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水解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化学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结合酸碱盐中的特殊沉淀来解题的。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反应后剩余物质成分探究的方案设计,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考虑,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物质鉴别中让学生体会从离子角度考虑,复习常见离子的特性及鉴别,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2.基本反应类型;3.一些特殊沉淀;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HCl
NaOH
Na2CO
3Fe
Fe2O3
SO2 H2SO
4 Ca(OH)2
CaCO3
Cu
CuO
CO2
二、新课:
1、物质的分类(判断给出物质的类别),让学生回顾酸碱盐的区分
2、复习回顾 NaOH
Na2CO
3Fe2O3
CO
2 Ca(OH)2
CaCO3
的俗称
3、写出盐酸与上面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一类物质写一个反应方程式。
① HCl + ② HCl + ③ HCl +
④ HCl +
教师对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评价:酸与铁的反应生成亚铁盐、与铁锈反应生成铁盐 盐酸换硫酸,写方程式(只写Fe2O3 )
4、复习回顾 酸的共性 5条:①、酸+___________盐+________ ②、酸+_____氧化物盐+________ ③、酸+___________盐+水 ④、酸+___________新酸+新盐
⑤、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______色。
酸具有共性的原因:电离时产生的 全部是 。
5、写出氢氧化钠与上面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一类物质写一个反应方程式。
① NaOH +
教师对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评价:碱与二氧化硫的产物亚硫酸钠
6、中和反应:特征 酸+碱
实质:H++OH-H2O
7、学生无法用氢氧化钠与上面的盐类反应 复习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特征 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 交换成分
条件:产物有 沉淀、气体、或水 ; 反应物 可溶 (碱+盐 、盐+盐)
碱的共性:4条 原因:电离时产生的 全部是 。
8、描述上面反应的现象:
9、HCl + NaOH 无现象,怎样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学生回顾交流
扩展:NaOH +CO2 怎样证明反应是否发生?
10、HCl + NaOH 反应后剩余物质可能有哪些可能?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动手)
教师分析引导: 转化成鉴定某某某某性质 药品选用现象描述
11、回顾常见离子的性质与鉴定
H+
OH- SO42-
Cl- CO32- NH4+ 等
练习:① HCl H2SO4 的鉴别
② NaOH Ca(OH)2的鉴别
③ NaOH Na2CO3的鉴别
12、回顾常见的沉淀(学生)
对应练习 P189 例题2
盐的水解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雪花盐因其似雪花的片晶结构而得名,是对普通盐进行深度加工而成,无需添加微量元素或辅料,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含量很高。取自原盐化成卤水,再经过多道过滤,高温蒸发,结晶而成,产量极低,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殊功能盐产品。
雪花盐具有营养丰富,速溶低钠,纯净味鲜,纯天然易吸收等特点,长期食用更有利于健康。
雪花盐的结晶原理
雪花盐结晶过程即是Na Cl的结晶过程。从卤水中析出NaCl晶体分为成核和生长两个过程,而盐溶液中存在一定的过饱和度或者过冷度是推动上述两个过程进行的动力,即溶液体系处在溶解度不稳定的非平衡态使得Na Cl晶体析出。该工艺的关键思想即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来控制Na Cl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
根据扩散学说[1] ,Na Cl晶体的生长又可分为三部分:(1)溶质Na Cl扩散穿过晶体表面的一层静止的液膜,到达晶体表面;(2)到达晶体表面的Na Cl溶质使得晶体生长,单位Na Cl晶体释放结晶热能;(3)释放出来的结晶热会导回到溶液中。
晶体的生长机理控制着晶体晶习[2] 的形成,而表面反应过程是晶体生长过程的控制阶段。按二维成核学说,新的溶质离子长入晶格优先选择Kink处,其次是台阶前缘[3] 。除了内部因素影响晶体晶习外,外部物理化学条件也会影响晶习的形成,如:结晶溶液的温度、过饱和度、母液中的杂质、溶液的p H值和粘度及添加剂等[4,5] 。张建伟研究的Na Cl晶体在奥斯陆结晶器中的生长机理可以了解到晶体在溶液中的位置也会影响晶体晶习的形成[6] 。在本雪花盐生产工艺中,采用的卤水为过滤后的地下水,当卤水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后形成晶核的过程为自发成核。通过控制影响氯化钠成核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即:卤水蒸发结晶温度、卤水进水温度等,控制氯化钠晶体以自发成核为主,改变了Na Cl晶体的正六面体[7] 晶习,获得片晶结构较好、堆积密度较小的高质量的雪花盐产品。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旋转蒸发器,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天平,真空抽滤机,扫描电子显微镜;
地下卤水130采自四川驰宇盐业,工业盐(Na Cl≥95%)。
1.2 雪花盐的制备工艺
1.2.1 制备工艺
取足量的工业盐,加入自来水配制成饱和的盐水,将工业盐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处理后的溶液为卤水。
取一定量工业盐制备卤水或是地下卤水,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为70℃。再将预热处理后的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控制温度为90℃,随着蒸发的进行持续加入饱和卤水以维持蒸发器液面深度近乎恒定,蒸发结晶的过程中还会有结晶体群浮于溶液表面,用玻璃棒扰动卤水使得结晶下沉。最后,待结晶槽底部沉积一定厚度的结晶体,捞出后用饱和卤水进行控淋,控淋一定时间后经烘箱干燥,得到雪花盐产品。
1.2.2 工艺流程图
1.3 样品堆积密度
将得到的雪花盐系列产品自由填充于5 m L离心管中,在刚好填充完成后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m(g),以求得堆积密度P(kg/m3)=200*m(g)*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雪花盐制备工艺研究
2.1.1 结晶卤水温度的影响
取4份饱和工业盐水各250 m L,对4份卤水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为60℃;将预热处理后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控制蒸发结晶温度分别为70℃、80℃、90℃、100℃进行试验。得到雪花盐系列产品,堆积密度见表3-1。
样品的堆积密度随着结晶卤水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在90℃时样品堆积密度最小。
2.1.2 卤水进水温度的影响
取7份饱和的工业盐水各250 m L,现将7份卤水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依次为60℃、65℃、70℃、75℃、80℃、85℃;将处理后的7份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经干燥得到雪花盐系列产品,堆积密度见表3-2。
卤水进水温度为70℃时获得的雪花盐样品的堆积密度最小。
2.1.3 控淋时间的影响
取6份饱和工业盐水各250 m L作卤水,将6份饱和卤水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为70℃;将处理后的6份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控制蒸发结晶温度分别为90℃。分别控淋0 h、12 h、24 h、36 h、48 h、60 h后经干燥得到雪花盐系列产品,堆积密度见图3-3。
控淋时间对样品的堆积密度有很大的影响,控淋36h时产品堆积密度达到最低点。
2.1.4 控淋温度的影响
取2份饱和的工业盐水各250 m L,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为70℃;将处理后的2份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控制蒸发结晶温度分别为90℃。分别倒入室温和80℃的饱和卤水进行控淋,干燥后得到雪花盐系列产品,样品堆积密度见表3-4。
从表3-4中我们可以看出,控淋时的温度对雪花盐样品的堆积密度并没有明显影响。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室温下控淋。
2.1.5 蒸发方式影响
取6份饱和工业盐水各250 m L,平均分为E、F组。E、F两组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均为70℃;将处理后的6份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E组旋转蒸发而F组静置蒸发,样品堆积密度见表3-5。
对比表3-5中相同控淋时间的E、F两组,F组的样品堆积密度均稍好于E组的样品堆积密度,因此摒弃旋转蒸发结晶会降低样品堆积密度这一观点。
2.1.6 压强的影响
取6份和工业盐水各250 m L,分为H、G两组。将H、G两组进行恒温预热处理,温度为70℃;将处理后的6份卤水导入蒸发器中恒温蒸发结晶,H组减压蒸发(0.09 Mpa),G组为常压蒸发,控制蒸发结晶温度分为90℃,堆积密度见表3-6。
对比表3-6中H、G两组的相同控淋时间条件的样品堆积密度,不难得出常压下结晶效果更好的结论。
2.2 最优工艺下制备雪花盐
在3.1雪花盐制备工艺研究中是以工业盐为原材料来研究雪花盐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常压下静置蒸发,结晶饱和卤水的温度为90℃,饱和卤水进水温度为70℃,用室温的饱和卤水控淋36 h,得到雪花盐系列样品。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以采自四川驰宇盐业的地下卤水130为原材料制备雪花盐样品。测量得到的样品堆积密度结果见表3-7。
3 结语
(1)通过控制不同的结晶条件,可获得堆积密度较小的高附加值雪花盐产品;
(2)该雪花盐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常压下,静置蒸发结晶,结晶卤水温度为90℃,饱和卤水进水温度为70℃,控淋36 h后干燥;
(3)市售的雪花盐堆积密度主要集中在700 kg/m3~800 kg/m3,该工艺制备的雪花盐产品堆积密度在500 kg/m3-600 kg/m3,优于市售产品。
摘要:针对雪花盐制备工艺进行了创新开发性研究,制备雪花盐的最优条件:常压下,静置蒸发时结晶饱和卤水的温度为90℃,饱和卤水进水温度为70℃,用室温的饱和卤水为母液控淋36 h。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雪花盐堆积密度很小(505kg/m3)。
关键词:雪花盐,结晶,新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 丁绪淮,谈遒.工业结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2] Ajeet Singh;Manoj K.Kesharwani;Bishwajit Ganguly.Influ-ence of Formamide on the Crystal Habit of Li F,Na Cl,and KI:ADFT and Aqueous Solvent Model Study.2009,9,77-81.
[3] 唐娜,袁建军,马敬环.雪花盐生产新工艺研究[J].海湖盐与化工.2004.33(4):7-9.
[4] 张克从.近代晶体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周志朝,蔡文永,朱永花,等.结晶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6] 张建伟.氯化钠晶体在奥斯陆结晶器中的生长机理[J].中国井矿盐,2000,31(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