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 第13章 教案(精选5篇)
普通遗传学 第13章 教案 第1篇
第13章 基因突变 教案
基因突变在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中广泛存在,人类可利用基因突变进行育种。
基因突变既可自然发生也可人工诱变,而且诱发突变成位育种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目的和意义
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原因以及突变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如何诱发基因突变。
二、重点内容:
1、自发突变的原因(辐射。温度的极端变化。过高或过低。化学物质主要体内或细胞内某些生理、生化过程所产生的物质的作用。)
2、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类别
最初突变的概念:DeVries1901~1903.研究月见草的变异,指突然发生的变异(实际上是染色体畸变),现在遗传学上指的突变一般指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内部某一位点的结构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使其由原来的存在状态而变为另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即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又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带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叫做突变体(mutant)。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3、类别: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mutation)。丰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突变。
(2)诱发突变(inducedmutation)。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物理、化学诱变因素引起的突变。(射线、温度)。这两类突变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原则上的区别。
按其表形特征可分为
(1)形态突变型(mirphologicalmutation)。泛指外形改变的突变型。因为这类突变可在外观上看到,所以又称可见突变(visiblem.)。
(2)致死突变型(lethalmulations):能引起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的突变型。分显隐性、全致死(>90%)、半致死(50~90%)、低活性(50~10%)。隐性致死较为常见。
(3)条件致死突变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而在另外条件下能成活的突变型(conditionallethalmutation)。T4的温度敏感型在25℃时能成活,42℃致死。(4)生化突变型(biochemicalmutation)。没有形态效应但导致某种特定生化功能改变的突变型。表现在补充培养基上能生长。
事实上,以上类型相互之间是有交叉的。几乎所有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4、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A、自然条件下突变的频率低。一般地,细菌和噬菌体等为10~10,高等生物10~10,然而,微生物繁殖周期短,实际更易于获得突变体。突变还受生物体内在的生理生化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化学物质和自然界的辐射等)的影响,其中以生物的年龄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比如在诱变条件下,一般在0-25℃的范围内,每增加10℃突变率将提高2倍以上。当温度降到0℃时也有所增加,在老龄种子的细胞内,常产生某种具有诱变作用的代谢产物——自发诱变剂,从而提高了突变频率。B、突变的多方向性
突变的多方向性也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多方向性。C、突变的重演性:
同种生物中同一基因突变可在不同个体间重复地出现。也的也称为平行性。-
4-10
5-8D、突变的可逆性:
一个叫正向突变,一个叫回复突变。E、突变的平行性:
亲源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基因突变。F、突变的有利性与有害性:
多数突变改变了原来的功能,功能的改变对生物往往有害。当然少数个别的是有利的(如大肠杆菌的抗性突变等),还有少数既无害又无利——中性突变。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G突变可发生在任何时期,任意部位。
发生在体细胞——当代表现;发生在生殖细胞——传给后代。
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癌症,造成某些功能的丧失,后期死亡的速度很快,为当代表现,为体细胞的变化。
5、基因突变的诱导:物理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化学因素(碱基类、烷化剂、抗生素类)
6、基因突变的鉴定(1)利用分离规律 1.显性突变: 2.隐性突变:
由于处于杂合状态而不表现,在进行杂合体自交或偶然自交的情况下才能表(第二代有纯合的隐性突变型)。
(2)微生物营养缺陷型的测定筛选方法
7、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突变的两种方式
a碱基替代(basesubstitution):某一位点的一个碱基对被其他碱基对取代。碱基替换包括两种类型。
转换(transition):是同型碱基之间的替换,即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即嘌呤为嘧啶代替,嘧啶为嘌呤代替。
b移码突变:DNA分子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引起密码编组的移动(frameshiftmutation)。(2)、突变产生的机理 a.互变异构化:
一个质子的位置变化而改变了碱基氢键的特性。b.碱基类似物(baseanalogues):
是在化学结构上与DNA的碱基很相似的物质,在DNA复制时,“冒充”碱基掺入到DNA链中去。c.亚硝酸(HNO2)的作用: 具有氧化脱氨的作用。
d.烷化剂的作用:
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的化合物(alkylatingagents)
作用:使DNA中的碱基发生烷化作用。如添加甲基或乙基,产生配对误差。如甲基磺酸乙酯(EMS)e.吖啶类化合物:
原黄素,吖啶橙等。为三环扁平的分子,大小与碱基对的大小差不多,能与DNA结合,嵌入DNA的碱基对之间,使相邻的两个碱基对的距离拉长,使DNA双链歪斜,导致DNA交换时出现参差,结果导致不等交换,产生移码突变。
吖啶类诱发的突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吖啶类化合物所诱发的突变能用吖啶类来回复,但不能用碱基替换来回复。假使在一个碱基插入点的附近,以后又丢失了同样数目的碱基或者相反,突变效应往往可以被抑制。但这不是真正的回复突变,而是抑制突变。如果两个位点中还包括终止密码,就不能回复。
三、难点内容:
1、性状的变异与原因
2、基因突变的鉴定
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四、课程时间安排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时期
1、基因突变的时期
2、一般特征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1、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表现
2、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
第三节基因突变的鉴定
1、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2、生化突变的鉴定 第四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及诱发
1、突变的分子机制
2、突变的修复
3、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五、参考文献
华北农业大学等,1976,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科
学出版社
杨业华,2000,普通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贺竹梅,2002,现代遗传学教程,广州,中山大学出
版社
刘祖洞,1991,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遗传学,1989,北京,农业出版社 蔡旭主编,植物遗传育种学,1988,北京,农业出版社
普通遗传学 第13章 教案 第2篇
第一讲: 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课 题: 13.1.1 机械的运转过程 13.1.2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运转过程
2.掌握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13.1.1 机械的运转过程
机械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称为机械运动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和停车阶段,如图13-1所示。
图13-1 机械的运转过程 1.启动阶段
机械从静止状态启动到开始正常工作的过程称为启动阶段。此阶段内驱动力所做的功Wd 大于阻抗力所消耗的功Wr,则有
Wd-Wr =E>0 2.稳定运转阶段
机械保持等速运转或在其正常工作速度所对应的均值上下周期性波动运转是机械的稳定运转阶段,这也是机器的正常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变速稳定运动。
则有
Wd-W r =E B-E A =0
有些机械,如提升机、鼓风机等,其原动件的角速度ω在稳定运转过程中恒定不变,称为等速稳定运转。3.停车阶段
撤去驱动力,即Wd =0。
则有
Wr =E
13.1.2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1.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对机械的速度波动加以调节,使其速度波动被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减少上述不良影响,这就是调节机械速度波动的主要目的。
图13-2,在每个周期内,原动件的角速度ω变化规律是相同的,而且其平均角速度ωm 保持不变。
度,即
在工程中常用最大角速度与最小角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来近似计算平均角速
机械速度波动的程度可以用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来表示,即
图13-2 周期性速度波动
结论:δ越小,机械运转的速度波动越小。
在一个周期内,系统动能的最大变化量,其大小应等于同一周期内外力对系统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即
机械中安装一个具有等效转动惯量J F 的飞轮后,速度不均匀系数δ变为
飞轮的转动惯量用下式近似计算
JF =ΔWmax /ω m [δ]
2.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由于机器运转速度的波动不是周期性的,且其作用不是连续的,故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防止非周期性速度波动所引起的机器毁坏或停车是调节机器速度波动的另一目的。
第二讲: 13.2 机械的平衡
课 题: 13.2.1 机械平衡的目的与分类 13.2.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运转过程
2.掌握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3.2.1 机械平衡的目的与分类 1.机械平衡的目的:
消除或部分消除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影响,尽可能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2.机械的平衡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
(1)绕固定轴回转构件的惯性力的平衡:简称回转件的平衡或转子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
当回转件的刚性较好、工作转速较低,远低于其一阶临界转速时,转件完全可以看作是刚性物体,称为刚性回转件。挠性回转件:
当回转件转速较高,接近或超过回转系统的第一阶临界转速时,回转件将
2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这时回转件将不能视为刚体,而成为一个挠性体,这种回转件称为挠性回转件。
(2)机构的平衡:就整个机器而言,各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可以合成为一个过机器质心的总惯性力和一个总惯性力偶矩,它们全部作用于机架上。总惯性力及总惯性力偶矩的平衡称为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简称机构的平衡。13.2.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1.静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就是利用在刚性回转件上加减平衡质量的方法,使其质心回到回转轴线上,从而使回转件的惯性力得以平衡的一种平衡措施。根据平衡条件。
有
F1 +F 2 +F3 +Fb =0 故有
m 1 r 1 +m 2 r 2 +m 3 r 3 +m b r b =0
图13-3 回转件的静平衡
结论:一个静不平衡回转件无论含有多少个偏心质量,均可在一个平面内的适当位置,用增加(或去除)一个平衡质量的办法予以平衡,故静平衡又可称为单面平衡。
图13-4 静平衡试验示意图
图13-4是静平衡试验的示意图。将欲平衡的回转件放到已调好水平的轨道上。如果回转件有偏心质量,回转件将在重力矩的作用下沿着轨道滚动,直至回转件的质心S处于轴心正下方,才停止滚动。此时可在轴心的正上(下)方任意半径处加(减)一适当的平衡质量,然后再重复上述试验,直到回转件在任何位置都能保持静止为止。2.动平衡(1)动不平衡:
当回转件的轴向尺寸较大,其质量就不能再视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了。其偏心质量可看成是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即使回转件的质心位于转轴上,也将产生不可忽略的惯性力矩,这种状态只有在回转件转动时才能显示出来,故称为动不平衡。
图13-5 静平衡而动不平衡的长回转件
(2)动平衡的条件: 分布于该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合力等于零,同时离心力所引起的力偶的合力偶矩也等于零。结论:
(1)静平衡只需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平衡,动平衡则必须在垂直于轴线的两个平面内进行平衡。
(2)回转件满足了静平衡,不一定满足动平衡;若满足了动平衡,则一定满足静平衡。
第14章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第一讲:CAD简介 课 题: 14.1.1 CAD技术发展概况 14.1.2 CAD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1.熟悉CAD技术发展概况
2.掌握CAD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认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方法:课件
教学内容: 14.1.1 CAD技术发展概况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
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计算机所具有的运算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逻辑判断、图形显示以及绘图等特殊功能与人们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结合起来,从而减轻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14.1.2 CAD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
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核心,它决定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CAD系统: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形成了CAD系统。1.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CAD系统的硬件一般由计算机主机、常用外围设备、图形输入设备和图形输出设备组成。图14-1为一个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图14-1 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CAD系统软件的组成 系统软件:
对计算机资源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它处于整个软件的核心内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等。支撑软件:
是帮助人们高效率开发应用软件的软件工具系统,亦称为软件开发工具。主要包括图形支撑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核心技术。应用软件:
是用户利用计算机以及它所提供的各种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自行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产物。
第二讲: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4.3 典型机械零件的程序设计
课 题: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4.3.1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4.3.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2.掌握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3.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设计零件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设计零件的一般步骤。教学方法:课件 教学内容: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主机系统(Mainframe-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一般以大型机为主机,集中配备某些公司的外部设备,同时接出许多用户工作站及字符终端,图14-2(a)。每个用户工作站的结构图14-2(b),一般有一个图形终端,并配有图形输入设备,如鼠标或图形输入板等,键盘用来进行文本或命令输入,屏幕图形则用点阵或激光打印机等硬拷贝机输出。
图14-2 主机系统
优点:是主机功能强,能进行大信息量的作业。
缺点:是当终端用户过多时,会使系统过载,响应速度变慢,而且一旦主机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不能工作,此外价格也昂贵。2.小型机系统(Minicomputer-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与图14-2的主机系统在形式上非常类似,只不过用小型机或超小型机代替主机,用户工作站数量较少,一般在4~6个。
优点:系统大多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各种硬件平台(如SUN、HP、DEC及IBM公司等提供的计算机),使用流行的操作系统,使用性能取决于软件水平,系统具有专用性。
缺点:是系统比较封闭,即开放性较差。3.微型机系统(Microcomputer-based system)
图14-3 微型机系统
图14-3为一个微型机系统的构成,一般每台微型机只配一个图形终端,以保证对操作命令的快速响应。
优点:从图形软件、工程分析软件到各种应用软件,满足了用户的大部分要求,做到了网内资源共享。因此微型机系统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缺点:但也要看到由于目前微型机在速度及内外存方面的限制,使一些大型工程分析、复杂三维造型等CAD作业在微型机上运行还有一定困难。4.工作站系统(Workstation-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设计遵循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工程师可以使用一台计算机,也可以使用所有的计算机。前半句话意味着摒弃了多用户分时系统的结构,后半句话意味着采用网络技术,由于系统的单用户性质,保证了优良的时间响应,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优点:其性能还是优于微型机系统,它为各种功能强大的CAD/CAM软件及复杂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装机容量正在逐年增加,这种系统目前所需的软硬件投资仍然较大。
14.3 典型机械零件的程序设计 14.3.1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一般机械零件基本都有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对没有数学模型的则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2)设计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根据手工计算的步骤来设计。反映出计算的步骤,从而能思路清晰地编制出相应的程序,也能对所编程序的全局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调整程序的结构模块。
(3)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 根据程序框图来编程。(4)程序调试: 程序编好后,先仔细检查源程序,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可准备有答案的实例),再对程序适用范围的边界、转折点进行试算,要求与手算结果完全吻合。注意: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和一般数学问题的程序不同,主要涉及到机械设计中的许多特殊问题。
14.3.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1.程序编制任务和说明
(1)已知条件:传递功率P、传动比i、小齿轮转速n1、原动机工作情况和工作机械的载荷特性。
(2)可选齿轮材料:45钢正火、45钢调质、40Cr调质、35SiMn调质四种牌号。
(3)模数和齿数:标准模数m按GB1357—1987第一系列选择,取2~50mm。小齿轮齿数z 1 =20~30,共输出11种参数不同的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4)设计准则: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5)设计要求:双向传动的单级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闭式软齿面传动的设计计算。2.设计程序框图
如图14-4所示,图中的符号BM(J+1)表示标准模数数组。
图14-4 闭式传动软齿面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程序图
3.编制源程序
第13章 甜蜜的16顺位 第3篇
但偏偏麦卡锡又是一个热心肠,回去之后他给雷登寄了很多斯托克顿在冈萨加大学的比赛录像,这让盛情难却的雷登只得观看,可在看过之后雷登却依然非常冷漠,“那些比赛录像带我都看过了,没什么特别的,我想我今后都不会再记起这个冈萨加小子了。”雷登淡淡地说道。
可偏偏事与愿违,就在两年之后,斯托克顿这个名字又在雷登的耳边响起,而这次在众多的举荐者当中又包括雷登的另外一位挚交好友——拉德尔·安德森。安德森当时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杨百翰大学的篮球教练,同时也是鲍勃·奈特奥运训练营的教练组成员之一,并直接参与了美国奥运队球员的选拔。在布卢明顿,安德森亲眼见到了斯托克顿的天赋,他告诉雷登说:“弗兰克,你真的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多么的有天赋,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务必选他。我敢说如果不是奈特一味的想要提拔自己在印第安那大学的子弟兵史蒂夫·阿尔福德,约翰一定能够留在队里,请相信我。”除此之外,前犹他大学的主教练杰克·加德纳也向雷登极力推荐斯托克顿。
这么多的声音瞬间让雷登有些手足无措了,作为爵士队当时的总经理兼主教练雷登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自从他在1979年入主这支球队成为总经理之后,五年时间里爵士队是一年一个台阶的进步,上升势头非常好,而这主要都要归功于他在选秀时的慧眼识珠。“作为一个成立只有十年的小球会,我们没法跟那些财大气粗的豪门相比,所以选秀对我们来说也就至关重要,现在虽然有这么多‘不请自来’的建议,但我依然决定要慎重,因为倘若我就此就草草做出决定的话,那就太对不起盐湖城的球迷了。”在短暂的纠结之后雷登最终还是选择了理智。
这是那个人们所熟悉的雷登——诙谐幽默却又不失谨慎和责任心。众所周知,现在在爵士队的主场能源解决中心里高悬着7件退役球衣,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皮特·马拉维奇的7号、达瑞尔·格里菲斯的35号、马克·伊顿的53号、杰夫·霍纳塞克的14号、约翰·斯托克顿的12号和卡尔·马龙的32号)之外,还另有一件1号球衣。没错,这件球衣正是雷登的,虽然他没有在这里打过哪怕是一场比赛,但爵士队依然决定要给他退役球衣,由此就可见雷登在盐湖城球迷心中的地位与威望了。
雷登应该是出生于1934年,早年的成长经历我们已不得而知。不过在人生的事业起步阶段他就遇到了挫折:1955年,作为“水龙头”加拉格尔手下的一员悍将,在尼亚加拉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雷登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击——他失去了参加职业联赛的机会,并被迫跑去当了两年兵。在服兵役期满回来之后,他接受了来自纽约洛克维尔中心圣艾格尼斯高中的邀请,担任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教练工作。后来因为位于长岛的西顿霍尔高中原主教练由于一波0胜16负的糟糕战绩而下课,雷登又被聘请为救火教练,在去到长岛之后,只用了三年时间,他就带领这支球队夺得了县高中联赛的冠军,并在1964-1965赛季打出了21胜3负的惊人战绩。
这番成功不禁让雷登开始变得小有名气,1967年,经由一个高中教练推荐雷登到一所名为阿德菲-萨福克的大学担任体育项目负责人,后来还被聘请去执教该大学的男子篮球队,就此,雷登的传奇执教生涯也正式开始。虽然在阿德菲-萨福克大学只呆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他依然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个赛季他的球队战绩是13胜5负。
1968年,雷登回到自己的母校尼亚加拉大学,同时兼任体育部主管和男子篮球队的总教练两职。当他接手时尼亚加拉大学已经是一支连续经历了六个失败赛季的球队,但就在两年之后靠着队内球星卡尔文·墨菲的帮助雷登就带领“紫老鹰”杀进了NCAA锦标赛的前十六,之后他又两次带着球队在全国邀请赛中露面,其中在1972年还闯进了NCAA最终的决赛。雷登的大学执教生涯直到1976年才结束,在他担任教练的8个赛季当中,尼亚加拉大学总共取得了119场比赛的胜利。
《道德经》第13、14章,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读诵《道德经》第十三、十四章。
2、理解老子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
3、了解老子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运用“道”的规律。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辱名利。教学过程
一、讲析第十三章
1、[引语]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2、听录音。
3、学生齐读全文。
4、翻译全文,了解大意。[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5、[教师讲析]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
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
二、讲析第十四章
1、[引语] 本章是描述“道”体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2、听录音。
3、学生齐读全文。
4、翻译全文,了解大意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5、教师讲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紧接着对此作了阐述。
三、联系现实,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普通遗传学 第13章 教案 第5篇
教材:诱导公式(3)——综合练习
目的:通过复习与练习,要求学生能更熟练地运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过程:
一、复习:诱导公式
二、例
一、(《教学与测试》例一)计算:sin315sin(480)+cos(330)
解:原式 = sin(36045)+ sin(360+120)+ cos(360+30)
= sin45 + sin60 + cos30 =3
2小结:应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的一般步骤:
1用“ ”公式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2用“2k + ”公式化为[0,2]角的三角函数
3用“±”或“2 ”公式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例
二、已知cos(6)
33,求cos(56
)的值。(《教学与测试》例三)解: cos(556
)cos[(36
)]cos(6
)
3小结:此类角变换应熟悉 例
三、求证:
cos(k)cos(k)sin[(k1)]cos[(k1)]
1,kZ
证:若k是偶数,即k = 2 n(nZ)则:左边
cos(2n)cos(2n)sin[2n()]cos[2n()]
sincossin(cos)
1
若k是奇数,即k = 2 n + 1(nZ)则:
左边
cos[2n()]cos[2n()]sin(cos)sin[2(n1))]cos[2(n1))]
sincos
1
∴原式成立
小结:注意讨论
例
四、已知方程sin( 3)= 2cos( 4),求
sin()5cos(2)的值。2sin(32
)sin()
(《精编》 38例五)
解: ∵sin( 3)= 2cos( 4)∴ sin(3 )= 2cos(4 )
∴ sin( )= 2cos( )∴sin = 2cos且cos 0
∴原式
sin5cos2cos5cos3cos2cossin
2cos2cos
4cos
4例
五、已知tan()a2,|cos()|cos,求
1cos()的值。
(《精编》P40例八)
解:由题设: tana20,|cos|cos,即cos0由此:当a 0时,tan < 0,cos < 0,为第二象限角,原式
1cos
sec
tan2
1a
4当a = 0时,tan = 0, = k,∴cos = ±1,∵cos0∴cos = 1 ,原式1cos
1
a
(a0)
综上所述:
1cos()
a
例
六、若关于x的方程2cos2( + x) sinx + a = 0 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
解:原方程变形为:2cos2x sinx + a = 0即 2 2sin2x sinx + a = 0∴a2sin2xsinx22(sinx1
174)2
8∵ 1≤sinx≤1
∴当sinx1
174时,amin
; 当sinx1时,amax1
∴a的取值范围是[
178,1]
三、作业:《教学与测试》P1085—8,思考题
《课课练》P46—472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