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英美文学知识竞答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英美文学知识竞答题目范文第1篇

2. Alliteration: The repetition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s in poetry.

3. Allusion: A reference to a person, a place, an event, or a literary work that a writer expects the reader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An allusion may be drawn from history, geography, literature, or religion.

4. American Naturalism: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a new and harsher realism. American naturalism had been shaped by the war; by the social upheavals that undermined the comforting faith of an earlier age. America’s literary naturalists dismissed the validity of comforting moral truths. They attempted to achieve extreme objectivity and frankness, presenting characters of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es who were determined by their environment and heredity. In presenting the extremes of life, the naturalists sometimes displayed an affinity to the sensationalism of early romanticism, but unlike their romantic predecessors, the naturalists emphasized that the world was amoral, that men and women had no free will, that lives were controlled by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that the destiny of humanity was misery in life and oblivion in death. Although naturalist literature described the world with sometimes brutal realism, it sometimes also aimed at bettering the world through social reform.

5. American Puritanism: Puritanism is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 The Puritans were originally members of a division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The first settlers who became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nation were quite a few of them. They

were a group of serious, religious people, advocating highly religious and moral principles. As the word itself hints, Puritans wanted to purity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orm God. As a culture heritage, Puritanism di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arly American mind. American Puritanism also had a enduri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6. American Real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Civil War brought the Romantic Period to an end. The Age of Realism came into existence. It came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lie of romanticism and sentimentalism. Realism turned from an emphasis on the strange toward a faithful rendering of the ordinary, a slice of life as it is really lived. It expresses the concern for commonplace and the low, and it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

7. American Romanticism: The Romantic Period covers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 rising America with its ideals of democracy and equality, its industrialization, its westward expansion, and a variety of foreign influences were amo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de literary expansion and expression not only possible but also inevitable in the period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nation’s political independence. Yet, romantics 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 faith in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 and a presumption that the natural world was a source of goodness and man’s societies a source of corruption. Romantic values were prominent in American politics, art, and philosophy until the Civil War. The romantic exaltation of the individual suited the nation’s revolutionary heritage and its

frontier egalitarianism.

8.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Transcendentalists terroras from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of Europe. They spoke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 and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of Americagogopirit, or the Oversoul,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Universe. The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them, the individua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society. They offered a fresh perception of nature as symbolic of the Spirit or God. Nature was, to them, alive, filled with God’s overwhelming presence. Transcendentalism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most fundamental truths about life and death can be reached only by going beyond the world of the senses. Emerson’s Nature has been called the “Manifesto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nd his The American Scholar has been rightly regarded as America’s “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9. Analogy: (a figure of speech) A comparison made between tow things to show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Analogies are often used for illustration or for argument.

10. Anapest抑抑扬: It’s made up of two unstressed and one stressed syllables, with the two unstressed ones in front.

11. Antagonist: A person or force opposing the protagonist in a narrative; a rival of the hero or heroine.

12. Antithesis: (a figure of speech) The balancing of two contrasting ideas,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An antithesis is often expressed in a balanced sentence, that is, a sentence in which identical or similar grammatical structure is used to express contrasting ideas.

13. Aphorism: A concise, pointed statement expressing a wise or clever observation about

life.

14. Apostrophe顿呼法: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n absent or a dead person, an abstract quality, or something nonhuman is addressed directly.

15. Argument: A form of discourse in which reason is used to influence or change people’s idea or actions. Writers practice argument most often when writing nonfiction, particularly essays or speeches.

16. Aside: In drama, lines spoken by a character in an undertone or directly to the audience. An aside is meant to be heard by the other characters onstage.

17. Assonance: The repetition of similar vowel sounds, especially in poetry. Assonance is often employed to please the ear or emphasize certain sounds.

18. Atmosphere: The prevailing mood or feeling of a literary work. Atmosphere is often developed, at least in part, through descriptions of setting. Such descriptions help to create an emotional climate for the werrors to establish the reader’s expectations and attitudes.

19. Autobiography: A person’s account of his or her own life. An autobiography is generally written in narrative form and includes some introspection.

20. Ballad: A story told in verse and usually meant to be sung. In many countries, the folk ballad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rms of literature. Folk ballads have no known authors. They were transmitted orall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were not set down in writing until centuries after they were first su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folk ballads stems from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common people. Devices commonly used in ballads are the refrain, incremental repetition, and code language. A later form of ballad is the literary

英美文学知识竞答题目范文第2篇

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2. 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3. 风险预控是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4. 不安全行为是可能产生风险或者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5. 神东煤炭集团目前危险源辨识方法采用最多的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

6.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煤矿所有风险管理对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和项目,是为风险管理确定目标的过程。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66

(二)风险评估方法

7. 神东煤炭集团目前在本安管理体系中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风险矩阵评价法。 8.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对象是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87 1.管理对象提炼

9. 风险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用于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措施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87 2.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

10.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出处: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11. 矿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应包括管理层、安监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有关部室区队或班组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岗位员工。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734.成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小组

12.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人员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分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114 13. 本安管理体系中,人员不安全行为按行动前的意识,分为有意不安全行为和无意不安全行为。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因素

14.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按照行为痕迹,可将不安全行为分为有痕不安全行为和无痕不安全行为。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114 15.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中,对本安企业建设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本安企业建设二级单位、本安企业建设三级单位、本安企业建设四级单位。

出处:《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的通知,办2010‟133 号

16.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中的否决指标之一规定,死亡人数累计达 2人(含)以上的,取消本等级评定。

出处:《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的通知,办2010‟133 号

17.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出处:AQ/T1093-2011第4.1。

18.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应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

出处:AQ/T1093-2011第4.2-g。

19.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如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

出处:AQ/T1093-2011第4.3.7-d。

20.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出处:AQ/T1093-2011第4.4.1-b。

2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每年至少评价 一 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出处:AQ/T1093-2011第4.4.2-b。

22.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出处:AQ/T1093-2011第4.4.2-b。

23.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出处:AQ/T1093-2011第4.4.2-b。

24.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急救管理要求,应确保每年至少有 10 %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出处:AQ/T1093-2011第4.7.2.2。

25.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应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出处:AQ/T1093-2011第4.7.2.3-e。

26.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职业健康管理要求,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出处:AQ/T1093-2011第4.7.4.1-c。

27. 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以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等组成的安全文化形态体系为核心。

28. 本安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高级管理层、职能部门、生产单位三个子系统。

29. 公司所有员工都可应用本安信息系统,进行隐患、不安全行为等安全信息的录入。 30. 本安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上下互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集中控制。

31. 应用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隐患时,整改类型分为限时整改和立即整改两类。

3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将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巨警、重警、中警、低警 、 轻警5级。 33. 本安信息系统四级检查层次是指高级监察、部门监管、单位管理和区队自查。

34. 为了避免了检查的随意性,增强检查人员检查的目的性与主动性,系统设计了动态检查工单和季度检查工单功能。

35.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备、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出处:《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 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36. 煤矿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确保煤矿安全、环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出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6号 ;《环境保护法》第26条

37. 煤矿要依法持有“六证”,具体包括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38.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规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39.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0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有效期为6年,每2年复审一次。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42.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09〕24号)中“三项岗位人员”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43.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中第一条规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44.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第五条规定:煤炭生产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其中,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

4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规定了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部分。

二、判断题

1. 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纠错: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 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3. 危险源辨识是一次性的过程,辨识完后就无需再辨识。()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59 纠错:除正式的风险评估外,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持续风险评估,这是正式风险评估的必要补充。

4. 煤矿单位应对井下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进行辨识,地面办公场所的危险源不需要辨识。()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4.3.1 纠错: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5. 危险源辨识前不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只依据参与辨识人的工作经验开展辨识工作即可。()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746.资料收集

纠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小组应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法律法律、各类标准、事故案例、职业健康资料、活动区域的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图纸、设备档案等。

6.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 )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7. 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是通过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后果,与造成的损失,两者相乘来衡量的。()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682)风险矩阵评价法

纠错: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是通过危害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后果的严重程度,两者相乘来衡量的。

8. 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是通过危害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后果的严重程度,两者相乘来衡量的。(√)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682)风险矩阵评价法

9. 发生事故时需进行危险源再辨识,但发生未遂时不需要开展危险源再辨识。()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4.3.1 纠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发生事故(包括未遂)”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以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10. 本安管理体系中,特别重大风险等级的风险值范围是30至36。(√)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11. 管理者的违章指挥或指挥失误不属于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纠错: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和决策失误。

12. 煤矿单位只能通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97

三、危险源监测

纠错:危险源监测手段包括:监控系统、监测仪器、安全检查、工作观察等。

13. 人的不安全行为只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纠错: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14. 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纠错: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

15.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评审每年至少组织1次。(√)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244

三、管理要求

16.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开展体系内部审核时,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4.8.2 17. 《管理手册》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 46。

18. 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必须每年更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出处:GB/T19001-2008第4.2.3 纠错: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19. 《程序文件》是体系的第二层次文件,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483.程序文件

20.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辅助管理构成。(√)

出处:AQ/T1093-2011第4.1。

21. 煤矿至少每年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出处:AQ/T1093-2011第4.5.5-c。

2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要求,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出处:AQ/T1093-2011第4.5.5-d。

2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到的持续改进,是为改进煤矿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出处:AQ/T1093-2011第3.12。

24. 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出处:AQ/T1093-2011第3.5。

25. 体系文件就是《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39 纠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括安全方针与目标、管理手册、书面程序、作业指导书等。

26. 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应由矿长批准。(√) 27.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是风险预控。(√ )

28. 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等级评定中,最低级别为本安企业建设一级。()

纠错:最低级别为本本安企业建设四级,要求考核内,综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而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要求考核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

29. 按照神华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煤矿达标考核办法(试行),在考核内,煤矿考核得分在90分(含)以上时,该煤矿可评为本质安全型一级煤矿。( X )

纠错: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要求考核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要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

30. 神东煤炭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B/S结构(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31. 必须建立和应用本安信息系统才能实施本安体系。()

纠错: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与处理,能促进体系高效运行,但不是实施体系的唯一途径。

32. 每位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的账号是唯一的。(√) 33.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只能录入本单位内部的隐患和不安全行为,不能实现对承包商信息的录入。()

纠错: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有承包商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承包商的信息录入。

34. 从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查询到煤矿各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结果。(√) 35. 从本安信息系统中,不能查询到本人当月登录系统的次数。()

纠错:可以查询,在系统中的“综合查询其它人员登录查询”中可查到。

36. 本安信息系统中,区队内部自主发现问题、主动录入系统,并落实整改措施的问题也要进行扣分处理。()

纠错:为了鼓励区队自主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问题,对区队主动录入系统的问题不予扣分。

37. 本安信息系统中,关于重复问题的判定,是指同一责任区队、同一考核标准、在24小时之内再次录入。( √ )

38. 本安信息系统中的岗位危险源、考核标准以及人员不安全行为认定标准不能适时修订、更新,只能在每年底进行整体修订。()

纠错:均可以适时修订,用户可随时通过本安信息系统的“岗位危险源上报”、“增补考核标准意见”功能项提出修订和改进意见。

39. 个人的本安信息系统登录密码不需要修改,使用初始密码即可。()

纠错:应该修改。因为初始密码是公开的通用密码,为了防止越权使用和个人信息安全,必须修改密码。

4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在1小时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纠错: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41. 2013年为神东煤炭集团确定的“本质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年”。( X )

纠错:2013年神东1号文件明确,根据神华集团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公司决定开展“本安管理体系巩固发展年”活动,

42.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于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 ) 43. 从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查询到煤矿各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结果。(√)

44.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2008)中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 )

45.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中的第7条规定: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 √ )

三、选择题

1. 在煤矿风险管理过程中,( C )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A、目标的制定 B、体系文件的编制 C、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D、风险管控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57第一节概述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59

(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2.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的过程属于( B )。 A隐患排查 B 危险源辨识 C 风险评估 D 事故调查 3. 下列情况中,( C )属于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A、顶板离层 B、瓦斯超限 C、 急停开关不完好 D、违章操作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793.危险、危害事件识别

4. 下列情况中,( A )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A、高空作业不佩戴安全帽 B、室内通风不良

C、组织机构不健全 D、设备不完好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793.危险、危害事件识别

5. 下列情况中,( C )是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工作 B、指挥失误

C、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D、设备无标识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793.危险、危害事件识别

6. 本安管理体系中重大风险等级的风险值范围是(B ) A、3-8 B、18-25 C、25-30 D、30-36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7. 下列不属于危险源监测手段的是( B )

A、仪器监测 B、风险评价 C、工作观察 D、安全检查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97

三、危险源监测

8. 煤矿应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制定适当的预警方法。通常将风险预警等级分为5级,其中最高级别的预警警度为( B )

A、重警 B、巨警 C、低警 D、中警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100

三、风险等级划分

9.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 A )承担。

A、煤矿最高管理者 B、煤矿安全负责人 C、煤矿生产负责人 D、煤矿总工程师 10.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方针应由( B )批准。 A. 管理者代表

B.矿长

C.分管安全的副矿长

D.工会主席 11. 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C )

①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 ②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③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④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 ⑤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⑥采取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⑦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安全管理水平。 A.①③④⑥⑦

B. ①②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③④⑤⑥⑦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2. 不安全行为三种基本控制途径中的自我行为控制是指( D )

A.工作流程设计实施

B.进行计划和监督

C. 实施检查和改正

D.从思想、情感、价值观和利益方面控制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3. 下列情况中,( C )是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

B、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

C、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

D、采掘设计缺陷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有痕的不安全行为的是( B )。

A、在空顶下作业

B、在安全出口处放置其他物品,造成通道不畅通

C、睡岗

D、井下作业时,私自拆卸矿灯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管理评审报告》中应有的内容?( B )

A.体系文件修订

B.动态考核标准

C.内外部审核问题改进和纠正

D.需要改进的过程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246

三、管理评审报告决议内容

16. 本安管理体系中本安企业建设二级是指评价综合得分达到( D )分及以上。 A.95

B.90

C.85

D.80

出处:《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的通知,办2010‟133 号

17. 本安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 D )学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培训资料齐全。”

A.12

B.24

C.36

D.72 出处:《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的通知,办2010‟133 号

18.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中规定,“员工薪酬中安全结构工资所占比重不得低于( A )”

A.30% B.35% C.40% D.50% 出处:《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修订)》的通知,办2010‟133 号

1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C )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A.6个月

B.3个月

C.1个月

D.10天

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C ) A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B 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 C以隐患排查为重点;

D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22。

21.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信息修改时限是:(B)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无限制

22. 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录入本安信息系统后,在下列( B )情况下会升级预警。 A.风险等级为巨警

B.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

C.风险等级为重警

D.隐患为重大隐患

23.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A )模块,查询到本单位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总数以及分类数量

A. 安全风险概述

B.危险源管控表 C. 危险源管控分析图

D. Ⅰ类重大隐患管控表

24.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C )模块,查询到本单位各个时间段各级检查人员查出的各类隐患

A. 安全风险概述

B.风险管理表 C. 危险源管控表

D.I类重大隐患管控表

25.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B )模块,查询到全公司和本单位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成果

A. 安全风险概述

B.风险管理表 C. 危险源管控表

D.I类重大隐患管控表

26.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A)模块,查询到全公司已辨识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种类和数量

A. 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

B. 不安全行为管控表 C. 不安全行为管控分析图

D. 人员不安全行为趋势判断

27.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B )模块,查询到全公司和本单位各级检查人员查出的各类不安全行为

A. 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

B. 不安全行为管控表 C. 不安全行为管控分析图

D. 人员不安全行为趋势判断

28.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综合查询中的( D )模块,可以根据录入的不安全行为信息自动统计分析,做出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事故的趋势性判断

A. 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

B. 不安全行为管控表 C. 不安全行为管控分析图

D. 人员不安全行为趋势判断 29.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综合查询中的( D )模块,可利用日常危险源(隐患)检查和监测数据,对煤矿各大生产系统可靠性进行自动分析与评价,得出生产系统的可靠数

A. 安全风险概述

B.风险管理表

C. 危险源管控表

D. 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30.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C )模块,查询到全公司和本单位各级检查人员查出的各类隐患信息和不安全行为信息

A. 危险源管控表

B. 不安全行为管控表

C. 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表

D. 各单位动态检查发现问题统计表

31.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综合查询中的( A )模块,对本单位各部门参与检查的人数、查出的隐患数量、不安全行为数量、管控扣分等信息进行了统计

A. 检查单位查出问题统计表

B. 检查人员查出问题统计表 C. 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表

D. 各单位动态检查发现问题统计表

32. 13.在本安信息系统中,综合查询中的( B )模块,对本单位及各部门人员查出的隐患数量、不安全行为数量、管控扣分等信息进行了统计

A. 检查单位查出问题统计表

B. 检查人员查出问题统计表 C. 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表

D. 各单位动态检查发现问题统计表

33.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A )模块,对公司季度检查和所应用的考核标准进行查看与下载

A. 定期考核评分标准

B. 动态考核评分标准 C. 月度动态考核表

D. 季度动态考核表

34.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B )模块,对公司和本单位日常动态检查所应用的考核标准进行查看与下载

A. 定期考核评分标准

B. 动态考核评分标准 C. 月度动态考核表

D. 季度动态考核表

35.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 C)模块,对本单位及各部门月度考核得分情况进行查看与下载

A. 定期考核评分标准

B. 动态考核评分标准 C. 月度动态考核表

D. 季度动态考核表

36.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D)模块,对本单位季度考核结果进行查看与下载 A. 定期考核评分标准

B. 动态考核评分标准 C. 月度动态考核表

D. 季度综合考核表

37.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C)模块,对本单位季度考核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查看与下载 A. 定期考核评分标准

B. 动态考核评分标准 C. 季度考核评审报告

D. 季度综合考核表

38. 在本安信息系统中,可以通过综合查询中的(B)模块,对承包商以及承包商施工队月度考核情况进行查看与下载

A. 承包商统计表

B. 承包商动态考核表 C. 承包商施工信息汇总表

D. 承包商季度动态考核表

39. 不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规定的特种作业的是(D)

A.采煤机司机

B.综掘机司机

C. 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工

D.主扇风机操作工

40.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95号)明确的特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包括( C )。

A.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工

B. 叉车司机

C. 煤矿主提升机司机

D. 电梯司机

41.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规定:煤矿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 B )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评价。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42.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申报范围?( D )

A.贮罐区(贮罐) B.锅炉 C.井工开采煤矿 D.电梯

43.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要求,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矿山、危险物品等高危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 D )学时的安全培训。

A.12 B.24 C.36 D.72 4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重大事故是指( B ) A.造成(3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对事故报告中的谎报认定条件规定为( C )

A.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

B. 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 C.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

D.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四、简答题

1.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的人员不安全因素有哪些(说出4点即可)? 答题要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 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 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4) 决策失误。

(5) 身体状况不佳(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6) 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2.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的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说出4点即可)。 答题要点: 机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等; (2)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选型不符合实际需求; (3)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安装不符合规定或实际要求; (4)机器、设备、装置维护(修)不到位;

(5)机器、设备、装置、工具安全标识不齐全或不规范; (6)机器、设备空间不满足作业条件;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3.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的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说出4点即可)? 答案要点: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矿区及其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域的威胁; (2)煤层岩层构造威胁; (3)地热威胁; (4)煤尘爆炸威胁; (5)煤层自燃威胁; (6)瓦斯突出威胁; (7)其他自然地质威胁;

(8)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 (9)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10)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 (11)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巷道质量不合格; (12)工作面布置、规格尺寸不合理; (13)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 (14)路面质量不合格; (15)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 (16)道路标示不齐全、不明确;

(17)警示标杆和导牌不齐全,放置位置不合理; (18)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出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

4.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T 10932011)要求,煤矿企业应在什么情况下开展持续的风险评估?(说出4种情况即可)

答案要点: 新改扩项目前;

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为特定项目(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T 10932011)4.3.2 5. 你了解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中一种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要点? 答题要点: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价法(FMEA)、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

(1)风险矩阵评价法(此方法是神东普遍采用的) 是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分别是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风险的评价,如环境的温度、压力、辐射、空气质量、有害病菌等。

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D)。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一旦发生事故后造成的伤害后果。 即,D= L*E*C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66 6. 你是如何理解安全隐患和危险源的? 答题要点:

(1)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它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由潜在危险、存在条件、触发因素三个要素构成。

(2) 区别:危险源属自然常态,隐患属不正常状态。安全隐患是已经存在的问题,而危险源是存在危险性的,不一定是一定要发生的。

(3) 联系:两者都存在危险性。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 /T1093-2011)、《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7. 你是如何理解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 答题要点:

(1)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它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由潜在危险、存在条件、触发因素三个要素构成。

(2) 隐患排查不同于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辨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对危险源进行预先控制。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征兆,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 /T1093-2011)、《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8. 你是如何理解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 答题要点:

《安全生产法》中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可以将重大危险源理解为超过一定量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国家层面,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具体指《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第八条所列15种情形。

重大隐患与重大危险源不具有可比性。

出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9. 你是如何理解不安全行为和“三违”的? 答题要点:

(1)不安全行为是可能产生风险或者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2) “三违”是指“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3)不安全行为的概念更广泛,包括了“三违”的内容。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 /T1093-2011)及相关资料 10. 你觉得本安体系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区别有哪些? 答案要点:

(1)现阶段,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而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行业推荐或企业自愿。 (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3)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强调隐患排查和治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 (4)安全质量标准化侧重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人、机、环、管”全方位管控,且侧重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

(5)运行和评价方式不同。安全质量标准化没有运行程序性要求,由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验收评定等级,无周期限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按照管理体系程序运行,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要求,且有审核周期要求。

(6)等级划分和评级标准、方法不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等级为:本安一级、本安二级、本安三级、本安四级共四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分:特级、一级、二级共三个等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高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表现在范围更广,否决指标更多。

出处:《本安管理知识手册》

11. 你觉得本安体系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联系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

(1)都体现了“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持续改进、动态管理的理念。都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本安体系的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更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可全方位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实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3)安全质量标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质量标准化指标100%融合到了本安体系考核评分标准中。

出处:《本安管理知识手册》 12. 你是如何理解体系运行中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 答题要点:

内部审核有时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由企业内部成立评审小组,审核体系运行是否持续的满足企业内部体系文件的要求,找出不符合项并提出纠正措施。即评价是否“做”我所“写”。

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会议,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关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依据内审结果、员工及外部信息反馈等,对本企业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与预期目标间的差距,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必要时,要修订体系文件,即评价是否“写”我所“做”。

出处:《本安管理知识手册》

13. 请结合个人工作岗位,列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可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列出)。(每种说出3点即可)

答案要点:

(一)主观因素: (1) (2) (3) (4) (5) (6) 员工对作业环境不熟悉。

员工文化程度低、素质差、流动性大。 员工思想麻痹。 个人安全意识淡薄。

作业人员图省事、怕麻烦,存在侥幸心里。 作业人员思想不集中。

(二)客观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作业环境(条件)较差。 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 培训不到位。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监管不到位。 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班前会组织得不到位。

工作安排不合理或工作任务过重。

(10) 经济利益趋动。

出处:神东安监2011‟5号《神东煤炭集团生产单位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指导意见》

14. 本安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哪些?请答出五种。 答题要点:

(1)可实现隐患(问题)闭环跟踪管控; (2)可实现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统计和趋势分析与判断; (3)可实现对各类危险源的预警和跟踪管控; (4)可实现考核评价自动评分;

(5)可实现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6)可实现生产安全事故上报统计功能; (7)可实现系统重大危险源跟踪管控; (8)具有报表自动生成功能; (9)具有安全信息发布和查询功能; (10)具有安全检查工单生成功能。

出处:《本安管理知识手册》

15. 在本安信息系统公共查询页面,您可以查看到哪些信息?请您列出五项。 答案要点:

(1) 公司本质安全单位建设考核情况表本质安全单位建设考核情况表 (2) 公司及本单位领导跟值班情况 (3) 公司各生产矿井安全生产天数 (4) 各类危险源预警信息情况

(5) 法规标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事故通报、其他文件) (6) 神华安全文件 (7) 神东安全文件 (8) 事故案例

(9) 公司获得的各项安全生产荣誉 (10) 公司及各单位安全生产机构及职责

英美文学知识竞答题目范文第3篇

2、英美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翻译技巧

3、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探究

4、文化互鉴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赏析

5、新论英美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与语言特色

6、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若干问题解析

7、英美文学翻译的差异性及其美学价值研究

8、论英美文学评论对莫言女性形象的误读

9、基于情景教学法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10、探讨英美文学翻译中语境文化的差异与影响

11、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分析

12、谈英美文学教育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

13、英美文学视域下隐喻手法的实践探究

14、浅析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

15、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因素研究

16、英美文学鉴赏的课程思政研究

17、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研究

18、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美探究

19、评析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20、英美文学与时代发展的互动研究

21、名著改编电影与英美文学教学的互动

22、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研究

23、如何将英美文学阅读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24、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25、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研究

26、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探讨

27、构建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改进文学教学

28、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作用研究

29、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建议

30、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有效引入

31、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研究

32、英美文学课程中POA教学法的可行性探索

33、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34、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35、如何利用英美文学教学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

36、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38、多模态教学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39、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研究

40、在民办高校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儿童文学比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42、英美文学翻译策略分析

43、简述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冲突与个人选择

44、教育戏剧学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45、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的汉译策略

46、合作式教学法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47、浅谈英美文学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交织

48、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49、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英美文学作品深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相关文章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3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第1篇来源:华商报-华商网 作者:张阿芳2009年04月15日10:28 我来说两句(0)近期,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成...

1
2025-09-22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高二年级政治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

2
2025-09-22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第1篇信息与通信学院0901120426谢伦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