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9
1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个体诊所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

第三条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辖区内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 人员与培训

第五条 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应熟悉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掌握药品基本知识。

第六条个体诊所从事药品管理、处方审核、调配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由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通过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符合规定的药学人员担任。

第七条 个体诊所负责人应负责涉药人员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八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三章 进货与验收

第九条个体诊所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禁止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对首营企业应审核其合法资格,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第十条购进药品应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购进进口药品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备查。

购进医疗器械还应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并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第十一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购进使用。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必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使用或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第十二条个体诊所应配备与经批准的诊疗、服务范围相一致的药品,制订基本用药目录。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按照辽宁省卫生厅和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三条 个体诊所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制剂。

第十四条 对特殊管理药品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储存与保管

第十五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应。储存场所四周应平整光洁,屋顶、墙壁应无脱落物,不渗漏。并采取防潮、防冻、防虫、防鼠及通风、避光等措施。

第十六条个体诊所必须配备与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柜、药架、底垫、冷藏柜、温湿度计等设施。药品按不同储存要求分别在常温、阴凉及冷藏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并每日做好温湿度记录。

第十七条 个体诊所储存药品的药柜、冷藏柜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第十八条 药品储存放臵必须分类定位,做到药品和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第十九条个体诊所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养护,并予以记录。对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指有效期6个月内)应加强管理,防止药品、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第二十条 个体诊所的药品储存场所应与生活、办公、诊疗场所明确分隔,不得临街设臵药柜。

第五章 药品使用与调配

第二十一条个体诊所应当凭本诊所医师处方使用药品,不得无处方调配药品。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改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处方调剂和药品拆零所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发药时应在药袋、投药瓶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个体诊所必须经常观察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 制度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个体诊所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

(一)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管理制度;

(二)药品储存、保管和养护管理制度;

(三)处方调配和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四)不合格药品管理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五)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六)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八)从药人员业务学习制度;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处理制度;

相关记录应包括:

(一)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二)药品养护记录;

(三)药品存放场所的温湿度记录;

(四)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

(五)废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毁记录;

(六)从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个体诊所必须按本规范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如违反本规定,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如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中个体诊所是指个人设臵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血热证阴虚血热证:两地汤。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血虚证:大补元煎。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月经后期血寒证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实寒证: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气滞证:乌药汤。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证:逍遥散。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肾虚证:固阴煎。 治法:补肾调经。

肝郁肾虚证:定经汤。治法:补肾疏肝调经。 气虚证:举元煎或安冲汤。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月经过多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肾虚证: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月经过少血虚证:滋血汤或小营煎。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痰湿证: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经期延长虚热证: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蘆茹丸或固经丸。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肾阴虚证: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血瘀证:逐瘀止血汤。治法:化瘀止血。 1.出血期辨证论治(塞流、澄源为主)

脾虚证: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肾虚证肾阳虚证:右归丸加党参、黄芪、田七。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崩漏

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2.止血后治疗 崩漏止血后治疗是治愈崩漏的关键。但临证中个体化治疗要求较高。对青春期患者,有两

种治疗目标:一是调整月经周期,并建立排卵功能以防复发;二是调整月经周期,不强调有排卵。 气血虚弱证:人参养荣汤。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肾气亏损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闭经阴虚血燥证: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痰湿阻滞证: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寒凝血瘀证: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痛经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气血虚弱证: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肾气亏损证: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经行乳房胀痛肝气郁结证: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肝肾亏虚证: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治法: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治法:清热平肝息风。 经行头痛血瘀证:通窍活血汤。治法:化瘀通络。 血虚证: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治法:养血益气。 风寒证:荆穗四物汤。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经行感冒风热证:桑菊饮。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邪入少阳证:小柴胡汤。

治法:和解表里。

经行身痛血虚证: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血瘀证:趁痛散。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经行泄泻脾虚证:参苓白术散。 治法: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肾虚证:健固汤合四神丸。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治法: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气滞血瘀证: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治法: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经行吐衄肝经郁火证:清肝引经汤。 治法:清肝调经。

肺肾阴虚证:顺经汤加牛膝或加味麦门冬汤。 治法:滋阴养肺。

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主方:右归丸加减。治法:温肾扶阳。

肾阴阳俱虚证: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治法:阴阳双补。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治法: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治法: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经断复来湿热下注证: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湿毒瘀结证: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治法: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脾虚证:完带汤。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肾阳虚证:内补丸。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带下过多

阴虚夹湿证:知柏地黄汤。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湿热下注证:止带方。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热毒蕴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治法:清热解毒。

带下过少肝肾亏损证: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治法: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血枯瘀阻证: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治法: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妊娠恶阻 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血虚证:当归芍药散。 治法:养血安胎止痛。 气滞证:逍遥散。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妊娠腹痛虚寒证:胶艾汤。 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治法: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未破损期:宫外孕Ⅱ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休克型: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异位妊娠.

已破损期不稳定型: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包块型:宫外孕Ⅱ号方。 治法:活血祛瘀消癥。

肾虚证: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胎漏、胎动不安血热证: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气血虚弱证:胎元饮。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治法:活血消癥,补肾安胎。 堕胎、小产

凡妊娠l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

妊娠l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小产”,亦称“半产”。 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暗产”。

二、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以益母下胎为主。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或安奠二天汤。治法:补肾健脾,调理冲任。 肾虚证肾阳亏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治法:温补肾阳,固冲安胎。 滑胎肾精亏虚:育阴汤治法:补肾填精,固肾安胎。 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脾虚证: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治法:健脾利水。 子肿 肾虚证:真武汤或肾气丸。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气滞证: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阴虚津亏证:知柏地黄丸。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妊娠小便淋痛

.心火偏亢证: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湿热下注证:加味五苓散。 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妊娠小便不通(定义)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称“妊娠小便不通”,古称“转胞”或“胞转”。

感染邪毒证: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外感证: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治法:养血祛风,疏解表邪。 产后发热血瘀证: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退热。 血虚证: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治法:补血益气,和营退热。

气血两虚证: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治法:补血益气,缓急止痛。

产后腹痛瘀滞子宫证: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血虚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风寒证: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产后身痛血瘀证: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加味。治法:养血活血,化瘀祛湿。 肾虚证: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 气虚证: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产后恶露不绝血瘀证: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血热证: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气血虚弱证:通乳丹。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缺乳肝郁气滞证:下乳涌泉散。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痰浊阻滞证: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气滞血瘀证:主方:香棱丸或大黄虫丸。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痰湿瘀结证: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癥瘕湿热瘀阻证: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肾虚血瘀证: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证: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湿热瘀结证: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盆腔炎湿热瘀结证: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寒湿凝滞证:少腹逐瘀汤。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气虚血瘀证:理冲汤。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肾气虚证:毓麟珠。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肾虚证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不孕症 肝气郁结证: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瘀滞胞宫证: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痰湿内阻证:苍附导痰丸。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肝经湿热证: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阴痒 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外治法盆浴 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徐长卿l5g,黄柏20g,荆芥(或薄荷)20g(后下)。亦

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中药制剂。

热毒证:龙胆泻肝汤。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阴疮寒湿证: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子宫脱垂

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度:轻者,宫颈已脱出阴道口;重者,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气虚证: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肾虚证:大补元煎加黄芪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 设立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病房或中西医结合病房,加强

中医科室的建设,中医门诊按质控要求达到中医药饮片的使用率。

二、 遵循继承与创新祖国医学的原则,保持和宏扬中医药特

色优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广泛应用适宜技术。

三、 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

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四、 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

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五、 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六、 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

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七、 集民间士、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注射室工作职责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护士应掌握常用注射药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对病人要热情、体贴,注射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并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禁止使用该药。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过敏反应或其它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告医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应洗手,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器械要定期消毒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准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定期细菌培养。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二、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2、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药械和处理方法。

3、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4、消毒液瓶应保持密闭,保证消毒药品的有效质量(浓度)。

5、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6、防止消毒液的再次污染。

7、物体表面按规定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式清扫,用“84”消毒液擦地。

8、建立消毒登记制度,定期更换消毒液。

三、医师工作职责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门诊工作制度,带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

3. 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询问病情、病史、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并对病人做认真仔细的检查。

4、医师必须认真写门诊病历,做好门诊登记,向患者交待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5.医师应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据处方。

6、根据社区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负责社区健康状况调查和社区健康诊断,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

7、负责疫情登记、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8、负责社区的健康咨询门诊工作。

9.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

(一) 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学习,牢记宗旨,热爱本职;

2.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责任心强。

(二)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平等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患者;

2.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三) 文明礼貌, 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 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

2.坚持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3.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遵守规定,不私自外出行医。

(五) 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服从指挥、调配,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活动;

2.团结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取,无闹纠纷现象。

(七) 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五、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转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详细,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四)、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 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由诊所负责人负责购货、验收、使用、消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二)、购买时必须到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公司进货,购进后经验收三证齐全(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三)、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

(四)、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霉变、标识是否清楚,无可疑现象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五)、使用后立即就地毁形,用固定的容器浸泡消毒后,塑料类盛于专用回收袋(黄色)内,非塑料类盛于(黑色)医疗垃圾回收袋内,不得混入其它医疗垃圾。每天焚烧一次,作好记录。医疗废物存放室由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做到夏、秋防蚊、蝇,并注意防火。

(六)、卫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血热证阴虚血热证:两地汤。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血虚证:大补元煎。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月经后期血寒证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实寒证: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气滞证:乌药汤。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证:逍遥散。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肾虚证:固阴煎。 治法:补肾调经。

肝郁肾虚证:定经汤。治法:补肾疏肝调经。 气虚证:举元煎或安冲汤。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月经过多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肾虚证: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月经过少血虚证:滋血汤或小营煎。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痰湿证: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经期延长虚热证: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蘆茹丸或固经丸。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肾阴虚证: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血瘀证:逐瘀止血汤。治法:化瘀止血。 1.出血期辨证论治(塞流、澄源为主)

脾虚证: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肾虚证肾阳虚证:右归丸加党参、黄芪、田七。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崩漏

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2.止血后治疗 崩漏止血后治疗是治愈崩漏的关键。但临证中个体化治疗要求较高。对青春期患者,有两

种治疗目标:一是调整月经周期,并建立排卵功能以防复发;二是调整月经周期,不强调有排卵。 气血虚弱证:人参养荣汤。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肾气亏损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闭经阴虚血燥证: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痰湿阻滞证: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寒凝血瘀证: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痛经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气血虚弱证: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肾气亏损证: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经行乳房胀痛肝气郁结证: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肝肾亏虚证: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治法: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治法:清热平肝息风。 经行头痛血瘀证:通窍活血汤。治法:化瘀通络。 血虚证: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治法:养血益气。 风寒证:荆穗四物汤。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经行感冒风热证:桑菊饮。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邪入少阳证:小柴胡汤。

治法:和解表里。

经行身痛血虚证: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血瘀证:趁痛散。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经行泄泻脾虚证:参苓白术散。 治法: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肾虚证:健固汤合四神丸。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治法: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气滞血瘀证: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治法: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经行吐衄肝经郁火证:清肝引经汤。 治法:清肝调经。

肺肾阴虚证:顺经汤加牛膝或加味麦门冬汤。 治法:滋阴养肺。

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主方:右归丸加减。治法:温肾扶阳。

肾阴阳俱虚证: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治法:阴阳双补。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治法: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治法: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经断复来湿热下注证: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湿毒瘀结证: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治法: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脾虚证:完带汤。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肾阳虚证:内补丸。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带下过多

阴虚夹湿证:知柏地黄汤。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湿热下注证:止带方。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热毒蕴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治法:清热解毒。

带下过少肝肾亏损证: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治法: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血枯瘀阻证: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治法: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妊娠恶阻 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血虚证:当归芍药散。 治法:养血安胎止痛。 气滞证:逍遥散。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妊娠腹痛虚寒证:胶艾汤。 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治法: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未破损期:宫外孕Ⅱ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休克型: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异位妊娠.

已破损期不稳定型: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包块型:宫外孕Ⅱ号方。 治法:活血祛瘀消癥。

肾虚证: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胎漏、胎动不安血热证: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气血虚弱证:胎元饮。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治法:活血消癥,补肾安胎。 堕胎、小产

凡妊娠l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

妊娠l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小产”,亦称“半产”。 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暗产”。

二、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以益母下胎为主。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或安奠二天汤。治法:补肾健脾,调理冲任。 肾虚证肾阳亏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治法:温补肾阳,固冲安胎。 滑胎肾精亏虚:育阴汤治法:补肾填精,固肾安胎。 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脾虚证: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治法:健脾利水。 子肿 肾虚证:真武汤或肾气丸。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气滞证: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阴虚津亏证:知柏地黄丸。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妊娠小便淋痛

.心火偏亢证: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湿热下注证:加味五苓散。 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妊娠小便不通(定义)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称“妊娠小便不通”,古称“转胞”或“胞转”。

感染邪毒证: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外感证: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治法:养血祛风,疏解表邪。 产后发热血瘀证: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退热。 血虚证: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治法:补血益气,和营退热。

气血两虚证: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治法:补血益气,缓急止痛。

产后腹痛瘀滞子宫证: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血虚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风寒证: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产后身痛血瘀证: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加味。治法:养血活血,化瘀祛湿。 肾虚证: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 气虚证: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产后恶露不绝血瘀证: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血热证: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气血虚弱证:通乳丹。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缺乳肝郁气滞证:下乳涌泉散。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痰浊阻滞证: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气滞血瘀证:主方:香棱丸或大黄虫丸。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痰湿瘀结证: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癥瘕湿热瘀阻证: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肾虚血瘀证: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证: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湿热瘀结证: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盆腔炎湿热瘀结证: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寒湿凝滞证:少腹逐瘀汤。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气虚血瘀证:理冲汤。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肾气虚证:毓麟珠。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肾虚证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不孕症 肝气郁结证: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瘀滞胞宫证: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痰湿内阻证:苍附导痰丸。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肝经湿热证: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阴痒 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外治法盆浴 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徐长卿l5g,黄柏20g,荆芥(或薄荷)20g(后下)。亦

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中药制剂。

热毒证:龙胆泻肝汤。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阴疮寒湿证: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子宫脱垂

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度:轻者,宫颈已脱出阴道口;重者,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气虚证: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肾虚证:大补元煎加黄芪

中医诊所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中医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1、护理行政管理实行业务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负责制。

2、中医护理业务管理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即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负责制

3、护理部:主任、副主任

3、科护士长:大内科护士长、大外科护士长

4、病区护士长:各病区护士长

二、各级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管理职能职责

(一)护理管理部门

负责全院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工作;制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要求,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制定与修定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并组织评价工作;制定各级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对医院中医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价分析。

(二)护理管理人员 1.业务副院长

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医院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指导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相关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操作规程等,督促其组织实施和落实;组织护理管理部门提出并实 1

施中医护理人员培养计划,指导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等。

2.护理部主任、副主任

在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中医护理行政与业务管理。拟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评价、总结;拟定涵盖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管理计划;组织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定期组织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质控评价,并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负责拟定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计划,并开展培训和考核;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护理信息系统,开展中医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

3.科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科中医护理的行政、业务管理。制定本科中医护理工作计划,报护理部审批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本科的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质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参加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指导危重患者中医护理,解决本科中医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制定并落实本科中医护理的培训计划等。

4.病区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及病区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指导病区护士或亲自操作复杂中医护理技术;负责组织拟定本病区常见病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全面掌握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并做好危重患者的中医护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实施辨证施护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负责病区的护理安全,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并监督本病区护士完成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任务,定期向护理部报送本病区中医护理质量相关信息。

(三)病区护士

相关文章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第1篇吊顶、内隔墙、地砖、门窗、外墙砖、墙板、预制顶板、水电管线和设备、室外附属建筑。二、拆除顺序先清理完办公...

1
2025-09-22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第1篇sǒngzhì()()ji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

1
2025-09-22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第1篇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友如作...

1
2025-09-22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第1篇二、认真履职,不断创造一流业绩 走上了领导岗位,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同时也担负起了反腐倡廉建...

1
2025-09-22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第1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面对过往的青春岁月,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

1
2025-09-22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第1篇不过, 从这时开始的写意画, 其定义又不仅是局限在笔墨技法与传统画法的区别上。这是因为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1
2025-09-22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第1篇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1
2025-09-2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第1篇一、占优补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土资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