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 第1篇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实验报告(导学案)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
(1 1)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了解蜡烛的性质,并学会对实验变化中的现象进 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2)通过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用品:
探究内容:1、点燃前:(1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状态、,并闻一闻气味;(2 2)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 状、颜色、状态,闻气味。
(2 2)
切割石蜡,将一小块石蜡 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1 1)
石蜡能切割说明(2 2)2、燃烧时 :
(1 1)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及火焰的分层情况。
(2 2)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1--s 2s 后取出,观察小木条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
(3 3)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改进实验):
在距火焰上方 1 1 厘米左右处罩一个干冷的漏斗,将漏斗倾斜,观察内壁及管口的现象; ②同时用一只干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处。
10— 5 15 秒后,迅速将试管正立(防止试 管内物质倒出),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试管内的 现象。
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A(正确操(错误操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 2、燃烧时:
(1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焰 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冷的漏斗;②同时用一只干 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 管口处,一会迅速将试管正 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1 1)(1 1)(2 2)(2 2)(3 3)(3 3); ②。
②3、熄灭后:
(1 1)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吹灭蜡烛,观察现象;迅速用打火机顺着白烟熄灭的方向点 燃白烟,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 3、熄灭后:
(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燃 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实验结论:(1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
测评练习:1、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 D.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无法确定 3 3、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法判断 4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问题和建议: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状、颜色、状态,闻气味,切割石蜡。
(2 2)
将一小块石蜡投入盛 有水的烧杯中。
(1 1)(1 1)石蜡能切割说明 ,(2 2)(2 2)
2、点燃烧蜡烛实验过程(1 1)
点燃蜡烛(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 焰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 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净干燥的漏斗;在火焰上方(1 1)(1 1)
(2 2)(2 2)
(3 3)(3 3)罩一小试管,一会迅速将试 管正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
3、熄火蜡烛时(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 燃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 第2篇
1. 名词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Proper Nouns)和普通名词 (Common Nouns),专有名词是某个(些)人,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如Beijing,China等。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如:book,sadness等。普通名词又可分为下面四类: 1)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s):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un。 2)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s):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family。 3)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s):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air。 4)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s):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可以用数目来计算,称为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s),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无法用数目计算,称为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s)。归纳一下,名词的分类可以下图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有名词 || | 名 | | 个体名词 || | | || 可数名词 | | | | 集体名词 || | |普通名词 ||| | 词 | | 物质名词 || | | || 不可数名词| | | | 抽象名词 ||
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 第3篇
一、依据教学逻辑设计导学问题
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而开发的方案,问题是其设计的核心,重在资料提供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自主解决问题。导学问题设计首先要厘清教学逻辑,教学逻辑主要包含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初中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往往不能理解教材体系的知识逻辑,怎样使两者相契合,让教学变得简洁易懂、生动形象而富有立意是教师设计导学问题最重要的考虑。学习目标准确定位,知识逻辑就会逐渐清晰。《隋的兴亡》对应课程标准是2-2-2(2011年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具体到本课,学习目标可确定为:能列举隋朝大运河概况, 并评析其影响。学习重点应当是评析大运河的影响,难点在于能否达到对大运河的准确评价,并能兼顾对隋炀帝的评价。本目教材编写顺序依次是隋的建立和统一、隋炀帝开掘大运河、隋朝灭亡,板块内容清晰。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影响教学立意,平淡无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的兴亡都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系,“兴”是运河开凿的修建条件,“亡”是徭役暴政的必然趋势,是否可以“从大运河看隋朝兴亡”为主线,把几件事件凝聚成一个整体?鉴于此想法,笔者打乱教材顺序,采用“插叙”方法,重组了学习材料,增强教学的悬念和新鲜感。 我们又根据学习内容的知识逻辑设计成板书(如图1),这不仅使学生站在主题的高度来解读历史, 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
从学生认知规律看,初中生具有强烈的知识探究和学习参与欲望。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和学习主线,设计了三个问题作为导学任务来构建教学环节: 1.你能绘一绘大运河示意图并配以解说词吗?2.大运河得以修建的条件有哪些?3.如何评价大运河呢?同时以此作为学案,整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了解大运河概况,传统教学往往采用“一、二、 三、四、五”(即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二千千米“、三点四段”、沟通五大水系)口诀法识记,尽管形象,但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依笔者的设计,问题1激励学生动手操作,绘图感知,学生兴趣高涨,又增强了地理空间感;问题2、3教师提供图文史料,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据史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4:要是隋炀帝没有修建大运河,隋朝是不是不会灭亡呢?作为承转,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隋朝灭亡与大运河、隋炀帝暴政之间的关系。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分析,符合初中生的心理,体现了教学重点和知识的内在逻辑。这些问题开放性强,便于课堂生成,采用小组合作完成,把教师从讲授技巧中解放出来,结合具体情境生成发挥,促进学生不断地加深理解,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
本课的教学逻辑可以用图2表示。
二、根据学情适切选择导学材料
“训练学生识别偏见、斟酌证据、评估论点的能力,使他们能作出明智的、独立的判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和提取有效信息获取结论的能力。主线确立、布局谋篇、核心问题设计完成后,如何选择适切的导学材料尤为重要,它可以创设出历史情境,有利于导学问题的解决;又使得导学问题开放有“度”,学生思维打开后方向清晰,有效地支撑学生展开后面环节的思考和交流。
设计问题3“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涉及大运河的史料(图表、诗歌、民谣)非常多,课文提供了四则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笔者进行了缩减、替换,使之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材料如下:
材料一大运河开通后,“南北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沿岸的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材料二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夫修筑运河,还派出了5万监工。因繁重的劳动和监工残酷的督责,不到一年,民夫死者过半。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课文提供了张洎的“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史料略显深奥难懂,不适合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于是替换成材料一。在胡曾 《汴水》和皮日休《汴河怀古》中,笔者选择皮日休 《汴河怀古》,认为它更适合对运河的全面评价。材料一是对大运河的积极评价,材料二强调大运河的消极影响,材料三则是对大运河的全面评价,三则材料文字简洁,文言文和白话文各半,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话题容易打开,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性作用。课堂激烈的讨论聚焦在材料三,有的小组认为“材料三批判了大运河,大运河促使了隋朝灭亡”;有的小组抓住 “论功”的“功”字认为材料三是褒奖大运河的;还有小组提及隋炀帝下江南乘坐龙舟、大运河至今仍发挥作用;等等。各组讨论激烈,课堂达到高潮,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要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影响。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形成了辩证的思维,课堂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对大运河的评价,更是如何评价历史事物的判断思维,使学生在今后历史与社会学习道路上终身受益,教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材料的适切性。
三、聚焦学生认知达成有效交流
展示成果、交流汇报是导学案教学的主要特征。展示的方法有很多,师生的有效交流是教学灵魂之所在。课堂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师生间、生生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认知冲突,那么教师在导学方法上的示范、引领成为教学关键。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对话交流“泛化”,教师需紧紧“盯”住学生的思维,适当示范, 及时追问,诊断修正,总结提炼,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解决问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知识铺垫和方法示范,否则合作学习难以进行。如第一次教学完成问题1“绘一绘大运河示意图并配以解说词”时,我们提供的是一张完全空白的图,结果学生错得乱七八糟,且费时长久,效果不佳。于是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史地知识薄弱的学情,将知识作了局部的呈现, 提供示意图的框架(如图3)。解说大运河时增加了提示,引导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可以从哪些要素入手,如修建者、目的、中心城市、起止点、主要河段、 贯穿水系、地位等方面来介绍。由于导学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示范,操作性变强,学生画示意图和撰写解说词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绘制大运河示意图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学生们踊跃参与,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往往出于兴趣、生活经验或对事物某一侧面的了解,这时需要教师巡视各组并及时点拨。如进一步追问: 涿郡、余杭是今天的哪里?画运河要运用什么图例?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在教师的启示下,边画示意图边观察课本地图,在动手体验中丰富了认知。更多的学生感知了古今地名的变化,从采用线段到规范图例来画运河河段。他们在观察运河地图中产生了新的疑问:通济渠和邗沟为什么不是直接连通的?为什么会有两个都城?为此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当学生在讲台上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通济渠和邗沟利用了黄河的天然河道,在此基础上疏浚、改建、扩展而成;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城市,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就是为了更好地巡游江南,为奢靡生活提供便利。此时教师还可追问:兴建东都洛阳与隋朝国力有无关系呢?为揭示隋朝灭亡的原因(问题4)埋下伏笔。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时,教师只有适时地点拨,提示关键信息,才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有学科性的深入交流。
“水资源”导学案设计(人教版) 第4篇
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她给予炎黄子孙无尽的力量和营养,被誉为“中国民族的母亲河”。当你阅读完“母亲河的遭遇”后,有何感想?在图1中的这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危机。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水资源。
■
★自主预习,探索新知
教学提示: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75~80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疑问。②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③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将分布在陆地的 称为水资源。 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从时间分布看, 季我国降水丰沛,河流水位上涨,流量急增,水资源供应充足,容易造成 灾害; 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以上,北方不足 。我国北方的 和 ,缺水最为严重。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
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 工程,该工程分 、 、 三条调水线路,将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 和 地区。
(3)《 》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 。
(4) 用水, 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探索新知”部分,根据教材最基本的知识设计了6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图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其目的是在省时高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提示:①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②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③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④此环节用时15分钟。
活动一:探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1.探究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活动。
■
(1)读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随季节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何规律?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 我国降水丰沛,水资源供应 ;
降水少,水资源供应 。另外,我国降水的 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点石成金】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另外,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形成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2.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小组探究】
读“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色笔描出我国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指出它们分别大致是哪两个水资源分布带的界限?
(2)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哪种产业?为什么?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 和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点石成金】
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
活动二: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我突破】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各是什么?
(2)说说水库有哪些主要功能?
(3)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小组探究】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图4),完成下列活动。
■
(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流域的水调到什么地区?该工程连接了我国的哪些水系?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方案的路线。你认为哪条路线工程量最小,最易施工?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你所了解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南水北调示意图”,说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 第5篇
学科 英语 主备
教师 授课
教师 备课
组长 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 Grade 8 Unit 10 Section A(1a – 2c)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第 周
学习
目 标 1.熟悉本节课出现的生词短语。
2、“be going to”结构的用法。
3、用英语形式谈论自己的理想。
重 点
难 点 1.单词及短语:grow,grow up,programmer, engineer, pilot ,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ional , act, move
.2.交际用语: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3.语法:学习一般将来时
学 法
指 导 1.Role playing ( Pairwork & Groupwork )
2.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 学
媒 体 多媒体
教学活动
一、【自主学习】
1)上钢琴课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演课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计算机科学 _________ 4)练习篮球____________
5)练习打篮球_____________ 6)真的努力学习数学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大,成长_____________ 8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____________
9)我长大后将成为一名演员
二、【合作探究】
(一)1b:看一看,写一写,读一读,。
(二)听一听,写一写,读一读。
1.听录音,完成1b,并听录音跟读。
2.仿照1c,根据对话内容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脱口秀:仿照c对话,进行小组绘话训练(pairwork)
4.听录音,完成2a练习; 听录音,完成2b练习(表格填写)
(三)导学方案
语法:
“be going to”结构的用法。
1、be going to结构表示主观上打算在最近或将来某时药做某事或表示按计划、安排要做的事情,经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译作“ ”。
2、be going to结构还可以表示根据某种迹象,主观上判断将于发生某事。
3、be going to 后接,其中be要根据主语的不同变换成相应的 。
4、be going to的否定形式应在be动词后加;一般疑问句应将 提到主语前。
5、be going to结构也可以用于there be 句型中,其结构为:
三、【巩固测评】
一.完成句子
1、我长大了将成为一名工程师。
2、他长大了将成为一名演员。
3、你打算怎样去做?
4、当你长大后你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
5、今天下午你打算去哪?
二、改错。
1.I’m going to do a comeputer programmer.
2. He like to practice to speak English with foreign friends.
3.Tom visited his uncle next week.
三、Jim and Mike (work)on a farm tomorrow.
2、-- you (study) French next year?--Yes, we are.
3、There(be) an English film tomorrow.
4、I (read)a book now. I (help) him this afternoon.
5、Tom (not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tomorrow。
教学
反思
人教版初三英语导学案 第6篇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 will引导的一般将来时肯定与否定形式对将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2.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3. more , less , fewer 的用法.
4. 学习一般将来时态的相关知识,学会对未来进行预测.
5. 通过时间对比复习一般过去时态、一般现在时态,巩固一般将来时.
学习重难点:1. will构成一般将来时态的句式。
2.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态。
3. more , less , fewer 的用法。
4. 准确表述将要发生的事情。
二、知识概览图
话 题 Make predictions.
必
记
单
词 (Section A)everything paper fewer
(Section B) fly fall alone probably dress which even
(Self Cheek) myself interview
(Reading) unpleasant already such human possible seem housework
必背短语
(Section A)in people’s homes在人们家里 on computers 在电脑上 on paper 在纸上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活到200岁 free time 闲暇时间 be in college 上大学 be in high school 上高中 in five years 五年后
(Section B) space station 太空站 fall in love with 爱上(某人或某物) go skating 去滑冰 be able to 能;会 the World Cup 世界杯 computer programmer电脑软件程序员 one day 有一天
(Self Check)come true(希望等)实现;达到 predict the future 预测未来
(Reading)in the future 未来;将来 hundreds of大量;许多 the sameas同一样的 wake up醒来 over and over again 一遍又一遍地
日常用语
There will be将会有 Do you think? 你认为吗? I think/I don’t think我认为/我认为/不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人们将会有机器人吗? -Do you think there be robot in people’s homes?你认为在人们家里将会有机器人吗? -Yes, there will./No there won’t.是的,会有。/不。不会有。Kids won’t go to school.小孩将不会去上学。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将有更少的污染。
语 法 will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新课导引
To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such as, do you want to live on the moon?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happen in ten years? Then collect the students’ answers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predictions.
四、教材精华
1.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 你认为在人们家里将会有机器人吗?
(1)本句是一个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省略了that,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 作think的宾语,为宾语从句。
Do you think the boy will buy a few new computer games?你认为这个男孩会买一些新电脑游戏吗?
(2)从句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为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其结构为“There + will be +主语+其他”,表示“将会有”。
There won’t be any pollution some day.将来有一天会没有污染。
(3)in people’s homes 意为“在人们家里”。
2. There will be more/less/fewer people.将会有更多/更少/更少的人。
本句中more, less和fewer都是形容词的比较级。
(1)more的原级为many和much,意为“更多的”,多指数目、数量、程度等。more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I want more orange.我想要更多的橘子。
(2)less为little的比较级,是more的反义词。less意为“较少的”,通常与不可数名词连用。
We have less snow this year.我们(这里)今年雪比较少。
(3)fewer为few的比较级,与可数名词连用,意为“较少的”。
I have fewer dresses and less money.我的衣服及金钱都比较少。
3. I’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我将住在上海,因为去年我去了上海并且爱上了它。
(1)本句是一个含有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的复合句,而状语从句则由and连接的并列分句组成。
(2)fall in love with意为“爱上”,指从没有爱意到产生爱意的这一转变,是非延续性动词词组,不可与how long 及for three years这类表示时间段的短语连用。fall in love with也可表示对某一事物的“喜欢”。
The prince fell in love with a fair maiden.王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少女。I fell in love with that soap opera.我喜欢上了那部肥皂剧。
【拓展】be in love with意为“与相爱着”,指处于恋爱这一状态中,可以与一段时间连用。
Tom and Mary have been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for ten years.汤姆和玛丽相爱已经十年了。
4. I might even keep a pet parrot! 我可能甚至会养一只宠物鹦鹉!
(1)might为情态动词,为may的过去式形式,意为“可能,也许”,本身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其后接动词原形,用于一般现在时态时,同样用以表示允许及可能性,但语气较may更委婉、更弱一些。
(2)本句中的even用来加强语气,修饰动词keep。even常置于它要强调的词语前面。
(3)keep a pet parrot意为“养一只宠物鹦鹉”,其中keep为及物动词意为“饲养”,其过去式、过去分词均为kept。
Will you keep a dog or a cat? 你会养狗还是养猫?
5. He thought that computers would never be used by most people. 他认为电脑将永远不会被大多数人使用。
本句中的宾语从句为被动语态的句子,其构成为“be+动词的过去分词”,其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若想说明动作的发出者,则用介词by,再加上动作的发出者。本句中most people即为动作的发出者,句子的时态由be动词体现,本句中的would be为过去将来时。
Trees will be planted tomorrow.树明天将会被种上。
五、语法技巧
Will 开创美好的未来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如tomorrow, next week, next month,in100 years等连用。
(一) will之梦开始
1.由“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构成,will在代词后常简写为’ll, will not常简写为won’t。在疑问句中,主语为第一人称(I和we)时,常用助动词shall。以go为例列表如下:
人称 肯定式 否定式 疑问式
第一人称 I/We will go. I/We will not go. Shall I/We go.
第二人称 You will go. You will not go. Will you go?
第三人称 He/She/It/They will go. He/She/It/They will not go. Will he/she/it/they go?
2.由“be going to+动词原形”构成,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或打算、计划、决定要做的事情。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你明天打算做什么?
(二)will之梦实现
1.在书面语中,主语为第一人称(I和we)时,常用“助动词shall+动词原形”。
I shall write you a letter next week.下周我将给你写封信。
【注意】在口语中,所有人的人称后都可以用will。
2.表示带意愿色彩的将来时,常用will。
I w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我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你。
3.问对方是否愿意或客气地邀请或命令时,常用will。
Will you help me with my English?你愿意帮助我学习英语吗?
4.表示建议或征求对方意见时,可用shall。
Shall we go at twelve?我们十二点钟走好吗?
(三)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的构成为“There will be+主语+其他”,意为“将会有”。
There will be a wonderful basketball match tonight.
今晚晚上将会有一场精彩的篮球赛。
2.其一般疑问句形式为“Will there be+主语+其他?”其肯定回答为:Yes, there will;否定回答为:No, there won’t。
-Will there be a wonderful basketball match tonight?
今晚会有一场精彩的篮球赛吗?
-Yes, there will.是的,会有。/No, there won’t.不,不会有。
3.其否定句构成为“There will not/won’t be+主语+其他”,意为“不会有”。
There won’t be much time left.不会剩下很多时间。
4.其特殊疑问句的构成为“特殊疑问词/词组+一般疑问句?”。
Where will there be more room?哪儿会有更多的空间?
六、课堂检测
I.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She didn’t go to school. She learnt English by____(her).
2. I felt nervous when I came into the room to meet the____(interview).
3. She cried again when she thought about the____(pleasant)experience.
4. I can’t do that. It’s_____(possible)for me to do that.
Ⅱ.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 We are____(人类),so it’s impossibl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ds of animals.
2. I often help my mother to do the_____(家务活儿).
3. I have a_____ cleaned the room.
4. It is s______ a good book that I don’t want to return it to my sister.
5. It s______ that my father was angry.
III. 单项选择
1. We should use____ plastic bag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A. more B. less C. fewerD. much
2. I hope people____ to be 200 years old____ the future.
A. would live, from B. lived, for
C. will live, in D. live, to
4. I hear that he will be back____ two week’s time.
A. at B. in C. after D. for
6.-Has he returned the library book yet?
-Not yet. Don’t worry. He____ it soon.
A. returnedB. has returned
C. will return D. returns
3. Mr. Brown____ to China last year and____ in love with it.
A. goes, falls B. went, fell
C. went, felt D. go, fall
IV.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人将会更少。
There will_____ _____people.
2. 我们需要两张纸。
We need two____ _____ _____.
3.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就爱上了她。
I____ _____ _____with her when I saw her for the first time.
4.他的父母在上海工作。他独自居住在北京。
His parents are working in Shanghai. He____ in Beijing______.
七、体验中考
1.(山东)When I returned to my hometown, I was nearly lost. Almost_____ had changed.
A. nothing B. anythingC. something D. everything
2.(2009兰州)Now the air in our city is ____than it used to be.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it.
A. very good B. much better
C. rather bad D. even worse
3.(2009济南)-You can use MSN to talk with Kevin on the Internet.
-I know. But can you tell me____?
A. what I can use it B. how can I use it
C. why can I use it D. when I can use it
4.(2009福州)-Why are you in such a hurry, Mike?
-There_____ an NBA basketball game in ten minutes.
A. will haveB. will beC. have D. are going to be
5.(2009淄博)Attention, please. There ______ a football gam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is evening.
A. is going to be B. has been
C. has D. will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