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1篇
2、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对策
3、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
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
5、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探究
7、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8、试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
9、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10、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11、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创新实践
12、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对策
1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策略
14、语言发展下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实践
15、例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价值
16、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究
17、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18、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
19、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探究
20、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
21、浅析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22、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运用
23、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24、基于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践分析
25、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有效应用
26、谈幼儿园实施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27、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实施
28、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的实现路径
29、幼儿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组织措施
3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3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与策略
32、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模式的 灵活运用
33、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
3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
35、如何开展游戏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36、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
37、浅析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开展措施探析
38、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初探
39、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对策
40、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41、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42、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实现探究
43、谈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44、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指导意义
45、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探究
46、科学预设,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江苏
47、论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48、浅谈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49、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2篇
1.1 存在的问题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 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越是高年级就越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形式枯燥呆板。
现行的学校体育更多地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 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 教与学双方兴趣低落。
(2) 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
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 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学校体育课所学的东西学生毕业后用不上, 生活需要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又学不到。
(3) 评估模式单一陈旧。
旧的学校体育采用竞技运动的评价标准, 它抹杀了受教育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以上这些问题带来了以下后果。
(1) 教学双方对体育课的兴趣低落, 甚至一些热爱集体活动的学生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体育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日益严重。 (2) 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许多令人堪忧之处。据中国电视台2000年2月8日报道, 沈阳市调查结果表明:1999年8岁和14岁组少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和立定跳远指标均低于1995年, 大学生的情况也表明了同样的问题。1998年高考, 福建省考生纯合格率仅为14.66%, 广州市考生体格仅一成达标。上述情况有力的证明了现行学校体育课的不成功。
1.2 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提出
从事体育运动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 同音乐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相比, 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 是体育的生命。因此, 体育教学应以运动中的乐趣为主, 特别是中小学体育的教学, 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乐趣, 从中认识体育的本质, 体验运动的特点, 增加体育教学的深度。一切有悖于兴趣原则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都必须进行改造。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 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这种形式较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注:年级:五班级: (1) 和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 (1) 班和 (5) 班的全体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五 (1) 班54人, 五 (5) 班60人, 共计114人。共发放问卷114份, 回收有效问卷114份, 回收率100%。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 上课内容为投掷垒球。一种方法是以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动作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基本部分内容如下:教师首先完整地示范垒球的投掷技术, 并对垒球投掷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然后只要求同学们试一试, 不作技术上的要求, 接着用羽毛球、垒球进行统一的健身练习, 花样很多, 内容很丰富。接着进行教学小目标管理。这种内容和教法的改变, 使学生兴趣浓厚, 热情高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日本的学者高田典卫曾提出“好课”的四个条件 (1972年) , 在日本也被称为“高田四原则”, 这四个原则是: (1) 能使学生尽情活动的课; (2) 能使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课; (3) 使学生能与同伴和睦学习的课; (4) 使学生能有所发现的课。根据“高田四原则”, 设计了体育课效果的调查用表 (见表1) 。
这个评价表从体育教学的成果、学生的动机、学习方法和学生的互助等几个方面设计了7个问题, 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学总体评价由原来的41.78%上升到74.89%, 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图中显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较受学生欢迎, 见表2。
4 结语
4.1 优点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 它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去积极主动地练习。体育教学游戏化它不是游戏的泛用、滥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 能熟练、巧妙地运用游戏, 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合理地创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 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 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去, 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 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 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 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 教学游戏化满足了体育课这样那样的不满足, 满足班集体教学的实施和学生要求。在游戏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防止那种一律的、僵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 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 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 提高了技术, 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育教学游戏化, 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中求学, 学中益智健身;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强制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它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激发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可利用不同的游戏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4.2 意义
游戏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早以使用但只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而不是教材内容游戏化。体育教学游戏化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激发他们游戏化的创造性劳动, 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去, 才能大力地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热爱运动, 喜欢体育, 追求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来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与学校体育相适应, 且产生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这些状况从学生兴趣出发, 提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学游戏化优于原来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游戏化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游戏化,兴趣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3篇
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卢主任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卢主任用一段视频更加逼真的诠释了什么是课程游戏化。
在这段视频中,是小班的幼儿与教师的展示。教师通过与幼儿听音乐进入课堂,在听音乐的部分教师讲清要求,幼儿每人找到自己喜爱的点点,当音乐停止时会让幼儿说出自己选择这个点点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是幼儿与教师共同感受点点的神奇变化。教师采用的是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画面来感受出点的变化,可以是长颈鹿,可以是草莓。其中还让幼儿亲身体验变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幼儿的点画下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点点出现,幼儿的游戏兴趣被推上了高潮。在幼儿了解了点可以是大的和小的,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图形等等之后,教师最后要求幼儿来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底版,不同的圆点,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千变万化。最后幼儿的作品真的很成功。不得不说这是教师在游戏化课程中的成功制作。
在这节课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没有让幼儿只看教师的操作,从开始的引入配合音乐的力量来给这节课增添乐趣,幼儿的出发点被带动。几个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很少,与幼儿的互动确体现了游戏的作用。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幼儿喜欢的,真正的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的游戏化课程。
虽然是一节课,要想达到游戏化,教师的准备不容忽视。教师要提前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适宜的游戏,然后是教具的准备,想要游戏动起来,要达到每个小朋友都有事可做,那学具就要人人都有。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沟通游戏。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4篇
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卢主任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卢主任用一段视频更加逼真的诠释了什么是课程游戏化。
在这段视频中,是小班的幼儿与教师的展示。教师通过与幼儿听音乐进入课堂,在听音乐的部分教师讲清要求,幼儿每人找到自己喜爱的点点,当音乐停止时会让幼儿说出自己选择这个点点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是幼儿与教师共同感受点点的神奇变化。教师采用的是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画面来感受出点的变化,可以是长颈鹿,可以是草莓。其中还让幼儿亲身体验变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幼儿的点画下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点点出现,幼儿的游戏兴趣被推上了高潮。在幼儿了解了点可以是大的和小的,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图形等等之后,教师最后要求幼儿来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底版,不同的圆点,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千变万化。最后幼儿的作品真的很成功。不得不说这是教师在游戏化课程中的成功制作。
在这节课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没有让幼儿只看教师的操作,从开始的引入配合音乐的力量来给这节课增添乐趣,幼儿的出发点被带动。几个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很少,与幼儿的互动确体现了游戏的作用。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幼儿喜欢的,真正的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的游戏化课程。
虽然是一节课,要想达到游戏化,教师的准备不容忽视。教师要提前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适宜的游戏,然后是教具的准备,想要游戏动起来,要达到每个小朋友都有事可做,那学具就要人人都有。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沟通游戏。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实践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37-01
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人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1 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1.1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
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1.2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
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1.3缺乏方向和目的
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
2 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2.1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2.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2.3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人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范文第6篇
摘 要: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可。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采取家园合作、创设和谐有趣的区域环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途径;教师素养;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2;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3-01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可。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
游戏化教学的重点在于“玩”中有“学”,“学”中有“玩”,通过游戏让学生达到“学”的目的。首先,教师对游戏化教学要有正确认识。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就是“玩”,对教学有妨碍作用。但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游戏和学习可以相互促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真正的世界。在游戏中学习,就是让幼儿回归到自己本来的世界。其次,教师要提升游戏化教学技能。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有了正确认识后,更重要的是提升游戏化教学技能。比如,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对游戏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及对教学目标的拓展能力等。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时,要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教育为宗旨,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把教学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再次,教师要有游戏资源整合能力。本文作者所在的幼儿园,对园区环境有很多规划和创设,基本上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教学活动,但依然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环境区域的设置初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时间久了,幼儿就失去了兴趣,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及时调整教学资源。除了园区配发的实物教学资源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资源,如网络热点问题、个人生活趣闻等。最后,教师要有游戏化教学组织能力。游戏化教学不但要有素材和设备作为支撑,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比较了解,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化教学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游戏化教学组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调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思维、语言特点出发,激发幼儿的参与动机。另外,教师组织游戏时要适当地参与其中,与幼儿打成一片,给幼儿做模仿对象,纠正幼儿不合理的表现。
二、通过家园合作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学校要与家庭建立联动机制,让家长也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家长理解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一些家长认识不到游戏化教学的意义,认为幼儿园教学就是要传授孩子知识,让孩子学习计算、拼音、汉字等。对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游戏化教学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帮助家长转变过分看中知识教授的传统观念。这需要幼儿园建设家园互动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如QQ群、微信群、幼儿园博客等)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成果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展现出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掌握孩子的动向,让家长放心、理解并支持游戏化教学。其次,要让家长参与游戏化教学。荷兰文化学家胡伊青加(John Huizinga)说,人在本质上是以“游戏者”身份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应该把家长纳入游戏化教学中,让家长也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教师一起制作教学素材,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会更加轻松愉快,家长也能更好地理解游戏化教学的意义。通过参与,家长可以加深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能更好地支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三、创设和谐有趣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幼儿园是一个融合了空间、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要着力构建培养幼儿能力、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背景,给幼儿创设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知环境。首先,空间布置要舒适,区域设置要协调。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舒适,一要考虑安全性,对幼儿的人身安全负责是幼儿园管理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幼儿创设更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教师才能集中精力对游戏化教学进行设计。二是区域设置要协调,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阅读、故事、手工、绘画等区域的设置要考虑环境的安静性,要考虑与玩沙子、唱歌跳舞、角色扮演等区域不能相互干扰。其次,健全环境制度,确保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除了空间布置要舒适外,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障。这一方面是保证教师基本权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游戏化教学比传授知识花费的精力要多,如果让教师单打独斗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其精力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共同设计。幼儿园要给教师多提供一些进修机会,让教师有机会、有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投入教学中。
四、?Y束语
总之,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采取家园合作、创设和谐有趣的区域环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途径进行研究,以促使游戏化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露.“课程行动论”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教材新力作[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