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精选12篇)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1篇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之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
2.(泰安中考)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A.干旱地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2篇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预习提纲]:
1、阅读课本P14-15,描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2、阅读课本P16,描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预习效果检测]: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3.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
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4.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身高迅速增长 B.身体迅速长胖
C.出现第二性征 D.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
5.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B.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D.正常开展人际交往
C.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6.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 )
A.第二性征的出现 B.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C.性发育和性成熟 D.肺活量显著增大
7.下列不是青春期生理功能增强的表现的是( )
A.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逐渐完善 B.心脏功能的不断增强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3篇
1.复习运用地球仪, 说明经线与 纬线、经度与 纬度的划分。
2.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 分, 五带的划 分界限及其范围。
4.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 地理现象。
5.复习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 识别图例。
6.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判断坡度陡缓, 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难点
1.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介绍 全国“防灾 减灾日”的由 来。这节课, 我们将以当年的汶川地震作为背景, 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重难点进行复习, 希望大家在复习地理考点、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同时, 也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下面, 我们首先看一下对当年地震的简单介绍。
材料: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 震中位置是北纬31度, 东经103.4度。此次地震波及面积大, 东南亚、东亚及部分中亚地区都有震感, 地震的破坏 性强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这节课, 我们将一起完成与此相关的6个题目。
1.下列对“5·12汶川地震”震中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N31°, E103.4°B.S31°, W103.4°
C.31°N, 103.4°E D.31°S, 103.4°W
【生】学生回答。
答案:C
【师】这题的考点是经纬度的字母表示。首先, 大家要熟记4个字母代 号:北纬———N (North) ;南纬———S (South) ;东经———E (East) ;西经———W (West) 。它们对应了英文单词东西南北的首字母。其次, 我们还要注意经纬度字母表示的格式:度数在前, 字母在后。
2.以下能正 确表示震 中P点大致经 纬度的是 ()
【生】学生回答。
答案:C
【师】这题的考点是经纬网定位, 只要大家理清经纬线、经纬度的内容,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 我们就通过地球仪, 将经纬线、经纬度的相关内容梳理 一遍。首先通过地球仪, 复习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半球划分的相关内容。震中P点位于31°N。在赤道以北地区,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越往北纬度越大。而赤道以 南地区是越往南纬度越大。所以根据纬度排除A、B。再来看经度, P点经度为103.4°E, 在0°经线以东地区,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越往东经度越大, 而0°经线以西地区, 越往西经度越大。
3.“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14时28分, 而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值深夜时分, 时间的差异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
【生】学生回答。
答案:自转
考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以下还有哪些地理现象也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昼夜更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而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说到地球公转, 我们一起来看第4题。
4.地震发生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 此时, 汶川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生】学生回答。
答案:B;昼长夜短
考点: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师】在一年中,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 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以及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情况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说一说“二分二至”的相关内 容。5月12日这天,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介于甲和乙之间, 并且更接近于乙。当时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并且在夏至之前, 每一天的白昼时间还会继续变长, 黑夜时间会继续变短, 这一特征也为当时的灾后救援争取了更多的有利时间。虽然如此, 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形势非常严峻, 特别是进入6月以后, 当地气温持续升高, 灾区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请同学们看下面这题。
5.汶川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吗?
【生】学生回答。
答案:不是。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师】关于地球 上的五带, 请大家具体地填填看。
汶川位于北温带, 6月以后气温持续升高, 是因为进入了夏季, 不过此时澳大利亚的悉尼进入的是冬季, 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下面, 我们将有关地球自转、公转及五 带的内容 概括一下, 请大家填一填。
地球 (自转 ) 也公转, 自 (西) 向 (东) 未改变;
(自转) 运动绕轴转, 一周时间为 (一天) ;
公转运动绕 (太阳) , 一周时间为 (一年) ;
地球自转不间断, (昼夜) 更替是必然;
四季变化归 (公转) , (南北) 半球正相反;
太阳高照在 (热) 带, 斜射厉害在 (寒) 带;
南北温带较适中, (四季) 变化最明显。
由于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 震后的次 生灾害严 重, 其中由于山体崩塌, 堵塞河道, 形成多处堰塞湖, 增加了震后抢险救灾工作的难度。接下来看第6题。
6.读“汶川某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问题。
(1) 12沿线有可能形成河流的是处。
(2) 图中A处为周围 山体塌方形成的堰塞湖, 如果湖水再涨, 甲、乙、丙三村最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3) 地震塌方导致D处公路受阻, 需要立即打通这段公路。施工人员测得B、C两处图上距离为2.5厘米, 实际距离为千米。 (直线距离)
【生】学生思考并讨论, 然后回答。
(1) 答案:甲处
【师】如果有河流, 流速较快还是较慢呢? (较快, 因为1处等高线密集, 说明坡陡, 河流流速快, 而等高线稀疏则说明坡缓。)
考点:通过等高线特征, 识别不同的 山体部位 及判读坡的陡缓。
(2) 答案:甲村
【师】如果要组织甲村居民向乙村转移, 转移方向是 (往北) , 往丙村转移, 转移方向是 (西北) 。判断的方法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考点: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答案:0.5千米
【师】:根据比例尺, 图上1厘米, 代表实地距离0.2千米, 因此图上距离2.5厘米, 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第4篇
1.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现象或操作,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醋酸除去水垢
2.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并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使用金属钠或钾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④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⑤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⑥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A.全部B.①②④⑤
C.①③⑤D.①④
3.质量均为12 g的石墨、金刚石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生成同一产物时分别放出的热量为393.8 kJ、395.2 kJ。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4.若某氖原子的质量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WaNA]mol
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0Wa]
5.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6.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容量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毫升为单位)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④⑤⑥
7.只给出甲、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
A. ②③④B.③④⑤C.③④D.③
8.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28.4 g的上述混合物,消耗1.0 mol·L-1盐酸500 mL。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
A.35 gB.30 gC.20 gD.15 g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⑤配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4.53 mL稀硫酸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0.相同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 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①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B.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1 mol物质分解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11.阿伏加德罗定律能够成立的本质原因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
A.气体体积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B.不同气体分子的大小几乎相等
C.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成正比
12.现有V 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现欲将此盐酸浓度增大1倍,以下方法最宜采用的是( )
A.加热浓缩到溶液体积为0.5V L
B.加入0.05 mol·L-1盐酸0.125V L
C.加入10 mol·L-1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
D.标准状况下通入11.2 L氯化氢气体
13.某溶液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a+、K+、Ca2+、Cl-、NO,已知其中Na+、K+、Ca2+、NO的浓度均为0.1 mol·L-1,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4 mol·L-1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CH4·xH2O)。据测定每1 m3这种晶体可释放出140 m3的甲烷气体(假设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可燃冰的密度近似为1 g·cm-3),试推算该“可燃冰”中,CH4与H2O分子个数比( )
A.1∶6B.1∶7 C.1∶8D.1∶9
16.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ρ]mL
17.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一瓶装的是N2和O2,另一瓶装的是NO。同温同压下,两瓶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18.T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 g,取该温度下的硝酸钾溶液b g,蒸发c g水后溶液达到饱和。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 g·cm-3,体积为V mL,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100+a]×100%
B.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d101b(100+a)]mol·L-1
C.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b-c101V]mol·L-1
D.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a(b-c)100]g
二、实验题(共17分)
19.(7分)实验室配制500 mL、0.2 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视线]a. 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右图
b. 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
c.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 砝码上沾有杂质
e. 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甲同学为了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样品A g并将其在烧杯中完全溶解;②加入足量某种物质并搅拌使其充分反应;③过滤;④将沉淀洗涤、烘干;⑤称量沉淀,质量是B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解样品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是__________;
(2)在第二步中的某种物质是__________[在BaCl2、Ba(OH)2中选择],确认其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确定沉淀洗涤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不洗涤会使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算式);
(5)乙同学认为该方法操作复杂,他另外设计一套相对简单的方案,其方案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设计原理与思路,不要求写步骤)。
三、 填空简答题(共16分)
21.(6分)假如要你做以下实验,你将用什么仪器呢?从下列各选项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a. 胶头滴管b. 试管c. 普通漏斗d. 量筒e. 酒精灯f. 细口玻璃瓶g. 药匙h. 坩埚钳i. 容量瓶 j. 分液漏斗k. 冷凝管l. 蒸馏烧瓶
(1)制作过滤器用到的是__________;
(2)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__;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
(4)量取10.0 mL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___ ;
(5)检验氢气纯度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6)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
22.(10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四、计算题(共21分)
23. (10分)氯化钠与氯化镁的混合物中,钠离子与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求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2)如果混合物中共有28 mol Cl-,求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各为多少?
24. (7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筒形容器内有一活塞,位于距一端的全长[14]处,活塞左端充有氮气,右端充有H2、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滑,(设不漏气)恢复原温后,活塞右滑停留于筒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可能是多少?
1 2 3 4 1 2 3 4
[【参考答案】]
1. D2. B3. B4. B 5. C6. A 7. C8. C9. C10. C11. C12. C13. B14. D15. C16. A17. A18. A
19.(1)ABDCE(2分);(2)量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3分);(3)a、d(2分)。
20. 略
21. (1)c;(2)f;(3)h;(4)a、d;(5)b、e;(6)e,k、l。
22. (1)[mM];(2)[4mNAM];(3)[22.4mM];
(4)[m100+M]×100%;(5)[mMV]。
23. (1)m(NaCl)∶m(MgCl2)=351∶380;
(2)m(NaCl)=702 g,m(MgCl2)=760 g。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5篇
授课 内容 生物的特征
主备人
王玉燕
时间 9.5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
爱生命。
教学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自学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二次备课
补充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时就知道小狗和玩具狗虽然都会动,但一个是生物,一个是非生物。但要问为什么,我们将如何回答呢?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吗?你又是怎样将两种不同的生物区分开的?要用到什么方法?
二 新授:
(一)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明确科学观察的要求
(二)生物的特征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
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三、小结
通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想知道些什么或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疑问?通过学生快乐体验,以自己为例,再次掌握生物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生物
1、观察的方法
2、生物的特征: 能进行呼吸 生活需要营养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生长和繁殖
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有一定的寿命等这样其他特征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为学完任务即可,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课堂上应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享受,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学习者是初一学生。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好发言、好奇性强、善于表现自我但自控能力差。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这又是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都能普遍的掌握。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第6篇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 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活),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身体变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段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5)蚯蚓的呼吸: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气体交换示意图)。(6)蚯蚓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2、能提高土壤肥力;3、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4、处理有机废物。(7)蚯蚓中,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高二数学上册第一章检测试题 第7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进位制之间转化错误的是( )
A.101(2)=5(10) B.27(8)=212(3)
C.119(10)=315(6) D.31(4)=62(2)
[答案] D
[解析] 101(2)=1×22+0×2+1=5,故A对;27(8)=2×8+7=23,212(3)=2×32+1×3+2=23,故B对;315(6)=3×62+1×6+5=119,故C对;31(4)=3×4+1=13,62(2)=6×2+2=14.故D错.
2.下面赋值语句中错误的是( )
A.x=2 B.a+b=1
C.a=a+b D.s=s-2
[答案] B
3.利用秦九韶算法公式,计算多项式f(x)=3x4-x2+2x+1,当x=2时的函数值,则v3=( )
A.11 B.24 C.49 D.14
[答案] B
[解析] v0=a4=3,v1=v0x+a3=6,v2=v1x+a2=11,v3=v2x+a1=24.
4.求使1+2+3++n>100的最小整数n的值,下面算法语句正确的为( )
[答案] B
[解析] A中,由于n=n+1语句在S=S+n前面,故S加上的第一个数为2,不是1,故A错;C中不满足S≤100,跳出循环时,n的值只比符合要求的值大1,但语句n=n-2却减了2,故C中输出的n值是使1+2++n≤100成立的最大n值,故C错;D中条件S>100,由WHILE语句规则知条件不满足时,即跳出循环,故此程序中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因此输出的n值为1,故D错,∴选B.
5.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25 B.50 C.125 D.250
[答案] C
[解析] 由程序框图中的赋值语句S=S×5知,后一个S是前一个S的5倍,每循环一次S的值扩大为原来的5倍,由a初值为1,步长为1,到a>3结束循环,故循环了3次,∴S=1×53=125.
6.如图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若循环体只执行了一次,且输出的结果是,则其输入的x值为( )
A. B.
C.e D.e2
[答案] A
[分析] 知道输出的结果,求输入的x值,需要利用逆向思维才能准确解答,要充分利用条件x≤0.
[解析] ∵循环体只执行了一次,
∴输入的x>0,且执行赋值语句x=lnx后,应有x≤0,
∵输出结果为,∴ex=,∴x=-1,
∴lnx=-1,∴x=.故输出的x值为.我们也可以利用代入检验法排除B,C,D选项,从而得到A.
[点评] ∵只循环了一次,且条件为x≤0,∴x>0且lnx≤0,因此排除C、D,再结合输出结果为知x=.
7.用更相减损术求30和18的最大公约数时,第三次作的减法为( )
A.18-12=6 B.12-6=6
C.6-6=0 D.30-18=12
[答案] B
8.下面程序运行时,从键盘输入4,则输出结果为( )
A.4 B.8
C.15 D.2
[答案] C
[解析] 此程序语句表达的是分段函数f(x)=,从键盘输入x的值x0求函数值f(x0),
∴f(4)=42-1=15.
9.如图所示程序框图所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A.计算1++++的值
B.计算1++++的值
C.计算1++++的值
D.计算1++++的值
[答案] C
[解析] n初值为1,由n=n+2知求的是奇数的倒数的和,由i>50时循环结束知,共加了50项,故最后一项为=.
10.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计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E+D=1B,则A×B(“×”表示通常的乘法运算)等于( ) A.6E B.72 C.5F D.B0 [答案] A [解析] 在十进制中,A×B=10×11=110.
∵110=16×6+14,
∴在十六进制中A×B=6E.故选A.
11.下列程序
运行结束时,i的值为( )
A.10 B.11
C.12 D.13
[答案] D
12.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为,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 )
A.i<4 B.i<5
C.i≥5 D.i<6
[答案] D
[解析] 该算法是求++++的值,因输出结果为,则=++++,故填i<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读程序回答问题.
INPUT n
i=1
sum=0
WHILE i<=n
sum=sum+i/(i+1)
i=i+1
WEND
PRINT sum
END
(1)若输入n=3,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2)此程序对应的计算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14.下面程序框图运行后,
(1)若*处表达式为S=2S+1,则输出结果为________.
(2)若输出结果为8,则处理框*处可填________.
[答案] (1)15 (2)S=2S
[解析] (1)∵S=2S+1,∴A=0循环后S=3;A=1循环后S=7;A=2循环后S=15,A=3不满足A<3跳出循环,输出S的值15.
(2)A从0变到2循环三次,设表达式为f(S),则有f(f(f(1)))=8,
∵23=8,∴可以填S=2S.(答案不惟一)
15.下面的程序框图运行时,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______次.
[答案] 499
[解析] i初值为2,步长为2,依次取值2,4,6,8,,1000.当i=1000时跳出循环,故循环了499次.
16.(2010・湖南理,12)如下图是求12+22+32++1002的值的程序框图,则正整数n=________.
[答案] 100
[解析] 因为第一次判断执行后,s=12,i=2,第二次判断执行后,s=12+22,i=3,而题目要求计算12+22+32++1002,故n=10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某居民小区的物业部门每月向居民收取一定的物业费,收费办法为:住房面积不超过100m2的每月20元,超过部分每30m2每月加收10元(不足30m2以30m2计算).若该小区住房面积最大为150m2,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每户居民应收取的物业费.
[解析] 设一户居民的住房面积为am2,应收物业费为b元,则
b=,根据这个函数用条件语句写出程序如下:
INPUT a
IF a<=100 THEN
b=20
ELSE
IF a<=130 THEN
b=30
ELSE
b=40
END IF
END IF
PRINT “b=”;b
END 18.(本题满分12分)画出求下面n个数的和的程序框图.(n∈N*).
,,,,,.
[解析]
19.(本题满分12分)根据下列程序框图写出算法语句:
[解析] INPUT “n=”;n
i=1,S=0
WHILE i<=n
20.(本题满分12分)把区间[0,1]10等分,求函数y=+|x-2|在各分点的函数值,写出算法语句.
[解析] 把区间[0,10]10等分,故步长为0.1,∴用x=x+0.1表达,y=+|x-2|,用y=SQR
21.(本题满分12分)画程序框图,求使1+2+22++2n<1000成立的最大整数n.
[解析]
[点评] T=1+21+22++2i,用T<1000作为判断条件,当条件不成立时,T对应的i值已比要求的n值大1,由于i=i+1在语句T=T+2i后,故这时i的值比要求的n值大了2,故用n=i-2得到符合要求的n的值后输出.
22.(本题满分14分)百钱买百鸡问题:用100元钱买100只鸡,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元,小鸡3只1元,问公鸡、母鸡、小鸡各买多少只?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8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 ;其中指音调的是_ 。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
4. 体温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现在的测量示数是 ℃,它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人的正常体温。
5. 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是反射角,物质I是 。
6. 夏天许磊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的感觉,这是因为水 ,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吐出舌头和快速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 ,并且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7.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 ___现象,“捞(摘)不到”说明成的是 像;“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看水中物体的像在物体的 方。
8. ,小聪玩放大镜时,他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的手指是 (完整填出成像的特点);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是 (完整填出成像的特点)。据此你认为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 有关。
9.在如下图电路中,
(1)若要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若要两灯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
(2)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能发光的灯是 ,另一灯不能发光的原因是 。
(3)若并联时干路的电流乙电流表,流过L1灯的电流为0.30A,则流过L2灯的电流大小为_____
A。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1.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C.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12.,一束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我们能看到耀眼亮光的位置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面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下面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小 B.像向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大
C.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D.像向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14.印刷工人用铅水浇铸铅板,下能反映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D.严冬,河面上结冰
16.为了相互传呼方便,在甲、乙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任何一方按开关,都只能使对方电铃发声,则在电路中正确的是( ).
17.某电路中的电流大约为0.4A,一同学要准确测量这个电路中的电流值,他选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及0~3A,他是用0~3A的量程来测量,他这样的结果是( )
A.测不出电流值 B.电流表的指针可能被打弯
C.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D.测量的精确程度差一些
三、综合解答题(22题4分,23题8分,24题7分、共19分)
22.一天下午,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小红家里自习功课,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过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道耀眼的闪电,再过3秒钟,传来震耳欲聋的雷声。因为雷声非常响,所以小红以为打雷处就在她家附近,吓得面色苍白。小明赶紧安慰小红说:“打雷的地方离我们大约1公里远,不必惊慌。”接着,小明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向小红作了解释,小红听后很信服,两人就继续安心学习。
(1)请你写出上述内容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A.
B.
(2)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大,光从打雷处传到小红家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小明说打雷的地方离小红家大约1公里是如何算出的?请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答:
23.《扬子晚报》5月21日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阅读了这则新闻后,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槽罐车里的液态氮是用什么方法使氮气液化的?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液体氮泄露出来变成氮气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该过程吸热还是放热?槽罐车尾部冒出的“白烟”是怎样形成的?
(3)文中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一处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为防止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你打算怎么做?
24、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指针偏转了量程的2/3,电流表A2的指针偏转了量程的3/4,所用电流表为实验室用的双量程电流表。求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②④, ①③ 2.能量,信息 3.电荷(或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4.液体热胀冷缩,38.7,高于 5. ∠1;玻璃
6.蒸发吸热,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7.反射,虚;折射,上
8.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9.(1)S2, S1和S3 (2)L2, 被短路 (3)0.24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0.A 11.D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三、阅读解答题(22题7分,23题8分,共15分)
22.(1)(每空2分)A.声音(或光)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雷击处离小红家的距离约为:340×3(m)=1020m≈1公里(3分)
23.(1)液化(1分);缩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1分)
(2)汽化(1分); 吸热(1分); 由于汽化吸热,附近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周围形成“白烟”(1分)。
(3)不妥:液态氮气(1分), 改正:液态氮(1分)
(或不妥:氮气具
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改正:液态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9篇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鼓励人口增长
B.多子多福的观念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C.工业发展快,城市化迅速,拉动了人口增长
D.政治上独立,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死亡率下降
2.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图为“建国后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变化图”,据图可知,与过去相比近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C.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4.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
A.人口的年平均增长数
B.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
C.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积
D.每单位面积最多的人口数
5.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6.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奖励生育
D.不控制也不鼓励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 江苏 | 山东 | 新疆 | 西藏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740 | 600 | 12 | 2 |
(1)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____。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增长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我国制定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
A.人口分布均匀
B.人口分布不均匀
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4)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能否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俄罗斯
9.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
A.河南省
B.四川省
C.山东省
D.广东省
10.在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中,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这主要是指控制大城市的( )
A.经济规模
B.工业建设规模
C.人口和用地规模
D.发展规模
11.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区人口稠密。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小于( )
A.400人/平方千米
B.100人/平方千米
C.10人/平方千米
D.1人/平方千米
12.下表是20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省区 | 苏 | 鲁 | 新 | 藏 |
面积(万km2) | 10.26 | 15.30 | 160 | 122 |
人口(万人) | 7406 | 9125 | 1934 | 270 |
人口密度(人/km2) |
(1)在表中相应空格中填出各省区的人口密度(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表中数值计算出的人口密度,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答案:
1----6 DBDBDB
7. (1) A
(2) 实行计划生育
(3) B
(4) 不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
8---11 BDCD
12. (1)
省区 | 苏 | 鲁 | 新 | 藏 |
面积(万km2) | 10.26 | 15.30 | 160 | 122 |
人口(万人) | 7406 | 9125 | 1934 | 270 |
人口密度(人/km2) | 721.8 | 596.4 | 12.1 | 2.2 |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10篇
(一)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细胞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 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 B.无核膜 C.二分裂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A.细胞的结构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A.施莱登 B.施旺 C.达尔文 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有()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8、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19、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0、观察波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21、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片粘不上来
⑴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不同点为。⑵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⑶两者均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22、用动物受精卵按下图做3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上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2)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测试
(一)1-5AADDD 6-10CBBBB 11-15BCAAD 16-20DCACD
21、⑴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 ⑵衣藻 ⑶叶绿素 自养
22、⑴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单独存活 ⑵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 ⑶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八年级第一章测试生物讲评课教案 第11篇
讲评内容: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讲评 讲评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讲评重点: 错误典型题、学生质疑的题
讲评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范化
讲评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问题教学
3.整理升华,总结提高,突破措施:
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讲评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考试情况 优点:
选择题内容学生大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能理解和掌握,失分率较 低。
缺点: 部分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识图能力很不好。整体书写、卷面方面不好。
三、分析讲评试卷
(一)试卷结构
试卷情况:选择题共40分、简答题共60分。题型情况: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实验题
得分情况:选择题最高分48分,最低分15分,简答题最高分49分,最低分23分。
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 ③实验设计能力差 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⑥错别字,书写不规范 ⑥审题不细
(二)试卷讲评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学生纠正错误。
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剖析讲解
3、变式训练
4、反思总结
(三)教师讲评典型错题
四、学生纠正、复习巩固。
1、完成满分卷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12篇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棒后,属于溶液的是()
A、味精B、泥沙C、纯净的冰块D、植物油
2、刚被车床切削过的零件,切削前后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B、温度C、体积D、密度
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达到 1000C时,一定会沸腾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D、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A、(甲)和(乙)图
B、(甲)和(丙)图
C、(乙)和(丙)图
D、任意两图均可
5、如图所示,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则()
A、大鱼说法正确
B、小鱼说法正确
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
D、无法判断
6、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图7
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7、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如果把物体A向右移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8、在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以下关于食盐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B、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9、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10、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1、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
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A、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B、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C、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D、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12、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13、用过滤方法提纯粗盐时,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A、食盐B、食盐与不溶性杂质C、不溶性杂质D、无任何物质
14、向墙上按图钉,很容易进去,对图钉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对手指的压力B、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力D、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强
15、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只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把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杯中(水
未溢出,球全部都浸入水中),则杯中的水升得较高的是()
A、放铜球的B、放铁球的C、放铝球的D、三杯一样
16、把一只生鸡蛋握在手心使劲捏,蛋很难被捏破,而把鸡蛋往碗边轻轻一磕,蛋就碰裂了。这是因为()
A、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大
B、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大
C、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小
D、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小
17、下图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18、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装满水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大B、乙大C、丙大D、一样大
19、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量筒②酒精灯③玻璃杯④托盘天平⑤蒸发皿⑥烧杯
A、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
20、如图所示,3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煤油、水、硫酸。由图可知,是硫酸的是()
21、“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道“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四位同学运用科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了
解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的咸度很高,被扔进海里自然就浮了起来
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被扔进海里后,处于漂浮状态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大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22、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牛,103帕B、50牛,104帕C、500牛,103帕D、500牛,104帕
2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 下、朝水平方向,分别观察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这一实验操作主要研究的是()
A、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B、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关系
C、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D、不同液体内部是否都有压强
24、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有100克水的溶液
25、把10克氯化钠固体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10%B20%C25%D33.3%
二、我会填(每空1分,35分)
1、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气体,B中产生是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B=,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
2、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3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克/厘米;
3⑵当体积为2厘米时,m甲=克,m乙=克;
3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厘米,V乙3=厘米。
3、用重20牛的铁桶从井中打水,在桶未露出水面时,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
_______20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填” 增大, 不变或减少”).5、如图,用50牛的力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重20牛的正方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则此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压强为_______帕。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克。
7、有关浮力问题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a和b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差等于____;
(2)b和c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中液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有关;
(3)c和d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跟_____有关。
8、如图8,桌面上放置一个瓶子,瓶内装有一些饮料,当瓶口塞紧 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部压强将变,原因 是。
9、碘酒是由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
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食盐,用填序号的量筒取的水;
A 10 mLB 100 mLC 200 mLD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序号。
A >5%B =5%C <5%D 没有影响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各项操作:
(1)比较图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3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编号为C、D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编号为D、E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科学小博士”的同学们做了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填图中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
1、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小学女教师,名叫凯莉·艾巴瑟,有一天,当她想清洗原来装满黄铜矿的沾满油污的袋子时,他发现黄铜矿的小颗粒能附着在肥皂泡上而浮在水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
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2、到副食店打豆油或买酱油时,售货员用一种叫“提子”的容器。豆油和酱油的提子不同,如果豆油提子坏了,售货员用酱油提子代替,那么副食店和顾客谁吃亏了?(已知酱油的密度大于豆油的密度)
科学八年级第一章素质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氢气、氧气2: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2.75.43.00.8
23.204、改变自身的重力不变增大5、5050006、B371007、浮力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8、增大深度增大
9、碘酒精碘酒精二氧化碳矿物质
10、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2.5BC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ABC在同一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略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