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料库驱动;词项;建构主义

摘要: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更新了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教学的观念。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运用的重视为语言描写带来了概率分布的视角,从而揭示了语言的概率性特点;语言的习语原则以及词项中心语言观推动了对意义单位的认识,并且消除了语言中词汇—语法的二分对立;语料库驱动方法推崇的“探索/描述”法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的教学的建构主义观点。基于此,语料库驱动下的外语词汇教学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语料库可以辅助外语词汇教学的词项教学、近义词辨析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利用语料库开展写作自主纠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建立微型语料文本和自建个人教学语料库两个方面获取语言素材。

文献标志码:A

Corpusdriven Foreign Vocabulary Pedagogy

ZHAO Lianzh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Key words: corpusdriven; lexical item; constructivism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占据了外语教学的核心地位,而伴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当下,主流的外语词汇教学注重意义的方法(meaningbased approach),教师偏重外语词汇意义的讲解,而忽视其用法以及在使用中的意义建构;在教学素材上,教师遵循理性主义(rationalism)语言观,将内省生造的语句当作例句来讲解,而这种语句反映不出词汇真实的使用情况,而且授课时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主而较少与学生互动。这些都将制约外语词汇教学的合理性与效率。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外语教学理念和范式的转变,语料库研究学者何安平认为,词汇教学是语料库资源和研究手段应用于外语教学时间最早和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2〕。在此本文拟探讨语料库驱动下的外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并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来分析语料库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二、术语的界定

在语料库语言学阵营中存在若干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指导的方法(corpusinformed approach)、基于语料库的方法(corpusbased approach)以及语料库驱动的方法(corpusdriven approach)。以上三种方法中对语料库的依赖程度不同,目的也存在一定差异〔3〕。语料库指导的方法间接地把语料库信息运用于教学尤其是教学材料的编写中,语料库主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而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是一种“假设验证法”(hypothesistesting),研究者根据现有语言理论提出假设,然后到语料库中寻找实例验证假设;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中,语料库处于绝对地位,研究者对语料库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语言使用情况的假设或新的结论,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探索/描述法”,基本程序是“观察—假设—归纳—理论整合”。从以上分析可知,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传统研究的延续,只是其使用的数据是源自语料库中的真实数据。与之不同的是,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则摆脱任何已有理论,通过解读语料库中大量真实的数据来揭示语言鲜为人知的规律,因此这种方法体现了语料库研究崭新范式的精神实质。鉴于此,我们将语料库与外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称为“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

三、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理据

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理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料库语言学带来的崭新的语言观,包括基于频数的语言观和词项中心语言观;二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1.基于频数的语言观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人们带来了有关语言本质和语言教学的新观念,其中包括基于频数的语言观,即语言使用的频繁程度影响语言的结构、意义和功能。对语言使用频数的关注体现了语料库语言学与乔姆斯基(Chomsky)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目的的不同见解,即有关“可能性语言”(language as possiblity)还是“概率性语言”(language as probability)的争论〔1〕。语料库语言学认为语言描述(或理论)的目的是解释哪些语言现象是“很有可能的”(What is probable),换言之,其研究对象是“概率性语言”,即研究语言的使用问题。而乔姆斯基语言学感兴趣的是哪些语言现象是有可能的(what is possible),其研究对象是“可能性语言”,也就是语言能力或语言系统。由于乔姆斯基语言学以解释人们的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为研究目的,语言学家在阐明语言规则时就通常根据直觉和内省来自我构建语句,但他们不太关注创造的语句是否可能运用于现实语境。一些日常交流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怪诞句子常被当作研究对象,如乔姆斯基著名的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这例就经常被分析。这句话是符合语法的,但是这句话却违反语义规则而不可被接受。相对于乔姆斯基语言学注重语言能力的描写,语料库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语言使用中概括获得,并通过语言使用具体呈现出来的,因此从语言系统及其使用两方面来进行语言描述就十分合理了。在语料研究方面,语料库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运用,研究对象是反映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例句,这种对语言运用的重视也使得计算机语料库语言学为语言描写增添了概率分布的视角(distributive perspective)。语料库研究揭示出了不同词汇在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点,如为数不多的词汇占据了文本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越来越多的语料库研究证据显示了哪些词汇和语言现象是最有可能被语言使用者遇到的,从而最值得在教学上投入时间〔1〕。可见,语言的分布信息可以影响外语词汇教学的内容,通过将精力集中于语言的常规使用而非例外,教师则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外语习得的效率。事实上,受到“基于频数的语言教学观”的影响,国外研究者已经提出外语教学的“词汇大纲”,认为外语教学首先要从目标语中最频繁出现的词汇及其最核心的意思和最常用的搭配入手〔4〕。

2.词项中心语言观

与“基于频数的语言观”密切相关的是,语言的正常运用中存在相当数量重复出现的预制结构或型式,而且这些再现的语言型式具有“习语性”而非生成性。这表明在组合轴上,词汇的组合不仅依赖句法—语义规则,还要遵循语言社团潜在规定的制约因素。因此,Sinclair提出了语义在文本中产生的两条原则:“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和“习语原则”(idiom principle)〔5〕。前者认为语义构建是“空缺填补”(slotandfiller),文本被视为一系列“空缺”,由满足局部限制条件的词汇来填充,在每一处空缺几乎任何词都可能出现。而后者指出语言使用者具有大量的半预制性语块(semipreconstructed chunks),尽管这些语块看似可以进行成分分析,它们却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至于两者的关系,Sinclair认为通常的文本大多是经历了非词汇化、通过“习语原则”的运用构成的,只是偶尔转向“开放选择原则”。该论断的一个佐证是,语言中的高频词的词义往往难以确定,换言之,这些高频词的词义具有很大的附属性,导致人们只能谈其用法,不能谈其词义。因此,“习语原则”也改变了传统语法将单个词视为语言中最小表义单位的观点,取而代之的是词项(lexical item)作为构建语言意义的最基本单位。

Sinclair提出意义体现于多个词及语法结构共选(coselection)构成的短语(词项)之中,因此词项(lexical item)是一种高于单个语词、扩展性的语义单位〔6〕。五种类型的共选关系构成了词项的组成成分:其中必选共选关系为核心词(core)及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6〕。核心词为研究者的观察中心,是不变的量。语义韵体现说话人/作者的态度、意图或感情取向,决定整个词项的意义以及其余四类共选关系的选择。其他三个可选共选关系包括:(1)词汇搭配(collocation),指核心词与其他词语的共现,通常前后间隔不超过4个词;(2)语法搭配或类联接(colligation),指核心词与语法结构的共现,主要是语法词类的频繁组合;(3)语义偏好(semantic preference),指与节点词共现的、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一组词,它关注惯常搭配词的语义特征或类别。Sinclair提出了词项四层意义关系的描述框架:第一层关系是词汇搭配,第二层关系是语法搭配或类联接,第三层关系是语义偏好,第四层关系是语义韵。以上四层关系抽象程度逐层递增,词语搭配关注的是与核心词搭配的单个的、具体的语词,类连接关注的是搭配词的语法类别,语义偏好关注语义的相似而不管词类如何,语义韵则散布于多个词的范围内,是形成整个词项意义的决定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作为语义的单位,词项打破了词汇与语法之间的隔阂,集结构和功能于一体〔3〕。在结构上,词项可以是惯例化的短语(conventional phrases,包括完全固定的习语和相对灵活的惯用词组,即词汇搭配和语义偏向),还可以包括非连续的语法型式(如it is+adj.+that...即语法搭配或类联接);在功能上,词项还具有语用功能(即语义韵特征),包括抽象的说话人意图及交际功能。词项的提出使得传统上语法—词汇的对立得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语法型式与词汇结合的词汇语法(lexical grammar)〔6〕。在外语教学上,“词项中心语言观”产生了词汇中心教学法这一理念〔7~8〕,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语言是通过结构功能一体的各种词项连缀而成的,而不是将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学习单位。

3.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是在批判和发展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侯万春认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受到了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Vygotsky)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影响〔9〕。皮亚杰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概念来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经由同化和顺应、不断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主体与客体相互影响的一元论观点,而“建构”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第一规则,由冯·格拉瑟斯菲尔德(Von.Glasersfeld)在1984年提出。他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一观点表明认知的过程是主动的、是个体或个人的,而有意义的学习只能是根据个人的先前知识或经验,通过个人积极地探索来完成。

传统教学观则否定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的作用,不能认识到两者对学习者多方面的影响,如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和价值观等。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是主流模式,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是机械的和被动的。建构主义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意味着学生将从被动接受外部刺激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加工信息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此同时,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就外语词汇教学而言,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中摒弃词义加例句这种注入式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外语词汇语义和用法知识,才能提高外语词汇的运用能力。语料库驱动的方法是一种“探索/描述法”,受这种方法的影响,Johns提出了“数据驱动学习”(DDL,data driven learning)的理念〔10〕,将语言学习者作为研究者,教学遵循“观察—假设—归纳—理论整合”的程序,这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的探索学习精神。

四、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应用

语料库语言学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但任何语言教学理念的实施和应用都应该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进行适应性协调。因此,语料库的资源和技术要进入课堂教学也必须经历教学加工。何安平认为语料库的教学加工有两个层面:一是对语料库作为教学资源的加工,主要指利用语料库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二是语料库作为教学手段的加工,这涉及语料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施技术和教学效果评估等〔11〕。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在实施时要考虑以上两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

语料库语言学倡导基于频数的语言观和词汇—语法合一的短语理念,而语料库特有的词频表、语境共现等技术手段为词汇深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操作、可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以词频为基础,按照从词汇到短语的观察思路,我们可以利用语料库辅助外语词汇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词项教学;2.近义词辨析教学;3.指导学生利用语料库开展写作自主纠错。

1.词项教学

词项理论揭示的是,意义的单位通常不是一个词,而是兼有形式和功能的多词单位。换言之,当语词表达某一意义时,它总会与某个词或某类词搭配,通常会出现在某种语法型式(pattern)中,而且时常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因此,外语词汇教学中孤立地教授语词的形、音、义以及少量词组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重点放在反映词汇知识深度的典型用法(即语法型式或类联接)与搭配上,进而观察、分析其语义韵。计算机语料库技术为以上词汇知识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语料库特有的语境共现界面能够批量地呈现目标词的使用语境,并由此带出目标词与周围的词共建短语词块的词汇搭配范式、语法范式、语义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等。例如,教师在进行brink一词的“边缘”意义的教学时,可以检索BNC(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作为当代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可以展示当代英语中词汇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得到以下该词作为节点词的语境共现行(KWIC Concordance,即呈现节点词所在语境的索引行,见图1)。

Bringing them to thebrinkof consummation and then forcing them to retreat either because of a

sipping a champagne so dry it tastes like flint, on thebrinkof old age.

As Bosnia pulls back from the brinkof peace, we look at why the Bosnian Serbs rejected the Vance-Owen

in skyscrapers when the city of New York was on thebrinkof bankruptcy.

rlands would push the several religious parties to thebrinkof what would be a dramatic decline in support.

mes intense as the vast seascape is viewed from thebrinkof the cliffs.

a time when many people thought Britain was on thebrinkof popular revolution.

He said the country is on thebrinkof a tourism explosion which could end in disaster for the local comm

crisis of September 1938, which took Europe to thebrinkof war, did produce the kind of public response which popular frontists

two visit Riaaindale and it drives them almost to thebrinkof distraction.

图1brink在BNC中的语境共现行片段①

通过分析索引行,我们可以得出该词的典型用法和搭配,可知brink常用于on/to the brink of这一典型短语结构中,其搭配词往往表达的是不太好的事物,通常搭配old age,bankruptcy,war,distraction等。因此可以断定该词往往表达消极的语义韵,使用这类词通常表示将有坏的事情发生。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很庞大,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单词都分析,否则会大大增加备课量,因此有学者建议语料库检索可以和学习词典结合使用〔3〕。当代英语学习词典是利用语料库编纂而成的,词典提供了每个单词概括好的典型意义和用法,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料库找到更为典型的例句,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以及个性化的例句。

2.近义词辨析教学

近义词辨析是外语词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定义加描述”的方法对工具书中近义词定义的描述进行比较,并辅以翻译和少量例句来区分近义词。这种做法有一些弊端,因工具书的解释过于抽象,而且缺乏足够的实例,因此学习者很难真正把握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在产出方面更是难以做到胸有成竹〔12〕。但词义一般是通过语境体现出来的,因此分析语境是辨析近义词的有效方法。语境指在宏观上语词出现的语域,也指微观上语词所处的词汇句法环境。语料库所提供的丰富的实例、词频分布信息及其特有的语境共现功能,为近义词辨析及其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可用如下方法利用语料库进行近义词辨析:(1)统计近义词在语料库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差异;(2)统计近义词的显著搭配词,通过其搭配规律,总结其类联接、搭配偏向以及语义韵等语言特征的差异,从而达到区分近义词的目的。例如,happen与occur是经常容易混淆的词,我们首先要考察这一组词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差异,利用COCA(美国当代语料库)的分语体检索功能可以得到答案。COCA语料库可以提供检索词在SPOKEN(口语语体)、FICTION(小说语体)、MAGAZINE(杂志语体)、NEWSPAPER(报纸语体)以及ACADEMIC(学术语体)五种语体中的出现频率。经查询可知,happen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率是每百万形符(token,相当于单词)295.05次,在所有语体类型中最高;而occur在学术语体中出现的频率是每百万形符(单词)107.04次,在所有语体类型中最高②。因此,happen主要用于口语体中,而occur则更多用于学术或正式文体中。

而且,我们还可以考察两个词的搭配差异。利用Sketch Engine(A.Kilgarriff设计的在线语料库索引工具)的“词语速描”(word sketch)功能,可以获取特定词的词汇搭配以及语法搭配特征。

在词汇搭配上,happen的典型主语为accident,incident,tragedy,attack,change等;occur的典型主语为error,incident,death,event,thought,reaction,phenomenon等。可以看出,happen的搭配词通常是表现出消极趋向的语义词,而occur搭配的词在词义上则更为宽泛,且多为抽象名词。

在语法型式(pattern)上,happen主要用于三种结构:(1)happen+to+verb(如And it happens to have come all right.);(2)it+happen(如but it just happened that there was also a scratch side);(3)happen+Prep+N/Pron+Ving(如So 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tape being produced in Wrexham?)。而occur常用的三种结构是:(1)occur+Prep+N/Pron+Ving(如Or had that transition occurred without her noticing it?);(2)occur+Prep+wh(如Similar strata occur in what is left of the Westphalian Coal.);(3)there+occur(如...there occurred a democratization in funerary beliefs.),可见两者在用法上也有差异。

语料库驱动的方法通常将近义词的区别以定量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工具书中抽象的解释更能有效地区分近义词。在实践中,教师不用直接分析大型本族语语料库中提供的索引行,而是直接可以利用一些在线网络搭配程序进行简单查询,如可以用Just The Word(一免费词汇搭配查询网站)和Sketch Engine等进行查询,它们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词汇的搭配信息。但应注意这些搭配程序通常是针对某个语料库开发的,语料库中的语料是否具有代表性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此外,在近义词辨析上,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与传统的辨析方法是相互补充的。语料库可以提供充足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辨析工具(如纸质词典)则突出对词语的定义、用法的阐释,因而在确认词语定义、总结归纳用法方面则更具优势。

3.写作自主纠错

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还可以辅助学生解决外语写作中的词汇使用问题。其教学设计是,教师标注出学生习作中的词汇使用问题,学生则借助语料库索引行的例句,发现和总结错误的原因。在这种自主纠错过程中,语料库起到了旁观者和批判者的作用,因此Tim Johns将其称之为“观棋者”(Kibbitzer)活动〔10〕。如学生作文中有以下句子:For my personal sense,Hester is a magnificent woman fighting for……教师在批阅中会发现For my personal sense表达不准确,于是将其标出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检索语料库,以便自主纠错。如在Webcorp.在线语料库以for my personal sens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得到图2展示的结果。通过分析可以观察出for my personal sense经常和of搭配使用,表示某人对某物的理解,而非“在某人看来”之意。因而学生作文中误用了该表达,应该改为For my part短语。

(1)http://waterfordschool.org/news/archives/2014/02/Text,Wordlist,text/html,UTF8(Contenttype),20140201(Body near ‘Last Modified’)

1:slice of temperate rainforest was the genesis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place.Sense of place,sometimes referred to

(2)http://folioweekly.com/CarolineLathanStiefelDrawinginSpaceatProjectAtrium,10453 Text,Wordlist,text/html,UTF8(HTML source), 20140723(Body near ‘Last Modified’)

2:she says.“When I make things,too,its also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wonder and surprise.I truly do not know what”

(3)http://www.thumbtack.com/StylebyTrevaSpencerIA/service/1089069 Text,Wordlist,text/html,IS08859_1(Contenttype),20140609(Body near‘Last Modified’)

3:Falls, SD twice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style and was on the cover in 2010.Call or

(4)http://aquarterlifecrisisblog.com/tag/community/Text, Wordlist,text/html, UTF8(Contenttype),date unknown

4:like to share with you. Though this is directed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self vs.community,I think they can be

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词典的使用较之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更为普遍,但学习词典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典型例句不够。纸质学习词典由于受篇幅限制不能提供足够的例证,尤其是“复杂结构”例句收集的就更少。例如,in the sense that这一结构常见于正式的(或学术)文体中,但在单语学习词典以及双语词典中都没有这方面的例证,学生只能查询语料库,或“有道在线词典”(该词典以网络抓取为技术支持,本质也是在线语料库),以获取足够的例证来把握这类结构的用法。(2)滞后性。一些最新的词汇在普通词典甚至在传统语料库中很难检索到,即使检索到,也只有有限的例句。而Web语料库能够检索到最新的词汇,并提供丰富的语境〔13〕,因此,(网上)语料库拥有传统词汇教学工具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起到对学习词典的补充作用。当一些表达或语言点没有出现在学习词典(如:...cannot tell where ... ends and ... begins等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结构)或没有充足的例证时,学生就可以检索语料索引行,从中得出正确的搭配和使用型式。而且,大多数语料库都支持通配符功能(wildcards),这就为查找外语表达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教学实施

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为外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范式,但是将数据量庞大的语料库直接运用于外语教学中,还需考虑语料的适切问题。因为大型语料库在外语词汇教学方面仍有若干问题,如数据量庞大、语料来源混杂、不分难度和语言使用场合、教学加工费时费力〔14〕以及付费使用带来的共享困难〔13〕等问题。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探索获取合适的语言素材的途径,这主要可从两方面进行:1.建立微型语料文本;2.自建个人教学语料库。

1.创建教学微型文本

微型文本(minitext,minifile)是通过检索工具从语料库中得到的包含一定数量索引行的文本,是大型语料库庞大的信息浓缩和聚焦〔3,11〕。获取微型文本的途径是进行科学抽样,即先对大型语料库进行检索,得到索引行后将其保存到一个文件中,然后从这些索引行中找出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典型的例句信息。在选取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语例的词汇难度和语法难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选取的典型例句应该是少而精的、来自语料库,且涵盖各种词汇使用范式的索引行,将其保存为小型电子文本就可以应用于教学了。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对微型文本进一步加工,使每行语例具有完整的语义、调配索引行字体和颜色,以凸显局部语料特征,从而减少学生阅读负担。

在建设微型文本过程中,除了人工挑选索引行外,还可以利用语料库工具自动获取索引行。如Wilble等就开发了Lexical Difficulty Filter工具,可以从真实的语料索引行中进一步筛选符合学生难度的例句〔14〕。受其启发,许家金等又开发了“基于语料库的例句提取工具(BFSU Sentence Collector 1.0软件)”,该索引工具内置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四级词表,能呈现含有检索词的整句;另外用户可以根据句子长度和句子中的新词数(未出现在四级词表中的单词)来筛选例句④。索引工具的开发为微型文本的构建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语料库成果向外语教学的转化。

2.建设教师个人教学语料库

个人教学语料库是为外语教师教学和其教学对象自主学习而建设的语料库。作为专门语料库(specialized corpus),个人教学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大型语料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1)极强的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语料的选择能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2)能及时更新尤其是时事、科技等语料;(3)可灵活标注等〔11,15〕。因此,个人教学语料库比大型通用语料库更适合日常外语教学。

建设个人教学语料库核心要素是语料的选择、分类和整理。在语料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若干原则,包括语料的语域定位(口语、书面语)、典型性(本族语者语料、题材的平衡等)、时效性(反映当代语言规律)、难度(“可理解输入”)以及趣味性等〔16~17〕。至于语料的来源,则可以广泛取自报刊杂志、网页、电子文档以及电影字幕等资源;收集的语料应按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科学分类;分类可适当参考一些大型语料库分类标准,但个人教学语料库有自己的特点,语料分类应以教师为主。此外,分类整理后的语料一般选择“纯文本”格式保存,文件名也应保持统一,并尽可能多地体现分类信息。为满足教师提取特定类型词汇的需求,在语料整理过程中还要进行语料的附码。考虑到个人教学语料库的实用性,除了提供常见的词性附码(PartofSpeech tagging)和句法附码(Grammatical Parsing)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软件特点对部分语料做关于背景信息、主题或语篇类型、修辞等多方面的创造性标注。

此外,在教学实施中还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语料库应用外语词汇教学固然具有很多潜在优势,但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学习者对语料库不甚了解,教学的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学习者在接触语料库时遇到的困难,进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料库驱动方法的教学实施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使用语料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之,探索语料库驱动的外语词汇教学不能止于理论探讨,更应解决实践应用问题,这样才能使这种新方法发挥最大作用。

五、结语

从理性主义到实证主义,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更新了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教学的观念。首先,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运用的重视为语言描写带来了概率分布的视角,从而揭示了语言的概率性特点。其次,语言的习语原则以及词项中心语言观推动了对意义单位的认识,消除了语言中词汇—语法的二分对立。此外,语料库驱动方法推崇的“探索/描述”法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建构主义教学观点。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料库语言学将深刻影响外语(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是,目前将语料库语言学直接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还要解决若干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这也是亟待研究者和教师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注释:①

检索结果截取于BNC2(光盘版),检索于2014/8/23。

②数据来自COCA语料库在线语料库,网址:http://corpus.byu.edu/coca/,检索于2014/8/23。

③检索结果截取于Webcorp.语料库,网址:http://www.webcorp.org.uk/live/,检索于2014/8/23。

④BFSU Sentence Collector 1.0 软件的介绍见外研社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之科研工具介绍部分,网址:http://www.iresearch.ac.cn/info/method/keyangongju_2.html,检索于2014/8/23。

参考文献:〔1〕Kennedy,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88,270-273,281.

〔2〕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9.

〔3〕梁茂成,等.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78,106,112,120.

〔4〕Sinclair,J.,Renouf.A.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C〕∥R.Carter,M.McCarthy.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8:140-160.

〔5〕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1991:109-115.

〔6〕Sinclair,J.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4:24-48,141-142,164-176.

〔7〕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ⅵ-ⅶ.

〔8〕Willis,D.The Lexical Syllabus:A New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ollins ELT,1990:ⅶ-ⅷ.

〔9〕侯万春.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大学外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3):78-81.

〔10〕Johns,T.Datadriven Learning:the Perpetual Challenge〔C〕∥B.Kettemann,G.Marko.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107,111.

〔11〕何安平.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5,118,142.

〔12〕杨节之.语料库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116):41-46.

〔13〕邢富坤.Web语料库及其特征初探——与传统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8):62,64.

〔14〕Wible,D.,Kuo,C.H.,Chien,F.Y.,Wang,C.C.Toward Automating a Personalized Concordancer for Datadriven Learning:a Lexical Difficulty Filter for Language Learners〔C〕∥B.Kettemann,7G.Marko.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148-154.

〔15〕谢家成.个人英语教学语料库的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4,(96):34-36.

〔16〕梁茂成.利用WordPilot在外语教学中自建小型语料库〔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42-45.

〔17〕谢家成.论个人教学语料库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3,(91):27-30.

(责任编辑:杨珊)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后续复杂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及新课改要求探究及实施阅读教学中训练语言能力的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阐述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手段,笔者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教学方法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Train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hetang Central School, Maiji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GAO Yonggang

在小学学科教育教学中,语文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己,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阅读及表达是和他人互动沟通、传达信息、表达自我情感较为重要的方式,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在新课改的标准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以此达到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语言表达训练这一教学内容存在忽略的教学行为,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单一、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状态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养成依赖教师讲解的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与时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语言训练的机会较少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硬性要求学生枯燥性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较低,无法很好地通过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自主表达,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氛围及有效性,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不受重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不受重视,由于语言表达训练不在语文考试的范围内,导致教师与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训练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将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阅读课堂的阅读技巧指导、写作教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文阅读文本为基础开展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知识点,并全面客观地掌握语言知识技巧。很多小學语文文本中存在一些故事情节空白的地方和情感表达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情节空白及情感表达的部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本的构架,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和把握作者的语言表达脉络和方向,促使学生联系整篇文章深入分析空白情节与情感表达情节的具体含义,通过提炼文本情感表达的语句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分析和探究作者空白文本、情感表达的真实意义和情感是什么,并将表达情感带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全面、清晰和明确地对文本进行深刻把握与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展开相应的理解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的空白处和情感表达部分,并以此带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内涵和思想感情,給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客观全面地分析讨论情节空白处及情感表达部分,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有效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如“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分析和讨论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空白情节与情感表达的真实想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把握和理解阅读文本。

(二)引发学生发散思维阅读,积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在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能较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整体分析和探究文本描述内容的主要特点,其次,引申和文本内容存在相关性或类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表述和语言描绘,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手捧花盆的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和学习文本,并要求学生分析文本的主要特点,然后提出与文本类似的文章如《诚实的孩子》《诚实与信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利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三)从课本延伸至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的单一模式,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基于整体教学需求的目的出发,适当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学会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将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延伸至实际生活中,摆脱书本的束缚,促使学生在脱离课本的实际生活中增强勇于表达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能力。例如,《植物妈妈有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植物在长大的时候,妈妈总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小植物们离开寻找新的生存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延伸至实际生活中思考自己长大以后离开爸爸妈妈之后的生活,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想象和探究讨论之后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于生活的感悟等,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创新和高效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为天水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TS[2019]LX61)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婷婷.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 2017(11).

[2]李秀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语言训练的研究[J].小说(月刊), 2018(04).

[3]刘明松.探讨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04).

[4]林通莉.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05).

(责编  侯  芳)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论题提出的意义

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两种倾向: 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淡化语言点和语法;重视语言点和语法的讲解,忽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简言之,要么重语言智慧和语法运用,要么重能力和思维品质,完全割裂二者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殊不知,英语教学离开了语言知识谈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重语言轻能力,原因的学习也没有意义,因为语言在于运用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实现二者的“中西合璧”。

同时,中职生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者居多,对阅读更是一窍不通,词汇量的困乏,使中职生难以完整通读。那么,创新教学,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先导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提出“立足语言智慧,调动创新思维”的论题意义非凡,探讨阅读教学的“智”、“趣”更有实际意义。

2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智”、“趣”方法探讨

下面以Unit12 Tradition的Reading Thanksgiving Day为例,谈谈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2.1 Lead-in,促读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使成教学功的一半,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在学生阅读前,营建学生乐读的氛围,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如Thanksgiving Day时, 用多媒体呈现中国人欢度春节和美国人欢度感恩节的情境,以问题What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holiday of China/America? 引导学生 回答Spring Festival/Thanksgiving Day再引导学生自由谈论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两个节日的,再给学生播放视频的原始的感恩节的视频情境,让学生仔细思考和自由讨论原始的感恩节的情况和具体的庆贺的时间,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感恩节的庆贺方式是什么情境的给出、话题的引导、问题的讨论,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发展语言为宗旨,以引发学生阅读欲望为主要目的。

2.2 Fast reading,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以任务促阅读的方法被多数教师所采用,问题、任务的提出,使学生有效阅读,阅读有指向性。对于这篇文章,先展示问题When is Thankgiving Day always celebrated?What are the Thankgiving Day main dishes?How long have Americans been celebrating Thanksgiving? 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 ,捕捉问题的答案,养成阅读时善于捕捉关键词和主要信息的能力。

2.3 关 注语言点 ,重点突破

中职生阅读文章,由于词汇量的困乏,语法知识的缺少,对阅读产生障碍,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也影响阅读的质量,难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对语言点的适当讲解、组织学生讨论,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如这课中,Americans have been celebreting Thanksgiving这个句子,学生难于理解,但教师们习惯于直接告诉学生“这是现在完成进行时,结构式have/has been +V-ing”,以及对这个时态从概念、到意义、到运用,介绍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听得头昏脑涨,知识点记不住,反而影响课文的阅读。其实,对于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上下文来自己判断这个句子的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句式的结构,这样的话,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其思考、讨论、交流,思维也得到发展,以学生探究代替教师的讲解而突破重难点,也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4 巧妙设计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掩卷沉思,或让学生掩卷沉思,想一想课文中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中有哪些语言点,还有哪些单词、短语、句型等没掌握,或开展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彼此检查,提出质疑,相互分析,共同解决。或者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 让学生小 组讨论和 交流 , 如Who do you want to give thanks? How do you express your thanks? What will you do?等问题的讨论,自由交流,口语得到训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这些问题源于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启发学生学会感恩,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在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实现“德育先行,智育为主”的教学宗旨。

总之,阅读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既要发展语言,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中职英语教学中,应在方法上创新、形式上搞活、模式上改革,把知识智慧和阅读思维作为两朵并蒂莲,让其永远牵手,不离不弃,打造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智”“趣”兼备的有效课堂,让阅读教学的探讨之路越走越宽。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的速度训练更没法谈及。中职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法,摒弃传统教学的不足,从“智”、“趣”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索,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立足语言智慧,调动阅读思维的宗旨。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于认知的知识是个体关于他自己的认知资源及学习者与学习情景之相容性的知识, 即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策略等的知识, 以及在何种问题情境下应该运用何种认知策略, 如何最佳地发挥自己能力的知识。它包括三方面的策略知识: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指策略是什么, 如总结是对全文进行概括的阅读策略;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指知道“怎样使用策略”, 如怎样进行浏览、预测、总结等;条件性知识, 是关于“为什么”和“什么时候”的知识, 指在何时何处可运用该策略[1]。

对认知的调节指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调节机制, 包括计划、检查、监测、检验等。Wilson等人将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成分定义为认知监控, 而当认知监控活动应用于阅读理解活动中时, 认知监控就称为阅读理解监控。由此可见, 一方面, 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 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 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元认知知识和对认知的调节是元认知的两个重要成分, 并且这两个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即元认知的两个重要成分中均涉及到元认知策略, Paris等人认为, 元认知策略是由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和条件性知识构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教学法

2.1 传授必要知识

有关元认知的研究表明, 学生元认知的知识, 很大部分是属于一种程序性知识即认知主体对于认知策略或如何解决认知任务的知识[2]。在阅读教学中, 主要表现为学生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我虽然一直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各种阅读方法, 甚至把“自能读书”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阅读方法, 结果收效甚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仅仅传授了方法本身, 而忽视了传授“如何解决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取何种方法, 在何时采取等方面的知识。我给学生开列的阅读方法的清单, 即要让学生掌握的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 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体, 即五个“W”:什么方法 (What) ;怎样运用 (how) ;在何时运用 (when) ;在何地运用 (where) ;为什么而运用 (why) 。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 只有综合地顾及到了这样五个方面, 才可能行之有效地运用于阅读活动。

2.2 进行自我诊断

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呈现不同的认知特点, 如“我喜欢读散文, 不喜欢读说明文”、“阅读古文我常觉得困难”、“我的记忆力不够好, 所以对课文常要多读几遍”。这种属于元认知的心理体验, 既可清楚地意识到, 也可能是下意识和不清晰的。要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元认知能力, 就必须唤醒这种心理体验, 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确认, “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读者, 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应该说, 这种认知体验是形成认知能力的必要先导, 使学生能对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和调节,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完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阅读诊断书”, 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 从而唤醒自我意识, 认识自身的阅读状态和特点。“阅读诊断书”分读物性质、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自我评价等多项内容, 而重点是作“自我评价”, 并要求在分析每次阅读活动的得失之后, 寻找原因, 有的放矢地给自己制订阅读治疗方案, 并且在每次阅读时, 都能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和调节。这里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阅读周期, 我往往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要求学生填写“阅读诊断书”, 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诊断。

2.3 交流认知体验

一般而言, 学生在对自身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 往往会囿于认识局限而出现一些盲点, 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评价, 这样就会对学生阅读中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我往往在间隔一段时间后, 组织学生交流认知体验。与一般的读书报告会所不同的是, 我们交流的不是阅读的直接心得, 不是读物的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而是“我”是怎样阅读的, 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我”准备如何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长善救失。这样的交流会往往会开得生动活泼, 因为都是切身体会, 又有一段时间的积淀、思考, 以“阅读诊断书”的内容为蓝本, 所以也较有深度, 对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启发。

2.4 扩大认知领域

一般认为,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 离不开具体的认知活动。如果说, 学生拥有一定元认知能力的话, 那一定是广泛阅读, 大量实践的结果。所以, 要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 必定不能脱离课外阅读实践。

3 培养中专生认知学能力的具体途径

3.1 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1) 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要求学生准确、全面把握学习任务, 明确任务的性质、特点, 任务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程度。 (2) 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 (3) 使用策略的意识性。不同学习材料、不同学习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解决任务之前, 要求学生考虑有哪些策略可供使用, 哪种策略解决当前任务最佳, 要有意识地选择并运用有效学习策略。 (4) 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 (5) 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敏锐判断出现的困难、障碍, 准确分析出现的原因, 并能适时地进行调整。

3.2 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已有研究表明, 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 并在学习活动中, 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方式, 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验, 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度, 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3.3 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根据学习过程特点, 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 会收到较好效果。在学习活动之前, 着重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 为学习活动作好各种具体准备。在学习活动中, 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讲究学习策略, 善于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并能控制自己排除内外干扰, 保证学习计划顺利执行。在学习活动后, 注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 反馈与评价, 注重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并能认真分析加以及时补救。最后要督促学生深入反思和总结, 一是积累为以后类似的场合能用的经验;二是吸取教训, 避免再犯。

摘要: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利用元认知策略对认知过程所进行的监控和调节。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元认知理论与英语阅读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 把元认知策略引入英语课后阅读教学实践中,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中专英语阅读,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岩.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 2005, 7.

[2] 李广凤.试论元认知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1.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

1、尝试进行图夹文阅读,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词语:万紫千红、五颜六色。

3、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共同生活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师:大图书《春天的日记》、花的PPT、音乐、绘画工具。

幼:事先积累有关春天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最近我们一直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地成长,今天我们来聊聊春天好吗?

2、幼儿自由讲述对春天的感受。

3、小结:春天来了,树儿绿了,花儿红的,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小朋友们换上了漂亮的春装,世界变得那么美好。

二、师幼共同阅读大图书。

(一)阅读封面

1、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什么是日记?日记里会告诉我们什么?哪些事情可以记在日记里?

(二)阅读3月1日走进春天

1、这是哪一天?天气怎样?

2、师生一起阅读内容。

3、小结

(三)阅读3月12日植树节

3月12日,这可是个特别的日子,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为什么要种树?

(四)阅读3月18日-鲜花盛开

1、你们认识这些美丽的花吗?

2、小结

(五)4月3日难忘风筝

又是让人难忘的一天,看到这只风筝让你想起了什么?幼儿回忆一起放风筝时的情景。

总结:这本日记里记载着许许多多发生过的事,,我们一起欣赏花开、锻炼身体、尽情游戏在明媚的春天里,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三、想象和创作。

1、猜一猜下一页我会写什么?幼儿自由想像内容,用笔画下春天里最难忘的事情。

2、幼儿交流分享。(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这首作品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创作的,1992年首演,受到广泛好平,后被用作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曲》。

本课首先出现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歌词,同时出现了改革开放的一组插图:并且提了两个问题,1.一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是怎样的故事。2.“故事”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

我在处理这个教学问题时先把《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放给学生听并看插图思考课本提出的问题。

这样处理有以下优点:学生一上课就听歌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对课本问题发生兴趣同时使课堂结构多样话不在枯燥、乏味。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济南市一模试题《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潍坊市一模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这些微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追求,却始终不能见得一面。

二、设 问 方 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三、答题思路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①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②某种表现手法。

③表达方式。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角度);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第三步,指出效果(运用术语)

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手法: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句式、手法、风格、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明效果

五、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六、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平实自然形象生动

含蓄委婉清新明快

洗炼简洁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旷达豪放

沉郁悲慨幽默讽刺

整散结合音韵和谐

七、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_________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2、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3、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5、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6、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8、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9、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10、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八、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九、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例子: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旨: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不管有多少变化,生活永远都是美丽的。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