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范文(精选11篇)
配伍禁忌 第1篇
临床上因常用西药联用不当造成神经、造血、呼吸、泌尿、消化、循环等不同系统受损, 发生肝脏损害、重金属中毒、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事件时有发生, 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常用西药联用需要掌握配伍禁忌的重要规则。
1 抗寄生虫药
氯喹忌与氯丙嗪、保泰松、氯化铵、大量维生素C等联用[7、16~18]。
2 抗肿瘤药
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配伍[13]: (1) 环磷酰胺、环已亚硝脲、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 (与氟尿嘧啶、硫鸟嘌呤有禁忌) 、喜树碱钠、争光霉素等, 忌与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含丹参酮的制剂等) 联用; (2) 柔红霉素忌与其他骨髓抑制剂、碱性溶液、肝素等联用; (3) 萘达帕汀忌与其他抗癌药、含铝金属盐、p H<5输液剂、氮芥类、抗代谢类、生物碱、氨基糖苷类等联用; (4) 丙卡巴肼忌与麻黄碱、间羟胺、含酪胺食物 (乳酪、啤酒、香蕉等) 、乙醇联用[7、16~18]。
3 免疫调节药
此类药物应注意: (1) 环孢素忌与酮康唑、西咪替丁、甲氰咪胍、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雄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异烟肼、利福平、两性霉素B、氨基糖苷类、氮芥、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复方磺胺甲噁唑、TMP、甲氧苄胺嘧啶、环丙沙星、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头孢菌素类 (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 、非甾体抗炎药、甘露醇、呋塞米、疫苗、其他抑制剂、钙剂、储钙利尿剂、高钙食物联用; (2) 强效肝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忌与环孢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交沙霉素、唑类抗真菌药 (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地尔硫艹卓、硝苯地平、皮质激素、溴隐亭、炔雌醇、维拉帕米、奥美拉唑、麦角胺、咪哒唑仑、利福平、苯巴比妥、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复方磺胺甲嗯唑、布洛芬、碳酸氢钠等碱性药联用; (3) 霉酚酸酯忌与其他免疫抑制药、抗淋巴细胞球抗体、环孢素、皮质激素类、干扰肠肝再循环药、消胆胺、制酸剂、阿昔洛韦等联用[7、16~18]。
4 血液系统药
此类用药须注意: (1) 抗贫血药铁制剂 (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蛋白琥珀酸铁等) 忌与含鞣质药、茶、碳酸盐、磷酸盐、四环素、二巯基丙醇、新霉素、考来烯胺、青霉胺、胰酶制剂等联用;维生素B12忌与氯霉素、消胆胺、葡萄糖、氯丙嗪、维生素C、K等联用; (2) 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华法林忌与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水杨酸盐类、扑热息痛、乙酰水杨酸、羟布宗、氯贝丁酯、水合氯醛、吲哚美辛、甲芬那酸、对氨基水杨酸、奎宁、奎尼丁、吩噻嗪类、蛋白质同化激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甲磺丁脲、考来烯胺、苯乙哌啶酮、灰黄霉素、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肠内营养乳液、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利福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联用;肝素忌与庆大霉素、右旋糖酐、乙酰水杨酸、双嘧啶胺醇、碳酸氢钠、乳酸钠、利尿酸等联用[7、16~18]。
5 呼吸系统药
此类用药配伍禁忌包括: (1) 止咳药可待因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美沙酮、全麻药、肌松药、吗啡类、烯丙吗啡、纳诺酮、抗胆碱药等联用; (2) 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忌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含铜铁重金属药联用;巯乙磺酸钠忌与红霉素、四环素、氨茶碱联用; (3) 平喘药茶碱忌与麻黄碱、肾上腺素、地尔硫艹卓、维拉帕米、美西律、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红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联用;氨茶碱忌与维生素B1、、C、四环素族盐酸盐、去甲肾上腺素、促皮质激素、烟酸、甲基磺胺异恶唑忌联用;福莫特罗忌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药联用[7、16~18]。
6 消化系统药
该类药物使用应警惕: (1) 助消化药干酵母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 (2) 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忌与四环素、对乙酰氨基酚、抗胆碱药、麻醉性镇痛、藿香正气丸 (水) 联用; (3) 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忌与华法林、地西泮、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咖啡因、普萘洛尔、氢氧化铝、甲氧氯普胺、硫糖铝联用;雷尼替丁忌与普萘洛尔、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联用; (4) 碱性钠钙镁铝盐抗酸药忌与磷酸盐、钙盐、维生素D及酸性药联用; (5) 止吐药托烷司琼忌与利福平和食物联用; (6) 护肝药腺苷蛋氨酸忌与含钙离子、碱性药、高渗药联用[7、16]。
7 泌尿系统药
此类用药配伍禁忌包括: (1) 强利尿药呋噻米忌与华法林、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水杨酸盐、氨基糖苷类、磺酰脲类、磺胺类药联用; (2) 中利尿药氢氯噻嗪忌与留钾利尿药螺内酯、尿崩停、降压药利血平、可乐定、肼屈嗪、强心苷、磺酰脲类药联用; (3) 弱利尿药氨苯蝶啶忌与留钾利尿药螺内酯等联用; (4) 酸性、弱酸性药忌与碱性、弱碱性药联用[7、16~18]。
8 神经系统药
此类神经系统用药配伍禁忌: (1) 拟胆碱受体激动药新斯的明等忌与普鲁卡因、琥珀胆碱等拟胆碱药、周围血管扩张药多奈哌齐、阿托品等抗胆碱药联用; (2) 抗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等忌与新斯的明、琥珀胆碱、毒扁豆碱等拟胆碱药、周围血管扩张药多奈哌齐、抗组胺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 (3) 骨骼肌松弛药溴化二甲基环轮藤宁忌与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筒箭毒碱、新斯的明联用[7、16~18]。
9 抗过敏药
此类药物禁忌: (1) 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忌与中枢兴奋药、乙醇、镇静、催眠、安定、麻黄碱联用; (2) 葡萄糖酸钙 (锌) 、氯化钙与强心苷、枸橼酸盐、草酸盐、四环素、青霉胺、多价磷酸盐、纤维素、植物酸盐联用[7、16~18]。
1 0 内分泌系统药
此类用药配伍禁忌: (1) 糖皮质激素类药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配伍[14]: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棕榈酸钠等) 忌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口服降血糖药、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噻嗪类利尿药、两性霉素B、水杨酸盐联用;促皮质素忌与中性氯化钾、谷氨酸钠、氨茶碱注射液联用; (2) 生殖激素药 (1) 雌激素己烯雌酚忌与利福平、氨苄西林联用; (2) 孕激素黄体酮忌与氨基比林联用; (3) 子宫兴奋药垂体后叶素忌与麻醉乙醚、氟烷、甲基苯丙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联用;麦角新碱、缩宫素 (与麦角新碱、野靛碱有禁忌) 忌与升压药甲氧胺、肾上腺素、麻醉乙醚、氟烷、硫喷妥钠、吗啡等联用;芫花萜忌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乙酰水杨酸联用; (4) 避孕药炔诺酮类 (复方炔诺酮片等) 忌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甲丙氨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利福平、非拉西丁、氯氮艹卓、保泰松联用; (5) 抗早产药利托君、特布他林忌与糖皮质激素联用; (6) 退奶药溴隐停忌与红霉素、吩噻嗪类、多巴胺、其他麦角生物碱类联用; (3) 甲状腺素药 (甲状腺粉、左甲状腺素等) 忌与有机酸类、口服降血糖药、双香豆素抗凝血药、升压药联用;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忌与双香豆素类、碘剂联用; (4) 影响糖代谢药降血糖药 (1) 胰岛素 (与糖皮质激素、乙醇有禁忌) 、 (2) 口服磺酰脲类 (氯磺丙脲 (与丙磺舒、青霉素有禁忌) 、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盐酸苯乙双胍、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 (D860) (与水杨酸盐、乙酰水杨酸、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类、乙醇、磺胺、保泰松、抗结核药、氯霉素、四环素、环磷酰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β受体阻滞剂、氢氯噻嗪、糖皮质激素、氯丙嗪、拟交感神经药、口服避孕药、烟酸制剂有禁忌) , 忌与甘草、人参、鹿茸、脑灵素等联用; (3) 米格尼醇忌与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地高辛、雷尼替丁、普萘洛尔联用; (4) 阿卡波糖忌与抗酸药、考来烯胺、肠道吸附剂、消化酶制品联用; (5) 瑞格列奈忌与受体阻断药乙酰水杨酸、磺胺、噻嗪类利尿药、类固醇类、口服避孕药联用; (5) 影响骨代谢药骨化三醇忌与巴比妥类药、抗惊厥药、考来烯胺等联用[7、16~18]。
1 1 心血管系统药
此类用药禁忌: (1) 强心药 (地高辛、甲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毛花苷丙、洋地黄毒苷等) , 忌与 (2) 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洋地黄类、普萘洛尔、乙醇、利多卡因等忌联用) 钙制剂、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奎尼丁 (与吩噻嗪类、藜芦碱、抗组胺药、抗酸药忌联用) 、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甲氧氯普胺、利血平、保泰松、苯妥英钠、利福平、依酚氯铵、普萘洛尔 (与利多卡因引起窦性停搏) 、排钾利尿药、皮质激素、可卡因、泮库溴铵、萝芙木碱、琥珀胆碱、受体阻滞剂、红霉素、卡托普利、吲哚美辛、螺内酯、普鲁本辛、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胺碘酮、肝素、两性霉素B、失钾利尿剂布美他尼、依他尼酸、三硅酸镁制酸药、柳氮磺吡啶、甲氧氯普胺因、新霉素、白陶土止泻吸附药、果胶、考来烯胺、阴离子交换树脂等联用; (3) 血管活性药 (肾上腺素、去甲腺素肾素、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麻黄碱等) 忌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巴胺 (与抗抑郁药、呋喃唑酮、丙炔甲基苄胺、催产素有禁忌) 、妥拉苏林、氟烷、环丙烷麻醉药、胍乙啶、氨茶碱、氨基丁三醇、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等联用; (4)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酯、血管活性药异丙肾上腺素忌与普萘洛尔、洋地黄类、乙醇等联用; (5) 降高血压药 (1)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塞利洛尔、 (2) 血管舒张药硝普钠 (均与可乐定、甲基多巴、维拉帕米有禁忌) 、 (3) 钙通道阻滞药阿雷地平 (与甲基多巴、哌唑嗪、普萘洛尔、硫氮酮、西咪替丁、地高辛、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红霉素等有禁忌) , 忌与 (4) 交感神经抑制降压药利血平 (与大多数降压药、利尿药、拟肾上腺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左旋多巴、氯丙嗪、苯丙胺、含麻黄碱药有禁忌) 等联用; (5) 米诺地尔忌与环孢素、他克莫司、苯二氮艹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抗组胺药 (特非拉定、阿司咪唑等) 、镇吐药西沙比利、降血酯药 (洛伐他丁、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 、噻嗪类、呋塞米利尿剂等联用; (6) 丙炔甲基苄胺、胍乙啶 (与丙炔甲基苄胺、氯丙嗪、胼苯哒嗪、妥拉苏林、肾上腺素有禁忌) 忌与麻黄碱、苯丙胺、利血平、甲基多巴、降压灵、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含酪胺食物、镇静药、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等联用; (6) 降血脂、胆固醇药 (1) HMG-Co A还原酶抑制药阿伐他汀忌与红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类抗真菌药、环孢菌素、吉非贝齐、烟酸、米贝地尔联用;氟伐他汀钠忌与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地高辛、利福平、苯妥英钠联用; (2) 胆酸螯合药考来烯胺忌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洋地黄、保泰松、四环素、氢氯噻嗪、苯巴比妥、甲状腺素、雷洛昔芬、强心苷联用; (3) 食欲抑制剂苯丙胺类 (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 (与抗高血压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禁忌) 、右苯丙胺、氯苄雷司、芬普雷司、西布曲明) (与抗偏头痛药、二氢麦角胺、哌替啶、芬太尼、碳酸锂、色胺酸、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拉酮、萘法唑酮、曲唑酮、酮康唑、红霉素、文拉法辛、麻黄碱有禁忌) 等, 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7、16~18]。
1 2 生物制剂
蛋白质 (人血清、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等) 、酶制剂[胃蛋白酶、乳酶生、淀粉酶、胰酶、多酶片 (其中链激酶、尿激酶、双链酶与呋喃西林、红汞等杀菌剂、肝素、双香豆素、乙酰水杨酸等抗凝剂有禁忌) 等]、生化制品等, 忌与含蛋白水解酶、蛋白沉淀剂、乙醇、电解质、p H值偏高或低注射剂、化学药品、重金属盐、碱性药、没食子酸、生物碱、含鞣质药、含大黄中药及其制剂 (麻仁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 联用[3、7~9、16~18]。
1 3 维生素类
此类维生素类药 (A、B、C、D、E、K、P) 忌与碱性中西药联用;维生素A、D忌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药、新霉素、液体石蜡、考来烯胺、口服避孕药联用;维生素B2忌与丙璜舒、链霉素、红霉素、短杆菌素、四环素、甲氧氯普胺、吩噻嗪类药、三环抗抑郁药、抗胆碱药联用;维生素B6忌与维生素B12、呋喃妥因、左旋多巴、氯霉素、环丝氨酸、免疫抑制药联用;维生素C忌与维生素A、B12、K、P、含铜锌铁离子重金属盐、氨茶碱、氧化剂、肝素、去铁胺、华法林、磺胺类药、乙酰水杨酸、巴比妥类、口服避孕药、四环素联用;维生素E忌与钙制剂联用;烟酸忌与胍乙啶、吩噻嗪类降压药联用[7、16~18]。
1 4 解毒剂
解毒药中 (1) 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碘解磷定忌与碱性药联用; (2) 金属中毒解毒剂谷胱甘肽忌与维生素B12、K3、泛酸钙、乳清酸、抗组织胺药、磺胺类、四环素类联用;依地酸钙钠 (EDTA-Ca Na) 、BAL、DMS和含碘造影剂 (碘化油、碘卡酸、碘番酸等) 忌与含钙、镁、钴、铝、铋、铁、汞、砷、银等重金属药、铁血黄素、铁蛋白、血红蛋白、各种酶、核酸联用; (3) 氰化物中毒解毒剂亚甲蓝忌与碱性药、氧化剂、还原剂、碘化物等联用[7、16~18]。
1 5 诊断辅助用药
诊断药配伍禁忌包括: (1) X线造影剂甲泛葡胺、碘海醇、碘酞葡胺、 (2) 器官功能检查剂胰功肽忌与胰酶制剂、磺胺类、氯霉素、利尿剂、利胆剂、复合维生素B等联用; (3) 放射线核素碘[131I]化钠忌与含碘药物、食物、甲状腺素、抗甲状腺药、考的松类、磺胺类、避孕药、抗结核药、碘剂造影药联用[7、16~18]。
16眼科用药
凡眼科药 (1) 妥布霉素滴眼液忌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头孢噻吩、多黏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药、右旋糖酐、海藻酸钠代血浆类、依他尼酸、呋塞米利尿药、卷曲霉素、顺铂、万古霉素等联用; (2) 左布诺洛尔、羟甲唑啉滴眼液忌与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心律紊乱、甲亢药联用; (3) 萘甲唑、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 (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β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糖苷类心脏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禁忌) 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7]。
17消毒剂
中药配伍禁忌 第2篇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芜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解:
1、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莞花;
2、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贝母(川贝、浙贝)、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半夏、白蔹、白芨;
3、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蓬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临床上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第3篇
【关键词】 中药;西药;配伍禁忌
【中国分类号】 R9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70-01
中药是我国的医药瑰宝,现代科学揭示:绝大多数中草药中都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或活性成分,一些现代化学药物治疗不了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乃至对人类威胁最大、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心脏病、高血压、癌症以及艾滋病等,中草药也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且缩短了某些疾病疗程,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是由于中草药、中成药的成分复杂,化学结构难以定性,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就存在一个中西药物配伍问题。
目前中西药使用的情况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因不少医师对药理药性了解掌握的不全面,将中药、西药、成药同方开出,致使患者将中西药同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西药如配伍得当,对治疗疾病能起到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若配伍不当,则会产生相反作用,甚至发生危险。因此,临床上中西药的配伍禁忌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止咳定喘丸与西药痢特灵、优降糖等合用,会使去甲肾上腺素蓄积,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甚至造成高血压危象。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白茅根、金钱草、泽泻、牛膝及夏枯草等不能和保钾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氯吡脒、氨苯蝶啶等合用,否则可引起高血钾毒性反应。
2,若将含碱性的碳酸氢钠或胃舒平与酸性的山楂丸同服,会发生酸碱中和,中西药物均会失效。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同服含有颠茄类生物碱的颠茄片、胃痛散等药物,颠茄类生物碱可使胃肠蠕动减慢,使洋地黄类药物吸收增加而发生中毒。朱砂安神丸、七厘散、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西药的溴化钾、碘化钾、碘化钠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含雄黄的中成药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用,因这些西药在胃里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钾氧化,从而增加毒性。
3,中药饮片甘草、鹿茸及其成药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据研究,甘草口服经酶的作用,可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研究证明鹿茸也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时,有时并用甘草、鹿茸的方剂以清热解毒、补虚强身。但由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弱降血糖药物的效果。糖皮质激素由于外周作用以及对肝脏的作用,能促进糖的异生。也就是说糖皮质激素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中中转移到肝脏,由于肝脏中酶的作用,使葡萄糖与糖原的产生增加,因而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降血糖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在药理作用上是拮抗的,致使降血糖作用减低。据文献资料报道,糖皮质激素与水杨酸衍生物并用,能使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增加。故甘草及鹿茸不宜大量长期与水杨酸衍生物合并使用。
4,蛋白酶、多酶片及胰酶等西药,不能与大黄及含大黄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麻仁丸、安脑牛黄片等合用。因为大黄对酶类助消化药有抑制作用。这些药物及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与富含鞣质成分的如虎杖、诃子、石榴皮、侧柏叶、成药如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合用,可以发生沉淀反应以致失去疗效。文献指出,鞣质可与维生素B1永久结合,而使其从体内排除。因此在服用含有鞣质的药物后可适当补充一些vitb1较合适。
5,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如骨刺消痛液、枸杞酒、人参酒等药酒若与西药的鲁米那、胰岛素、苯巴比妥等同用,乙醇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快,从而降低疗效。同时酒剂能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使用灭滴灵和先锋霉素的也不宜服中药酒剂,因为这些药物能阻止乙醇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使乙醇在体内蓄积,产生双硫酸样毒性反应。常服降糖灵等药物的患者,不可以同服酒剂中成药,以免使血糖进一步降低而致血糖性休克。
6,丹参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配伍 因二药成分互相作用,可使注射液颜色变深,甚至浑浊,降低疗效 [3]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也存在配伍禁忌,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丹参、降香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pH6.8,环丙沙星分子中含有一个环丙氮原子和一个羧基,能与酸或碱成盐而溶于水,临床上多用其乳酸盐制成注射液,其pH为4.0~4.5,当其pH在5.5~6.5时即析出结晶;氧氟沙星的pH为7.1,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可产生絮状沉淀
中药与西药在临床中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中西药合用得当会使治疗达到更好效果,配伍不当则会发生危险甚至死亡。临床药学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并用时,如果产生物理、化学、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禁忌,应避免使用。当中西药必须配合使用进,用药宜间隔2~小时,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中西药物各方的科学理论,合理地选用药物配伍应用,以发挥其中西药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互补作用,真正达到药物配伍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永超.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中的相互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4)3:11-13.
[2] 赵汉臣,曲国君,王希海,等.注射药物应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8-880
中药配伍禁忌探讨 第4篇
1 十九畏配伍禁忌
十九畏配伍禁忌最早可追溯至《医经小学》,以巴豆忌牵牛、丁香忌郁金、硫磺忌朴硝、水银忌砒霜最为典型。丁香属于芳香健胃药品,挥发油含量丰富,对胃壁神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产生兴奋;而郁金对胃壁具有安定作用,能缓解痉挛;二者联用,易产生药理拮抗作用,故忌合用。硫磺于肠道中能转变为硫化氢干扰肠壁;而朴硝硫酸钠含量丰富,口服肠道吸收能力差,于肠道内长期存在,易构成高渗溶液,诱发机械性刺激,引起泄泻;二者联用,易增强泻下作用,严重者易引起胃肠痉挛,诱导机体脱水;二者药性不一致,硫磺忌大热大辛物质,而朴硝属于大寒大苦之物,热寒忌同用[2]。水银汞含量相对丰富,砒霜三氧化二砷含量较为丰富,二者联用易转变至砷汞齐合金,形成氧化还原反应,消除药效。巴豆中脂肪油含量丰富,以巴豆毒素为主要有效成分,而牵牛中泻下成分含量多,过大剂量不利于保护肾脏机能;二者联用,易增强泻下利水作用,加重肾脏负担,故慎合用。
2 十八反配伍禁忌
立足于祖国医学角度,十八反配伍禁忌最早可追溯至《儒门事亲》,主要表现为甘草忌芫花、大戟、海藻,乌头忌白及、半夏、贝母、瓜蒌、白蔹,藜芦忌芍药、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苦参[3]。究其作用机制,乌头以乌头碱为主要成分,毒性作用强,与半夏联用能增强毒性作用;而半夏亦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与乌头联用易形成末梢神经、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理,联合贝母与乌头易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且贝母中富含大量贝母碱,对呼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乌头与白蔹、白及、瓜蒌同用,能增强乌头碱活性,从而发挥更大的乌头毒性作用。
甘草中富含甘草次酸,可诱导尿量下降,加快钠离子排出速度,促使体内长期停留水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并诱导钾离子尽快排出,提升血钙,降低血钠速度,诱发水肿,实现抗利尿目的。而芫花、海藻、甘遂及大戟当属于利水消肿之药,配伍使用易导致功效相反,从水盐代谢原理出发,当属于绝对相反药物,禁止同时使用。目前,诸多毒性药理实验提示,芫花、海藻、甘遂、大戟与甘草分煎合并对小白鼠腹腔给药、灌肠给药后,其LD5。水平与甘草用量呈负相关,提示毒性作用增加[4]。有学者通过应用浸膏(50%乙醇浸制)进行上述实验,发现结果具有类似性,表示这四味药与甘草忌联用[5]。
藜芦可刺激黏膜,产生兴奋作用;而芍药、细辛对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并产生抑制、麻痹等作用而松弛平滑肌;可见芍药、细辛与藜芦同用,功效易出现抵消情况。
3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
中药给药途径除口服外,还包括外用;此外,静脉点滴、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亦十分普遍,再加上品种丰富,故社会效益相对理想。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某些中药注射液间相联用不合宜,如24种常用由药注射液与硫酸小檗碱注射液联用,行等量配伍,发现大青叶、红花、苦参、复方柴胡油、柴胡、鱼腥草、盐酸麻黄碱、川芎、紫花等注射液与硫酸小檗碱注射液均伴有混浊或沉淀现象,证实属于配伍禁忌[6]。禁止与止血敏注射液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K、盐酸氯丙嗪、氢化可的松;高渗生理盐水禁止与200mL/L甘露醇注射液联用,多由于氯化钠等可诱导甘露醇快速排出,治疗脑水肿时须间隔12小时左右进行1次注射,过大用量易引起脑组织脱水;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等药物多提倡单独应用。由此可见,针对中药注射液而言,其配伍亦伴有规律性,目前有待临床进一步归纳与探究。
4 结束语
中医用药关键形式当属于药物配伍使用,药物配伍应用后可发挥不尽相同的效果,增效、致毒性作用皆有之,故医务人员必须要对配伍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了解。研究人员必须综合相关中药配伍禁忌参考资料及文献,重视禁忌药物品种基原考证,从基原变迁药物、多基原药物及多入药部位药物着手,明确药材配伍禁忌所含药物基原及品种,进行化学、药理、毒理研究。此外,在循证医学、物质基础、毒理学、药理学、药物代谢研究中,必须构建科学的研究方案,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必要时建立细胞或动物模型,提取、分离并检测药材,进行配伍药材实验或单味药材实验,并结合近期药物配伍禁忌相关实践或报道,展开全面、系统的讨论与评价,探究药材毒性改变规律,挖掘中医药潜力。
摘要: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中药配伍禁忌已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诸多文献资料或实验研究探讨中药配伍禁忌,但均未获取统一定论,促使临床用药相对混乱,可见明确中药配伍禁忌内涵,构建科学的中药配伍禁忌表征形式,制定系统化规范标准,对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规避医疗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立足于中药角度,深入探究中药配伍禁忌,旨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胡广泉.中药配伍禁忌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12(2):50-51.
[2]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等.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21-424.
[3]张培利,刘永青,王会品,等.中西药的临床合理配伍及禁忌[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23(4):306-307.
[4]彭有素,陈红,蔡国容,等.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12(1):162-162.
[5]李湘来.中西药物配伍禁忌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84-85.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资料2 第5篇
文中(+)是不可配伍;(-)示可配伍;(+-)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配伍;[ ]示文献号。
双黄连注射液
1.维生素C(+)[3250(-)[695] 2.青霉素钠(-)[22][525][526][638][6868][698][699](+)[710] 3.氨苄青霉素(+)[525][633][638][6868][693](-)[698][599] 4.哌拉西林(-)[409][571] 5.头孢噻肟(-)[409][525][571][633] [638][639](+)[639][341][445] 6.先锋必(-)[22] 7.头孢唑啉(-)[22][686][698] 8.氨基糖苷类抗菌素(+)[670] 9.妥布毒素(+)[638] 10.庆大霉素(+)[686][698][699] 11.阿米卡星()[525][605][633][686][693] 12.小诺霉素(-)[605](+)[664] 13.卡那霉素(+)[698][699] 14.链霉素(+)[698][699] 15.氯霉素(-)[695] 16.磷霉素(+)[409] 17.病毒唑(-)[409][686][695] 18.地塞米松(-)[525][633][693][698][699](+)[670] 19.氢化可的松(-)[525][633][693][695] 20.5%~10%GS(-)[526][214][698](+-)[686] 21.NS(-)[526](+-)[686] 22.0.9%氯化钠(-)[698] 23.复方葡萄糖(含钾)(+)[526][638][670] 24.环丙沙星(-)[605] 25.培氟沙星(-)[605] 26.红霉素(+-)[670][698](+)[699](<0.6g,无沉淀;>1.2g,有沉淀)27.林可霉素(-)[605][686][695] 28.白霉素(+)[605] 29.甲硝唑(-)[280][476](+-)[696](常温下可现配现用,1.5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30.利多卡因(-)[695] 31.阿托品(-)[695] 32.氯化钾(-)[695] 33.盐酸维拉帕米(-)[695] 34.硫酸镁(-)[695] 35.氯化钙(+)[695] 36.盐酸氯丙嗪(+)[695] 37.氨茶碱(+)[697] 38.尼可刹米(-)[699]
39.洛贝林(-)[699] 40.阿拉明(-)[699] 41.多巴胺(-)[699] 42.西地兰(-)[699] 43.毒毛K(-)[699] 述评:
1.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32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695](《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页,1996年8月)实验仅考察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
2.青霉素G与双黄连有7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01,4(2):138从6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G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G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分别给药。
3.氨苄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双黄连针600mg+氨苄西林钠1.5g,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中国药业》1999,8(2):23)。(-)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3g(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苄青霉素2mg/500ml生理盐水(可能印刷错误,2g误印成2mg)体内外考察结论为8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页,1996年8月8日)。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头孢噻肟:[639][341][445](《医药导报》2000,19(5):468)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孢噻肟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广东药学》,2000,(4):34)作者在经外观、PH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粒一项。[52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虽做微粒考察,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总体上微粒增多,但结论时未作评估。[633][638]为综述性文章,未作实际考察。
5.小诺霉素:[60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246页,2000年牡丹江)考察0-5小时无理化配伍禁忌。[664](《健康报》2000,3,10)周德明临床实践配伍后出现混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仍需进一步考察,以不配伍为好。
6.地塞米松配伍双黄连针:(-)者,无理化禁忌;(+)者报告地塞米松影响双黄连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使病程延长(《中国药业》,2001,11(2):60;《综合临床医学》1997,13(2):169)。
7.5%~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526](《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7):307)考察配伍后黄芩甙、绿原酸、连翘甙等含水量,认为可配伍,但不宜与含钾复方葡萄糖配伍。[214](《中国药学杂志》增刊,1995,30:113)提出配伍后PH值有一定改变,微粒增多双黄连稳定性最差,宜现配现用。[686](《中国药房》,2001,12(1):55)一综述文章说,配伍后微粒增多。
当归
1.青霉素G(+-)[710]
血塞通(三七皂苷)
1.胞二磷胆碱(-)[446]
2.生理盐水(-)[686]
脉络宁
1.右旋糖酐(-)[292] 2.胞二磷胆碱(-)[74][516] 3.10%葡萄糖(-)[214]
复方大青叶
1.维生素C(-)[389] 2.2%利多卡因(-)[389] 3.青霉素G(+-)[710]
鹿茸精
1.青霉素G(+-)[710]
丹参针
1.胞二磷胆碱(-)[50] 2.维脑路通(-)[51] 3.红霉素(-)[61] 4.细胞色素C(-)[66][128][351] 5.维生素C(+)[173] 6.右旋糖酐(+-)[238][360][417][418](过敏休克6例)死亡3例(+)[687] 7.环丙沙星(+)[291][369][691] 8.胰岛素(-)[558] 9.氟罗沙星(+)[594] 10.氧氟沙星(+)[369][639] 11.黄芪针(-)[638] 12.抗肿瘤药(+)[659](+)[691] 13.庆大霉素(+-)[659](+)[691] 14.丁胺卡那霉素(+)[665][691] 15.奈替米星(+)[665][691] 16.依替米星(+)[665] 17.10%葡萄糖(-)[214] 18.输液(+-)[686] 19.妥布霉素(+)[691] 20.盐酸罂粟碱(+)[691] 21.氯丙嗪(+)[691] 22.异丙嗪(+)[691] 23.维生素B1(+)[691] 24.维生素B6(+)[691] 25.雷尼替丁(+)[691] 26.利血平(+)[691]
27.普鲁卡因(+)[691] 28.利多卡因(+)[691] 29.安达美(+)[691] 30.肌苷(+)[691] 31.磷霉素钠(-)[691] 32.阿洛西林钠(-)[691] 33.灭滴灵(-)[691] 34.青霉素钠(-)[691] 35.先锋4号(-)[691] 36.先锋5号(-)[691] 37.美洛西林钠(-)[691] 38.罗氏芬(-)[691] 39.脑生素(-)[691] 40.脑活素(-)[691] 41.甘利欣(-)[691] 42.多巴胺(-)[691] 43.阿拉明(-)[691] 44.ATP(-)[691] 45.盐酸洛贝林(-)[691] 46.肾上腺素(-)[691] 47.阿托品(-)[691] 48.盐酸林可霉素(-)[691] 49.氢化可的松(-)[691] 50.地塞米松磷酸钠(-)[691] 51.甲氟哌酸(+)[719] 述评:
1.右旋糖酐:[687]《中国药师》,2001,4(1):60)综述102例不良反应中,18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配伍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强有力抗原,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共同作用结果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症,应尽可能不与右旋糖酐混合静滴。
2.输液:有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刺五加针
1.右旋糖酐(-)[335] 2.生理盐水(-)[335](+-)[686] 3.输液(+-)[686] 述评:
[33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5):218)未考察不溶性微粒项目,6小时内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认为可配。[686]综述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川芎嗪
1.汉肌松(-)[457] 2.柴胡(-)[457] 3.莪术油(-)[457] 4.醒脑静(-)[457]
5.复方丹参(-)[457] 6.丹参(+)[457] 7.盐酸黄连素(+)[457] 8.石膏(-)[457] 9.枸橼酸黄连素(+)[457] 10.2:1(-)[457] 11.2:3:1(-)[457] 12.2:6:1(-)[457] 13.4:3:2(-)[457] 14.葡萄糖氯化钠(-)[457] 15.生理盐水(-)[457][469][686] 16.10%葡萄糖(-)[457][469][686] 17.5%葡萄糖(-)[457][469][686] 18.复方氯化钠(-)[457] 19.低分子右旋糖酐(-)[457][469] 20.右旋糖酐(-)[457][686] 21.水解蛋白(-)[457] 22.20%甘露醇(-)[457][469][686] 23.25%山梨醇(-)[457] 24.706(-)[457] 25.50%葡萄糖(-)[686] 26.复方醋酸钠(-)[686] 27.维生素C(+-)[686] 28.青霉素G(+)[710](理化禁忌)
抗腮腺炎注射液(金银藤)
1.青霉素G(+-)[710]
七叶皂苷
1.生理盐水(-)[499] 2.5%葡萄糖(-)[499] 3.10%葡萄糖(-)[499]
淋必治
1.培氟沙星(-)[606]
灯盏花素
1.生理盐水(-)[686] 2.头孢拉定(+)[686] 3.氨苄青霉素(+)[686] 4.庆大霉素(+)[686] 5.氨茶碱(+)[686]
6.速尿(+)[686]
清开灵
1.10%葡萄糖(-)[626][686](+)[201](+-)[312][715] 2.生理盐水(-)[201][626](+-)[686] 3.维生素B6(+)[336] 4.诺氟沙星(+)[626] 5.葡萄糖酸钙(+)[626] 6.卡那霉素(+)[649][686] 7.青霉素(+-)[649][686] 8.林可霉素(+-)[649][686] 9.维生素B6(+)[336][649][686] 10.维生素G(+-)[649][686] 11.5%葡萄糖(-)[686] 12.葡萄糖氯化钠(-)[686] 13.复方氯化钠(+-)[686] 14.头孢唑林(-)[686] 15.先锋必(-)[686] 16.头孢拉定(-)[686] 17.头孢噻肟(-)[686] 18.头孢呋辛(-)[686] 19.氨苄青霉素(-)[626] 述评:
1.10%葡萄糖:[201](《药学通报,1987,22(12:727)》实验表明,PH值是配伍后混浊与否的主要因素,PH<6.12立即混浊,PH值越低,放置出现混浊时间越短。[312](〈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第15页,1996年,昆明)报告配伍后微粒超标,与放置时间、溶液PH及配伍量有关。作者提议增加微粒检查项目[686](《中国药房》,2001,12(1):55)综述文献,6小时稳定。
2.复方氯化钠:[686](《中国药房》,2001,12(1):55综述文献,2小时内稳定,4小时紫外吸收度下降。
普乐林(葛根素)针
1.10%氯化钾(-)[281] 2.5%葡萄糖(-)[281][332][686] 3.10%葡萄糖(-)[281][214][332] 4.葡萄糖盐水(-)[281][332][686] 5.生理盐水(-)[281][332][686] 6.林格氏液(-)[281] 7.5%碳酸氢钠(+)[281] 8.乳酸钠林格氏液(-)[332] 9.胞二磷胆碱(-)[524] 10.头孢唑啉(-)[524] 11.含糖达罗氏(-)[686] 12.211液(-)[686] 13.维持液(-)[686]
14.平衡液(-)[686]
参附针
1.5%~10%葡萄糖(-)[563] 2.葡萄糖氯化钠(-)[563] 3.生理盐水(-)[563] 4.碳酸氢钠(-)[563]
黄芪针
1.氨苄青霉素(-)[621] 2.10%葡萄糖(-)[214][715] 3.0.9%氯化钠(-)[715]
参麦针
1.10%葡萄糖(-)[214]
生脉针
1.10%葡萄糖(-)[214]
毛冬青注射液
1.葡萄糖盐水(+)[79]
茵栀黄注射液
1.注射用水(-)[239][638] 2.10%葡萄糖(-)[239][638](+-)表示6小时后棕色 3.生理盐水(+-)[239][638] 4.10%葡萄糖氯化钠(+-)[239][638] 5.205葡萄糖(-)[239][638] 6.氯霉素(+)[670]
复方黄连素
1.青霉素G(+)[710]
田基黄
1.青霉素G(-)[710]
柴胡注射液
1. 庆大霉素(-)[366](+)[598][650][362][710] 2.青霉素G(+)[710](药理禁忌)述评:应避免配伍[362](《药师通讯》,1997,11(4):255)报告庆大霉素伍用柴胡、安痛定过敏休克1例,病人自诉青霉素过敏,无庆大霉素、安痛定、柴胡过敏史。[598](《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7):331)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过敏休克1例,即往史青霉素过敏,单用庆大霉素、柴胡针未见过敏反应。[650](《药物流行病学》,2000,9(3):150)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致急性肾衰死亡1例,用庆大霉素前未用他药,曾单用柴胡无不适,无药物过敏史,无肾炎病史。
甘利欣
1.生理盐水(-)[407][550][582] 2.5%~10%葡萄糖(-)[407][550][582] 3.葡萄糖氯化钠(-)[407][550][582] 4.复方乳酸钠葡萄糖(-)[550][582] 5.右旋糖酐(-)[550] 6.5%碳酸氢钠(-)[550][582] 7.复方氯化钠(-)[407] 8.门冬氨酸钾镁(-)[597] 9.肝安(-)[599] 10.维生素K1(-)[599]
莪术油葡萄糖
1.白霉素(-)[70][427](+)[426] 2.氨苄青霉素(-)[70][71][380][426][427] 3.青霉素G钠(-)[70][71][380] 4.红霉素(-)[70][400][426][427] 5.地塞米松(-)[70][427] 6.庆大霉素(-)[70][380][426][427] 7.维生素C(-)[70][427] 8.病毒唑(-)[70][427] 9.氯化钾(-)[70] 10.头孢唑啉(-)[71][426][427] 11.头孢拉定(-)[69] 12.苯唑青霉素(-)[380][426] 13.磷霉素(-)[426] 14.小诺霉素(-)[426][380] 15.醒脑静(-)[457] 16.柴胡(-)[457] 17.汉肌松(-)[457] 18.川芎嗪(-)[457] 19.复方丹参(-)[457] 20.丹参(-)[457] 21.枸橼酸黄连素(-)[457] 22.2:1(-)[457]
23.2:3:1(-)[457] 24.4:3:2(-)[457] 25.20%甘露醇(-)[457] 26.低分子右旋糖酐(-)[457]
穿琥宁
1.5%~10%葡萄糖(-)[406][638][686][713] 2.0.9%氯化钠(-)[406][638][686][713] 3.葡萄糖盐水(-)[406][638][686][713] 4.乳酸林格氏液(-)[406][638][686] 5.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406][638] 6.庆大霉素(+)[430][638] 7.丁胺卡那霉素(+)[430][477][609][638] 8.环丙沙星(+)[430][638] 9.氧氟沙星(+)[430][638] 10.维生素C(-)[430][638] 11.维生素B6(-)[430] 12.ATP(-)[430] 13.Co-A(-)[430] 14.胞二磷胆碱(-)[430] 15.氢化可的松(-)[430] 16.地塞米松(-)[430] 17.病毒唑(-)[430] 18.阿昔洛韦(-)[430] 19.双黄连(-)[430] 20.青霉素钠(-)[430](+-)[710](慎用)21.氨苄青霉素(-)[430] 22.红霉素(-)[430] 23.头孢唑林(-)[430] 24.头孢哌酮(-)[430] 25.头孢曲松(-)[430] 26.头孢呋辛(-)[430][638] 27.甲硝唑(-)[430][476] 28.替硝唑(-)[430] 29.西索米星(+)[609] 30.妥布霉素(+)[609][706][709] 31.阿莫西林维甲酸(+-)[609] 32.652-2(-)[609] 33.酚磺乙胺(-)[609] 34.病毒唑(-)[609] 35.克林霉素(-)[609] 36.哌拉西林(-)[609] 37.头孢噻肟(-)[609] 38.林可霉素(-)[609] 39.头孢拉定(-)[609]
40.复方氯化钠(-)[713]
枸橼酸黄连素
1.丹参(+)[457] 2.复方丹参(+)[457] 3.柴胡(+)[457] 4.汉肌松(+-)[457] 5.川芎嗪(+)[457] 6.2:1(+)[457] 7.2:3:1(+)[457] 8.2:6:1(+)[457] 9.4:3:2(+)[457] 10.葡萄糖氯化钠(+-)[457] 11.生理盐水(+)[457] 12.5%~10%葡萄糖(-)[457] 13.复方氯化钠(+)[457] 14.低分子右旋糖酐(-)[457]
复方茵陈针
1.头孢唑肟(-)[68] 2.头孢唑啉(-)[68] 3.头孢拉定(-)[68] 4.先锋必(-)[68]
华蟾素
1.右旋糖酐(-)[388][638][686] 2.5%~10%葡萄糖(-)[388][638][686] 3.0.9%氯化钠(-)[388][638][686] 4.复方氯化钠(-)[388][638][686] 5.复方醋酸钠(-)[388][638][686] 6.4%碳酸氢钠(-)[388][638][686]
鱼腥草针
1.普鲁卡因(+)[671] 2.输液(+-)[651] 3.青霉素C(+)[710](药理禁忌)
(一)对清开灵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的探讨:
1.清开灵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无关。这是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之一。
2.有过敏史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更易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患者。
3.中枢神经系统性原发病(脑血管疾病、脑炎等)的患者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精神错乱、幻觉等。这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液增多所致。
4.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清开灵注射液的稀释度有一定的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重。这说明较大剂量的清开灵快速进入体内易发生不良反应。
5.第三季度(夏季)易发生不良反应,这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发季节相同。说明个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有关。
6.静点清开灵注射液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第一次用药的输液过程中(77.6%),其中50.4%的患者发生在用药的半小时以内,在输液结束后发生者仅占22.4%。说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潜伏期短,多在使用的30分钟内出现。这也是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之一。
7.合并用药,甚至将清开灵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因为药物的不同酸碱度以及其中的各种成份相互作用,可改变其原有的化学性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8.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多数为变态反应,其中86.0%属Ⅰ型变态反应。这是清开灵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二)清开灵注射液引起变态反应的机制:
1.清开灵注射液中的各种成份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清开灵注射液中有水牛角提取物,内含蛋白质。较大分子的蛋白质进入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过敏反应。
金银花中所含有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它既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又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哮喘、皮炎等,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金银花食入后经小肠分泌物作用,可变成无致敏性物质。因此,口服一般不引起过敏,而静脉滴注使过敏原直接进入血液内,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发生。
2.清开灵制剂中的某些成份在配制过程中或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化引起过敏反应:
黄芩中含有黄芩黄素、汉黄芩黄素、黄芩新素和黄芩酶。其中的黄芩黄素分子中带有三个邻位的酚羟基,其性质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为醌类衍生物,使药品的质量下降,同时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3.制剂中含有的杂质作为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在制药过程中的一些未除尽的杂质或可能有个别批号的药液纯度欠佳,而发生致热源反应。例如方中的胆酸是由牛胆汁和羊胆汁提炼而来,猪胆酸是由猪胆汁提炼而来。从所周知,胆汁的成份是非常复杂的,在提炼的过程中,一旦杂质过多,就可能成为致热原或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4.清开灵注射液的处方过于复杂:
由于中药的成份极为复杂,且大多是复方制剂,其中的某些成份通过口服给药在消化道可被“分解”、“消化”、“排泄”,而经注射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就可能产生经口给药所没有的不良反应。因此,有人认为中药注射制剂的处方应为单味或少于四味为佳。而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复杂,共八、九味药物,各种成份组合在一起制成注射制剂,可能发生较复杂的化学变化,引起过敏反应。
(三)几点建议: 1.用药前要认真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慎重应用;
2.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时的最佳稀释浓度应在0.1以下,且应采用现用现配的方法,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尤其是在夏季;
3.尽量减少清开灵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尤其不应与青霉素混合应用,配药空针也不应混用; 4.首次用药,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在用药的30分钟内,一旦出现皮疹、瘙痒、颜面充血,特别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脱敏治疗;
5.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注意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6.建议厂家研究处方中的有效成份,科学配方,简化处方;
7.生产厂家应进一步改进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减少杂质。
中药注射制剂在治疗急症方面有吸收快、起效快的特点,是中药制剂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由于中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第6篇
1 降低药物的疗效
(1) 含多种金属元素, 如钙、镁、铁等矿物质成分的中药 (石膏、石决明、瓦楞子、龙骨等) 及中成药 (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 不宜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配伍[1]。因为多价金属离子能与上述药物分子内的酰胺基和酚羟基结合, 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而影响吸收, 降低药效。 (2) 含有鞣质的中药 (如五倍子、石榴皮、山茱萸、虎杖、大黄等) 以及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七厘散等) 不宜与四环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同服, 因这些中药中所含的鞣质可与这些抗生素在胃肠道结合产生沉淀, 降低生物利用度[2]。 (3) 含生物碱成分的中药 (如黄连、附子、麻黄、延胡索等) 以及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附子理中丸等) 不宜与酶类制剂如多酶片、胃蛋白酶配伍。因两者可产生沉淀, 使药效降低。酸性较强的中药 (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 以及中成药 (大山楂丸、五味子糖浆等) 不能与碱性较强的药物 (如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 合用, 因两者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降低药物疗效。
2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含钙离子的中药 (如石膏、瓦楞子、牡蛎、龙骨等) 和含麻黄碱的中成药 (如复方枇杷糖浆) 不能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为前者会使强心苷类药物毒性增强, 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2) 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 (如曼陀罗、华山参、洋金花、颠茄合剂等) 也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因其具有松弛平滑肌, 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 使机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 易引起中毒反应[3]。 (3) 含氰甙的中药 (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 不宜长期与镇咳药 (如喷托维林) 合用, 因为含氰甙药物在胃酸作用下, 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 可在一定程度下抑制呼吸中枢, 而喷托维林等药可加强其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 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4) 含汞的中药 (如朱砂) 以及中成药 (如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磁朱丸、七厘散等) 不宜与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盐同服, 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 导致药源性肠炎[4]。 (5)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 (如乌梅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 不宜与磺胺类药、阿司匹林、利福平、吲哚美辛等合用, 以免加重对肾的毒性。
3 影响体内酶代谢或破坏酶的作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 (如冠心苏合丸、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 不宜与酶制剂合用。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 砷可与酶蛋白、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团形成不溶性沉淀, 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降低疗效。 以大黄为主要成份的中成药 (如牛黄解毒片、麻仁丸、解暑片等) 不能与胰酶、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大黄的主要成份大黄酚可抑制酶类的消化作用[5]。含黄连成分的中成药 (如黄连上清丸) 不宜与乳酶生合用。因为前者能使乳霉菌活力丧失, 导致乳酶生失去助消化的功能。
4 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 与刺激胃黏膜的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合用, 可加剧和诱发消化道溃疡。中药桃仁、白果、杏仁等不能与催眠镇静药 (如甲喹酮、氯氮平、地西泮等) 合用, 因为它们会抑制呼吸中枢, 损害肝功能。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益心丹等中成药与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服, 可导致心跳骤停而出现危险。富含钾的中药 (如夏枯草、白茅根) 不宜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否则可产生高血钾, 引起血压升高。银杏叶制剂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血小板功能的抑制, 造成出血现象;与对乙酰氨基酚、麦角胺或咖啡因等成分的药物同服会引起膜下血肿。与噻嗪类利尿剂同服会引起血压升高[6]。
5 引起沉淀或过敏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 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 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对于高敏体质的患者, 庆大霉素应避免与柴胡注射液混合使用, 因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青霉素G与板蓝根、当归、穿心莲同用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危险性, 应慎用[7]。丹参注射液和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川芎嗪、异丙嗪等注射液混合, 可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 不可混合静脉滴注。
6 药物作用相互拮抗
中药犀角、珍珠等与小檗碱配伍, 可因中药所含蛋白质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 拮抗小檗碱的抑菌作用, 影响其抗痢疾杆菌的疗效。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 (如鹿茸、甘草、人参等) 不能与降糖药 (如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胰岛素等) 同服。因前者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肌中转移到肝脏, 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和糖原的产生增加, 引起血糖升高, 若与降糖药物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从而降低降糖药的效果。含麻黄碱的中成药 (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复方枇杷糖浆等) 有拟肾上腺素作用, 与复方利血平片、帕吉林等降压药同服会产生明显的拮抗作用, 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性[8]。
综上所述, 只有中西药合用配合得当,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药效, 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因此, 临床广大医务人员应当熟悉掌握中西药配伍禁忌,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 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徐德生.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64.
[2]牟秀珍.中药与抗生素在胃肠道中的相互作用[J].中国药师, 1999, 2 (3) :159.
[3]徐学君, 刘平.浅析中西药配伍禁忌[J].中国药事, 2000, 14 (2) :98.
[4]潘传福.几种常见中西药混合服用应注意配伍禁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 20 (3) :192-192.
[5]贾公孚, 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641-645.
[6]潘君汉.浅谈合理使用中成药[J].中国药业, 2001, 10 (4) :35.
[7]康健功.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J].中国药师, 2003, 1 (1) :1.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探讨 第7篇
1 降低疗效
含有金属离子钙、镁、铝、铁、铋等的中药如石膏、琥珀、明矾、赤石脂、代赭石、石决明、寒水石、牡蛎、龙骨、蛤蚧、自然铜、磁石等组成的制剂以及牛黄解毒丸、胃舒宁片、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与不宜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异烟肼、利福平等配伍, 以免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影响吸收, 降低药效。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如:保和丸、六味地黄丸、消炎解毒丸、肾气丸、山楂丸、五味子糖浆等最好与氨茶碱、碳酸氢钠、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间隔用药, 以免发生酸碱中和降低疗效。
丹参或含丹参成分的复方制剂 (如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 与维生素K凝血酶类药合用, 会降低止血药的疗效, 因为丹参抑制血小板及凝血功能, 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而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 , 而与抗纤溶药物拮抗。与阿托品合用会降低丹参的药效, 阿托品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可阻断房结M受体, 拮抗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使心率加快, 两者合用时丹参中具有的降血压效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 从而降低丹参的药效, 不宜合用。丹参注射液不宜与喹诺酮类注射液合用[1~3], 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制成的复方中药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的丹参素、原儿茶酚酸及降香挥发油, 丹参素、原儿茶酚酸等具有弱酸性, 在碱中溶解, 在酸中则沉淀析出。丹参注射液中加入喹诺酮类注射液 (p H值约4.1) 可使丹参注射液的p H值降低, 使其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原儿茶酚酸和儿茶酚衍生物等沉淀析出, 故在丹参注射液中加入环丙沙星等同类药物可出现浑浊和小片状沉淀物。另外丹参注射液与心得安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注射液等亦问样道理可产生沉淀, 与右旋糖酐40混合静滴致严重过敏反应[4,6]。
甘草及其制剂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黄甙、异甘草黄甙及其它成分。不宜与奎宁、阿托品、盐酸麻黄碱等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合用, 甘草酸、甘草次酸能与这些生物碱生成大分子盐类, 产生沉淀, 减少药物的吸收;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同用;不宜与降糖药同用, 甘草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以升血糖, 拮抗降糖药的作用。
2 增加毒性
冠心苏合丸不宜与亚硝酸异戊酯同用;氨茶碱不能与中药贝母同用, 以免造成中毒;含有硫化汞的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七离散、仁丹丸、磁朱丸、紫雪散、救急散等不宜与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盐同服, 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7]。
3 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 与刺激胃粘膜的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合用, 可加剧和诱发消化性溃疡;中西药复方制剂如复方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 因含西药氢氯噻嗪, 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含强心甙的中药罗布麻及其制剂不宜与二性霉素及羧苄青霉素同用, 引起低血钾症, 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反应;不宜与儿茶酚胺类药物同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与强心甙类中药同服易引起心律失常;利血平会诱发儿茶酚胺类的释放, 因此含强心甙的中药也不宜与利血平同用。
4 影响体内酶代谢或破坏酶的作用
麻黄与呋喃唑酮、格列本脲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服, 会使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递质增加释放, 导致血压骤升, 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优降宁期间禁忌使用止喘灵注射液 (含麻黄碱) 。
神曲、麦芽、淡豆豉等含消化酶、酵母菌, 与抗生素同服, 可因破坏酶的作用, 影响疗效。
5 诱发药源性疾病
含川乌、草乌、附子的中成药, 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盐酸小檗碱等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可增加其对听神经的毒性;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合用, 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血塞通注射液不宜与异丙肾土腺素同用, 因前者为三七制剂, 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 可使心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 两者伍用会增加其对心脏的毒性。
三七总苷和洛美沙星、尼美舒利联合应用导致肝脏损害, 三七总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延缓二者的排泄, 加重蓄积;含强心甙成分的中药制剂, 如复方罗布麻片、六神丸、罗布麻降压片、心宝丸、蟾酥丸等不宜与噻嗪类利尿剂同用, 易引起低钾、低镁、高钙血症, 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含强心甙成分的中药制剂亦不宜与胰岛素同用, 造成低血钾, 使心肌对强心甙的敏感性增高, 诱发中毒;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华山参、颠茄合剂等与强心苷配伍, 生物碱会松弛平滑肌、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 使机体对强心苷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 加之心衰病人对强心苷的作用敏感易引起中毒反应[8]。
6 引起沉淀或过敏反应
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在滴壶中的配伍, 如:复方丹参与盐酸川芎唪注射液常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但实验证明, 2种药混合后会立即出现乳棕色凝块;丹参注射液和洛美沙星注射液混合可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盐酸川芎唪注射液与头孢匹胺混合时产生沉淀;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 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原, 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 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易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甲璜酸帕珠沙星、奥硝唑注射液等也存在配伍禁忌;青霉素不能与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配伍 (主要成分绿原酸是一致敏原) , 且与盐酸川芎注射液配伍有沉淀;双黄连注射液与氨苄西林伍用使溶液颜色变深, p H值下降。
7 不合理重复用药
例如维C银翘片、三九感冒灵冲剂与美息伪麻片 (白加黑) 、氨酚烷胺胶囊 (快克) 、复方氨酚那敏 (速效感冒胶囊) 、酚麻美敏胶囊等均含对乙酰氨基酚。
总之, 中西药物合用要慎重,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必须根据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 中药说明书应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防预工作, 加强信息通报, 建立完善的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库。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 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华, 彭震, 王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氟罗沙星之间存在配伍禁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2) :3118.
[2]格根哈斯, 杨智慧, 姜增庆, 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包头医学, 2004, 28 (2) :28.
[3]荆树先, 李文双.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配伍禁忌[J].河北医学, 2006, 12 (11) :1203.
[4]黄剑臻.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常用配伍分析与安全应用[J].医学信息, 2008, 21 (1) :116.
[5]陈健苗, 吴明东.丹参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情况[J].中国药业, 2006, 15 (4) :61.
[6]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反应3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5, 15 (9) :425.
[7]潘传福.几种常见中西药混合服用应注意配伍禁忌[J].中国医院药学志, 2000, 20 (3) :192.
奥美拉唑临床配伍禁忌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搜索与阅读2009年以来发表的中文期刊中有关奥美拉唑临床使用配伍禁忌的文献68篇, 归纳总结相关数据。搜索时间截止于2013年3月31日。
2 结果
2.1文献数目
2009年1月-2013年3月关于奥美拉唑临床使用配伍禁忌的文献数目见表1。
2.2涉及药物
2009年1月-2013年3月奥美拉唑配伍禁忌涉及药物种类见表2。
2.3 独立报道与重复报道情况
独立报道奥美拉唑药物配伍禁忌的文献为33篇, 重复报道奥美拉唑药物配伍禁忌的文献为35篇。重复报道奥美拉唑配伍禁忌的药物是维生素B6注射液5篇;氨甲苯酸4篇;葡萄糖注射液4篇;果糖二磷酸钠3篇;盐酸氨溴索3篇;维生素C注射液、长春西汀、丹参多酚酸盐、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昂丹司琼、奥硝唑、川芎嗪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2篇。
2.4 报道篇数较多的期刊
根据搜索结果, 报道奥美拉唑药物配伍禁忌篇数较多的期刊是:《中国实用护理杂志》9篇;《中国误诊学杂志》7篇;《全科护理杂志》5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4篇;《护理学报》4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3篇;《齐鲁护理杂志》3篇。
2.5 配伍禁忌药物
奥美拉唑临床配伍禁忌的药物有54种, 包括 (按照拼音排列) :10%果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氨甲苯酸、昂丹司琼、奥硝唑、苯妥英钠、长春西汀、丹参多酚酸盐、地西泮、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AA) 、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三维BⅡ粉针、酚磺乙胺、果糖二磷酸钠、果糖氯化钠、还原型谷胱甘肽、甲磺酸帕珠沙星、甲氯芬酯、赖氨匹林、利多卡因、利舍平、林可霉素、磷霉素钠、磷酸川芎嗪、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镁、硫酸奈替米星、氯丙嗪、门冬氨酸鸟氨酸、咪达唑仑、葡萄糖酸钙、庆大霉素、乳糖酸红霉素、蛇毒血凝酶、舒血宁、头孢吡肟、头孢孟多酯钠、头孢米诺、替硝唑注射液、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K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盐酸氨溴索、盐酸丙帕他莫、盐酸川芎嗪、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盐酸美西津、异丙嗪、转化糖注射液。
2.6 2009年以前报道的奥美拉唑配伍禁忌药物
2009年以前报道的关于奥美拉唑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精氨酸、阿克拉霉素、复方丹参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 、盐酸伊达比星、复方甘草酸单铵等。随着大批新型药物进入临床使用, 奥美拉唑的药物配伍禁忌也必将增加。
3 讨论
很多学者总结了奥美拉唑在临床使用中的配伍禁忌, 其中周虹等[2]总结了15种, 宋柳全[3]总结了17种。而汤国华[4]则发现奥美拉唑与葡萄糖注射液均存在配伍禁忌。江新华[5]、李萍萍[6]的报道证实了汤国华的结论。崔丽霞[7]发现奥美拉唑与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说明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常识已经被医护人员所接受, 而如何更加安全地用药以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更加考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观察能力。通过回顾性地分发现, 大部分的奥美拉唑配伍禁忌是医护人员在不经意间发现的, 甚至很多是由于“三查七对”不到位而导致的。规范临床操作,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负起的责任。奥美拉唑的半衰期为0.5~1h, 如患者同时需要静脉滴注与奥美拉唑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建议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后3h开始输注, 即可避免肉眼可见的药物配伍反应, 如药液浑浊、絮状物、颜色改变等, 也可避免患者体内药物进行混合反应, 导致不良后果,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奥美拉唑,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 王诗鸿, 王秀中.注射用奥美拉唑的配伍禁忌[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6) :361-363.
[2] 周虹, 潘燕.最新440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3] 宋柳全.奥美拉唑与17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4) :84-85.
[4] 汤国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剂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4) :192.
[5] 江新华.注射用奥美拉唑与10%果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 2012, (11) :4.
[6] 李萍萍.奥美拉唑与50%葡萄糖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287.
头孢匹胺配伍禁忌研究 第9篇
有文献[1-9]报道,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氟罗沙星、依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加替沙星、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别配伍后在输液管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浑浊现象, 有时会出现白色絮状物。
2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李月梅[10]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当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时, 茂菲氏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岳宁慧[11]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 将头孢匹胺钠2.0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 L中静脉滴注;再将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 L, 续上输液过程中输液管立即出现白色混浊。
3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抑酸制剂存在配伍禁忌
武艳[12]在实验中输注用的头孢匹胺钠稀释液5m L分别与奥美拉唑释液、西咪替丁注射液各1m L直接混合, 发现混合液立即变为白色浑浊, 放置24h后有沉淀析出。
4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禁忌
注射用头孢匹胺除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抑酸制剂外, 还与其它药物发生配伍禁忌。杨淑霞[13]用20m 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用生理盐水100m L加注射用头孢匹胺1g的溶液10m L后, 加生理盐水250m L加痰热清注射液20m L溶液10m L, 注射器内即刻出现白色浊物。刘明[14]等在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匹胺20分钟后, 患者出现恶心, 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6注射液入壶静点, 莫菲滴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絮状物, 立即更换输液通路, 更换液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静点5分钟后再给予维生素B6注射液入壶静点, 莫菲滴管内液体未发生改变。马丽[15]等将注射用头孢匹胺钠4.0g溶解于250m L生理盐水中, 后将盐酸氨溴索60mg溶解, 两药相遇后, 输液袋中出现白色颗粒状沉淀, 放置24h后变为白色絮状物。周燕萍[16]等在输液过程中, 当输入完头孢匹胺再换加贝酯液体时, 茂菲氏滴管中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液体, 后用注射用头孢匹胺钠溶液与甲磺酸加贝酯的稀释溶液混合以后, 立刻出现白色混浊, 静置30min后仍为白色混浊。惠菊芬[17]在实验中, 抽取已溶解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头孢匹胺钠液体10m L, 再抽取已溶解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思美泰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液体10m L混合, 即刻反应为白色絮状物。陈瑛[18]在常温下, 将头孢匹胺钠溶入5m L生理盐水中, 用注射器抽取2m L直接与异丙嗪混合, 混合液即刻变为白色混浊液。滕月玲[19]在实验中, 抽取了少量头孢匹胺钠注射液与盐酸甲氯芬酯注射液混合在一起, 混合液即刻反应为白色浑浊的液体并有白色絮状物产生, 放置30min后上述现象仍存在。
头孢匹胺是注射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本品抗菌谱广, 静脉给药后其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长, 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其临床广泛使用时配伍禁忌也不容忽视。提示临床应用上述药物时避免同时使用或连续使用, 应密切观察更换液体时的变化, 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如病情需要与上述药物联合用药时, 可在两药之间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将其间隔开, 并尽量使输液器内上一种药物全部输入后, 再使用另一种药物, 以避免两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头孢匹胺与其它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以有效避免药物的浪费, 减少患者的损失,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摘要:头孢匹胺系注射用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由日本住友制药公司和山之内制药公司共同开发, 于1985年10月在日本上市。本品的特点为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活性。最突出的优点在于本品可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和肝胆感染。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化脓性疾病、肾盂炎、胆管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随着注射用头孢匹胺因配伍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增多, 其配伍禁忌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注射用头孢匹胺与其它药物间的配伍文献进行总结, 希望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头孢匹胺提供参考。
静脉用药配伍禁忌的临床实践探议 第10篇
【关键词】 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95-02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多种药物联合静脉输液治疗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给药方式。同一根输液管静脉滴注不同药物时,输液管路中两种液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此时需要注意两种药物液体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情况[1]。一旦发生药物配伍反应,不仅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2]。本研究中,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静脉输液联合用药出现配伍禁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静脉输液联合用药出现配伍禁忌的病例,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和文献,对其配伍禁忌原因进行分析。
2 配伍禁忌原因分析
2.1 丹参酮与氟罗沙星 静脉滴注丹参酮(10mg丹参酮溶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与氟罗沙星(0.2g氟罗沙星溶入100ml5%葡萄糖注射液)药物液体混合时,由于丹参酮是酸性液体,而氟罗沙星在酸性环境中,其稳定性会大幅降低,溶解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会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导致其药效学发生相应变化。
2.2 碳酸氢钠与环丙沙星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2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与环丙沙星(100ml0.2mg环丙沙星注射液)时,会发生配伍禁忌。由于环丙沙星作为合成抗菌药物,其溶液PH值呈酸性,而碳酸氢钠注射液是偏碱性溶液,两种药物联合静脉滴注时,容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导致溶液PH值变化,继而环丙沙星出现结晶析出。
2.3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溴环己胺醇 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1.5g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溶入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与溴环己胺醇(30mg溴环己胺醇溶入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时,会出现配伍禁忌。溴环己胺醇是强酸、弱碱化合物,其溶液PH值约为5.0,而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溶液的PH值大于6.3,两种溶液配伍时,溴环己胺醇会随着PH的增高,转变为游离碱形式,继而形成沉淀。
2.4 泮托拉唑钠与维生素B6 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60mg泮托拉唑钠溶入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0.2g维生素B6溶入100ml5%葡萄糖注射液)时,会出现配伍禁忌。泮托拉唑钠注射液受溶液PH值的影响较大,其稳定性容易发生相应变化,当溶液PH值<7.0时,溶液的溶解度会显著降低,继而出现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及棕黄色沉淀。维生素B6在酸性溶液环境中,其稳定性相对较好,而在碱性溶液环境中,化学机构会发生变化,稳定性就会变差,甚至出现分解反应。
2.5 头孢曲松钠与微量元素注射液 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0%头孢曲松钠溶液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与微量元素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混合)时,容易出现配伍禁忌。在常温状态下,如果先行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再使用同一输液管道,滴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莫非滴管溶液就会发生颜色变化,形成淡黄色溶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混合,或者使用同一输液管道输注时,由于头孢曲松钠作为阴离子,容易与微量元素注射液中的阳离子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
3 配伍禁忌的预防措施
3.1 用药准备 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密切注意新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配伍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尽可能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如果临床必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用药前需要仔细阅读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情况,合理安排药物的静脉输注顺序,并且,不能使用同一输液管道,进行存在配伍禁忌药物的输注[3]。
3.2 输液时避免药物混合 配药过程中,确保一种药物使用一次性注射液,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生。输液过程更换药液时,需要密切观察前后两种药液在滴管内是否发生理化性反应,输液瓶更换时,应尽可能避免两组药液的混合,需要事先调整滴管内液面,更换后,不要用手捏滴管。两种药液混合时,需要等前组药液降到滴管平面后,再用手挤压滴管,药液下降,滴管内气体放净后,再输注下组药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换输液器,或者两组药液输注之间,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4]。
3.3 静滴期间做好观察 静脉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情观察,密切注意输液管内的理化反应变化,一旦发生配伍禁忌反应,立即停止滴注,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免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3.4 合理处理药物配伍禁忌 多种药物联合静脉滴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配伍反应较轻,可在两种药物输注之间,插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同时注意两种药液输注时的理化反应,直至前组药液被冲净。如果配伍反应较重,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抢救措施,避免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5 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静脉滴注前,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 赖碧波,刘敏芝.静脉输液常用药物配伍变化分析与预防对策[J].海峡药学,2013,25(6):259-261.
[2] 黄丽美,张国勇,梁小美.静脉输液管中药物配伍变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2,11(1):84-85.
[3] 孙昌友,张健.输液时发生药物配伍变化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85-186.
儿科病房存在配伍禁忌的常用药物 第11篇
1 儿科病房存在配伍禁忌的常用药物
以下药物在临床应用以及经实验证实 (分别抽取各组药物混匀即刻反应为白色混浊絮状物) 存在配伍禁忌, 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与炎琥宁, 头孢匹胺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头孢曲松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头孢呋辛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呋布西林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呋布西林钠与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炎琥宁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肌苷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与炎琥宁。
2 建议