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常规切除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6
1

常规切除范文(精选7篇)

常规切除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64例患者中, 男38例, 女26例, 年龄24~54岁, 平均年龄 (35.1±3.9) 岁。观察组患者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34.8±3.8) 岁;对照组患者32例, 男20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36.1±4.0) 岁。64例患者分别为化脓性阑尾炎30例, 单纯性阑尾炎13例, 慢性阑尾炎12例, 穿孔性阑尾炎9例。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

1.2 方法

手术前观察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并且以仰卧位接受手术。手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 不留置尿管和胃管。观察组患者采用脐部下腹部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于脐部下缘1cm处开口, 将Trocar插入以建立气腹, 气腹的压力在1.596kPa (12mmHg) 。然后分别进入镜子和操作器械, 沿着结肠探查腹腔, 找到阑尾, 将其周围的组织侧推, 找到回盲部, 电凝回盲部周围的系膜组织。阑尾动脉双极电凝处理。用没有损伤爪的钳子夹住阑尾, 阑尾根部圈套器结扎处理。注意圈套器一定要结扎在阑尾根部避免残株炎的发生, 用电凝烧灼阑尾残端的黏膜。检查结扎情况及出血情况, 是否存在异常。无异常后结束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进行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 从右麦氏点斜向外切开, 进腹腔后找到阑尾的位置, 用卵圆钳夹出, 切除, 再进行荷包缝合。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的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计量的资料用 (±s) 表示, P<0.05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2.2 手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的情况

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没有并发症出现, 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2例切口感染、肠梗阻1例。两组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使用镇痛类药物, 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 阑尾残株炎1例。两组差异显著 (P<0.05) 。数据分析见表2。

3 讨论

阑尾炎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 目前, 在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只针对早期的患者疗效良好[2,3]。随着腹腔镜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该技术进行手术。在腹腔镜的检测下寻找阑尾的过程更清楚和直观, 特别适合高难度的阑尾切除, 这样可以减少创伤、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时间等等, 其优势可观。需要注意的是, 医生在使用腹腔镜时一定要准确掌握使用技术和禁忌证, 同时要保护好周边的组织, 尤其是回肠和盲肠, 避免对其造成损伤[4]。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单切口腹腔镜切除阑尾的技术, 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1) Trocar头的位置不是水平的, 而是高低错落, 这样尽量避免了Trocar头之间发生碰撞, 并且Trocar孔位于操作孔的上方, 保护镜头不被污染。 (2) Trocar头的使用使手术的损伤降到最低, 术后的疼痛感也不明显, 减少了手术的疤痕, 很容易被患者接受。腹腔镜技术正在逐渐地成为治疗阑尾炎的首选的方式, 但是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代替开腹切除术[5]。

本文通过对64例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常规阑尾切除术, 结果表明, 与常规阑尾切除术即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仅临床疗效显著, 而且安全性高, 创伤性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兰明银, 付应峰.肥胖病人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腹部外科, 2008, 21 (1) :38-39.

[2]李运昭.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重型阑尾炎的疗效[J].求医问药, 2012, 10 (10) :492

[3]李祺, 朱鹏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6) :722-723.

[4]郭春华, 刘莉.成人腹腔镜下脐部单孔阑尾切除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0) :14-15.

常规切除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患者入院后经腹部B超及CT检查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嗳气、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等。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7.5±2.4)岁,结石平均直径(5.9±1.3)mm。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8.3±2.7)岁,结石平均直径(5.5±1.1)m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后,于脐下缘右侧1 cm处做一长度为1.5 cm切口,置入Trocar,建立人工CO2气腹,穿刺建立观察孔,从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Calot三角及胆囊情况,于剑突下方左、右位分别做横向切口作为操作孔,于脐缘切口往左绕脐1 cm处作为操作孔。使用电凝钩打开浆膜层,分离胆囊动脉,钛夹近端双重结扎胆囊动脉后离断,然后在距胆总管约0.5 cm处,予钛夹结扎后切断胆囊管,电凝钩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完整剥离,并予以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及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常规顺行或顺逆结合方式行胆囊切除手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开腹手术,这与尹永仁[2]的研究结果一致。腹腔镜有画面放大作用,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放大手术视角,在解剖时更加清楚,从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3]。相对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具有以下优点[4]:①能够保持胆管的完整性和胆囊功能;②术中操作无需分离胆囊三角,从而避免了胆管损伤;③术后瘢痕不明显,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④腹腔镜手术对内脏器官的牵拉较少,因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⑤手术切口较小,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⑥腹腔镜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对胆囊浆膜层进行处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组,n=46)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组(对照组,n=46),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开腹手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梁伟恒,李健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7-28.

[2]尹永仁.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7):2060-2061.

[3]王飞.基层医院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分析[J].微创医学,2013,8(5):579-580.

常规切除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接受并治疗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 按手术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为41例, 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 其中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12例, 年龄为28~74岁, 平均年龄58.5岁, 其中, 病理类型:腺癌17例, 鳞癌19例, 腺鳞癌4例, 大细胞癌1例。术后病理分期I期患者17例, II期患者20例, IIIa期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为41例, 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 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为29~76岁, 平均年龄58.7岁, 其中:腺癌18例, 鳞癌18例, 腺鳞癌3例, 大细胞癌2例。术后病理分期I期患者18例, II期患者20例, IIIa期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术后病理分期及病情程度等比较, P>0.05,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 麻醉方法采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手术切除前外侧切口肺叶, 并清扫纵膈淋巴结, 术后对各站淋巴结进行标记并送到病理中心进行检查。

治疗组:麻醉方式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健侧肺通气, 卧位取健卧位, 置镜孔取腋中、后线第6~8根根骨之间, 做1.5cm切口, 操作口去腋前与腋后线之间腋下第4或第5肋间隙, 做一6~8cm的切口, 若大出血时或感觉手术困难可将切口延长2cm, 或在腋后线第6或第7肋间隙作一长约2cm的辅助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的切齿以及清扫纵膈淋巴结的方法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方法类似。为缩短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 可选用一次性的腔内器械, 如Endo GIA 302.5或Hemalock血管夹处理肺门动、静脉.闭合器钉合支气管残端, Endo GIA 453.5、603.5或GIA 80.3.8等处理肺裂或肺组织。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即, 组间对比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 当P<0.05时,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指标比较

两组间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1,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胸腔镜辅助治疗的各项均小于传统开胸术组, 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远期指标比较

对出院患者随访、观察3年, 治疗组:I期、II期和IIIa期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 (98.3%、84.9%) 、 (90.9%、57.9%) 和 (86.1%、33.9%) ;传统开胸术组:I期、II期和IIIa期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 (98.9%、85.7%) 、 (91.2%、58.8%) 和 (85.9%、34.1%)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P>0.05, 表明差异无显著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由本文实验数据得知, 两组间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胸腔镜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的治疗方法。主要因为胸腔镜辅助治疗要求医生的技术水平要高, 要求其对于肺门解剖非常熟悉, 所以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的治疗。

由上文表2得知, 对于远期疗效的比较, 胸腔镜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也不逊色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的治疗效果。表明其也可以彻底切除肿瘤及淋巴结, 并且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机率很小。总的来说胸腔镜辅助治疗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两种治疗的比较, 分析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接受并治疗的82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 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间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1,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胸腔镜辅助治疗的各项均小于传统开胸术组。两组间远期比较:治疗组:I期、II期和IIIa期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 (98.3%、84.9%) 、 (90.9%、57.9%) 和 (86.1%、33.9%) ;传统开胸术组:I期、II期和IIIa期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 (98.9%、85.7%) 、 (91.2%、58.8%) 和 (85.9%、34.1%)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P>0.05, 表明差异无显著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可靠、安全性要好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 远期疗效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不相上下,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常规开胸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治疗,肺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翁毅敏, 蔡松旺, 廖洪映, 等.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9, 30 (2) :165-166, 169.

[2]范盛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09.

[3]丘平, 王正, 林少霖, 等.电视辅助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J].新医学, 2011, 42 (4) :219-221.

常规切除 第4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间所收治的30例乳腺肿物病患进行研究, 病患年龄在22~46岁之间, 平均是32.5岁;经B超或X线诊断皆符合乳腺肿物的诊断标准, 肿物的大小约0.4~4.8cm, 其中, 可触及肿物有18例, 未触及肿物有12例;将所有患者分作参考组和研究组各15例, 两组临床上资料无显著的对比差异 (P>0.05) 。

1.2方法

参考组病患选择常规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病患选择麦默通旋切术进行治疗, 仪器选择的是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为美国的强生公司所生产, 刀头是11G的旋切刀, 具体方法如下:按病患的肿瘤位置让病患取平卧位、右侧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及背部垫枕等。在手术之前实施常规的超声检查, 用美国GE公司所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 探头的频率是7.5Hz, 明确肿物大小、深度、位置及数量, 从而判断进针方向和位置, 做好记录。用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按照超声检查的结果明确进针的方向和位置, 在超声的引导下进入到肿物的深面中, 让肿物处在穿刺针的浅面, 用旋切刀完全切除之后将穿刺针退出。经超声检查看有无肿物残留, 无残留则实施局部压迫, 在10分钟后敷上无菌敷料, 并行加压包扎, 结束手术后把病理标本置于实验室中进行常规的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组的全部数据皆由SPSS12.0软件加以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并用t检验, 计数资料则用X2检验, 当组间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时, 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手术时间、瘢痕大小及出血量情况, 研究组皆比参考组少 (P<0.05) , 见表1:

2.2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经不同手术治疗后, 参考组15例患者中, 有3例出现乳房变形, 而研究组无出现乳房变形情况;皮肤瘙痒、患侧肿痛及皮肤的色素沉着等情况参考组分别是5例、2例、3例, 研究组则为2例、0例、1例;参考组患者的满意度是73.33%;而研究组为93.33%;两组的对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在临床上乳腺肿物非常常见, 其在乳腺系统病变中约占66%, 其中, 良性的乳腺肿物则约占33.33%。良性的乳腺肿物常见的为管内或者囊内乳头状与纤维状瘤体, 现阶段对其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选择手术治疗, 也就是常规的切除术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2]。常规的切除术是一种传统的开放性术式, 其切除肿物的完整性比较好, 治愈的效果比较彻底, 但是其手术的时间比较长, 出血量比较多以及创口瘢痕比较大, 切开乳腺体与皮下皮肤等组织在愈合时容易有硬块出现, 影响病患乳房的美观与健康。而麦默通微创的旋切术可重复的切割乳腺的可疑病灶, 收集病理标本, 给尽早诊断乳腺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其所具有的准确性、微创性、出血量少及安全可靠的优点广为病患接受[3]。

参考文献

[1]周茜, 谢晖, 刘小丰, 陆澄.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 15 (04) :654-656.

[2]魏刚, 王佳铭, 王长青.微创手术麦默通治疗150例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 05 (36) :51-53.

常规切除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乳腺肿物患者中随机选出96例作为观察对象, 全部患者均符合麦默通旋切手术、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的适应症。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 年龄23~42 (33.2±4.6) 岁;肿物大小0.5~2.8 (1.8±0.4) cm。对照组45例, 年龄21~45 (33.9±4.3) 岁;肿物大小0.4~3 (2.0±0.5)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 手术方法为: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后, 直接切开患者的肿块部位, 切口的形状为放射状, 将患者的皮下脂肪以及皮肤切至肿瘤位置处, 游离并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切除完毕后, 采用电凝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止血,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伤口, 仔细为患者进行缝合、包扎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为:选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系统, 刀头为11G旋切刀, 根据患者的肿物位置选择侧卧、平卧接受手术, 在患者的背后垫一软枕。采用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进针的位置和方向以超声检查结果为标准。若患者的肿物处于凹槽浅面状态时, 对患者的肿块进行旋切。当患者的肿块被彻底切除时, 将穿刺针退出, 并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体内的肿块是否有残留的情况, 若患者体内没有残留肿块, 为患者进行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指标 (手术瘢痕大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 计数数据/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χ2/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 且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瘢痕明显比对照组短, 且住院时间更短, 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的17.78%, P<0.05。见表2。

3 讨论

良性乳腺肿物占乳腺肿瘤中的1/3左右,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管内乳头状瘤、腺纤维瘤[3], 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 也就是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前者是一种开放手术, 能完整的将肿物切除, 治愈效果好, 但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 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且近些年来人们对美观度要求高, 手术瘢痕较长, 影响到患者乳房美观度[4]。而且, 患者术后乳腺可能出现硬块感、塌陷情况、乳头偏移等,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是一种微创活检系统, 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组成, 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复性切割, 获得病理标本, 为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可靠证据。若病理诊断为良性, 可一并切除达到治疗目的, 术中必须进行快速病理检查, 若为恶性则要停止切割[5]。将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用于良性乳腺肿物的切除中, 其定位准确性和微创性能为手术提供技术保证[6], 具有如下优点: (1) 准确定位。利用超声进行准确定位, 将微小病灶。深部病灶完整切除[7];而常规开放性手术对于微小病灶的切除上只能通过扩大面积切除和放弃切除两种方法处理, 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 (2) 美观性好, 切口小。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的切口非常小, 在2~5mm, 术后不留疤痕, 且手术结束后无需缝合[8], 对于有多个病灶的患者, 可通过一个切口将距离在10cm以内大小在3cm以内的病灶全部切除,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9,10]。在本研究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手术瘢痕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3) 手术安全性高。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超声的引导下降穿刺针置入到病灶处, 以扇形切割的方式完整切除病灶, 能有效节约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 整个手术中仅需一次穿刺, 能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肿物脱落问题, 安全性高。且由于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患者手术结束后疼痛感低, 能自由活动, 术后恢复快[11,12]。本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住院时间短, P<0.05, 亦证实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常规切除 第6篇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常规开胸手术,肺大疱切除手术,肺功能指标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其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基本操作技术等均有别于传统胸腔镜技术, 手术目的、应用范围及治疗效果等远远超出常规胸腔镜手术范畴, 故将该技术称之为现代胸腔镜外科, 也称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 (Videoassisted thoracocopic surgery, VATS) [1]。通过在肺大疱切除术中, 分析比较患者经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前后用力呼气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 指标的检测结果,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微创外科的优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胸外科于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对62例肺大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采用电视胸腔镜外科 (VATS) 手术治疗33例, 常规开胸手术治疗29例;男性38例, 女性24例;年龄34~82岁, 平均年龄57.6岁。根据所采取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外科 (VATS) 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组, 采取的手术方式在术前均征得患者同意, 并且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全部患者术前均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肺功能检查, 常规胸部X线检查, 腹部B超、胸部CT扫描检查, 均符合常规手术条件。入选病例既往无开胸手术史。2组在性别、年龄及肺大疱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1) 。

1.2 方法

1.2.1 手术设备及检查仪

30°电视胸腔镜系统 (Olympus公司) , 内镜缝合切割器 (Endo GIA, 美外公司) , 直线缝合切割器 (Linear Cutter, 美外公司) , 自动腔镜冲洗吸引泵、腔镜双极电凝钳及电刀 (杭州时空侯医疗器械公司) , 麻醉机及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仪 (上海华康医疗设备公司) , 其他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及耗材, 肺功能仪 (日本美能P-505) 。

1.2.2 手术方式

VATS组采用健侧卧位, 具体安排及固定同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体位, 将第一个套管切口选在腋中线第7、8肋间,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15~25mm, 同时根据手术需要在胸腔镜监视下进行第2、第3或第4个套管切口的选择置管, 长度5~10mm, 根据具体需要决定, 最先选在腋前线 (或稍前侧) 第4、5肋间和腋后线第6、7肋间, 边用手指或刀柄在胸壁外按压肋间肌边观察显示屏, 以确定放进套管的最佳位置。经胸腔镜探查寻找肺大疱和大疱破裂处 (肺漏气处) 或者脏层胸膜及壁层胸膜粘连处, 经操作孔插入内镜抓钳或卵圆钳提起肺大疱及大疱性肺组织, 在其根部用内镜缝合切割器 (Endo GIA) 进行切除处理。散在的小的肺大疱或肺大疱组织切缘有漏气时, 用钛夹双重夹闭或双极电凝凝固后再用钛夹加强。探查未发现明显大疱者, 在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处, 少许分离粘连后, 再靠肺侧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割。用胸膜摩擦法涂擦胸顶至第5肋以上区域壁层胸膜, 促进胸膜腔粘连。常规后外侧开胸的肺疱切除术依照传统手术规范进行[1]。

1.2.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7天按肺功能仪 (日本美能P-505) 要求常规方法测定肺功能, 取得FVC、FEV1和MVV等数据。

1.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经SPSS 10.0软件统计处理, 肺功能数据FVC、FEV1和MVV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2组间数据使用2样本均数差别t检验, 同组数据使用配对资料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术程顺利, 均无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严重术中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无中转开胸。2组间术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组间差异显著 (见表2) 。VATS组术后3天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常规开胸手术组, 且于手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 (见表3) 。而常规开胸手术组术后第7天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见表4) 。

3 讨论

21世纪将是微创外科的发展时代。现代胸腔镜外科的崛起, 为胸部微创外科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被认为是自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问世以来胸部外科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1]。常规开胸虽然手术视野大, 对处理胸内复杂情况及特殊解剖部位比较方便, 但由于切口较长 (长度多在20cm以上) , 开、关胸时间较长, 肌肉损伤多, 术后疼痛较重, 影响患者术后功能及其恢复。在非心脏病外科手术中, 开胸手术操作本身就是发生心脏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2]。近年来, 随着影像和监控系统的发展, 纤维冷光源在医学上广泛应用以及内腔镜手术器械和麻醉技术的提高, 使胸腔镜又重新受到重视。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 其优点是:视野开阔, 暴露充分, 影像清晰;手术创伤小, 无需切断背部大块肌肉与神经, 胸壁完整性破坏小;术后外形美观, 疼痛明显减轻, 有利于呼吸、循环系统恢复, 且不影响上肢的活动等[3]。患者术后咳嗽有力, 有利于排痰, 因而恢复快。随着设备不断完善、器械改进和操作技术的熟练, VATS的适应证将会进一步扩大。某些过去只能剖胸完成的手术已逐渐被VATS所替代, 手术的数量和种类均在增加[4,5,6]。

注:*为同组术前与术后3天FVC、FEV1及MVV的t检验结果, **为同组术前与术后7天FVC、FEV1及MVV的近似t检验结果

注:*为同组术前与术后3天FVC、FEV1及MVV的t检验结果, **为同组术前与术后7天FVC、FEV1及MVV的近似t检验结果

笔者对肺大疱患者采用常规开胸和VATS 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 结果发现, 2种手术方法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2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肺大疱患者上是有差别的;VATS组肺功能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常规开胸手术组, 且于手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果显示, VATS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及第7天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和P>0.05, 说明本组患者术后第7天肺通气功能基本已恢复到术前状态;而常规开胸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及第7天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和P<0.05, 说明本组患者术后第7天肺通气功能仍未恢复到术前状态。VATS组患者恢复较快, 显示VATS对患者肺功能的损伤较常规开胸手术明显轻微且恢复较快, 2组间差异显著。这进一步说明传统开胸手术的医源性创伤是影响胸外科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 对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更大, 而VATS可减少这种不利因素且可保证相同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

VATS扩展了胸外手术的范围, 需要行开胸手术, 而又不具备开胸条件的病例, 可通过胸腔镜外科手术来完成, 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近年来, VATS+胸壁小切口使手术者能直接触摸病变, 充分发挥了手感对手术进程的判断和决策作用, 继而成功进行了许多良、恶性胸外科疾患的诊断和治疗[1,7,8,9]。另外, 我们观察到VATS组手术开、关胸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明显短于常规开胸手术, 且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引管拔出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止痛剂应用、术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术后用力咳嗽及深呼吸能力、术后反应性低烧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组, 所以我们认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在肺大疱切除治疗中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

参考文献

[1]陈文虎.胸外科特色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2]Goldman L, Caldera D L, Nussbaum S R, et al.Multifactorial index ofcardiac risk in n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J].N Engl J Med, 1977, 297 (16) :845~850.

[3]Inderbitzi R.Surgical Thoracoscopy[M].Germeny:Springer VerlagBerlin Heidelberg, 1994.

[4]Martinod E, Pons F, Azorin J, et al.Thoracoscopic excision of 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s:results in 20 cases[J].Ann Thorac Surg, 2000, 69 (5) :1525~1528.

[5]Hatz R A, Kaps M F, Meimarakis G, et al.Long-term results after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first-time and recurrent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Ann Thorac Surg, 2000, 70 (1) :253~257.

[6]曲家骐, 高昕, 滕洪, 等.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疾病[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0, 16 (5) :286.

[7]陈鸿义, 王俊.现代胸腔镜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8]王俊, 陈鸿义, 孔同信, 等.胸部肿瘤的胸腔镜诊断和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5, 6:157.

常规切除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物患者, 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患者中年龄最大48岁, 最小24岁, 平均年龄 (35.78±4.75) 岁, 经X线或B超诊断, 所有患者均为乳腺肿物, 肿物直径大小0.5~4.5 cm,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 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 根据肿物位置, 取平卧、侧卧等位置, 选择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进行常规消毒, 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根据其超声检查结果确定进针位置及方向, 在超声引导下进至肿物深面, 将肿物置于穿刺针浅面, 完整切除肿块后退出穿刺针。肿物切除后进行常规包扎, 术后将病理标本送至实验室常规检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 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并发症发生率为8%,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3例患者患侧出现肿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良性乳腺肿物中较多见的有囊内或管内乳头状瘤、腺纤维瘤,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规肿物切除术在患者皮肤留下的瘢痕较大, 被切开的乳腺腺体、皮下、皮肤组织易在愈合时出现硬块, 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2]。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能够将肿物完整地切除, 同时还能有效弥补传统手术术时长、出血多、瘢痕大等缺点, 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此外, 该种治疗方法可以重复切割乳腺可疑病灶, 将所切除的病理组织进行送检, 为尽早发现及诊断乳腺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

综上所述, 在良性乳腺肿物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小瘢痕, 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少, 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今后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进一步就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50例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 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并发症发生率为8%,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3例患者患侧出现肿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良性乳腺肿物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小瘢痕, 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少, 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今后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良性乳腺肿物

参考文献

[1]王轶群.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0 (8) :636-639.

[2]贺建功.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4) :111-112.

相关文章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精选6篇)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第1篇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单位: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

1
2025-09-16
陈伟红主要事迹

陈伟红主要事迹

陈伟红主要事迹(精选5篇)陈伟红主要事迹 第1篇党徽在岗位上闪光——记白城房产段大安北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陈伟红事迹家庭主要成员:丈夫...

1
2025-09-16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精选12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中, 存在很多问题, 无论是在文章阅读方面, ...

1
2025-09-16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精选2篇)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第1篇一、认证前的准备:1.单位领导层统一...

2
2025-09-16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精选12篇)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第1篇我有一个好闺蜜,她机灵又可爱,我俩长的一般高,她那白净的...

1
2025-09-16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精选6篇)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第1篇车间班组年终总结报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小组在车间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1
2025-09-16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精选6篇)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第1篇电钳工应知应会1、熟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内容、《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
2025-09-16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精选12篇)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第1篇一、紧扣大纲,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1
2025-09-16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