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肥料范文(精选10篇)
配方肥料 第1篇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科学施肥工作, 2005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把科学施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
农业部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测土配方施肥高潮。
财政部拨出专款支持科学施肥工作, 在全国大规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免费为农民测土服务, 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肥料特性, 确定科学配方, 进行配肥加工, 指导农民科学用肥。
水稻、玉米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肥料则是这些作物日常生长不可或缺的“粮食”。施肥是最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之一, 对农作物产量贡献在50%以上, 农业从业人员都深谙此理。如何让肥料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更丰厚的收益是众多农业从业者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肥料配方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辽宁省锦州市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肥料配方师培训班, 对广大农民进行免费培训, 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 力争让更多从事一线生产的农民能够依靠自身所学, 提高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搭上增产增收的致富快车。
家住锦州北镇市中安镇的农民张志国就是阳光工程肥料配方师培训中的优秀学员典型, 他是当地的肥料经销大户、生产大户, 是首批参训学员。在取得肥料配方师资格证后, 他身体力行开展科技种田, 还积极指导带动周边农户, 应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放的施肥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配方施肥。许多种植户的产量明显提高, 生产效益也随之增加。农民洋溢着喜悦的微笑说:“多亏了张志国, 他就是咱农民身边最亲近的肥料配方师。有他在, 种地就多了个主心骨。”
“人不欺地, 地不欺人”,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配方施肥。2012年初,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张志国家的耕地肥力情况进行了测试, 并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实施配方施肥, 提高地力, 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检测结果看, 土壤中氮含量属中等水平, 钾含量属中等偏低水平, 而磷含量较低。在了解自家土地养分状况后, 张志国参照施肥卡提供的施肥数量配方, 及时调整了肥料品种及施用量。
张志国在总结自家粮食增产增收的秘诀时说:“除了种植优良品种外, 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参加了肥料配方师培训, 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2012年加大了磷肥、钾肥的施用量, 做到了科学、合理、有效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一名优秀的肥料配方师在指导基层农民科学种田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引导鼓励农民参加肥料配方师培训, 是一项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肥料配方师将成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重要生力军。
2011年, 全国化肥施用总量达6027万吨 (折纯) , 折合人民币达2340亿元, 是农业生产资料中最大宗的投入品。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减少, 要实现农产品总量的增长, 必须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肥料的投入量将会继续增加。农业生产实践证明, 按照合理的肥料配方科学施用, 对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小规模经营较为普遍的现实情况下, 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与肥料生产加工、销售、推广行业等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直接关系。规范从事肥料配方与肥料应用效果评价技术人员的从业行为, 对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全国肥料配方行业从业人数约有19万人, 主要分布在以下3个领域:一是农技推广行业,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 全国省、市、县土肥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从业人员有19871人 (2002年度) ;二是肥料配制加工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现有复合肥厂、配肥站、新型肥料厂等5300多个, 按每个企业平均3名专业人员计算, 该行业从业人员有15900人;三是肥料销售服务行业, 全国县 (市、区、旗) 乡 (镇) 肥料销售服务网点预计在10万个左右, 按10%的网点配有专业人员, 每个网点平均1.5人估算, 从业人员约为15万。把肥料配方行业人员素质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对科学施肥队伍的建设, 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大中专院校 (包括职业技术学院) 与本职业有关的专业设置有:种植业的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学、土地管理学、环境工程学等。这些专业的设置, 为科学施肥工作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教育条件。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深入开展, 必将带动与科学施肥相关的技术推广、配肥加工、配肥产品销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从而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从事该职业。在测土施肥工作中, 肥料配方师在“测土、配方、配肥、指导施肥”等环节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职业前景尤为看好。
配方肥料 第2篇
改变配方肥料推广应用现状的几点建议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星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配方肥具有配比合理、使用方便、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优点,俗称“傻瓜肥”.
作 者:张琼 杨亚黎 王保海 作者单位:唐河县农业局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21) 分类号:S1 关键词:大棚油桃应用液体配方肥料效果试验 第3篇
关键词:油桃;液体肥料;配方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45-02
Study on the Optimal Liquid Fertilizer Formula for Nectarine in Greenhouse
Liu Wenguo et al.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fertilizer of nectarine in greenhous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trend,the use of liquid fertilizer on nectarin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ormulations with biogas slurry+borax+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compound amino acid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root irrigation and water to replace biogas slurry foliar applic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the main performance of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fruit finish the degre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namely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can promote more invest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Key words:Nectarine;Liquid fertilizer;Formula
随着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陕西省设施栽培中的油桃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而大棚内因结构等原因使得施肥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果农的需要,液体肥料的使用显得日益重要[1-2]。为了促进油桃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笔者研究了含有沼液的大棚油桃液体肥料不同配方对油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大棚油桃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兴平市桑镇设施农业油桃基地,该地属关中平原,海拔450m、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年均气温13.1℃,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584mm左右。供试土壤为塿土,表土质地中壤,容重1.28g·cm-3,有机质含量11.4g·kg-1,碱解氮42.2mg·kg-1,有效磷22.3mg·kg-1,有效钾146.6mg·kg-1,pH7.35。
1.2 供试材料 供试油桃品种为极早518,5年树。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处理方案:试验设5个处理,重复4次,单株小区,完全随机排列,具体见表1。表1中对照(CK):常规施肥,为当地果农实际施用肥料用量,其他各处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新增加各处理水平,其中各物料浓度为复合氨基酸(汉菱生物)0.8%,硼砂0.1%,磷酸二氫钾0.3%,沼液为家庭新鲜原液取出后外放7d后取上清液使用,稀释3倍,上述各处理用量根灌每株2kg,叶面喷施按450kg/hm2计。肥料施用方法分别采用根灌与叶面施肥两种,时间分别在2013年4月5日和4月20日。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累计测定各试验果树的实际产量,叶面喷施处理同时测定油桃的着色光洁度,着色光洁度采用赋值法记录,具体是对不同光洁和着色的油桃赋予不同的数值,记录各着色的状况的油桃次数,计算其占总油桃数的百分数。试验前采0~20cm土样,用于测定土壤pH(pHS-3CT酸度计测定)、有机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碱解氮(碱解扩散法)、有效磷(0.5mol/L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有效钾(火焰光度计法)等指标,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油桃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3的产量最高,根灌的平均产量达4.94kg/株,叶面施肥的平均产量达4.33kg/株,其中根灌施肥中处理3与处理2差异显著,处理2与处理4不显著,但与处理1显著,除处理1外其他所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2、3、4都与对照及处理1差异极显著。说明了油桃用沼液+复合氨基酸+硼砂+磷酸二氢钾按一定的比例配比进行根灌,产量最高,生产中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叶面施肥各处理中,处理3和4差异不显著,但都与处理2显著,说明了在含有复合氨基酸的液体肥中,加硼砂和磷酸二氢钾会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处理1与对照不显著说明了单独叶面喷施沼液,增产不明显。由表2还可看到,根灌上述处理和叶面喷施上述各处理之间的平均产量分别是3.67kg/株和3.36kg/株,且差异不显著,说明上述各处理根灌和叶施均会取得好的增产效果。
2.2 不同处理对油桃光洁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4的着色光洁度最好,达92%,较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说明了复合氨基酸+硼砂+磷酸二氢钾能够增加油桃的着色光洁度,其中以水代替了沼液,比用沼液的处理3效果好,说明了沼液对油桃的着色光洁度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桃面的锈斑呈现增加的原因,而处理2和3差异不显著,但都比处理1和对照显著,而处理1和对照不显著,甚至数值比对照还小,说明沼液若叶面喷施会影响果子的着色光洁度。
3 结论
通过设置不同配方在大棚内油桃上进行试验,将各处理对油桃产量及油桃光洁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油桃用沼液+复合氨基酸+硼砂+磷酸二氢钾根灌试验中产量最高,去掉沼液仅用复合氨基酸+硼砂+磷酸二氢钾或去掉硼砂、磷酸二氢钾也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生产中可推广使用;(2)叶面喷施可选用复合氨基酸+硼砂+磷酸二氢钾,不仅产量好,而且果面着色光洁度好,可推广使用;(3)因沼液的来源及特点,作液体肥料时应考虑到稳定性及果子的着色光洁度,不建议用它作物料。
参考文献
[1]赵云莉.水肥一体化技术与液体肥料[C]//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谈配方肥料的选购与施用 第4篇
1 配方肥料的发展趋势
配方肥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多品种专用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专用肥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吸肥规律和吸肥量而研制生产的。农民在选用复合肥时,要针对不同作物选择相应的专用肥。如果不专用就违背了作物吸肥规律,作物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同时造成某些营养元素浪费。二是多功能药用化。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免去药剂拌种程序,一次施用既能保证作物所需养分,又能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起到多重效果。三是高浓度长效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浓度长效化的复合肥越来越受农民欢迎。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方便耕作,免去追肥环节,减轻劳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
2 肥料鉴别方法
一是用眼看。看化肥外袋是否有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编号、肥料登记证号、重量、厂名、厂址等,最主要的是氮、磷、钾的配比及总养分的多少,然后看内袋中是否有生产合格证和使用说明,最后看肥料的颗粒是否均匀,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颗粒大小基本上差不多,劣质肥料往往喜欢在标识上做文章。二是用手摸。用手抓半把复合肥搓揉,这时手上留有1层灰白色粉末并有粘着感的为优质产品,相反,劣质肥料多为黑色粉末,在手上搓时没有粘着感。三是用火烧。取少量复合肥放在明火上烧,正宗的肥料会有一股氨臭味,并伴有黄色的火焰,火焰越黄越好。四是用鼻闻。如果肥料有异味,且异味重、刺鼻,这样的肥料绝对有问题,施用这样的肥料轻则引起烧苗,重则使农作物绝收,而且毒性残留时间长,还会影响下季作物生长。五是用水溶。优质复合肥的水溶性都比较好,浸泡在水中大部分都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物也比较细小,而劣质复合肥则比较难溶于水,其颗粒粗糙且坚硬,这是区别优劣复合肥的最好方法。
3 配方肥选择方法
一是看包装。合格产品双层包装,防湿防潮。包装物外表有三证号码:即生产许可证号码、经营许可证号码、产品质量合格登记证号码;有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含量标明;有生产厂家、地址等。打开外包装,袋内要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二是看复合肥的物理性状。产品质量好的复合肥,颗粒大小均匀一致,不结块,不碎粉。三是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复合肥,正规厂家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都比较先进,生产出的产品颗粒均匀。养分均衡,质量稳定,产品配方均是由专家针对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点,经过长期试验研制而成的,配方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养分全,含量足。四是要选用适合本地土壤的复合肥,这些复合肥大多是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情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生产的,针对性强。有些农民盲目购买不适合本地应用的复合肥,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个别营养元素浪费,而且影响产量。五是忌连年使用“双氯”复合肥。“双氯”复合肥是以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其中氯离子含量高。氯离子是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适量能促进作物生长,过量会造成肥害。如果连年施用“双氯”复合肥,氯离子在土壤中存留量大,作物过量吸收会发生“氯害”,同时土壤也会发生“盐害”。六是购买肥料时一定要索取发票。以防后期出现质量纠纷时,留有凭证。
4 配方肥施用方法
一是配方肥肥效时间长,宜做基肥。大量试验表明,不论是二元复合肥还是三元复合肥均以基施为好。这是因为复合肥中含所氮、磷、钾等多种养分,作物前期尤其对磷、钾极为敏感,要求磷、钾肥要作基肥早施。有些复合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包衣、造粒等工艺,肥效缓慢平稳,比单质化肥分解慢,养分淋失少,利用率高,只适合于作基肥。一般用量为450~600kg/hm2。复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防贪青徒长。二是配方肥分解较慢,对播种时用复合肥作底肥的作物,应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在追肥时及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三是配方肥浓度差异较大,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目前,多数复合肥是按照某一区域土壤类型平均养分状况和大宗农作物需肥比例配制而成。市场上有高、中、低浓度系列复合肥,一般低浓度总养分为25%~30%,中浓度为30%~40%,高浓度在40%以上。要因地域、土壤、作物不同,选择使用经济、高效的复合肥。一般高浓度复合肥用在经济作物上,能够做到品质优、残渣少、利用率高。四是配方肥浓度较高,要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否则会影响出苗甚至烧苗、烂根。播种时,种子要与穴施、条施复合肥相距5~10cm,切忌直接与种子同穴施,造成肥害。五是配方肥配比原料不同,应注意养分成分的使用范围。不同品牌、不同浓度复合肥所使用原料不同,生产上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选择使用。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铵离了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大地上使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否则,将降低肥效,甚至毒害作物。六是配方肥施用要深施覆土。复合肥中含有2种或2种以上大量元素,施于地表,氮易挥发损失或经雨水流失。磷、钾易被土壤固定,特别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况无法溶解,肥效更差。因此,复合肥的施用应尽可能避免地表撒施,应深施覆土。
参考文献
[1]路洪夫, 孙官荣, 栗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7 (12) :12.
[2]屈玉玲.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走入千家成户[J].山西农业 (致富科技) , 2007 (3) :11.
[3]李大文, 陈謇, 施海萍, 等.关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 2006 (3) :37-39.
配方肥料 第5篇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7.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22
Fertilization Effect of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Trials
ZHAO Na,XUE Wen-duo
(856 Branch of the Great Northern Wildernes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griculture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Hulin, Heilongjiang 158418,China)
Abstract: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can increase fertilizer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the unit contribution to the yield is obvious. The urea, triple super phosphate, potassium chloride, NPK fertilizer agronomy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respectively by 28.1%, 82.4%, 44.7%, 48.8%; fertilizer partial productivity is increased by 37%; the production of the soil testing fertilization area is increased of 785 kg·hm-2 completely than routine fertilization area, increasing by 9.9%.
Key words: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fertilizer agronomy efficiency; fertilizer partial productivity; yield
收稿日期:2013-10-08;修订日期:2013-11-20
作者简介:赵娜(1987—),女,黑龙江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农业生态研究。
水稻营养的2/3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当土壤中的营养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由于目前水稻的产量水平、栽培方式、土壤肥力等要素和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技术指标已不能适应目前水稻生产的需要。据文献报道[1-7],盲目施用化肥,不仅能造成土壤板结、营养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降低,还会造成农业污染,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013年组织和实施的水稻肥料效应研究试验,目的是探索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土壤的施肥参数,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试验用品种为11叶早熟粳稻空育131。
试验用肥,北大荒牌尿素:N≥46.4%,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公司生产。三环牌粒状重过磷酸钙:P2O5≥43%,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国农资牌氯化钾:K2O≥60%,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加拿大)。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第10管理区的试验示范田内,地号为11#5,基础肥力情况见表1。
1.3 方 法
常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均采用常规5项肥料试验设计。常规5项设计有氮、磷、钾3个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施肥和不施肥2个试验水平,不完全实施,共5个试验处理。各试验处理分别为不施肥(N0P0K0)、施磷钾肥不施氮肥(N0P1K1)、施氮钾肥不施磷肥(N1P0K1)、施氮磷肥不施钾肥(N1P1K0)、完全肥(N1P1K1)。
常规施肥技术5个小区组成常规施肥技术区,简称A区,5个处理代号分别为:A-N0P0K0,A-N0P1K1,A-N1P0K1,A-N1P1K0,A-N1P1K1,A区5个处理随机排列。
配方施肥技术5个小区组成配方施肥技术区,简称B区,5个处理代号分别为:B-N0P0K0,B-N0P1K1,B-N1P0K1,B-N1P1K0,B-N1P1K1,B区5个处理随机排列。
每处理为一个小区,小区形状长方形,每小区面积为3 m×12 m=36 m2,水稻试验单排单灌。试验区设置4行保护行。试验小区田间排列见图1,A区和B区各施肥量见表2。
4月17日播种, 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30 cm×12 cm,25穴·m-2,每穴插4~5株。田间管理根据观测的叶龄生长进程,适时采取水、肥、植保等调控措施,管理水层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肥料农学效率(AE)指单位施肥量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公式如下:
A区:AEN= (YA2-YA3) /FN,AEP= (YA2-YA4) /FP,AEK= (YA2-YA5) /FK,AENPK= (YA2-YA1) /FNPK。
B区:AEN= (YB2-YB3) /FN,AEP= (YB2-YB4) /FP,AEK= (YB2-YB5) /FK,AENPK= (YB2-YB1) /FNPK。
式中,YA1,YA2,YA3,YA4,YA5,YB1,YB2,YB3,YB4,YB5,分别代表处理A1,A2,A3,A4,A5,B1,B2,B3,B4,B5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FP、FK 、FNPK代表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肥料偏生产力(PFP)指单位施肥量作物的产量。NPK肥料的偏生产力用完全施肥区A2和B2的每公顷产量与该区NPK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
A区:PFPNPK= YA2/ FNPK;B区:PFPNPK= YB2/ FNPK。
式中,YA2,YB2分别代表处理A2,B2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PK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从表3可以看出,B-N1P1K1 处理较A-N1P1K1产量增加785 kg,提高9.9%,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作用明显。
从表4可以看出,B区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NPK的AE值均较A区高,分别提高28.1%,82.4%,44.7%,48.8%;B区的PFP值较A区高,提高37.0%,说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单位施肥量对于产量的贡献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 低碳农业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2): 61-64.
[2] 侯红乾,刘光荣,冀建华,等. 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3):109-115.
[3] 吾建祥,施南芳.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4): 17-19.
[4] 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2 (4): 36.
[5] 杨丽丽,郑伟. 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综合防治[J]. 山西农业科学,2012(8):815-818.
[6] 尹彩侠,王立春.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9, 32 (4): 19-21.
[7] 杨蕊梅,于大富. 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对农田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07-108.
B区:AEN= (YB2-YB3) /FN,AEP= (YB2-YB4) /FP,AEK= (YB2-YB5) /FK,AENPK= (YB2-YB1) /FNPK。
式中,YA1,YA2,YA3,YA4,YA5,YB1,YB2,YB3,YB4,YB5,分别代表处理A1,A2,A3,A4,A5,B1,B2,B3,B4,B5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FP、FK 、FNPK代表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肥料偏生产力(PFP)指单位施肥量作物的产量。NPK肥料的偏生产力用完全施肥区A2和B2的每公顷产量与该区NPK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
A区:PFPNPK= YA2/ FNPK;B区:PFPNPK= YB2/ FNPK。
式中,YA2,YB2分别代表处理A2,B2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PK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从表3可以看出,B-N1P1K1 处理较A-N1P1K1产量增加785 kg,提高9.9%,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作用明显。
从表4可以看出,B区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NPK的AE值均较A区高,分别提高28.1%,82.4%,44.7%,48.8%;B区的PFP值较A区高,提高37.0%,说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单位施肥量对于产量的贡献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 低碳农业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2): 61-64.
[2] 侯红乾,刘光荣,冀建华,等. 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3):109-115.
[3] 吾建祥,施南芳.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4): 17-19.
[4] 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2 (4): 36.
[5] 杨丽丽,郑伟. 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综合防治[J]. 山西农业科学,2012(8):815-818.
[6] 尹彩侠,王立春.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9, 32 (4): 19-21.
[7] 杨蕊梅,于大富. 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对农田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07-108.
B区:AEN= (YB2-YB3) /FN,AEP= (YB2-YB4) /FP,AEK= (YB2-YB5) /FK,AENPK= (YB2-YB1) /FNPK。
式中,YA1,YA2,YA3,YA4,YA5,YB1,YB2,YB3,YB4,YB5,分别代表处理A1,A2,A3,A4,A5,B1,B2,B3,B4,B5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FP、FK 、FNPK代表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肥料偏生产力(PFP)指单位施肥量作物的产量。NPK肥料的偏生产力用完全施肥区A2和B2的每公顷产量与该区NPK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
A区:PFPNPK= YA2/ FNPK;B区:PFPNPK= YB2/ FNPK。
式中,YA2,YB2分别代表处理A2,B2的水稻每公顷产量,FNPK完全施肥区A2和B2氮磷钾纯养分每公顷投入量。
从表3可以看出,B-N1P1K1 处理较A-N1P1K1产量增加785 kg,提高9.9%,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作用明显。
从表4可以看出,B区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NPK的AE值均较A区高,分别提高28.1%,82.4%,44.7%,48.8%;B区的PFP值较A区高,提高37.0%,说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单位施肥量对于产量的贡献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 低碳农业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2): 61-64.
[2] 侯红乾,刘光荣,冀建华,等. 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3):109-115.
[3] 吾建祥,施南芳.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4): 17-19.
[4] 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2 (4): 36.
[5] 杨丽丽,郑伟. 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综合防治[J]. 山西农业科学,2012(8):815-818.
[6] 尹彩侠,王立春.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9, 32 (4): 19-21.
融安县水稻肥料配方校正研究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3—8月在融安县潭头乡新桂村进行, 试验田面积0.06 hm2, 供试土壤为潴育沙泥田, 土壤质地为壤土, 0~20 cm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 H值6.25, 有机质32.7 g/kg, 全氮1.96 mg/kg, 有效磷38.00 mg/kg, 速效钾76.00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水稻组合, 为五优华占。供试肥料:氮肥为重庆江北尿素, 含纯N 46%;磷肥为广西柳城过磷酸钙, 含P2O512%;钾肥为加拿大氯化钾, 含K2O 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分别为校验配方 (A) 、减氮配方 (B) 、增氮配方 (C) , 以不施肥作对照 (CK) , 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1。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约20 m2 (6.66 m×3.00 m) 。小区间筑田埂并用薄膜包裹, 避免串灌串排, 试验区四周保护行宽1 m以上。插植密度25.20万株/hm2, 每小区504株 (28行×18株/行) , 插植规格24 cm×17 cm。试验采用塑盘育秧, 于3月28日播种, 4月22日移栽。肥料运筹:基肥施氮总量的40%、磷的100%、钾的40%, 蘖肥施氮的45%、钾30%, 穗肥施氮15%、钾30%。
(kg/hm2)
1.4 调查统计
生长期调查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插秧期、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基本苗、分蘖数、叶色、株高、病虫害与防治情况, 收获期收获, 计算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投入产出比;利用Excel软件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和粒重构成的[3]。种植密度和肥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作物群体结构, 从而造成经济性状的优劣。种植密度和其他栽培措施一致时, 只有合理施肥 (正确的肥料种类、正确的施肥量、正确的施肥时期和正确的施肥位置[4]) , 才能充分表现水稻经济性状的优异性。由表2可以看出, 在4个处理中, 各处理经济性状各有优劣。CK不施肥, 水稻群体小, 通风透光好, 千粒重最高,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最低;处理C施肥量特别是氮肥用量大,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高, 千粒重最低。处理A植株经济性状各项指标介于处理B、C之间, 有效穗数比处理B多1.41万穗/hm2, 比处理C少0.32万穗/hm2;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处理B减4.2粒和0.5 g, 比处理C增加6.5粒和0.3 g。综合各项经济性状指标, 以处理B理论产量最高, CK最低, 处理A介于处理B和处理C之间。处理A理论产量9 357 kg/hm2, 分别比CK和处理C增产2 235、520 kg/hm2, 比处理B减产423 kg/hm2。以上分析表明, 处理B肥料配方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更有利于形成水稻高产的植株群体结构。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区组间F值差异不显著 (F=0.663 9<F0.05=5.143 2) , 处理间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 (F=55.084 0>F0.01=4.757 1) [5,6], 说明试验设计及布局科学合理, 试验过程准确可靠。采用LSR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平均数标准差Sx=230.54 kg/hm2) 可知, 3个施肥处理与CK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不同施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有显著的, 也有不显著的。其中处理B与处理A、C差异显著, 处理A、C之间差异不显著。在3个施肥处理中, 经济产量、利润、产投比、经济系数和生物产量均以处理B为最高, 分别为9 600kg/hm2、25 135元/hm2、14.40、0.54、17 778 kg/hm2;其次是处理A, 其经济产量、利润、产投比和经济系数分别为8 950kg/hm2、23 218元/hm2、12.60、0.53, 其生物产量为16 887 kg/hm2, 排在第3位;最低是处理C, 其经济产量、利润、产投比和经济系数分别为8 400 kg/hm2、21 581元/hm2、11.13和0.49, 其生物产量17 143 kg/hm2排在第2位。这些分析表明, 处理B水稻肥料配方, 不仅节本节肥, 而且增产增收[7]。
注:纯N 5.17元/kg, P2O56.60元/kg, K2O 6.00元/kg, 稻谷2.80元/k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的3个水稻肥料配方, 与不施肥相比, 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但是调节氮肥用量的配方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从而达到节本节肥、增产增收的目的。试验条件下, 减氮肥配方 (施纯N 131.25 kg/hm2、P2O552.50 kg/hm2、K2O 120.00 kg/hm2) , 比校验配方 (施纯N150.00 kg/hm2、P2O552.50 kg/hm2、K2O 120.00 kg/hm2) 增产650kg/hm2, 增幅为7.26%, 节本增效1 917元/hm2;比增氮肥配方 (施纯N 168.75 kg/hm2、P2O552.50 kg/hm2、K2O 120 kg/hm2) 增产1 200 kg/hm2, 增幅为14.29%, 节本增效3 554元/hm2。根据校验结果, 认为调减氮肥的水稻施肥配方应该大力推广。
摘要:在融安县潭头乡进行水稻主推配方肥校正试验, 结果表明:调节氮肥用量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达到节本节肥、增产增收的目的。减氮肥配方 (施纯N131.25kg/hm2、P2O552.50kg/hm2、K2O120.00kg/hm2) , 比校验配方 (施纯N150.00kg/hm2、P2O552.50kg/hm2、K2O120.00kg/hm2) 增产7.26%, 节本增效1917元/hm2;比增氮肥配方 (施纯N168.75kg/hm2、P2O552.50kg/hm2、K2O120.00kg/hm2) 增产14.29%, 节本增效3554元/hm2。
关键词:水稻,肥料配方,校验,广西融安
参考文献
[1]王莉, 曹邦州, 刘洋.睢宁县水稻主推配方肥校正与示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7) :22-24.
[2]高建萍, 关林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 2012 (4) :23.
[3]南京农学院, 江苏农学院, 华中农学院, 等.作物栽培学 (南方本)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31-33.
[4]BY T W BRUULSEMA, C WITT, FERNANDO GARCIA, 等.普遍适用的肥料管理措施框架[J].高效施肥, 2008 (10) :3-7.
[5]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02-115.
[6]严铁宁, 胥志文.改进施肥方法促进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探索[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1) :123-125.
双季稻区晚稻不同肥料配方试验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尿素 (N 46%) 、过磷酸钙 (P2O5 12%) 、氯化钾 (K2O 60%) 。
供试水稻品种:超泰香。
1.2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八步区桂岭镇桂岭村。土壤为潴育性杂沙田, 土壤质地为沙壤, 土壤的基本农化性状为:pH值5.03, 有机质0.205%、全氮0.136%、速效磷75.23 mg/kg、速效钾45.68 mg/kg、缓效钾86.46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9个处理。即:处理1 (CK) 不施用任何肥料;处理2~5为测土施肥, 处理6~9为常规施肥, 详见表1。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共27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筑田埂并用薄膜隔开, 除施肥不同外, 其他田间管理相同。试验期间观察记载各处理分蘖、有效穗等, 并进行实地测产和室内考种。
1.4 试验概况
试验田于2008年7月8日播种, 7月31日移栽, 10月29日收获。
施肥方法:基肥全部深施, 追肥撒施。
施肥时期:基肥于7月30日施用, 分蘖肥于8月12日施用, 幼穗分化肥于9月2日施用, 齐穗肥于9月27日施用。
施肥比例:尿素30%作基肥, 40%作分蘖肥, 20%作幼穗分化肥, 10%作齐穗肥;过磷酸钙全部作基肥;氯化钾50%作基肥, 50%作分蘖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比处理1 (对照) 有明显的增加, 增产幅度为550.0~3166.7 kg/hm2;其中处理4的产量最高, 为6400.0 kg/hm2, 最低是处理1 3233.3 kg/hm2。其中单产在5583.4 kg/hm2以上的有处理4、处理8、处理2、处理6。经方差分析, 除处理3的产量与处理1的产量差异没达显著水平外, 其他各处理产量与处理1产量均达显著差异 (详见表2) 。
测产结果表明, 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都很显著, 尤以缺N最明显, 缺K次之。不施N肥处理 (3、7) 的产量均显著低于不施K、P处理;而不施P处理 (4、8) 的产量又高于不施K处理 (5、9) 的产量。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2.2.1 对有效穗的影响
从表3看, 各处理每hm2平均有效穗在151.65万~222.45万之间, 其中处理1平均每hm2有效穗最少。各处理每hm2平均有效穗比处理1的多23.85万~70.80万穗, 其中处理4、处理8、处理2每hm2平均有效穗在202.50万/hm2以上, 处理5、处理6、处理9每hm2平均有效穗在181.65万~187.5万/hm2, 处理7、处理3、处理1每hm2平均有效穗在177万/hm2以下。从数据可以看出, 不施N的处理每hm2平均有效穗明显少于其他处理。
2.2.2 对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从表3看, 各处理的平均每穗实粒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是:处理4>处理8>处理2>处理6>处理9>处理5>处理7>处理1>处理3, 从而可以看出, 不施N的处理 (7、3、1) 平均每穗实粒数少于其他处理。
不同处理对千粒重也有影响, 影响幅度在25.4 g~26.6 g之间, 但影响不明显。
2.3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试验各处理除肥料投入不同外, 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从表4结果看, 施用肥料后, 提高了水稻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收入。各处理中, 以处理4增收最多, 比对照增收4877.65元/hm2, 增幅达75.4%;第二是处理8, 比对照增收4274.40元/hm2, 增幅达66.1%;第三是处理2, 比对照增收3627.60元/hm2, 增幅达56.1%;第四是处理6, 比对照增收2841.25元/hm2, 增幅达43.9%;其他处理也比对照增收, 增幅在5%~17%之间。增施N、K的处理 (4、8、2、6) 经济效益高, 均比对照增收43.9%以上;不施N、K的处理 (5、9、7、3) 经济效益差, 比对照增收在17%以下。
注:稻谷2.0元/ kg, 尿素3.0元/ kg, 过磷酸钙1.0元/ kg, 氯化钾5.4元/ kg。
3 小结
施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实粒数, 对水稻产量影响效果显著, 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测土配方施N 142.50 kg/hm2与常规施N 150.00 kg/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双季稻区在早稻施用磷肥的情况下, 晚稻施P对水稻增产不明显;增施K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因此晚稻可不施磷肥, 可推荐处理4施肥方案:N∶P∶K=1∶0∶0.684, N 142.5 kg/hm2、P 0 kg/hm2、K 97.50 kg/hm2;而早稻不施磷肥, 则推荐处理2施肥方案:N∶P∶K=1∶0.21∶0.684, N 142.5 kg/hm2、P 30.00 kg/hm2、K 97.50 kg/hm2;施用磷肥的情况下, 推荐处理4方案。
本次试验表明, 施用N、K肥提高水稻产量显著。在当地地力和施肥水平下, 处理4施肥方案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
4 分析与讨论
晚稻不施磷也能获高产原因分析:早稻足量磷施入后, 利用率在5%~20%, 尚有大量的有效磷留在土壤中, 而土壤又对磷有固定作用, 并且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 使磷肥在晚稻中能得以延续利用, 表现出明显的残效效应。因此在足磷的前提条件下, 不施P的处理4获得了最佳的肥料效应。
不同肥料配方对毛稔生长的影响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1月10日至7月20日在海南省儋州市进行。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 (盆高20 cm, 直径30 cm) , 栽培基质为等比例混合的壤土与河沙, 试验地位于遮阳网棚内, 遮光度为50%。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毛稔, 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为生长健壮的二年生实生苗, 使用野生种子培育而得。
1.3 试验设计
氮、磷、钾肥不同水平配比试验, 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表1) , 按照L16 (43) 安排试验, 共设置16个处理, 分别为N0P0K0、N0P1K1、N0P2K2、N0P3K3、N1P0K1、N1P1K0、N1P2K3、N1P3K2、N2P0K2、N2P1K3、N2P2K0、N2P3K1、N3P0K3、N3P1K2、N3P2K1、N3P3K0。试验采用盆栽方式, 每个处理20株, 从苗期开始, 60%的N与40%的P、K作基肥, 40%的N与60%的P、K作追肥, 追肥于始花期施入。试验测定新生枝条中最长枝的枝长、株高, 观察记录现蕾期、花期、花朵数等指标, 每个指标重复5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毛稔营养生长的影响
如图1所示, 各处理枝条长度在18.00~24.00 cm之间, 以N1P1K0为最高, 各处理依次为N1P1K0 (23.90 cm) >N2P1K3 (23.73 cm) >N1P0K1 (23.56 cm) >N3P1K2 (23.33 cm) >N2P3K1 (23.17 cm) 。枝条最短的为N0P1K1 (18.23 cm) , N0P0K0仅有18.87 cm。
如图2所示, 株高大于60 cm的处理仅N3P1K2 (63.33cm) 与N1P1K0 (62.80 cm) , 其他处理中较优的有N3P3K0 (58.00cm) >N2P2K0 (57.30 cm) >N2P1K3 (57.03 cm) , 与枝条长度指标表现趋势类似。株高最矮的2个处理为:N0P1K1 (46.63 cm) <N0P0K0 (50.27 cm) 。
本试验中, 使用的植株苗龄较小, 故使用地径指标衡量各处理对毛稔茎杆横向生长的影响。如图3所示, N3P1K2 (3.43 cm) 为最优处理, 次优处理N1P1K0、N2P2K0、N2P3K1, 均为3.30 cm, N2P0K2 (3.27 cm) 亦有较好表现。缺N处理则地径较小, 最小的为N0P1K1与N0P0K0。
试验结果表明, N施用量与P、K施用总量的比例为1∶1或1∶2时, 对毛稔枝条长度、株高、地径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如N1P0K1、N1P1K0、N2P3K1、N3P1K2等处理;不施用N则对枝条长度、株高、地径具有负面影响, 可认为N的施用是促进毛稔营养生长必需的栽培技术手段;N1P2K3、N1P3K2的试验表现表明, P、K施用总量过高亦不利于毛稔营养生长;N2P0K2、N3P0K3是本试验中“高K缺P”的处理, 各指标表现均不佳。总而言之, 当N施用比例占总量的1/3~1/2时, K施用量较低时可促进毛稔营养生长。值得注意的是, N0P1K1处理较N0P0K0处理表现差, 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2.2 不同处理对毛稔生殖生长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毛稔现蕾期的影响。
毛稔营养生长旺盛可导致现蕾期出现推迟, 如表2所示, N1P0K1、N1P1K0现蕾期分别推迟了5 d与12 d;N2P3K1、N3P1K2、N3P2K1则无花蕾出现, 应该与N施用量较高, 影响花芽分化有关。N0P3K3为“高P高K缺N”处理, 现蕾期提前了5 d, 此配比可作为毛稔花期调控的肥料配方。
2.2.2 不同处理对毛稔花期长度、花朵数量的影响。
如图4所示, 除去3个未开花的处理, 花期最短的为N1P0K1 (4 d) 与N2P0K2 (3 d) , 可见旺盛的营养生长可对花期长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花期最长的处理为N3P0K3 (42 d) , 其次为N2P1K3 (38 d) , 说明较高的K施用量可延长毛稔花期。
如图5所示, 花朵数量最多的处理为N3P3K0 (6朵) 、N3P0K3 (4.8朵) , 其他处理均≤4朵。此试验结果与毛稔营养生长的关系尚不明确,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3 结论与讨论
(1) 因为试验地使用遮阳网棚, 且海南雨季降雨量较大, 所以各处理盆栽有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 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可能是3个处理未开花的原因。同时发现, 水分供应对毛稔花期影响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试验结果表明, N施用量与P、K施用总量的比例为1∶1或1∶2时, 可促进毛稔的营养生长, 说明毛稔对N的需求量较少, 对P、K的需求量较其他植物多。但是本试验使用的是二年生实生苗, 在试验前的栽培管理中水肥充足, 有可能对本试验产生一定影响, 对比N0P1K1与N0P0K0的营养生长指标结果可发现, N0P0K0处理的枝条长度、株高、地径均较优, 应与试验用苗营养物储备有一定的关系, 但野牡丹科植物未见根、茎膨大现象, 需依照不同季节、气候对毛稔植株进行N、P、K元素含量测定方知其对大量元素的储备情况。∥∥∥∥∥∥∥∥∥∥∥∥∥∥∥∥∥∥∥∥∥∥∥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在毛稔营养生长期应使用N3P1K2配方 (N=1.07 g/株, P=0.26 g/株, K=0.53 g/株) ;推荐在花期施用配方N3P0K3 (N=1.07 g/株, P=0 g/株, K=1.07 g/株) , 可显著提高花期长度与花朵数量。N0P3K3处理 (N=0 g/株, P=1.07g/株, K=1.07 g/株) 确可使毛稔现蕾期提前, 但对花期与花朵数量有不良影响, 建议从生长调节剂、胁迫控花、光照周期等方面进行研究, 解决毛稔花期调控问题。
摘要:毛稔是海南园林景观应用的新型优良乡土树种,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研究必要性。本试验采用不同肥料配方对毛稔进行盆栽试验, 研究其营养、生殖生长与不同肥料配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毛稔营养生长期应使用N3P1K2配方 (N=1.07 g/株, P=0.26 g/株, K=0.53g/株) ;花期前应施用N3P0K3配方 (N=1.07 g/株, P=0 g/株, K=1.07 g/株) , 可显著提高花期长度与花朵数量。
关键词:毛稔,肥料配方,生长,花期
参考文献
[1]范建红, 冯志坚, 向春玲.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 21 (4) :19-21.
[2]伍成厚.毛菍的繁育技术[J].花卉, 2015 (7) :6.
[3]唐淑玲, 徐江宇, 江鸣涛, 等.毛稔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 (1) :67-72.
[4]刘慧, 王伟, 贺漫媚, 等.野牡丹科植物种间杂交及子代遗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4) :151-153.
[5]代色平, 刘连海, 吴伟.几种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2013, 29 (4) :7-10.
[6]张新华, 代色平, 蒋建友, 等.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 18 (4) :386-390.
不同配方肥料在早稻上的肥效试验 第9篇
关键词:水稻,缓释肥,肥效
当前, 农村劳力不足, 水稻生产水平低下, 老百姓仍习惯在肥料施用上采取“一炮轰”的模式, 易造成后期生产脱肥早衰, 这对一些以大穗夺高产的品种更易造成产量制约[1,2]。而缓释肥[3,4,5]研究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特设置本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嘉籼8号。供试肥料:众信公司提供的氮∶磷∶钾为18∶8∶9、20∶7∶8、18∶6∶8等3种配方的缓释肥和氮∶磷∶钾为18∶6∶8水稻专用肥;安庆氮肥厂生产的25%复合肥 (12∶4∶9) ;安庆石化产的尿素 (N 46.4%) 。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桐城市龙眠街道和平村胡庄组的水稻田中进行, 前茬为冬闲田。土壤为砂浆面土, 其主要农化性状:pH值为5.1, 有机质为38.5 g/kg, 全氮为1.99 g/kg, 碱解氮为112 mg/kg, 有效磷为6.77 mg/kg, 有效钾为126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分别为:基施缓释肥 (18-8-9) 600kg/hm2, 不追肥 (A) ;基施缓释肥 (20-7-8) 600 kg/hm2, 不追肥 (B) ;基施缓释肥 (18-8-9) 450 kg/hm2, 不追肥 (C) ;基施缓释肥 (20-7-8) 450 kg/hm2, 不追肥 (D) ;基施缓释肥 (18-6-8) 450 kg/hm2, 不追肥 (E) ;基施缓释肥 (18-6-8) 600 kg/hm2, 不追肥 (F) ;基施水稻专用肥 (18-6-8) 300 kg/hm2, 在化学除草时追肥1次, 追施尿素112.5 kg/hm2 (G) ;基施25%复合肥 (12-4-9) 450 kg/hm2, 在化学除草时追肥1次, 追施尿素112.5kg/hm2 (CK) 。所有小区均不施有机肥和喷施叶面肥及植物调节剂, 栽培、田管等措施依照当地习惯, 保持一致。小区面积27.5 m2, 随机排列, 3次重复。试验小区四周用田泥做埂, 围埂宽35 cm、高20 cm, 区间埂宽30 cm、高20 cm, 并用农膜覆盖, 踩至犁底层。小区外围设1 m宽保护行。各小区实行单排单灌, 收获时单打单收测定实产。
1.4 试验实施
4月5日播种, 4月28日移栽, 移栽密度为17 cm15cm, 7月18日收获, 全生育期104 d。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水稻生育期记载播种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始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和倒伏性。每处理选择1个重复, 移栽后选有代表性植株10丛, 每隔7 d调查茎蘖数, 至分蘖数开始减少时止。考种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育期
根据试验记载, 8个处理4月5日播种, 4月28日移栽, 5月2日返青, 6月2021日始穗, 6月2627日齐穗, 7月18日收获。结果表明, 不同肥料及肥料不同用量对水稻生育影响不大。
2.2 水稻分蘖进程及成穗率
由表1可知, 8个处理水稻分蘖始期均在5月67日, 分蘖盛期CK在5月15日左右, 处理A在5月16日左右, 处理B在5月18日左右, 处理C约在5月20日, 其他处理均在5月23日左右。结果表明, 不同肥料及水平对水稻分蘖始期影响不大, 而水稻分蘖盛期表现出明显差异, 同一肥料用量越大, 分蘖越快, 分蘖数越多。有效穗数与分蘖盛期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分蘖盛期越早, 有效穗越多, 其结果是CK较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处理F、处理G分别多28.5万、19.5万、42.0万、34.5万、37.5万、25.5万、9.0万穗/hm2。8个处理成穗率在55.7%~58.7%, 差异不大, 均较低。其原因在于试验田因病虫防治和天气影响, 搁田时间过晚。
2.3 产量及其性状
由表2可知, 同一种肥料2个水平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间差异不明显, 高水平比低水平的一般穗实粒数多3~4粒;处理G较CK结实率提高2.3个百分点, 穗实粒数差异不大, 其他处理较CK结实率高3~5个百分点, 穗实粒数多4~11粒。8个处理千粒重差异比较明显, 最高是处理F, 为28.4 g, CK最低, 为27.4 g, 表明不同肥料对千粒重影响较大。根据单打单收的要求, 处理A、处理B、处理F实际产量较CK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 处理B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缓释肥能有效解决水稻前期疯长、后期早衰, 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 增加产量, 以施600kg/hm2好于450 kg/hm2, 以配方肥 (20-7-8) 效果最佳。但还需认真面对缓释肥对水稻迟发的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适当降低缓释肥用量[6,7], 辅追适量尿素, 有利于促进水稻早发、快发, 提高有效穗数, 充分发挥增产效应。
参考文献
[1]吴春赞, 林华, 赵佩欧, 等.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1) :37-39.
[2]胡争鸣.早稻施用40%掺合肥料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7 (5) :56, 58.
[3]刘春燕.早稻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稻多能”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 2007 (2) :22, 39.
[4]袁瑜, 彭素龙, 刘爱英.早稻“3416”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2) :104-105.
[5]蒋双武.青草镇“3414”早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1) :28-29, 35.
[6]朱德雄, 卜容燕, 李培根, 等.武汉市郊早稻氮磷钾肥效及推荐用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58-60.
配方肥料 第10篇
关键词:马蹄,氮磷钾,配比,微调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农[2013]7号) 《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广西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农业办发[2013]41号) 的精神以及《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关于落实2013年第二批田间试验的通知》要求, 在原马蹄施肥配方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完善配方, 按照荔浦县农业局土肥站的要求, 花篢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马蹄肥料配方校正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处理设置
在马蹄肥料配方 (N∶P2O5∶K2O=18∶8∶19) 基础上微调设计5个处理, 即处理1:空白区 (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对照区 (配方区) ;处理3:减钾区;处理4:减氮区;处理5:减磷区。每处理设一个小区, 小区面积20 m2 (3.0 m×6.67 m) , 插值规格按行株距0.4 m×0.5 m, 每蔸插1株, 每小区插98蔸 (7×14) 。重复3次, 重复内在田间排列时, 采取完全随机区组式排列。
1.1.2 用量设计
试验设置氮、磷、钾用量与配比 (见表1) 。
1.2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7-12月在花篢镇花篢社区马头屯, 土属是洪积母质潴育水稻土, 沙泥田实施, 供试土壤的p H4.92, 含有有机质2.33 g/kg、全氮1.45 mg/kg、有效磷51.2 mg/kg、速效钾74 mg/kg、有效铁164 mg/kg、有效锰15.05 mg/kg、有效铜2.77 mg/kg和有效锌2.7 mg/kg。供试品种为桂蹄2号二代组培苗, 肥料品种为尿素 (N=46%) 、鹿寨产钙镁磷肥 (P2O5=12%) 、新疆罗布泊产硫酸钾 (K2O=50%) 。肥料的用法与用量:基肥为30%氮肥、100%磷肥;分蘖分株肥为35%氮肥、30%钾肥;球茎膨大肥为20%氮肥、20%钾肥;促球肥为15%氮肥、50%钾肥。
1.3 样品采集与调查分析
试验前采集耕层混合样、土壤测定采用常规法分析, Excel软件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理分析,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差异分析
对试验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F=29.58>F0.053.84) (表2) , 说明在原配方基础上, 进行适当调整用量后, 对马蹄产量有影响, 可通过寻优组合, 进一步优化马蹄施肥配方。
2.2 二次多项数理分析
对马蹄产量 (Y) 与氮磷钾施用量 (分别用X1、X2、X3表示) 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 其回归方程为Y=1688.61-17.65X22+0.064X1X3+16.99X2X3[F=608.73Df=3.1r=0.998 9]。方程不拟合, 表明马蹄球茎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相关性较差。但以其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指标时各个因素组合量为:最高产量3 430.67 kg/667 m2, 相对应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是13.2 kg/667 m2、8 kg/667 m2、21 kg/667 m2。
注:F=29.58>F0.053.84各处理产量间差异显著。
2.3 单因素数理分析
用一元二次回归通用公式 (y=ax2+bx+c) 及边际效应自变量x的边际效应等于零 (b+2ax=0) 和自变量xj (j=1, 2, 3....) 的边际效应等于投入价格与产出价格比 (b+2ax=Px/Py) , 建立方程计算最高产量与最高施肥量, 最佳产量与最佳施肥量。
2.3.1 氮素效应数学模型
根据表3氮肥用量与产量数据绘制一元二次回归趋势图, 如图1所示, 其回归方程是: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氮量 (x高) 与最高产量 (y高) :
得出最高施氮量是12.4 kg/667 m2, 最高产量是3 522.0 kg/667 m2。
计算最佳氮量 (x佳) 与最佳产量 (y佳) :
得出最佳施氮量是12.31 kg/667 m2, 最佳产量是3521.9 kg/667 m2。
注:马蹄价格2.8元/kg、N 6.25元/kg、P2O5 4.67元/kg、K2O 10.4元/kg。
2.3.2 磷素效应数学模型
磷肥用量与产量的回归趋势如图2所示, 其回归方程是:y=-18.052x2+328.69x+1688.9, R2=0.917 9。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磷量 (x高) 与最高产量 (y高) :b+2ax=328.69+2× (-18.052) x=0, 得出最高施磷量是9.1 kg/667 m2, 最高产量是3 195.9 kg/667 m2。
计算最佳磷量 (x佳) 与最佳产量 (y佳) :
得出最佳施磷量是9.1 kg/667 m2, 最佳产量是3 185.0 kg/667 m2。
2.3.3 钾素效应数学模型
从图3可以看出,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 其回归方程是Y=3.2568x2+13.338x+1689.3, R2=0.9905, 该方程二次项系数为正, 散点图呈U型, 计算最高产量、施肥量等时没有切点, 钾用量设尚未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施肥量。
注:马蹄2.8元/kg、N 6.25元/kg、P2O5 4.67元/kg、K2O 10.40元/kg。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磷量 (x高) 与最高产量 (y高) :
得出最高施钾量是-2.0 kg/667 m2, 最高产量是1 675.7 kg/667 m2。
计算最佳钾量 (x佳) 与最佳产量 (y佳) :
得出最佳施钾量是-1.5 kg/667 m2, 最佳产量是1 694.6 kg/667 m2。
3 效益分析
表4结果看出, 在原化肥用量与配方基础上进行微调, 经方差分析产量差异性显著, 从经济效益分析减磷区、减钾区产投比降低、减钾区减收862.78元/667 m2, 减幅10.05%, 减磷区减收488.50元/667 m2, 减幅5.69%, 减氮区增收645.13元/667 m2, 增幅7.52%。
4 讨论与结论
4.1 配方调整
在原氮磷钾肥用量与配方基础上进行微调对马蹄产量产生影响, 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三元二次方程相结合进行寻优组合后, 氮素寻优最佳产量3 522 kg/667 m2, 施氮量12.3 kg/667 m2, 磷素寻优最佳产量3 185 kg/667 m2, 施磷量9.1 kg/667 m2。钾素寻优最佳产量1 577.2 kg/667 m2, 施钾量为负值不宜采用。由此判断不必要对原配方进行微调。
4.2 经济效益
进行氮磷钾微调处理其经济效益, 减氮区每667 m2增产量233.4 kg, 每667 m2增收645.13元;减钾区每667 m2减产量311.1 kg, 每667 m2减收862.78元;减磷区每667 m2减产量177.8 kg, 每667 m2减收488.5元, 减钾区与原配方区差异显著, 调整钾肥原配方会产生负效益, 不对配方进行调整。
4.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