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9
1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中化学学习中类比法的应用现状

类比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强调已知对象的知识对另一个对象知识推测的思维方式。结合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特点, 有针对性将一个对象特性在另一个对象身上, 在此基础上来探究未知对象。类比法是一种归纳演绎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认知能力, 被广泛应用在日常教学中[1]。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 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 所以学习中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掌握合理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成效, 应用类比法十分必要。类比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推理形式, 通过两类对象对比和分析, 寻求异同点,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可以找到众多的类比, 其中微观粒子及结构占比较大, 在高中化学教材类比中占50%左右, 元素化合物性质只有一处。

二、类比法在高中化学学习的作用

1、把握难点, 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化学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 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类比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用同样可以得到可观的成效。

对于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学习中, 即便教师反复讲述, 仍然有很一部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记忆, 很多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在学习化学中, 可能由于抽象思维不完善, 难以从所学知识中有效找到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类比法学习, 可以进一步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突破学习难点, 在提升学习成效的同时, 还可以完善知识结构[2]。

诸如, 在气体摩尔体积知识学习中, 物体在不同状态下体积变化影响因素较为多样, 如果枯燥的讲述粒子数目和大小的影响, 知识较为抽象, 作为一个高中生将会感到十分的抵触和厌倦, 但是如果联系实际生活, 采用篮球和乒乓球大小、距离和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有效的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更加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2、归纳整理, 建立知识网络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整理和积累, 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效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 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知识。诸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 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伴随着原子序数增长而增长, 相应的原子半径进一步扩大, 这就导致元素金属性增强, 相反非金属性减弱。通过元素知识的对比分析, 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

3、锻炼学习思维, 掌握合理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 为了能够提升学习成效, 奠定后续学习基础, 首先应该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时变得更加简单, 事半功倍。通过假设和猜想, 探究化学知识, 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化学知识学习中, 通过类比法学习成功事例较为多样, 其中当属卢瑟福原子核模型最为典型, 将原子看作是小太阳系, 通过对比太阳系, 来分析电子在原子空间内围绕原子中央带正电核的运动, 同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运动一样。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 还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 诸如, 在学习浓硫酸强氧化知识和钝化知识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我们将其同硝酸性质类比分析, 获得氧气、氢气后, 类比分析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 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论

总的说来,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 为了可以提升学习成效, 应用类比法可以将复杂知识精简化, 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未知知识, 更为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化学知识, 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 才能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获得可观的教学成效。

摘要:在化学学习中, 由于化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 所以有很多像我一样的高中生, 在学习化学中感到十分困难, 即便能够记住课上讲的知识, 但是却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解题中。为了能够提升化学学习成效, 在教师的引导下, 应用类比法来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有助于加深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掌握更高水平的技能, 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本文就高中化学学习中应用类比法进行探究, 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学习经验, 尝试着提出改善措施, 以求可以为如我一样的高中生化学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类比法,运用,微观粒子,化学反应

参考文献

[1] 谢季霖.浅析图表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 2017, 22 (02) :194.

[2] 经江红.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3, 23 (12) :157-158.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求电场强度问题: 思路从积分到对称分析再在到高斯定理。

例1:求一均匀带电细棒上方任一点p的电场强度

方法: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再积分求出。

问题1: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由 θ1,θ2确定)

已经学过的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在此处如何应用(微元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的思维方法)?方向如何处理(分解)?

问题2 提出:从一般到极限的扩展a >> L,或无限长直导线下电场强度如何?

讨论极限情况下的情况:

a>>L杆可以看成点电荷

无限长直导线下:

问题3:对于无限长直导线下,用高斯定理直接求出第二种情况结论:

当然,扩展到类似通电电流产生的磁场问题中(矢量处理方式。 此处略)。

问题4:如果只要求从对称性说明电场强度的方向,如何说明?

考虑: 如果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一根细长的绝缘棒有限长AB上,只说明在其上方任一点C上,由棒产生的电场方向指向沿角ACB的角平分线[1].先求由ACB的对角线CD一边 α 处取一 Δα 所对应棒上一微元 Δx,该微元在C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又 ΔQ=λΔx

可见只要 Δα 相等,该微元产生的电场必等。 如果以DC为对角线,在其两边 α 处分别取 Δα 的微元(对称思想),则该对微元产生的电场矢量叠加的结果必沿DC的延长线上(角度对称)。 因CD为角ACB的对角线,在AD和DB段上总能分成对应的一对对微元(对称思想),所以最终各微元所产生的 ΔE的矢量叠加一定沿ACB的角平分线DC方向上。

问题1 到3 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4 的提出难度加大了,但可以在问题1 中E的方向解决后追问问题4,这样做也对对称性考虑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当然由上题可以引伸到下面的题:

求距离均匀带电细棒的半无线长上方h处的o点的场强E的大小及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线密度为 λ)

问题5:对无线长带电细棒用高斯定理先求 问其方向在什么方向(应垂直于杆件)?

半无限长h处的E的方向又在什么方向? 再用到上面角平分线的结果,对半无限长说明E该在45°的方向上( 角平分线应在45°上)。 由两个半无限长合成无线长,再由对称性求E其结果为:

E=4姨2πε0hλ

由问题1 至问题5 牵涉到了E的公式, 方法上用到了矢量的叠加,对称性分析,由定量或半定量考虑问题,由一般到特殊等方法。

再看下面例子对称性的表现:

例2:在一个薄的半径为R金属球壳内放置一个静止的点电荷Q,但点电荷不在球心位置。求作用在点电荷Q上的作用力。(静电感应作用)

问题6:两个点电荷之间哪点的电势为零(用电势叠加原理可算出)?

如球壳接地,此时感应电荷在A点产生的电势相当于哪个电荷的作用? (Q2作用)要保证A点电势为零,Q2的大小与x有关吗? (见下x的表达式(3))它应该有取决于什么(Q1大小与球内位置)?

另一方面,令两个异号电荷Q1、Q2,,由它们产生的电场零等势面为满足方程(1)、也即(2):

其中r1和r2是零等势面上任意点到两个点电荷的距离。 满足条件(2)的所有点(即零等势面)构成一个球面(由阿波罗尼奥斯定理)。[2]

把上题中的金属球接地(此时外表面是等势面),由静电感应球内的电场分布由球内的点电荷与球内表面的电荷共同确定。 比较两种情况,如果球内点电荷看做Q1,则(2)式中Q2的贡献就相当于内表面感应电荷的作用。(此时球外的点电荷就为球形镜像电荷)。

如果设球内Q=Q1, 过直径且点电荷Q1 到球心的距离为(相当与r1=R-d),在其连线上距离A点(球面上)为x处( 相当与x=r2)放置异号点电荷Q2,则

所以原题目中点电荷受球壳的作用力(相当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可由下式求出:

由此题可过渡到通过实际生活中利用静电电荷(感应电荷来控制电场的分布,电势面的分布如利用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使电子束连续通过一系列等势面后被聚集在一点的静电聚焦等,如实际运用示波器的电子枪,电子显微镜等等。

例2 作为例1 的拓展加深了对称的理解, 启迪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

探究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参与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涵盖着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探究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效果的评价。 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物理课程的一项常规作业;将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设想的数量和质量、回答别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讨论的数量和质量。[3]作为评价等等,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探索以问题法作为线索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摘要:要紧扣教学目的,用一题多解形式进行教学。本文对如何将问题法作为连接在知识的引入点、前后的连接、环境的设置、感知方面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作一探讨。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导数及其应用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再由单调性和最值来证明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归纳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的应用,通过类比,化归思想转换命题,抓住条件与结论的结构形式,合理构造函数. 3.情感与态度: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与类比)与推理能力(证明),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解题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解题技巧是构造辅助函数,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而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可导函数是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关键。难点:将命题的结论进行转化与化归,变成熟悉的题型。

三、教法学法:变式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导数的运算法则:

2.问题探源:

(教材第32页B组题第1题)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下列不等式,并通过函数图象直观验证

(3)ex1x(x0)(4)lnxx1(x0)

3.问题探究:

1、直观感知(几何画板演示);(2)推理论证 4高考探究:

1、(2013年北京高考)设L为曲线C:ylnx在点(1,0)处的切线. x(I)求L的方程;

(II)证明:除切点(1,0)之外,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

(类似还有2011年课标全国卷第21题)

1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

变式练习1:

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ln(1)11n111n 都成立

(类似还有2012年湖北高考题第22题)

变式练习2:

若函数yf(x)在R上可导且满足不等式xf/(x)f(x)恒成立,且常数a,b满足a>b,求证:.af(a)>bf(b)

变式练习3:

若定义在(0,)上的两函数yf(x),yg(x)均可导,满足f/(x)g(x)f(x)g/(x),且对任意x(0,+),都有f(x)0,(g)x0

变式练习4:

证明当x0时,不等式(1x)

思考题5.(全国卷)已知函数g(x)xlnx 设0ab,证明 :

五.小结: (1)知识点: (2)解题步骤: (3)数学思想方法

11x,设0ab,求证f(a)g(b)f(b)g(a)

e

g(a)g(b)abg()

222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

课后巩固训练:

1、已知函数f(x)12xlnx.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f(x)的图象在函数2g(x)

23x的图象的下方;

3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ln(

3. 证明当x0时,(1x)

课后提高训练:

11x1111)23 都成立. nnne1x2

1. 已知m、n都是正整数,且1mn,证明:(1m)n(1n)m

2.(2013年陕西高考最后一题) 已知函数f(x)ex,xR. f(b)f(a)ab设ab, 比较f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与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受到学生的学识水平、思想基础、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样的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设计讨论问题, 恰当把握讨论现场等。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本文试就这一情况谈几点看法。

1 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要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 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叶圣陶也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为, 面对同一教材, 我们可能通过本课的自身特点或本文与本单元、本学段或是整个思想品德教材体系等方面考虑选取出众多的学习目标。而不同的学习目标相对应的是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指导策略。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紧扣课文内容, 搞清着力点。要深入研究学生, 把握学生思想基础, 在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启迪学生多向思维的过程中, 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具体到每一个文本, 要讨论题目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有没有讨论的必要;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难度是否适中;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等。总而言之, 一切要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2 讨论要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明确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平等的对话者、启发有方的指导者、率先示范的榜样者、公平公正的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是学习过程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都在不断强化过程中, 他们往往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讨论过程不能依据文本内容, 可能会使课堂上出现那种七嘴八舌, 脱离文本, 漫无目的闲谈等现象。

要想改变或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载体, 围绕中心进行发言。并能根据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捕捉亮点, 借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挖掘文本, 真正达到探讨的目的。否则,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因一些小问题而偏离论题, 自主讨论也就失去了应有意义。

3 讨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讨论是一个多边交流的互动过程, 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都要积极主动地听取他人的发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消除学生的顾虑, 让他们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敞开思维,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有高有低, 综合能力差、被动和机械型的学生很容易在讨论过程中被边缘化, 甚至淡出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心中有数, 目中有人, 想方设法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

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是思想品德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可采用“自愿组合为主, 适当优化为辅”的方法来组建, 人数以4至6人为宜, 尽量做到组内异质, 条件均衡, 优势互补。同时, 要分工明确, 座位安排要有利于成员的交流。

4 讨论时间要适度, 要注重讨论过程

讨论需要时间。有了适当的时间作保障, 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并对问题深入思考。思考深入成熟了, 他们也才能缜密地组织语言, 选择表达方式。同样, 有了适当的时间作保障, 小组内讨论才能充分, 才能收到实效。

同时, 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就目的与过程而言, 我们更应该看重讨论的过程。因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 可能会出现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 他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思想得到碰撞, 灵感得到激发, 结论也更加多样而明确。也可以说只有经过分析, 归纳, 综合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 使课堂讨论落到实处。

5 讨论中, 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应有所凸现。因为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的观点有时一致, 有时会有分歧, 有时认识不到位, 有时又会陷入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点拨, 但决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而应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研读教材, 在学生再次学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再次讨论。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树立自信, 奠定走向成功的基础, 同时保证课堂讨论有效进行, 并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讨论法教学, 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 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民主而开放。

摘要: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怎样讨论应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丰富, 知识灵活, 在课堂中运用讨论法更便于激发学生思维, 彰显学生个性。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构造性思维方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构造法是数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构造法是指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按固定的方式在有限的步骤内能进行定义或得以实现的方法。这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 以能求结论为方向, 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形式, 使问题在这种新形式下得以解决。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描述的直观性和实现的具体性。它对于数学理论的创造, 发展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关于实数稠密性的几个结论

可数集的直观意思是指, 其元素可以按1, 2, 3, 一个不漏地数出来。对于有理数集{m/n:其中m, n是整数, n≠0}, 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之间显然存在一个有理数, 那就是它们的平均值, 即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仍存在有理数。如果把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有理数稠密地分布在数轴上, 无法按大小顺序一个不漏地排出来。但是, 有理数可以采用别的办法一个不漏地排列出来。

结论1:有理数集是可数集。

初等数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涉及到实数的稠密性, 即任意两个不相等实数之间必存在另一个实数 (而且既存在有理数, 也存在无理数) 。如果利用《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中相关的知识, 实数的这些结论非常容易得到。但是, 对于仅仅具有初等数学知识的中学生来说, 只能想当然地接受了。

事实上, 应用构造法来证明以下关于实数稠密性的两个结论, 根据这两个结论, 实数稠密性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结论2:两个不相等的无理数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有理数。

结论3: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无理数。

3 用构造法证明上述结论

结论1:有理数集是可数集。

证明:先证明全体正有理数是可数的。构造下表

1/1, 2/1, 3/1, 4/1, , m/1,

1/2, 2/2, 3/2, 4/2, , m/2,

1/3, 2/3, 3/3, 4/3, , m/3,

1/n, 2/n, 3/n, 4/n, , m/n,

对表中元素取对角线的排列1/1, 2/1, 1/2, 3/1, 2/2, 1/3, 4/1, 3/2, 2/3, 1/4, , 上表中任一元素都可以确定其排列在第几位, 存在的重复元素不影响结果, 从而全体正有理数就一个不漏地排列出来了。

同理, 负有理数也是可数的。

结论2:两个不相等的无理数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有理数。

证明:设有两个无理数

α=α0.α1α2αk-1αkαn

与β=β0.β1β2βk-1βkβn

(其中αi, βi是0~9的数字, i=1, 2, ) , 并且

α<β,

不妨假设

α0=β0, α1=β1, , αk-1=βk-1, αk=βk,

(k=0, 1, 2, )

对于

α=α0.α1α2αk-1αkαk+1αk+2

γ=α0.α1α2αk-1αkαk+1γk+1γk+2

(1) 由于αk<βk, 所以γ<β;

(2) 又因为αk+1, γk+2中必有不等于9的数字, 设αk+i≠9 (否则α就会成为以9为循环节的有理数, 与假设矛盾) 。这时只要取

γk+1=αk+1, γk+2=αk+2, , γk+i=9,

γk+i+1=0, γk+i+2=0,

就会得到

γ=α0.α1α2αk-1αkαk+1αk+2αk+i-19

这时α<γ, 从而α<γ<β, 所以, γ即为所求的有理数。

结论3: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无理数。

证明:设有两个有理数a=a0.a1a2akan与b=b0.b1b2bkbnbn+1bm

(其中ai, bj是0~9的数字, i=1, 2, , n;j=1, 2, , m) ,

并且a

显然a

证明完毕。

根据以上两个结论很容易得到, 两个不相等的无理数、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以及一个无理数和一个无理数之间既存在无理数也存在有理数, 于是实数的稠密性得到了证明。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证明过程, 可以看到构造法具有方向明确, 思路清晰;因题而论, 具体分析;统筹兼顾, 择优使用等特点, 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获得满意的结果。

摘要:本文针对与实数稠密性有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利用构造性的方法进行了证明, 思路清晰, 浅显易懂。

关键词:构造法,稠密性,可数集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 薛昌兴.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运用构造法高中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作为行动个体, 可以独立自主地决定行动目标, 路径和手段。由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较高, 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发现的过程,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由统治地位逐步后退到学习伙伴的角色, 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中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 相反,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要求教师对实施的环节要胸有成竹, 有较高的领导能力, 能及时从学生遇到的挫折或困难中找出学生的知识缺陷点, 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弥补。行动导向教学, 要求在教学设计中, 注意学生行动的基本结构:以执行学习行动为导向:分析问题, 确定目标, 获取信息, 计划行动, 进行决策执行行动检测和评价行动结果, 对做法进行反思。

2《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轨道车辆构造的掌握单纯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目标, 忽略了车辆检修工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次, 是过分地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决定在本课程中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

3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讲练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现场体验多层次教学、多媒体教学几个教学方法综合实现所示。将这几方面综合运用起来, 实现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立体教学环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

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突出能力培养,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废除灌输式, 建立双向、交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根据课程的特点, 采用项目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设计了认知型、检修过程型、操作过程型三类不同风格的工作页。每一个工作页均有相对完整、独立、目标明确的任务, 实施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由于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作载体, 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 使学生从台下听讲转变为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实训系统, 把现实环境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都搬进电脑, 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 模拟各种操作全过程, 制作出各种课件供学生“实训”及反复操作练习, 实现交互式操作, 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4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中的运用

下面我们以车辆构造中制动机的常见故障处理为例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中的运用。

首先, 我们在多媒体实训室中利用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现有火圈, 但车轮尚能转动, 车轮下部与轨面处冒出平行火花。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故障属于制动机那种类型的故障, 故障原因在什么地方, 如何处理这种故障。

其次, 准备教学实训设备。在学校制动机实训场利用风泵在试验制动机上模拟出视频中的故障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在制动机上试验, 由学生分析故障的类型, 找出故障原因和处理故障的方法。

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试验, 每个小组都分析出视频中的现象属于制动机缓解不良。教师又引导他们找出制动机缓解不良的原因, 此时学生回忆以前的课程, 认为制动机的缓解与制动缸、三通阀、基础制动装置几个主要的部分有关系。于是, 开始在试验机上分三步查找故障原因。1、首先他们利用风泵向制动管增加压力, 三通阀排风口有声响, 则表明三通阀作用正常, 如果三通阀不排风, 故障则在三通阀;2、如果三通阀风口有空气排出, 而制动缸活塞杆未缩回缸内时, 可以判断制动缸有问题, 比如制动缸活塞皮碗变质, 制动缸内混入杂质异物及缺油或制动缸缓解弹簧力弱、折损;3、如果制动缸活塞杆缩回缸内, 但闸瓦仍抱车轮说明是基础制动装置故障, 可查看制动梁是否脱落等。经过以上三步的排查, 制动机缓解不良的原因应该能够基本掌握, 但学生在经过三步之后, 发现制动机的三个部分都能够正常工作。这时, 教师启发学生:出现这种特殊情况, 作为检修人员应做怎样的应急处理?此时有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如果故障一时不能排除, 可以关闭截断塞门, 排出副风缸的压力空气, 停止该车辆制动机的作用, 保证列车的启动, 等待列车运行到站修所或车辆段内做进一步的检修。

最后教师根据三个小组的试验情况, 对此次列车临时故障的处理给予评价。通过这种以现场存在的具体故障为任务目标, 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己动手进行试验, 让学生自己解决车辆运行中的故障, 加深了他们对车辆结构的认识, 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在课后的评教中, 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

摘要:本文基于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分析, 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运用于《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中, 改革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初步探索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轨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轨道车辆,关键能力,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8) ;

[2] 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中国成人教育, 2009 (5) ;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