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PTN技术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PTN技术范文(精选11篇)

PTN技术 第1篇

1 PTN技术探讨

1.1 PTN技术概述

PTN技术的设计思想是为了解决当前移动网络分组业务分组处理的问题,构建一种满足新形势下网络发展趋势要求的业务传送网络,主要朝着一种有连接的、支持类似SDH端到端性能管理的网络方向发展。PTN技术可以看作是对MSTP技术的一种演进,其主要是对分组业务进行传送(IP)等。当前的PTN技术发展正朝着总体使用成本较低、端到端的QoS得到保证、支持多种业务、拓扑结构更强大等方向发展,提升了业务的安全性。当前使用的PTN分组传送网技术,对于当前的传送网络演进而言,是最有效的技术,既具备满足需要的分组特性,也具备运营级的网络特性。

1.2 PTN 的关键技术

PTN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其核心思想就是面向分组的通用交叉技术。这种技术对于传统的SDH/SONET的功能和特性有着极好的支持,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环境属于大业务的任务。PTN技术对分组的Qo S机制有着深入的借鉴,而且具备TDM/ATM等业务的接入支持、汇聚和传送。在PTN技术中,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关键技术。

1.2.1 通用分组交叉技术

在PTN技术中,由于采用的通用分组交叉技术能够对传统的TDM业务,如SDH/SONET等有着很好的支持,同时,对于运营级的以太网的分组业务的交换有着很好的支持。这种技术的采用,能够满足各种传送设备为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需要的技术支持,实现真正的交叉连接转向到各种Qo S级别的统计复用。由于PTN中采用了通用分组交叉技术,对传统的MSTP设备在运行时,能够有效解决大颗粒业务的吞吐量较低的不足和传输速度较慢的问题。

1.2.2 多种业务承载和接入技术

对于通信过程中的ATM、FR、IP/MPLS等数据传输业务,采用端到端的伪线仿真技术进行数据业务的统一承载;对于TDM电路的传送则采用电路仿真技术予以实现。

1.2.3 服务质量 Qo S 技术

PTN技术作为为通信服务的技术,在整个网络中采用了服务质量Qo S技术,实现端到端的Qo S,在网络中依据业务需求对带宽进行预先合理的分配,在转发的节点上,则依据业务的优先级按照相关响应机制进行调度处理。

2PTN网络架构探讨

对于PTN技术而言,为了满足长庆油田数字化办公的发展需要,需要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目前,在传输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OTN技术已经发展成熟,这一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要重点考虑PTN技术与OTN技术的结合。在这两种技术结合的过程中,重点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结合,这也是PTN架构搭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当前高宽带移动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长庆油田数字化办公的发展,对于PTN技术与OTN技术的融合可以考虑如下两种网络架构。

2.1 架构一:OTN 核心+PTN 汇聚接入联合组网

对于采用PTN技术与OTN技术进行结合的网络架构,可以采取核心层采用OTN技术进行调度,对大颗粒业务中的大颗粒波进行疏导。对于业务的终结,则会在区域机房、区域联合站、站控以及办公业务密集的落地侧配置PTN设备。对于汇聚层,采用广泛使用的LOGE速率组环技术进行组环,对于接入层,则采用GE速率组环。

对于长庆油田而言,采用这样的网络架构,能够使核心层对波分系统所具备的良好的扩展性进行利用,但是这样的网络结构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PTN配置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均会增强,而且还要OTN能够支持1588v2协议。

2.2 架构二: OTN 核心汇聚+PTN 接入联合组网

对于采用PTN技术与OTN技术进行结合的网络架构,还可以采取的另外一种网络架构方式进行组合。这种网络架构要求OTN要沉入汇聚层,在汇聚层中的OTN设置点对PTN设备的汇聚情况进行设置,将接入的节点组成满足需要数量的GE PTN接入环,对汇聚节点汇聚的PTN设备采取双挂接方式,使这些PTN设备能够依据业务流向进行整合,汇聚若干条GE链路,然后经过OTN汇聚换和相关的核心层进行调度,达到落地PTN设备。

3结 语

长庆油田为了自身发展需要正在逐步建立基于DWDM、OTN、PTN、SDH的传输网络,相关人员应加大力度对PTN与现有的SDH网与OTN的关系,对与PTN网络架构关注,构建有效的网络结构,持续推进新形势下油田数字化的发展。

摘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长庆油田通信技术正在发生质变。基于此,对长庆油田通信中较为先进的PTN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其核心技术,然后对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网络架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重视。

华为PTN 950开站步骤小结 第2篇

(对于所有的站,1-7、9、11、12、16都必需)

确定光路通后:

1、搜索并创建网元:确定网关的IP地址,文件->搜索->网元,搜索域中如果没有网关的IP(或网段)就添加进去,选中后,点击下一步,待搜索出来未创建的设备后,创建网元

注:有时会搜索不出来未创建的设备,打开Navigator,登陆该站点的上游站,下发命令:cm-get-coreroute;查询核心路由表,在DISTANCE列显示的是跳数,0表示为直连设备,用Navigator计算器将相对应的DESTID列的值转换为10进制,所得的就是新设备的ID号,再在网管上新建设备即可。

2、用DC工具升级新设备(步骤省略)。

3、上载网元配置:双击创建的未配置网元,上载网元数据。

4、修改网元ID:(直接修改即可,不用删除再新建),更改网元名称。

5、批量增加单板:双击打开面板图,点击“批量增加物理板”来添加单板。

6、网元基本配置:打开网元管理器,配置网元时间同步,物理层时钟源优先级表,网元性能监视时间。

7、修改LSR-ID:通信->通信参数设置,记录网元IP地址,配置->MPLS管理->基本配置,将网元IP地址填入“LSR-ID”中,并将第一、二段改为“134.75”。

8、设置支路端口DCN:通信->DCN管理->端口设置,将相应支路端口(ML1板端口)DCN使能设为“禁止”。

9、设置EG2板属性:选择相应EG2板,配置->接口管理->Ethernet接口,将相应光口设置为“三层”。三层属性中,将相应光口Tunnel使能状态设置为“使能”。

10、设置支路板端口属性:选择相应ML1板,配置->接口管理->PDH接口,将相应端口设置为“一层”。高级属性中,将相应端口帧格式改为“非成帧”。

11、搜索链路:文件->搜索->链路,选中新建的网元,点击“搜索”(确保“网管上不存在链路”是选中的)。完毕后,点击“创建”。提示是否创建为纤缆,确定。

12、创建Tunnel:业务->Tunnel->创建Tunnel,填入Tunnel名称(源网元to宿网元,一般默认的名称长度超过了限定值,所以都要手工填写),确保“创建反向Tunnel”是选中的,有环保护的选中“创建保护组”,双击源网元和宿网元,加入网元列表,点击“配置保护组”,填入保护组名称,类型选择1:1,倒换模式为双端,点击“详细”,在右面列出了每一条Tunnel,每一条都要配置OAM,检测报文类型改为“FFD”,检测报文周期(毫秒)为“10”,最后点击“确定”创建带保护组的Tunnel。

13、CES业务配置:业务->PWE3业务->创建PWE3业务,业务类型选择CES,填写业务名称(默认即可),可用Ctrl+F查找网元,选择源网元,选择相应的光支路板时隙通道,将“通道化64k时隙(1-31)”取消,点击“确定”,同样方法设置宿网元,“确定”之后,在“PW”栏中,选择正向Tunnel中的MPLS Tunnel,选定之前配置的工作Tunnel,更改装载报文时间,见下图,点击“确定”就生成了业务。

14、ETH业务配置:业务->PWE3业务->创建PWE3业务,业务类型选择ETH,填写业务名称(默认即可),可用Ctrl+F查找网元,选择源网元,选择相应的以太网板光(网)口,在VLAN配置中的VLAN ID栏中填入需要透传的VLAN ID,点击“确定”,同样方法设置宿网元,“确定”之后,在“PW”栏中,选择正向Tunnel中的MPLS Tunnel,选定之前配置的工作Tunnel,点击“确定”就生成了业务。

15、VPLS业务配置:业务->VPLS业务->创建VPLS业务,填入业务名称(环网名+业务类型+VLAN类型+VLAN ID,例:玉林城域网WLAN管理-1498),组网形态选择“自定义”,业务类型根据配置的VLAN来选择是“业务VLAN”还是“管理VLAN”。点击左窗格:“增加”按钮,选择“PE”。将相关网元全部选中,点击“确定”。点开“详细信息”,在“业务接入接口配置”标签中,依次选中每个网元配置相应的业务端口参数(填写VLAN ID并选中“广播抑制”)。选中汇聚网元节点,在“PW配置”标签中点击“创建”,选择“双向PW”,会自动列出从汇聚节点到其他各个节点的PW,选中后点击“确定”,在列表中为每一条PW配置Tunnel。在VSI标签,展开所有项,将“转发控制配置-》MAC地址学习配置-》学习方式”更改为“Unqualify(SVL)”。最后点击“确定”就完成了。

16、使能PW OAM:

A、在路径 PWE3业务管理中过滤出需要配置的界面

PTN网络的OAM技术简析 第3篇

关键词: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MPLS-TP;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N915.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2

OAM Technology Analysis of PTN Network

Wu Yaqin1,Wu Zhe

(1.Shanghai Xinqiao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hanghai201806,China)

Abstract:First introduced the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OAM function,few mainstream PTN OAM current techniques were compared.On this basis,focusing on the PTN of the OAM functionality in the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TN OAM technology also discussed.

Keywords: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MPLS-TP;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一、概述

传送网承载的业务正从以时分复用(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目前面向TDM业务设计的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技术已难以适应全业务的传送需求,同时现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太网技术也不能很好地满足TDM业务传送的需求。为了适应全业务传送需求,电信级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与保护,业务感知需求,需要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将是未来传送网络的发展趋势。

PTN网络的OAM功能不仅仅是支持TDM业务,或者是仅仅支持IP业务,它必须是能够支持全业务运行的操作、管理和维护。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TP)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具有高效的多业务适配能力和灵活的标签转发机制,并且和IP/MPLS兼容,能满足分组业务的简单高效传送需求。在IETF和ITU-T成立MPLS-TP标准联合工作组后,MPLS-TP的相关标准逐渐完善,成为全球各大运营商构建 分组传送网络(PTN)的事实标准。

二、PTN网络的OAM功能

PTN分组传送网能够提供类似SDH的OAM功能,克服了IP/MPLS网络在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告警抑制等方面的缺陷。包括端到端的OAM;再生段、复用段、通道等多层开销;远端反馈机制(类似SDH的RDI);硬件处理OAM水平;传送层告警管理(如SDH的LOS、RDI、AIS);端到端性能监视能力;基于流/VLAN/端口等的帧丢失率/帧延时/帧延时抖动性能指标;以太网、MPLS(PW/LSP)等多层OAM机制等等。

PTN通过对分层网络的支持,上层OAM信息能够自动顺序下插到下层链路,使状态传递和告警抑制具有协议基础。PTN OAM功能按照操作管理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告警相关功能、性能相关功能以及其他功能。如下所示:

(一)告警相关OAM功能

Continuity andConnectivity Check(CC):检测连接是否正常。

Alarm Indication Signal(AIS):维护信号,用于将服务层路径失效信号通知到客户层。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RDI):维护信号,用于近端检测到失效之后,向远端回馈一个远端缺陷指示信号。

LB(Loopback):环回功能。

Lock:维护信号,通知OAM实体的端点,出于管理需要,中断原有正常业务。

TEST:测试请求信号。

1.性能相关OAM功能

LM(Frame Loss Measurement):用于测量两端OAM实体间的单向/双向帧丢失率。

DM(Packet Delay and Packet Delay Variation Measurements):用于测量两端OAM实体间的分组传送时延和时延变化;

2.其他OAM功能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APS):发出APS帧。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MCC):发出MCC帧。

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SSM):发出SSM帧。

EXperimental(EX):在一个管理域内,用于实验。

Vendor Specific(VS):用于发送设备提供商特定功能OAM帧。

Signaling Communation Channel(SCC):OAM实体两端间发送控制平面信息。

三、IETF MPLS-TP OAM标准进展

目前,MPLS-TP OAM 形成了两大竞争方案,一个是被思科和爱立信等IP/MPLS数据领域专家推动的基于BFD 和LSP Ping扩展方案,一个是被运营商和设备商传送领域专家认可的基于以太网Y.1731 OAM的方案。基于Y.1731的MPLS-TP OAM方案采用IETF规范的GACh格式来封装Y.1731 PDU,充分利用了IETF和ITU-T两个组织的成熟标准建议,是尽快满足MPLS-TP OAM标准开发和产业应用的较优方案。

BFD扩展方式主要由Cisco、Juniper等数据通信领域的设备厂商提出,并得到了美国AT&T、Verizon等运营商支持,是IP/MPLS网络中BFD+LSP Ping的扩展。其问题是无法后向兼容IP/MPLS BFD协议,同时其标准化过程至少还需要2年,严重影响了运营商分组网络的部署。

GACH+Y.1731是由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等传输领域的设备厂商提出,并得到了包括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意大利电信在内的运营商支持,是T-MPLS OAM(G.8114)的自然升级。采用了在以太网已经成熟应用的Y.1731 OAM标准,用MPLS-TP协议来封装Y.1731 PDUs。该方案已经由华为和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提出,成为IETF的草案(draft-bhh-mpls-tp-oam-y1731)。

四、实际PTN组网中的OAM

PTN采用了分层网络模型,包括TMC(等效于PWE3的伪线层(PW))、TMP(类似于LSP隧道层(LSP Tunnel))和TMS(段层(MPLS Section)),如下图所示,实现业务路径、传送通道和物理链路等不同逻辑功能的层次化。传送网内部对不同的逻辑功能分层,使得网络拓扑和业务拓扑更加清晰,网络运维管理更加简便高效,易于实现故障隔离和告警抑制功能,有效降低传送网需要维护的连接数量。

图1 PTN OAM模型

对于不同的维护部门,根据PTN分层的丰富的OAM功能,可以分别通过登录PTN网管,实现以下功能,由于采用了类似SDH的OAM功能,对传输维护人员的维护习惯影响较小:

(一)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包括端到端路配置和管理(路径包括:隧道、伪线)、端到端业务的配置和管理。

端到端地创建新的路径, 并将创建结果通知用户。在创建失败的情况下,给出详细的失败原因。(创建包括手工/自动/半自动方式。)

端到端地删除子网中已经存在的路径。如果路径中已开通业务,不允许删除。删除后,系统释放所占用的所有资源。

查询/修改路径的相关信息,如源宿端、带宽、客户信息、开通时间等。

提供路径信息同步的功能。可以校正不一致信息。

提供路径自动搜索功能。提供路径带宽利用情况统计。

提供标签自动分配功能。提供路径路由呈现功能。

提供CES、ATM、以太业务、L3VPN业务等端到端支持的业务类型。

端到端地创建新的业务, 并将创建结果通知用户。在创建失败的情况下,给出详细的失败原因。

端到端的删除/查询/修改业务,返回相应信息。

提供业务信息同步的功能。当检测到信息不一致后,由操作员来选择与谁同步,可有人工和自动两种校正模式。

(二)性能管理

对客户侧FE/GE、线路侧GE/10GE、带外网管以太网端口、TDM CES业务E1/STM-1端口、ATM仿真业务E1/STM-1端口进行性能检测和统计。

对收发包的长度及数量、丢包数的数量、丢包率/时延等路径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

提供以太、E1/STM-1 TDM CES、ATM仿真E1/STM-1等业务的性能检测和统计。

此外,引入PTN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语音类或高QoS数据类业务提供灵活可靠的电信级以太网络承载。因此PTN的OAM需要在以下方面体现出有别于SDH的特点:

1.端到端业务维护管理的灵活性

对于业务层面,由于带宽需求、接入节点位置、接入节点归属、用户策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PTN网络提供面向端到端业务维护管理的灵活的OAM功能。

2.智能路由的管理

MPLS-TP的单段PW控制平面采用LDP协议,LSP的控制平面采用GMPLS,能够提供自动路由功能。但智能化后必然带来了对相关业务路由的管理要求。对涉及TMC、TMP、TMS等各层次的管理信息的网管功能,应由设备厂家严格按照PTN定义的MPLS-TP OAM规范进行开发实现。

五、展望

自2008年4月ITU与IETF成立联合工作组JWT以来,PTN的主流标准T-MPLS演进成为MPLS-TP,JWT在OAM方面也进行了工作推进。从需求和框架来看,MPLS-TP与T-MPLS基本一致,但MPLS-TP在一些功能点上进行了深化。由于MPLS-TP的OAM相关标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和商用化。 在网络维护和管理方面,端到端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增强。

参考文献:

[1]RFC 5317 Joint Working Team Report on MPLS Architectural Considerations for a Transport Profile (2009)[S]

[2]Draft new ITU-T Rec G.8110.1/Y.1370.1 (2006),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 MPLS (T-MPLS) Layer Network[S]

[3]Draft new ITU-T Rec G.8112/Y.1371 (2006),Interfaces for the Transport MPLS (T-MPLS) Hierarchy[S]

[4]龚倩,徐荣,李允博,田沛.分组传送网[M].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9029-1/TN

PTN的保护技术的研究 第4篇

1 PTN的保护方式

PTN设备提供设备级保护、网络级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设备级保护包括关键板卡的冗余备份、TPS保护等;网络级保护包括LSP/PW线性保护、环网保护、线性复用段保护、双归属保护;接入链路保护包括链路聚合 (LAG) 保护、ML-PPP多链路保护、IMA保护等。

目前在T-MPLS技术体制中, 完成了两种保护技术规范和定义, 这两种保护技术是线性保护技术和环网保护技术。线性保护技术中分为T-MPLS路径保护和子网保护, 环网保护中分为Wrapping保护和Steering保护。

2 LSP/PW线性保护

LSP线性保护分为路径保护和子网连接保护。

路径保护:

路径保护分为单向1+1路径保护和双向1:1路径保护。

单向1+1 T-MPLS路径保护:

在1+1结构中, 保护连接是每条工作连接专用的, 工作连接与保护连接在保护域的源端进行桥接。业务在工作和保护连接上同时发向保护域的宿端, 在宿端, 基于某种预先确定的准则如缺陷指示来选择接收来自工作或保护连接上的业务。为了避免单点失效, 工作连接和保护连接应该走分离的路由。1+1 T-MPLS路径保护的倒换类型是单向倒换, 即只有受影响的连接方向倒换至保护路径, 两端的选择器是独立的。1+1 T-MPLS路径保护的操作类型可以是非返回或返回的。

1+1 T-MPLS路径保护倒换结构如图2所示。在单向保护倒换操作模式下, 保护倒换由保护域的宿端选择器完全基于本地 (即保护宿端) 信息来完成。工作 (被保护) 业务在保护域的源端永久桥接到工作和保护连接上。若使用连接性检查包检测工作和保护连接故障, 则它们同时在保护域的源端插入到工作和保护连接上, 并在保护域宿端进行检测和提取。需注意无论连接是否被选择器所选择, 连接性检查包都会在上面发送。

如果工作连接上发生单向故障 (从节点A到节点Z的传输方向) , 如图3所示, 此故障将在保护域宿端节点Z被检测到, 然后节点Z选择器将倒换至保护连接。

双向1:1 T-MPLS路径保护

在双向1:1 T-MPLS路径保护结构中, 保护连接是每条工作连接专用的, 被保护的工作业务由工作或保护连接进行传送。工作和保护连接的选择方法由某种机制决定。为了避免单点失效, 工作连接和保护连接应该走分离路由。1:1 T-MPLS路径保护的倒换类型是双向倒换, 即受影响的和未受影响的连接方向均倒换至保护路径。双向倒换需要自动保护倒换协议 (APS) 用于协调连接的两端。双向1:1 T-MPLS路径保护的操作类型应该是可返回的。1:1T-MPLS路径保护倒换结构如图4所示。在双向保护倒换依据是基于本地或近端信息或者来自另一端或远端的APS协议信息, 保护倒换由保护域源端选择器和宿端选择器共同来完成。若使用连接性检查包检测工作和保护连接故障, 则它们同时在保护域的源端插入到工作和保护连接上, 并在保护域宿端进行检测和提取。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连接是否被选择器选择, 连接性检查包都会在上面发送。

若在工作连接Z-A方向上发生故障, 如图5所示, 则此故障将在节点A检测到。然后使用动态APS协议触发保护倒换, 协议流程如下:

节点A检测到故障;节点A选择器桥接倒换至保护连接A-Z (即, 在A-Z方向, 工作业务同时在工作连接A-Z和保护连接A-Z上进行传送) 和节点A并入选择器倒换至保护连接A-Z;从节点A到节点Z发送APS命令请求保护倒换;

当节点Z确认了保护倒换请求的优先级有效之后, 节点Z并入选择器倒换至保护连接Z (即, 在Z-A方向, 工作业务同时在工作连接Z-A和保护连接Z-A上进行传送) ;然后APS命令从节点Z传送至节点A用于通知有关倒换的信息;最后, 业务流在保护连接上进行传送。

SNC保护:

SNC保护, 即子网连接保护, 用于保护一个运营商网络或多个运营商网络内部的连接部分。存在两条独立的子网连接, 作为正常业务信号的工作和保护传送实体。对于SNC/S保护, T-MPLS子层路径终结功能块产生/插入和检测/提取T-MPLS OAM信息, 用于确定工作和保护T-MPLS子层路径的状态。APS信息在保护SNC中传送, 1+1单向倒换除外, 其不支持APS。

单向1+1 SNC/S保护:

SNC/S, 即带子层检测的子网连接保护, 单向1+1 SNC/S保护倒换结构如图6所示。在单向保护倒换模式下, 基于本地信息, 保护倒换由保护域宿端 (节点Z) 选择器来执行。工作业务在保护域源端 (节点A) 永久桥接到工作和保护连接上。服务器/子层路径终端器和适配功能块用于监视和确定工作与保护连接的状态。单向1+1 SNC/S保护可以是返回的或是非返回的。

双向1:1 SNC/S保护:

双向1:1 SNC/S保护倒换结构如图7所示。在双向保护倒换操作模式下, 基于本地或近端信息和来自另一端或远端的APS协议信息, 保护倒换由保护域源端选择器桥接和宿端选择器共同来完成。服务器/子层路径终端器和适配功能块用于监视和确定工作与保护连接的状态。详细的保护倒换机制参见双向1:1 T-MPLS路径保护。双向1:1 SNC/S保护应该是可返回的。

3 环网保护

环网保护是一种链路保护技术, 该保护的对象是链路层, 在T-MPLS技术中保护段层的失效和劣化。环网保护是通过运行在相应段层上的APS协议来完成保护倒换动作的, 在T-MPLS机制下运行的APS协议机制要求如下:

保护倒换协议应支持一个环上至少255个节点;

APS协议和相关的OAM功能应具有支持环升级 (插入/去除节点) 的能力, 并限制保护倒换对现有业务可能的影响和冲击;

在多点失效的情况下, 环上的所有跨段应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由于多个失效组合和人工/强制请求可能导致环被分为多个分离部分, 因此APS协议应允许多个环倒换请求共存APS协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来避免任何倒换请求丢失或请求的错误解释。

环网保护分为Wrapping保护和Steering保护。

Wrapping保护:

当网络上节点检测到网络失效, 故障侧相邻节点通过APS协议向相邻节点发出倒换请求。当某个节点检测到失效或接收到倒换请求, 转发至失效节点的普通业务将被倒换至另一个方向 (远离是失效节点) 。当网络失效或APS协议请求消失, 业务将返回至原来路径。

从图8我们可以看到由节点A到D的路由A-B-C-D, 由于节点B-C的链路中断, 节点A-B再回到A改从节点F-E-D, 从而实现环网wrapping保护。

Steering保护:

当网络上节点检测到网络失效, 通过APS协议向环上所有节点发送倒换请求。点到点的连接的每个源节点执行倒换, 所有受到网络失效影响的T-MPLS连接从工作方向倒到保护方向;当网络失效或APS协议请求消失后, 所有受影响的业务恢复至原来路径。点到多点的Steering保护还在研究之中。

从图9我们可以看到由节点A到D的路由A-B-C-D, 由于节点B-C的链路中断, 节点A通过分组的控制检测实现直接选择新路由A-F-E-D, 从而实现环网steering保护。

4 双归保护

汇聚/核心节点PTN设备具备支持PTN保护定义的双归保护功能, 防止PTN网络设备单点故障, 单个线路故障, 或者单个接入链路故障, 实现同源不同宿的线性保护, 如图10所示。

双归保护的关键是解决汇聚/核心节点接入链路与LSP/PW的关联保护机制, 通常接入链路采用LAG保护, 对于接入链路协议状态 (LACP) 或者物理链路状态要实时动态的反馈到LSP/PW OAM状态中, 通过状态连动机制实现双归保护。当汇聚中心节点设备掉电、接入链路失效、PTN网络工作路径失效时, 能够通知到LSP/PW源点切换到保护路径, 同时通知到客户设备进行接入链路的切换, 完成业务倒换到一致的有效保护路径上。

5 总结

PTN技术 第5篇

【摘要】PTN传输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移动主要的传输承载网络。主要采用环网的组网方式,但仍然有部分网元采用环带链网的组网方式。环带链网元处于末端位置,单边业务通过单边接入回传,末端网元一旦失效,无法快速定位网元是发生断电故障、光缆断纤故障,还是设备故障,导致维护工作无法快速下发至相关部门,从无法快速修复故障,造成维护人力资源重复投入,维护成本高,客户投诉增加,满意度下降。

【关键词】失效告警定位 倒换机制 corba接口

一、引言

随着光传送网FTTH、FTTB和FTTC及3G/4G业务的临近及数据业务全面发展,用户对于高带宽和新业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新型大容量传输PTN设备的接入降逐步替代传统SDH作为连接用户和骨干网的接入层传输网络。PTN传输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移动主要的传输承载网络。主要采用环网的组网方式,但仍然有部分网元采用环带链网的组网方式。环带链网元处于末端位置,单边业务通过单边接人回传,末端网元一旦失效,无法快速定位网元是发生断电故障、光缆断纤故障,还是设备故障,导致维护工作无法快速下发至相关部门,从无法快速修复故障,造成维护人力资源重复投入,维护成本高,客户投诉增加,满意度下降。

二、方案描述

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系统由硬件设备和监控软件两部分组成,通过在末端元侧部署一套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硬件设备在线监测末端传输网元和传输光缆的工作状态,一旦末端网元发生断电或者断纤故障,快速触发硬件倒换机制,形成可识别的告警逻辑,软件系统对接corba接口收集网元告警信息分析末端元发生断电/断纤故障,快速下发至维护人员,启动故障修复,恢复业务。

三、工作原理

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系统硬件设备安装在末端网元侧,将设备一侧接入传输光缆方向,另一侧接入PTN末端网元方向,设备内置探测模块,实时在线监测末端传输网元和传输光缆的工作状态,当末端网元发生断电时,设备触发倒换机制,告警判断规则如下:

1、判断末端PTN网元断电故障

安装“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硬件设备”后PTN网元发生断电,网管呈现的告警状态如下:

· B网元呈现告警:NE_NOT_LOGIN(断电后5分钟上报)

· A网元对接B网元端口呈现告警:ETH_LOS上报后立即消除

末端网元监控软件通过对接corba接口获取到该末端网元的告警信息,根据此告警逻辑推送该网元断电维护建议,并通过短信形式下发至维护人员。

2、判断末端PTN网元断纤故障

安装“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硬件设备”后末端PTN网元传输光缆中断网管呈现的告警状态如下:

· B网元呈现告警:NE_NOT_LOGIN(断电后5分钟上报)

· A网元对接B网元端口呈现告警:ETH_LOS(断电瞬间上报)

末端网元监控软件通过对接corba接口获取到该末端网元的告警信息,根据此告警逻辑推送该网元断纤维护建议,并通过以短信形式下发至维护人员。

四、应用优势

末端网元失效告警定位系统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通过硬件监控触发逻辑告警,监控软件对corba北向接口快速捕获和分析告警,实时准确,快速定位故障并下发维护建议。

PTN开启承载技术变革之门 第6篇

当前运营商的传输网和传统数据网正面临着网络和业务IP化的挑战。PTN技术的出现,迎合了运营商承载网的新需求。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纷纷展开PTN测试,其中中国移动最为领先,率先在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完成了PTN综合测试。广东移动规划技术部总经理钟景庆对PTN做出了评价:PTN基于纯分组内核,融合了传输网的可靠性与数据网的灵活性,在拥有全面电信级特性和强大管理能力的同时,又继承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并具备高效的统计复用能力,能适应高价值分组业务的承载要求。

PTN应运而生

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意味着融合,IP化是融合的基础。ALL IP已成为当今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钟景庆认为,在传统业务IP化的同时,天生具有IP血统的新业务蓬勃发展起来,而当前传输网和传统数据网络受其技术体制限制,已越来越成为业务、网络IP化发展的掣肘,于是,PTN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国内3G牌照发放以后,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IP化的转型。移动网络的IP化比固网的IP化更复杂。移动网络的IP化,除了传统业务IP化方面的需求,还对时钟、网络延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从而对承载网产生了新的需求。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总工赵福川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前移动IP RAN建设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传统的MSTP传送技术在承载效率、可扩展性和成本方面难以满足移动IP RAN的长期发展要求,需要一种基于分组的新型承载技术来替代MSTP,PTN技术的出现正好适应了这个需求。

由于IP RAN的需求融合了传输和数据的技术特征,在解决方案上也体现了多样性,除PTN技术外,还有MSTP的PTN改造、路由器增强方案。据中兴通讯PTN国内市场总监王杨介绍,传统的MSTP和路由器通过改造很难满足运营商的长久发展需求,尽管MSTP能够满足3G初期的需求,但在3G后期及全业务高速发展阶段会出现动力不足。面对运营商在3G发展阶段的巨大传送网配套新建项目投资,MSTP及MSTP改造的MSTP/PTN双平面设备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投资收益比不高,而运营商需要的是能够长久支持业务发展的网络,来满足运营商移动宽带化战略部署和无线宽带上网业务的发展。她认为,通过MSTP改造或者路由器改造来实现承载IP业务,不仅功能实现时间比较靠后,晚于运营商功能需求的时间窗,且不适合运营商的长久发展和长久投资计划。而PTN从一开始就是从致力于满足运营商的长远需求出发的。

PTN应用关注5方面

对于PTN技术的具体应用,钟景庆向记者表示,PTN在应用之初,将主要承载以TD-SCDMA及大客户业务为代表的高价值分组业务,后续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逐步兼顾传统TDM业务及部分宽带业务。赵福川也表示,当前PTN主要还是用于承载移动回程网业务,以接入基站业务为主,包括2G基站和3G基站业务。从目前移动网络的IP化现状来看,PTN在应用场景下主要是提供管道的功能,完成传送汇聚的应用。而到了LTE时代,无线接入网更加扁平化,对PTN将有新的需求,除了管道功能以外,还需要增强VPN转发的功能。

钟景庆强调,中国移动在PTN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应该关注5个方面。一是战略考虑方面,重点关注节能减排和GPS替代;二是网络安全与用户体验方面,运营商使用PTN后,要保证用户体验(特别是语音业务)不能比SDH差;三是网络部署方面,重点关注如何处理PTN与OTN、PON、SR/BRAS、SDH之间的关系,能否与业务网络快速而全面的互通(包括业务、保护、时钟等);四是运维体系方面,重点关注运营商能否从现有运维习惯顺利过渡,能够实现精细管理与便捷运维;五是保护投资方面,重点关注新建网络的成本如何,能否支撑业务长期健康发展,能否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不确定性。

此外,钟景庆表示,关于PTN采用独立组网还是与传统网络混合组网,业内有不同声音。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网络复杂性、运营风险、技术特性和用户体验等因素,基本上所有运营商都选用了PTN独立组网的方式,根据业务需求在局部与传统网络实现互通。

PTN向商用晋级

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十分关注传送网IP化的发展。中国移动率先展开PTN测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紧随其后。

钟景庆表示,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关注PTN技术的运营商,并率先完成了对PTN设备的综合测试,对PTN的掌握比较全面。中国移动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移动网络和最多的移动客户,在3G业务开展之时所面临的挑战也最为显著。中国移动制订了全业务运营条件下ALL IP的网络转型战略,以此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提高综合收益,而PTN正式实现无线网络IP化的基础部分,广东移动始终走在IP化战略的前列,力争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与体验。此外,据赵福川介绍,中国移动已经启动了PTN的设备集采,后期MSTP和SDH的扩容和建设将逐步减少。

钟景庆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和主流厂商等都在积极推动PTN产业链成熟,中国移动集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实验室测试、现网测试、模型询价等工作,中兴ZXCTN6000/9000产品,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朗讯的TSS1850系列,UT斯达康的TN725/705,华为的PTN3900/1900等都参与其中。“在中国移动集团完成对PTN设备的实验室阶段测试后,广东移动与业内专家、设备厂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及合作,并与2009年4月开始在深圳进行PTN现网验证。经过多维度长时间的运行,我们认为PTN设备已基本成熟,能满足当前中国移动的规模商用要求。”钟景庆说。

经过近一年来的试验网测试,PTN已经开始进入成熟商用阶段。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厂商,在PTN建网和部署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钟景庆介绍,“广东移动的PTN试验网对IP化的TD-SCDMA基站以及部分大客户专线的业务承载能力进行了深入测试,重点关注了PTN引入对网络运营带来的影响,根据网络规划、建设、运维需求,多维度对PTN进行了深入的测试。从测试情况来看,PTN设备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规模商用的条件。同时也应看到:PTN本身的技术也在更新,在保护、OAM和网管、同步等方面各厂家设备成熟度还有差异,IP技术的全面引入也会对现有的运维体制带来较大冲击。但IP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PTN产业链的逐步成熟,PTN大规模商用必将对网络IP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赵福川表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非常关注PTN的发展。中国电信内部在技术选择上意见尚未统一。目前PTN技术是其中一种选择,部分省份公司已经开始试点。而中国联通近期的Backhaul建设主要趋向于采用增强型MSTP技术,同时也关注PTN技术,PTN技术摸底测试很快就会开始。

PTN产业走向成熟

王杨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PTN的产业链比上半年有了飞速的进步,包括芯片、仪表等环节供货已不成问题。她表示,一年来,中兴通讯从运营商需求出发,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开发出一系列PTN产品,采用全新平台架构,没有旧产品的包袱,充分满足运营商从现在到未来的需求,从完善的产品系列、领先的时间同步技术、丰富的保护方案到突出的绿色节能体验,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据赵福川介绍,中兴通讯已商用发布了PTN完整的产品系列,覆盖到网络接入、汇聚和核心等各个层次,共有5款产品。中兴通讯的PTN产品重点针对移动回程网以及全业务运营需求规划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分组交换平台,集成了电信级时钟、OAM、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设备的设计除满足需求外,还具有很好的后续演进能力,具备通过升级支持MPLS-TP新标准的能力。中兴通讯推出的高端PTN产品的分组交换容量业界领先,具备800G的分组交换能力,可以支持40GE、100GE接口。

中兴通讯是目前业界惟一在低端小尺寸设备上提供10GE接口的厂家,很好地满足LTE和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带宽增长需求,接入层设备支持10GE的需求,在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应用中已有体现。

中兴通讯的PTN全系列产品在设计上考虑了节能减排要求,节能减排是运营商运维中的基本需求,中兴通讯在PTN产品节能减排指标上业界领先。

据王杨介绍,PTN是中兴通讯的战略产品,在国际市场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欧洲、美洲跨国高端运营商的突破。“对明年的PTN大规模应用,中兴通讯已经从物流、交付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储备工作。”王杨表示。

PTN的未来展望

钟景庆认为,PTN相对传统的传输技术SDH,在对新业务的承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长远看有取代SDH网络的趋势。但目前SDH网络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承载着大量TDM业务,这些业务在当前运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TDM业务本身还在发展,其IP化将是长期过程,因此短期内SDH还难以被PTN所取代。

赵福川表示,业务的需求是推动PTN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业务从3G向HSPA+、LTE的演进趋势,带来的关键需求是带宽快速增长,要求PTN产品不断增强分组业务的处理性能,降低IP业务的传送成本,另一方面考虑移动各种制式的长期共存需求,PTN设备必须具备兼容TDM和ATM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除了移动业务外,PTN技术还需要考虑固网业务的承载需求,通过提供组播和VPN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固网业务的应用需求,移动和固网的融合承载需求是推动PTN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浅谈PTN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第7篇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生产中, 通信技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 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 同时也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 在当前的通信领域中, 各种通信技术和通信理论以及通信设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运用更加灵活地、高效地和低成本地分组传送平台来实现全业务统一承载是当前传送网研究的主要议题。分组传输网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 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IP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对PTN的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进行阐释。

2 PTN的实现技术

PTN技术主要有两类实现技术:基于MPLS技术的T-MPLS/MPLS-TP和基于以太网技术的PBT。

T-MPLS是一种新型的MPLS技术, 它是由阿尔卡特朗讯等等众多支持者提议的, T-MPLS/MPLS-T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 是核心网向下延伸的技术。主要改进由消除IP控制层化简MPLS和增加传输网络需要的OAM和管理功能。和MPLS不同的是:

(1) IP/MPLS路由器用于IP网络, 因此所有的节点都同时支持在IP层和MPLS层转发数据, 而T-MPLS只工作在二层, 因此不需要IP层的转发功能; (2) 在IP/MPLS网络中存在大量的短生存周期业务流, 而在T-MPLS网络中, 业务流的数量相对较少, 持续时间相对更长一些; (3) T-MPLS使用双向LSP, MPLS LSP都是单向的, 传送网通常使用的都是双向连接, 因此T-MPLS将两条路由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单向LSP组合成了一条双向LSP; (4) T-MPLS支持端到端的OAM机制; (5) T-MPLS支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机制, MPLS支持本地保护技术FRR。

而PBT则由北电给以支持, 它源自IEEE802.1ah定义的“PBB-TE” (运营商骨干网桥接传输技术) , 它是基于MACin MAC封装方式, 根据“B-VID+B-MAC”进行数据转发, VID用来识别两点之间的特定通道, 不具有全局惟一性, 可以有效地扩展用户和运营商的地址空间。PBT的主要特征是关闭了MAC地址学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等传统以太网功能, 从而避免广播包的泛滥。PBT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或控制协议进行连接配置, 并可以实现快速保护倒换、OAM、Qo S、流量工程等电信级传送网络功能。

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 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PBT建立在原有的以太网标准之上, 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可以基于现有以太网交换机来实现。这使得PBT具有了以太网所原有的广泛应用和低成本特性。总之, PBT和T-MPLS技术结合了以太网和MPLS的优势, 提供了一种扁平化、可运营性、低成本的融合多种网络的架构形式。都提供了类似SDH的性能和可靠性, 都提供了标准的面向连接的隧道, 区别主要在数据转发、保护、OAM的实现方式上。PBT和T-MPLS都能满足运营商面向连接的、可控制的、可管理的以太网传输要求, 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结构和管理模式做出选择。

3 PTN的技术特点

PTN是基于分组的新一代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 不仅能较好地承载电信以太网 (CE) 业务, 而且兼顾了传统TDM、ATM等业务, 保持了良好的扩展性、丰富的操作维护 (OAM) 、快速保护倒换等传统SDH传送网的优点, 同时还增加了分组交换、统计复用、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分组Qo S机制、灵活动态的控制平面等适应数据业务的特性。

PTN是在以IP为内核、以太网为外部表现形式的业务层和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的一个层面, 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 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 具有较低的总使用成本, 而且其具有独特的光传输效果, 可靠性相当的稳定, 管理机制相当的科学, 并且在使用上十分的安全。PTN技术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3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保留了这三类产品中的优势技术:

(1) PTN顺承了网络的IP化、智能化、宽带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增加独立的控制平台、以提高传送效率的方式拓展有效带宽、支持统一的多业务提供。

(2) PTN保持了适应数据业务的特征:分组交换、统计复用、采用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分组Qo S机制、灵活动态的控制机制等。

(3) PTN顺承了SDH传送网的传统优势:丰富的OAM、良好的同步性能、完善的APS和恢复性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等。

PTN结合了以上技术的特点, 它的具体技术特征和实现方法总结成:面向连接、统计复用;可扩展性;电信级的Qo S;OAM;可生存性;支持TDM业务和ATM业务。

从现有的展趋势看来, PTN技术在传送技术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网络的统一结合。随着其不断的发展, 网络统一的三网融合应用的加强, 在技术上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 通过网络化的结合使其应用更加的自动化、智能化。这使得PIN技术的重点更加放在了传送技术上, 通过传输技术的提升来对网络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 PTN的发展前景

2009年以前, PTN技术在全球尚处于概念阶段, 无标准、无设备、无应用, 亟需从芯片、设备、仪表等环节完善产业链, 同时推动相关标准的制订。在中国移动的带动下, PTN的芯片、设备、仪表从无到有, 供应商和型号越来越多, 整个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截止目前, 在国内, 中国移动已布署50万台PTN设备, 深入到了全国每一个地市, 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PTN应用运营商。而在国外, 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运营商选择PTN改善其网络。

在年前迪拜召开的四年一届的世界电信标准大会 (WTSA-12) 上, 中国移动主导并担任编辑 (Editor) 的分组传送网 (PTN) 标准G.8113.1正式获得通过。G.8113.1标准的通过标志着PTN由事实的工业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这是光通信领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主导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PTN是由内到外, 先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制定完善的企标系列, 然后以测试和应用推动技术成熟, 形成绝对的优势成为事实的工业标准, 进而通过产业和企业影响力推进行标和国际标准的制订。这恰恰是全球通信行业传统的优势设备商和运营商最常用的技术主导模式。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华丽转身, PTN研发初期的愿景业已实现。展望前景, PTN标准将向着大容量、大接口, 和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将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制造商、运营商的认可和愈加广泛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 以PTN成功认证为国际标准为契机, 我国将加大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转变的步伐, 在未来国际通信行业的舞台上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吴晓峰.PTN组网与部署[J].电信技术, 2009, (6) :28-29.[1]吴晓峰.PTN组网与部署[J].电信技术, 2009, (6) :28-29.

[2]李芳, 张海懿.分组传送网 (PTN) 的生命力探讨[J].通信世界B, 2008, (37) :23.[2]李芳, 张海懿.分组传送网 (PTN) 的生命力探讨[J].通信世界B, 2008, (37) :23.

[3]丁小军.PTN和OTN的技术发展与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 2009, (5) :63-64.[3]丁小军.PTN和OTN的技术发展与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 2009, (5) :63-64.

PTN技术在武汉电信的应用分析 第8篇

1 国内外的形势

国际上, 目前有较多运营商都在积极跟进PTN技术, 2008年Vodafone成功部署了PTN网络, 用于移动回传。2008年~2009年, FT/Orange、Telefonica/O2、T-Mobile等国际运营商, 也纷纷引入PTN用于移动承载网的建设。

在国内, 中国移动2009年投资30亿元建设PTN, 并在经过3轮测试后于2010年5月开始集采工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对PTN技术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测试, 中国电信在2009年10月进行现网试点测试, 并在2010年6月进行了扩大试点测试。

2 PTN技术的定位

目前分组传送网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主流的技术标准有MPLS-TP和PBB-TE两种。MPLS-TP与PBB-TE分别基于不同的技术, 即MPLS与以太网技术。在标准方面, MPLS-TP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受到众多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关注;相对而言, PBB-TE的标准进展要平静得多, 受到的关注较少。

PTN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2种模式:模式一:应用于基站到RNC的回传承载, 该模式为:3G基站业务通过FE光/电口接入PTN接入环, 通常PTN接入环以GE速率组网。在有条件的网络中, GE接入环通常以双节点与汇聚环跨接, 汇聚环以GE/10GE接口通过核心/骨干层的OTN透传到核心层PTN设备。核心层设备以GE光接口与RNC对接, 实现基站到RNC的回传承载。

模式二:以PTN承载3G和专线等业务, 该模式为:PTN设备可同时接入基站E1电路、基站FE电路、AG业务、OLT语音业务、网吧基础数据业务和客户专线业务等, 该模式是中国电信目前较推荐的模式。

3 PTN在武汉电信的试点情况

武汉电信PTN试点项目, 在武汉市某区域组建了PTN试点网络, 采用烽火公司的Citrans 660和Citrans 620设备。在五个节点采用Citrans 660设备组建了一个10GE PTN环, 分别上联到IP城域网和ASON网。采用7台Citrans 620设备分别组建了一个GE五点接入环, 下挂在660节点, 用于IP RAN和传统2M电路的基站承载测试;组建了一个PTN接入链下挂于660节点, 用于AG业务的承载;组建了一个PTN链, 进行基础数据业务的承载。另外将OLT接入PTN设备, 用于OLT接入的承载。

测试主要结论:

(1) 业务性能:从IP RAN承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语音和数据业务性能指标均满足CDMA网络性能指标要求。

(2) TDM业务支持:PTN设备支持E1仿真业务, 以及E1到STM-1的汇聚功能, 在轻载和拥塞的条件下, E1业务的抖动和长期误码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

(3) 基站接口IP化:基站采用FE接口时, 语音和数据业务性能与采用E1接口一致, 承载方案更加简单, 无需做E1仿真和复杂的通路数据制作。

(4) 多业务承载:PTN在承载IP RAN业务的同时, 也可以承载城域L2 VPN业务。

(5) 网管:PTN设备的网管系统继承了SDH网管系统的特点, 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已经较完善, 包括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和分层次、图形化的拓扑管理。

(6) OAM:PTN对以太网业务、LSP和段层的OAM故障管理功能较完善, 还支持对以太网和LSP的性能监测。

(7) 同步:PTN设备的频率/时间同步方案的性能都可以满足CDMA网络的指标要求。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1) 在武汉电信PTN试点过程中, PTN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案中, 若发生IP城域网大客户平面和PTN之间的主用GE故障, 切换时间在4-5S, 不利于基站语音业务的承载。

(2) 无法进行L3VPN专线业务的承载。

4 结语

PTN技术从移动基站的回传承载发展演进为综合业务承载网, 主要在以下三大关键技术:

(1) 1588V2时间同步。在PTN网络中, IEEE 1588V2实现时间同步主要有两种模式, 即BC模式和TC模式。但根据测试情况和技术实现复杂度来看, 目前更倾向于采用BC (Boundary Clock边界时钟) 模式。

(2) L3VPN的演进能力。为了满足未来LTE的S1多归属和相邻X2接口通信的承载需求, PTN设备需要具备L3VPN的演进能力。

(3) 跨网络的双归保护。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两大类: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与其他网络的双归保护。PTN网络内保护主要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1或1:N (N>1) 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SNC/S保护和双向1:1SNC/S保护, 保护机制较完善;但在跨网保护中, 如何实现抗节点失效的端到端业务保护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智峰.PTN技术特点与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7)

[2]吴洁.面向3G和全业务的PTN及OTN联合组网新思路[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 (2)

PTN传输网技术与应用探讨 第9篇

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内外贸易额均居全国各贸易中心首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在全国4个直辖市中居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信息革命的新浪潮汹涌而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信息量呈指数增长,通信业务也从电话、数据向视频、多媒体等宽带业务发展。建设和完善城域传送网是增强企业实力,迎接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是移动通信做大、做强、进而朝综合业务运营商发展的需要。

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运营商,要保证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并挺进其它电信业务市场, 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与其它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实现世界一流电信企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建设以宽带光传送为开放平台的,能实现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IP接入等各种业务及智能业务,并与各运营商长途网和PSTN互通的综合业务城域传送网络。

2 基于分组传送的PTN技术特点

2.1 PTN技术优势

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媒介层,如光纤等,和来自客户的业务层之间存在的传送设备的功能结构是以固定的时隙交换、波长交换或者空分交换为基础的,如现有的设备形态,PDH,SDH/SONET,OTN,ROADM均是如此,采用固定式交换的基本前提是业务是基于PSTN时代的64Kbit/s基本单元,在现在分组化盛行的时代,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由此导致技术上倾向于采用分组交换的交换/转发内核,同时依然符合ITU-TG.805传送网设备功能结构的一般要求,即PTN设备。

PTN技术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具备丰富的保护方式,遇到网络故障时能够实现基于50ms的电信级业务保护倒换,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PTN技术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美OAM体系,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优点。

PTN设备的接口速率除了传统的2M、155M,主要是千兆以太和万兆以太,因此可以明显降低每Mbit的传送成本,并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端口密度、设备容量体积比大大增加,而耗电量明显降低。

2.2 PTN网络运营层面

PTN继承了SDH/MSTP良好的组网、保护和可运维能力,又利用IP化的内核提供了完善的弹性带宽分配、统计复用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能为以太网、TDM和ATM等业务提供丰富的客户侧接口,非常适合于高等级、小颗粒业务的灵活接入、汇聚收敛和统计复用。上海移动具体的网络组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

PTN网络提供了一个性能最好,兼容以太、ATM、SDH、PDH、PPP/HDLC、帧中继等各种技术的统一的传送平台,消除了网络建设类型的多样性,代之以接口类型的多样性,原有的网络设备,如ATM交换机、以太交换机、PDH光端机,可以通过PTN网络互联在一起,也可以被PTN的ATM接口、以太接口、PDH接口直接替换。

PTN技术的优势在于完美地结合了数据技术与传输技术,来自数据方面的大容量分组交换/标签交换技术、QoS技术,来自传送的OAM管理、50ms保护和同步,可以使基础网络设施获得最大的技术优势,增强未来快速部署新应用的灵活性和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网络,保护已有资产。

如果将PTN的LSP/PW与SDH基于VC的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做类比,PW就类似于低阶通道,它的作用就是对客户业务的封装,并且作为低阶的业务指示,方便在高阶的层面复用,而LSP则类似于高阶通道,可以承载多条PW到达同一个目的站点。

相比数据网络,PTN同步特性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频率和时间输出,满足无线网络严格的时钟要求,对VoIP、实时视频等业务有优异的性能保证。

3 PTN实现技术分析

3.1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

从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 发展来的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抛弃了基于IP地址的逐跳转发机制,并且不依赖于控制平面来建立传送路径;保留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面向连接的端到端标签转发能力,去掉了其无连接和非端到端的特性,因此具有确定的端到端传送路径,并增强了满足传送网需求,且具有传送网风格的网络保护机制和OAM能力。

3.2 PTN对L3功能和业务的支持

目前的PTN主要定位于提供二层(L2)的业务,包括E1/ATM仿真业务、E-Line/E- LAN/E-Tree以太网业务等。PTN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移动网络的回传,包括目前的3G网络,以及未来的长期演进(LTE)。PTN可以很好地满足现有3G网络回传的承载需求。

PTN核心设备引入的L3功能包括L2到L3的桥接功能和静态L3路由功能。通常,处于L3 PTN网络与L2网络交界处的设备需要具备这种L2/L3桥接功能,在网络接入汇聚层仍然采用L2 VPN的组网技术,实现基站业务到核心PTN节点的点到点传送。核心PTN节点需要支持L3 VPN能力,在核心PTN节点终结接入汇聚的Line业务后,内部完成L2到L3的桥接,进入到L3 VPN转发处理。目前L3PTN设备是采用PTN隧道结合L3VPN路由技术实现的。

在L3PTN网络内,静态L3VPN采用报文封装,通过虚拟路由转发实例(VRF)标签与隧道(LSP)标签的封装方式进行路由。L3PTN内部设备仍然采用PTN原有的隧道技术,根据LSP标签进行转发,仅在L2/L3桥接,PTN设备进行PW和VRF之间的关联。在L2/L3桥接点,根据用户IP报文头的目的地址信息,查找到VRF标签、LSP标签及下一跳信息,进行L3VPN封装,从而实现L3PTN网络的分组转发和L3VPN路由功能。对于S1流量,通过接入汇聚层的传送管道送到核心PTN节点,然后在通过PTN核心节点的基于静态IP PW的L3VPN转发到相应的sGW或者MME,包括本地的和远端的。对于X2接口,先通过接入汇聚层的传送管道送到核心PTN节点,然后再通过基于静态IP PW L3VPN(包括本地转发和远端VPN转发)转发到接入汇聚层的传送管道,向下传送到目的基站。

另一方面, 50ms保护倒换能力是衡量网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域网覆盖范围大、节点多,通过网管建立连接和保护,能够更好地满足时延、抖动和保护倒换时间要求。

3.3数据平面环回功能

现有的PTN设备只支持OAM的环回功能(LB)。通过OAM LB可以验证源、宿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但是并不能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而如果支持类似SDH设备的数据平面环回,即业务环回,则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点进行环回,实现对故障的准确定位。

与SDH类似,目前提出的PTN的数据平面环回包括远端环回(入口环回)、近端环回(出口环回)和光纤环回(客户环回)3种方式。除了进行故障定位,光纤环回还可以进行单端业务性能测试,如双向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测试,以方便进行现网测试。

4 PTN网络的规划

IETF RFC5654将MPLS-TP分为传送业务层、传送通道层和段层。其中:

传送业务层可以是PW或业务LSP,类似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中的VC- 12。PW用于提供时分复用 (TDM)、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仿真业务;业务LSP用于提供IP和MPLS等网络层业务;

传送通道层是指LSP层,类似于SDH网络中的VC-4。段层用于在两个相邻MPLS-TP节点之间汇聚传送业务层或传送通道层的信息;

段层可以是采用MPLS-TP技术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来实现,如采用同步数字体系/以太网/光传送网 (SDH/ETH/OTN)。PTN通过采用多层网络的架构,可以实现与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类似的可扩展性。

4.1 PTN的组网模式

PTN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CO-PS)技术,基于分组交换内核,支持多业务承载。

(2)严格面向连接。该连接应能长期存在,可由网管手工配置。

(3)提供可靠的网络保护机制,并可应用于PTN的各个网络分层和各种网络拓扑。

(4)为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障。

(5)具有完善的OAM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

(6)基于标签进行分组转发。OAM报文的封装、传送和处理不依赖于IP封装和IP处理。保护机制也不依赖于IP分组。

(7)支持双向点到点传送路径,并支持单向点到多点传送路径;支持点到点(P2P) 和点到多点(P2MP)传送路径的流量工程控制能力。

4.2 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

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以下三大类:

(1)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

PTN网络内的线性保护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1或1︰N (N >1)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 SNC/S保护和双向1︰1 SNC/S保护,应至少支持双向1︰1保护机制。

PTN网络内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保护机制,应至少支持一种环网保护机制。

(2)分组传达网与其他网络的接入链路保护

①TDM/ATM接入链路的1+1或1︰N保护。

②以太网GE/10GE接入链路的保护,即链路聚合组 (LAG)。

(3) 双归保护

PTN网络内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相配合,实现在接入链路或PTN接入节点失效情况下的端到端业务保护。具体实现机制待研究。

PTN的网络内保护方式应满足以下通用功能要求:

(1)PTN的保护倒换应支持链路、节点故障和网管外部命令的触发,并应支持各种倒换请求的优先级处理。故障类型触发支持物理链路、VP/VC信号失效(SF)和中间节点失效,支持信号劣化(SD)。外部命令触发支持锁定到工作、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清除命令等网管命令。

(2)保护倒换方式包括支持单端倒换和双端倒换类型,支持配置为返回或不返回操作模式,支持等待恢复 (WTR)功能的启动和等待恢复时间的设置。

(3)保护倒换时间。在拖延时间设置为0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引起的业务受损时间应不大于50 ms(对SD触发的保护倒换除外)。

(4)拖延时间设置。在PTN的底层网络(如WDM和OTN) 配置了保护方式情况下,PTN网络保护方式应支持拖延时间的设置,可设置为50 ms或100 ms。1.4 PTN网络的OAM架构和功能要求

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4.3 TN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关系

在城域汇聚接入层,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SDH/ MSTP网、IP城域网和全业务接入网三张网络,PTN网络的建设与已有网络的关系将如何诠释?SDH/MSTP网适合承载TDM业务和少量高等级数据业务、IP城域网和全业务接入网在承载普通数据业务时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PTN则适合承载高等级的数据业务和少量TDM业务,由于TDM业务和服务等级差异化的数据业务需求短时间内不会消亡,上海移动也有进一步挖掘当前网络潜力以保护投资的需要,因此PTN将会与现有网络长期共存,并共同为用户提供在业务种类和安全等级等方面更符合用户要求的服务。

4.4 PTN网络主要应用场景

PTN设备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主要是在城域网中, 主要是移动回传、优质客户接入与大客户虚拟网。

移动网络也在经历从窄带向宽带,从电路向分组化演进的过程中,继续维护2G,重点发展3G网络在世界上已经是普遍的趋势。PTN支持2G的BTS到BSC的ATM接口、TDM接口、以太接口,也支持3G的NodeB到RNC的以太接口、传统TDM接口、ATM接口,对未来向LTE的演进,考虑了合适的容量、物理接口速率、时延丢包性能和S1/X2逻辑接口的支持方案,可以做到同一种设备对不同代的移动网络的同时支持。移动网络本身对高精度时钟的要求,要求频率同步做到低于50PPB,时间同步绝对值小于1us,甚至500ns,PTN设备已经普遍支持1588v2和同步以太,对同步的支持是规范和跨厂家的。PTN设备的容量高于MSTP同档次产品,满足无线宽带发展的要求。

对PTN设备组建的精品网络,移动回传在一定时期内也只会消耗约数百兆容量,大量的带宽还可以为对网络QoS要求比较高、可靠性高的优质的行业客户提供接入和组建虚拟网。由于行业客户的专有网络也在向IP化转型, 引入PTN组建虚拟网,可以高效承载,而且,带宽配置可以很灵活,安全性和TDM组网一样高,管理便捷,维护手段更丰富。

PTN的应用场景包括对已有网络和设备的利用。PTN对传统接口的支持可以保持对原有业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利用旧网络扩大新网络的覆盖区域,旧网络也可以利用PTN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和成本收益。以2M业务为例,PTN的2M依然可以提供可靠的带宽保证,但是不用时则可以让给其他业务共享,因此实际的每Mbit/s的带宽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4.5 PTN发展趋势

PTN技术无疑是目前传送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从技术深处来看,是通过网络自身的技术进化,使得业务传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更便于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通信的使用,而不是不得不把重心放在传送本身上, 在未来则要实现网络的自组织、自管理。

PTN的设备形态将会更加多样化。比如与接入技术的融合,与OTN、ROADM技术的融合。但是PTN提供的传送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业务之一,如何应用方便、高效、安全可靠,仍然是可以不断追求的目标。

5 结论

传送网从上世纪80年代SDH产生以来,其核心技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发生如此大的改变。PTN技术如此令人惊讶,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TDM作为核心的位置,代之以分组交换和QoS支持。它可以完全接纳所有曾经出现的重要的网络,它完整地保持了传送网技术的核心精神,毫无疑问,PTN作为SDH传送网的继承者,在网络基础服务中将发挥基石作用。

摘要:融合了分组技术及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优势的分组传送网(PTN)技术,更适合多业务的承载和交换,满足灵活的组网调度和多业务传送,可以提供网络保护功能。PTN技术特点决定他能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能提供更多的与现网的接口。文章分析了PTN技术特点及现有组网方式。

PTN传送网的Qos策略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PTN;Qos;传送网;全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1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91-02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IMS、LTE等业务的蓬勃发展,大量视频和数据IP化业务的不断涌现,原来SDH/MSTP传送网存在着带宽静态分配的巨大缺陷,无法满足IP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的实际需求。中国移动为了满足业务多样化、IP化、宽带化及时间同步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规模引入分组传送网(PTN),PTN继承了SDH电信级网和以太网高效统计复用的优点,以分组的内核实现端到端业务调度、监控保护、Qos保证等类似SDH的电信级性能,其应用场景和PTN传送网要为各类基站(2G、TD-SCDMA及未来的TD-LTE)提供回传,为各类客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新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还用来为GPON等宽带接入网提供上联路由。

1 PTN网络的Qos指标

PTN网络引入了带宽统计复用的功能,实现了传送网络的动态带宽,可以在有限的带宽内传送更多的业务,这就使得传送网络可能出现网络拥塞,这时就需要Qos确保特定业务的正常。

Qo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它的目的在于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即在跨越多种底层网络技术(ATM、Ethernet、SDH等)的网络上,为特定的业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Qos并不能提高带宽,但它可以通过使用报文分类、流量监管、拥塞管理、拥塞避免、队列调度、流量整形等技术(图1),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延时与抖动,确保关键业务的质量。

Qos指标实际上是业务质量的技术化描述,对于不同的业务,Qos缺乏保障时,所呈现出来的业务表象是不同的。一般而言,Qos主要包括五个技术指标,分别是可用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和业务可用性。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①可用带宽。可用带宽指的是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特定应用业务流的平均速率,主要衡量用户从网络取得业务数据的能力,所有的实时业务对带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视频业务,当可用带宽低于视频源的编码速率时,图像质量就无法保证。

②时延。时延指的是数据包在两个参考点间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间隔。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所有实时性业务都对时延有一定要求,如VoIP业务,时延一大,通话就会变得无法忍受。

③时延抖动。时延抖动指的是经同一路由发送一组数据包,在接收侧收到该组数据包的时间时隔差异,其主要是由于业务流中相继分组的排队等候时间不同引起的,由于队列、缓冲的不确定性,所以时延抖动也是随机产生的。当带宽资源有限而又需要在其中混传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时候,抖动就不可避免,只要抖动落在规定容差之内就不会影响服务质量。某些业务类型,特别是话音和视像等业务,对时延抖动是非常敏感的,稍许的时延抖动就会导致业务质量迅速下降,利用缓存可以克服过量的抖动,但这将增加时延,造成其他问题。

④丢包率。丢包率指的是在网络传数据包时丢弃数据包的最高比率,用来衡量网络正确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数据包丢弃一般是由网络拥塞引起,在MSTP传送网中,由于传输资源是预占的,所以正常情况下丢包率应该为0,而PTN网络中,不同优先级的业务是混传的,当网络拥塞时,必然会出现低优先级业务的丢包现象。不同业务对丢包的敏感度不同,在多媒体业务中,少量丢包就可能使图像出现马赛克现象。

⑤业务可用性。业务可用性指的是业务有保证的正常运行时间。可用性主要是设备可靠性和网络存活性相结合的结果。对它起作用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包括软件稳定性以及网络演进或升级时不中断服务的能力。

2 PTN传送网的Qos策略

2.1 Qos设计原则

在确保优先处理高优先级业务的前提下,满足其他业务处理的公平性。在满足业务传送的QoS基础上,尽量简化QoS配置,尽量避免QoS配置降低系统性能,减少对业务传送时延的影响。

2.2 Qos规划思路

PTN使用DiffServ(差分服务)QoS模型来为不同等级的业务和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DiffServ模型在网络入口处根据服务要求对业务进行分类、流量控制,同时设置报文的DSCP域;在网络中根据QoS机制并依据分组的DSCP值来区分每一类通信,为之服务,包括资源分配、队列调度、分组丢弃策略等,统称为PHB(per-hop behavior)。DiffServ域中的所有节点都将根据分组的DSCP字段来遵守PHB。

PTN设备完整实现了标准中定义的BE、AF1、AF2、AF3、AF4、EF、CS6、CS7八组PHB,使运营商可为用户提供具有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服务保证,实现同时承载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综合网络。在不需要QoS保证或不进行流分类或报文通过流分类没有相匹配规则时,对报文作尽力转发BE处理。为了保证业务传送质量,需要进行综合Qos规划,一般情况下,Qos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流分类。通过ACL进行分类,根据业务类型,采用Port、Port+Vlan或Port+Vlan+Pri方式进行流分类。

②流量监控。建议启用三色双速率令牌桶算法,着重对于流量的控制,根据业务流量的需求设置合理的CIR(承诺信息速率)和PIR(峰值信息速率)。

③队列调度。由于PTN网络是同时承载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综合网络,建议采用SP(严格优先级)+WRR(加权轮询),避免高级别业务过多时,低级别业务被完全丢弃。

④拥塞避免。经过适当的Qos控制,基本可以保证业务数据在PTN网络中不丢包,但为了避免后期业务量膨胀时可能产生的网络拥塞,建议默认启用WRED(加权随机先期检测)在拥塞时进行随机公平调度。

2.3 Qos策略方案

目前,PTN网络承载的主要业务包括基站业务和以太网专线业务。各类业务对网络指标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PTN网络需要启用Qos功能,主要进行业务优先级设置和CIR/PIR设置,以保证其传送质量。

2.3.1 基站业务

基站业务可以分为非IP化基站和IP化基站业务。

①非IP化基站包括传统2G基站和未进行IP化改造的TD基站,这类基站的业务数据均统一打包在E1结构内,无法对其中的话音和数据进行分类识别,所以将其设为最高优先级,预留带宽进行直接透传。

②IP化基站指的是IP化的TD基站,这类基站的业务在PTN网络的入口处采用Port+Vlan进行流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差异化服务,其业务类型划分及优先级设定如表1所示。

按照一个GE接入环接入15个3G基站,并保留部分带宽用做专线等其他业务使用进行测算,建议每个3G基站业务设置CIR=30M,PIR=80M。

2.3.2 以太网专线业务

以太网专线业务可以分为出租专线业务、CMNET专线接入业务和WLAN业务。

①出租专线业务,这类业务在PTN网络的入口处采用Port进行流分类,PW优先级设置为EF,PIR=CIR=客户签约带宽。

②CMNET专线接入业务根据客户等级划分为金牌、银牌和普通客户,这类业务在PTN网络的入口处采用Port进行流分类。金牌客户业务的优先级为EF,PIR=CIR=客户签约带宽;银牌客户业务的优先级为AF4,PIR=CIR=客户签约带宽;普通客户业务主要有通过OLT上联的业务,优先级设为AF2,不进行PIR和CIR设置。

③WLAN业务在PTN网络的入口处采用Port+Vlan进行流分类,业务等级与IP化TD基站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根据热点区域的不同,设置不同的PIR/CIR,正常情况下建议A类区域(如高校)设置CIR=100M,PIR=100M;B类区域(如机场、火车站和大型会展中心等公共区域)设置CIR=50M,PIR=100M;C类区域(根据用户需求加强覆盖的区域,如酒店、商务写字楼等半封闭场所)设置CIR=50M,PIR=50M。

3 结 语

为了更好地承载数据业务,PTN技术首次在传送网中引入了Qos的概念,利用Qos的差分化服务特性,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种类和级别来分配传送资源,制定不同的转发策略,这样不仅能提供多等级区分的服务以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不同要求,还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传输网络资源来满足数据业务高速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企业运营收益。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梅仪国,陈炜,等.PTN QoS部署策略及演进分析[J].电信技术,2011,(7):25-27.

[2] 单滤斌,虞有池. PTN的Qos技术应用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4):51-55.

浅谈PTN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 第11篇

按照长庆油田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遵照实现“安全、可靠、畅通、稳定”网络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安塞油田积极响应油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的号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构建现代化的“绿色、数字、示范”油田。

安塞油田下辖有杏河、张渠等9个作业区。各作业区级办公、生产网的接入以光端机、SDH(同步数字体系)、光转等方式为主,每个作业区虽架设有光缆但传输线路并未形成环路,并且作业区出口带宽基本都为百兆。

一方面各作业区网络设备的接入比较复杂,使潜在的故障点比较多、运维人员难以统一远程管控;另一方面各作业区基本都处于陕北山区,山高沟深,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突发状况较多,容易造成油区光缆中断。因此,作业区网络瘫痪时常发生,导致生产、办公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2 PTN技术简介

2.1 PTN技术简介

PTN(分组传输网络或者包传输网络),能够提供多业务技术支持。它是一种更加适合IP业务传送的技术,同时继承了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良好的网络扩展性,丰富的操作维护(OAM),快速的保护倒换和时钟传送能力,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整网管理念,端到端业务配置与精准的告警管理。

2.2 PTN技术的主要特点

①采用与现有本地传输网相同的分层网络架构;②接入层采用环型或链型结构组网,客户侧采用E1、FE端口;③汇聚层及以上可采用环形或MESH组网,可承载在波分系统上,上下层相连可采用两点接入方式;④汇聚层及以上采用大容量10 G线路侧端口;⑤可支持多种接入业务类型;⑥可实现快速部署,适应环境能力更强;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提供各种接入方式。

3 油区环网建设及应用情况

3.1 总体方案设计

为减少网络建设成本,规划时综合考虑利用油区已建光缆或杆路资源和已有设备,优化形成了两个油区环网建设方案。

(1)杏河-杏南-王南-侯市-侯南-桦皮峁新建10G PTN环网,用于杏南-王南-侯市-侯南4个站点业务回传,业务汇聚到桦皮峁站点,PTN环网与原有“延安-高沟口-桦皮峁-杏河-顺宁-靖边-延安”10G SDH环网在桦皮峁互联,采用业务落地模式,通过FE接口对接将业务传至河庄坪基地。

(2)杏北-张渠-杏河新建10G PTN环网,用于杏北-张渠2个站点业务回传,业务汇聚到杏河站点,PTN环网与原有“延安-高沟口-桦皮峁-杏河-顺宁-靖边-延安”10G SDH环网在杏河互联,采用业务落地模式,通过FE接口对接将业务传至河庄坪基地。

3.2 组网及配置

3.2.1“杏河-杏南-王南-侯市-侯南-桦皮峁-杏河”环网

(1)新建光缆及路由。光缆环网路由为“杏河作业区-桦皮峁-高一联(侯南作业区)-侯市联合站—侯市作业区-郭秀玲联合站-王南作业区-王十七增井场-高桥王33增压点-高一转-高一供-杏七转-杏南作业区-杏河作业区”。

(2)设备配置。考虑到该环站点较多和长远业务带宽传输需要,该环设备采用新一代10G PTN(传统SDH升级换代产品)传输设备。共6套PTN设备,各站业务按1个千兆+4个百兆配置。

(3)PTN与SDH互通。采用业务落地方式对接,业务均以UNI侧接口对接。TDM业务在经解帧和封帧后,通过C.STM-1/4接口与PTN节点对接;数据业务在MSTP互连节点通过FE/GE UNI接口与PTN节点对接。

由于现网SDH 10G环网业务容量有限,本次设计采用FE接口进行对接,每个站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配置相应数量的FE接口。

3.2.2“杏河-张渠-杏北-杏河”环网

(1)新建光缆及路由。通过新建杏北作业区-杏河杏二输电子路卡8芯光缆约4 k M,形成杏河-张渠-杏北-杏河光缆环网。

(2)设备配置。张渠拆除原有的S330(622M)设备1套。张渠、杏北新增10G PTN传输设备各1套,新建的杏河PTN设备需再扩容增加两个光方向板件各1套,各站业务按1个千兆+4个百兆配置,杏河为业务汇聚点。

4 结语

P TN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项目自2014年5月开始至2015年10月完全投入使用,完成了安塞油田7个作业区的覆盖,共计160千米的油区PTN主干环网建设。采用PTN技术实现了安塞油田千兆带宽到作业区,扩展了油区网络的承载能力,为社区网进油区提供了足够的容量和安全保障,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PTN环网建成投运以来,再未出现过因光缆故障造成作业区生产、办公网中断的情况,有效地确保了各个作业区网络的畅通,为各作业区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增强了安塞油田作业区级网络的兼容性,优化了安塞油田作业区网络的架构,增强了安塞油田作业区级网络的兼容性。

在实现诸多优势的同时项目的建成投产使用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摘要:在充分利用安塞油田各作业区已建光缆、干路资源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利用PTN技术构建安塞油田油区的新型环网。不仅便于运维人员管理、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而且满足了日益发展的网络传输带宽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安塞油田作业区级站点数字化管理和通信的安全可靠性。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