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精选8篇)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第1篇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1、苹果主要病虫分段治理技术。按照苹果周年生长发育历期和主要病虫的为害特点,全年防治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控制时段,即休眠期、萌芽期、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采摘期。
2、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共安置杀虫灯3152盏,诱杀害虫主要种类为4目23个科33种,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占总诱虫量的70%左右,7月中下旬是诱虫量比较集中的时期。
3、诱虫带应用技术。共推广应用诱虫带136万张。经过对诱虫带诱红蜘蛛的调查,平均有虫带率65%,平均单条诱虫带诱集成螨18.2头,最高达到41头,平均诱集其它害虫茧、卵17粒。未捆绑诱虫带果园虫株率15.7%,翘皮下有成螨4.2头/ cm2,最高翘皮下有成螨10头/ cm2。使用一次,可减少用药2-3次。
4、黄板诱杀应用技术。从5月上旬固定5块黄板诱杀监测,7月底调查结束,平均每天每块黄板诱杀有翅蚜虫58头,同时对金龟甲、大灰蟓甲、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害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大田调查结果:高峰期展示区蚜梢率比对照区降低5.6个百分点,平均百梢蚜量比对照区减少1920头,示范区防效84.7%比对照区防效高出4.4个百分点。
5、生物防控技术。在果园设置性引诱剂诱芯,对诱杀鳞翅目害虫如食心虫、金纹细蛾等成虫,降低幼虫基数均有良好的作用。性诱剂的应用,对害虫的诱杀效果明显。
6、“五病四虫”科学用药技术。该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各协作单位针对目前果园为害突出的“五病四虫”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共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48个,为无公害苹果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药剂保障。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第2篇
工作总结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宁河县植保植检站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之一,承担建设宁河县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及开展各项绿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开始时间要明确,什么时候与市站签订的合同,什么时候与合作社签订实施方案的。)由天津市宁河县兴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岳龙镇小闫村建立1个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并对25个棚室实施绿色防控技术集中示范。
项目实施以来,在市植保植检站的指导下,宁河县植保植检站真抓实干,天津市宁河县兴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配合,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合同指标,达到项目要求,取得了预期的技术效果。现将宁河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组织管理
(1)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副局长王凤行担任,副组长由农技中心主任王连芬担任,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由农技中心副主任曹玉霞担任,植保站全体人员为成员,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
(2)及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制订了“2013年宁河县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防控措施,防控目标,技术路线。
(3)建立工作责任制:示范区基地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和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实。
2、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为了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在项目实施之初,市植保站领导多次深入到县植保站和示范基地,研究并安排部署了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和有关事宜。在实施过程中,市、县领导及技术人员组成督导组,定期到基地检查、指导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实情况,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意见。同时还不定期利用电子信箱和手机,沟通或磋商有关项目实施事宜。
3、设备采购,实行合同管理制
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完成了该项目所需防虫网、熊蜂、黄板、生物农药、高效植保药械等设备采购任务,签订了材料以及仪器的采购合同,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4、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管理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绿控基地每个示范棚都有专人负责田间管理及生产档案记录,县植保站定期检查,规范田间档案的记载,建立蔬菜生产的可追诉制度,做到有案可查。并由专人负责搜集、整理项目全程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工作方案、试验方案、现场图片等资料,分类归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多次检查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资金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确保项目组织管理到位。
5、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我们开展了多样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一是在示范区树立了示范牌,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通过下乡指导、科技赶集、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了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三是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按照项目的实施进程,长期深入蔬菜棚室,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同时也从项目的实施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二、主要技术
按照项目合同书要求,建立1个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为占地面积,实际出棚室25座。推广六项主要技术:
1、防虫网隔离技术
在棚室通风口、出入口处加挂50目防虫网,阻隔烟粉虱等小型害虫,应用推广25个棚室,示范面积30亩(这个面积和上面的100亩要对应,要不就是要说!)。
2、色板诱杀技术
在害虫发生前期至初期,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潜叶蝇等小型害虫,每棚室悬挂30块,定期(最好明确时间,比如是一个月、一个半月,或虫体多时随时更换。)更换,应用推广25个棚室(同上)。
3、熊蜂授粉技术
每棚在蔬菜开花前1-2d、开花数量大约5%时释放熊蜂进行昆虫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每棚一次性投放一单位盒的熊蜂,应用推广11个棚室(同上)。
4、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施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防治番茄早、晚疫病、辣椒疫病、枯萎病、斑点类等病害;施用生物农药寡雄腐霉防治番茄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应用推广25个棚室(同上)。
5、健康栽培技术
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区统一由县百利种苗有限公司育苗,保障了番茄苗的质量;定植采用高畦栽培;加强管理等健康栽培技术。应用推广25个棚室(同上)。
6、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处理技术
引进蔬菜残体处理机(产地和型号、处理能力),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蔬菜病残体投入处理机粉碎,加入腐熟剂(名称)搅拌,加温进行发酵,随后投入到处理池堆闷3天可消除病残体,就可还田。应用推广25个棚室(同上)。
三、主要成效
1、示范棚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益(1)产量、生产效益比较
按番茄的不同成熟进行分批采收,采收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种植畦进行产量统计,以便进行产量分析。同时选取未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同品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示范棚与常规防控棚番茄产量比较(棚室面积1.3亩)
防控技术平均产量(kg/m2)折合产量(kg/867m2)售价(元/kg)产值(元/867m2)常规防控 7.56
6558
4.0
26234 绿色防控 8.24 7142 4.4 3142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常规防控棚室的番茄产量为6558公斤,平均售价为4.0元/公斤,产值为26234元,生产成本5200元,新增效益约为21034元。绿色防控棚室番茄产量为7142公斤,平均售价为4.4元/公斤,产值为31425元,按生产成本6655元,新增效益约为24770元。这样绿色防控棚室比常规防控棚室新增效益3736元。
(2)品质比较
绿色防控棚室番茄果型整齐一致,果肉丰盈饱满,因大量减少了农药和激素的施用,果味自然纯正,口感好;常规防控棚室畸形果较多,空洞果比率大,因施用了过多的农药和激素,果肉酸涩,口感差。
2、主要技术效果评价
(1)防虫网隔离技术,黄板诱杀技术:在棚室通风口、出入口处加挂50目防虫网,基本阻隔了烟粉虱、蚜虫等小型害虫的侵入为害,配合悬挂信息素黄板,可以减少小型害虫的为害。从调查看,绿控示范棚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害虫防治效果达95%以上。(2)熊蜂授粉技术:棚室投放熊蜂,不仅可以降低人工辅助授粉的费用,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提升品质。熊峰个体大,浑身长满绒毛,授粉专
一、及时、有效,对温室中低温、弱光、高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熊峰授粉的西红柿,与传统的人工蘸花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是节约成本。熊蜂授粉节约人工成本,生产中每亩留一穗果蘸花需要2个工,每个工80元,共需要160元人工成本,留3穗果需480元;每个棚室蘸花用药成本一般在30元左右,总成本是510元,单个棚室一箱蜂成本350元,此项可节省费用160元。二是提高了坐果率,减少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大量减少了农药和激素的施用,番茄果型整齐一致,果肉丰盈饱满,果味自然纯正,口感好,番茄品质得到了提高,熊蜂授粉番茄销售价格高于人工蘸花番茄。(3)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施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和寡雄腐霉防治番茄、辣椒、果树等作物多种病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今年在绿控示范棚(番茄、辣椒、果树)全程喷施生物农药申嗪霉素4次,防治效果很好,棚室内番茄早、晚疫病,辣椒晚疫病,果树斑点类等病害都没有发生。常规防治棚室(番茄)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丙森锌等化学杀菌剂,番茄晚疫病发病率1%。
在番茄1号棚室开展生物农药寡雄腐霉防治番茄真菌性病害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喷施了“寡雄腐霉”的棚室,没有使用其他任何化学杀菌剂。从试验看,3月10日(番茄开花期)喷第一遍药(施药浓度?有无浓度梯度设计及小区安排等),每隔15天一遍,到4月24日共喷了4遍药。试验结果:一是整个生育时期,喷施“寡雄腐霉”的棚室病害没有发生,对照棚和喷施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棚室都有灰霉病发生,病株率达0.5%;二是喷施寡雄腐霉的番茄长势健壮、根系发达,茎节粗壮,叶色浓绿。
(4)健康栽培技术:合理轮作倒茬,采用抗病品种北斗鑫冠、美国鑫雨108,能避免或减轻病害的损失,压低病原物种群数量,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工厂化育苗,保障了番茄苗的质量,利于培育壮苗;采用覆膜起垄,提高垄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的发生。(5)蔬菜残体无害处理技术:通过引进蔬菜残体处理机,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蔬菜病残体投入处理机粉碎,并加入腐熟剂进行搅拌,随后投入到处理池堆闷3天可消除病残体,就可还田。1台蔬菜残体处理机每天处理蔬菜残体4.5吨,每次加入腐熟剂搅拌蔬菜1.5吨,1天搅拌3次。经过对这些残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将会减轻下茬作物病虫的发生程度,降低防治成本。
3、农药使用量较常规棚和对照棚减少情况
在番茄生长期间(2014年1月—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光照较常年接近,但2月19日-2月27日连续雾霾天气,对棚室蔬菜生长不利,但病害总体发生较常年偏轻。从调查看,常规防治棚喷施化学农药8次,使用烟熏剂6次。绿控示范棚喷施农药6次,其中生物农药4次,化学农药2次,使用烟熏剂2次;常规棚每亩用药成本440元,绿控示范棚每亩用药成本260元。绿控示范棚较常规防治棚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1%。
主要成效:以综合防治、健康栽培为基础,绿色防控作为创新点,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成果。推广熊蜂授粉技术、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动作用,该项目通过指导广大菜农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科学用药、轮换用药、合理用药,集成综合防治技术,形成一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创新点:
(1)引进了蔬菜残体处理机。
(2)废旧沼气池的合理改造,减少了资金成本的投入。(3)多种绿控技术集成,大大地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病虫害的抗药性。
四、经费决算和预算执行评价
该项目总预算3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20万元,配套资金 10万元。截止2014年5月25日,项目资金支出13.875万元,占总投资的69.38%,项目结余资金6.125万元,占总投资的30.62%。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材料费、无害化处理费、培训费、园内标牌制作费、配套设施费、试验损失补助费、不可预见费等项目内容。配套资金支出10万元,占配套资金的100%。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1)农户对化学农药依赖思想较强,绿色防控技术在生产一线得不到全面实施,新技术试验示范得不到积极配合,推广模式短时间难以形成。
(2)资金不足,继续做好示范、完善配套技术缺少保障措施。
2、建议
继续抓好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应有项目资金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扩大技术应用面积,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和现场考察等多种途径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第3篇
1 苹果绿色防控示范现状
2006以来, 共建示范区8个, 累计示范面积329.33 hm2。引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525台, 太阳能杀虫灯487台;黄色粘虫板14万块;金纹细蛾性诱剂1.2万个;捕食螨20.5万袋;果园种草366.67 hm2;新农药试验示范1 533.33 hm2;诱虫带20万个。示范面积逐年加大, 示范质量逐年提高, 示范措施逐年规范。
2 绿色防控主推技术示范成效
2.1 频振式杀虫灯示范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苹果害虫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 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 引诱害虫扑灯, 并通过高压电网, 将害虫击晕落入接虫袋, 并将其消灭, 从而达到防虫目的。每50 m设置1盏灯, 距离地面1.8 m。连续2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杀虫谱广、诱杀量大, 种类多。共诱杀害虫7目18科40多种, 5 514头, 平均每台灯日诱杀量为177.9头, 少则26.0头, 多则322.5头。诱杀天敌366头, 益害比1.0∶15.1, 占诱虫总量的6.63%。诱到的害虫鳞翅目占总量的57.4%, 鞘翅目占42.2%, 其他5个目 (脉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 占0.4%。据田间调查, 灯控区食心虫蛀果率下降46.8%, 金纹细蛾百叶危害率下降38.4%。灯控区减少用药次数2~3次。
2.2 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示范
黄色粘虫板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杀死有翅蚜而减少蚜虫的数量, 达到防虫目的。挂黄色粘虫板300个。通过5 d、10 d、20 d观察记载, 每块粘虫板两面诱杀有翅蚜分别达到1 043、2 227、2 976头。
2.3 金纹细蛾性诱剂示范
示范推广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 设置诱芯为30个/hm2, 每1个月换诱芯1次, 每5 d调查1次, 观察诱集到的成虫数量。经过6月至8月底的调查, 每天每盆诱杀数量0.80~27.96头;同时掌握了金纹细蛾成虫在宜川县的发生规律, 即每年发生4~5代, 第1代6月上旬, 第2代7月下旬, 第3代8月中旬, 第4代9月中旬, 其中2代、3代危害严重。田间示范调查, 投放金纹细蛾诱芯的田块百叶危害率为3.6%, 未投放田块百叶危害率为8.3%, 诱杀效果极为明显。
2.4 胡瓜钝绥螨防治苹果红蜘蛛示范
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在释放前定点调查5株, 设对照2株, 进行细致调查, 记录各虫态数量。由于气温高影响捕食螨活动、挂前基数大、降雨天气多等因素, 影响示范效果。
2.5 果园种草示范
为配合胡瓜钝绥螨防治苹果红蜘蛛示范工作, 积极引导果农在果园内种植三叶草, 以改善果园内生态环境。
2.6 药剂试验示范
示范区设置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和3%啶虫脒防治蚜虫药剂对比试验、施纳宁防治苹果腐烂病试验、必得利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大田对比试验等。用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3%啶虫脒3 000倍液试验, 施药后1 d、3 d、7 d活虫数, 天然除虫菊素比啶虫脒呈明显递减趋势。施用必得利果园早期落叶病发病率2.69%, 未施用的果园发病率为5.13%, 效果明显。通过防效试验得出:在花后10 d、套袋前、早期落叶病初发期使用80%必得利600~800倍液可以有效治疗苹果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黑红斑点病。施纳宁防效对比试验得出:在果树生产中, 使用45%施纳宁水剂应在50~200倍液, 以50倍液效果最好, 可以推广使用。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示范区主推技术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 降低了农药残留及虫口密度, 减轻了病源量。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降低。喷施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的田块, 3 d后杀虫效果明显;喷施必得利的田块早期落叶病病叶率较未喷田块低2.44%;投放金纹细蛾诱芯的田块百叶危害率比未投放田块低4.7%;灯控区与非灯控区相比, 食心虫蛀果率低46.8%;金纹细蛾百叶危害率低38.4%。示范区经济效益可观。灯控区比非灯控区年用药次数减少2~3次, 可节约成本696.3~1 116.9元/hm2。
3.2 社会效益
带动辐射周边果区面积6 666.67 hm2以上;示范面积大, 主推技术内容充实, 防治效应显著[3,4], 得到各级领导重视, 在全县果区引起广泛关注, 前来探讨学习者众多, 取得了较好的带动辐射效应。
4 绿色植保示范推广措施
4.1 机构健全
成立了苹果绿色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绿色植保行动”工作的安排部署, 监督检查, 植保站工作人员负责技术措施的具体实施。
4.2 列入乡 (镇) 目标责任考核
宜川县政府年初召开乡 (镇) 长会议, 签定目标责任书, 将“绿色植保行动”工作列入到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当中。
4.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制作“苹果绿色防控技术”专题片, 在宜川电视台《农业科技苑》栏目播放。召开“绿色植保行动”现场会, 为应对延安市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实施,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
4.4 日常管理
每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确立管护员1名, 电管员1名, 负责本示范区的杀虫灯及线路等设施维护及检修, 保证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持续性实施。
5 苹果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建议
5.1 频振式杀虫灯示范方面
一是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需要跟电力部门交涉, 人力物力耗费大,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是发展方向;二是建立示范区多, 安装杀虫灯数量多, 需加强管护人员技术培训, 特别是厂家培训杀虫灯维修技术;三是杀虫灯对果园草蛉等益虫诱杀能力强[5], 直接影响天敌繁殖数量, 破坏天敌害虫食物链, 有待改进。
5.2 金纹细蛾诱芯诱杀方面
示范区金纹细蛾诱芯挂盆数量多, 夏季蒸发量大, 不时出现缺水或者无水现象, 需要经常增水, 工作量增大, 建议用三角架式粘虫板来诱杀金纹细蛾。
5.3 以螨治螨方面
捕食螨悬挂时间在当地选择不理想。一是挂捕食螨时期正值雷雨季节, 影响捕食螨的出袋活动效果;二是正值套袋后, 一般套袋前果农普遍用杀螨剂, 影响捕食螨存活;三是在当地进入6月后, 降雨增多, 害螨数量自然减退, 影响以螨治螨效果。
5.4 示范区管理模式
逐步走植保技术+果业管理+果农户的路子。目前农户单一经营, 在示范区管护方面是个缺口, 但每个示范区必须配备1名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每年的工资及频振式杀虫灯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待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任宝珍.果蔬病虫绿色防控措施[N].山东科技报, 2009-06-12.
[2]李佑民.我省规模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N].陕西日报, 2009-06-21.
[3]李小莉.浅谈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N].延安日报, 2009-08-24.
[4]欧高财, 郑和斌, 任凡, 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 (8) :59-62, 50.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第4篇
1 重视农业防治在苹果生产中的基础作用
农业防治是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果树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果园中的某些因素,使之不利于病害的流行和害虫的发生,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一些栽培管理技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1)选择无病毒苗木和抗病虫品种。选用正规科研单位生产的无病毒苗木和抗病虫品种,可以确保建园时苗木不带病虫害。我县从2007年开始,陆续从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引进大量的无病毒苗木,新建了一批高标准苹果示范园,为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高质量的苗木,长势好,抗病力强,是杜绝病虫害的最基本前提。(2)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多施有机肥、适时灌溉、合理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3)清洁果园。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虫枝梢,刮除粗老翘皮,清除果园内的落叶、枯枝、死树、病果,深埋或者集中烧毁,这样可以减轻来年的病虫发生率。(4)树干涂白。用生石灰2份,固体石硫合剂1份,食盐半份,水10份,先用少量热水把生石灰和固体石硫合剂溶化,再加入足够的凉水和食盐稀释拌匀制成涂白剂。涂白剂可以杀死藏在树皮裂缝中的多种病虫害。(5)深翻除虫。冬季在土壤封冻以前深翻果园,可以把地下一部分害虫翻到地表上冻死,也可以把落叶、杂草上的害虫和病菌翻到土壤深处闷死或使其不容易出土危害。
2 重视物理防治措施的应用
物理防治就是根据害虫的生物学习性,利用光、电、气味、颜色、机械原理和害虫的生活习性等来捕(诱)杀、窒息、阻隔害虫发生危害。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有:(1)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就是利用特定波长引诱害虫,然后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我县近几年来已经推广频振式杀虫灯300多盏,经过实际调查,杀虫灯对果园40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捕获最多的是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主要有卷叶蛾、桃小等,鞘翅目以金龟子为主。(2)粘虫板的应用。粘虫板是利用害虫对黄色敏感的特点,吸引并且粘住害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我县近2年大力推广粘虫板技术,调查结果表明,粘虫板对有翅蚜、果蝇、粉虱、叶蝉等都有防治作用,尤其对有翅蚜防治效果特别好,粘虫板正反两面捕获的有翅蚜在3000头左右。(3)诱虫带的应用。在8—10月份在树干基部第1分枝下的5~10厘米处绑诱虫带或者绑草绳、瓦楞纸板等,引诱害虫在里面越冬,在l2月份解除烧毁。我县近3年来共推广诱虫带5万多只,经过实践验证,诱虫带对红白蜘蛛、介壳虫、卷叶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糖醋液的应用。用红糖1份、醋2份,酒0.5份,水10份,还可以加入少量的杀虫剂。配制方法是先把红糖和水放在锅内煮沸,然后加入醋闭火放凉,再加入酒和杀虫剂搅匀即制成糖醋液,糖醋液可以防治金龟子、蝽蟓、蛾类等害虫。(5)果实套袋。从1998年开始,我县大力推广苹果套袋技术,目前,苹果套袋率在95%以上。通过果实套袋,可以阻隔害虫和病原菌对果实的危害,还可以降低果面农药的残留量。(6)灌水杀虫。在惊蛰过后,各种害虫陆续出土,这个时候灌1次水,可以淹死一部分害虫。同时没有淹死的害虫出土会比较整齐,有利于统一集中防治。(7)树盘覆膜。在4月上旬桃小、金龟子等害虫出土前,树盘覆盖塑料薄膜阻止其出土,能使幼虫窒息死亡。
3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生物源农药来控制害虫密度或控制病原菌的扩展蔓延,减轻病虫危害。
3.1 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苹果园的害虫天敌有200多种,例如对害螨起控制作用的有草蛉、捕食螨等,寄生金纹细蛾的有金纹细蛾跳小蜂、金纹细蛾姬小蜂等8种寄生蜂。要保护好这些天敌,一是要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尽量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以减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伤害。二是要为天敌提供转主寄主、繁殖和越冬场所,例如果园生草或者割草时故意留一块不割,给多种天敌提供充足的蜜源植物以及良好的小生态环境。我县近几年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技术,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调查,生草果园天敌数量明显多于不生草果园。另外除利用昆虫天敌以虫治虫以外,果园养鸡也是一种动物天敌防治方法。在果园养鸡,鸡可以吃掉一些害虫。
3.2 生物源农药的利用
生物源农药就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简称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三大类。
3.2.1 微生物源农药的利用 微生物源农药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微生物源农药包括两种:(1)活体微生物农药。主要有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的一个变种)等。这也就是常说的以菌治虫。我县凤鸣镇陵头村用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金龟子,使用后效果很好。另外用白僵菌粉600~800倍液,在树盘喷洒后覆草可防治桃小食心虫。用BT乳剂500倍液喷雾,可防治食叶毛虫、金纹细蛾、桃小等多种害虫。用青虫菌6号液剂600~800倍液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2)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一般是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主要有农抗120,用4%农抗120 500~6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用农抗120 50倍液涂抹腐烂病病疤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宝丽安),用3%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宝丽安1000~2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霉心病。还有中生菌素、浏阳霉素、春雷霉素等,这些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在我县果园都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果园多种病虫害防治效果都很好。
3.2.2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 植物源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农药。例如烟碱是从烟草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常用剂型为10%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可防治蚜虫、叶螨、叶蝉、潜叶蛾等。苦参碱是从中草药植物苦参中提取的,主要用0.2%或0.3%水剂200~300倍液来防治山楂叶螨、绣线菊蚜等。另外,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除虫菊素、从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还有辣椒水、草木灰、鱼藤酮等都可用于防治果园病虫害。
3.2.3 动物源农药的利用 动物源农药是由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和昆虫激素。动物毒素主要有沙蚕毒素等,实际生产中已经根据沙蚕毒的化学结构合成出类似物杀虫剂巴丹、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并已在生产中大量应用。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昆虫激素主要分内激素和外激素。内激素常用的有保幼激素,如人工合成的灭幼脲系列,可用于防治桃小、卷叶蛾、潜叶蛾等害虫。外激素主要有性外激素,常用于迷向丝、性诱剂的使用。我县在部分重点果区悬挂复合迷向丝、苹果蠹蛾诱捕器等,经试验调查,诱捕效果很好。
经研究证明,生物源农药使用后见效比较慢,一般使用后2~3天才能见效,没有化学农药那么立竿见影,但是它来源于自然生物,具有无污染、对人体安全的特点,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4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岐山县苹果病虫害化学防治是按照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标准,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有限制地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4.1 生物源农药
参见3.2。
4.2 矿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是来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我县苹果园常用的矿物源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具有杀虫、杀螨、杀菌的作用,在果树休眠期喷3~5波美度;生长季节用0.1~0.5波美度。波尔多液常用石灰等量式或倍量式,加水200倍,可防治早期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锈病等多种病害,还有硫悬浮剂、索利巴尔、硫酸铜等,对苹果园多种病虫害防治效果都很好。
4.3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按照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我县苹果园允许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常用的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除虫脲、双甲脒、尼索朗、克螨特、百菌清、粉锈宁、扑海因、辛硫磷等。
为了降低农药的残留量,允许使用的农药每年可使用2次,最后1次施药距果实采收期间隔20天以上。限制使用的农药每种每年可使用1次,施药距果实采收期间隔30天以上。所应用的农药品种总量不超过6种。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第5篇
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1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菜区目前使用杀虫灯1 528台(太阳能杀虫灯555台),控害面积约3 000 hm2。几年来的应用结果证明,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9种害虫。每年4-11月挂灯,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期,有的地方一个晚上单灯诱杀小菜蛾5 000多头、金龟子1 000 g左右,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上海菜区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到第二天早晨6:00为好。5-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在近市区光源足的情况下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远离市区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2.3-2.7 hm2。
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65-75 cm,不要超过80 cm。
c.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100 cm左右,不宜超过120 cm。
d.水生蔬菜,如茭白的挂灯高度应随茭白生长不断调节,茭白主要虫害为二化螟,它个体较小,飞翔能力相对较弱,挂灯高度不宜过高,在茭白长势旺盛时,杀虫灯悬挂高度不得超过1.5 m。
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
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8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
⑥在台风或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柬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2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2.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2.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2.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菜等)顶部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1 333.3-2 000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667-1 333.3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2.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2.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 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2.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上海菜区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根据2007年在上海松江蔬菜生产基地的试验可知(表1),防效分别为小菜蛾38.5%一59.5%,斜纹夜蛾56.5%~81.5%,甜菜夜蛾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1-3次。
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使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在松江区叶榭园艺场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1个月后,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上海菜区2008年应用性诱剂防治虫害面积达到1 560.1 hm2。
3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667 m2平均放置20-30片(每片面积25 cmx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如崇本堂园艺场在2-4月就开始悬挂黄板,连续使用3个月,与叶榭园艺场设施内相比,烟粉虱、斑潜蝇为害发生期推迟,并且减少了1代的害虫发生,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了10%~20%。2008年上海菜区累计推广使用色板防治面积达15 hm2。
4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上海菜区一般选用的是20-25目(孔径0.589-0.833 mm)的白色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目前上海菜区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在夏季,可与遮阳网配套,叶菜栽培还可配备微喷设施,这种覆盖方式既节约了防虫网使用成本,避免了防虫网全网覆盖时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护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避雨防虫的目的,又能与遮阳网、微喷设施配套使用,是一项实用而有效的防治技术。
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上海菜区2008年共推广防虫网覆盖面积1 500 hm2,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5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首先根据市、区蔬菜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财政局对推广的杀虫素、锐劲特等农药进行了补贴,引导菜农使用新农药。2008年,补贴农药资金达到1 800万元,全市菜区应用安打、海正三令、绿卡等14种新农药206.6 t,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新农药覆盖率达到100%,极大地推进了新农药的使用和高毒农药替代工作。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第6篇
1.1 黄板诱杀技术 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 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1.4 生物农药 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 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 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 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虱,效果明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的寄生。还可以利用苏云菌杆菌剂的方式,去实现对于食心虫的预防;而阿维菌素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的预防和控制。
2.2.3 抗生素治虫 一般情况下,对于螨类害虫,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浏阳霉素乳油去进行处理,一般其有效时间为7 d,并且对于蔬菜是没有伤害的;除此之外,在叶螨发生的初级阶段,积极使用液体实现喷药,并且坚持7 d/次,2~3次后,控制虫害的有效率在85%~90%。2.2.4 以肥治虫 尿素能破坏昆虫几丁质。因此,将尿素、洗衣粉以及水按照4:l:4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形成从洗尿合剂,其能够对于蚜虫、菜青虫以及红蜘蛛等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菜青虫产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石灰水或者过磷酸钙的方式,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使用1w也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3 运用物理措施
3.1 高温堆肥杀灭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会使用基肥和有机肥。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中往往附着大量的植物病菌和虫卵,最好在施加农家肥的时候,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施加之前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使得其处于发酵熟腐的状态,这样可以借助高温实现对于其中病菌的杀死。3.2 晒种、温汤浸种 蔬菜种子在播种前期,应该以晾晒的方式来处理,以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被杀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3.3 挡避害虫 在有翅蚜等害虫迁飞扩散之前,以设置防虫网的方式,或者以诱杀害虫的方式,使得部分可诱杀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小型害虫无处遁形。4 结语
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第7篇
技术概述: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几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可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蔬菜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在8%以内,二是蔬菜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蔬菜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三是有效保护蔬菜生产环境,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次以上,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亩减少化学防治两次以上,减少农药成本,亩增收节支达到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地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叶菜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水肥运筹(基质育苗)+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性诱杀+性迷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
1.核心技术
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灰霉病、轮纹病、白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可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
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棚内黄板诱杀、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使用、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天敌使用、揭膜前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
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仿生、释放和传递,诱杀成虫或干扰昆虫交配行为控制为害。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实心虫等,通过性信息素缓慢释放,田间浓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进而减少雌虫与雄虫相遇交配机率,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
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
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真正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
2.配套技术
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为主的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
②健身栽培。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第8篇
一、示范概况
2006年2010年, 遵循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 示范区设在北景乡的北景村、南景村、齐村, 临晋镇的景家卓村, 北辛乡岭后村, 涉及12个居民组814户果农, 总示范面积274.3hm2。果园土壤为壤土, 主栽品种为红富士, 树龄以7~12年为主。
二、主要技术措施
以“绿色植保”为核心,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树立“壮树防病”的思路,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 以土、肥、水科学运筹为基础, 物理、生物、农业控制为主要手段, 化学防治为补充, 努力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为害、降低果品农药残留、提高经济效益。
1.水肥运筹
(1) 合理灌水根据苹果树需水特点及自然降水情况, 保证“四水”, 即春季萌芽展叶期适量浇, 春梢迅速生长期足量浇, 果实迅速膨大期看墒用水, 秋后冬前保证越冬水。
(2) 科学施肥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每产100 kg苹果需优质农家肥150~200 kg) , 化肥为辅, 配少量微肥;追好萌芽前后、果实膨大期及果实生长后期三次肥;合理补钙, 自花后7~10 d开始至套袋前, 给果树补钙2~3次, 酌情补充铁、锌、硼肥。
2.农业控制
(1) 清洁果园冬季结合果园管理, 剪除病虫枝, 刮除树干老翘皮、粗皮及病斑, 彻底清除果园内枯枝、落叶、杂草、病僵果并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病虫源。生长期疏花疏果, 合理负载, 避免大小年, 保持树势稳健, 提高抗病能力。
(2) 果园种草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3月下旬至4月中旬) , 在果园内种植白三叶草、百脉根等绿肥作物。果园生草可改善园内生态环境, 为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3) 树干涂白早春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基部进行涂白。重点涂抹幼树、树冠不完整的大树、病树、树干的南面及枝杈向阳处。
3.物理防治
(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在示范园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用来防治金龟子、桃蛀螟、苹小卷叶蛾、毒蛾、天蛾等害虫。杀虫灯的悬挂高度为2.1 m。每盏灯按控制面积2.3 hm2进行安装, 灯间距160 m。每晚20:00开灯, 次日早6:00关灯, 挂灯时间为4月中旬9月上旬。
(2) 果实套袋5月中、下旬开始, 采用膜袋+纸袋的双套技术。选择无静电、抗老化、透气良好的膜袋和高质量的纸袋。
4.生物防治
(1)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在示范园内摆放害虫性信息素用来诱杀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等害虫雄虫, 减少成虫交配概率及有效产卵量。在各害虫适发期, 每0.067 hm2果园放置2~3个诱捕器, 每月更换一次诱芯。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性诱芯悬挂高度分别为距离地面1.0 m和1.25 m处, 诱芯间距为15 m, 悬挂时间为4月中旬9月上旬;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1.0 m处, 诱芯间距为15 m, 悬挂时间为5月中旬8月中旬。
(2) 生物药剂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天然的代谢产物防治果树病虫害。在示范区使用灭幼脲3号防治金纹细蛾, 阿维菌素防治苹小卷叶蛾等害虫;利用申嗪霉素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 农抗120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等。
5.化学防治
(1) 枝干病害的防治早春3月4月, 及时刮除腐烂病病斑, 用质量分数45%代森铵水剂100倍液或843康复剂原液涂抹伤口。发芽前使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全树喷雾, 清除在果树上越冬的病虫, 降低基数。
(2) 主要病害的防治选用质量分数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质量分数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防治果实病害;选用质量分数25%戊唑醇水剂2 5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选用质量分数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质量分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苹果白粉病及锈病。
(3) 主要虫害的防治在苹小卷叶蛾越冬幼虫出蛰期及各代初孵幼虫卷叶前, 用质量分数2%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8 000倍液喷雾防治;山楂叶螨用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质量分数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兼治金纹细蛾;蚜虫发生严重时用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质量分数5%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喷雾, 也可用质量分数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000~20 000倍液喷雾防治;介壳虫的防治在套袋后进行, 选用质量分数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质量分数40%杀扑磷乳油800~1 000倍液在出壳盛期进行喷雾防治。
三、效益分析
以2010年为例, 在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各随机调查5个果园, 每个果园调查4个点, 每点2株, 调查病虫发生情况和投入产出情况, 分析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
(1) 投资明显减少示范区病虫害防治次数较非示范区减少了2次。安装了杀虫灯, 每盏灯购置费及电线、固定杆投资需600元, 使用寿命5年, 折合每年120元。每盏灯每年电费需48元, 人工维护费用每年需65元, 即每盏灯每年开支233元, 按每盏灯控制面积2.3 hm2计算, 平均每0.067 hm2每年杀虫灯投入6.7元。加上性诱剂和药械等的投入, 总费用较非示范区每0.067 hm2可减少9.6% (见表1) 。
元/0.067 hm2
(2) 为害损失明显减轻通过示范, 各病虫害均得到有效控制 (见45页表2) 。与非示范区相比, 金纹细蛾百叶虫斑减少了14.27个, 苹小卷叶蛾虫梢率降低了8.3%, 虫果率降低了1.04%, 桃小食心虫蛀果率降低了0.7%, 盗毒蛾为害果率降低了1.8%, 轮纹病病果率减少了2.2%, 大大减轻了病虫为害损失。
(3) 效益明显增加从表2 (45页) 可看出, 示范区较非示范区总病虫果率下降了5.74%。按每0.067 hm2产果2 500 kg计算, 示范区每0.067 hm2减产次果143.5 kg, 增值1.3元/kg (病虫果1.2元/kg, 优质果2.5元/kg) , 可增值186.55元。示范区较非示范区平均每0.067 hm2增产优质果150 kg, 可增加收益375元, 考虑投资减少30元, 每0.067 hm2可节本增效591.55元。生产的苹果农药残留未超标, 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2生态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