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语气词啊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9
1

语气词啊范文第1篇

一、变调

(一)上声变调

1、 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时,只读半上211。如:

好书,火车; 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

3、 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上。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

4、 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

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如:

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 水彩/笔, 洗脸/水

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

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 小/海岛

5、 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分节,然后按照以上变调规律变调。如:

永远/友好, 请/往北/走,给你/两碗/炒/米粉

(二)“一”和“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1)“一”的本调为第一声阴平,但实际上,它只有在读单音节字词、处在词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数时仍念本调。 如:

一、一二一,统一,第一,始终如一,一九三九年; (2)“一”在非去声前(阴、阳、上)变去声。 如:

一斤,一天;一瓶,一年;一桶,一小时;

(3)“一”在去声前变成阳平。如:

一个,一定,一块,一旦,一共。

2、“不”的变调:

(1)“不”的本调是去声,“不”在读单音节、处于句尾以及非去声前仍读本调去声。如:

不,偏不! 谁敢说个“不”字? 不听, 不来, 不好。 (2)和“一”一样,“不”在去声前变成阳平。如:

不见,不是,不对,不露声色

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一般读轻声(不是必读)。如: 听一听,闻一闻,想一想,看一看, 用不着,行不行,买不起,差不多

二、轻声

轻声只能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不能独立存在,助词和语气词(如:吗、的、了、吧)也不例外。因此,在读单音节字词时,不能读轻声。

(一)轻声的发音描述: 轻声词前音读得较重较长,后音读得轻短模糊。轻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音节后,读短促的低降调(调值31);在上声音节后,读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44)。轻声的调值是由前一个音节决定的,与原调值无关。如:

妈妈、爷爷、爸爸、收成、朋友、事情(调值31) 奶奶、养活、女婿、马虎、喜欢、嫂子(调值44)

(二)变读轻声的规律:

1、重叠式的名词和动词,后一音节读轻声。如:

妈妈,星星,娃娃,婆婆,姐姐,姥姥,舅舅,爸爸;

听听,说说,谈谈,闻闻,走走,想想,看看,跳跳 (注意:动词两个上声重叠,第一个字先变阳平,再读轻声。)

2、句尾的语气助词“吧、吗、呢、啊”读轻声。 如: 来吧! 行吗? 干活儿呢! 走啊!

3、助词“的”、“地”、“得”、“着”、“了”等读轻声。如:

他的, 渐渐地, 大得很, 说着话, 走了

4、名词和代词的后缀“头”、“子”等和表示复数的“们”读轻声。如:

石头,念头,桌子,村子,我们,你们,他们,同学们

5、人体的许多部分读轻声:如:

脑袋,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 下巴,喉咙, 胳膊,巴掌,指头,指甲,骨头,屁股等。

6、处所名词后的方位词一般读轻声(不是必读)。如: 墙上,地下,外边,屋里,东面

7、趋向动词一般读轻声(不是必读)。如: 躺下,拿去,起来,送过来

(三)部分无规律的轻声词: 白净

动弹

比方

别扭

畜生

称呼

刺猬

窗户

凑合

答应

打扮

打听

耽误

东西

地方

队伍

耳朵

告诉

官司

关系

故事

活泼

糊涂

伙计

记性

交情

咳嗽

窟窿

快活

困难

粮食

凉快

老实

力气

骆驼

麻烦

买卖

迷糊

明白

名字

暖和

难为

能耐

盘算

牌楼

朋友

便宜

漂亮

脾气

清楚 认识

热闹

扫帚

收拾

思量

岁数

舒服

挑剔

唾沫

稳当 尾巴

位置

喜欢

消息

学生

学问

衙门

钥匙

衣服

意思 养活

月亮

应酬

云彩

扎实

在乎

状元

眨巴

自在

琢磨

注: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凡是在后一个音节不标调的词为必读轻声词,读错要扣分。后一个音节标注声调符号,但在这个音节前加一个圆点的词不是必读轻声词,是“重 次轻”格式, 如:太阳(tàiyánɡ)、父亲(fùqīn)、力量

(lìliànɡ)等,无论是否读轻声都不会扣分。在朗读作品和说话时,将“重次轻”格式的词语读成轻声,则语感自然,是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表现。

(四)注意:有些词读轻声与不读轻声有意义上的区别。如: 东西、大方、兄弟、地道、买卖、地下、运气、精神、 大意、老子、人家、地方、等。

新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及其分类表见附件三

三、儿化

儿化是指没有实际意义的后缀“儿”,不自成音节,与前一个音节融为一体,只作为卷舌动作附加在前音节末尾,使前一个韵母发生卷舌音变,成为“儿化韵”。

(一)儿化的变音规则:

1.音节末尾音素是ɑ,o,e, ê,u的,直接加“r”,韵母是i, ü的,直接加“er”。如:

号码儿ɑ---ɑr

耳膜儿、粉末儿o---or

模特儿e---er

旦角儿ê---êr

没谱儿、梨核儿u---ur

玩意儿、小鸡儿i---ier

小曲儿、痰盂儿ü----üer 2.韵尾是i,n的,将其去掉后加“r”或“er”。如:

小孩儿,加塞儿ɑi---ɑr

刀背A儿,摸黑儿ei---er ,

好玩儿 uɑn---uɑr

纳闷儿,别针儿en---er

有劲儿,送信儿in----ier

合群儿 n----er

3.韵尾是nɡ的,去掉nɡ,使前面元音鼻化并加“r”。(注意前、后鼻音儿化后的区别:前鼻音去掉韵尾后,韵母不鼻化;而后鼻音去掉韵尾后,韵母要鼻化。)如:

瓜瓤儿 ɑnɡ----ɑ(鼻化)r

抽空儿 onɡ----o(鼻化)r

夹缝儿 enɡ----e(鼻化)r

(对比非鼻化:一份儿en---er) 蛋黄儿uɑnɡ----uɑ(鼻化)r (对比非鼻化:铁环儿uɑn---uɑr) 4.韵母是舌尖元音-i(前、后)的,去掉-i, 换成“er”。如:

瓜子儿,石子儿zi---zer

没词儿,挑刺儿ci----cer

细丝儿 si---ser

墨汁儿 zhi---zher

锯齿儿 chi---cher

记事儿 shi----sher

四、“啊”的音变

在汉语中,“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的语气助词。“啊”在句首或单用时读音为“啊”,而在句尾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要发生变化。

(一)“啊”的音变规则:

1.“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ɑ,o(不含ɑo,iɑo),e,ê的,“啊”变读为“yɑ”。如: ɑ:干啥啊?打架啊? o: 好多啊!别发火啊! e:上车啊!回宿舍啊! ê: 快写啊!还不上学啊?

2.“啊”前面音节末尾是其他音素时,按“连读”处理。如: i(含ɑi、ei、ui)、ü,连读成yɑ(呀): 找你啊! 从哪儿来啊? 好累啊! 怕吃亏啊! 吃鱼啊! 快去啊! u(含ou,iu,ɑo,iɑo) 连读成uɑ(wɑ哇): 在哪儿住啊? 在五楼啊! 加油啊! 好啊! 你要不要啊? n连读成nɑ(哪): 真好看啊!

真难啊!

他好认真啊! nɡ连读成nɡɑ:

唱啊唱,

不行啊!

-i(前)连读成-i(前)ɑ:

谁写的字啊?

一次啊?

好自私啊! -i(后)及儿化韵连读成-i(后)ɑ(近似于“rɑ”):

谁有纸啊? 快吃啊! 在教室啊! 是啊!

语气词啊范文第2篇

沪残辅具2009‟10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残疾人

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各区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

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是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好2009年度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现将修订后的《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参照《细则》贯彻落实。

附件:《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

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九日

附件

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

为了规范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个性化需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适配形式

辅具适配形式为组合适配。

二、适配对象

重度残疾人或一户多残的本市户籍的持证困难残疾人或家庭。

三、适配内容

(一)提供日常生活或岗位、学习、择业等方面需求的辅助器具,同时辅助器具适配与家庭或工作、学习环境无障碍改造相结合,以补偿身体残疾造成的生活、就业、就学、择业的障碍。

(二)适配的辅助器具品种参照《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品种及标准全额性适配》及《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品种及标准补贴性适配》明细表所列见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施细则(修订)附表

1、2‟。

(三)如经评估需适配的辅助器具尚未列入上述品种范

围的,须经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市辅具资源中心)审核后方可提供适配。

四、适配操作流程

(一)通过需求调查严格筛选适配对象,列入组合适配适配的残疾人填写《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需求申请表》(附表1),并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备案。

(二)由区县评估人员、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组成评估小组,对适配对象的残疾功能及家庭环境或岗位环境进行评估,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评估工作委员会负责技术支持。

(三)评估小组填写相应的辅助器具及无障碍环境评估表见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施细则(修订)附表4-11‟,开具评估适配处方(附表2)。

(四)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汇总后将申请表(附表1)、评估表、评估适配处方(附表2)、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汇总表(附表3)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审核。市辅具资源中心对区县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复评。

(五)审核批准后,各区县通过辅助器具管理子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六)市辅具资源中心根据申报适配辅具。

(七)被确定为组合适配的对象应同时纳入“送康复服务上门”的范围。

五、无障碍环境改造

(一)组合适配中的无障碍环境改造应结合居家、工作、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并与适配的辅助器具相结合。具体操作按照本市无障碍建设相关文件执行。

(二)家庭、工作、学习环境无障碍设施改造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会同区县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共同实施。若有特殊要求需经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与区县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共同认可方可进行。

六、跟踪随访

(一)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在完成辅具适配10天内组织“送康复服务上门”的社区医生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并填写《送康复服务上门(辅具适配专页)》(附表4),直至适配的辅具适宜,而且受配对象完全掌握辅具使用方法。随访结束后,将此表归入个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记录手册。

(二)随访中发现的辅具不适宜等信息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及时反馈至市辅具资源中心。

七、经费来源

组合适配的资金由市辅具资源中心承担,评估经费由各区县承担,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资金由市无障碍督导总队及各区县承担。

八、档案管理

(一)各类表格需填写完整,适配对象应做到一人一档。

(二)档案材料一式二份,一份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存档,一份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备案。

九、评估验收

(一)各区县在年度组合适配工作完成后形成工作报告,并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

(二)市辅具资源中心组织由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学专家组成的市评估小组对各区县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语气词啊范文第3篇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语气词啊范文第4篇

沪残辅具2009‟10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残疾人

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各区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

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是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好2009年度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现将修订后的《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参照《细则》贯彻落实。

附件:《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

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九日

附件

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

为了规范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个性化需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适配形式

辅具适配形式为组合适配。

二、适配对象

重度残疾人或一户多残的本市户籍的持证困难残疾人或家庭。

三、适配内容

(一)提供日常生活或岗位、学习、择业等方面需求的辅助器具,同时辅助器具适配与家庭或工作、学习环境无障碍改造相结合,以补偿身体残疾造成的生活、就业、就学、择业的障碍。

(二)适配的辅助器具品种参照《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品种及标准全额性适配》及《2009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品种及标准补贴性适配》明细表所列见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施细则(修订)附表

1、2‟。

(三)如经评估需适配的辅助器具尚未列入上述品种范

围的,须经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市辅具资源中心)审核后方可提供适配。

四、适配操作流程

(一)通过需求调查严格筛选适配对象,列入组合适配适配的残疾人填写《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需求申请表》(附表1),并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备案。

(二)由区县评估人员、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组成评估小组,对适配对象的残疾功能及家庭环境或岗位环境进行评估,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评估工作委员会负责技术支持。

(三)评估小组填写相应的辅助器具及无障碍环境评估表见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施细则(修订)附表4-11‟,开具评估适配处方(附表2)。

(四)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汇总后将申请表(附表1)、评估表、评估适配处方(附表2)、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汇总表(附表3)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审核。市辅具资源中心对区县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复评。

(五)审核批准后,各区县通过辅助器具管理子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六)市辅具资源中心根据申报适配辅具。

(七)被确定为组合适配的对象应同时纳入“送康复服务上门”的范围。

五、无障碍环境改造

(一)组合适配中的无障碍环境改造应结合居家、工作、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并与适配的辅助器具相结合。具体操作按照本市无障碍建设相关文件执行。

(二)家庭、工作、学习环境无障碍设施改造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会同区县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共同实施。若有特殊要求需经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与区县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共同认可方可进行。

六、跟踪随访

(一)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在完成辅具适配10天内组织“送康复服务上门”的社区医生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并填写《送康复服务上门(辅具适配专页)》(附表4),直至适配的辅具适宜,而且受配对象完全掌握辅具使用方法。随访结束后,将此表归入个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记录手册。

(二)随访中发现的辅具不适宜等信息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及时反馈至市辅具资源中心。

七、经费来源

组合适配的资金由市辅具资源中心承担,评估经费由各区县承担,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资金由市无障碍督导总队及各区县承担。

八、档案管理

(一)各类表格需填写完整,适配对象应做到一人一档。

(二)档案材料一式二份,一份由区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供应站)存档,一份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备案。

九、评估验收

(一)各区县在年度组合适配工作完成后形成工作报告,并上报市辅具资源中心。

(二)市辅具资源中心组织由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学专家组成的市评估小组对各区县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语气词啊范文第5篇

定义: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示的。汉语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用来表示语气的词语就是语气词。

分类:

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 )句尾语气词有:“也、乎、哉、矣、已、耳、焉、与(欤)、邪、夫、兮”等。

2 ﹑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 )用来表示陈述、判断、因果假设复句句末,表示肯定、否定、解释的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 )用在是非问、选择问、揣测问、反诘问等疑问语气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乎、与(欤)、邪、哉”(3 )用在感叹句、祈使句中,表示感叹、商量、命令、请求等的语气词有“也、哉、夫、兮”。

二、句尾语气词:

1 、“也”:表静态,通常用在判断句尾表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用在陈述、祈使、疑问句尾时,都表论断、确认语气。并不是在判断语气之外,又表示陈述、祈使、疑问语气。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对这一分句的确认语气。

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公输》

2、矣:“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 《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1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 《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 《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 《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 、“已”同“矣”的作用相近,原是动词,表示停止、限止语气,表示事实止于这种情况,有往小里说的意思。一般可译为“了”或“啦”。

4 、“耳”:是“而已”的合音。一般用在叙述句尾,动词性减弱,可译为“罢了”。

5 、“焉”是一个有指代作用的语气词,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尾,表提示性的陈述语气。

(1 )一般用在不及物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既表示“于(介词)+ 是(此)”的意思,又表示提示性的煞尾语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用在形容词谓语后面,隐含“于是”而指代比较对象。如“晋国,天下莫强焉。”

(3 )用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代词宾语“之”,指代作用更明显一些。如“非曰能之,愿学焉。”

(4 )如果“焉”所指代的对象、时间、处所,在本句中的前一部分已经出现了,那么“焉”就不兼指代作用,而虚化为纯粹的句尾语气词了。如“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6 、“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疑问语气词。 (1 )用在是非问句尾,(是非问是把事情的正面说出来,然后希望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译为“吗”。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触龙说趙太后》

(2 )用在选择问句尾,(选择问是列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用疑问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从中选择一种作出回答。)译为“呢”。

(3 )用在特指问句尾,(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出所问内容,要求对方就疑问代词所指来回答。)可译为“呢”。 (4 )用在反问句尾,(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一般不需要回答。)可译为“吗”或“呢”。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墨子兼爱上》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 晏婴论季世》

2 (5 )“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吧”。“乎”仍是疑问语气。

(6 )用于祈使句尾。仍是疑问语气词,只是句中的祈请或感叹语调是主要的,“乎”的疑问语气相应减弱了,带有疑虑未定的色彩。表示委婉的疑问语气。善哉,技盍至此乎! 《庄子养生主》

天乎!吾无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8 、“哉”:

(1 )用在感叹句尾是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的,可译为“啊”。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 )用于反问句尾更为常见,这时一般需要疑问代词或“岂”字和它呼应依然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例如: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李斯《谏逐客书》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9 、“夫”:用在感叹句尾表示的感叹语气偏于惋惜悲伤的情绪,仍译为“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三戒》

10、“兮”:一般用于韵文的感叹句尾,可译为“啊”“呀”。

11、“何以为”意思是“为什么用得着呢”,是无疑而问,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颜渊》

12、尾语气词的连用

古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连用,最常见的是“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面。例如:

位其不可不慎也乎! 《左传成公二年》 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遊褒禅山记》

“乎”和“哉”也常连用,“哉”只能放在“乎”的后面。例如: 善败由已,而由人乎哉? 《左传僖公二十年》

3 连用的语气词,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最后是“乎”的句子重点在询问,最后是“哉”的句子重点在感叹。

除“乎”“哉”外,“矣”“已”“与”“邪”“夫”等,也可以放在其他语气词的后面。

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 《荀子议兵》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三个语气词有时也可以连起来用,最常见的是“哉”放在另外两个语气词之后。例如:

吾罪也乎哉!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三个语气词连用,感情色彩一般都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

三、句首语气词

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字。

1 、“夫”

“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孙子谋攻》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

“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

2 、“盖”:

(1 )作句首语气词时用于发议论。不译。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4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本纪》

(2 )用在句中主语后谓语前,表示猜测或解释性的语气,意思为“大概”“可能是”,我们处理为语气副词。

3 、“唯(惟、维)”

“惟”字用作句首、句中语气词时,可以写作“维”“唯”。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一种作用是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例如:

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 《书经洪范》

唯赤则非邦也与?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

另一种作用是表示期望的语气。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扬恽《报孙会宗书》

“惟”字用作句中语气词,主要起引出谓语的作用,在《书经》、《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

蚩尤惟始作乱。 《书经吕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4、其

语气词“其”用于句首或句中,一般表示推测、擬议,有“大概”、“恐怕”等意思。例如:

齐其为陈氏矣。 《左传晏婴论季世》

四、句中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常有“者”“也”两个。

“者” 用于句中,主要表示提顿语气,在表示停顿语气的同时,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此二人者,实弑寡君。《左传隐公四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 也

语气词“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但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提顿语气,有提示下文舒缓节奏的作用,表示停顿语气。例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句中“也”字还常和“者”字相结合,位于主语之后,起提示谓语的作用。例如:

君子也者,道法之宗要也。 《荀子致士》

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有些虚字,古人一般把它叫做“发语词” 或“发声词”,现代有的语法著作把它叫做“语首助词”、“语中助词”,有的语法著作把它叫作“词头”、“词尾”。

可以肯定的词头主要是一个“有”字,可以肯定的词尾是“然、如、尔、若”。还有“其、言、于、薄”四字,在《诗经》中用例很多,散文中却很少看到,也被看作词头,暂难作出定论。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一)有

“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例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於有殷。 《书经召诰》

朝代名词前面加“有”,一直沿用到后代,如“有唐”、“有明”等。 “有”又用于某些名词前面。例如: 予欲左右有民。 《书经皋陶谟》

还可以用于某些形容词前面。例如:

不我以归,忧心有仲。 《诗经邶风撀鼓》

(二)其

6 “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例如: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诗经唐风扬之水》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诗经邶风北风》

(三)言,于,薄

“言、于、薄”用作词头时性质相同,都只能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诗经周南葛覃》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诗经召南草蟲》

(四)然、如、尔、若

“然、如、尔、若”主要放在形容词之后,与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状语(有时也用作谓语)。此外还有“焉”“ 乎”两个字,作用同前四字相同。“如、尔、若”可以认为是“然”的变形。例如:

天下晏如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子路率尔而对。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语气词啊范文第6篇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摘 要] 从语气词的一般用途来看,《诗经》中疑问语气的表达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用本身即可表疑问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即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二是以常用于表其他语气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即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其丰富的用例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口语状况。 [关键词] 《诗经》;疑问句;句尾语气词;语法

中图分类号: 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1-0035-01 语言中表达语气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语调的高低升降和语气词的使用。我们一般只能在口语中明确地获取语调信息,这在书面语中表现为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组合,而在上古汉语中,标点符号并不发达,所以该时期传世文献中的语气就主要靠语气词来判定。加之“书面语中语调是隐含的,因而语气词就显得格外重要”[1]。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传世文献,前人和时贤在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体现在音韵、词汇和训诂方面,在语法方面的建树略显逊色。在语法领域,大多数学者侧重于《诗经》的虚词和句法研究。而在《诗经》的虚词研究方面,专门针对语气词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句子中一个特定的位置入手,对《诗经》感叹句中的语气词进行系统分析。

《诗经》中表达或加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可细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用本身即可表疑问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我们称之为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二是以常用于表其他语气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我们称之为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一、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诗经》中本身可表达疑问的句尾语气词不多,有“哉”、“其”、“乎”、“焉”、“矣”。

(一)哉

“语气词。用在有疑问词的句子里,帮助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仍然带有感叹的意味。可译为呢’或啊’。”[2]P617“哉”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4次。

与纯粹的疑问语气词不同,由于表疑问时仍带有感叹语调,致使“哉”用于疑问句尾时往往语气更加强烈,有时还带有责问的语气。如例1~3;“哉”既可以用于反问句尾,也可以用于感叹句尾,呈现出互补局面:句中有疑问标记时是反问句,无疑问标记时是感叹句。[1]《诗经》中最典型的如例4。 1.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王风君子于役》)

上两例中,例1中的问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极度悲戚与对现实的绝望;例2中的问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归乡的急切渴望。 3.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扬之水》) 4.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

(二)其

“帮助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呢’。”[2]P189王引之《经传释词》:“音姬,问词之助也。”“语气词。”[2]P345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2次。例如: 1.彼人是哉,子曰何其?(《魏风园有桃》) 《毛传》:“子曰何其,夫人谓我欲何为乎?” 2.夜如何其?夜未央。(《小雅庭燎》) 《集传》:“其,语辞也。”

(三)乎 “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2]P166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2次。“乎”用于句子末尾有时表纯粹的疑问语气,如例1;有时表反诘语气,如例2。 1.女曰:观乎?士曰:既且。(《郑风溱洧》) 2.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小雅常棣》)

(四)焉

“句末语气词。表示提示和强调。”[2]P543 “焉”字用法比较灵活,并不专门表达某一种语气,“焉”字用于疑问句末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用法在《诗经》中共两例: 1.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饮焉? (《唐风杕杜》) 上例中,“焉”与疑问代词“胡”配合,帮助表达反诘语气,起强调作用。 2.人之为言,胡得焉?(《唐风采苓》)

(五)矣

“语气词,用在有疑问词的疑问句里帮助表示疑问语气。”[2]P566如例1~3;有时疑问语气中带有强烈的慨叹语气,如例4;有时“矣”字用在前一分句末尾表疑问语气,后一分句回答,形成一问一答的设问句,如例

5、6。 1.山川悠远,曷其没矣?(《小雅渐渐之石》) 2.心之忧矣,宁自今矣?(《大雅抑》) 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小雅隰桑》) 4.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小雅正月》) 5.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小雅六月》)

6.爰采唐矣,沫之乡矣。/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爰采葑矣,沫之东矣。(《鄘风桑中》)

二、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除了以上本身可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诗经》中的疑问语气也可以通过表陈述或感叹语气的语气词表达。

(一)感叹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1.兮。典型的感叹语气词。用于带疑问语调的句子末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但仍不失感叹意味。有时疑问语气中带有责备质问之意,如例(1);有时表反诘语气,如例(2)。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2)岂曰无衣七兮?/岂曰无衣六兮?(《唐风无衣》) 上例中,“兮”字本身并不表反诘语气,是由于带反问语气的疑问词“岂”引起的。 2.斯。句末语气词[2],由于经常表感叹语气,我们将它当作感叹语气词对待。“斯”用于句子末尾表疑问语气的用法在作品中共两例(在同一篇作品中表同一种语气不重复统计),同时又不失原有的感叹语气,所表语气一般比较强烈。例如: (1)彼何人斯?居河之麋。(《小雅巧言》)

(2)彼何人斯?其心孔艰。/彼何人斯,胡逝我陈?/彼何人斯,其为飘风?(《小雅何人斯》) 3.思。《诗经词典》中作句末语气词解,由于经常表感叹语气,我们将它当感叹语气词对待。“思”用于疑问句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例子在作品中仅1例。例: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大雅抑》)

上例中,末尾的“思”字表反问语气,同时又保留着强烈的感叹语气,使得该句语气极为强烈。但此处表达语气用的是语调,而不是语气词。[3]而这种语调是通过“矧”字传达出来的,“矧”可作“况且;何况”解[2]。“思”字只是帮助表达反诘语气。

(二)陈述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诗经》中陈述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的用法仅1例。例: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邶风旄丘》)

上例中,分句末尾和句子末尾的“也”字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问一答的设问句,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语势,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助处境。 结语

相关文章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1篇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2篇一、情况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

1
2025-09-23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1、认真完成办公常规工作,做好公司、上级部门、各服务中心的文件、报告的接收、呈送、...

1
2025-09-23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第1篇1.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对象是(B.企业特殊的交易和事项)。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

1
2025-09-23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4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