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8表达范文(精选4篇)
P38表达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01~201106在我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共69例, 给予子宫切除术, 病理切片与临床诊断相符。患者无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无用激素药物, 无孕产史;无免疫及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年龄32~54岁, 平均 ( 43.18±4.81 ) 岁。对照组是在我科住院子宫肌瘤病人, 给予子宫切除术, 病理切片与临床诊断相符, 年龄31~58岁, 平均 (44.52±7.23) 岁。
1.2 分级
1.2.1 实验中无论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的患者均在术前问卷调查,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评分:评分0分者:无痛经者;评分1~3分:经期轻度腹痛, 能忍受, 生活及睡眠不受影响;评分4~6分:经期中度腹痛, 难以忍受, 需用镇痛药, 睡眠受影响;评分7~9分:经期剧烈腹痛, 不可忍受, 必须用镇痛药, 已不能睡眠, 伴有被动体位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2.2 病理分级:依据内膜侵入子宫的不同深度共分三级:I级: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浅肌层或只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浸润;II级:侵入子宫肌层中部;III级:深度大于子宫肌层中部[3]。
1.3 方法
取子宫病理组织切片行SABC法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组采用已知阳性组织病理切片, 对照组采用p38缓冲液替代一抗。
1.4 结果判定
病理切片中如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定为阳性反应。依据着色的程度分为:阴性 (-) :无细胞着色, 记分为0分。弱阳性 (+) :细胞质或细胞核呈淡黄色, 细胞阳性数<25%, 1分。阳性 (++) :细胞质或细胞核呈黄色, 细胞阳性数25%~50%, 2分。强阳性 (+++) :阳性数>50%细胞质或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 3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层分析Cochran-Mantel-Haenszel法检验。所有统计数据都在SAS9.1.3软件上操作。
2 结果
2.1 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痛经中的表达
依据疼痛的程度研究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显示疼痛程度越高, 表达就越强, 表示p38MAPK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呈正相关。
i2=19.6809, P<0.01。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痛经中随着疼痛的加重而表达增强。
2.2 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子宫腺肌病组共69例, 内膜异位阳性率为91.30%, 内膜在位阳性率69.56%, 对照组内膜阳性率8.33%, p38MAPK在对照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子宫腺肌病组, 提示在子宫腺肌病中p38MAPK特异性较高。
i2=69.8172, P<0.01。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中高表达有显著性。
2.3 p38MAPK在病理分级不同的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依据病理分级, 浸润的深度越深, 阳性率越高, 表示p38MAPK与子宫腺肌病不同浸润深度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i2=20.6923, P<0.01。p38MAPK随病理浸润深的加深表达增强, 即与病理深度分级正相关。
2.4 p38MAPK在不同月经周期内膜中的表达
子宫腺肌病组中不同月经周期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38MAPK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 显示p38MAP表达是有周期性变化的, 很可能与卵巢激素的调节有关系。
i2=17.2326, P<0.01。p38MAPK在子宫腺肌病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分泌期强于增生期。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 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 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阳性表达率为91.30%, 在子宫肌瘤对照组阳性表达率8.33%, 在子宫腺肌病分泌期表达强于增生期,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即p38在子宫腺肌病中高表达, 与疼痛程度正相关, 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提示子宫腺肌病病灶局部p38形成增多与痛经关系密切。这可能与p38MAPK可介导血管形成及参与炎性痛觉过敏有关。
p38MAPK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中的很重要一种酶类。p38MAPK通路很容易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例如、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高渗、炎症介质, 紫外线等。被激活的p38MAPK可以通过细胞质到细胞核内, 从而参与调节效应基因的表达, 能参与介导细胞存活、炎症反应、分化、死亡等多种细胞生物学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 p38MAPK能参与介导血管的形成。p38MAPK过度表达参与炎症和肿瘤发生。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有良性肿瘤特性的疾病, 研究发现其他的因子如NF-kB以及其调控的因子如MMP9、TNF-a、GM-CSF、 IL-1B 、MMP2等也证实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正相关[2,3,4]。我们可以以p38抑制剂为切入点, 在临床探寻非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图1。
摘要:目的:从蛋白水平检测p38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内膜组织的表达, 了解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及其疼痛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38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腺肌病异位内膜p38表达有月经周期变化, 分泌期强于增生期, 且腺肌病异位病灶组高表达, 强于腺肌病在位内膜组, 强于对照组, 同时与痛经程度正相关。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中p38高表达, 与疼痛程度正相关, 但不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p38,免疫组织化学,痛经
参考文献
[1]Levgur M, Abadi MA, Tucker A.Adenomyosis:sym ptoms, histo-r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J].Obstet Gynecol, 2002, 95 (5) :688
[2]王世阆主编.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63-164
[3]Bours V, Dejardin E.The NF-kappaB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cancer.High expression of NF-kappaB And I kappaB-relatedproteins in tumor cell lines[J].Biochem Pharmcol, 1994, 47 (1) 145-152
P38表达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20334),von Frey测痛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一般资料
大鼠分组,其中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C组):仅鞘内注射NS20ul,单纯模型组(B组):鞘内注射NS20ul,实验组(A组):鞘内注射Dex3.0μg/kg。注射时间均为术前10min。
1.3 鞘内穿刺给药
大鼠取俯卧位以髋结节定位(水平位置为L6),通过左手的中指与拇指置于大鼠的脊柱L5-L6两侧固定,右手予以微量注射器从大鼠的间隙进针,穿刺成功标志是以尾巴突然侧向甩动或出现颤动[1],即可对其注入药物。
1.4 行为学实验
观察大鼠术前及术后2h的痛行为变化。参照Brennan法计算累积疼痛评分(CPS)[2],每5min观察1次,每次1min,持续1h。1h内评分总和作为该时间点的CPS。评分标准为左后爪着地并负重记0分,若完全离地则记2分,若着地但不负重记1分。采用von Frey纤毛法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强度为2~26g,直接刺激大鼠后爪切口周围1cm内,每个强度测5次。
1.5 大鼠腰段脊髓取材
术后2h,将大鼠深麻醉下快速开胸插管至升主动脉,先用37℃生理盐水快速灌注,待右心耳流出液变为淡红色时改用4℃的4%多聚甲醛液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背角于上述甲醛液中固定4~6h,制成石蜡切片,行p38MAPK免疫组化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行为学变化
B组和A组大鼠术后与术前相比,CPS具有显著升高(P<0.05),A组的PWT值较术前具有显著降低(P<0.05)。对于术后A组大鼠的CPS明显低于B组(P<0.05),B组的PW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但与C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注:三组术前与术后相比:①P<0.05;*与O组术后比较:②P<0.05;*与S组术后比较P>0.05。
2.2 脊髓背角p38MAPK的表达
B组中脊髓背角p38MAPK呈强阳性免疫反应,脊髓背角的浅层细胞基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A组脊髓背角的浅层细胞基质中见少量棕褐色颗粒,C组髓背角的p38MAPK是最弱的免疫反应,细胞基质中仅可见极少量棕褐色物质(见图1)。
3 讨论
对于可乐定作为α2AR激动剂在麻醉镇痛和镇静中的辅助作用已被临床上较广泛肯定[3]。可乐定的半衰期较Dex长,Dex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可预测性更强,消除半衰期约为2h,镇静、镇痛作用更强,分布半衰期约为6min,且椎管内应用Dex可产生抗伤害效应[4],因而比可乐定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中B组和A组大鼠术后的CPS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0.05),PWT值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P<0.05)。大鼠术后B组的CPS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B组的PWT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Dex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p38MAPK是由360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研究表明,它可被参与痛信号的因子活化,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制,在中枢敏感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中手术对照组大鼠术后脊髓背角p38MAPK表达明显增多,表明脊髓背角p38MAPK活化与切口痛的形成有关[3]。而实验组p38MAPK的表达和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且结果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一致,提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术前鞘内注射Dex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Dex抑制脊髓背角p38MAPK的表达有关,同时进一步证实Dex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Dex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p38MAPK表达有关,这为临床缓解手术后切口痛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Le Bars D,Gozariu M,Cadden SW.Animal models of nociception.Pharmacol Rev,2010;53(32):135~137
[2]叶铁虎,王俊科,王祥瑞,等.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965~968
[3]Yaksh TL,Rudy TA.Chronic catheterization of the spihal subaraehnoid space.Physiol Behav,2011;17:1031~1036
[4]Paalzow L.Analgesia produced by clonidine in mice and rats.JPharm Pharmacol.2011;26:361~3633
[5]Lin T F,Yeh Y C,Lin F S,et a1.Effect of combining dexmedetomidine and morphine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Br J Anaesth,2010;102:117~122
[6]WilleM.Intrathecal use of ropivacaine:a review.ActaAnaesthesiol Bleg,2011;55:251~259
[7]黑子清,吴杰.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脊髓抗伤害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12):611~612
[8]Paalzow L.Analgesia produced by clonidine in mice and rats.JPharm Pharmacol[J].2011;26:361~3633
[9]EisenachJC.Alpha-2agonistsandanalgesia.ExpertOpinInvestigDrugs2011,21(13):129~1319
P38表达 第3篇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外力会通过P38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鼠脑因外力而发生弥漫性轴索损伤, 会造成细胞骨架与轴膜的破坏, 并引起Ca2+离子的失衡, 激活破坏性酶类, 导致微管丢失, 神经微丝致密化, 轴浆运输中断, 最终导致轴索肿胀并断裂。产生的原因在于Ca2+离子的浓度过高以及活动异常: (1) 高Ca2+离子激活多种核酸内切酶, 引起D N A结构断裂核染色质溶解, 然后造成细胞死亡, 并会导致高C a 2+离子激活多种脂肪酶, 降解胞膜, 释放花生四烯酸, 引起巨噬细胞浸润, 并导致氧/超氧自由基生成。 (2) 高C a 2+离子与甘油二酯和蛋白激酶C共同作用, 改变C a 2+离子通道使C a 2+离子内流加剧, 这会导致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ATP生成减少, 膜上离子泵逐渐失活,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并释放细胞色素, 如Ca2+, C等进一步造成胞浆Ca2+离子浓度升高。 (3) 高Ca2+离子激活中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如calpains和caspase-3, 降解多种结构蛋白, 使细胞骨架崩解, 并启动细胞坏死和凋亡程序。 (4) 高Ca2+离子激活谷氨酸的神经毒性并进一步刺激兴奋性递质释放, 形成正反馈。而谷氨酸可激活N-甲基础-D-天门冬氨酸通道以及a-氨基羚甲基恶吐丙酸受体, 其结果就是导致更多的C a 2+离子流入神经元及邻近胶质细胞。
2 NGF对P38的调节
NGF (Nerve Growth Factor) 即神经生长因子, 是最早被发现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触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细胞调节因子, 具有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维持神经元存活, 参与受损神经元修复等作用。P 3 8 M A P K是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到细胞内部的重要传递者, 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联系的枢纽, P38MAPK分子中VII, VIII区域内有酪氨酸与苏氨酸双磷酸化位点。两磷酸化位点之间被一些氨基酸分开, 构成三肽基T h yM-Tyr (M-代表谷氨酸, 甘氨酸或者脯氨酸) 。细胞外刺激, 包括紫外线, 击打等导致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会使得细胞因子 (I L-1, T N F) 和G蛋白偶联受体均可启动细胞内一系列反应, 导致P 3 8 M A P K三肽区的酪氨酸与苏氨酸双磷酸化, 从而激活P 3 8M A P K通路。P 3 8 M A P被激活后可移位入核, 或在胞浆内激活其下游激酶。P 3 8 M A P K可磷酸化转录因子A T F-2氨基酸末端活化区域69与71位的Thy, 导致ATF-2的转录活性增高;也可活化E I K-1, C H O P等转录因子。P 3 8 M A R K在胞浆内尚可磷酸化M A P K激活蛋白激酶2与3 (M A P K A P K 2, 3) , 后者可进一步活化小分子量热休克HSP27和转录因子CREB, AFT 1等。上述转录因子的激活可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包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细胞及黏附分子-1等。这些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的各种反应和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N G F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有研究报道:脑损伤时脑内源性N G F表达增加, 对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N G F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其下调P 3 8 M A P K m R N 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N G F发挥其对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与其受体结合, 通过特异的信号通路把细胞外信号传递至胞内, 并通过特定的信号分子抑制P 3 8 M A P K的表达;对抗缺氧、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和低血糖、细胞内钙超载及一氧化氮的损伤, 从而减轻了脑损伤程度, 间接的抑制了P 3 8 M A P K的表达。
3 HSP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反调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会对通过P38将系列的外作用传递到细胞内核并做出相应的反应。HSP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 (受热、缺血缺氧、创伤等) 下产生的特殊蛋白,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维持细胞的蛋白自稳, 帮助细胞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 HSP的保护作用与一系列的化学蛋白变化相关: (1) 分子伴作用。H S P能与蛋白分子结合, 保障新合成的蛋白构型, 协助其在胞内的转运, 防止脑损伤时蛋白的变性和聚集, 并促进变性蛋白的恢复或清除。此外H S P与核内蛋白结合能防止其变性引起的生命信息紊乱, 并能以特殊方式与解聚染色质相互作用, 防止染色质和mRNA复合物的降解。 (2) 抗氧自由基, HSP可抑制还原型尼克酸胺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氧化酶, 减少脑损伤时氧自由基的产生, 并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合成与修复, 提高胞内抗氧化酶的水平以对抗氧自由基。 (3) 抑制细胞凋亡。脑损伤后, H S P可通过控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部位而减少细胞凋亡, 调节其活性及其他蛋白质修饰过程, 并能防止变性Bcl-2的降解, 恢复其凋亡抑制功能。 (4) 参与免疫反应和抑制炎症反应。脑损伤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而反应过度则会加重损害。H S P在受损脑细胞表面表达可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这些毒性细胞, 亦可协助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
摘要:弥漫性脑损伤会导致脑内发生广泛分布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而传递这种外在作用传递给细胞核并发生相关生物化学物质变化的主要是P38系列物质。全文首先介绍了弥漫性轴索损伤与P38MAPK的相关概念, 然后主要从2个方面阐述了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与P38的关系, 即通过NGF对P38进行调节, 并通过HSP进行反调节。
关键词:大鼠,弥漫性脑损伤,P38
参考文献
[1]刘晓斌.脑弥漫性轴索损伤[J].医学综述, 2006, (12) .
[2]赵兰峰, 郭社卫等.脑缺血预适应大鼠脑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 .
P38表达 第4篇
近年来研究发现,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途径是细胞外引起细胞核反应的共同通路, 其中p38MAPK 通路参与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发育过程, 如激活可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戊四氮 (PTZ) 致痫大鼠海马结构p38MAPK的活性变化, 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及其对癫痫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并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W-7、 PTZ:Sigma公司提供;p38MAPK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备取材
SD大鼠38只, 体重 (220±10) g, 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及W-7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戊四氮6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W-7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静脉注射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的 W-7后10 min腹腔注射戊四氮65 mg/kg。给药2 h后, 取出海马, 左侧甲醛固定, 右侧-70 ℃冻存。
1.2.2 行为学观察
癫痫发作分级按Racine[1]分级标准, 0级:无任何发作表现;Ⅰ级:面部阵挛, 包括眨眼、动须、节律性咀嚼等;Ⅱ级:在Ⅰ级基础上出现节律性点头或甩尾;Ⅲ级:Ⅱ级加前肢阵挛;Ⅳ级:Ⅲ级加后肢阵挛或强直;Ⅴ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1.2.3 IHC染色
标本脱蜡至水PBS冲洗, 过氧化氢修复15 min, 再次PBS 冲洗, 加一抗于4 ℃过夜, PBS冲洗, 加二抗, 加辣根酶标记, PBS冲洗, DAB显色, 苏木精复染, 中性树胶封片。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分析阳性细胞表达率。
1.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MAPK表达
经转膜-洗膜-封闭-一抗反应-洗膜-二抗反应-洗膜-显色后用发光法进行 X 光胶片曝光。然后进行条带扫描和分析p38MAPK表达。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W-7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对照组无癫痫发作, 癫痫组腹腔注射PTZ后1 min~2 min出现癫痫发作, 均表现为Ⅳ级~Ⅴ级发作, 15 min左右抽搐幅度减小, 约2 h发作停止。W-7 干预的3个剂量组发作程度明显减轻, 只在W-7 低剂量组有1只Ⅳ级发作, 其余均为Ⅰ级~Ⅲ级发作。
2.2 W-7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 癫痫组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增高 (P<0.01) , W-7各剂量组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 以W-7 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 (P<0.05) 。详见表1。
2.3 W-7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p38MAPK表达的影响
B-actin分子量相当于42kD区域。图像分析结果 (数值的高低提示蛋白表达的多少) :同对照组比较, 癫痫组p38MAPK的表达明显增加 (P<0.01) ;与癫痫组比较, W-7组p38MAPK表达减少 (P<0.05) 。详见表1。
3 讨 论
Glu的释放是Ca2+依赖的, Ca2+与CaM结合, 启动突触前膜的Glu释放, 介导兴奋性突触传递[2], 本实验通过观察CaM抑制剂W-7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发现W-7减轻了痫性发作程度, 为CaM抑制剂的抗痫作用提供了行为学依据, 同时也再次证明了PTZ的致痫性以及Ca2+/CaM在癫痫发作中的重要作用。
p38MAPK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W-7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其表达实现的。癫痫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有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参与, 其中, MAPK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MAPK信号途径包括ERK1/ 2、p38 MAPK、JNK和ERK5 四个成分, 是多种细胞外信号引起核反应的细胞内汇聚通路, 广泛参与细胞生长、分化、死亡等[3,4,5]。
近年来MAPK与癫痫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MAPK的激活在发作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慢性癫痫中都有报道。Jeon等[6]用红藻氨酸诱发大鼠癫痫后, 发现海马三种MAPK的磷酸化形式表达均增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增加, 且持续时间不同, 磷酸化p38MAPK和JNK仅持续2 h便降到基础水平, 而磷酸化ERK随着发作的持续直至6 h后才降回基础水平, 进一步分析该模型中不同MAPK表达规律不同的原因, 可能是p38MAPK和JNK的激活在神经元死亡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而ERK的长时间激活则作为一种抗凋亡信号[7,8,9]。有学者[10,11]认为ERK/MAPK途径的激活也是诱导和维持反应性胶质增生的必由之路, 并在包括慢性癫痫、脑梗死等的慢性损伤脑组织中检测到ERK/MAPK免疫反应强阳性。反应性胶质增生可诱导颗粒细胞迁移, 刺激和诱导神经突外生, 胶质增生引起的胶质瘢痕形成后, 可能通过干扰神经元回路成为诱发癫痫的因素之一。以往的多种点燃模型 [12]中都发现了癫痫大鼠海马CA3区透明层的p38MAPK含量增加, 本研究与以上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 PTZ诱导的癫痫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增高, 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 而W-7预处理后, p38MAPK表达减少, 且随着W-7的剂量增加p38 MAPK表达逐渐减少, 呈现剂量依赖性保护效应, 提示p38MAPK通路参与了PTZ诱导的癫痫大鼠发作后的病理过程, 钙调蛋白抑制剂W-7可抑制其表达。总之, p38MAPK在癫痫后神经元损伤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与其他信号通路之间联系意义重大, 它将为癫痫的治疗开辟新的视角和调控位点。
摘要: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 在癫痫大鼠海马结构的活性变化, 并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7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8只, 随机分为, 对照组、癫痫组和W-7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癫痫组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W-7各剂量的组明显较对照组降低 (P<0.05或P<0.01) , 其中W-7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戊四氮导致癫痫大鼠海马中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增高, W-7对戊四氮诱导的癫痫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p38MAPK的蛋白表达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