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精选10篇)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炎性乳腺癌患者35例, 均为女性, 年龄31~69岁, 平均43岁, 病程15~68天;其中27例 (77.1%) 有婚育史, 1例 (2.9%) 为哺乳期发病。术前患者均行常规专科检查、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 其中2例 (5.7%) 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 肿块、乳头溢血或溢液、皮肤橘皮样变、乳头凹陷、腋窝/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等。肿瘤均发生于单侧, 左侧19例 (54.3%) , 右侧16例 (45.7%) 。

1.2 检查方法

设备:X线摄影采用芬兰P L A N M E D公司的钼靶X线摄影机, 扫描仪为柯达C L A S S I C, 柯达激光打印机, 乳腺专用IP板, 红外激光胶片。X线摄影采用全自动曝光控制摄影条件。患者立位拍摄双斜位和轴位摄影片, 必要时加做局部病灶点放大片及其他切线位等特殊体位摄影。拍摄完毕后送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 (P A C S) 保存。

1.3 结果

1.3.1 X线表现

病灶分布:21例 (60.0%) 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8例 (22.9%) 位于乳腺内上象限, 4例 (11.4%) 位于乳腺内下象限, 2例 (5.7%) 位于乳腺外下象限。发现肿块29例, 阳性率为82.9% (29/35) , 其中11例分叶状, 8例星形, 6例不规则形, 2例圆形或类圆形, 2例多结节形。肿块影呈高密度27例 (77.1%) , 等密度8例 (22.9%) 。肿块边缘均有毛刺表现。6例 (17.1%) 表现为广泛大片的致密性浸润影, 4例 (11.4%) 出现皮下脂肪层浑浊, 2例 (5.7%) 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现钙化33例, 阳性率为94.3% (33/35) , 其中12例小叉状钙化, 10例小杆状钙化, 6例泥沙样钙化, 5例不规则钙化。

1.3.2 病理组织学结果

髓样癌14例 (40.0%) , 硬癌12例 (34.3%) , 导管浸润癌5例 (14.3%) , 单纯癌2例 (5.7%) , 感染性乳腺炎2例 (5.7%) 。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33例, 对病灶的检出率为94.3% (33/35) 。

2 讨论

炎性乳腺癌又称癌性乳腺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岁。炎性乳腺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如炎性表现和乳腺肿瘤同时发生为原发, 如在肿瘤存在以后发生炎症表现为继发。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炎性乳腺癌。原发性的恶性程度高, 病情进展快, 预后相对较差,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炎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肿块影, 周围腺体常有浸润性改变[2]。本组29例表现为肿块影, 均见毛刺征改变。 (2) 部分表现为广泛致密浸润性阴影, 密度高低不等, 腺体结构消失, 还可见皮肤变性、弥漫性增厚等表现。本组6例表现为浸润型。 (3) 皮下脂肪层浑浊是炎性乳腺癌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为皮下脂肪层密度均匀增高, 亦可表现为与皮肤垂直走行的网状或条索状致密影。本组4例出现皮下脂肪层浑浊。常规的斜位片并不能充分显示腋下淋巴结肿大, 此时可对腋下软组织进行专门投照。投照时将球管向患侧乳腺倾斜45度左右, 将乳腺置于胶片下1/3处, 腋下置于胶片上1/3, 摄片盒与患乳贴近, 乳腺和腋窝用压迫器压成扁平形, 注意强度不宜过大。本组2例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表现。但钼靶X线摄影对于乳内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不能较好的显示, 且对于高位、腋尾部及胸壁内的肿块显示较差。

钙化显示是钼靶X线摄影较为优势之处, 通过对局部钙化点的放大分析钙化的特征、范围、密度、形态等。本组钙化阳性率高达94.3%。

综上所述, 钼靶X线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诊断病灶内钙化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体会, 临床实践中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滕妍, 曹满瑞, 孙立宏, 等.多发钙化的钼靶X线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 (1) :50-52.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2篇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癌,占女性恶性肿癌的第一位,乳腺部的表现较这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分析乳腺癌的早期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时间,提高存活的时间率,笔者对钼靶乳腺X线片30例乳腺进行回顾分析,所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30例乳腺癌例均是使用美国ELITE乳腺铝靶X光机,摄取乳腺轴位,侧位或斜位片,每一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为女性,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临床触及包块20例,伴有皮肤红肿触痛1例,乳头内陷3例,其中有乳头血性溢液5例,其余病例无明显体证,患者发现时间较早,其中发现包块半年2例,其余病发现时间在1周~3个月内。29例由铝靶乳腺平片确诊,l例平片发现有可疑乳导管癌特证,经乳导管造影确诊乳导管癌,后经病理切片证实乳导管原位癌。

2 结果

本组30例乳腺癌中20例位子左乳外上象限,左乳头下其发生的部位大多在左外象限,与相关报道相符。癌肿块影形态24例为边界不规则的坎影或结节影,密度较高,其边缘有毛刺或触角状,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针尖大小钙化影。6例无明显块影或结节呈星芒状改变,但有粗大静脉血管供血,其中3例可见散在针尖大小钙纯影,而无明显肿块,30例乳腺癌中3例有乳头内陷,2例引起乳实质变形出现“酒窝征”,l例可见“慧尾征”2例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5例有乳头血性溢液。病理诊断分类乳导管原位癌5例,乳硬癌l例,乳导管侵润癌24例。无一例乳腺小叶癌。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癌中最常见的一种,据文献统计在女性中居恶性肿癌之首,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乳腺癌早期无特证临床表现,以手触诊的块影诊断腺乳癌不可靠。有几例患者原来用红外线检查乳腺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服药无效后来摄钼靶乳腺片诊断为乳腺癌。

引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癌症家族史,未产妇初生儿在25岁以后,初潮在13岁以前,年龄在30-60岁绝经期延迟,良性乳腺病变的病史,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接受过量放射线辐射等因素。

乳腺来自于外胚层,乳腺由导管乳腺及其终端的葡萄串组成小叶单位,导管由内层上皮外层肌上皮组成,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导管上皮,无论是浸润性或非侵润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导管上皮增生,乳腺癌体成份包括癌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和血液,坏死组织,出血灶和含铁血黄索等这些都是构成癌体密度增高因索,癌细胞向多个导管侵犯形成瘤体向外辐射的毛刺。癌细胞向间质蔓延并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则形成触角状或毛刺状突起。癌细胞向淋巴管蔓延则形成靠近瘤体的卫星灶和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管阻塞常引起皮肤水肿和增厚。乳腺癌瘤体内的细胞坏死,溶解引起一系列矿化反应,在X线片上则形成钙化点,由于乳腺癌瘤体的代谢旺盛,血液供应增加,瘤体周围血管增粗有粗大血管供血,乳腺癌细胞向周围结缔组织侵犯引起乳腺结构变形,实质变形和乳头内陷。

乳腺癌的X线表现:①肿块和结节影边缘有毛刺或触角。②钙化影,成簇针尖状钙化点恶性程度较大。③皮肤及乳改变,常引起皮肤增厚,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乳头内陷。④非对称性导管增粗。⑤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和弥漫性密度增高。⑥乳腺实质结构扭曲变形。⑦非对称性静脉结节影增多增粗。⑧腋下淋巴结肿大。⑨乳导管造影表现乳导管树枝有虫蚀样改变扭曲,部分远端阻塞而不显影。

根据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相结合,乳腺癌的诊断并不困难。笔者认为年龄在25岁以上的妇女,如发现有乳房癌触之有结节影、块影、有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外形改变形皮肤增厚红肿,腋下可触肿大淋巴结等临床体征应该及时做钼靶乳腺X线检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定期随访,以便及早发现乳腺疾病,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及早发现争取治疗时间,对于有乳头溢液的病例,特别是血性溢液如平片未发现明显肿块,可进行乳腺导管造影,以明确是否有乳导管良性恶性病变。本组乳脉癌患者均是单侧发病,无家族史,在进行乳脉疾病摄影检查时建议进行双侧摄影,以便对照,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周文斌,何文亮,周冬仙.乳腺癌的抗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治疗 [J].临床医学, 2006年08期

[2] 杨丽芝,黄炯强,雷建.乳腺癌保留乳房的综合治疗[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卢崇亮. 乳腺癌的现代化疗[J].华夏医学,2005年04期

[4] 曾华,于颖.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09期

[5] 张静,张劭,赵小春,李汉贤,茹小玲.保留乳头及附件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6] 石颖芳,徐胜昔,张利群.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2期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乳腺癌,钙化,钼靶X线

据相关医学统计, 目前女性所患有的疾病中, 乳腺癌的发生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医学的发展, 钼靶X线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之中, 此检查技术对乳腺癌的微小钙化病灶极为敏感, 能准确检查出乳腺癌的微小钙化病灶, 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1]。本文通过对我院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总结乳腺癌钙化的特点, 并探讨乳腺癌钙化在钼靶X线诊断中的意义, 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34~78岁, 中位年龄为43岁。76例乳腺癌患者中右侧乳房发生癌变的患者40例, 左侧乳房发生癌变的患者36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7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特点, 其中我院所有乳腺癌患者都经美国GE公司生产的Senographe DMR钼铑双靶X线机进行诊断。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钙化率:

我院7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71例患者有乳腺癌钙化现象, 其乳腺癌钙化率为93.4%。

2.2 总结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SenographeDMR钼铑双靶X线机诊断的71例乳腺癌患者的钙化特点, 具体结果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以得出, 我院71例乳腺癌患者中, 针尖样钙化与小杆状钙化比其他类型钙化多, 在结果比较上有明显差异, 且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分析我院出现乳腺癌钙化的71例患者的钙化密度分布, 具体比较见表2。

从上表结果可以得出, 我院出现乳腺癌钙化的71例患者中, 钙化密度较浅的患者比其他类型多, 结果差异显著, 且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近年来, 乳腺癌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因此如何对乳腺癌疾病做出早期诊断以及时进行救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医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钼靶X线作为一种检测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线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乳房内部结构, 并且此检查技术对于乳腺癌的钙化病灶极其敏感, 可以准确地对乳腺癌疾病做出诊断[2]。本文结果表明, 乳腺癌患者常伴有钙化病灶, 恶性钙化的类型包括针尖样、小杆状、泥沙样、小叉状及粗粒状等, 其中以针尖样钙化及小杆状钙化居多。良性的钙化类型包括圆点状及斑片状等, 且钼靶X线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乳腺癌的这些类型的钙化, 同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癌变的良性与恶性, 因此乳腺癌钙化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疾病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X线摄影;钼靶X线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53-02

1 前言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有关部门统计,已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二位,一些城市甚至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乳腺钼靶X线在临床诊断中被认为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都较高。现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之间进行采取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673例体检女性,共发现36例乳腺癌患者(占5.35%),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之間进行钼靶X线检查的体检女性,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36例患者都是女性,年龄在2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岁。患者中有19例为左乳,17例为右乳,都是单侧发病。大部分病例首发症状都是乳房肿块,一些患者伴有乳房疼痛,一些患者伴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乳头溢液等症状就诊。

2.2 方法

对所有体检者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机进行双侧乳腺摄影,共对673例体检者的乳腺进行检查。常规采用头尾位与内外侧斜位对体检者双乳进行摄影,乳房有30—50毫米的加压厚度。体检者检查结果体现怀疑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患者实施穿刺活检或实施手术切除后,并分析检查结果。

3 结果

3.1 患者病灶位置

36例患者中有19例为左乳,17例为右乳,18例患者为外上象限,4例患者为内上象限,6例患者为外下象限,3例患者为内下象限,5例患者为乳头后。

3.2 病理诊断

36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患者为单纯癌,4例患者为髓样癌,2例患者为黏液腺癌,2例患者为导管内癌,2例患者为乳头Pagetps病,2例患者为乳头状癌。

3.3 肿块

这些病例中发现肿块的有30例,其中周围有毛刺的有18例、肿块呈分叶状的有4例、肿块周围可见透亮环的有2例、肿块内见钙化灶的有6例。

3.4 其他征象

这些病例中有30例患者为肿块,占83.33%;为钙化,占58.33%;8例患者为厚皮征,占22.22%;1例患者为大导管相,占2.78%;6例患者为非对称性血管增多,占16.67%;5例患者为漏斗征,占13.89%;7例患者为乳头内陷,1例患者为占19.44%;1例患者为局限性密度增高,占19.44%。

4 讨论

随着近年来X线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乳腺癌临床诊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因其高频电下产生稳定的X线,照片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组织结构层次能够显示清晰,使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据统计,0.1—0.5毫米之间的阈值能够及时发现乳腺癌,诊断准确率高达96.12%。上述出现钙化的21例患者,其中有4例患者没有的乳腺肿块。钙化表现也各不相同,一是细沙样钙化:通常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有学者认为每平方厘米多于18个时,具有较大的恶性可能性。产生钙化的21例患者中,细沙样钙化患者有14例,数目都大于18个,大小不一,密度各异。二是小杆状钙化,具有伸直、扭曲或叉状不同形态,分布成簇,钙化长约1毫米左右,在肿块内存在较少或并存其他类型钙化,共有3例患者属于该类型。三是混合型,为多种钙化类型混合存在,钙化密集、数量较多。对比恶性与良性钙化,良性钙化具有较规则形态,大部分是圆形,边缘较为光滑,比恶性颗粒大,密度高,钙化点也更为清楚,数量较少,成簇生长,也在腺体一个区域内弥散,同肿瘤结节不存在密切关系,X线放大摄影观察细小钙化点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具有如下间接征象,一是因肿瘤代谢旺盛,增加供血,进而使血管增粗增多,通常认为诊断增粗比增多的意义重要。检查出的6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血管改变,占66.7%。二是作为乳腺癌一个重要病理改变的水肿,X线照片上能够发现周围存在不同宽度的透明晕,检查出的8例患者中出现透明晕的有3例,占37.53%。

5 结语

综上所述,钼靶X线用于乳腺摄影简单便捷、价格低廉,钼靶X线摄影有力克服了传统一次成像的不足,能够对图像进行充分调整处理,使乳腺细微结构的清晰更加清楚,特别是微细钙化,对于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一个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子元.当代乳腺疾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克德娜,周梅,杨蓉等.非肿块型乳腺癌钼钯X线分析[J],中国医药,2012.7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89例, 均为女性, 年龄20~62 (41.5±19.7) 岁, 年龄>40岁113例。肿块大小0.5~2.9cm, 发病多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 肿块边缘多不规则, 表面不光滑, 无痛, 少数伴有隐痛或疼痛, 经生物学或病理活检确诊120例为左乳患者。

1.2诊断方法

所有189例患者均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钯X线联合诊断, 两项检查间隔1周以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频率为5~10MHz, 使用的仪器为Philiph IU22及GE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适当选用斜卧位, 双臂向上举至头部两侧, 将双乳及腋窝充分暴露, 由两位主治医师进行检查, 检查时以乳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放射状扫查, 双侧腋窝也需进行常规扫查, 检查中观察的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形状、边界及表面平滑度、内部及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等, 根据所呈现的声像特征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做出诊断评价, 并做好相关记录。钼钯X线检查采用自动化摄片, 使用的设备为法国FLAT-E型数字化乳腺钼钯X线机, 对患者双乳的轴位及侧斜位进行常规摄片, 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增加1k V电压做乳管内造影, 经钼钯X线确诊为阳性但触诊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生物学 (针吸细胞活检) 活检来确认病理。由两位诊断师对影像进行阅片, 参考标准参照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观察的内容包括肿块大小、形态及钙化情况等, 同时结合间接征象乳房皮肤、导管、乳头内陷等情况对良恶性做出诊断。

1.3 诊断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恶性肿块的标准是肿块边缘不光滑、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内部声像显示不均质回声、有微钙化灶, 观察内部血流较为丰富, 动脉频谱显示高速高阻。观察间接征象腋窝淋巴结显示肿大, 两项以上恶性征象判定为恶性。钼钯X线诊断肿块为恶性的标准是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为毛刺样、间接征象显示局部皮肤增厚、乳头内陷、导管增粗、周边恶晕等, 两项以上间接征象为恶性时判定为恶性。结合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考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89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钼钯X线诊断及联合诊断, 并经病理学确诊, 共确诊120例为恶性肿瘤, 69例为良性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67% (98/120) , 钼钯X线诊断符合率为84.17% (101/120) , 2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多普勒彩超联合钼钯X线诊断的符合率为96.67% (116/120) , 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诊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 *P<0.05;与钼钯X线检查比较, #P<0.05

3 讨论

在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中, 乳腺癌是较为严重的疾病, 且具有早期临床特征不显著的特点, 患者触及到乳腺肿块时, 说明乳腺癌易扩散后复发[3]。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诊断过程中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患病史、影像学资料等综合考虑, 在人们的诊断中, 大多数患者是无意中自己发现乳腺肿块才到医院诊断, 只有较少一部分人是定期体检或筛查发现可疑病变或乳腺肿块, 以往资料显示当患者触及乳腺肿块时, 超过50%的患者已出现癌细胞转移[4]。在早期乳腺癌患病期, 往往无典型的体征和症状, 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乳腺癌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以诊断乳腺肿块为首诊, 非妊娠期妇女乳头溢液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 乳头溢液是指乳头流出血液、乳汁、脓液等, 单侧单孔乳头溢液, 伴有乳腺肿块应引起患者的重视, 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此外约有1/3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常发于乳腺导管和肺泡上皮的增生, 表现为乳房平面不平整, 前后直径逐渐增加。因而, 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 观察肿块多呈现不规则形态, 边缘不清晰, 周边较为粗糙, 特异性毛刺状, 这是由于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的侵及, 因而出现齿状致密影。

钼钯X线诊断是以密度的差异对比为依据, 在乳腺癌肿块中, 结缔组织、钙化组织、出血病灶及肿瘤细胞等分布的密度不同, 钼钯X线以此为基础进行摄片会形成形态不均匀的块状影[5]。然而钼钯X线摄片是二维图像, 若病灶密度与腺体密度接近或与周围其他组织重叠则难以清晰显示病灶。在诊断和治疗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较为重要的早期诊断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图像为灰阶切面图像, 能从不同切面对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性质进行观察, 超声诊断根据乳腺癌肿块前壁和侧壁形状体积不规则, 厚薄不均的特点呈现出强回声带包绕的声像。本文单独使用多普勒彩超诊断率较高, 结果显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确诊率高, 可在临床中采用。然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具有局限性, 如在微钙化病灶的显示时, 灵敏性和准确性不如钼钯X线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一个特异性的表现为肿瘤局部坏死引发出血形成微钙化灶, 局部含有铁血黄素增加形成的钙盐颗粒。

总之, 多普勒彩超与钼钯X线在影像学检查中, 成像原理不同, 对肿块病理特征的反映各不相同, 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 在乳腺癌肿块诊断中各有所长, 在较大或典型恶性肿块的诊断中, 均能表现出较高的特异率和确诊率, 然而乳腺早期恶性小肿块或恶性特征不典型时, 诊断难度加大, 结果显示, 2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检出率。综上所述, 多普勒彩超与钼钯X线联合诊断乳腺癌确诊率高, 误诊率较低,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良好的安全性, 可在临床诊断分析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海, 赵巧梅.X线钼靶摄片辅以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价值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 10 (2) :172-173.

[2] 许颖, 张建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R钼靶X线摄影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 :244-245.

[3] 于秀莲.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癌中的意义和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5) :604-605.

[4] 李华丽, 蔡念, 莫家宝, 等.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肿块220例[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2013, 34 (2) :226-230.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早期乳腺肿瘤,超声检查,钼靶X线,诊断

乳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肿瘤疾病之一,如得不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严重者会发展成乳腺癌,严重的制约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是临床上治疗乳腺肿瘤的关键问题[1]。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式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院就早期乳腺肿瘤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诊断的价值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16例早期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测及临床表现确诊为乳腺肿瘤。整个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下完成。被检对象共72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6.2±6.4)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5.4±2.1)个月。

1.2 方法

超声检查的具体方案为:患者选取仰卧位,将双臂向外伸展,居于头部上方两侧,以便暴露乳房,采用8~12 MHz的探头对乳腺横、纵切面进行全面扫描,观察乳腺各层组织的具体情况。扫描到病灶后,选取最大的乳腺切面,以便更清晰地测量患者的病灶直径,观察患者病灶的位置、形状等情况,并准确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质,钼靶X线检测的具体方案为:所有患者均在经期后的2~6 d内进行钼靶X线检测,选取内外斜位及双侧乳腺轴位,首先患者站立在射片台上,将乳房露出对准射片仪器,将胶片置于乳房外下方,投片仪进行自上而下投射;然后进行乳腺轴位检测,X射线自上而下垂直投射患者的乳房,以便定位乳房的四个象限,同时观察患者的病灶位置、形状等情况,并准确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测与钼靶X线检测的确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均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确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三种检测结果比较,aP<0.05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于女性群体中,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形状改变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如得不到有效诊断,极易发展为恶性肿瘤乳腺癌[2]。因此,早期诊断乳腺肿瘤疾病是临床上的重要话题。有研究表明,早期患者的肿瘤直径<2 cm,腋窝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给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测也被临床上广泛应用,诊断效果良好。

大量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无创伤等优点,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射线辐射伤害,且超声检测可以较早地发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以准确地检查到病灶的具体位置及形态大小[3]。本次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超声检查后患者的灵敏度为85.2%,确诊率为72.2%,说明超声检查可以准确的诊断早期乳腺肿瘤,灵敏度较高;对于致密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但超声检查对<1 cm的肿瘤缺乏具体性的特征,易漏诊。本次实验数据发现,采用超声检查的特异度仅为61.4%,说明超声检查的特异度不是很高。也有学者指出,钼靶X线检测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钼靶X线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案,通过内外斜位及双侧乳腺轴位检查患者的乳腺,能够准确地检查出整个乳腺的形状结构[4]。本次实验中也发现,采用钼靶X线检测的确诊率及灵敏度分别达70.8%、84.6%,说明钼靶X线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钼靶X线检测对于致密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特异度较差,仅为52.1%;两种检测方式各具优点与缺点。有医学界人士指出,将两种方式联合检测诊断早期乳腺肿瘤具有更高的价值,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确诊率及灵敏度更高,同时特异度也较高[5]。本次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联合检测方案的确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高达94.4%、96.3%、90.4%;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方案。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于早期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更高,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静,高鑫.超声乳腺肿瘤的全自动SVM检测与水平集分割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24(5):662-668,676.

[2]朱小彦,赵玲英.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13-914.

[3]吴辉.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肿瘤226例的诊断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24-825.

[4]计钟,娄存广,杨思华,等.三维微波热声成像系统及早期乳腺肿瘤检测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12,21(5):465-469.

乳腺癌的钼钯摄片X线诊断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45例均为女性, 年龄31~40岁9例;41~50岁18例;51~60岁10例;61~70岁6例;7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53.3岁。扪及包块38例, 未及包块7例。其中伴乳头溢血3例。45例行吉特高乳腺机正 (轴) , 侧位X线摄片检查, 结合术后病检,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乳腺TNM分期为Ⅰ期。

2 X线表现

2.1 直接征象

2.1.1 簇样钙化 (17例)

出现簇样分布的细小沙样钙化, 部分合并有小杆状、小弧形钙化。8例与肿块并存;6例单独出现;2例合并小灶致密影;1例合并单支导管扩张。

2.1.2 肿瘤结节 (24例)

表现为肿瘤结节影, 其中≤1cm 8例;≤2cm 16例。8例肿瘤结节边缘有毛刺;10例边缘光整, 浅分叶;6例边缘部分欠清。

2.2 间接征象

2.2.1 小灶致密影 (11例)

表现为乳腺X线片上, 局部出现略高于腺体密度的大片状阴影, 中心密度略高, 边缘模糊, 范围大都<1cm。其中3例合并局部结构紊乱, 2例合并钙化。

2.2.2 结构紊乱 (7例)

表现为腺体局部结构紊乱。其中4例单独出现, 3例合并小灶致密影。

2.2.3 单支导管扩张 (2例)

出现乳晕后直径>2mm单支导管扩张影。1例合并肿瘤结节;1例合并钙化。

3 讨论

自20世纪60年代后, 乳腺钼钯X线摄影成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已从典型X线征象的分析研究进展为对早期癌、原位癌诊断可能性的探索。乳腺癌灶究竟多大才能在X线上被测知, 因影响因素较多, 未有统一意见。一般认为, 在脂肪型乳腺中, 乳腺癌的发现阈值为直径0.21~0.26cm。本组病例中发现肿瘤最小直径0.3cm。乳腺X线摄片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各家报道不一, 主要与X线机、胶片摄影质量和医师的经验有关。早期乳腺癌钼钯摄片主要有如下X线表现:

3.1 簇样钙化

许多早期乳腺癌是根据X线上簇样钙化而被诊断。钙化多细微, 表现为簇样, 形态呈小杆状、曲线状及泥沙样, 直径<0.5mm。多数作者同意在1cm 3区域内有5枚此种钙化, 即可定为簇样钙化而提示乳腺癌。簇样钙化也可出现在良性病变中。Sickles根据钙化的形态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 呈簇样细砂样、小杵状、曲线状提示恶性。圆形、卵圆形提示为良性。本组17例钙化中, 10例表现为不太醒目的细小数不清成簇样分布的泥沙样钙化, 7例混合有小杆状、曲线状钙化, 钙化率占本组乳腺癌的38%, 与文献所报道40%近似。我们认为簇样细小数不清的泥沙状钙化有助于定性诊断。

3.2 肿瘤结节

这些结节在老年性乳腺萎缩脂肪取代的乳房中容易显示, 在致密型乳房中若不伴有钙化极易漏诊。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上, 显示为中心致密影, 边缘弧形突出, 密度较高可确定为乳腺肿瘤结节, 对于其性质, 应从体积、位置、密度、边缘、形态和动态变化方面来诊断。肿瘤的体积与位置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密度为脂肪或混合密度, 类圆形、光滑, 出现“晕征”, 常为良性病变。表现为较高密度, 形态不规则, 边缘分叶状、星芒状或毛刷状为恶性征象。另外, X线片上见到的瘤影较临床扪诊触及的肿块为小, 则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征。一般良性病变中, X线片上瘤影常符合或甚至大于临床扪诊的大小。当肿瘤结节难以鉴别良恶性时, 需细针穿刺细胞学或手术活组织检查。

3.3 小灶致密影

女性乳房随年龄增大, 腺体萎缩退化, 由脂肪组织取代。因此, 当退化的乳腺X线片上出现新的小灶致密区应考虑有恶性的可能, 也许是乳腺癌最早期的指征。乳腺内是否出现新的致密影常需动态观察前后对比。两侧乳腺内多发致密影常是纤维囊性病变的征象, 而孤立的新出现的致密影, 应引起重视。我们认为35~39岁的妇女应作首次 (基线) 乳腺X线摄片, 以便与以后的乳腺X线片作为比较, 有可能早期发现乳腺癌。本组11例表现为局部略高于腺体的小灶致密影, 其中有2例在随访摄片复查时发现。

3.4 结构紊乱

由于人体组织对恶性肿瘤的纤维增生反应, 使脂肪与正常乳腺实质之间的界面扭曲, 在脂肪型乳房中此种增生反应造成乳腺X线表现典型的毛刺征, 有助诊断。在致密型乳房中, 块影被腺体掩盖, 恶性的惟一指征有可能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乳腺慢性炎症、瘢痕、脂肪坏死等也可产生相似的结构紊乱, 有时与癌性单纯结构紊乱难以区别。致密型乳腺出现结构紊乱时, 可行B超探查有无肿块。另外可多次穿刺以排除癌的可能。

3.5 支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为管状及分支结构, 在乳头处管径最粗, 辐射状向乳腺实质深处走行, 并逐渐变细。如果发现乳晕后有单支导管扩张, 它可能是管内癌的惟一指征。但与良性病变引起的导管扩张尚难鉴别。可进一步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若导管扩张、管壁不规则、僵硬或腔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影则高度疑癌。单支导管扩张若伴有其他癌的伴随征象则诊断不难。

3.6 不对称致密影

在脂肪型乳房中辨认小的癌灶较易, 但在致密型乳腺中却相当困难, 对双侧乳房进行对比根据其不对称的密度, 有助于识别小的癌灶。正常情况下, 双侧乳房可能有轻度不对称, 3%~5%的甚至有明显不对称。因此不对称不足以提示活检, 但应严密观察, 短期复查当合并其他可疑征象时可疑为癌。

3.7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放射科医师, 除了

认识乳腺癌特征性X线征象外, 要仔细寻找更加细微的间接征象, 本组45例早期乳腺癌中有15例是以间接征象为首见征象。而小灶致密影又占其11/15, 因此笔者认为:为除外乳腺腺体断面造成的假象, 行乳房正 (轴) 、侧位摄片, 若在同一部位出现孤立性小灶致密影, 怀疑是早期乳腺癌的征象, 应引起足够重视。可行活组织检查或进一步追踪。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乳腺检查的患者共725例,最后其中的105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89例患者实行X线检查发现癌症表征。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54岁,平均年龄(45.6±1.8)岁。所有患者均为平时自检或洗澡等时发现乳腺不明肿块而就诊。

1.2 临床表现

乳腺癌早期一般有乳房肿块,这也是大多患者就诊的原因。肿块多见于外伤象限。皮肤改变、乳头改变、区域淋巴结改变等也较为多见。晚期乳腺癌患者多有全身症状,多为转移灶症状。特殊乳腺癌如炎性乳癌、乳头湿疹样癌则有其特殊表现。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遵循《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3],具体包括以下几条:(1)肿块影;(2)微小钙化灶;(3)乳腺结构扭曲;(4)两侧乳腺密度不对称;(5)单个导管扩张增粗及单侧粗大的血管影等。当出现两种以上征象或典型的恶化钙化灶时可诊断为乳腺癌。

1.4 X线诊断结果

89例行X线检查乳腺癌患者中,X线片显示乳腺肿块、微小钙化灶、乳腺结构扭曲、两侧乳腺密度不对称、单个导管扩张增粗以及单侧粗大的血管影等都是乳腺癌的表现。所有患者X线诊断时发现的症状表现及基本情况见表1。

2 结果

此89例早期经X线检查怀疑为乳腺癌的患者最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占所有105例乳腺癌患者的84.8%。对于早期的乳腺癌筛查而言,X线诊断对提高诊断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10%,仅次于子宫癌[4]。它的发病与雌激素、物理、环境、遗传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所以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也存在男性乳腺患者,但比例极低[5]。其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的诊断确诊对患者的治疗、痊愈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乳腺癌早期常无临床症状,毫无征象,因此其早期的筛查诊断尤应引起注意。X线对直径<2.0 cm的肿块敏感性较高[6]。这也是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优势之一[7]。

针对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的现象,笔者认为还是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乳腺癌首先必须注意的是饮食方面,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其次,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较好的预防方法[8]。同样,定期的乳房检查对于女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对于绝经前后40~50岁的患者尤为重要,应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总的来说,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检查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乳腺癌筛查中的X线检查起着巨大的作用,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乳腺检查的患者共725例,对其中最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确诊的105例患者中的89例均为初期X线诊断中怀疑为乳腺癌患者。结果 早期X线诊断为符合乳腺癌标准的患者89例,占确诊为乳腺癌的105例患者的84.8%,即X线诊断准确率达84.8%。结论 X线检查在乳腺癌的确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X线,乳腺癌,诊断,意义,作用

参考文献

[1]Van der Veen P,De Voogdt N,Lievens P,et al.Lymphedema devel- ??opment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 with full axillary resection. Lymphology,2004,37(4):206 -208.

[2]Hinrichs CS.Watroba NL.Rezaishiraz H,et al.Lymphedema secondary to postmaslectomy radiation: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Ann Surg Oncol,2004,11(6):573-580.

[3]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与中国协和医院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l:53—56.

[4]李伟,屈婉莹,陈雅清,等.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对乳腺癌骨转移率的影响.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3):195.

[5]李圣利,陈守正,王善良,等.带瓣膜的静脉移植代替淋巴管治疗乳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上海医学,2000,23(7):393—395.

[6]麦远其,倪志飞,王郁豪.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10:68—70.

[7]Slamon DJ,Clark GM.Wong SG,et al.Human breast cancer:Correlation of relapse and survival with amplification of the HER -2/neu oncogene. Science,1987,235(4785):177 -182.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9篇

【关键词】钙化;乳腺病变;乳腺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56-01

近年来,全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目前诸多乳腺检查中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1]。对乳腺区钙化显示率较高,是钼靶X线摄影尤其是数学化钼靶摄影的一大优势。笔者收集2008年10月--2011年9月钼靶摄影中71例乳腺内钙化病例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确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乳腺病有钙化表现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71岁,平均45.5岁。有临床症状和(或)体征者62例,主要症状为发现疼痛、肿块、乳头改变、溢液、皮肤改变等,体检偶然发现而无症状者9例。

1.2 方法 钼钯X线摄影使用芬兰Aalpha-RT型高频乳腺机,AGFA750CR处理系统,乳腺专用IP板。所有病例常规摄双侧乳房头足位(CC)、内外侧斜位(MLO)片,11例加摄侧位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独立进行分析乳腺病变的X线钙化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

2 结果

2.1 71例例钙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21例;良性病变50例。

2.2 本组21例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单纯表现为泥沙样、小叉样、短棒状、针尖或多形状者6例,导管铸形或蠕虫状3例。上述钙化伴肿块13例,腺体结构紊乱或扭曲伴钙化2例。乳腺癌钙化多数颗粒较细、数目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聚集成簇状。50例良性乳腺钙化表现为:园点状、小片状、环状、中空状、粗棒状、圆形36例,爆米花状钙化灶3例,粗颗粒样2例,短棒状2例,轨道状3例,不规则形4例,多发者易误为恶性;其中伴有肿块21例,伴不典型增生4例,良性钙化颗粒较粗,数目相对较少,分布在腺体实质和间质中。

3 讨论

3.1 乳腺钙化形成因素 不同乳腺疾病产生钙化的机制不同,有多种因素可导致乳腺钙化,如乳腺组织退变、坏死机化后钙盐沉积,矿物质沉积,某些乳腺疾病迅速分解留下的残余物等等,也有研究认为乳腺钙化既有肿瘤细胞变性及坏死引起钙盐沉着的因素,又有生长活跃的乳腺细胞分泌钙的因素[2]。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3.2 乳腺钙化特点 乳腺良性钙化一般钙化颗粒粗,直径约2mm左右,多为园点或圆形、爆米花状、中空状、环状及粗棒状钙化,密度高,数目少,分布散在,大多在10枚以下,超过20枚者少见,30枚者罕见。本组50例乳腺良性病变45例钙化数目在10枚以下,常呈散在分布,常见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分泌性病变、血管及皮下钙化等[3]。乳腺恶性钙化的钙化颗粒一般小于0.5mm,大小不一,密度不一致,多为泥沙样,短杆状、小叉状,大多数恶性钙化颗粒数量很多,大多>15枚,部分几乎不可数,一般成堆分布,有聚集倾向。本组21例乳腺癌中有17例为多形性小杆状、分叉状钙化灶,若小叉状、小杆状和泥沙样3种钙化同时出现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4]。有些乳腺癌仅表现为单纯钙化,文献报道至少50%-60%的隐形癌、90%的导管原位癌是通过X线钼靶照片发现的,且仅以乳腺内钙化作为惟一的表现形式[5]。这是由于原位癌中央发生不规则坏死引起的钙盐在导管内沉积或肿瘤细胞分泌而呈形态各异的的表现;另外,部分钙化介于良恶性之间,也叫中间型钙化,表现为粉末状或逗点状、圆形或薄片状,形态粗细不均,密度很淡,边缘模糊,数量小于5-10个,直径>0.5mm和直径<0.5mm的钙化同时存在,其形态及大小变化大,并可呈簇状分布,需结合临床必要时做活检明确。对于成簇状细小钙化灶,以前认为它是一种恶性钙化,近期有学者指出是一种中性分布形态,良、恶性均可[6],本组共有15例成簇状细小钙化灶,其中11例为乳腺癌,4例为乳腺腺病,因此成簇状细小钙化灶不能認为是乳腺癌特异性征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此外,钙化可独立存在,也可与肿块并存。恶性病变多伴有肿块,本组有13例,占恶性病变60.9%。但部分良性病变如腺瘤、增生等也见有肿块,本组21例,占良性病变42%,一般来说,泥沙样钙化合并肿块或乳腺组织结构扭曲、紊乱应考虑恶性,粗颗粒钙化合并肿块大多为良性病变,此外还应结合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及其他表现仔细鉴别[7]。

总之,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及时发现乳腺钙化并判断其是否具有恶化倾向。因而在影像诊断工作中,首先要严格技术质量控制,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发展对乳腺钙化的显示率也在不断提高。尽管良恶性钙化有一定重叠性,但乳腺内钙化灶在良恶性病变中有各自的特点,在认真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同时,应仔细观察相应腺体内及相邻组织的变化,如有否肿块、结构扭曲及腺体受压移位,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对明确诊断有帮助。对中间型钙化或一时难以确定病例、可疑灶,建议结合临床、动态随访观察,必要时手术活检,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刘治邦,尉继伟,张建萍,等. X线钼靶拍片对乳腺疾病钙化灶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9):1486-1487.

[2] 胡永升. 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4.

[3] 腾妍,曹满瑞,孙立宏,等.多发钙化钼靶X线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分析[J].医学影像杂志,2009,19(1):51-52.

[4] 揣淑杰,董燕敏,周东光,等.钙化在乳腺钼靶X线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0,32(4):468.

[5] 汪洁,邬剑华,梁杰,等:微小钙化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 志,2009,25(10):1493-1495.

[6] 陈扬,李蓉,陈蔓青,等.乳腺内钙化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3):2010-2012.

乳腺癌的X线诊断分析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行钼靶X线检查, 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3~68岁, 平均年龄53.2岁, 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粘液癌2例、髓样癌2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西门子公司MAMMOMAT 1000型钼靶X光机摄片, 体位:双侧乳腺轴位及侧斜位。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评价摄片质量, 对可疑病变进行放大观察。

2 结果

X线影像表现为单纯肿块影46例, 均呈密度增高阴影, 39例边缘呈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毛刺征, 35例有分叶, 28例周围出现晕圈征, 28例出现钙化, 7例乳腺局部结构扭曲、紊乱, 7例出现腋下淋巴结增大, 5例悬韧带改变, 形成“尖角征”, 5例出现大导管征, 2例见塔尖征, 1例见漏斗征。典型X线影像表现见图1。

(1, 2示右乳外上象限示一直径约26 mm肿块影, 边缘见毛刺及分叶征, 腋下见增大淋巴结影;3, 4示右乳内上象限见多个肿块影, 其内见密集针尖状钙化影, 肿块最大直径约28 mm, 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征。)

3 讨论

在我国, 乳腺癌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10%, 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呈逐年上升趋势[3]。肿瘤在人体乳腺腺上皮组织发生, 虽然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 但如果患有乳腺癌, 患者没有做正规系统的治疗, 那么患者乳腺组织内的细胞就会失去原来的特性, 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破坏, 极易引起细胞脱落。如果癌细胞发生脱落, 就会经淋巴液或血液发生扩散或转移, 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影响。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早期发现诊断病变, 早期进行治疗,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乳腺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价值。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钼靶X线摄影、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等。临床上隐形乳腺癌大多数肿块不明显, 往往依靠钙化作出诊断。钼靶X线摄影能够清晰显示钙化, 操作方便简便, 检查费用比较低, 因此到目前为止, 还是乳腺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4]。

本研究中,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主要征象包括单纯肿块、肿块合并钙化、单纯钙化及局部结构扭曲、紊乱、悬韧带改变、晕圈征、大导管征、塔尖征、彗星尾征、漏斗征及乳腺皮肤改变等征象。

乳腺癌肿块轮廓大部分不光滑, 欠光整, 边缘常有毛刺和分叶, 病灶多呈较高密度。肿块边缘常呈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毛刺征, 是由于癌组织向外浸润形成阴影。分叶征, 影像表现为肿块周围的凹陷沟, 深浅不一, 肿块大部分密度欠均匀, 因肿瘤在多个中心生长, 肿瘤向外生长不均匀、向外侵润扩张不均衡而形成分叶征。钼靶X线影像上显示约94.2%的肿块比临床上触及的肿块体积小[5], 是肿块向外明显浸润生长或肿块周围有粗长毛刺引起。

钙化是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一个主要征象。目前乳腺病变钙化显示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钼靶X线检查。根据以往文献报道, 在乳腺钼靶影像中, 约40%乳腺癌患者影像中可出现细小钙化, 影像表现为针尖或细小沙粒状, 常呈簇状发布, 浓淡不一, 粗细不均, 数目多为每平方厘米15-20个, 此征象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中具有特征性, 而且常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影像特征。单纯钙化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浸润[6]。钙化是因为癌组织发生坏死、脱落、癌组织内钙盐沉着和癌细胞分泌矿物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对于形态表现呈圆形、小片状及环形的钙化一般情况下为良性病变所致钙化。

乳腺癌的X线征象可表现为局部结构扭曲、紊乱, 乳腺局部失去正常的腺体排列分布, 结构收缩呈聚集状, 也可以表现为星芒状改变, 未见明显肿块影。

晕圈征, 乳腺癌肿块周围的水肿带, 是由于肿块与癌周结缔组织反应性充血、渗出及水肿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密度不同所致, 在X线上表现为环绕肿块周围的低密度影, 宽窄不一, 可见肿块发出的毛刺深入其内, 称其为“晕圈征”。

悬韧带改变, 正常乳腺悬韧带不显影或呈细锯齿状。当病变侵犯悬韧带使之增厚, 形成“尖角征”, 悬韧带挛缩通常会牵曳皮肤而出现酒窝征等继发性改变。

大导管征, 大导管征是数条导管增粗、扩张、粘连而致, 癌症引起的大导管征由癌细胞浸润、导管扩张形成。

塔尖征, 指癌细胞沿淋巴管扩散转移形成癌栓, 淋巴管扩张在癌肿周围形成小条状致密影, 此征发生在乳腺顶尖部时形似塔尖。

漏斗征, 乳头回缩和大导管增粗可以表现为漏斗征, 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皮肤改变, 典型者呈橘皮样改变和酒窝征, 正常乳腺皮肤的厚度均匀, 厚度平均为1.0mm, 乳晕及乳房与胸壁连接处皮肤较厚。引流区域皮肤增厚, 是因为癌组织阻塞淋巴管道, 导致乳腺皮肤淋巴回流受阻而引起, 乳腺皮肤橘皮样改变也是因为癌组织引起的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癌肿侵犯乳腺悬韧带产生挛缩, 牵拉乳腺皮肤使其局部凹陷, 出现乳腺皮肤表面的“酒窝征”。

淋巴结改变, 如果投照位置恰当, 大部分患者在乳腺侧斜位片中可以显示出腋下淋巴结, 当淋巴结增大明显, 或者淋巴结门消失, 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出乳腺组织内肿块的大小、形态、向外侵润生长产生的毛刺、分叶等征象, 而且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显示乳腺组织内病变钙化最清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癌恶性钙化常表现为微小钙化, 针尖或沙粒状大小, 呈簇状分布。在临床工作中, 要综合分析乳腺钼靶X线摄影影像中的各种征象, 才能有效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钼靶X线检查, 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6例, 分析乳腺癌X线影像表现。结果:单纯肿块影46例, 毛刺征39例, 分叶征35例, 晕圈征28例, 微小钙化28例, 乳腺局部结构扭曲7例, 悬韧带改变5例, 腋下淋巴结增大7例, 大导管征5例, 塔尖征2例, 漏斗征1例。结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时应仔细观察, 综合分析各种征象, 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1]郝少云, 赵新保, 欧冰, 等.肿物深度对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2) :104-106.

[2]Smith BR, Migliorettid L.Does utilization of screening mammography explain raci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breast cancer[J].Ann Inter Med, 2006, 144 (8) :541-553.

[3]刘惕生, 邹佳锦.乳腺病高频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附139例报告) [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44 (22) :88-89.

[4]姚婕, 胡煜昇.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技术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3 (4) :444-445.

[5]于兰英, 姜洪, 赵国华, 等.乳腺癌的钼靶X射线征象与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学, 2011, 35 (6) :455-457.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