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精选7篇)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第1篇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自评报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普通外科等10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厅卫医„2014‟7号)文件要求,现对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技术提出准入评审,按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特作自评,如下:
一、医院周围医疗环境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是平南县南河片区的急救中心,县第二产科急救中心。医疗服务辐射全县各乡镇与邻近藤县、桂平市部份乡镇150万人口以及南梧二级公路平南段突发事故抢救任务。
二、医院硬件设施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550多张,2014年新住院综合楼即将启用开放床位将达到800多张。2013年院门诊量28万人次,住院2.5万人次,手术5500例。现我院拥有万东0.5T MRI,24排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有DR、CR X光机各一台,日本东芝智能高档彩超Applio500、日本阿洛卡等彩超5台,具有百万级层流手术间6间(2014年新住院综合楼启用达15间),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一台,小C型臂X光机一台,麻醉机5台,德国蔡司高端
显微镜2台,腹腔镜3台,史塞克关节镜1套,血透机8台,高压氧舱(12位)1套,以及以色列GaliCryoHitTM氩氦刀、美国科医人钬激光、瑞士EMS弹道碎石系统、超声刀、能量平台、日本尼德克CV-7000CV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等先进大型医疗设备。重症监护室床位8张,配置有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先进设备,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三、科室情况
我院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已达50年左右,目前,普通外科开放床位约60张,2013年收治普通外科患者1800多例,完成普通外科手术1000多例,其中三级腹腔镜诊疗技术约400例,四级腹腔镜诊疗技术约40例。近5年累计完成腹腔镜手术已达到1500多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手术已达170多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本院开展三、四级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三、四级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手术室设置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有满足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配备有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有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满足普通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
施,具备普通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有经过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4名、手术室护士3名,其中黄明柱副主任医师多次到外院进修学习并经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具有扎实的泌尿外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手术操作技术能力,在外院高资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手术,累计完成腹腔镜手术已达500多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手术613有例。本院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四、人员资质
普通外科现有副主任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医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12人。有经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了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4名。我院并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高资质专家进行长期技术帮扶和指导。
五、近年开展此项技术临床应用情况
从2008年我们开展普通外科内镜技术,在外院普通外科高资质专家的指导和帮扶下,我院普通外科内镜(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2012年普通外科住院人次1600多人次,手术850
多台,三级腹腔镜诊疗技术300多例。2013年普通外科住院人次1800多人次,手术1000;其中三级腹腔镜诊疗技术约400例,四级腹腔镜诊疗技术约40例。全部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已达到10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150多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六、技术相关管理:
(一)严格遵守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普通外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其他
所有耗材均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经卫生厅指定的招标机构招标中标,一次性使用,建立有完善的使用登记制度,并按规定随访、记录。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规定收费,无违规现象。
根据上述情况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呼吸内镜(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并具备了开展此项技术的能力。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提出技术准入评审,请求批准。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03月01日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第2篇
(2013年版)
为加强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小儿外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小儿(0-18岁)腹腔镜、胸腔镜、消化内镜、泌尿内镜、脑室镜、呼吸内镜、关节镜等诊疗技术。
小儿外科内镜涉及儿科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参照《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和《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小儿外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小儿外科或专业组,科室或专业组每年收治小儿外科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小儿外科手术不少于300例。2.小儿外科内镜工作室。
(1)小儿外科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2)配备满足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小儿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小儿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小儿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小儿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小儿外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年累计完成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5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2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小儿外科、儿科专业。
(2)有3年以上小儿外科诊疗工作经验,目前从事小儿外科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
(3)经过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小儿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累计独立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5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三级医院从事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8年,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累计完成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例,其中独立完成的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50例。
(4)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小儿外科内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小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小儿外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小儿外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至少10年,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相关科室实际开放床位不少于60张。
3.近2年完成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
4.有不少于2名具备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的与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5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小儿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5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操作、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1.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胸腔镜下支气管裂伤修补术
(二)胸腔镜下食道闭锁手术
(三)胸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术
(四)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
(五)胸腔镜下食管病变切除术
(六)胸腔镜下食管吻合术
(七)胸腔镜下选择性肺叶、肺段切除术
(八)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
(九)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
(十)胸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
(十一)胸腔镜下悬吊治疗叉状肋技术
二、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三)腹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
(四)腹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
(五)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六)腹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术
(七)腹腔镜下Ladd手术
(八)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
(九)腹腔镜下胆道闭锁Kasai手术
(十)腹腔镜下长段型巨结肠手术
(十一)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
(十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
(十三)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
(十四)腹腔镜辅助肠闭锁肠吻合术
(十五)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十六)腹腔镜下腹腔实性肿物切除术(十七)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十八)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九)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术(二十)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术
(二十一)腹腔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二十二)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二十三)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胃底切除术(二十四)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二十五)腹腔镜下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二十六)腹腔镜下肾全部或部分切除术(二十七)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二十八)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取石术(二十九)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三十)腹腔镜下重复膀胱切除术(三十一)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三十二)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手术(三十三)腹腔镜下膀胱颈成形术(三十四)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三十五)腹腔镜下结肠代膀胱术(三十六)腹腔镜下前列腺囊切除术
三、腔镜下包虫病手术
四、输尿管软镜检查(含活检、异物取出术)
附件2 三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
(二)胸腔镜下肺叶楔形切除术
(三)胸腔镜下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
(四)胸腔镜下后纵膈囊肿切除术
(五)胸腔镜下纵膈病变活检术
(六)胸腔镜下Nuss漏斗胸矫治术
(七)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
二、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术
(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物剔除术
(三)腹腔镜下脐尿管囊肿切除术
(四)腹腔镜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五)腹腔镜肠重复畸形手术
(六)腹腔镜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
(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八)腹腔镜下常见型巨结肠手术
(九)腹腔镜下大网膜囊肿切除术
(十)腹腔镜下肠系膜囊肿切除术
(十一)腹腔镜下胸骨后疝修补术
(十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引流术
(十三)腹腔镜下肝边缘病灶切除术
(十四)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
(十五)腹腔镜下急性胰腺炎引流术(十六)腹腔镜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十七)腹腔镜下发育不良肾切除术(十八)腹腔镜下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十九)腹腔镜下F-S隐睾下降固定术(二十)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二十一)腹腔镜下两性畸形性腺切除术(二十二)腹腔镜下睾丸切除术
三、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诊疗技术
(一)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粘膜病变切除术
(二)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血管瘤电凝术(含出血灶电凝止血术)
(三)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
(四)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瓣膜切除术
(五)经皮肾镜检查术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第3篇
日前, 卫生部发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通知, 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近期推荐不超过3家医疗机构作为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候选单位, 卫生部将在此基础上展开遴选和审核。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还须上报辖区内已经准予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名单。
四级妇科内镜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妇科内镜手术技术, 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 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第4篇
浏览次数:69 日期:2014-02-21 14:52:36
为加强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泌尿外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用于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诊疗的腹腔镜技术、经尿道内镜技术和经皮肾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设有泌尿外科,二级医院外科设有泌尿外科病房或专业组。每年收治泌尿外科患者不少于400例,完成泌尿外科手术不少于2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包括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2)有满足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泌尿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泌尿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不少于2名经过泌尿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泌尿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近5年累计完成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2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附件2)不少于8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拟开展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与开展泌尿外科内镜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2)具有5年以上泌尿外科疾病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从事泌尿外科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200例。
(3)经过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泌尿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累计完成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500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25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书面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三级医院从事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5年累计完成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500例,其中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50例。(4)泌尿外科内镜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泌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泌尿外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泌尿外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开展泌尿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泌尿外科开放床位不少于60张。
3、近5年累计收治泌尿外科患者不少于10000例,每年完成泌尿外科内镜手术1000例以上(其中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50例,经尿道内镜手术不少于700例,经皮肾镜手术不少于150例),其中每年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3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不少于50例,经尿道内镜手术不少于200例,经皮肾镜手术不少于50例)。
4、有不少于4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需具备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模拟培训场地及设施。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泌尿外科内镜或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泌尿外科内镜或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3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例,经尿道内镜手术不少于15例,经皮肾镜手术不少于10例)。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
1、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经尿道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尿道巨大前列腺切除术(>60g)
(二)输尿管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
(三)软性输尿管镜肾结石激光碎石术
(四)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内切开术
(五)软性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二、经皮肾镜诊疗技术
(一)孤立肾经皮肾镜术
(二)肾铸型结石及多发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术
三、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肾上腺肿瘤(≥5cm)切除术
(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
(三)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四)腹腔镜供肾取肾术
(五)腹腔镜肾切除术
(六)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七)腹腔镜马蹄肾峡部分离术
(八)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九)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十)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十一)腹腔镜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
(十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十三)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
(十四)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十五)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
(十六)腹腔镜肾固定术
(十七)腹腔镜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再吻合术
(十八)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
(十九)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二十)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二十一)腹腔镜腔静脉后输尿管整形术
(二十二)腹腔镜隐睾下降睾丸固定术
(二十三)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含腹腔镜膀胱憩室切除术)
(二十四)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二十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二十六)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二十七)腹腔镜脐尿管切除术
(二十八)腹腔镜精囊切除术(二十九)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三十)单孔腹腔镜手术
(三十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附件2
三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经尿道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60g)(含电切除、气化、激光剜除)
(二)经尿道前列腺支架置入术
(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含电切、激光)
(四)经尿道膀胱病变黏膜切除术(含腺性膀胱炎,黏膜白斑病变黏膜切除术)
(五)经尿道输尿管膨出切开术
(六)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
(七)经尿道膀胱颈口切开术
(八)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
(九)输尿管镜(软、硬镜)检查术
(十)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
(十一)输尿管镜输尿管扩张术
(十二)精囊镜检查技术
二、经皮肾镜诊疗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单发性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异物取出)
三、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三)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cm)
(四)腹腔镜隐睾切除术
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第5篇
为加强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普通外科腹腔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甲状腺腔镜技术、乳腺腔镜技术、经肛腹腔镜微创技术(TEM)等诊疗技术。
普通外科涉及十二指肠镜、胃镜、结肠镜等消化腹腔镜诊疗技术参照《消化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外科设有普通外科病区或专业组,每年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普通外科手术不少于2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2)有满足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需要的腹腔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普通外科腹腔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普通外科腹腔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腹腔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普通外科病房开放床位数不少于60张,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普通外科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从事普通外科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200例。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累计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500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附件2)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进修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书面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从事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目前为三级医院在职执业医师,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200例,其中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20例。
(4)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5)其所在医疗机构具有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资质,本人曾在三级甲等医院完成6个月以上的专业进修。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进修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医院。
2.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普通外科开放床位不少于100张。
3.近5年累计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10000例,每年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200例。
4.有不少于4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30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附件:1.四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疝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2.腹腔镜下膈疝无张力成型术 3.腹腔镜下肠造口旁疝无张力成型术 4.腹腔镜下巨大切口疝无张力成型术
(二)肝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2.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
3.腹腔镜下肝外伤探查修复清创术 4.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切除术 5.腹腔镜下活体取肝术
(三)胆道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2.腹腔镜下胆管中上段癌切除术
3.腹腔镜下单纯胆肠吻合术(如胆囊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等)4.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 5.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 6.腹腔镜下胆管修补术 7.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四)胰腺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胰管切开取石联合胰管胃、肠吻合术 2.腹腔镜下肠吻合术
3.腹腔镜下经十二指肠切开胰管开口整形支架引流术 4.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
6.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腺切除术 7.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 8.腹腔镜下胰肾联合切除术 9.腹腔镜下胰胃联合切除术
10.腹腔镜下胰腺联合脏器切除术(肾、胃等)11.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12.腹腔镜下胰体胰尾肿瘤切除术 13.腹腔镜下胰胃吻合术
14.腹腔镜下胰腺囊肿胃肠吻合术 15.腹腔镜下肠吻合术 16.腹腔镜下胰腺囊肿剥离术
(五)脾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 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3.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
(六)胃肠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2.腹腔镜下贲门癌手术 3.腹腔镜下残胃癌手术 4.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 5.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
6.腹腔镜下小肠恶性肿瘤切除术 7.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 8.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9.腹腔镜下胃旁路术 10.腹腔镜下回肠间置术 11.腹腔镜下胆胰转流术
12.腹腔镜下短食管Collis胃成形术 13.腹腔镜下贲门失驰缓治疗术 14.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15.腹腔镜下复杂肠粘连松解术 16.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17.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18.腹腔镜下次全及全结肠切除术 19.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 20.腹腔镜下直肠后囊肿切除术 二、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参照消化腹腔镜四级手术目录
三、甲状腺腔镜诊疗技术
1.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 3.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
4.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5.甲状腺腔镜下甲状旁腺瘤切除术 6.甲状腺腔镜下甲状旁腺癌根治术
四、乳腺腔镜诊疗技术
1.乳腺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乳腺腔镜下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3.乳腺腔镜下乳腺再造术
五、胆道镜诊疗技术
1.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探查取石术 2.胆道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取出术 3.胆道镜下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取出术
六、经肛腹腔镜诊疗技术
1.经肛腹腔镜下直肠病变全层切除术 2.经肛腹腔镜下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七、其他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附件2 三级普通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疝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2.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3.腹腔镜下股疝修补术 4.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
(二)肝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2.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 3.腹腔镜下肝脏楔形切除术 4.腹腔镜下肝脏活检术
(三)胆道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2.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 3.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术 4.腹腔镜下胆囊造瘘术 5.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
(四)胰腺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胰腺周围脓肿外引流术 2.腹腔镜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
(五)脾脏诊疗技术 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
(六)胃肠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胃空肠吻合术 2.腹腔镜下胃良性肿瘤切除术 3.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 4.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 5.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6.腹腔镜下胃造口术
7.腹腔镜下胃切开异物取出术 8.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 9.腹腔镜下小肠局部切除术 10.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 11.腹腔镜下小肠造口术 12.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1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14.腹腔镜下回盲部切除术 15.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 16.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 17.腹腔镜下肠造口术
二、甲状腺腔镜诊疗技术 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三、胆道镜诊疗技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
四、其他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上传 第6篇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
(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
(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
(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
(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
(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
(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
(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
(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
(十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
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
(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
十、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下治疗术
附件2
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
(三)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五)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
(六)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
(七)胃镜下食管射频消融术
(八)胃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九)胃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
(十)胃镜下异物取出术
(十一)胃镜下止血治疗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一)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切除术
(二)结肠镜下结肠支架治疗术
(三)结肠镜下异物取出术
(四)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切除术
(二)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
(三)十二指肠镜下止血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环扫及扇扫超声内镜检查术
五、小肠镜诊疗技术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第7篇
2、卫生部医管司指导规范创建15个《内镜微创专业委员会》,凝心成就我国百名世界一流内镜微创医师。
3、卫生部人事司、医疗服务监管司指导委托行业规范对多轮评审符合条件的副教授以上专家颁发免考《内镜微创医师教师证》,作为培训教师。
4、年耗960亿元内镜微创与消毒设备82%依靠进口,急需扩大国产量,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行业将规范内镜公司产品质量行业评价标准。
5、由中国、瑞典研制,中国生产的《智能内镜医师训练考试器》,将大量生产向国内外推广。
6、国家科技部批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北京代表处》在北京建立,办公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内(中国科技会堂4楼)。
7、由卫生部办公厅(医政)文件通知,我国内镜诊疗技术已正式纳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体系。
8、2010年《第三届中国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大会暨第六届中国纳米生物技术大会》,已于2010年7月24日-25日在上海召开。
9、世界医学外科的重大革命:从传统体表切开手术一非切开经内镜微创手术一经自然腔道内镜微创手术,是医理工高技术融合的成就。
10、经过2750位全国各专科内镜专家努力工作,分布在全国各地“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建立任务基本完成。现在,卫生部准予将内镜诊疗技术正式纳入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体系,由卫生部各主管司局领导和全国各专科内镜专家组成的“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2010年1月予以撤销。
11、2010年9月3日,《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成立,对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逐步实施执证上岗,对训练、考试等纳入严格统一的质量评价管理。近100万名内镜微创医技人员将参加培训及考试。首开中国专科医师技术培训考试、执证上岗先河。
12、2011年3月中旬开始,实施《各医院内镜微创和内镜基地》的专项巡查质量评价工作。质量评价专家组将对全国各医院使用的内镜微创装备、内镜培训基地进行质量评价。对已发证三年将到期的基地,进行现场质量评价,优存劣汰,质量低劣的基地予以撤消。
13、2007年10月20日中共17大大会期间,在北京五洲国际会议中心同期召开的《中国第17届内镜医师大会》上,卫生部刘谦副部长致贺,有关司局领导在大会颁证。以后,受卫生部主管机构委托,陆续由内镜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颁发了第一批、第二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证书。基地证书有效期三年,每年年审优存劣汰(上网查:科学时报2007年10月26日第四版会议颁发基地证书整版报道)。
14、遵照卫生部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对近三年的多轮专家会议认定的副教授以上的、各专科免考的“内镜医师”,可依照国家1999年全国颁发首批《医师执业证》方式,老人老办法,对各专科专家委员会多轮评审副教授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医师,由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行业发放《内镜微创医师教师证》。这些将是各个“医院和内镜培训基地”的教师。同时,做好内镜医师行业维权工作,是我们行业协会的基本任务。
15、在历届卫生部陈敏章、张文康、高强、陈竺部长,黄洁夫、刘谦、王陇德副部长,卫生部医政司、医管司、科教司、人事司、国际合作司、政策法规司、卫生监督司、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等部门支持下,对统一规范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试,几年来,颁发了若干文件。
16、历经20年来的艰辛努力,全国各专科内镜专家和全体内镜医技人员,自1990年在消化内镜专家、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的支持下,由全国多专科内镜专家陈敏章、张阳德、陆星华、鲁重美、张宝善、周殿元教授等组织300多位代表,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内镜医师大会”,每年一次。现已举办到第20届。
17、为了促进将纳米生物技术用于研制经自然腔道微创外科新器械、新材料、新设备研制工作。我们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纳米医药研制”、“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器件”三大重点项目116个课题。汇报“纳米生物技术在内镜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并开展用纳米生物技术研制“经自然腔道”内镜微创手术器材,并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纳米生物”这个年青的学科、年青的团队发扬光大,将保持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和部分领先水平。
18、由社会个人私建的“内镜医师信息管理网”,违法盗用“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中国内镜新闻网、中国内镜杂志”等我机构名称和会微做封页。内容盗用我以上机构主办的“中国内镜新闻网”的各类新闻,违法公布虚假信息,多次警告并被国家安全部门等机构追查。
19、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将在卫生部医管司的支持和指导下创建15个专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