人深时刻, 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 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 点出了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 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2006年5月20日, 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的记载,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 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 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 宫女们各自乞巧, 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 代代延续。宋元之际, 七夕乞巧相当隆重, 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 世人称为乞巧市。宋代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 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 车马嗔咽, 至七夕前三日, 车马不通行, 相次壅遏, 不复得出, 至夜方散。”在这里, 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 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 乞巧市上车水马龙, 人流如潮, 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 车马难行, 观其风情, 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有关七夕节的传说很多, 但所有传说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 这是一个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 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 父母早亡, 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 嫂子马氏为人狠毒, 经常虐待他, 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年秋天, 嫂子逼他去放牛, 给他九头牛, 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 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 在草深林密的山上, 他坐在树下伤心, 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 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 问他为何伤心, 当得知他的遭遇后, 笑着对他说:“别难过, 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 你去好好喂养它, 等老牛病好以后, 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 走了很远的路, 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 他看到老牛病的很厉害, 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 一连喂了三天, 老牛吃饱了, 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 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 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 牛郎不畏辛苦, 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 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 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 等老牛病好后, 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 嫂子对他仍旧不好, 曾几次要加害他, 都被老牛设法相救, 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 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 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 在河里洗澡,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 二人互生情意, 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 来到人间, 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 并教大家养蚕, 抽丝, 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 男耕女织, 情深意重, 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 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了, 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 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 还是老牛告诉牛郎, 在它死后, 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 穿上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 穿上牛皮做的鞋, 拉着自己的儿女, 一起腾云驾雾上天追织女, 眼见就要追到了, 岂知王母娘娘拔下了头上的金簪一挥, 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 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 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 千万只喜鹊飞来, 搭成鹊桥, 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 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 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 抬头仰望星空, 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 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二.七夕乞巧习俗剖析

1.乞巧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 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做些小物品赛巧, 摆上瓜果乞巧,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 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 只是陈列瓜果乞巧, 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 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 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 乞巧活动以后, 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 传说吃到钱的有福, 吃到针的手巧, 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 带有竞赛的性质, 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有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供奉“磨喝乐”、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种生求子、喜珠应巧、投针验巧, 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 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 七夕这天, 剪芽做汤, 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 以及用面塑、剪纸、彩锈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叫做“贺牛生日” (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 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 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 用油煎炸后称“巧果”, 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 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 或者捕蜘蛛一只, 放在盒中, 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2.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 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 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 如门神的人偶, 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再折为梭形面巧胚,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 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相关的花样。此外, 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称为“花瓜”。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

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 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 三省六部以下, 各赐金若干, 以备宴席之用, 称为“晒书会”。

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 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 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 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 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 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 煎苦瓜治眼, 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 就只有吃过这“巧丸”的人才知道了。

三.七夕乞巧与妇女命运

1.七夕乞巧祷祝活动的演化

七月七日, 特别是这天夜晚, 成为女儿节, 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并非一开始就只限妇女参加, 也不是一开始就只有妇女的乞巧祷祝活动。它的涵义和活动方式由杂多含混而渐趋单纯明朗, 即由全民参与, 如登高、曝衣、晒书、乞富、乞寿、乞子等等活动, 逐渐归一化为仅由妇女们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向月亮祷祝, 以此诉说她们的隐曲深衷。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两性的关系来看, 向来以男子为中心, 并从男子的立场出发, 对妇女提出种种限制和要求。但中国文化又有关心女性、尊重女性的一面, 在民间文化中, 尤其如此。七夕之所以会经由归一化之路成为女儿们专有的节日, 就是因为全社会实际上都承认: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妇女都存在着某种精神需求, 都需要有一个机会来舒泄心中积郁的情思, 表述她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种种愿望。而所谓民俗节日, 就其功能而言, 便是在这个指定的日子里打破日常生活的陈规, 将平素一直受到控制乃至压抑的感情采用某种方式予以渲泄。” (董乃斌《唐人七夕诗文论略》)

七夕之夜妇女对月祷祝的内容, 平日里也许不知多少次地想过, 但唯有这一夜, 她们才可以合法地、堂皇地用“过节”的形式加以表露。这个节日的确立及其活动的内容、方式等, 即曲折地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礼法制度下无权、无从保障自身基本人权和经常受到压抑的实际地位, 同时又深刻反映了我们民族成员同情、关心妇女命运的深层集体意识。祖咏有这样一首《七夕》诗:“闺女求天女, 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 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 明旦试相看。”

这位闺女为什么要祈祷到深更半夜呢?表面看来, 她是在“穿针乞巧”, 这是七夕活动的常规。然而关键在于乞巧的真实目的或乞巧行为背后的潜在意识。柳宗元《乞巧文》对此略有说明。

“柳子夜归自外庭, 有设祠者, 愆耳馨香, 蔬果交罗, 插竹垂绥, 剖瓜犬牙, 且拜且祈。怪而问焉, 女隶进曰:今兹秋孟七夕, 天女之孙将嫔于河鼓。邀而祠者, 幸而与之巧, 驱去蹇拙, 手且开利, 组纤缝制, 将无滞于收焉。为是祷也。”

女子七夕乞巧, 笼统说来是为了使自己心灵手巧, 因为聪慧灵巧永远是女子重要的美好素质。从柳文还可以看出, 这种灵巧的具体表现是精于女红。但精于女红并不是最终目的。原来, 这是古代普通妇女主要的劳动手段, 也是衡量她们智力和技能水平, 亦即她们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 因此也就不能不与她们最切身的利益, 即婚姻和家庭生活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古人观念中, 女子之擅长女红与男子富于文才, 几乎同等重要。民间少女七夕乞巧的潜在心理动机, 跟她们提高自身素质以求得将来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愿望, 无疑是分不开的。正因为这样, 她们才向织布的能手织女乞巧, 才向象征着爱情忠贞、万古不渝的牛女双星拜祝祈祷。乞巧和渴望婚姻幸福, 对于未婚少女和一切已婚妇女, 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一回事。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可以这样说, 七夕乞巧反映了古代广大妇女内心深处的愿望, 也曲折地反映了她们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可悲地位。她们只有寄希望于跟自己命运有相仿之处的牛郎织女, 希望自己变得更“巧”一些, 更聪明能干一些, 以便在上有公婆下有姑嫂的民间家庭生活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以求得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唐代文学研究》 (第五辑)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