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主体选择范文(精选3篇)
评价主体选择 第1篇
首先,来看一下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分别都能做什么?
家庭农场适宜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很难延伸产业链至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前期的产品研发。合作社从事的可以是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业务,甚至可以涉及内部的金融业务,是一种侧重于资源整合的组织形式,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又可以进行生产前端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研发以及生产环节之后的流通、加工等增加农业附加值的环节。农业企业可以从事的环节更广泛,可以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甚至打通全产业链。
其次,国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都有哪些政策支持呢?
目前,我国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还仅限于地方财政,国家还没有具体明确的支持政策。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获得的国家支持没有太大区别,但为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国家项目对合作社的要求比对企业的会稍低一些,农业企业一般在成为龙头企业后才会获得更多支持。
第三,来看看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前景。
对于家庭农场来说,2014年11月底中央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而合作社方面,则是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农业产业化将成为201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产业哲学与主体的选择性 第2篇
产业哲学与主体的选择性
产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和显著标志,然而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又是主体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主体的需要是产业发展的最终原因,但是只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产业化的到来使得各国的“距离消除”,致使产业变化异常迅速和令人捉摸不定,这种情况恰恰提供了种种机遇,并使得后发国家有可能超过先发国家,从而使得世界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交替弹奏着第一把钢琴.对产业哲学的研究,对主体如何选择产业的探讨,是应对时代的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 者:周书俊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 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分类号:B0 F062.9关键词:产业哲学 主体选择性 社会文明进步
社会评价主体文化心理的历史考察 第3篇
代表一个社会作出社会评价的总是以一定社会形式组织起来的人,且主要是那些被授予社会评价能力的国家机关、政府、领导、权威人士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一定社会人们的`文化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所反映的正是该社会的社会评价主体的主体意识及其地位,从而决定了该社会的社会评价.通过对社会评价主体文化心理形态的历史考察可以揭示社会评价主体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和地位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从人自身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反思现代社会的社会评价主体特征与价值取向.
作 者:古琳 葛豫 GU Lin GE Yu 作者单位:古琳,GU Lin(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北京,100102)
葛豫,GE Yu(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成都,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