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1篇
【例题】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http://kc.offcn.com/general/111/4496/?tg==134_?wt.mc_id=bk12029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解析】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可以看出,同样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结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以柔克刚,显出成效来。所以,正确选项是B。
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2篇
【例题】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http://kc.offcn.com/general/111/4496/?tg==134_?wt.mc_id=bk12029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解析】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可以看出,同样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结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以柔克刚,显出成效来。所以,正确选项是B。
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3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2、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3、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 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它的雕像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 (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 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 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 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引申 改头换面 推演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读<伊索寓言>》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前三段
1、 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 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三、、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1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今天比昨天有合不同?
明确:卑鄙、奸诈、伪善、阴险、凶残了。
提示1:就这个也能算是进步,值得我们自豪吗?(否)前面哪句话已经暗暗地表明了这个看法?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在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注意品味这里面的隐含意。(现代社会自然也有衰朽顽固的一面;在价值和人格上并非就比古代进步,甚至是更坏了。)
提示
2、那么,如何理解前面的“进步”呢?作者原来用了幽默反讽的笔法。
2、《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小孩子能不能读《伊索寓言》?
作者说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难道是伊索寓言本身的错?(否,这是愤激之辞)那么,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真实看法?(“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可见,作者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刊物的,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判断。这里面话中有话。作者是担心孩子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忧虑,对《伊索寓言》的表面否定,而真正的矛头作者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成年人和成年人制造的这个不太好的现代社会,至此,作者的真实意图也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南辕北辙》。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亡羊 不知悔改再亡羊心生悔意补牢 (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南辕北辙 ← 南辕 北辙
背道而驰 相去甚远
教后反思
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5篇
1、学会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和动物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感知象声词带来的趣味。
2、关注并阅读表示时间的汉字“第天”,会根据数字推测时间的进程,并根据故事中食物与动物色彩之间的关系,大胆地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二、活动准备
挂图一套 彩色笔人手一盒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没有手,没有脚,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立刻躲进房里头。
(二)、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1、根据画面讲述第
一、第
二、第三幅图片内容师:有一只蜗牛,它喜欢到处旅行,它又是一位美食家,喜欢品尝各种彩色的食物,看,小蜗牛出去旅行了。
出示图一:
提问:小蜗牛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呢?小蜗牛吃叶子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学说象声词 沙沙 沙沙)出示图二:
提问:小蜗牛吃了一个橙色的桔子,会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小蜗牛吃叶子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出示图三:
提问:小蜗牛变成了蓝色的蜗牛,猜猜它吃了呢?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咂咂 咂咂完整讲述三幅图片内容。
2、继续根据画面猜测第
四、第
五、第六幅图片内容。
先提问再出示图四:
提问:接下来是第几天呢?(巩固认识汉字“第“第天”天”),小蜗牛会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呢?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 咕兹 咕兹同时出示第
五、第六张,让幼儿根据画面,说出画面内容并说出象声词“咔嚓 咔嚓”“啊呜 啊呜”。
完整讲述六幅画面内容,边指图片边带领幼儿一起讲述“吃了,变成一只 蜗牛”。
(三)、尝试续编故事。
1、小蜗牛六天旅行吃了各种颜色的食物,变成了不同颜色的蜗牛,那第七天,小蜗牛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它又会吃些什么颜色的食物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完成后再对同伴说一说。
2、幼儿大胆讲述创编内容。
阅读教案伊索寓言范文第6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扩大阅读面,注意积累知识,进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3、教育学生做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课件、画纸、彩笔、“笑脸”、奖品。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听音乐自由唱《春天在哪里》。
一、赏四季
1、欣赏画面
伴随音乐出示一年四季的相关画面,学生欣赏画面。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小结
二、说四季
1、小组交流(交流有关描写四季的词语、句子、古诗等)
2、知识竞赛
⑴必答题:
①各小组开火车每人说出一个描写四季的词语;
②各小组推选出四个代表分别说出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
③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描写四季的古诗;
⑵教师小结
⑶抢答题(猜谜语、说词语、判断对错、猜题目、用词说话、猜季节等)
举例如下:
猜谜语: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打一植物)
说词语:请说出5个描写春季的词语。
判断对错:遍野铺金、五谷丰登、落叶纷纷、满园****都是描写秋季的词语。
猜季节:那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瘫软在地上享受阳光,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远远望去,好像一张美丽的地毯。请问: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用词说话:请用“果实累累、桃花、荷花、雪花”这四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猜题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写的?
⑷教师小结
⑸学生交流搜集资料的途径
三、画四季
1、学生各自画出自己喜爱的季节的景物;
2、交流展示作品、渗透环保教育;
3、评出优胜小组;
4、总结延伸:总结并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为写作做准备,布置学生课外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