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嫁接技术范文(精选6篇)
葡萄嫁接技术 第1篇
1 接穗与砧木的采集和贮藏
冬剪葡萄树时, 把生长健壮、充分成熟、芽眼饱满的当年生新梢留下来做接穗。剪成60厘米长, 按品种每100支捆成一捆, 系上品种标签, 临时埋在阴凉处。上冻前将做接穗用的成捆枝条再假植在土窖中, 先在窖底铺10厘米厚的河沙, 把成捆的枝条依次立在上面, 枝条间灌满洁净河沙。切忌填入粘土, 以防枝条霉烂。窖温要保持在-2~2℃, 湿度以8 0%左右为宜。冬季要检查几次, 发现干燥时, 可喷水增加湿度。
冬剪时, 选1~3年生的贝达或山葡萄树的枝条做砧木。剪下后放在阴凉潮湿处, 盖上一层秫秸或草帘子。封冻前再将砧木枝条横放在土坑内, 覆土30~40厘米即可。
2 嫁接时间和方法
葡萄嫁接一般在早春3月中旬开始, 如嫁接数量少, 可在4月初进行。
嫁接前, 把砧木枝条保留1~2节剪成20厘米长, 并挖掉芽眼, 芽眼下面的一端剪成斜面;另一端剪成齐面。接穗要选芽眼饱满、韧皮部新鲜的枝条剪成5厘米长, 上剪口与芽眼的距离应为1厘米, 两端都剪成齐面。为提高嫁接成活率, 已剪好的接穗和砧木要用清水浸泡10小时左右。如接穗和砧木比较干燥, 浸泡时间可稍长, 反之可缩短。每次浸泡都要重新换用清水。嫁接时, 从中间劈开砧木齐面的一端, 深度约3厘米。接穗可在自制的切削床上, 用切刀把芽的两侧削成3~4厘米长的对称斜面。把切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时, 形成层要对准;如砧木和接穗粗细不一致, 可对齐有芽的一边, 插入的深度以接穗的削面上部外露1毫米为宜。接好后用塑料薄膜条把接合处绑好。
3 接条的愈合和催根处理
对接条加底温能促使愈合组织的形成, 提高成活率。可在火炕上用砖或木板做炕洞, 上铺秫秸, 搭成一个二层炕, 二层炕面距离为30厘米, 靠炕沿的一面要封严。在二层炕面上铺10厘米厚湿锯末, 锯末湿度以部摆完后, 上面再覆一层锯末, 厚度以不露接穗上剪口为宜, 过厚易引起顶芽霉烂或芽眼过早萌发, 影响成活率。要用温度计随时检查炕面温度, 底温宜控制在22~25℃, 最高不得超过28℃, 以免发生烧根和造成不愈合现象。接穗芽眼处的温度要低于底温, 可经常喷水降温;晴天中午, 要遮避阳光, 以防增高上层温度。用二层坑进行愈合催根, 基本可以满足恒温要求。10天左右接条生出愈合组织, 15天左右接合处全部愈合, 并有部分生出幼根。这时可打开炕沿中间部分停火降温, 也可打开窗口通风。锻炼5天后, 当室外地下20厘米处地温达到10℃时, 即可出床栽植。
4 月中旬, 在室外向阳处搭一南低北高的塑料薄膜温床。
床上铺10厘米厚锯末, 把接条依次倒置在锯末上, 摆一层, 撒一层锯末, 全部摆完后, 上面再撒一层4~5厘米厚的锯末。床内放上温度计, 四周封严。开始时床内温度可升高至20℃左右, 超过30℃时可放风降温。当上层锯末干到砧木时, 应喷水调节湿度。晚上覆盖草帘保温。20天左右砧木生出愈合组织, 下部接穗芽眼开始萌动, 这时可逐渐打开塑料薄膜棚降温, 5天后便可出床栽植。
4 出床栽植和管理
5 月20日左右接条出床后, 可采用大垄
双行栽植, 垄宽70厘米, 沟深20~25厘米, 栽植前充分灌水。把接条斜放沟中, 株距7~10厘米、行距12~15厘米, 随摆随培土, 土培到接口时再次灌水。然后用潮湿土盖严, 培土要高出接口2厘米。垄顶呈平形, 宽25~30厘米。栽植后如干旱, 可在垄间沟灌, 也可每隔1~2天用喷壶在垄面上喷水。为防止土壤板结, 要勤松土, 促进生根。苗长到15厘米时, 结合夏季管理对嫁接苗要进行第一次断根, 把接口或接穗上生出的幼根抹掉。在生长旺盛期6~8月份, 要进行三次中耕锄草。7月末结合中耕还要进行第二次断根, 并对新梢进行摘心, 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同时为砧木根系生长创造条件。10月中旬苗木开始出圃, 出圃后将当年生长的新梢留3~5节, 其余剪掉。每20棵捆成一捆, 系好品种标签, 选阴凉处用湿度为15%的沙子埋好。11上旬开始入窖。窖底铺10厘米厚干净河沙, 苗木横放上面, 摆一层苗木铺一层河沙, 以1米高一垛为宜。每垛间要留通气道, 窖温控制在0~-5℃。
5 成苗栽植
5 月中旬进行成苗栽植。
栽植沟应在头一年秋或栽植前挖好, 单行沟宽0.7米, 深0.8米;双行沟宽1.5米, 深0.8米。挖沟后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并把表土填入沟内, 充分灌水, 使土沉实。单行栽植时株距为1~1.2米, 行距4米。双行栽植时株距为1~1.2米, 小行行距0.8米;大行行距为6米。期。如不催根催芽, 也可将苗木用清水浸泡一昼夜, 使苗木吸足水分, 利于成活。栽苗木时, 在栽植沟上按株距挖好深、宽各30厘米的小坑, 把苗木斜放定植。苗木接口要高出地面10厘米;接口处塑料薄膜条暂不打开。苗木顶部用潮湿土埋个半圆形土堆, 土厚以超过第一芽眼3厘米为宜, 并在苗木位置上立一标杆。不过于干旱时, 不必浇水。发现土堆干透时, 可在标杆四周作一水盘灌水, 水渗后埋严。半月后, 小苗破土而出, 等小苗长出3~4个叶片时, 可逐渐撤去土堆, 到接口处为止。新稍长到15厘米时, 除留一壮蔓外, 其余一律抹去, 这种留法称做第一年“单条跑”也叫“一龙”。待第二年再补“一龙”, 就变成了“双龙”。随着新梢的生长, 要及时立杆绑缚。
6 出土上架
葡萄是攀缘植物, 需要一个良好的架形。单行栽植时, 架的立杆高1.7米, 棚高为2.5米, 在架面上每隔0.5米设一道铁丝。为防止枝蔓拐弯过急, 在立面和棚面相交处要少设一道铁丝。这种架形称做“小倾斜连叠式棚篱架”。双行栽植, 架形可采用两侧立杆高1.7米, 棚高分别为2.5米和2.7米的“屋脊式对棚架”
葡萄树一般在5月上旬出土。根据当地天气情况, 以不出现霜冻为标准, 分两次撤防寒土。第一次在4月中旬进行, 第二次在上架前全部撤掉。出土的葡萄树在地上适应环境1~2天后, 要及时上架并灌水一次。
上架时, 要用塑料薄膜条或麻绳把主蔓均匀地绑在铁丝上, 几天后芽开始萌动, 先发出的扁平而又肥胖的芽多数是花芽即结果枝;后发出的瘦小尖细的芽是发育蔓即无果枝。芽开始萌动时, 要及时进行第一次抹芽, 把多余的和瘦弱的芽抹去。一个节上能同时发出2~3个芽, 应选留一个壮芽。如果有光秃或缺枝的, 可选留两个芽, 一个做结果枝, 一个做发育枝。新梢条长到20厘米时, 要及时进行第二次抹芽, 也叫定枝。为避免结果部位外移或上移, 有效地利用架面空间, 除留够结果枝保证当年产量外, 应尽可能留用靠近母枝基部的枝芽。把不需留作更新或补充用的、过密的芽再次疏去, 同时剪掉枯桩和坏枝。抹芽定枝必须及时, 定枝太晚或留枝过多, 都会造成产量降低, 果实品质差的不良效果。果穗开花时, 要及时摘心, 也叫掐尖。一般在果穗以上留4~5个叶片进行摘心, 同时进行疏花序、掐穗尖和副穗, 以利积累养分, 增强其座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果粒长到豆粒大时, 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 如干旱, 可结合施肥灌透水一次。在新梢生长旺盛时, 要及时绑缚枝蔓, 掐去卷须。生长过强的直立枝蔓要平缚或引缚, 以缓和其生长势。
摘要:针对葡萄嫁接育苗实用技术展开论述。
菊芋嫁接无性繁育技术 第2篇
菊芋嫁接无性繁育技术
菊芋属多年生菊科向日葵属,既可食用、药用,又可作饲料,在防风固沙及绿化环境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菊芋适应性强,种植地域广,从沿海滩涂、山地平原,到沙漠荒原均可种植.已经开发的菊芋主要制品有菊粉、低聚果糖、高果糖浆、菊芋粉、菊汁等,在国内、国际都有广阔的市场.大力开发菊芋资源,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年,卷(期):25(11)分类号:S632.9关键词:
葡萄嫁接双根栽培法等 第3篇
1.操作方法将藤稔和巨峰葡萄当年小苗?穴或上年扦插苗?雪靠近栽植,在开春萌芽后或生长季节进行靠接。方法是:将两苗木离土10厘米以内光滑无节便于操作的部位,各削3厘米长的削面至露出形成层或削到髓心,然后把两个相对应的削面绑缚在一起(可用塑料带绑缚),过1个月,等接穗成活后将巨峰葡萄从愈合部上端剪断除去,保留藤稔苗继续生长,并进行整形修剪。从第二年开始便慢慢进入结果期。
2.优点巨峰葡萄的根系极其发达,即使在地下水位高或多雨的季节里照样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而藤稔葡萄原来的根系仍保持正常的生长能力,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新嫁接苗生长所需的水肥和营养。通过嫁接后藤稔葡萄的优势更得到加强,生长发育加快,果穗、果粒都增大,成熟期比巨峰葡萄早7~10天,抗病性也得到加强,比对照藤稔葡萄增产15%~20%。
3.管理①加强肥水管理。因为新嫁接苗根系特别发达,对水分肥料吸收能力加大,所以为了尽快达到丰产,就要增加施肥和供水量。②及时整枝修剪,结果期疏花疏果,防止贪青晚熟。③重视病虫防治。做好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及透翅蛾等病虫防治。(安徽省繁昌县马坝乡农技站邓守炳邮码:241213)
水稻赤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赤枯病,又名缺钾症,多发生在有机肥料施用过多和连年绿肥施用过多的水田禾苗。症状为叶色浓绿带黑,叶尖色红,叶身有红斑,根部黑根多、白根少甚至无白根,地上部的叶片停止生长或生长慢,5~7天不能生长片叶,慢慢整蔸枯死,严重降低产量,甚至颗粒无收。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细心观察叶片和根部,有上述症状者,可诊断为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无须喷洒农药,更不能施氮素化肥。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防治:
1.将田水排干,堵住出水口,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每667平方米(1亩)撒施50公斤未过雨的干草木灰于叶面,三天后即生效,禾苗根部立即生白根,地上叶片部分迅速长新叶片。
2.无干草木灰时,每667平方米施用氯化钾5~8公斤也有效。
3.有石灰的地区,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每667平方米撒施50公斤石灰于叶面也有佳效。
葡萄硬枝嫁接覆地膜育苗技术 第4篇
1 接穗及砧木的采集和贮藏
10月上旬到11月初, 在葡萄防寒之前, 结合修剪选健壮、无病害、芽饱满、成熟度好、品种好的枝条剪截下来, 剪去丫叉, 捆成梱, 记好品种, 放在窖里, 用细沙埋好, 沙子喷水, 达到手攥成团, 松手散开为宜。注意通风, 避免枝条芽子发霉。砧木 (贝达) 的采集及贮藏方法与接穗相同。要求粗度够用, 与接穗相匹配。
2 嫁接方法
a.嫁接时间 在4月25日左右进行嫁接为宜, 太早大地气温低, 影响发根, 太迟存在枝条由于温度高失水, 或芽眼萌动影响成活率。
b.砧木处理 把砧木的芽眼刻掉, 截成15~20cm小段, 上面平剪, 下面斜剪成马蹄状, 用清水浸泡24h后备用 (最好加一些杀菌药剂) 。
c.接穗处理 选芽眼饱满的枝条在芽上方0.5~1.0cm处剪截, 在芽子下方5~6cm处剪断, 浸泡在清水中12h即可使用。
d.嫁接操作 ①削接穗:在芽眼下0.5~1.0cm处下削成楔子型, 要求一刀即成, 做到“快、平、准”, 把削好的接穗放在清水中备用。②将浸泡过的砧木取出在平剪口 (上面) 用刀将砧木劈开3~4cm。③插接穗: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劈好的砧木内, 要求一面undefined对齐 (最好两面对齐) 。④绑扎:插上接穗的砧木用2~3cm宽的氯乙烯塑料条绑扎, 把接穗和砧木的切口全部包严扎紧, 捆成捆, 根部蹲齐, 直立放在配有生根粉或50mg/kg吲哚乙酸中或50~100mg/k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枝条基部12~24h。⑤扦插覆膜:把接好的枝条扦插到事先整好的垄上 (整地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hm2, 垄距70cm) 。按15~20cm株距斜插进土壤中, 绑扎的塑料条与土表一齐, 插条下面留一个深3~4cm、小碗大的坑, 在插好的垄上覆上地膜并灌足水。
3 育苗管理
a.放苗 发现有苗长出1~2cm时, 用手把地膜抠一个小眼, 让芽子长出, 并用土把地膜压实, 使雨水能够流入土中。
b.拉线绑缚 待芽长到15~20cm时, 插木桩拉铁线, 铁线距地面40~50cm, 把萌生的芽绑缚到铁线上, 防止被风刮劈叉。待枝条长到40~50cm时把生长点掐掉。掐尖后萌生的副梢留1~2叶反复掐尖, 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适当灌水, 一般灌水3~4次。用这种方法育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
4 覆膜育苗的好处
板栗育苗及嫁接技术 第5篇
板栗属落叶乔木,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寿命长,有“铁杆庄稼”之称。栗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可代替粮食。栗树各部均可入药,树皮、枝叶、木材的髓部还可提取栲胶,叶还可饲养柞蚕。板栗木材坚硬,纹理通直,耐湿防腐,可供建筑、造船、枕木、矿柱等用材,还是良好的工艺、雕刻材料。由于板栗树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抗旱耐寒,也较耐瘠薄,在丘陵、山区、荒坡、沙滩都可栽植,适用于大面积荒山造林。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无疑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树种。板栗的繁殖有实生和嫁接两种。由于实生繁殖的栗树品种不纯,良莠不齐,结果晚,变异性大;而嫁接繁殖,可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提早结果,而且利用砧木的适应性还可扩大栽培范围。因此,板栗多采用嫁接繁殖。下面,将板栗育苗及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1 砧木培育
1.1 选种 在栗果成熟总苞开裂时期,选择树体健壮、高产、稳产、果实成熟期一致、抗逆性强,并与当地主栽品种嫁接成活率高的20年~60年生的单株做母株。在果实成熟总苞开裂时,拾取自然落果,选择栗果大小整齐、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作育苗材料。1.2 种子贮藏 一般采用沙藏法。少量种子可窖藏、罐藏,大量种子可采用沟藏。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背风阳坡,挖60cm~100cm深、100cm宽的沟,长度根据种子量而定,在沟底铺100cm左右的干净湿沙,再一层沙一层种(间隔距离为10cm)依次往上放,在距沟沿25cm以上时,再覆湿沙、细沙各10cm,最后用土填平,培好土堆,以防积水。贮藏期间注意检查,以防过干、过湿以及兽害等。也可按湿沙:种子等于3.5∶1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沟内。
1.3 播种 播种期可分春播和秋播。播种方法分直播和畦播。直播,将种子直接放在定植穴内,每穴放2粒~3粒,覆土5.7cm厚,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管理,弱苗入冬前平茬,覆土防冻。1年~2年后,选出壮苗就地嫁接,其余移植。畦播,选择排水良好,土层较厚、土质肥沃的,加深土层,耙平作畦(长5m,宽1m)。播前灌足底水,株行距为1.5cm×25cm~30cm,开沟播种,沟深12cm,沟底平,将肥料撒于沟底,种子平放沟内,种尖向南,覆土4cm~5cm,为防水分蒸发地表板结,可再覆1层细沙,然后用地膜覆盖。每公顷播种量 1500kg~2250kg。为防止地下害虫,可用硫磺粉200g加草木灰1kg,拌种50kg。1.4 苗期管理 当幼苗放叶后,可追第1次肥,施肥后浇水。至6月左右追施第2次肥,并结合浇水。9月~10月施堆肥等有机肥。在生长季要注意做好排水、中耕、除草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雨季要排水防涝,越冬前浇足封冻水。为增温保墒,秋季可剪除苗干,上覆粪土。若栗园土壤贫瘠,可连续平茬1年~2年。2.嫁接 2.1 接穗采集:
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一般在生长健壮、品种优良、丰产稳产、无病虫害的成年母株上采集,以树冠外围或上部发育充实、粗壮的结果枝为好,发育枝次之。结合冬季修剪采集的接穗要进行沙藏,将采集到的枝条,按品种打捆,并加品种标签。若是结果母枝,要去掉盲节段。在贮藏期间,要注意保湿防冻,春季回暖后,要控制接穗萌发,以便延长嫁接时期。
2.2 接穗的处理: 无论是培育嫁接苗,还是大树高接更新,在嫁接前,都要用石蜡密封,一方面可以提高嫁接效率和成活率,另一方面可以延长保存期和嫁接时期。对接穗进行蜡封的方法是把石蜡熔化加温至110—120度,将接穗在石蜡液中迅速浸蘸约1/10秒,使接穗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蜡膜,起到保湿作用。2.3 嫁接时期
由于板栗枝条木质部呈齿轮形,用一般芽接法不易成活,同时目前大量高接换种的砧龄较大,所以板栗嫁接以春季枝接为主。
嫁接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应以物候期为标准,即在砧木芽萌动而没有展叶时嫁接。这时气温升高、树液流动、形成层活动,嫁接成活率高。如果嫁接过早,温度低,愈伤组织形成慢,从嫁接到成活的时间拉长,在这段时间内遇大风、干旱或连阴雨,都影响成活率。如果嫁接时期过晚,到砧木展叶后嫁接,这时气温高愈合快,虽然成活率高,但是砧木营养已在展叶时大量消耗、嫁接成活后生长量小,加上生长期短,往往树体衰弱,甚至到冬季即死亡。所以春季嫁接最好在砧木芽萌动到萌发这段时期进行。
2.4 嫁接方法
板栗嫁接和其他果树一样,几乎所有的嫁接方法都可以成活。这里选择省工省料成活率高的方法加以介绍。
要根据砧木接口的大小来决定嫁接方法。砧木接口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大砧木,可以用插皮接,结合用腹接法;砧木接口直径在2厘米以下的,适宜用劈接法或带木质部芽接。
2.4.1 插皮接:又叫皮下接。是把接穗插入砧木形成层的一种方法。接穗采用蜡封接穗,在离下端5厘米处下刀削一个马耳形削面,上部深入木质部1/2处往下削平,背面不削,只是把头部削尖即可。砧木一般用剪枝剪在接口处一剪成功,如果砧木过粗,则先锯断、后削平。在砧木树皮光滑的部位纵向拉一刀,深入木质部,长2~3厘米,尔后将接穗插入纵切口的形成层处,树皮自然向两边裂开紧包接穗,接口上部接穗露出伤口约0.5厘米。插入接穗后,用一条事先裁剪好的宽3~4厘米、长40厘米的塑料条捆绑。要绑牢接穗,还要把砧木和接穗切削的伤口全部包严,以防伤口水分蒸发.捆绑用的塑料条也可长些,待嫁接成活后还可作为捆绑支棍用。
插皮接一般接口插1个接穗,这样便于捆绑。高大砧木必须进行多头高接。接穗插得多,接口多,嫁接成活后生长圆满。
2.4.2 皮下腹接法:是在砧木腹部进行嫁接的方法。多头高接,对于大砧木除了先端截头嫁接外,为增加内膛的枝量,还可对光秃枝条进行腹接。嫁接时先在砧木树皮上切一个“T”形切口,切口上方树皮削一个坡度,便于接穗插入。接穗采用蜡封接穗,最好选用有点弯曲的接穗,切削面要平而且较长。
插入后用塑料条捆住伤口。皮下腹接除可补充空间外,其最大优点是新梢长出后可以绑缚在砧木上,避免风害。
2.4.3 劈接法:苗辅的小砧木适用此法。接穗在离下端4~5厘米处两边平直地削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楔形。砧木在离地约5厘米处用剪刀剪断,要求一次剪平,在剪口处用剪枝剪将砧木从中间劈开。由于砧木不粗,加上劈口较深,剪子又较厚,当剪子拔出后立即将接穗插入劈口。注意有一边双方形成层从上而下对齐,接穗伤口露出接口约0.5厘米。用宽约3厘米、长30~40厘米的塑料条,把伤口扎紧。要求将劈口包严,不要透风。接穗用蜡封接穗,接后不必埋土,1人1天可接500棵左右。如果不用蜡封接穗则要埋一个土堆。
2.4.4 带木质部芽接法,苗辅小砧木或小树,可在夏秋之交或春季砧木芽萌发时进行带木质部芽接。接穗不必蜡封,选发育饱满的侧芽,削成长3厘米,下端渐尖的盾状芽片。砧木在平滑处横切皮层,深达木质部,再切一竖口呈“T”形口,随即将芽片插入形成层,并用1~2厘米宽的塑料条包扎,外露芽。接后15天即成活,将芽上部的砧木剪去,可促进芽萌发。
2.5.5 嵌芽接法:嵌芽接也是一种带木质的芽接方法,适宜在苗辅内幼苗嫁接或高接换种时嫁接在内膛细枝上,操作简易,速度快。嫁接时选择带有饱满牙的发育枝作接穗。在接穗侧芽的上方2~3厘米处下刀,刀口向下斜切深达木质部,刀口长度应超过约3厘米,然后在芽的下方2厘米处,用刀呈45度斜向切入木质部,使两刀口相接可取下接芽。切削时也可先切芽下面的一刀,尔后切上刀,削砧木也用同样的方法将砧木削成接口,然后将削好的带木质部的接芽嵌入接口内。嫁接要求接芽大小和砧木削成的接口基本一致,使砧穗互相吻合,接后用塑料条包扎。2.5 嫁接成活的关键 : 2.5.1 砧木和形成层必须对准对齐。接穗、砧木的削面越大,则结合面越大,嫁接成活率越高。
2.5.2由于板栗枝条中含单宁较多,在空气中易氧化变黑,影响成活,因此,嫁接时,操作要快。
2.5.3 砧穗的结合部位要绑紧绑严,使形成层密接并保持适当湿度,促进成活。
2.5.4 接穗长短要视接口部位势力强、弱而定,势力强者用长接穗,弱者用短的,但最少留两个芽。
2.5.5 嫁接时尽量选择晴朗天气。2.6 嫁接后的管理: 2.6.1 除萌蘖:嫁接后砧木发生大量萌蘖,必须及时疏除;如果是大树改接,要注意在枝干稀疏的方位和枝干光秃的部位,选留萌蘖枝,准备第二年补接。
2.6.2 补接:利用预贮接穗,在判断出接穗未能成活后,及时在原接口以下剪砧补接。
2.6.3 绑支柱:接穗萌发的新梢在完全木质化前,易遭受风害折损,必须绑支柱,每一接口绑一支柱。
2.6.4 解绑:在枝干加粗生长的高峰期前,解除接口处的塑料条,以防缢于砧、穗组织中形成“缢痕”。
2.6.5 摘心:摘除新梢先端数芽,促发分枝,及早成形。2.6.6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枝、叶部虫害,如金龟子、栗大蚜、红蜘蛛等。
葡萄嫁接技术 第6篇
电导法作为判断抗寒性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细胞膜成分、细胞液浓度及成分都可以影响电导值的大小[2]。该试验采用3个品种嫁接苗和贝达扦插苗为试材,根系均为贝达根系,只是地上部分不同。不同品种的葡萄嫁接苗,因其地上部分的不同,产生的蛋白质、氨基酸、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会有一定差别。这可能会影响到根系内膜系统的成分、细胞液的浓度和组成成分不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越冬的二年生葡萄根系,3个嫁接苗品种为京亚、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砧木为贝达。贝达苗为二年生贝达扦插苗。
1.2 方法
2009年4月28日,剪取直径约为0.3 cm粗细均匀的待测葡萄苗根系。将采集的根系样品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用纱布擦干。天平称量每个品种根系6份,每份1.0 g剪成1.0 cm小段,密封在朔料标本袋内。1份在室温下测定电导率作为对照(CK),另外5份放入超低温冰箱内进行低温处理。低温处理温度分别为-20、-25、-30、-35和-40℃[3]。冷冻时降温幅度和解冻时的升温幅度都为4℃h-1,冷冻到达所处理的温度后,处理温度维持时间为12 h,然后解冻,3次重复。
将每份根系放入25 mL试管中,加入20 mL去离子水,抽气40 min,摇匀后,用DDS307A型电导仪测初电导率(R),封口于沸水中煮1 h,冷却至室温,静置5 h,测定终电导率(R0)[4]。根据仝月澳等[5],将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的电导率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值。
按张宪政等[6]介绍的方法计算出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即细胞伤害率。
细胞伤害率/%=(R-CK)/(R0-CK)
100
转换细胞伤害率(y′) =(k-y)/y
Logistic方程:y=k/(1+ae-bt),其中y为实测细胞伤害率,t代表冷冻温度,k为细胞伤害率的饱和容量,由于本试验的细胞伤害率消去了本底干扰,因而k 值为100。a、b为方程参数。为了确定a、b的值,将Logistic转化为ln ( k -y ) / y =ln a - bt,令 y′ = ln(k-y)/y,则变成转化细胞伤害率(y′)与处理温度(t)的直线方程。通过直线回归的方法求出a、b及拐点温度即半致死温度[7]。
2 结果与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25℃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伤害率在升高,但上升的幅度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细胞内结冰伤害还在一部分细胞的忍受范围内,部分细胞质从破损的细胞膜处渗出。在-25~-30℃细胞伤害率上升幅度加快,这说明细胞内结冰的扩增幅度较大,更多的细胞膜受到了伤害,细胞质大量外渗。在-30~-40℃,电导值趋于稳定,这说明处理温度在-30℃或之前细胞伤害率达到了最大值,降低温度对电导值不再有影响。4个品种变化趋势相同。
4个品种的半致死温度范围在-21.4~-24.8℃。抗寒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京亚嫁接苗、贝达苗、无核白鸡心嫁接苗、红地球嫁接苗,抗寒力最强的京亚嫁接苗比最弱的红地球嫁接苗低3℃,京亚与贝达半致死温度接近,红地球与无核白鸡心半致死温度接近。
3 结论
结果表明,电导值在-20~-30℃与温度负相关,在-20℃~-25℃电导值上升幅度小,在-25~-30℃电导值上升幅度增大,在-30~-40℃,电导值稳定在一定的数值。4个品种葡萄根系半致死温度在-21.45~-24.8℃,京亚嫁接苗半致死温度最低(LT50)-24.8℃,红地球嫁接苗半致死温度最高(LT50)-21.4℃,半致死温度最低的京亚嫁接苗与最高的红地球嫁接苗相差3℃。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京亚嫁接苗、贝达苗、无核白鸡心嫁接苗、红地球嫁接苗。该试验的4份材料的根系均为贝达根系,地上部分不同,从材料的基因型角度来看是一致的。但测量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却有一定差异。这说明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对根系抗寒性强弱是有影响的。推断不同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细胞液浓度或各物质含量有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贺普超,牛力新.我国葡萄野生种抗寒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9(2):81-86.
[2]Eliot M,Kelsi R.Addtional freeze hardiness in wheat ac-quired by exposure to-3℃is associated with extensivephysidogical morphological,and molecular chang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6,14:3601-3618.
[3]孙秉钧,黄礼森,李树玲,等.利用电解质渗出率的方法测定梨的耐寒性[J].中国果树,1987(1):15-17.
[4]王文举,张亚红,朱锦凤,等.电导法测定鲜食葡萄的抗寒性[J].果树学报,2007,24(1):34-37.
[5]仝月澳,周厚基.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50.
[6]张宪政,谭桂茹.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3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