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和生活的联系(精选4篇)
拼音教学和生活的联系 第1篇
在学生有了需要之后进行教学,他们则把学习汉语拼音当作一种需求,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符合儿童心理学的要求。为此,我对教学作了以上调整。在设计《ai ei ui 》一棵时的指导思想也定在趣字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使一各个学生感到枯燥的拼音字母变成一各个孩子们喜欢的朋友,激活了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自主的学习所学内容,从中体会复韵母ai ei ui的发音及四声的读法,最终达到能正确品读相关音节。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体现了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促使学生想学、乐学。
可是,初设计这节课的时的情况与现在有许多不同。初设计这节课时,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个个拼音字母变成可以动来动去、活泼可爱的拼音娃娃,而是模仿书中的形式直接将复韵母ai ei ui及四声调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范读──领读──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本以为学生在长时间的练习下一定能迅速、准确的读准每个音,可是,事实与其相反,有一大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记忆十分困难。
在进行音节拼读时,我同样按着书中的样子,把声母和韵母用射线的形式直接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相互试拼──指名拼──对口令拼,可是学生练习并不积极,效果也不够理想。课后我主动与学生交流,在谈话中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黑板上的拼音不好看。后来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儿童学习汉语拼音,应该是一个从言语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这些字母他们从未建国,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学的字母接通就能化难为易,大大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于是,我创设了情境、语境,如:蓝猫个子高,淘气个子矮(ai)。他们俩合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这样所学内容寓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的品德教育。另外,我想如果将一个个声母和韵母变成一个可以动来动去的拼音娃娃,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许多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并用拼音字母给他们取名字,让学生帮这些拼音娃娃们打招呼,同学们看到这些有趣的拼音娃娃,都争先恐后的帮拼音娃娃打招呼,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把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新课程,收益最大的是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师。
拼音教学和生活的联系 第2篇
一、重视“开场白”,以精彩的绪论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能使学生对《生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笔者把《生理学》绪论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对待。而一些教师对绪论认识不足,认为仅是开场白而已,无关紧要,因此出现不重视,草草而过的现象。笔者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清讲透绪论所要求的内容以外,还多查阅一些资料,特别尽可能地介绍一些有关生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的生理学家)及其钻研精神,以及生理学每一新发现对医学的推动作用和生理学发展最新动态,等等,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另外,在讲授生理学的绪论课中,必须强调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互关系。如在绪论课中,就可以有目的地介绍《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临床医学主要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通过说明基础桥梁临床的关系,阐明要想在临床上更好地护理病人,就要学好生理学,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护士。这样,多数学生对上《生理学》课就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自觉学习的动力。
二、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理学的内容的确比较枯燥,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学生,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着重于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使学生处于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活动中,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次课的教学过程中,以相关的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为引言,比如,在讲授循环系统的静脉回流时,以长时间下蹲后突然站立会头昏眼花为引言;在学习能量代谢与体温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回忆,发热的时候往往还会有冷的感觉,还会寒战;在介绍肾脏的排泄功能时,以肾炎病人往往出现水肿为引言。这样联系日常生活及临床知识后,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中导出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亲切”,注意力就会更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更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的责任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备的技能和技巧,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为引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结束理论教学之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的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中所涉及的机制。同时,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同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己思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并尝试用书本上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小常识。比如,在学习完消化生理后,让学生解释“饭后为何不应大量饮水”;在学习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后,引导思考“望梅止渴”所涉及的机理;在讲授完能量代谢这一章后,让学生说出寒冷季节多吃牛、羊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御寒的原因。这样,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多方面结合临床病例,培养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意识
笔者认为,生理学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联系临床病例。例如,对于内容简单的理论讲授,可以开门见山,提出临床病例,指出其相关症状体征,接着逐次展开生理学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内分泌章节中,讲解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时,可先举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提出其怕热、多食、消瘦、兴奋等相关症状体征。然后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体征呢?自然过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促进记忆。对于生理学知识复杂的内容,讲授时对基本内容、基本机能和基本理论单向直线描述讲授,待相关知识讲解完毕,举出一病例,针对其临床表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如泌尿生理章节:肾脏泌尿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先讲解其各个环节,讲解结束后,举出临床上的肾衰病例,选择一些表现如:贫血、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钾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种讲授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起到了复习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合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模式,与单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1],与单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避免矫枉过正,总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必须反复探索,互相借鉴,才能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切实可行的教学法。
摘要: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多方面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如在绪论教学中、每节课导言中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相互渗透,既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可培养学生运用生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日常生活,临床知识
参考文献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第3篇
如何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托生活经验引出物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背景,利用学生常见的现象,唤醒学生无意注意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已有感性认识探求原因、本质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以汽车启动时身体往后倾、汽车刹车时身体往前倾以及洗完手后习惯性地把手上的水甩掉等生活经验为例引入惯性现象;以学生晾晒湿衣服的经验引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夏天在太阳底下,光脚走在游泳池边,会感到水泥地比池水更热为例引入比热容的学习。这样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的目的,增强了教学的实效。
二、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学生生活实践
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产生活”的道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例如用常见的白炽灯可以考察热学方面的知识,亦可以考察电学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用久的灯泡灯丝会变细,灯泡壁会变黑?为什么使用白炽灯在开灯瞬间容易烧断?为什么白炽灯的灯丝断了,搭在一起继续使用,灯会显得更亮,但更容易烧断?为什么在厕所或楼梯过道等处常将两只白炽灯串联接入电路中使用?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应用物理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家中准备购置一台大功率空调,但家中的电能表、电线能否承受?怎样做出判断?等等。这些问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都可以解决,既能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巩固物理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让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例如运用光学知识进行当地“光污染”的调查,运用热学知识调查有关“厨房里的热学问题”,运用电学知识探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并提出节能措施,等等。这样将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并不是空洞无用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连的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又可以通过应用反过来检验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人口、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挑战。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有责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注社会,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促使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结合力学中的惯性知识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结合电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防雷击教育以及用电安全教育等,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要关注社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噪声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调查当地污染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方案,使学生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能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二要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例如结合电学有关知识进行节能教育:通过计算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下一年所消耗的电能,说明不合理的用电习惯所造成的浪费;再通过计算节能灯和白炽灯所消耗的电能,比较需支付的电费,说明国家采用新型节能灯具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试用“峰、谷”用电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使节能落到实处。这样,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节能意识,使之成为习惯,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使社会和谐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切实加强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物理知识只有洋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只有紧密联系社会这个大课堂,才能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本质和精神。也只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物理问题,自觉地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和社会相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
拼音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第4篇
一、链接生活,激发兴趣
链接生活,就是让学生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找音,赋予音节意义。
例如,在教学复韵母“ai”的四声后,教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听到过这些音?能找一找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我和弟弟比高矮 , 我高 , 弟弟矮的‘矮’。”“一颗爱心的‘爱’。”“我心情不好时就会唉声叹气的‘唉’。”“挨打的‘挨’。”……可见,将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并且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还能使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语文,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期待的结果吗?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为阅读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将拼音教学和识字结合起来。例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教师可出示注音汉字“云”,请学生认认是什么字,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借助拼音认识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拼音对认识汉字的作用。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用“云”字组词。这样“yun”这个音节一定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留下的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一个音节,还有它所赋予的意义。
二、巧用插图,活学活用
课本中的插图是根据字母的音、形特征配置的,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具有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插图的价值,并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声母“y、w”时,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出示情境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请学生从中找出声母“y、w”,由此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是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情境图还可以这样使用:如教学复韵母“üe、er”时,在学生学习了“üe、er”后,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小朋友,我们今天学的两个复韵母就藏在这幅图中,请你用火眼金睛找找它们藏在哪些事物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说道:“‘üe’就藏在圆月的‘月’里。”“‘er’藏在儿子的‘儿’身上。”“‘er’藏在耳朵的‘耳’里呢!”再如,学习“ang、eng、ing、ong”后 ,学生在情境图中又找到了“ang”藏在“fang”里,“eng”藏在“feng”里,“ong”藏在“long”里。这样课文插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认识到了拼音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三、融入生活,运用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