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桥教案设计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桥教案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桥教案设计 第1篇

生命桥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教学准备:

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 ) ,肝胆俱裂也( ) 谱写了一曲( )。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

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

(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

(2)讨论交流。

(3)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老羚羊和小羚羊配合得很默契/

(2)交流。

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理解“蹬”“笔直”。

(4)画出老羚羊和小羚羊试跳时的路线图。

(5)指导朗读,体会老羚羊牺牲的悲壮。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试跳成功!”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朗读?试读,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

(2)出示课件,一只只羚羊跳跃时的的画面,教师范读渲染。

(3)出示句子“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读后谈谈体会到了什么?(顾全大局,团结合作)

(4)出示句子“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另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5)读这句话完成练习。

把( )比作生命桥,把( )比作桥墩

因为( ), 所以称“生命桥”。

(6)老羚羊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这动人的一幕,这悲壮的一幕,感人肺腑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对老羚羊小羚羊说说。

(7)此时猎人们又是如何做的?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又想对猎人说什么呢?

(8)朗读,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感情。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体会羚羊们团结合作,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2介绍上网查到的动物故事。

3齐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五作业

1填空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 ),没有( ),没有( ),秩序井然,( )。顿时,山涧上空( ),那弧线是( ) 。这段话中把( ) 比作生命桥,把( )比作桥墩。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

桥教案设计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所在的第四组课文都是围绕“感人事迹”展开的,无论是哪个年代都有令人感动的事,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篇课文需要学生在朗读中进入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情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并认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较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感情,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面临过**或者灾害,因此较难把握**或灾难时期人们所拥有的情感。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课外补充,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课文时入情入境,与作者交流,与文中的人物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写“肆、揪、瞪、搀、祭、奠、咆、哮、疯„„”等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读课文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互相交流身边的感人故事,体会那些令人震撼的情。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并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

五、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感人事迹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赵州桥》这篇课文,有谁还记得这座桥吗?

预设1:记得,那座桥很雄伟,是中国人的骄傲。

师:看来那座桥深入人心呀,都过了两年同学们还记得这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板书课题:桥),但这篇课文可不仅仅只是写一座桥那么简单,同学们想知道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吗?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完这篇课文的第一感受。当然,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课文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整篇课文,下面老师每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专心听,指出他们哪里读的不准并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想想怎么记住他们。

(学生读,读完后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互相交流)

师:刚刚同学们都很流畅的将整篇课文读了下来,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字。

(课件展示生字词:咆哮、疯、狞、淌、肆、揪、豹、瞪、呻、膛、搀、祭奠,让学生开火车认读这些字词,然后问他们如何记住这些字词,在记忆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完一个字就让全班学生用手指在空中写一遍这个字)预设1: “咆哮”是指发出的声音很大,所以都是口字旁。预设2:“揪”是提手旁加一个“秋”字。

预设3:呻吟声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所以是口字旁。

预设4:胸膛是指胸脯那一块,所以都是月字旁。“膛”就是月字旁加一个“堂”,读音也一样。

预设5:“祭”字上面不是“夕”字,而是“夕”字多了一点。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记住这些字词的好方法,也提醒了别的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再集体来朗读一遍这些字词。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师:认识完字词后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仅仅是写一座桥吗?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面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有谁愿意来说说的?

预设1:这篇课文不仅仅是在写一座桥。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很感动,被那位老人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

预设2:我觉得那位老人很伟大,在生死关头竟然能把生存的机会先让给别人。师:看来大家都被那位老人感动了,老师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的久点,没有人不喜欢生命,但是在生死关头老人竟然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他的心灵该是多么的高尚呀。说到这,老师有个疑问,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生死关头将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呢? 预设1:是在面临洪水的时候。

师:这个洪水很恐怖吗?有多么恐怖?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恐怖的句子来,让老师知道这是怎么危急的生死关头!预设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看出雨很大呢? 生:像泼,像倒。

师:很好。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泼过水?在脸盆中放满水在整盆泼出去,想想看,有一种什么感觉。作者说雨下的就跟泼,跟倒一样,这雨该是有多大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个句子,注意读出雨下的非常非常大。预设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师:这句话也很好的写出了洪水的恐怖。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课件展示:山洪咆哮着,从山谷冲了下来。)大家分别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第一个句子用了比喻,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更能写出山洪的恐怖和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作者将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不是一只而是一群,从山谷狂奔而来,大家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呀,万马奔腾,光是马蹄声就可以让山谷震三震,作者还在后面加了“势不可挡”,更是说明山洪的恐怖和速度快,挡都挡不住!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咆哮”、“势不可挡”这些词语,读出山洪的恐怖,读出你们的恐惧!预设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同学们的身高大概在一米四左右,那洪水的高度竟也有一米左右,如果同学们也在那个村庄的话,洪水几乎已经淹到了你们的胸膛!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语用的很好,你们觉得是哪个词语呢? 生:跳舞。

师:老师也觉得这个词语用的很好,但是老师想不明白为什么洪水会跳舞呢? 生:因为洪水很大,在地面上乱流,看上去像是在跳舞。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同学们平常看舞蹈节目是不是觉得很优美,舞者的整个身体都像是有灵魂似的在舞动,但是现在洪水竟也像舞者似的在地面上跳舞、肆虐,冲垮着地面上的建筑物!这样的跳舞还好看吗!还优美吗!老师只觉得这个舞蹈很恐怖,你们说呢?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这个舞蹈不是优美的,而是恐怖的!预设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大家知道“狞笑声”是什么样子的吗?有谁来表演一下?这位同学模仿的真是惟妙惟肖呀。老师听了之后都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出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来。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很仔细,将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看了这些句子老师终于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危急的生死关头,洪水是那么的恐怖,威胁着村民的生命。村民们该怎么办?他们难道就只有等死了吗?不,还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只要过了那座桥就能保住他们的生命!于是村民们都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在木桥前,人们看到了谁呢?(老汉)课文中写到“他像一座山”,说说你看了这个句子后有什么感觉。

生:老汉给人一种很沉稳,很安心的感觉,放佛只要他在洪水也不算什么。师:对,老汉就是一座山,他冷静沉稳,在洪水面前还能保持镇定让村民们排队过木桥。就在村民们排队过木桥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 生:有人插队了。

师:对,有个是党员的小伙子竟然插队了,老汉很生气的把他揪了出来。从哪里看出老汉很生气呢? 生:老汉凶的像一只豹子。师:(课件展示豹子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豹子,长得十分的凶猛,将老汉同豹子相提并论足以说明老汉是多么的生气。同学们,你们生气吗,在这种危险时刻竟然有人插队!生:生气!

师:老汉也是,他生气的将小伙子揪了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面去。终于,村民们都安全的过了木桥,这时洪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可他还是不走,而是用力将那个插队的小伙子推上了木桥。可是,很不幸的,洪水冲垮了木桥,小伙子被洪水淹没了,又一个浪头过来,老汉也被洪水吞噬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为了全村人的性命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是多么的伟大呀!可是大家看最后三段,有谁愿意来朗读一下?

师: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在洪水中丧生的两个人,那个插队的小伙子和那位老汉,这两个人竟然是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老师震惊了!你们呢? 生:我没想到那个插队的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老汉真的是太伟大了,为了全村人的性命他可以放弃好多。

师:老汉是那么的伟大,也许有人会说他无情,但是他除了是一个父亲,更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人的希望,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放弃全村人。当村民们都走光时,他的责任完成了,这时他用力的将儿子推向木桥,希望能保住儿子的一条命,可是天公不作美,儿子被浪头吞没了。看着儿子被洪水无情的吞噬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却没有时间喊出来。如果你是那位老汉,你想要喊些什么?

生:儿子呀,父亲对不起你,可是我们是党员啊,要以村民为重啊儿子„„ 师:老汉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他的心灵是那么的伟大。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老汉的崇敬之情再来朗读一遍课文。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师:老汉在生死关头将生的机会让给了村民,他的无私、崇高让人感动;最后的瞬间他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儿子,希望儿子能活下来,虽然这个心愿没有达成,但他的父爱也让人感动。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汉说吗?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请同学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被老汉的无私,舍己为人所感动,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类似的事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节课就到此为止,下课。

七、板书设计

16、桥

《桥》教学设计 第3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 生命因感动而精彩。在一个小山村里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村子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 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山洪咆哮的黎明, 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情势危急

1. 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

3. 指导朗读, 感受洪水危机。从这几句话中, 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上涨, 灾情在加重, 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逼近。

三、体会英雄言行

洪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 淹没了农田, 冲毁了房舍。面对这样的情境, 村民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的时候, 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桥前。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7~23自然段, 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想一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汇报交流。

(1) 村民和自己之间。你们画了哪些让人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句子体会老汉的精神)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人们停住脚, 望着老汉。”

从这些句子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临危不惧”“坚定果断”“先人后己”等词语。)

指导朗读。顺势出示“他像一座山”, 请学生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2) 党员和群众之间。你们还画了哪些句子?

指导朗读。在他的指挥下, 一百多人迅速地排成一队向木桥奔去, 在死亡面前老汉十分镇定, 在党员和群众之间, 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所以他像一座山! (齐读)

(3) 别人和儿子之间。你们还画了哪些句子?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读这段话, 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读出老汉的果断、不容置疑)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 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谁吗?水渐渐涨起来, 死神越来越近, 在别人和儿子之间, 他让儿子排到最后面,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所以他像一座山! (齐读)

(4) 自己和儿子之间。你还画了哪些句子?出示:“老汉吼到: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读读这段话, 再次找到描写老汉动作的词, 你又体会到什么?比较“揪”和“推”, 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他用力把儿子推上了木桥, 这用力一推, 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老汉这一推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像一座山! (齐读)

四、练习写话, 颂人间真情

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里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 孩子来了, 男女老少都来了。英雄远离了我们, 他们的亲人却是肝肠寸断, 长跪不起。同学们, 面对此情此景, 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五、拓展总结

桥教案设计 第4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

1.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谁?

2.是谁要回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文题目(板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3.读文要求: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桥从哪里跨越到了哪里?

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哪里?

4.汇报、交流

三、再读文、深入感知

1.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带着问题走人第一位主人公:小钱。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

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花朵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作者用( )比作( )?这个比喻句又说明了什么?

要想挽救这年轻的生命唯一的办法是什么?那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④辗转是什么意思?⑤假设这个年轻人没有得白血病他会在做什么?⑥就在台湾青年要捐赠骨髓时发生了什么?

3.出示台湾地震图片:多么可怕的地震,我们的台湾青年抽取骨髓会成功吗?

4.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小组合作要求:

大声朗读3-6段课文

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动?

四、升华感悟

1.我想学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生命桥的意义了吧?

2.补充完善板书

五、拓展

1.共同唱响《爱的奉献》。

2.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李博士相见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

六、作业

桥优秀教案设计 第5篇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相关的词语、句、段揣摩人物的心情,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出示课件)观察画面,谈谈感受。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谈话导入,激发学趣。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今天所学习的《桥》这篇课文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桥)

3.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洪水肆虐的场面,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又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打好基础。)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灾难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1---6段,找出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反复读看你体会到什么?(指名)

2.读悟第一自然段。(幻灯出示)体会雨的大,雨的猛。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到雨水的有大有猛,能更好的为下面细读感悟人物品质打好基础)

(过渡)就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

是谁?——老支书!(男生)

是谁?——老支书!(女生)

是谁?——老支书!(全班)

三、细读7---23段,感悟人物品质。

1.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上百号逃生的人群,年迈的老支书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静心的默读课文7---23段,划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的句子,用心的体会老汉是怎样的人?边读边做批注。

2.生专注默读,师巡视参与。

3.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如:说到冷静、果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冷静、果断”?

(3)幻灯出示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四、紧扣主要段落,借助想象提升人物形象。

1.师:太可怕了!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桥的这一边只剩下他们父子,想象一下此时老汉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

2.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用你的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师: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师: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3.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的冲走了。此时,老汉似乎要说些什么?如果他能喊出来,他会喊什么呢?(你不愧是我的儿子。好样的,儿子。谁让你是我老汉的儿子呢。儿子,我对不起你。)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感同身受,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是三次的推上桥,使学生感动——揪心——震撼——呼唤,掀起高潮。)

4.师:此时,任何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猛然一个浪头把老汉吞没了。谁来读读24—27段,记住这刻骨铭心的一刻。(指名)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五、创设情境,赞美英雄。

(音乐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啊!请用你的语言表达对老汉的敬仰,或安慰一下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

(设计意图:一曲《公仆赞》情真意切,在字字句句中进一步再现、丰满、提升人物形象。学生感动了,内心被人物的精神所折服。)

六、作业超市:

1.2007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桥 教案教学设计 第6篇

1、课前谈话。

2、板书课题。

3、复习旧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象画面。

2、交流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提问:课文读完了,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过度:透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画面。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感受肆虐的洪水。(板书:洪水)

三、精读品析,读悟生情。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词句。(屏幕出示相关的六个句子)

①品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雨怎样大?“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b)指导朗读。

②品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品读另外四个句子。

(二)体会人们的惊慌。(过度:洪水像恶魔,席卷了村庄。这时人们的反应怎样,在文中找答案。)

(板书:如魔人们)

1、指名接读“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

2、指名接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只能怎样?

3、指名接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从以上句子中,你感受到人们怎么了,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板书:惊慌)

5、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有路吗?路在哪里?(生答)屏幕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6、齐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8、小结板书:(板书:==)

9、洪水肆虐,人们惊慌,这本不牢固的木桥能助人们逃生吗?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谁出现了?

10、这时,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做的?(板书:老汉)

(三)领悟老汉如山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自由说,师不作评价。)

2、小组学习,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透过老汉的言行,你们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心地读,细细地体会,作好批注。)

3、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语段。

A、交流第8自然段

B、交流第10自然段。

C、交流第15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师提示:(你就是老汉,你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D、交流第20自然段

4、深情诵读小诗。

学到这里,我想老汉如山般的形象一定刻在了同学们的心中。(板书:如山)老师也被这座平凡而又伟大的山感动着、震憾着,所以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深情齐诵。(屏幕出示小诗)

师生齐诵小诗。

四、寄托哀思,升华情感。

1、引读结尾部分。

过度: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2、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婆娑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样拿出学习卡,接着往下写。

3、交流

4、小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四、作业

1、选词填一填

先人后己鞠躬尽瘁心潮澎湃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十分感人。老汉()的高尚品质犹如一座丰碑,永驻人们心中。

2、精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板书课题: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同学们也学过不少有关“桥”的,这些的题目是什么?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3、过渡:我们今天这篇课文写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大家想知道吗?

二、公开内容,简述程序,明确任务。

刚才,同学们快速浏览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有两项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明确任务,自主解决。

我们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好后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读书指导: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只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读书,我们的先辈早就给我们总结出了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依据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是这样几句话(出示:眼中有文、脑中有形、心中有情、口中有声),这几点大家能做到吗?

再让学生练读。

对照任务、相互交流。

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呢?老师先想检查一下简单的,看看课文的生字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

⑴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⑵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节、4—7节、8—13节、14—16节、17—23节、24—27节

课文的小节比较多,为了读书方便,我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小节来读。每位同学读完后,对照我们刚才提出的四句话的标准,我们一起用“优、良、中”来给他做个简单的评价好不好?

学生读课文,师生评价。

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老师进行方法提示: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走进文本,感知人物。

一、导入

今天我来继续学习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详细的了解,今天我们更深入的走入文本,品读人物。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做上标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感受到了什么?雨大。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读)

除此以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雨急,急的像(),再读

这样大,这样急的雨,你会联想到什么结果(洪水)(再读)

作者用四个字,够成了两句话,为什么这样写?简短语句渲染紧张气氛(读)

再来看看这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咆哮,是什么意思,是谁叫咆哮(读)

怎么咆哮(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读)

受惊的野马什么样?势不可当(读)

全班读,这样咆哮的山洪,势不可当地狂奔而来,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害怕)

再看下一句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说所你的感受

近一米高是多高,跳舞是什么样的舞蹈,谁在跳舞,洪水跳舞是什么样的(读)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根据个别词谈感受(狞笑)(读)

现在你的心情?(尽在咫尺的死亡)

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是渺小的;

在尽在咫尺的死亡面前,人无处可逃

(播放视频)

如果你就是村民之一,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害怕,哭,不知所措,逃命,躲)

出于生存的本能,此时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命,疯了似的寻找生命的出路,却发现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什么桥?

(窄窄的桥,木桥,通向生的希望的桥)

所以人们都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你会有什么样的担心?

(会有更大的灾难,掉下桥,踩踏)

有一个人也是这样想的,现在请你沉下心来,认真默读7-22自然段,找出文中关于老汉的描写,写出你的感受。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像山,(镇定(什么意思),沉稳,不着急),(读)为什么他不着急?

还感受到了什么?(靠山,你是从哪知道的)联系上下文,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拥戴(什么意思)的老汉(读)

所以这是一个()的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着急)(读)

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深入品读课文,你可以从某个关键词,甚至某个标点有所发现。(读)(担心,党员)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担心在桥上会发生更大意外的老汉沙哑地喊话:“”

面对灾难,时刻心系村民,果决指挥的老汉沙哑地喊话:“”

在信仰地战场上,时刻将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的老支书,沙哑地喊话:“”

这真是一个()的老汉

还有关于老汉的描写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气,愤怒)他在气什么?(读)

文中还有关于老汉和小伙子的描写,找找看,感受到了什么?

(老汉爱儿子,更爱村民)(读)写板书

山洪暴发时,早就站在逃生木桥前,却没有跨过的老汉像一座山;

当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看着全村村民平安走过的老汉像一座山;

当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的老汉像一座山

但这座山最后却(被洪水吞没了)

他留给我们的只有最后几个深情的瞬间

因为对相亲有最深的爱,所以他不眠不休;

因为对生命有最深的理解,所以他不离不弃

铁打的老汉,他是夜幕下不倒的柱,不断的桥,他沉静如山的面孔是风雨中最悲壮的风景。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幻灯

音乐)

谈谈你此时的感受

一个让人意外的结尾,一份让人动容的深情。他留给老太太的是两块冰凉的墓碑,是两行酸楚的热泪,是未来无垠的思念。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全村人的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他的可贵更在于用生命激活生命,用希望点燃希望。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雄们,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座座烙印着党群深情的桥!

现在请你在老支书的墓碑上刻下他的丰功伟绩,从而告慰逝者,勉励生者!

设计意图

字词是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特别是那些易错字,如“吟祭奠”。

德育渗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有助于形成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是语文味的重要体现,培养孩子在读中悟。

通过回顾拓展已学知识,横向拓展学生思维,比较的异同点。

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解读文本,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阅读的质量不但取决于阅读的内容,而且也取决于阅读的方法。作为教师,对于缺乏阅读能力的小学生,应该更注重其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重复出现,巩固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通过方法指导,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表达上极有特色,仅仅四个字,巧妙的写作,渲染了紧张气氛。

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是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人们在灾难前的表现,体会当时人们的恐惧心情,为描写老汉做铺垫。

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不同层次的解读,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发散思维

生命桥

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品读老汉

混乱中有条不紊地指挥,老汉不愧党员称号,是群众心目中的拥戴的好支书。

不徇私情的老汉,读来,让人感觉震撼,感动。

联系前文,老汉在灾难发生时的沉稳表现,凸显他的光辉形象,逝去的将永远被人们在心中铭记。

必要的升华和深化,能加深学生对老支书伟岸精神的体会。

桥教案设计 第8篇

重庆市麻池村无止桥项目是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学生自主完成设计、组织和施工的一个农村人行便桥项目。

麻池村位于重庆市彭水县西南角,紧靠芙蓉江,区域内最高海拔1150米,最低海拔200米,相对海拔落差达950米。在2015年2月调研时了解到,村民原有过河的木桥木头损坏较严重,部分木头已断裂,过桥时桥身晃动明显,且桥下水位较深,水流湍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1 方案比选

首先,麻池村无止桥作为一个学生项目,力求尽可能增加志愿者的建设参与度,而参与的志愿者与村民都不是专业的施工人员,应尽可能降低人工施工难度。其次,由于村落位于山区,进村道路和桥位处道路崎岖,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场,在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非专业施工和人力施工的可行性。初步拟定桥梁总长16m,人行宽度1.25m,因此,装配式钢桥成为该桥的首选结构。

传统贝雷桥标准化程度高,常用规格为1.5m×3.0m,竖杆采用H型钢,上下弦杆各采用两根槽钢,斜腹板采用单根槽钢,单片重量265kg。贝雷片拼装方便,加工精度较高,适合志愿者操作,但传统贝雷片重量较大。无止桥均为农村里的人行便桥,荷载较小,故考虑采用非标准轻型贝雷片结构。

轻型贝雷片结构以标准贝雷片为基础,通过减小杆件尺寸和改变杆件连接方式来减轻施工重量,增加志愿者的参与程度。贝雷桥坚实的外形给人一种安全感。

2 结构设计

该桥采用轻型贝雷架体系,贝雷片采用Q235型钢,考虑桥位处河流宽度,桥梁总长定为15.2m,人行宽度1.25m,单节贝雷片长1.9m,全桥共8段贝雷片。贝雷片上下弦杆为C6.3槽钢,直腹杆及斜腹杆采用C5槽钢,横梁采用I10工字钢,抗风拉杆采用L5角钢。桥面板横向分为两块,每块长1.89m,为4mm波纹钢板焊接5cm高加劲肋。

该贝雷桥为开口桁架结构,结构侧向稳定性问题突出,为提高贝雷片侧向稳定性,设置长横梁,在横梁端部与上弦之间连接一根斜撑,作为上弦杆的侧向支撑。

所有构件均采用螺栓连接,避免现场焊接工作。

3 结构分析

3.1 计算模型

结构计算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考虑农村人行便桥通行人群密度较小,设计人群荷载采用3.0k N/m2。杆件均采用梁单元,全桥模型共有206个节点,337个单元。

3.2 强度验算

由计算得,最大组合拉应力为51.63Mpa,最大组合压应力为-75.7Mpa,最大剪应力为43.19Mpa,位于两端阴阳头节点处。根据《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下简称《钢桥规范》)规定,Q235钢材抗拉压设计强度取190Mpa,抗剪设计强度取110MPa,可满足所有构件强度安全系数>2的设计要求。

3.3 刚度验算

在活载与恒载组合作用下结构最大挠度为12.39mm,挠跨比1/1227,小于《钢桥规范》所规定的1/500,结构刚度合理。

3.4 稳定性验算

(一)整体稳定性验算

该贝雷桥上弦所受压应力较大,必须进行稳定性验算,面外约束作用较小,计算长度偏大,导致平面外长细比很大,所以验算上弦受压构件平面外稳定至关重要。考虑该桥为人行便桥且位于农村,人群密度较小,极限荷载系数可放宽要求。计算得此结构在满载下极限荷载系数分为3.918,接近4,满足要求。

(二)上弦杆稳定性验算

上弦杆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计算依据《钢桥规范》的规定。本设计中所有杆件(弦杆、腹杆、横梁均没有因螺栓打孔引起的截面削弱,因此有效截面可按其毛截面直接计算:

上弦杆应视为由两块槽钢对接而成的格构式构件,偏安全的,构件按照两边简支计算(l0=l)。其绕实轴失稳的长细比为:

其绕虚轴失稳的长细比为

λ实轴>λ虚轴,因此绕实轴失稳更加不利。

由此可得:

构件满足稳定性要求。

4 结语

该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农村人行便桥人群通行密度较低的情况,设计时取较小的人群荷载,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尽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造价。该轻型贝雷桥很好地结合了桥位所处环境,满足施工场地和人力施工的要求,对于类似条件下的农村人行便桥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桥》教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桥;共产党员;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这篇小小说。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归纳一下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请你翻开作业单,说说。

二、体会写水的词、句子,感受形势危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描写洪水的词语谁来读?字正腔圆,尤其是这个势不可当的当字,读得很准。当就是阻挡、抵挡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也可以写成势不可挡。

我们接着来看“咆哮”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此时咆哮的洪水像什么?

1.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源于黎明时分,雨突然大了。文中哪两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雨大?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文中还有一些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小声地读一读。读完这些句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层次推进过程看来大部分孩子没有感受,别急,看看有哪些词刺激着我们的眼球?

3.假如你身处这样的险境,凶猛的洪水把你重重包围,你心情怎样?全班齐读。

三、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师:此时,洪魔的恐怖笼罩着整个山村,在突发的山洪面前,乡亲们和老支书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勾画出关键词语,在表格中填写。

师: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你们找到了哪些描写乡亲们表现的词语?

师:我们来读这些词,如果我们把乡亲们的表现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惊慌)

师:那写老支书的词语呢?

师: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归纳老支书的表现,那就是——(镇定)

师:乡亲们惊慌失措,老汉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人们很惊慌,老汉很镇定(惊慌镇定)

师:对,作者就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答)

师:对比手法——也是本篇小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师:我们来对比读一读。1、2组乡亲们,3、4组老支书。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面对惊慌的人物,老汉像一座山,他镇定指挥。

四、抓对比,父子情

师: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在逃生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画面的内容? 读了句子,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让生自己陈述,老师不打断。

师:老汉为什么愤怒地揪出这个小伙子?孩子们,想一想,排在后面意味着什么?老汉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这样做有必要吗?是的,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要求党员将死的危险扛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再次陷入慌乱。带着我们的理解读这个句子——

师:在老汉的指挥下,逃生队伍有序过桥,可我们想想老汉揪出的是谁啊?

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在课文的结尾处,我们才恍然明白: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老汉揪出的竟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儿子,我想用“无情”来形容这位父亲,你们同意吗?

师:是啊,这看似无情的一吼,这拼劲全身力气的一推,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你有话想要问问这位老父亲吗?

师:问得好,谁来替老汉回答

师:你触摸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心,你感受到了一位老父亲的情。

读句子:老汉吼道——

五、结束,点题

边读课文,(音乐)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孩子们,齐读。

那窄窄的木桥没有了,那个曾经在人群中奋力求生的兒子没有了,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没有了,肆虐的洪水也没有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自己的丈夫倾诉;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有万语千言想对她深爱的儿子倾诉: 此时,乡亲们也来了,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想着自己爱戴的老支书,他们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他诉说,孩子们,动笔写下来吧。

汇报交流。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乡亲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乡亲们搭建起了一座生命桥!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案设计 第10篇

肖铮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字幕)

故事时间:1999年9月22日 早上7:30;

故事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故事背景:18岁的小钱身患血癌……

同学们,看了故事背景后,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预设:生回答“同情、惋惜、痛心”等,表达对小钱的同情)

肯定学生的善良后,师总结过渡: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鼠标指大屏幕上“故事时间”),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鼠标指“故事地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了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命运是如此的残酷和不公,竟然让花样年华的小钱患上了如此恶疾(鼠标指大屏幕上“故事背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道走进课文,走进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里可以马上解决海峡的问题(课题中的海峡指哪儿?你们看,这就是台湾海峡,平均宽度大约是150-200公里,左上角的是大陆,这个椭圆的就是台湾。在这个台湾海峡阻隔的2地,就是我们课文中故事发生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老师有3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

3、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海峡两岸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细读课文,品文悟情。

(一)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刚要绽放,就面临着凋谢,然而他有多么渴望活下去呀。请你们在课文中找找哪个句子让你觉得特别的痛心?

反馈:

1、“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喻成什么?(2)这里有一组反义词。(凋零绽放)

凋零是什么意思(花儿枯萎;花儿凋谢)绽放(开放)

(3)那“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钱快要死了;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4)我们以前学过成语“含苞待放”,指花儿还没有开放,“含苞”在文中什么意思?(小钱很年轻;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5)是呀!小钱才18岁呀!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你们想想若使拥有健康的身体,18岁的生命可以做什么?

(6)可是小钱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因为他(引导学生读)

如果小钱是你的朋友,是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奄奄一息的小钱说些什么呢?

(7)孩子们,现实总是残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每年患白血病的约为60余万人;我国占十分之一,每年患病6万多人,死亡人数约为4万多人。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同学,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可惜,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四.研读找到骨髓部分

(一)1.要想拯救这一朵18岁的生命之花,只有怎么办?(骨髓移植)什么叫骨髓移植? 将正常骨髓由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

2.可是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哪2个数字?对,十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有适合的骨髓。寻找骨髓是多么难呀?这些的数字道出了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进行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重读数字“十万”和“一”,读出寻找骨髓的不易和

小钱生命的渺茫)

那最终小钱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找到了)(出示课件——字幕)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寻找的过程容易吗?不容易,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1.你明白“辗转”的意思吗?(预设:如果不明白,可引导学生再读文本,联系上下文理解)对,就是“经过很多地方”的意思。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小钱的家人可能找过了哪些地方?(可引导学生从“亲属——杭州市——浙江省——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寻找中,理解“辗转”的意思,感受寻找的艰难。)对,找了很多地方,再一次说明寻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是多么的难呀!谁来读读

即便很难,还是找到了,小钱终于迎来了生得希望,多难啊!多么让人高兴啊!谁再来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来!(指导读书)

五,走进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拯救行动,然而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重摇晃。让我们走进台湾那一头,看看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在做些什么呢?

1、小钱在做什么?躺在床上干什么。(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想,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会想什么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

(1)就在昨天,一场——(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图片):“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师:看到这些图片,听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什么?(恐怖、可怕、善良„„)

谁再读这句话,读出地震的恐怖,可怕来。大家一起来读读。在如此恐怖的情况下台湾青年怎么做的?

(3)如果你是这位台湾青年,你在这样恐怖,可怕的环境中,你会怕嘛?你会怎么做? 但台湾青年怕吗?但他再怕他都怎么做的!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善良。充满爱心)3.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还会想什么?研读: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1)对,作者牵挂着他的家人,此时台湾还处于余震当中,你们想想,他的亲人可能会遇到怎么样的危险?

(2)台湾青年想不想去找他的亲人?但他能吗?如果你是台湾青年,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3)即便是在如此担心自己亲人的情况,台湾青年还是怎么做的?(4)这里我们又知道了小钱是个怎样的人?(无私,伟大)

4。台湾青年还在什么情况下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研读:针头像皮肤刺去,„..不停止工作。

(1)同学们觉得抽取骨髓痛不痛呀?是在骨头里面吧骨髓抽出来,可想而知有多痛!如果有跟针不停的扎你,你痛吗?

台湾青年忍受着肉体的疼痛,他怎么做的?

(2)、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

(3师:余震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针头一次又一次从肌肤里脱落,抽取骨髓是多么的艰难啊!但是,台湾青年还是怎么做的?

(4)老师若把这句话中的静静去掉,变成台湾„.可以吗?为什么?用静静的 更能体现出台湾青年镇定自若,一心为他人着想

4.、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而台湾青年不顾余震可能带来的危险,也不顾自己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

谁把满怀希望的感觉读出来?

5、(1)小钱生命处于生死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与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骨髓抽出来了吗?

师: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师: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

六自主学习

(1)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说说哪个句子或是词语最能打动你?

(2)理解步履匆匆:“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3)“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来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陆和台湾不停地奔走。)

(4)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在和时间在赛跑;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李博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2、这是骨髓时间移植表,读了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争分夺秒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帮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七融情朗读,感受生命的喜悦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殷切地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五、创造生命桥

同学们,课文学习到了这里,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桥了吗?

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努力和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这真是一座用爱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