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精选12篇)
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第1篇
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以及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农村农药随意喷洒等等,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需求缺口日益增大。有效处理城镇污水对于解决水污染问题,缓解用水供给矛盾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 569万立方米/日,全国城镇建设污水网管15.9万公里,新增污水配套管网总投资达1 852亿元。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 479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6亿立方米/日。2013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11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运行负荷率达到83.5%,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政府既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划,并对城镇污水处理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运行效果如何?国内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王浩昌(2011)等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低、缺乏有效监管、运行模式粗放的现状,设计开发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WWTP-PMS),为污水处理厂运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平台和管理工具。杨硕(2010)等通过对影响污水处理厂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专家对各因素重要性的评判为依据,确定其绩效评价的4个维度、9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及隶属的基层指标。陈立爱(2013)等在构建衡量污水厂运营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加速遗传算法和投影寻踪模型,将衡量污水厂运营绩效的多维评价指标投影到一维数据空间,实现了复杂系统的横向对比。本文将生态效益纳入总效益范围内进行考量,选取成本效益指标并构建成本效益模型,让成本效益的计量和分析更加真实完整,符合污水处理项目的实际,从而为政府提供投资与运行的准确数据,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项目运行情况。
二、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指标选取
通过访谈公共管理、财务、污水处理等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确定城镇污水处理成本效益考查内容,然后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座谈内容和专家筛选,最终确定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以下成本效益指标:
三、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模型的建立
(一)污水处理项目成本
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包括建设期投资(一次性基建投资)成本和运行期费用。
1. 建设期投资。根据建设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2001]77号),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的确定依照表2。
2. 运行期费用。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运行期费用可细化为以下几项:1直接材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耗用的各种材料、药品、低值易耗品费用;2动力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用;3工资福利费:污水处理厂内生产工人、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4折旧费: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折旧率按相关财务规定分类计取;5修理费:设备修理预提的费用;6检修维护费:对建构筑物、设备、工艺管道等日常检修维护实际发生的费用;7财务费用:企业长、短期贷款发生的利息支出;8其他费用:如污泥处置费、生产用车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
(1)将各种成本表示为燃料及动力费(主要是电费)C1、药剂费C2、工资福利费C3、日常维护费C4、管理费C5、污泥处置费C6和折旧费C7等,得到下式:
燃料及动力费:
式中:a表示每单位污水的耗电量;b表示电价;c表示每单位污水的其他动力费用。
工资福利费:是指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工资,以及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出来的专门用于人员医疗、补助和其他福利事业的经费,按下式来计算:
式中:g表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人员数量;h表示某地区年收入均值。
日常维护费:
式中:e表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k表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固定资产占总投资的比例;j表示维护费率。
管理费:
式中:m表示管理费率。
污泥处置费:
式中:O表示污泥处理药剂费;S表示污泥填埋费;Y表示污泥运输费;R表示污泥处理电费。
依据对不同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调查,可确定以上公式中各部分系数,如:工业电价、年平均收入、污泥填埋运输费等。从而进一步确定各个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成本明细。
(2)如果以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对其进行表示,则:
建设成本可表示为:Cj=r
运行成本可表示为:Cy=C1+C2+C3+C5+C6
维护成本可表示为:Cw=C4+C7
故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可表示为:C=Cj+Cy+Cw
(二)污水处理项目效益
1. 污水处理收费。处理不同性质的污水收费标准不同。参照不同地区的污水收费标准,可分为居民污水处理费、非经营性污水处理费、经营性污水处理费、特种行业污水处理费等类别。
本文设定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居民污水处理费为Ⅰ11,非经营性污水处理费为Ⅰ12,经营性污水处理费为Ⅰ13,特种行业污水处理费为Ⅰ14,则其污水处理收费Ⅰ1可表示为:Ⅰ1=Ⅰ11+Ⅰ12+Ⅰ13+Ⅰ14
2. 污水回收收益。城镇污水回用,就是将城镇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收集处理后,再重新回用于生产、生活的污水再资源化过程,回用的污水可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等方面。城市污水的回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免受或少受污染,有效地解决污染源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对保障人民健康意义重大,由此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
本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城镇污水回用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Ⅰ2表示污水回用的净效益现值;B表示污水回用的总效益现值;C表示污水回用的总费用现值。
式中:Bt表示第t年的效益,包括节省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用等;Ct表示第t年的费用,包括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等;r表示政府贴现率;t表示时间。
3. 提取有用物质收益。从污水中提取有用物质,形成新产品获得收益,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式中:Qi表示从城镇废水中提取的物质总量;Pi表示从城镇废水中提取物质的市场价格。
有些物质需经深度加工、处理,才能制成新产品并出售,获得收益,可以表示为:
式中: Q'i表示形成的产品i的产量; P'i表示i产品的市场价格。
从而可知,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提取有用物质的收益可表示为:Ⅰ3=Ⅰ31+Ⅰ32
由前述可知,污水处理项目的效益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收费Ⅰ1、污水回用收益Ⅰ2和提取有用物质收益Ⅰ3,故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可表示为:Ⅰ=Ⅰ1+Ⅰ2+Ⅰ3
(三)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模型
本文中建立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效益包含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求解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经济效益Ej和生态效益Es后,可以计算出效益E,表达式如下:
在实地考察和调研当地年平均收入、电价以及单位污水处理收费等各指标的基础上,可以分别表示出不同地区污水处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得出不同地区污水处理项目的效益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1)经济效益模型的构建。经济效益是指有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较关系,简称为所得与所费的关系,即:
经济效益=f(所得,所费)
本文在求解出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C和收益I以后,其经济效益Ej可表示如下:Ej=I-C
(2)生态效益模型的构建。生态效益是指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通过自身活动来满足人类生理及心理需要的属性。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不仅是一项环保治理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盈利目标,它所反映出来的效益是抽象概念,不像设备、原材料等有形物质有显性的货币价值,很难用货币单位来度量。本文试图从污染物运动过程找到量化方法。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流迁移,并逐渐混合、稀释和降解。如果将水体假定为一维水质模型,那么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水在离开排放口以后,以射流或浮射流方式与周围水体掺混及扩散,这个阶段又称初始稀释阶段。第二阶段,是向河宽横向紊动扩散阶段,污水在排放口附近初始稀释至污水扩散到全河宽有一个较长过程。第三阶段,沿纵向的河流分散占主导地位,可作为一维纵向分散问题看待,这一阶段是下游分散阶段。
本文假定水流近似地处于稳定状态,断面均匀,基于一维水质模型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量化研究。根据污染物稀释理论,以稀释污染物达到要求地表水所需水量的价值作为生命周期评价中污染物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指标如下:1要求标准的出水水量,以Y1表示;2稀释污染物所需水量,以Y2表示;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以W1表示;4原水浓度,以W2表示;5城镇供水价格,以P1表示;6原水价格,以P2表示。
以W代表要求的地表水水质标准,则:
通过水价为杠杆计算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价值V,则可表示为:
式中:n代表污水处理厂的全生命周期;l代表污水处理量。
至此,上式已通过量化模型对生态效益进行数值量化,直观反映污水处理项目的生态效益,故本文将生态效益Es表示为:Es=V
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案例研究
(一)某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现状
某市每年向其13个行政区的污水处理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亿多元,用于污水的处理。通过这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转,该市的污水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城镇污水处理率不达标;资金和项目的整合不足;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期机制尚待建立;居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等等。
(二)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步骤
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所属地区,从成本与效益两方面,依次确定研究指标,根据指标设计出成本效益模型分析所需信息,并将其抽象为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出成本效益调查问卷。2其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与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工程师等座谈并委托其填写问卷。最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整理调查数据并结合前文所建立的成本效益模型,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量化研究,得到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三)某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本文基于所建立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模型,选取某市5个城区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案例研究。
单位:万元
根据问卷访谈和会计数据的调阅,分别得到成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值,并结合上文所述计算方法,得到5个污水处理厂的成本效益值,如表4所示。
单位:万元
5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对比(单位:万元)
如上图、表4所示,除C区的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值为负外,其余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值均为正。结合所调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污水处理项目所覆盖区域的人员组成情况,以及周围工业分布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B区污水处理厂规模大,年污水处理量最多,经济效益较大;同时其使用年限为50年,生态效益Es很高,其成本效益值最大。C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于2013年,至今才投入使用半年,运营初期污水处理量特别少,收益无法弥补高额的建设成本,经济效益Ej为负。同时由于要求标准的出水水量为0.15(104m3/d),生态效益Es很小,其成本效益值最低且为负。A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和规模最大,而成本效益值居第二位,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量较低,且使用年限较短。D区和E区污水处理厂,其成本效益值大致相同,主要因为两个项目的建设成本、污水处理量、使用年限等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相似。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指标。通过访谈专家以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内容和专家筛选,最终确定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指标。一级指标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效益和成本,二级指标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将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进行考量。
2. 建立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模型。在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项目的成本模型和效益模型,并对项目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建模量化,最终建立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模型。
3. 经济效益得到重视,生态效益相差甚远。通过对某市5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上结论,这与客观实际相吻合。随着我国对污水处理项目的投入日益增多,实际使用的污水处理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项目绩效评价的不断推进,成本管控得以加强,收益的实现方式和形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实现的差距得以缩小。但是生态效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治理后的污水质量差距较大。
4. 成本效益值不够理想。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某市5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效益值不够理想。这主要缘于污水处理项目的污水实际处理量与规划的设计处理量相差太远。
(二)研究建议
1. 要合理匹配建设成本和污水处理量。在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规划和立项过程中,要深入对该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数量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调研,更加准确地估算当地所需污水处理量,据此合理规划污水处理项目的规模、污水处理能力和投入成本。
2. 进一步拓展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多元收益。城镇地区生活、生产等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其水质标准为V或IV类,根据国际经验,可以用于农田作物灌溉、林木灌溉、生态湿地用水和水养殖用水等。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这样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产生很好的生态效益。
3. 重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且要更加重视生态效益。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现水安全红色警讯,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极差,水污染已向全国蔓延。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
城镇污水资源化创新项目研究 第2篇
城镇污水资源化创新项目研究
摘要:在全球面临水危机的形势下,城镇污水资源化是世界各国解决城镇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个总的态势,系统地阐述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污水回用、有机复合肥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出了项目的实施与运营方案.作 者:欧阳强 李祝平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期 刊:长沙大学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年,卷(期):,24(2)分类号:X505关键词:城镇污水 资源化 创新 实施方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核查浅析 第3篇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是有效解决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缓解江河的承载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一五”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是削减COD的重要途径。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得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怎样核实污水处理厂是否正常运行,发挥稳定的减排效益,这里结合我们当地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水量核查
1、进水量核查
(1)查阅污水处理厂是否存在超越管线,再对进水量进行现场核实。
(2)查阅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量,验收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验收材料和污水收集管网验收材料。用设计水量及服务人口来校核,污水处理厂进水量是否真实。
(3)查看进水口流量计的安装位置,是否安装在超越管线之后,并查看流量计的读数包括瞬时流量和对累计流量,同时查阅中控室进水水量历史曲线,对照近期每天进水量变化规律,估算日进水量。
(4)查看中控室相关设备运行记录。查看提升泵的电流和扬程,用运行时间来初步核算进水量。
2、出水水量核查
(1)查看出水口流量计的安装位置,并查看流量计的读数包括瞬时流量和对累计流量,同时查阅每天出水量变化规律,估算日出水量。
(2)根据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报告核算出水水量。
(3)核查对照进、出水水量。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量应非常接近,如没有超越排放,出水水量加上剩余污泥含水量应等于进水水量。进、出水水量差距较大时需进一步对照核实。
(4)其他方法验证:①用产泥量验证处理水量:查阅污水处理设施的生产运行台账,通过干泥或湿泥(一般含水率为80%)产生量来反算处理水量。一般处理水量和干泥产生量比例为1:0.0001-0.00012;湿泥产生量比例要根据污泥含水率计算(如污泥含水率为80%,则这一比例为1:0.0005-0.0006)。②用电量验证处理水量:查阅污水处理设施的生产运行台账,通过用电量来反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量。一般处理1吨污水耗电量为0.2度-0.35度。③用管网服务人口验证处理水量:通过核查管网验收材料、管网覆盖人口情况验证处理水量。处理水量为管网覆盖人口与人均综合排水量之积(如某管网覆盖区域有50000人,人均综合排水量为180升/日,则处理水量为9000m3/日)。
二、水质核查
1、进水水质核查
相对于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往往变化较大,因此,现场核查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检验、校核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
(1)查台账资料。查阅污水处理厂设计文件和验收材料,了解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浓度上限。查阅污水处理厂运行台账及日常监管记录,实际进水浓度一般不应大于其设计进水浓度。
(2)查进水水质指标。查阅污水处理厂每日监测记录或环保部门监督监测报告,可根据各进水水质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上报的进水COD浓度是否正常。
(3)查进水表观特征。一般颜色较深和气味较重的水有机质成分较多,COD浓度也较高。
(4)查设备运行参数。用曝气机等设备运行参数可推断进水水质情况。
(5)查污泥浓度(MLSS)。生化反应池污泥浓度一般在2000mg/L-5000mg/L之间。
2、出水水质核查
(1)查在线监测数据。符合规范要求的在线监测数据是判断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核算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量优先选用的数据。
(2)查监督性监测报告。根据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报告,核查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
(3)出水表观特征。处理较好的废水应该是清澈透明的。
(4)通过污泥性状或反应池运行情况来判断出水水质。
三、运行状况核查
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的是否运行正常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判断,而且可以相互验证。
(1)活性污泥核查。活性污泥的性状决定处理工艺运行是否稳定与出水是否达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调整污泥的生长和排放。需着重核实查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污泥表征、污泥量。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污泥浓度一般在2000mg/L-5000mg/L左右,正常污泥的颜色一般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曝气时,废水泡沫不多,且较容易破裂。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每处理10000吨废水产生1吨-1.2吨干污泥,每处理1吨COD产生0.2吨-1吨干污泥(一般取0.4吨)。
(2)溶解氧(DO)核查、气水比核查、电耗量核查,判断污水处理厂运行是否正常。但是有些污水处理厂采用固定繁衍微生物污水减泥净化技术集成系统(通过国家认证(环保科成登字20090087),会减少污泥产量。
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第4篇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1 引言
随着Z市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的《Z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 》的实施, M污水系统的收水范围由93 km2增至124 km2, 系统内的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已经超过了M一期工程设计的处理规模, 超出处理能力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继续影响市内环境及下游水体。
Z市委市政府决定, 兴建Z市M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内容包括30×104t/d污水处理工程、3500 m3/d污泥消化工程和300t/d污泥干化工程。
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1 评价区地表水体特征及规划目标
J河是流经Z市区主要河流, 也是本工程的受纳水体, 发源于XM市区山区, 上游自然水量已经很小, 进入Z市区后, 主要任务是负担农田退水和接纳市区生产、生活废水及雨水。
W河是J河流经Z市区的主要支流之一, 已多年无天然地表径流, 在Z市与ZMX交界的GL村附近汇入J河中。《Z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 2010年J河ZMXCQ (国控断面) COD浓度应满足50mg/L。
2.1.2 预测内容
预测范围及预测断面
评价确定的预测范围为本工程排水入河口上游500m至CQ出境断面约75km, 选取Z市出境断面ZMXCQ作为预测断面。
2.1.3 预测因子及时段
本次地表水影响预测与评价因子选取COD、氨氮。预测时段为二期工程满负荷运行的2020年。
2.1.4 预测模式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2.1~2.393) 的规定要求, 选取模式为综合削减模式:
综合削减模式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K河水中污染物综合削减系数 (1/d) ;
Ci排污口某污染物浓度 (mg/L) ;
qi排污口或支流流量 (m3/s) ;
Q1、Q2分别为预测河段上、下断面流量 (m3/s) ;
C1、C2分别为预测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浓度 (mg/L) 。
2.1.5 预测参数选取
2.1.5. 1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 参考H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3月编制的《Z市M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版) 》, 预测参数选取见表1。
2.1.5. 2 M污水系统水质及水量
M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实施后, 出水水量设计规模为30×104t/d, 评价以满负荷运行时情况预测本工程投运后对环境的影响。
2.1.5. 3 ZMXCQ断面现状水质水量参数
本次预测取《H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周报》中2010年第1~35周数据平均值, ZMXCQ断面的现状浓度为:COD43.97mg/L、氨氮6.96mg/L。
2.1.6 CQ断面预测水质
M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实施后, ZMXCQ断面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 COD浓度由现状43.97mg/L降低为35.01mg/L, 氨氮污染物浓度下降了0.92mg/L。
2.2 恶臭污染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H2S、NH3是目前污水处理厂控制的主要恶臭污染因子。恶臭气体对人们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危害, 长期的恶臭影响的环境中会给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本工程产生恶臭气体的部分有以下2个工段: (1) 进水泵房、粗细格栅、初沉池及污泥浓缩 (无组织排放) ; (2) 污泥脱水及干化车间 (有组织排放) 。
其中, 污泥脱水及干化车间为全封闭空间, 并保持足够的抽风量, 使臭气源处于负压状态, 防止臭气外泄, 经高效除臭装置处理后通过高20m的烟囱排放, 干化车间的臭气经过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部分为无组织排放工段, 根据平面布置, 二期工程的进水泵房、粗细格栅、初沉池以及污泥浓缩部分都布置在远离村庄的位置, 距离ZZ村500m, 距离JS小区1000m。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污泥脱水来说, 一定要强化其排放装置和其源头, 从源头上遏制其发展,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若燕, 许维.天津市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建设环境影响分析[J].海河水利, 2007 (06) .
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第5篇
2015年污水处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
套管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城市污水量逐渐增加,由于县城东北片区污水收集率低,部分管网为雨污合流系统,导致大量污水进入纳赤河、奶子河,汇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纳帕海、金沙江最终汇入长江,严重影响县城旅游环境,对纳帕海自然保护区、金沙江乃至长江造成污染和威胁。因此,实施香格里拉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善工程项目非常必要。
第一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名称.........错误!未定义书签。1.1.2建设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1.1.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承办单位..错误!未定义书签。1.1.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负责人.....错误!未定义书签。1.1.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地点..错误!未定义书签。1.1.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1.2.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投华研信息技术研究院
1.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1.3.3研究工作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 财务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3单位组织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市场发展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3.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3市场前景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3.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产品生产纲领................................................错误!未定义书签。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4.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产品应用领域..错误!未定义书签。3.4.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应用推广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投华研信息技术研究院
第四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4.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建设地点.......................................................错误!未定义书签。4.2.2原辅材料供应................................................错误!未定义书签。4.2.3水电动力供应................................................错误!未定义书签。4.2.4交通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4.2.5自然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4.3工程技术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3.5生产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4.3.5安装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4.4设备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5工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土建..............................................................错误!未定义书签。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错误!未定义书签。4.5.3道路停车场....................................................错误!未定义书签。4.6公用辅助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给排水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投华研信息技术研究院
4.6.2电气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4.6.3采暖、通风....................................................错误!未定义书签。4.6.4维修..............................................................错误!未定义书签。4.6.5通讯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6.6蒸汽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4.6.7消防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环保.......................................................................错误!未定义书签。6.2节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能耗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6.2.2节能效果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3招投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6.3.3招标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7.1.2编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投华研信息技术研究院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7.1.5流动资金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7.2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7.3投资使用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8.3.3利润及利润分配............................................错误!未定义书签。8.4财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8.5不确定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8.5.1盈亏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8.5.2敏感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8.6财务评价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9.1风险因素的识别......................................................错误!未定义书签。9.2风险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投华研信息技术研究院
9.3风险对策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城镇污水处理项目 第6篇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城镇建设也日益繁荣,虽然城镇建设取得巨大成果,然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配套措施、环境规划不合理,全国各城镇均面临严重的城镇污水处理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
目前,城市污水排量正在逐渐增长,排放污水主要包含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需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设施,然而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根本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使得污水处理形成一个“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导致城市污水乱排放,严重污染了水源。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污水处理从业经验。,主要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城市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条件下,随着我国乡镇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正高速发展,乡镇人群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了城市排放量。以往已为中心但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念,许多人无法融入正常环境,达到城市污水的排放。但城镇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厂极为有限,有大多数城镇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湖泊中,即污染了自身小城镇的环境,也污染了自然的江河湖泊,对水污染的危害极为严重,导致本区域的水污染较为严重,区域水保护要求必须注重污水治理。
污水处理根据不同地域,存在不同表现,针对大中城市可能较好,小城镇还需大力改善污水处理。所以,说到城镇是污水处理的下一步重要、关键区域,根据调查预测,我国未来将会有70%左右的污水来自城镇,城镇分布极为分散,给治理增加了难度。
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现状
截至2006年,我国共建设了937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每日可达6419万顿,2006年工处理污水159亿吨,其中生活污水为129亿吨。江苏省是污水处理厂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155座,山东省其次105座,广东省第三85座。污水处理数量最大省份为山东省,每日处理量可达700万顿。2006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的平均处理率44.2%,同比增长了5.2%。
北京城镇的生活污水占了90.2%的生活污水处理率,排行第一,上海其次74.%、天津第三70.3%。广东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然而因其排放生活污水量排行全国第一,使得城镇生活污水仅有41.6%的处理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地。另外,云南省、宁夏省污水处理处于全国的中等偏下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速度较快,极大提升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现阶段,已经达到44.7,比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的水平要高,然而仍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荷兰、英国、德国等,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高达92%,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4%、66.2%。
2006年年底,我国仅244个地级市城镇建造了污水处理厂,91个地级市城镇尚未建造污水处理厂。所以,我国城镇处理事业面临严峻挑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主要实现污染物降低12%,必须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对策分析
首先,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现阶段,根据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需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投入。针对东部发达城镇,地方必须将污水处理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系中,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步伐,有效提升城镇的水体环境。针对中西部城镇,国家进行政策性的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体系,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效提升中西部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进而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的污水处理平衡、协调发展。
其次,拓展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渠道。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由事业单位运营,属于政府收费方式,污水处理厂是一种事业单位拨款方式建设,而政府对于污水处理监管与投资,承担“一肩挑”角色,进而延缓了污水处理发展步伐,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所以,需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有效竞争、符合行业特征的运营与建设体系,转变传统投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的企业化与多元化,实现市场化的运行管理,进而拓展城镇污水处理投资渠道,降低政府资金投入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城镇的污水处理厂采用TOT与BOT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管理体制逐渐完善,政策制定日益健全,该类模式也正在不断健康发展。
第三,提升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当达到一定标准,即可成为水资源。若直接排入水体,而不有效利用,即属于一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对于半干旱与干旱地区。所以,国家应加强分类供水系统建设,提升中水回用率。同时,出台科学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中水回用,进而降低水资源浪费率。另外,对于污泥,同样需要经济政策支持污泥回用,强化污泥处理研究,提升污泥处理的有效率,防止导致二次环境污染,使污泥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升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四、结束语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建设、运行状况日趋完善,但城镇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相关设施建设尚未健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拓展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渠道,提升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控制好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进而促进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勇,王玉明,王琪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8):35-39.
[2] 张廷凤,陈滕国,罗昊等.关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3] 穆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7篇
2011年12月20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其间环境保护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8大中央企业集团签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各签署单位全面落实目标责任书要求后, 将完成5561个工程减排项目, 为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其中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位居重点减排项目名单榜首。
1.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前景
目前,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无论在建设数量和污水处理能力上, 还是在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上都有显著提高。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 总处理能力达1.25亿吨/日。全国96%的设市城市、65%的县城均已建有污水处理厂, 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7.5%。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每个县 (市) 均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此外,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超过16万公里。
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到2015年我国新建城市污水管网15.9万公里, 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 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2611万立方米/日, 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区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 地级市85%, 县级市70%, 县城70%, 建制镇30%) , 预计需新建污水处理厂1180余座。
2.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泥处置率低下、升级改造十分迫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管理仍需加强。
2.1管网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十一五”期间, 我国污水管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建设完成城镇污水管网约6万公里。但是, 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和处理能力相比, 其建设速度相对滞后。2005~2010年间, 城市配套管网建设的增长速度均低于污水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 县城及建制镇的管网不配套问题更加突出。从“十一五”总体来说, 配套管网增速落后于污水厂能力建设增速约26个百分点, 落后的幅度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2.2污泥处置率低下。目前, 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污泥达2000多万吨/日, 但只有约30%的污泥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建材利用或通过堆肥技术处理后回用到土地等方式进行处置, 其余的70%都只是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者堆放, 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投入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监管缺位等原因都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造成了直接影响。
2.3升级改造十分迫切。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我国还有约80%的污水处理厂是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B标准或二级标准设计、建设、运行的。根据国家现行规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体时, 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 部分地方标准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要求比国标更为严格。为了达标排放, 许多已建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处理工艺、设施升级改造。
2.4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管理仍需加强。近年来, 国家鼓励采用BOT等方式投资建设并运营生活污水处理厂, 拓宽了融资渠道, 解决了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资金不足的问题, 加快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步伐和技术发展。但是, 我国污水处理能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城市市区、县城中心镇等地区, 一般建制镇及中西部县 (市) 等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污水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已建污水处理厂, 在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仍有部分污水处理厂难以稳定达标, 甚至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存在偷排漏排的现象。
总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生活污水处理形势依然严峻。
3.城镇污水处理建议与对策
根据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认为:要做好污水处理, 应主抓水量、水质、污泥处置、监管等4个方向。
3.1抓水量, 完善污水管网, 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 使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最大效益。推广网格化的城镇精细管理模式, 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制污水收集管道系统, 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管网覆盖率。对于已建污水处理厂, 通过完善管网, 解决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对于在建和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要充分做好污水管网布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配套的评估工作, 使污水处理厂的环境效益最大化。
3.2抓水质, 通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升级改造, 降低出水污染物浓度, 达到改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的目的。对于城镇污水厂来说, 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中一级排放标准, 主要难度在于出水氮、磷指标稳定达到排放标准。而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规模较大, 化学脱氮除磷的成本太高, 通常只作为辅助手段。在这种形式下, 选择能够稳定达到一级标准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新工艺的选择过程中, 要从运行稳定性、运行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如在选择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时, 应充分考虑附属设施、设备国产化和体制改革等问题, 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 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应有所侧重, 重点改造大中型城市和发达地区、重点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区的污水处理厂。
3.3抓污泥处置, 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为原则, 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地利用、污泥农用、填埋、焚烧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使污泥得到安全处理处置。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监管力度, 要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对其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推行污泥外运的三联单制度。同时, 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污染物总量减排挂钩, 对于污泥未妥善处理处置的污水处理厂, 酌情倒扣其污染物减排量。
3.4抓监管, 按需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监管, 以保证投运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营, 杜绝偷排、漏排和污泥随意堆放等现象。各城镇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水平和污水处理实际需求确定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规模, 并从总体上合理控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强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平衡发展, 防止出现部分地区能力过剩, 部分地区又存在能力不足的局面。对于正式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要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和中控系统, 强化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备比对及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 加大对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对违法污水处理厂的处罚力度。
4.结语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研究 第8篇
1.1城镇, 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特指人口规模较小, 与农村保持直接、间接联系的居民点。
1.2环境监测, 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 (环境污染物) 的监视、监控和测定, 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1.3城镇污水, 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水, 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 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1.4城镇污水处理厂, 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2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测的目的意义
当前, 我过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广大农村劳动力富裕, 就迫使剩余的劳动力向城镇密集转移, 从事商业、第三产业等工作。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 原有的农村分散式的污染, 变成了集中到城镇点源式的污染, 造成城镇污染负荷加大, 污染物总量加大, 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问题突出。同时,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有力实施, 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环境质量达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镇是广大居民的迫切需要, 也是城镇发展的需要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 这就为开展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因此,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城镇基础设施就成为共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怎样, 是否达到对整个城镇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达标排放, 需要技术数据来支撑。因此,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 是保证运行效果良好的技术前提。只有通过定期监测, 才能掌握每个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运行效果, 才能对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转。
3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测内容
3.1执行标准:
监测采用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
3.2监测项目: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要求和污染减排需要以及污水的来源及性质, 将监测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控制项目两类。基本控制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水环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常规污染物, 以及部分一类污染物, 共19项。选择控制项目包括对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共计43项。基本控制项目是必须严格进行监测的。选择控制项目可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接纳的工业污染物的类别和水环境质量要求选择性进行监测。
其中基本控制项目主要有有化学需氧量 (COD) 、生化需氧量 (BOD5) 、悬浮物 (SS) 、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 (以N计) 、氨氮 (以N计) 、总磷 (以P计) 、色度 (稀释倍数) 、p H、粪大肠菌群数 (个/L) 等12项。
一类污染物主要有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7项。
选择控制项目主要有苯并 (a) 芘、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甲醛、苯胺类、总硝基化合物、有机磷农药 (以P计) 等24项。
4取样与监测
4.1监测点位: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取样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进口和末端排放口。在排放口应设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自动比例采样装置, 其中p H、水温、COD等主要水质指标的测定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4.2监测频次:
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期间, 出水水质必须保证每季度监测1次, 有条件的每月监测1次, 形成连续对比。其中冬季可增加监测频次。进口端可每年监测一次。特殊情况下也要进行临时监测。
5监测分析方法
本文仅列出基本控制项目和一类污染物共19项的监测方法。其中化学需氧量 (COD) 采用重铬酸盐法;生化需氧量 (BOD) 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悬浮物 (SS) 采用重量法;动植物油采用红外光度法;石油类采用红外光度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蒸馏和滴定法;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色度采用稀释倍数法;p H值采用玻璃电极法;粪大肠菌群数采用多管发酵法;总汞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者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烷基汞采用气相色谱法;总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螯合萃取法) 或者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总铬采用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六价铬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总砷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总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螯合萃取法) 或者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等。
6监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6.1为节约成本, 保证在合理处理支出下的出水水质能达到排放标准, 必须严格限制工业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确实有必要进入污水厂的, 进水COD值不宜超过1500mg/L。据国内经验:COD值在500mg/L的污水处理厂, 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COD值在500-1000mg/L的污水处理厂, 进水有相当部分是工业废水, COD值>1000mg/L的污水处理厂, 大部分进水就是工业废水了。
6.2对于使用好氧法工艺处理污水的污水厂, 进水中碳、氮、磷之比以100∶5∶1为宜。
6.3原则上水质样品采集位置在处理工艺的末端排放口, 必须测定项目有12项基本控制项目和7项一类污染物, 选测项目应根据进厂污水性质及出厂水用途、排放去向选定。为了解进厂污水性质, 以及判定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 还应在处理工艺的始端采集水质样品, 测定项目根据需要选定。特殊需要时, 还应在处理工艺中段采样、测定。
6.4采样、样品输运、实验室培养和测定分析等等环节和程序, 必须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避免出现错误数据。
6.5对数据及时统计分析,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浅析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第9篇
关键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长期以来, 人们自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 总是无节制地进行使用、浪费。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水资源匮乏, 特别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更屈指可数。如今城镇化的进程更加剧了用水量的需求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因此, 大力发展、推广更具有普遍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 对促进城镇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中小城镇对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在我国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排水量大, 我国城市人均用水量一般在0.1至0.3m3/人天。南方比北方的用水量较大。二是可生化性较好。生活污水的生化比至少有0.4, 因此, 我们一般运用生物法进行处理。三是排水时段都分布不均匀, 并且还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我们对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都要考虑上述多种因素。
当前, 国内外通用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技术是生物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好氧法、介于好氧和厌氧之间的方法、厌氧法。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利用生物间不同的反应机理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 基本采用好氧处理法, 它的主要功效是脱碳兼顾除磷脱氮, 大致包括氧化沟法、活性污泥法、AB法等。
但是好氧法对于除磷脱氮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处理后的污水中的含氮、含磷指标大大超过国标。因此, 20世纪90年代后, 人们渐渐青睐用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 达到较好的除磷脱氮作用。比如A2O法、AO法、SBR法等。其中的A2O法具有良好的除磷、脱氮、除碳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城镇污水中氮、磷含量超标的现状, 国内同行都看好A2O法。但从近年来污水处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各个中小城镇都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
2 中小城镇应遵循以下原则挑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中小城镇选择适合自身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包括对工程大小、进水水质、出水目标水质、处理技术的特点等关键因素。只有遵循这样的选择原则, 才能保证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同时, 还能节约开支, 便于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行。选择原则如下:
2.1 要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关于污水处理水质的要求和标准来选择, 以便处理后的水质能达标。
2.2 应结合该项工程对污水处理进水水质的相关指标要求和处理后出水水质相关指标的要求进行考虑,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污水排放的现状、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大小、可利用的情况等因素, 经过详细的比较考虑, 选择出工艺较为成熟完善的技术。
2.3 我们对经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的相关新技术或者新材料、新设备的选用, 必须结合实际, 谨慎考虑。
尽可能地多采用生态型新工艺, 按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 景观效果和污染治理相结合等原则进行选择。
3 几种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3.1 常规活性污泥法技术
该项技术是迄今为止运用最为普遍的污水处理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好氧生化作用进行污水净化。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 包括曝气池、二沉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首先将污水进行初次沉淀处理, 然后将其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出的活性污泥一道灌入曝气池中。在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由于受到曝气作用一直保持在悬浮的状态下。这有利于活性污泥对悬浮在污水中的胶状物质和某些固体物质的吸附。并且活性污泥中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当中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转化为自身的生物细胞。经最终的代谢而氧化为CO2等产物。对于处理非溶解性有机物的治理, 要先将其转化成可溶性的, 再进行氧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在二次沉淀池内与活性污泥进行分离, 上层出水进行排放, 活性污泥经过分离再进行浓缩处理后将一部分流回曝气池。从而确保曝气池一直能够保持有一定浓度的污泥。剩余的污泥则全部排放出去。
该项技术主要还是应用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 每日对污水处理量在10万立方米左右。并且随着该项技术几十年的应用和研究, 现已衍生出多种新的运行方式。
3.2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即是氧化渠或者又叫循环曝气池, 它是封闭型。这项技术是对上述处理法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它把生物反应池用氧化沟来进行代替。封闭的空间使污水和活性污泥能够在氧化沟内部不断地循环流动。氧化沟在充分混合和推流之间, 如果曝气装置的下半段, 水中溶解氧的浓度逐渐由高到低的变化, 有的还会呈缺氧的状态。这种奇特的水流状态能有利于活性污泥中的生物凝聚作用。氧化沟中可分为两种区域, 富氧区和缺氧区。污水经过硝化和反硝化的处理, 可以除氮。
此项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适应性强、脱氮功能、处理水质优良、污泥产率低等优点。不过该项工程需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 较适合规模不大的污水处理厂。当进水BOD5浓度比150mg/l大, 氧化沟的建设费用比SBR低, 反之, 当浓度比150mg/l低时, 则氧化沟的费用比SBR高。
3.3 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就是人工制造的相对于自然湿地系统的湿地生态环境。主要依靠在系统中发生的一系列作用, 包括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化反应最终形成的综合效应。人工湿地系统内对物质的沉降、吸附、过滤、固定、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离子交换、分解, 微生物吸收、代谢等作用, 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总的来说, 湿地的净化功能和其本身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多少有关。
人工湿地的基质是最基本的构成物质, 它由土壤、沙土、石头、沙粒四部分组成。可以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和需要的营养物质。基质层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 其中的微生物还可经过吸收、代谢除掉部分有机污染物质。即便水体停留在人工湿地的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也能被有效过滤出有机污染物。人工湿地系统分为无植被和有植被两种类型。对于无植被覆盖的, 基质成为主要的净水装置, 利用污水在基质层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 来脱除氮、磷。而有植被覆盖的湿地系统, 主要依靠水生植物来净化水体。其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根系能够吸收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作为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进行利用。而且它的根系还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能够有效吸附、富集部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的物质。
因此, 水生植物根系是否发达, 它的长度、长势都直接影响着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处理功效。不过, 不同的水生植物的净水能力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根据实际, 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建立人工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
4 对于污水处理我们还应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于污水处理后处理水回用技术刚刚才起步, 但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北方有的地区由于严重缺水, 已经在推广应用此项工艺。不过, 回用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水质不高, 限制了使用范围。笔者认为, 中小城镇应根据自身情况, 决定是否采用回用水技术。在水资源丰富和纳污水体自净能力强的地方, 可不必使用回用水。如果大型工厂和污水处理厂距离很近, 就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的使用。目前, 如何处理污泥是困扰我国污水处理厂的一项难题。其实, 污泥经干化、中温硝化处理后, 含水率在75%左右, 是很好的农家肥, 可大力推广应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生产、植树造林中。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现今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污水处理技术也相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起步晚。我们更应积极向前, 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 有利于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郭英卓.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36) .
[2]杜华琴.浅谈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特点与处理工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 .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分析 第10篇
1 中小型城镇污水特性及处理工艺特点
1.1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特点
相对于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相比, 由于中小型城镇居民人口少, 居民用水量标准低, 因此, 污水处理的总体规模较小, 一般小于10×104m3/d。此外, 受区域特性差异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水量和水质变化大, 水质稳定性差。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在维护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相对不足。由于污水处理的规模小, 一般工程建设费和运行费用偏高。鉴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 可供选择的实用技术较少。如果简单套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其基建费一般为1000~1200元/m3·d, 处理总成本为0.60~0.70元/m3, 许多小城镇受其经济制约而难以承受[1]。
1.2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技术选择原则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上述特点, 决定了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必须要遵循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简便的经济适用型工艺, 满足既要建得起, 更要用得起的要求。
而工艺往往又决定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投资和运行费用, 也影响了污水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因此, 处理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总得来说, 选择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应该要满足:处理效果好, 具有较强的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2], 工程投资低、运行成本低、易操作、易维护、易管理、成熟可靠的处理技术。
2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应用分析
目前, 国内许多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选用的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等工艺处理污水, 但这些工艺水平相对于落后、资金缺乏的中小城镇来说, 难以大范围推广。结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特征, 提出以下几种处理工艺。
2.1 水解-改进SBR工艺分析
水解-改进SBR工艺是由中科院发明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选择水解池代替了传统的污水处理中的初沉池, 实践也表明, 水解池的选择对于各类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也降低了后继构筑物的负荷, 此外, 经过水解池处理后, 原水中的生化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污水有机物的理化性和数量都发生较大变化, 便于后期的好氧处理。此外, 水解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 缩短了后继构筑物中的污水停留时间, 降低能耗, 达到了降低投资成本, 节约能耗的良好效果。水解—改进SBR工艺在结构布局中相对较为紧凑, 节约了占地面积, 运行稳定, 工艺结构中的各功能划分清晰, 自动化程度高, 便于操作管理, 适合在中小城镇中推广使用。
2.2 UNITANK工艺
UNITANK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的改进所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UNITANK工艺作为SBR改良型工艺, 吸收其工艺的优点, 实现了污水连续式生化处理和间歇式生化处理的有机结合。UNITANK工艺中, 系统的主体被分为左、中、右三个反应池单元, 各单元之间水力相通, 每一个单元中设有一个曝气系统。污水进入到其中任一个单元, 其他两个单元作为曝气时, 其中一个池用来沉淀。UNITANK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的改良型, 实现了一体化活性污泥法, 省去了单独修建沉淀池, 节省了前期投资费用和后期的运行费用。UNITANK工艺采用的是自动控制系统, 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和管理。三个单元中的采用渠道配水, 实现了在恒水位下的交替运行, 减少了管道、闸门等设备的数量, 也减少了水头损失, 降低工艺运行成本。UNITANK工艺集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为一体, 该工艺特点具有占地面积少, 单位面积比传统氧化沟工艺高25%~80%, 布置紧凑, 实现污水排放后的回用或就地排放, 节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但由于池形限制, 在应用中除磷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但, 随着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快速发展, UNITANK工艺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诸暨污水处理厂选择在工艺运行方式、增加内回流、加装填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良, 改良后的UNITANK工艺提高了系统运行的脱氮除磷能力, 增加了污泥内回流系统, 提升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3 生态处理工艺
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美国用于生态塘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超过了万座, 德国和法国也分别有3000多座和2000多座生态塘处理系统, 它们或单独使用, 或与其他处理设施组合应用。在我国, 独特的中小城镇地理环境优势, 可以使其能够充分应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以及中小城镇附近的废地、荒地、低洼塘和滩涂等, 因地制宜地把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和利用起来, 通过生态系统,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了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符合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宜中小城镇的生态处理工艺有生态塘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蚯蚓生态滤池等等。有研究表明, 蚯蚓生态滤池的CODcr去除率达83%~88%, BOD5去除率高达91%~95%, SS去除率为85%~92%, 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后, 污泥产率要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 固体废物少, 可以节省剩余污泥处理费用, 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少、产泥率低等优势。
2.4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是对现有传统型A2/O工艺及其各种变型工艺的优势系统集成优化后, 在完善泥龄、厌氧/缺氧/好氧段的比例、回流比、溶解氧、碳源等五个因子可调的A2O工艺基础上, 实现在一个系统中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传统的A2O工艺相比 (见表1) ,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则增加了缺氧池, 提高了反硝化菌活性, 增加内回流比, 提高脱氮能力, 在低溶解氧状态下,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较好地解决了泥龄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充氧效率高, 运行管理简便, 也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悬挂链曝气装置对池体要求低, 可以采用碾压土坝砌石结构, 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强。此外, 由于维持低溶解氧状态, 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目前在唐海县污水处理厂、平度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滦平县污水处理厂等采用了此种工艺, 实际运行效果十分理想。
3 结语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不能一味的照搬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 而应选择符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自身实际, 选择高效、经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上述所介绍的几中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根据对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工程特点以及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坚持的原则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适宜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水解-改进SBR、UNITANK、生态处理和悬挂链式改良型A2/O等四种工艺, 便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推广。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中小城镇,生态环保
参考文献
[1]马金, 刘斌, 张晓健.复合水解池生物滤池在处理小城镇污水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 2004, 30 (3) :19-21.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第11篇
关键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焚烧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處理成为制约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城镇没有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几乎为零,垃圾处理现状令人堪忧。小城镇垃圾处理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研究,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先进技术,对于解决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小城镇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置运作模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专门针对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基本没有,依法管理较为困难。(2)垃圾治理缺乏资金。由于大部分乡镇经济不发达,缺乏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难以为继。(3)居民环保意识差。乡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对垃圾胡乱堆放的后果认识不足。(4)缺少垃圾处理的统筹规划。在垃圾处理模式上没有形成区域整体规划。各乡镇负责自己辖区内的生活垃圾的清理,各自为“政”。
3.现有的乡镇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
(1) 简易填埋。填埋是应用最广的垃圾处理方法。填埋法处理量大,方便易行,但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易产生二次污染。乡镇由于经济落后,生活垃圾填埋仍以简易填埋为主。简易填埋指在填埋过程中未采取防渗、废气收集,垃圾表层覆盖压实作业等措施,导致含有机污染物的垃圾渗滤液、恶臭气体等直接排入土壤和大气,造成二次污染,严重破坏了乡镇的生态环境。
(2) 好氧堆肥。对于有机组分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堆肥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天然肥料能够化肥的施用,保护土壤结构。尤其适用于乡村农家肥生产。缺点在于现有的技术产生的堆肥肥效差,堆肥后的残留物中有害物质较多,需要进行填埋或焚烧,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堆肥技术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
(3) 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一些农村采用的一种资源化方法。采用人畜粪便为主的发酵原料使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可燃沼气,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作为农用肥料。该方法管理方便、投资少、容易操作。但目前由于技术落后,厌氧发酵消化周期较长,效率低,容易堵塞,产生的沼渣和沼液需要处理,农肥施用量仅凭经验,施用过量极易引起氮磷流失,造成流域水环境污染等。
(4) 焚烧。焚烧法是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在85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经过充分燃烧,最终转化为无机灰渣,产生的烟气经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焚烧法可使垃圾充分减容减量,大大减少了占地,余热可回收用于发电或提供热源等。
乡镇地区采用的焚烧处理大多是露天焚烧或简易焚烧炉处理,设施简陋,焚烧过程中未采取烟气净化等环保措施,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二噁英、重金属、飞灰等有害物质,产生的污染物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焚烧法投资大,对垃圾热值要求较高(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和重金属问题,处理成本昂贵。因此焚烧处理方法适用于没有或不具备建设卫生填埋场、经济条件较发达、生活垃圾热值高的地区。
4.适宜的处理模式
通过以上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分析比较,结合我国乡镇地区特性,解决乡镇生活垃圾问题的有效方式为:
首先,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对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形成源头分拣和集中分拣的联合分类收集方式。源头分拣,可以大范围设立分类垃圾箱;集中分拣则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步应用推广。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镇中仍然存在一批垃圾捡拾人群,他们对垃圾中的可回收废品的收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活垃圾管理中源头分拣的难题,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其次,对生活垃圾中的可生物降解物进行堆肥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堆肥的良好条件。现阶段最有效的堆肥技术是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工艺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状态下快速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很短,厌氧消化过程只需要30天,管理维护简单,没有气味等优点,而且对于餐厨垃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再次,对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焚烧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的显著优势。垃圾焚烧余热发电或供热、焚烧残渣制砖、二氧化碳回收等,使垃圾焚烧与能源回收有机地结合起来。余热发电除了满足垃圾焚烧自身需求外,还可以面向市场销售电量盈利。焚烧技术正朝着自我完善、多功能、资源化以及智能化四个方向发展,未来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最后,对无法进行处理的垃圾最终填埋处置。填埋是固废处理的终极方式。填埋场要合理选址,逐步加强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并且限制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
5.结束语
未来,生活垃圾处置的趋势是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此,应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增加回收种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分离有机垃圾与无机废物,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完整体系,综合应用堆肥、焚烧和填埋等的处理手段,真正使小城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行环境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入科学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实现小城镇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徐广.农村垃圾分类焚烧及相关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25).
[2]李颖,许少华.适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
[3]杨慧芬.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杨天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7(2).
[5]康平.城市生活垃圾前世今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M],2012.
作者简介:毛伟(1983.12-),男,辽宁大连,现职称:工程师,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固废处理等环保领域技术研发。
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选择研究 第12篇
1 小城镇污水排放特点
1.1 污水水质
我国大多数小城镇属于综合性城镇,即居住、商贸、工业混杂在一起,污水排放一般以居民生活污水为主。而对于工业较发达的小城镇,其污水可能以工业废水为主。由于小城镇企业生产落后,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一般较城市偏高,COD在350 mg/L~1 000 mg/L之间,氨氮的含量也高一些[2]。
1.2 污水水量
小城镇人口多在几千到几万以内,日用水量在几百至几千立方米,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规模较大,产业废水量也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废水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废水,数量相对较少。
小城镇镇域面积较小,排水干管较短,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导致污水量的日变化系数较大。受生活习惯影响,污水排放的高、低峰值非常明显,日差值较大,高峰集中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其他时间尤其是午夜以后,污水量较小。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多,污水排放量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高、低峰的差值。
2 小城镇污水处理方式
2.1 集中式处理
小城镇围绕在市、县周围,可以将污水收集并入到各地区的城市污水厂一起处理。其优点是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和投资费用,便于管理,且运行成本低。缺点是小城镇大都分散于中心城市周围,与其有一定的距离,小城镇收集的污水输送到中心城市距离较长,使排水管网的投资和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2.2 分散式处理
大多数小城镇现已颇具规模,污水排放总量比较可观。小城镇自行建设污水处理厂,可以大大减少污水管网建设费用,还可以积累一定的技术和运行管理经验,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缺点是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数目增多,不便于各市、县集中管理,日常运行管理难度大,管理水平降低,投资总额增加。
3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法
3.1 工艺选择原则
1)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小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大,要求工艺成熟可靠,抗冲击负荷和调节能力强;2)基建、运行费用低。小城镇财力有限,建设和运行资金都比较少。应选择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处理设备少的工艺,以节省征地费、土建费及设备费。尽量采用经济节能型工艺及设备,减少运行费用;3)操作、管理简便。小城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应尽量选择操作简单,管理维护容易,可靠程度高的工艺,同时减少运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运行费用。
3.2 工艺选择步骤
1)小城镇的特征识别。包括地理位置、水污染治理状况、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2)判别、分析和评价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状况;3)分析各种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性能、费用、运行条件以及适用性;4)处理工艺技术实用性筛选。主要分析处理技术的性能、建设和运行费用、适用范围和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推荐匹配的处理工艺技术。
3.3 工艺选择优化决策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可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决策。将适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总目标层,即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B层是实现总目标的3个子目标层,由污水处理效果、经济合理性与运行管理构成;C层是指标层,即为达到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各种条件。选取BOD5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NH3-N去除率、TP去除率等作为污水处理效果评价指标;基建费用、运行费用作为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指标;运行可靠性和操作难易性作为运行管理的评价指标。从而建立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然后利用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各种适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确定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最优方案。
4 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关键,不仅影响处理厂的处理效果,还影响整个处理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工艺运行可靠程度和管理操作的复杂程度。因此,必须结合当地污水的水量、水质以及温度、气候、气象、地理、经济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使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根据可用工艺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如下:有经济实力的小城镇可采用SBR、氧化沟、A2/O等具有除磷脱氮的工艺,并优先考虑氧化沟工艺;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城镇,可采用化学—生物联合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并预留二级处理的位置;经济欠发达、用地相对宽裕地区的小城镇,可利用当地的洼地滩涂、荒地和低产地,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等自然净化工艺[4]。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对比分析见表1。
5 结语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结合污水的水量、水质以及温度、气候、气象、地理、经济等实际情况,根据可用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科学合理的设置项目构成、工艺与设备、配套工程、劳动组织与定员等,使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以较少的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真正做到“建得起,用得起”、能耗低、效率高、投资省、易管理,达到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继勇,吕文丽.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山东环境,2001(3):51-52.
[2]刘东,周先桃.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评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8(3):302-306.
[3]王新文.河南省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朱静平.适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2,17(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