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1篇
寒冬时节,正值山村大雪纷飞。一个人闲来无事,便收拾一份心情,推开久闭的那扇柴门,来到静静的旷野,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
崎岖的山路,是厚厚的雪。心,依然惆怅,依然落寞,依然在默默的思量。。。。。。
伫立凝望,山坡上有一株树,就像一幅简约的水墨画。
它屹立在风雪中,不停摇曳着。几抹墨迹勾勒出它的形状,它的姿态,它的心情。萧疏的枝头,竟然挂着零落的果子。那些果子,几近褪色,几近干枯,却很醒目,令人惊奇!那些果子,曾经鲜艳,曾经梦想,虽被时光渐渐冷落,却依然守望;那些果子,是否为因饥饿而迷失的青鸟而等待,是否为一种梦想默默守候,是否在等待一颗心?
也许,这是一种臆测,一种揣度,却让人懂得,大自然是温情的,生命是温暖的。
依坡而行,沟边的藩篱内有几株怒放的梅树,傲然挺立。
粉红色的梅花,依枝在雪中绽放,不言不语,不娇不躁。是雪花灿烂了梅花,还是梅花温暖了雪花,我不知,也不想知,也不必知。因为岁月里,各自有心情,各自有美丽,各自有各自的永恒。
在这时节,我看到了梅花的浓郁,闻到了梅花的芳香,触摸到了雪映寒梅,也让我懂得:大自然是斑斓的,生命是烂漫的。
人世间,有冷就有暖,庆幸也罢,埋怨也好,我们都躲避不了。其实,生命是美好的,在珍惜的同时,我们也在享受。因为也许转眼就是流年,转身就不再!
这冬,这雪,这梅,让我看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心,让我深深懂得:大自然是博大的,生命是可爱的。
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2篇
2、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特点及中国对策
3、论图书馆的变迁与馆员素质建设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5、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6、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政府采购发展
7、强化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几种途径
8、会计学发展60年的回顾与展望
9、环境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10、河南省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11、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12、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紧跟英语词汇的新发展
13、关于国际政治的社会性
14、规范在职研究生教育 提高培养质量等
15、关于加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16、浅谈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17、新自由制度主义视野下的经济外交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
19、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建党百年来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逻辑与演进创新
22、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23、三类学院国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4、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5、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几点认识
26、各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比较分析
27、浅析多边贸易体制下国家权力的变化
28、BBNJ国际造法中的“一揽子交易”:作用与局限
29、浅析新时期公路工程监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30、高校精品课程投资效益实证分析
31、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刍议
32、试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33、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与分析
34、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5、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36、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37、国际贸易电子化进程中的物流瓶颈
38、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南 优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思考
39、知识产权与我国外贸的关系
40、中国公共服务标准化成效与困境
41、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法保护的基本理念
42、论政府间国际组织功能的局限性
43、修身齐家治国:“政法”专业一览
44、WTO基本原则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改革启示
45、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初探
46、我国绿茶标准管理现状研究
47、区域公共管理的概念辨析
48、基于国际教育的国际贸易学教学改革
49、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3篇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中的一本,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片,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读者尽领原著的风貌。《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2000年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书”。书里说过,人类有3种感情是最纯洁无暇的,是爱,追求,和悲悯,《爱的教育》这本书正强烈的包含了这三种感情。我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生日,我的班主任就把这本书送给了我,她把那富有哲理而又让人容易理解的话语写在首页,一直激励并教育着我。那本书我一直珍藏在柜子,直到初中也要阅读这本书时,我把它翻了出来。那清秀而熟悉的字迹又一次映入眼帘,充满了爱的淳淳告戒,加深了我再次看《爱的教育》时的感受。
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如天上的星星/山间的小溪和你手红/这些美丽的/童话/故事/每一本都是你一生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爱的教育》就是一部经典。它一孩子独特的眼光,写出了孩子独特的心态。用婉转的话语教育小读者,就像老师给我的话一样温暖。也许,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的发生与你想的不一样,但请你相信,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爱你的。世界上最可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心交流。,《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我自认为人缘是不错的,但是若说真正的推心置腹的好友我有又有几个?我反省自己,有到底有没有真诚?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4篇
我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自1984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近六百万册,有十余种译本及有声读本面世。小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在于它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生活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
小说的主人公叫埃斯佩朗莎,这个名字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希望”,可见作者是想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她对生活的梦想与希望。埃斯佩朗莎生活在美国芝加哥拉丁市区的芒果街,其祖辈曾是墨西哥移民。自然,在这个倍受种族歧视的社会,埃斯佩朗莎一家只能生活在贫民区,全家六口人挤在一个“窗户小得让你觉得它们像是在屏着呼吸”、“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合用一间卧房”的房子里。于是,能拥有“一所真正的大屋,永远属于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用每年搬家了”的渴望,成了埃斯佩朗莎的梦想。
然而,梦想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
首先是长大。因为只有长大,你才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对于埃斯佩朗莎来说,成长的过程是那样的艰辛,就连她的生辰都被认为不吉利,她想自带午饭到学校餐厅吃竟得不到老师的许可,她第一次去图片社打工战战兢兢地连坐下来都不敢成长的沧桑,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她在委屈时学会了忍耐,在受挫时学会了坚强。正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我已经开始了我自己的沉默的战争。简单。坚定。我是那个像男人一样离开餐桌的人,不把椅子摆正来,也不抬起碗筷来。”
其次是敢于追求。对于一个生活异邦底层的穷孩子来说,实现梦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很多的时候,没有人会帮你,只有你自己。小说在结尾部分,写埃斯佩朗莎决心走出芒果街,就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到广阔的社会里历练,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正如小说写的那样:“有一天我会对芒果说再见。我强大得她没法永远留住我。有一天我会离开。”“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埃斯佩朗莎不仅是真的长大了,而且她的思想也变得成熟了,他的追求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人物的思想境界走向了崇高,小说的主旨得到升华,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看不见的芒果街,我们都曾在或正在那里居住,挣扎,努力,也都在追寻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的“房子”。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埃斯佩朗莎那样,在委屈时学会忍耐,在受挫时学会坚强,在坚强中不停成长壮大。
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5篇
早年读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印象非常深刻。如今再次翻出那本泛黄的书,读了还是会激动,柏杨用犀利、准确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特别是这一句话:“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真是入木三分。
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准备又形象地反射出中国人的劣根性,当然,如果你看完后破口大骂那就刚好被作者说中,确实存在那种实质上的缺点。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和观点,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确实存在。
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过滤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至今也不能痊愈,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难道这些都不是实话吗?
中国人虚荣心之强恐为各民族之冠。刚会说话的小孩就知道头上插一朵小花“排场”,小学生得了个奖状,老远就会向家长汇报,而试卷上的“麻叉”总是捂着不给大人看,这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怕挨揍。在农村,邻居盖了新房,他家不缺住,也要累死累活地为房攒钱。邻居盖了砖房呢,他就要盖楼房。连两位大婶的“年猪”也要暗地里比拼比拼谁多了几斤。
有关世界史的书评范文第6篇
在坐着喝茶、闲聊的过程中,李大妈不停地说着。话题从今年的日子好过,到心情的愉快,一副抑制不住的样子。是啊!李大妈也改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啦!谁不知她是拉扯大五个孩子的母亲呀?整日地发愁、操心和受累,她就是这么一天天地走过来的。现如今,孩子们长大啦,又都有了自己的家了。而李大妈不幸的是:老伴儿前些年因病去世了。要不,老两口这是多好的日子呀!儿女们由于都离家远,时间长了对老妈不放心,便给她装了一部电话,说可以经常能听到母亲的声音。眼下,李大妈啥也不想,只希望自己能够多活上几年。
也是!一个居住在深山区的农家,原本对生活就没有多大奢求,有吃有喝就知足啦。何况,现在电灯、电话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连做饭和炒菜都可以不再像从前那样烟熏火燎了村里像李大妈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人们都感慨地说:“这样的好日子,上辈人想也不曾想过呀!”
“喝呀!”李大妈有热情地给我的杯子里续上水,并极力挽留我:“睡觉还早呢!你就陪我再待一会儿吧。”
想到李大妈孤身一人,住这么大一间房子,言语又是如此恳切,我找不出任何理由早告别,就又多陪她待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