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名词解释总结范文第1篇
1 教学基本对象
以本校2005、2006级本科物理学专业145名学生为对象, 以多媒体及板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 教学组织方式
2.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内容的精选和制作
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因此多媒体在光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 只是光学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的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设计的时候, 必须按照课堂必要的一些步骤进行设计, 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作为一个必要的补充, 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媒体制作设计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媒体要“适当”, 即教学媒体必须与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心理相适应。做到有用和优用, 而不乱用和滥用, 切忌为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而将多种媒体盲目混用, 结果冲淡了主题, 影响了教学效果。要以有用为尺度, 优用为准则, 从整体上把握做到最优化。
(2)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媒体要做到“适时”, 即就是要找准媒体介入的时机。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课前全面计划作充分准备, 课上引导和讲解、指导学生的感知过程。
(3)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媒体要做到“适度”。即媒体的动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达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画龙点睛, 增强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设计好教学过程。切忌幻灯片内容繁琐, 做到课件脉络分明, 前后连贯, 而非一张张松散的“碎片”。
2.2 在光学课程讲解过程中坚持板书与教学媒体结合
2.2.1 坚持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 教师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 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循循善诱, 根据教学的需要, 他 (她) 或站在讲台上或穿行于学生中间, 他的举手投足, 一瞥一笑, 一个眼神, 一个面目表情都可以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含义,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有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 再配合恰到好处的语言, 教师本身就可以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细微的面部表情, 比如顿悟的一笑、疑惑的目光、微微的皱眉, 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高低、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等。根据这些第一手的课堂反应, 教师可以迅速对教学效果做出实时判断, 随时调整、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便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作为非生命体的多媒体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难以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改变教学步骤和方法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学形式、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却还没有建立起来, 加上不少多媒体硬件条件上的问题, 使得教师被限制到了教室的一角, 面对的是计算机屏幕, 结果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用户, 学生面对的不是教师。此时的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了讲解员和操作员的角色, 其主导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坚持和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热情就都被降低了。所以, 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坚持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我们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坚持面向学生, 在硬件上应配套遥控鼠标等设施, 使教师能够走到大屏幕跟前, 走到学生面前。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多媒体的辅助性的关系, 增加教师的临时应变与师生直接教学互动。
2.2.2 坚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保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完整性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载体, 是光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或先或后或同时出现, 互为补充, 是光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 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 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直观、精炼。它通过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 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因此, 在整合板书与教学媒体的过程中讲究实效, 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 我们一定选用传统方式来教。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板书的内容: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 要板书课题;引入概念、计算公式时, 要板书;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 要板书;在分析解题思路时, 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解计算题时, 要板书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 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 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光学中的光路图等一些基本作图技能的示范, 要板书。
3 问卷调查和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见表1) 。
3.2 调查结果分析
进入21世纪, 光学已成为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 光学以其理论抽象、内容庞杂而零散、涉及面宽而成为学生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 光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应用都有密切的关系。然而, 学生普遍反映, 这门课程内容抽象难学, 是基础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瓶颈。为提高教学质量, 充实直观内容, 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 抽象问题直观化等问题, 许多从事光学的教育者做了不懈的努力。从传统的黑板加挂图教学, 到后来的幻灯片、投影、录像, 到现在应用普遍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不断, 在改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清晰、感受直观尤其是动画效果更是形象逼真, 能变抽象为直观, 变复杂为简明, 变枯燥为生动活泼, 解决了光学抽象、复杂、理论脱离实际三大难题。但在光学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 在存在众多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不少弊端。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体会,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手段, 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讲课, 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
在收回的70份问卷中,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光学这门课,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归纳能力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学互动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的好坏, 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讲授。适当的板书、通俗的解释, 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加之抑扬顿挫的语调, 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以教师为主导,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又不单纯依赖多媒体技术, 才能真正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 在不同章节中需要分别对待, 且板书需要占用一定课堂时间, 如何调整好二者结合比例及时间分配, 针对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 尚需探索更好、更精的方法, 构建新世纪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问卷分析感到, 不应使多媒体教学垄断课堂, 多媒体技术与板书两种教学方式各取所长, 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重要的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结论显示在屏幕上, 而这些概念、定律等的说明和解释可在黑板上分析;例题的题目应在屏幕上显示, 而例题的讲解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灵活地在黑板上分析推导。从课程特点来看,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推理过程, 才能充分发挥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对一些演示实验、图像、图形等内容,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进行动画模拟, 将其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看得见的东西, 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从而达到了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并无矛盾,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力求营造一个让学生思维遨游的“场”。光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使用何种媒体, 而是任课教师如何发挥该种媒体的优势。
摘要:结合光学课程教学, 探讨了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结合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 应采取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光学中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二者结合的教学进行评价。实践表明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能力、记忆能力, 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并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现代光学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光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板书,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 姚启钧.光学教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章志鸣, 等.光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应用光学名词解释总结范文第2篇
Brewster’ law, in his own words, states that “when a ray of light is polarized(偏振)by reflection, the reflected(反射)ray forms a right angle with the refracted(折射) ray. On the laws which regulate the polarization of light 偏振光by reflection from transparent bodies.” 8. 光波的叠加, Superposition of waves 9. 驻波(Standing Wave) 10. 拍频 (Beat frequency) 11. 相速度(Phase velocity) 12. 群速度(Group velocity) 13. 合成波resultant wave 14. 振幅amplitude 15. 干涉现象(Interference):在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的区域形成强弱稳定的光强分布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
The term Interferenc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av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tensify or weaken each other. 16. 相干光波(Coherent wave) 相干光源,Coherent light source 17. 杨氏干涉实验(Young’s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18. 干涉条纹(Interference fringes) 19. Path difference (路径差) 20. Phase difference (位相差)
21. The order of interference (干涉级) 22. The light distribution(光分布) 23. A maximum amount of light (maxima) 24. A minimum amount of light (minima) 25.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The visibility (contrast) of interference fringes 26. 对比度(Contrast): It can be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um areance(面积比) Emax, and mimimum areance, Emin, to the sum of such areances:
K=(Emax-Emin)/(Emax+Emin) The amount of power incident per unit area is called areance (illuminance). Visibility:K=(Imax-Imin)/(Imax+Imin)
27. 相干性与干涉(Coherence & interference)
28. 空间相干性(spatial coherence) 和时间相干性(temporal coherence) 29. 等厚干涉( Interference of equal thickness) 30. 平行平板 (Plane-Parallel Plates)
31. 等倾干涉(Interference of equal inclination)
32. 法布里-泊罗干涉仪(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33. 分辨极限和分辨本领(Resolvance of the interferometer) 34. 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35.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36. 衍射实验(Diffraction experiment)
37. 衍射现象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light diffraction)
(1) 夫琅和费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 (2) 菲涅耳衍射( Fresnel diffraction ) 38. 矩孔衍射 (Diffraction by a rectangular aperture) 39. 强度分布计算(Intensity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40. 单缝衍射 (Diffraction by a single slit)
41.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 by a circular aperture) 42. 椭圆的衍射图样 (Diffraction pattern) 43. 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Diffraction and 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44. 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45. 瑞利判据(Rayleigh’s criterion) 46. 双缝衍射 (Double-slit diffraction) 47. 多缝衍射(Multiple-slit diffraction) 48. 衍射光栅
( Diffraction gratings ) 49. 光栅方程(The grating equation) 50. 光栅分辨本领 (Resolvance of a grating) 51. 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of light)
52. 偏振光与自然光,Polarized light and Natural light 53. 线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54. 圆偏振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55. 椭圆偏振光(Elliptically polarized light) 56. 部分偏振光(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57. 偏振光的产生(Production of polarized light)
反射和折射、二向色性、散射、双折射 Polarization by reflection Polarization by transmission Polarization by dichroism Polarization by scattering Polarization by birefringence 58. 马吕斯定律(Malus’ law)和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 59. 起偏器( Polarizer ):用来产生偏振光的偏振器件。 60. 检偏器( Analyser ):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偏振器件。
61. 寻常光(Ordinary light, o光)和 非寻常光
Extraordinary light , e光) 62. 光轴(Optical axis)
63. 主截面(Principal section) 64. 表面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